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让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
余兴龙
【内容摘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击破”语文教学的难点,“驱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构建课堂与生活的链接。因此,在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就我国的教育而言,课程整合走进了课程研究的中心视野。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正在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必将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整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实际上促发了教学环境的变化,不仅使得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还使得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也使得课程的内容及其提供的方式发生了转变。
一、利用信息技术上小学语文课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于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更加直观地将想要展现的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秋天的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连在一起,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从文字上理解秋天的景物美、色彩美、动态美是比较单调、片面的。于是,在教学伊始,我先利用课文的全文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轻柔扇动的杏叶,空中飞舞的枫叶,五彩缤纷的菊花,活泼可爱的动物,款款走来的小朋友„„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进如梦如幻的境界,再配上优美的抒情音乐和文字,怎不使他们沉醉其中?有了这些形象、直观的感受,学生体验到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神奇变化,接下来的学习自然而然变得轻松而愉悦。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3.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节省课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视听教育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其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看、听真正达到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信息技术教学以它独有的特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1、创设“情境”。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各种“情境”,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带来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而迅速地进行相关情境链接,这样,“情境教学”就更加有效,进一步开阔视野和进行探究共享。恰当地创设一种和谐、充满趣味和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时,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时,鉴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感受不了兵马俑的浩瀚壮阔,规模宏大。因此,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我预习,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对于空洞的文字缺乏真实感,只有视觉上的冲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兵马俑的气势浩大。因此,上课的导入,我将引入一段关于秦兵马俑的介绍视频,运用昂扬的背景音乐,逼真的画面,历史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一阵阵的惊叹声中看到这些享誉世界的历史珍贵文物。使学生在导入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了解的文章的中心思想——“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们在一场视觉盛宴上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而且更能够激发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2、解“疑”释“难”。在很多的阅读性文章中,不时会遇到很多难以用言语就能够阐述清楚的情景。因此有效的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以此突破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对于文章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的小朋友仍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之间的关系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之处。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以动画的方式,让一只小鸡在洁白的雪地上跑过去,当小鸡消失之后,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长排脚印。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老师问“同学们,这是谁留下的脚印呀?”在同学对此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动画上将缓缓飘落下来一片竹叶,刚好落在小鸡的脚印之中,然后将小鸡的脚印跟竹叶相比,同学在对比之中将一目了然。之后将用同样动画的方式讲解“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更使课堂显得活泼生动。又如在《一枚金币》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般会在开课时让孩子质疑,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也大多是根据阅读课文后的第一印象。孩子们会问“这一枚金币怎么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课题叫做《一枚金币》?”“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里父亲怎么就知道前面两个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仅仅是每个孩子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占据课堂非常长的时间了,更不要说老师还要想办法把这样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分类了。如果放弃一些孩子的回答,一方面会打击孩子质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老师也有可能错过很精彩的回答。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就收集、分类孩子们的质疑(老师可以利用预习作业,也可以利用BBS之类的网络平台),在开课之时只是利用很短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确定本课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到每个孩子的质疑情况,也可以方便全班交流,老师还可以适时的对质疑的方法给予指导。信息技术与质疑教学的整合将让老师在课堂内对学生的回答更快的进行分析和指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有更系统的记录和更快捷方便的与同学共同学习。
3、促进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到: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是符合学生以后的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就是将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软件与科学方法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使不同个体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口口相传,并且有些教师本身普通话水平欠缺,因此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将弥补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文中提到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当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小兴安岭的特产是我们的学生所很少见到的,但是通过动画的补充,学生一下就可以理解到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特产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们的珍贵之处。相比较与老师的讲解和文字资料的呆板,动画一下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知,让课文中的一个个词语跳跃到了学生的面前,让书本走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动画辅助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它既有图像的刺激,还有声音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感官越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就越牢固。
《课标》还提出让学生喜欢阅读、并能从中感知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的阶段目标。因此,我们要大胆地放开思路,指导学生边识字边阅读,让他们学以致用。以往我们所提到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名人故事这一单元时,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和“名人故事”有关的故事,并且开展了读书展示活动,让同学们互相交换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丰富和扩展了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朗读是锻炼语文感悟力的金钥匙。教材中很多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境中去。如教学《雷雨》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播放带有电闪雷鸣的声音,并适时配乐朗读示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背景音乐和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文体现的美妙的境界里。在生效的渲染声中,每位学生都读出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从而迅速而准确地感悟出文章的精要所在。
4、利于拓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应向学生展示课本以外的知识,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习性。也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例
如在教学《周庄水韵》时,我将让学生提前搜集和周庄有关的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提前对周庄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教学中侧重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很多学生被文章优美的自然风景所陶醉。之后,通过课件对搜集的一些自然风光的展示,让学生自由探究周庄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再在多媒体上展示我们周边的环境,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地区可以跟周庄相媲美。又由多媒体展现我们周边环境的变化,听过意境的渲染,倡导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应当前小学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单靠在课堂上获得的有限知识已不能满足小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运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结合成为交互、快速、多媒介的综合教学系统是一种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量的有效途径,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变革。从微观上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和教学目的、任务的达成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实现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议程上来。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性进步,将会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引发教学观念与形式的更新,并且通过其引发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达到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再认识,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更新。信息技术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迅速运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成为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 要充分认识信息教学的特点,利用其功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其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也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形成了新型的教育关系, 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 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关系,使以往封闭式教育变为开放式教育,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这也符合当前小学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从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讲授者变为启发帮助者,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求学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
二、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促使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但要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运作中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使用信息技术,使其在教学中
发挥重要作用。面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一)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积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盲目的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造成内容繁多从而忽略掉主体。这样的课件虽然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但仅仅是短暂的眼部刺激。实习期间,在上四年级一册语文《秦兵马俑》时,由于是公开课,我把课件做的很花哨。既有流光溢彩的图片,还有精彩的影像。虽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却完全令学生沉浸在这种图像以及影像中,忘记了本课的重点。包括我自己都有点被这样的课件给带偏了。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着眼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为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应当化繁为简。帮助小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形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怎样做、怎样学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要避免被课件所左右,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忽视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很明显的,我们作为任课老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动态及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有些教师,以为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忽略掉了其他一些能较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得整堂课形式单一,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最怕的就是教学手段单一,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只保留了很短的时间就产生厌倦。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坚持以学生地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结合和灵活运用,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准备上课的时间不足,课件往往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生搬硬套,导致课件固化,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曾经有一次,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就随便在网上找了一个课件,自己也没有很用心的去看这个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像流水账一样跟着课件走,也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馈。整节课下来我自己也觉得累。后来,课间的时候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节课,你上的好快哦,我们什么都没听懂,你可不可以再重新上一遍。”对此,我很惭愧。所以,我们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即使准备时间不足也要对课件加以修改。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其他的手段来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与之交流并及时的修改课件,让这些交流的结果体现在课件上。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不要让多媒体称为课堂的主宰。我们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应当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教授。
三、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要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的目标和技术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时采用,讲求必要性、适度性、实效性,不能追求形式,为了整合而整合。
(二)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多媒体信息宜精不宜多,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应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不能喧宾夺主。还应该恰当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找到关键的使用切入点。使用恰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简言之,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使二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三)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只有不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手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培养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来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其设备软件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也就是把信息技术渗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包括与课程各要素(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与学习活动方式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整个整合过程中除了学科间知识整合、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外,还包括各种教育技术之间的整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必须在多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习得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从学生本位出发,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和优化,形成适合于实际情况的整合教学。最后,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方法,推进小学语文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促进和实现学生、教师和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三维一体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余胜泉、吴娟
上海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顾明远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李湘莲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朱敬鹏
第二篇: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所彰显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训练听力和朗读能力,实现多样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本插图不足以让学生感受黄山景的秀丽神奇,石的奇形怪状。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黄山的有关录像、图片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黄山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了解各种奇石的样子,还在欣赏美丽风光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山的其它奇石。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仑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的新认识。网络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
我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巧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作文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班级网页,让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自由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想法和感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无形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班级网页论坛上确立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网络上以随笔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新学期,我有了新打算”,“我爱读书”、“我的好伙伴”、“我心中的伤心事”……
教师整理学生优秀习作上传,提供给班级学生阅读借鉴。对习作的作者来说,多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会更热衷于写作;对于读者来说,因为自己身边的人作文被上传,心中会有许多触动,不甘落后,也会努力练习习作,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巧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听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听力和朗读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荷花》、《珍珠泉》、《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听范读资料训练听力的同时,也感悟了范读的妙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听录音,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听力和朗读能力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
六、巧用信息技术,以人为本,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
基于校园网络下的语文教学,对于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我在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同时,也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
1、美文精读: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美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精读方法,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阅读所得。
2、主题研读: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班级论坛交流心得。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主题,阅读相关文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从中总结阅读的基本方法。
3、个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自主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个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所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班级主页或班级论坛上交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第三篇: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今天,我认真观看了桃花源记的教学视频。视频中电子白板的使用,让本节课如虎添翼,更加精彩。
本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一、精彩视频,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后,课文分析“探访桃花源”视频。教师点击白板,导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了渔人发现、探访桃花源的片段。视频中动听的声音,可爱的人物造型和优美多变的背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视频中的人物的交谈运用的是现代语言,拉近了学生和人物的距离,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情境中,对学生理解文意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二、关注文本,关注语言。本节课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语言。通过对如:“平旷、俨然、美池、并、设、杀、作”等关键词的品析、鉴赏,从而自然总结出桃源中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
三、分析作业,合作探究。课文分析“品味桃源真意”视频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环节,教师出示了学生的一份作业:如果桃花源中有一个好奇者,跟着渔人出去,会有怎样的经历?教师让学生分析作业中的文字是否合理,并且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勾画出来。经过讨论辨析,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不同的学生充分利用白板的书写、勾画、拖动、修改等功能,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对主题的感知。
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新集中学:张丽
2016.12.21
第四篇: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山西省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 庞卓婕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生的语言训练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在阅读教学方面,在作文教学方面,在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语文教学走出了单
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正文】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新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力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呢?下面,谈谈几年来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但因为汉语拼音教学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孩子们难免感觉到枯燥,大大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言、识字方面的积累造成一种浪费,这也是传统拼音教学的劣势。然而,我在拼音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那么整个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在教学中,我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教学“I u ü”三个拼音字母时: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非常重要,因为识字教学是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
1、看动画,正确识字书写。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如小学语文第一册中“飞”字的第一笔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飞”字的动画,笔笔写出来,配之落笔时的沙沙声,让学生认识笔顺,“、”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鹰、辩、摔”等字笔画多、书写较难,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先分步书写一个个部首,最后再整合在一起。再如一些易写错的字,闪动易错笔画或偏旁,可加强刺激。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动技术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巧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低年级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遗忘,如果要让一个汉字在低年级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就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如:可以设计编儿歌,打字谜的游戏。“大雨推倒一座山”——雪,“马进门”——闯,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同学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同学说出:“人字照镜子”,等等。这些充满稚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又如学“月”时,问:“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象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识字率得到很大提高。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1、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
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后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在语文课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就可以成功地敲好“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火烧云》一课,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虽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可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去注意观察过,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来到了绚丽多彩的火烧云面前,亲眼目睹这一景象,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这样,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2、利用信息技术,把最新信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登录“中国环境网”,力图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根据网上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信息获取、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师生通过浏览“我国环境保护”,收集到我国最新的环境保护数据资料,再加以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加以处理,就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轻松地攻克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用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3、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重难点。
例如《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绘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四个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多媒体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自主练习说话,说说你眼中的这些景物,这时学生的感悟是五彩缤纷的,语言非常丰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观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视频,这时学的情绪已高涨,这几个优美的句子便脱口而出了,再加上刚才的视频,教师不用解释,学生已经理解得头头是道了。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难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而学生则语言贫乏,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如果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丰富写作内容,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就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
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看图说话练习,我抓住儿童习惯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心理特点,把图片精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千方百计的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叩开他们想象空间的钥匙,指导学生将画上的内容变成有外貌、有言谈举止的、活生生的人或物,让静止的画面更有生气。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的学生对说话练习兴致盎然,练习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2、丰富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
课程标准提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积累空间。网络是个奇妙的世界,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搜索所需的数据,下载有趣的信息。庞大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仅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实现资源的共享,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习作《假如我会克隆》时,我在课前就发动大家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学生熟练地遨游在网络的世界里,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为写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恰如其分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如在指导高年级学生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时,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首先,找来一些经典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按照一
定的顺序制作好,给学生以鲜明的对比。然后,再详细展示其特点,学生很快就能悟出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借鉴别人的好开头和结尾为自己所用。这样,同学们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了。
五、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六、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绽放异彩,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语文教学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刘芳 中国和平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黄邵辉
第五篇:信息技术让小学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让小学英语课堂“亮起来”
文山市第五小学
尚国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多媒体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已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教学,发挥其最佳效果呢?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还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专注地去学习某样东西,所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
要使小学生能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这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到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老师将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下册Unit 4 It’s warm today.时,有关天气的词sunny、windy、rainy、snowy、cloudy时,一天的天气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种变化,但是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这五种天气,直观、形象地教学了这五个单词,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谈论天气,谈论他们的打算,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开口讲英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再如: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中,学习八种水果的名称:apple , orange , banana , pear , strawberry , peach , watermelon , grape 时,用实物教学当然直观,但是受到季节的限制,很难找齐这些水果。我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水果的图片,一眼看上去既新鲜又可口,能够马上吸引住学生,继而把他们吸引到要学习的新知识上来。
二、运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样感观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
无独有偶,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也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学习,3小时后存留72%,3天后降为20%;若听觉、视觉并用,3小时后存留85%,3天后为65%。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很难满足当今时代教学的需要和要求。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传统模式的种种不足,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样感观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A Let’s learn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颜色。我再用多媒体播放三年级上册的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把歌词拓展,分别用purple ,blue ,green ,red ,white ,brown 来替换yellow,大屏幕中出现一群动画的小孩,每唱一种颜色,小孩的衣服就变成相应的颜色,通过这种手段复习颜色导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浅显、易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而且为后面学习Read and write 中的四会单词作了铺垫。
再如:在学习26个字母的书写时,我运用Flash 动画呈现书写笔画及各个大小写字母的占格。学生跟着多媒体上起书写,直观、准确而且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操作”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练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英语兴趣特长课上,教学几个表家具的名词Phone ,bed ,sofa ,shelf ,fridge ,table ,通过网络链接学生听录音动手操作一个游戏,根据录音,让学生点击相应的图画。但如果学生记错,那他的点击就失败,计算机就会发出怪叫声提示你错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挑战情绪,会认真跟读和记忆不会的单词。如果学生点击所有的单词都成功了,计算机会告诉你All Right!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成功之后,学习和表现的欲望会更强。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品尝到亲自操作的乐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我们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会听和会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在教学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Look at me A Let’s Learn关于五官和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上面有一只熊(Teddy Bear)来点击学习单词head ,ear ,eye ,nose ,face ,mouth ,学生一下子就被可爱的画面吸引住了,都争先恐后地说Look at me.This is my head/face„„。然后再通过播放歌曲《Teddy Bear》来巩固复习新单词,大屏幕上出现小熊Teddy摸鼻子、摸头等的Flash 动画,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复习巩固了教学内容,达到了熟练地说单词、句子的目的,如果教学对话,你只要选择了对话原文按钮,屏幕上就会出现中英文对照的对话原文供参考。学生不仅能逐句跟读,而且还能扮演不同角色做配音练习。网络课件的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有利于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词汇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对话。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当前所学知识 的意义构建的目的,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六、多媒体能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
现代的英语教师要能适应现代英语的发展,仅仅知道几个英语单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求知需要。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各课时尽量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看、触摸的情景中。
2、3、适当增删内容,扩大知识面,活用教材。
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
(二)着意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育,以满足小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1、设计比赛性游戏。
如:“拼单词大王”,最佳模仿者,最佳模仿搭档,设计抢答题、必答题。
2、3、表扬先进(优秀)、鼓励进步。创造机会,鼓励实践。
(三)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小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心里需要。
1、激发灵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启发思维,展示学生运用语言的才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我将进一步学习,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让学生寓学于乐,在快乐中构建英语知识体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