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并驾齐驱
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并驾齐驱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符合语文学科学习规律,才能让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
阅读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部分,是教学的一体两面,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而写作不是无病呻吟,堆砌词语,而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只有在阅读中深刻体会与感受,形成独特见解,丰富情感体验,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同样又可以在写作中将学生阅读的体会与感受表达出来,这同样是阅读水平的一次提升。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以读促写,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语言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积累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再高,依旧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真实写照,内容包罗万象,这正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阅读中我们要让学生展开充分而深入的阅读,在阅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经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形成专属的素材资源库,解决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尴尬局面,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说,更多的事写,更多的情抒,让学生的文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2.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言驾驭水平这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内化是学生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语言的内化即是将外在的词语消化为内在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由学习上升为习得,进而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为我所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就文字来阅读,而是要善于运用图片、音频等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思考中阅读,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通过为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将文本与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来体会语言的精练与优美,这样学生在描写山与水时自然就会运用文本中所学到的语言。
为此,在阅读中我们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将阅读的视野引向丰富的课外空间,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广泛的阅读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阅历,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和自如。
二、以写促读,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学生在阅读中有着更多的感受与体会,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文字写出来,这既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可谓一举多得。
1.仿写。学习始于模仿,在遇到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仿写,通过模仿来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认识,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练与巧妙,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如《桂林山水》一课,关于描写山之奇秀险、水之静清绿,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一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写作水平与理解水平。
2.扩写。留白是一种艺术,一个省略号、一个意犹未说的结局都可以带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些留白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补写等。这样的写作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来续写结尾,这样的写作就可以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展开,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理解,体会文章的主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水平。
3.写读后感。让学生将阅读的心得与体会、感受与感想等用文字写下来,从而让学生从用词、构思、布局、手法等方面来对文本展开全方位的立体解读,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文章的全面剖析,自然更加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这既是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的输出,是集阅读与写作于一体的思维活动,更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此外,还有改写、缩写等,将这些多样的写作小练笔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可以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融于一体,让学生在写作中与文本再次展开直接对话,依托于文本,畅游于更宽广的空间,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有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阅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鹤.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国校外教育,2015,(02).[2]郝钢.阅读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陕西教育,2013,(05).[3]陈静.如何通过文本中的“留白”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考试周刊,2012,(94).
第二篇: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驾齐驱
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驾齐驱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目标拓展参与
摘要:把握好各册的教学目标,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能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成绩。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全国进行得风生水起。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但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不足,如果教师掌控不好,就会流于形式,不但不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还可能让学生养成讲小话的习惯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有些人大胆积极尝试,也有一些人心存担忧而驻足观望:小组合作的模式会不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那么,有没有既能培养学生素质,又能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驾齐驱呢?
本人一直在课堂第一线。通过几年的借鉴学习、反思尝试,认为只有大胆创新语文教学,把握好各册的教学目标,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能既提高学生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教师心中要有目标。
教师要高屋建瓴,宏观把握育人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能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只是知识的积累者?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一位日本学者也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替代,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的。”那么,三年的语文教学,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所以这个育人目标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知识、能力、道德品质。道德品质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但知识和能力,要分解到每一册去。教师心中有目标,那么在课堂上讲什么、课后要完成什么作业就会心中有数,就不至于苑宥于课本和教参,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教师心中没有目标规划,或是目标就是把课上完,那么就会跟着导学案或是教材、教参,亦步亦趋,就无法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初一上册,除德育目标外,我的目标有四:一是学生要把语文学习习惯养好;二是练字、积累;三是学习有关记叙文的知识。四是努力让学生敢说、敢问。目标还要根据学情,随时调整。
如此一来,我上课的进度跟别人就完全不一样,布置的作业也不一样。别人担心课文上不完,怕期末考试考到了。我是删了几乎一半的课文不上——我对学生说:考到书上的,老师没上,就当课外阅读来处理吧。别人的作业是完成练习册,我班学生的练习册是应付检查的:学生把课外阅读部分的答案抄前去,自己画个日期就行,我不检查。我检查的作业是我因地制宜布置的课外作业:比如如何推销本地特产“红心柚”;调查农民种植“红心柚”的情况,给政府提点建议;学校前的河流污染日益严重,调查原因并提出治理方案;学校举办“五四”文艺晚会,把节目单拿过来,让学生设计主持词、串词……
二、瞄准目标,精讲拓展。
农村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外读物不多,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大部分自己会看。所以课本上的文章,除了文言文、古代诗词外,现代文每册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几篇代表性的精讲就行。分析课文不必面面俱到,但要能完成目标。节省点时间,尽量向课外多拓展。拓展主要根据两点选择内容:一是教学目标,一是要有语文味。拓展的过程,就是学生积累的过程,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用的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例如上《一起长大的玩具》,课文没上,就让学生搜集了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的来历、相关的诗词名句等并展示。上《纸船》,我给学生赏析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祖国啊,我的祖国》、卞之琳的《断章》。上《听泉》,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二泉映月》。兴之所致,还让学生听《二泉吟》、《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给学生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上《故乡的桂花雨》,就让学生读《家园落日》、《枣核》等类文。
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让学生多讲、多展示,正是新课堂模式所倡导的,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胆地说是第一步,因此我抓住初中生想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特点,尽量让学生多说。上《一起长大的玩具》,我就让学生讲自己玩过的玩具并提示:什么玩具、玩具的模样、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得到时心情如何、玩具怎么玩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上《捅马蜂窝》,我让学生讲自己小时候干过的趣事、有启迪的事。读了《海鸥乔那坦》、《羚羊木雕》,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谈自己与父母、朋友之间遇到过的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找出正确的处理方式。综合性学习活动,我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我只是个指导者甚至是旁观者。学生最喜欢综合性学习课了,因为从头到尾,他们既是导演者,又是表演者。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会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一起讨论新诗,几节课后,学生不单朗读有板有眼,而且我打算结束新诗这个话题时,很多学生要求继续欣赏,甚至有几个学生学着写来要我修改!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前所未有的。
四、把朗读融进课堂。
有些老师对读课文不屑一顾。认为初中生了,还在课堂上读课文,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古人把语文学习叫做“读书”。什么是“读”?《现代汉语词典》对“读”的第一个解释就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读书”,就要发出声音,大声地读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句子,每句中都有一个“读”字,它们是古人读书总结出的经验,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朗读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病句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享受美。闭上眼睛听一听《沁园春.雪》、《安塞腰鼓》吧,你是否感受到了热血在胸腔里涌动?
五、帮学生积累。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期望一学期的时间就有很大的改变。因为语文学习是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像熬补药,要用文火,慢慢地熬。农村中学的学生,资料少,平时作业多,没时间,况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摘抄些什么、积累些什么。因此需要教师自己动手,给学生积累一些资料,让他们周末或是假期看。
比如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八字成语,四大名著的作者、朝代、故事情节、相关成语、歇后语,经典广告语,课文上没有的诗词名句,关于读书、惜时、勤奋等的名言警句,常用的俗语,优美的仿写语段等。我给学生积累了近50页资料,初一发下去,用三年。
2012级,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发言大胆积极有条理”(赛课活动时城里来的评课组老师的评价);在“关工委”组织的征文活动中有6人次获重庆市市一等奖,两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三年有三位同学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冬令营活动(我们县每年总共只有3—5个名额)。该班语文成绩在我校每期年级第一。在全县同年级198个班级中排名由第一学期的47位,逐渐上升到了第五学期的第7位(第六学期有20多位学生直接保送进高中,无法统计成绩)。而我们学校,只是一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乡村中学。
联系电话:*** 邮箱:cxh888888@126.com
第三篇: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所谓在情境中作文,就是把 情境引入作文训练全程,由“情境”到“作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表达、修改,进而以“情境”促“作文”。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写、学写,这是促使学生爱写、会写、能写的又一重要举措和途径,也是我国宝贵的传统作文教学经验。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功
“放”,就是让学生不受束缚,放胆作文;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随着性情发挥;就是对作文的时间和场合,都可以不作整齐划一限定。“收”,就是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斟词酌句到布局谋篇,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认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我现在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 , 大胆尝试“以真实生活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
如,我抓住班上中队干部和班干部改选的机会,教学生办黑板报,以便让全体学生都知晓此事;接着,将班上欲竞聘班级和中队学生干部的海报张贴出来,发动学生积极竞聘,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撰写自荐书;举办就职演讲活动前,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生动、自然连贯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主动领悟写作要领,在跃跃欲试的氛围中进行愉快练笔,在主动求助指点、企盼获取成功的心境中反复修改作文。于是,学生既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了作文任务,敢想、敢说、敢为、敢闯的个性品格同时得到了培养和张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便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四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家长乃至学生可能都认为多练习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好途径。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小学生写作的误区,就是写作的数量多,质量却不高。让小学生大量地写质量不高的作文,是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致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陷入一种程式化框架,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情地扼杀。教师经常会依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写读后感,例如,读《圆明园的毁灭》后写读后感,这是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好方式,但是,圆明园被毁的惨状只停在书本上,这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脱轨,学生要按照历史进行写作,这样的读后感练习对增强学生的创作力显然帮助不大。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有学生年龄偏小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不适当的原因。小学生本身处于体能的活跃时期,爱玩的天性使他们很难长时间精力集中地投入作文的学习当中,在写作时,他们也常常是开始认真,越写精神越涣散。所以,小学生应该在有效的时间里练习高效的写作。小学生在语文写作课上不仅仅是在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美好的景物,抒发或喜悦或忧郁的情绪。应试的写作是枯燥的、无益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例如,以“浓浓思乡情”为主体,写作《二十年后回故乡》,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却能让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的作文既能让学生练习生字和语法句式,又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自由的气息,是值得提倡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重要性和困难性。教师应该在按教学计划教学的时候更多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小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写作变得更幸福。
作者:陈斌 工作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禾塘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1、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教学活动一定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学不行,不学难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定注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中互相学习、合作中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一个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是不同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2、倡导因材施教,面对每一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名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了解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中等学生再进一步,较差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再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3、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育人,教师教学一定注重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无论如何训练学生,一定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忘记育人的使命。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个性鲜明,教学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内容的实质,学生思想实际实施教育,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恰当运用教学艺术,挖掘教材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于知识讲授之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注重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育,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德育、审美、品质修养,让学生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教师教学一定注重学法的研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取新的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自由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4、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既要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教学或实验的结果而已,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时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用教师的激情,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全方位思考,寻求正确的结论,引领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才。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的语文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尤其重要,任重而道远。教师一定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优化课堂教学,大胆进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让学生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第一学段(1-2年级)(一)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二)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第二学段(3-4年级)(一)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二)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三)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第三学段(5-6年级)(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三)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