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

时间:2019-05-13 01: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

第一篇: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

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

无论教育怎样变化,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罢,阅读与写作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们要时刻记住,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阅读与写作。因为它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

然而阅读与写作一直困扰着许多中学生。究其现状,如今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任务性多于兴趣性,文质兼美的一些文章与考试中的阅读材料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学生的阅读比较被动。“文字快餐”成了学生的“掌中宝”。即使有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但也仅限于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未内化为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阅读现状: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语言乏味,情感失真……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成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成为教师必然关注的问题。

作为教师,首先要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 初步感知---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和注释,不能解决的划出来;深入理解---要求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跟同学互相讨论;消化运用阶段---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掌握和吸收,做到学用结合。

其次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我们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运用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形式,联系题目理解文章,通过上下文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等。也可以教给学生读某类文章的方法。

老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阅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举三反一

千百年传统语文教育,一直在走举三反一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五四后的现代教育倡导“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实乃至学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理科课程之

路。课本“举一”在前,学生“反三”在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大量同类习题,语文也“举一反三”就成了东施效颦。学语文,本应举三反一。举三反一,讲究积累、积淀,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效果多快省,数量在先,由量变而质变,积淀之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在后,由举三则反一。

作为语文老师,“举三”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化的海洋,不是简单地疏通文本、讲解文章主题,而是将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引导学生亲近优秀的文化传统,主张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的文化底子,塑造学生的文化人格。

二、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三、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训练

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之后再进行仿写、续写、或是改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

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学完《藤野先生》就仿写《我的老师》,《济南的冬天》就仿写《故乡的冬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得轻松练得愉快。从学到仿,然后尝试创造写,最后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要教育学生有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四、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初中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老师,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化的海洋,不是简单地疏通文本、讲解文章主题,而是将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引导学生亲近优秀的文化传统。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翅,只有双翼齐飞,语文教学才能发展的更好。

第二篇: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当代识字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借鉴文字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继续前进,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各种识字方法纷纷出台。可是,方法的多样性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作用,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免令我们这些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感到失落和彷徨。如果要想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就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语文识字教学,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根”的失落

一个世纪以来,一些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所谓专家,习惯于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他们动不动就要去废这废那的,使国人陷入简单的非理性的存废之争,而不能静下心去研究和解决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对待汉字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对汉字的错误认识,才使得我们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这条道路上举步维艰。

下面系统地谈一下专家们关于汉字的种种错误认识。

1.关于“汉字落后论”

“汉字落后论”是“五四”先驱们提出来的。他们在致力于教育兴国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发现了汉字难识难记问题。然而,当时却无人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汉字落后论”,都认为汉字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文字。

2.关于“汉字先进论”

20世纪80年代后,汉字计算机输入问题得到解决,国人反对进一步去改变汉字本身,并将前人质疑激进改革派的言论汇集起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汉字先进论”。

3.关于现行简体字

目前,部分学者着力于论证现行简体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危害性很大;艮人则反对废除现行简体字。其实,我们应着力于解决汉字难识难记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二、语文教学“根”的用途

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1.字理析词有利与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在字理教学过程中,强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灵活用词。

2.字理析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析解字理就是对汉字“六书”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是象形字。一般来说,析解象形字字理时必须给儿童展示由图画到古汉字再到楷体汉字的大致过程,并着力去寻找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找出它们之间形体的共同点,以建立由图画到楷体汉字的思维过程

3.字理识字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字理教学时,如某位老师教生字“毯”,在解析字理时,有的学生说:“‘毛毯’,和‘毛’有关系,所以是‘毛’字旁。”教师肯定了他的说法,又因势利导:“能不能用‘火’字和‘毛’字的关系来记一记‘毯’?”学生回答得很精彩。

三、语文教学“根”的寻觅

可喜的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一部分语文识字方面的教育专家也开始积极探索起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之路来,而且卓有成效,他们在字理识字教学上开拓出了另外一片开阔的新天地。其中成效最大的是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黄亢美老师。他在小学语文字理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得上是字理教学方面的一位专家甚至是大家。之后,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更多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也致力于字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上,真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实,此项识字教学的大改革,从《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的论述中就窥见一斑。他指出:“要把符合儿童心理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子……可以说,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语文教学要守根固本就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加强语言训练就必须注重字词的学习,识字析词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字理是识字析词的基础和根本,因此,要把语文教学的根留住,首先就要加强字理的学习!

四、语文教学“根”的守望

难忘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在“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动情地高唱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感动于他对“守根课堂”的执着追求,也感动于他对汉字字理深刻而又深入浅出的剖析。那天,我就像一位小学生那样坐在台下听他讲课,他的字理识字让我感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为了帮助我们提高字理识字的有效性,黄老师还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探索出了一套字理识字的基本方略:独体字:溯源――对照;合体字:分解――组合。字理析词的基本方略:先字理析词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为此,我们所能做的是:

(一)创设情境,建立大语文观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记忆力强,喜欢朗诵、听故事、背韵文等。因此,利用生动的插图,再配合文字和故事情节,制造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儿童透过图画推测故事情节和认识生字,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师要从“教”的理论中走出来,在识字教学中将教师的“教”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学”的能力。在字理教学中,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五、语文教学“根”的繁衍

在生态的语文园圃里,只有吮吸汉字文化的甘露,沐浴语言训练的惠风,渗透人文教育的春雨,才能真正地使语文教学之树枝更繁,叶更绿!

同样是在“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当黄亢美老师动情地高唱完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后,随后特级教师叶秀萍老师运用“文字溯源法”和一年级的孩子一起遨游在识字八的字海中,他们一起追根溯源,共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源远流长。听罢,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不得不感动于字理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识字艺术的魅力也是震撼人心,今天笔者谈到的字理教学法还只是冰山一角。“把根留住”,用这股魅力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必定要修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必将要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感染给学生,必将要把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给学生,必将要把析形索义、因文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传递给学生。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吗?看来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紧跟着黄老师动情地高歌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

第三篇:语文写作教学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

---作文教学心得 黄金扬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相较而言,学生的听说基础厚实于读写基础,听说能力发展先于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一定基础的听说能力;而就读写来说,学习作文难度大于学习阅读难度,虽然二者都需要高度的综合能力,但阅读是学习别人现成的知识和经验,而作文则相反,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生活。因此,作文难写,写作文难成了师生们共同的苦恼。不论是成绩好或差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写作恐惧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在作文教学研究中引进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科研新成果,试图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的尴尬现状。这些探索在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勿庸置疑,作文教学并未因此而全面扭转低效的被动局面。写作赢得大面积丰收的时刻尚未到来,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障碍心理依然存在。在写作中出现的畏惧、自卑、怠惰等消极心理是学生“写作恐惧症”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十分有害,“不仅会妨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会因此妨碍他们探索知识的主动性,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甚至会扼杀了他们体味和追求丰富人生的乐趣,远离真善美的熏陶,使学生以后的发展呈现出断层。”因此,有必要探寻“症因”,寻找矫治不良写作心理的“药方”。

“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对于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之所以怕写作,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比别人差,更多的原因是他们身上缺乏写作所需要的动机、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当然,学生写作外部环境不佳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因此,要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心理,需要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这其中我觉得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课堂效果。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常有些令人动情却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的情境,一般学生往往不留意这动情的瞬间,失去作文感知的最佳时机,待事后再提起笔来,就会觉得感情“冷却”了,心境随着情境的变化,也许不再如当初那么令人激动万分了,也就难以再写出当时自己在那特定情境中的“心境”了。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善于捕捉这种作文训练的最佳时机和最佳境界,及时点破文思的“泉眼”,并将这种情感的涓涓细流导入文思的渠道,使学生产生一种“胸有所积,不言不快”的心理状态。我在平时上课时就尽可能注意捕捉适合作文的情境。如有天上课,由于前一节课的老师板书的东西学生还没有消化,而个别学生又积极擦黑板。这时,班上有些人开始在底下议论开了,有赞赏的,有嘲笑的,有埋怨的„„这时,我马上改变计划,决定上一节作文课,让大家以“擦黑板”为话题,写一篇周记。由于是刚刚亲眼所见和所闻,有些还是亲身经历的,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话题,都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学生动起笔来自然也就较为容易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现实事件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能使学生明辩是非,从善远恶。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或生活中的特定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引导到作文中来,指导学生写出情真意切、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第四篇: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所谓在情境中作文,就是把 情境引入作文训练全程,由“情境”到“作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表达、修改,进而以“情境”促“作文”。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写、学写,这是促使学生爱写、会写、能写的又一重要举措和途径,也是我国宝贵的传统作文教学经验。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功

“放”,就是让学生不受束缚,放胆作文;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随着性情发挥;就是对作文的时间和场合,都可以不作整齐划一限定。“收”,就是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斟词酌句到布局谋篇,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认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我现在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 , 大胆尝试“以真实生活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

如,我抓住班上中队干部和班干部改选的机会,教学生办黑板报,以便让全体学生都知晓此事;接着,将班上欲竞聘班级和中队学生干部的海报张贴出来,发动学生积极竞聘,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撰写自荐书;举办就职演讲活动前,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生动、自然连贯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主动领悟写作要领,在跃跃欲试的氛围中进行愉快练笔,在主动求助指点、企盼获取成功的心境中反复修改作文。于是,学生既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了作文任务,敢想、敢说、敢为、敢闯的个性品格同时得到了培养和张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便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五篇:谈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谈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桐城师范 周丽

谈到语文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读与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教学的两个方面。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等这些问题时,许多人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个观点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属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的位置呢?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引起深思的问题。

一、如何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要让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应让学生自由读书,没有必要过多地为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强诱导、硬剖析,非达成目标不可。没有必要有错必纠,退一步说,语文教学中不一定就有很明确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常态下去同文本接触;才不至于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老师们不是给足学生时间,营造利于思考的宽松的氛围,而是反复诱导,“苦苦相逼”,非要榨出答案不可。实际上,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常态下学习,这是教师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包办的。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充满深情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看书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不必死记硬背‘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之类的‘名句’,不必„„;有的只有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这是常态的阅读。还阅读来本面目,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崇高的对话。不要迷信看似天经地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做”得太多,而不是太少,侵占了本属于孩子们的时间。教育最大的失误可能就是占有学生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是他们的精神的时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 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的人。” “语文活动其实质就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对话实践活动。”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有教师的独白,而还应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其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为什么会喜欢阅览课?我们上的课也算精彩,也很热闹,分析也很到位,为什么还比不上“没有人指点”、“东翻翻西看看”的阅览课?现在想来,上课时没有多少真正自由的心灵对话活动,有的只是教师的精彩表演,至多也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同一种活动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在考虑方法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精神上处于放松的状态,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写听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表达。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机会,给他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度,适应自身的学习要求。

二、谈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具有能灵活运用字、词、句的能力。这种运用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应从阅读中来。

1、积累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无法‘倾吐’心声,写作过程便不能进行。”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句—认为较好的或较难的作积累并查字典解决较难的字,词,理解其意思—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积累文中能承上启下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写叙述较精彩细致的段落,为以后的作文作过渡。“善为文者必善积累”,通过阅读积累方法,积累技巧,积累素材。

2、写作策略的训练—仿写

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尽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什么呢?通俗地说,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看,这样的学生具备了陈述性知识(熟悉写作的题材),有了写作基本技能(掌握了字、词、句知识),但缺乏写作策略知识。写作策略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策略,若教学不得法,学生虽能背诵写作规则条文,但写作规则不能支配写作行为。根据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的规律,写作策略是完全可以教会的。”

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改写、扩写、缩写与续写等等。这类写作训练,为学生解决了写作的素材问题。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的质量。

让阅读与写作并行,实现双向互动的目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将课内课外的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意即“把课内的语文教学和课外的阅读、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载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稿)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双翼doc范文大全

    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的双翼 当前,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做阅读理解题,殊不知,这二者均为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心理,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方法......

    根教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

    留住语文的根

    留住语文的“根” 前一阵子,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欢庆》和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翠鸟》。 《欢庆》一课,教师为学生带来了一席视听的盛筵,展示了大量以国庆为......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5则范文

    请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谈谈你的文本 解读理念和作法。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解读是近年来语文解读教学的热门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

    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一、目标要求:1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2、注重基础积累、内容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3......

    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

    写作教学与多媒体

    写作教学与多媒体 【内容摘要】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写作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

    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

    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 语文组 戴迎晨 阅读与写作,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鸟儿就无法飞向蓝天,翱翔远方。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任何人要想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