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2 23: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

第一篇: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

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

当前,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深入研究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促进功能。

一、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成为了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得力助手。这一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媒体手段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生机活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影音演示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更浓厚的兴趣,这样的积极情感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多媒体手段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制约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信息量的匮乏,投影、挂图等传统手段无法给予课堂更多的信息支撑,而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能够从网络中汲取更多的信息,满足教学设计与拓展延伸的需求,让语文课堂蕴含的信息量更足,对于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支撑效应。

3.多媒体手段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直观。思想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立体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一方面的教育,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空洞的口头说教无法在学生内心激起强烈的共鸣,有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这一局面将会得到显著改变,尤其是音乐烘托、场景再现等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熏陶,较好地完成了思想教育目标。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功能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体现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促进功能,选准切入点并准确运用,从而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撑。

1.在教学导入环节“激情引入”。课堂导入是新授课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发挥得当,能够为整节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变枯燥的口头导入为形象的演示导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国宝――大熊猫》时,笔者就专门选取了卧龙保护区幼年大熊猫在户外玩耍的精彩场景作为导入的素材,以此代替教师的口头简单导入。笔者明显感受到了学生惊奇的目光,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被有效集中起来,顺利进入学习状态,集聚到学习活动之中。由此可见,多媒体手段主导的形象导入,以教材内容中相关的影音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顺利完成情绪和注意力的集中,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课堂分析环节“形象演示”。在课堂分析教学这一环节,多媒体手段较之其他教学手段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影音演示带来的感官震撼更为强烈,同时还能够储备海量的信息,以满足教师对教学掌控的实际需求。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多媒体手段的辅助效果,课堂教学中演示课件或者补充单项的影音信息,对教材文字进行形象的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转基因这一项科学研究的了解,笔者从教学网站上下载了一段科普短片,课堂上进行演示,从转基因的概念定义、科学规律、运用研究以及研发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述,弥补了学生对这一科技成果了解不多的缺憾,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在思想教育环节“激情燃烧”。语文教学中强化思想与情感教育效果,离不开现代手段的有力支持,尤其是运用影像、声音等方式,能够有效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营造“情到深处泪满襟”的浓厚氛围,教学中讲授到情深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我的老妈妈》歌曲进行烘托,歌词、旋律无不流露出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样的教学辅助环节对学生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对无私母爱的理解与感悟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已经进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给予自己的爱,许多学生的眼眶都湿润了,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感人。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注意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但是教师在具体运用中一定要坚持科学、高效和自主运用。一是要控制频率。在语文教学中,并非多媒体手段运用频率越高越好,控制在适当的范畴内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原则上每节课使用多媒体的次数不应超过三次,总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要避免过多过滥运用带来的本末倒置现象。二是要精确定位。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当坚持在最为需要的环节运用,常见的运用环节为课堂导入、信息补充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并且在使用环节的确定方面应当优化设计、统筹考虑,在精炼运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要崇尚自主。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在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自主设计教学课件,能够具备更强的针对性,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实现“无缝融合”。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利用班级博客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精选)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现代意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课程改革导向将有力的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龙芯”电脑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如何运用龙芯电脑及其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学习方式 丰富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陈至立部长在2000年10月25日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陈至立部长精辟的讲话,诠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而随着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配备“龙芯”多媒体互动电脑教室,龙芯计算机及其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广阔平台。“龙芯”电脑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我在利用龙芯计算机及其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动的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朱自清的《春》,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幅清新、多姿、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我在执教朱自清的《春》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江南春天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相机地要求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佳文章和妙

诗词,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惊叹于大自然的无雕琢的美,使自已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其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又如我在教学席慕容的散文《贝壳》时,上课前,我先向学生展示了在网上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贝壳的精美图片,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欣赏着,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奇异之中。这时让学生讨论交流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包括图片),概括贝壳的外形特点,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我又问:“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写这篇课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进入阅读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景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龙芯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角度来看,它具有很大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把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阅读课文,文辞优美。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江南初春的迷人风光,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着我带领学生分析春草图,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然后我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其他四幅图画,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欲望,一边读书在书上圈点勾画,一边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学生展示时,我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录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的特征及写景方法,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渠道,增加教学密度,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的交流量。它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又如《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景散文,作家宗璞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生动细腻的描写,追忆十多年前(“文革”时期)紫藤萝花在一种极“左”思想的驱遣下被砍的遭遇,揭示其象征意义:“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该文语言优美,感情细腻,富有哲理。但是编者把它安排在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不论从知识积累,还是人生阅历,想让他们由此而领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这确实很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 “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很多同学利用课件再现

了发生在文革期间现在开来十分荒诞的故事,还有的同学展示了宗璞一家在文革中遭受的迫害,及作者那担任航空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年仅50岁的亲弟弟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的资料。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创作背景之后,再来研读课文,这就为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奠定了基础。

文章一开始写道:作者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而且开得这样繁茂。作者伫立凝望,思绪万千,“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不知不觉间,“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使我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读到这里,我给学生发送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为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会有这样的变化,难道是紫藤萝花给予了作者以安慰吗?那么请设想一下,紫藤萝花说了些什么?

学生思索后纷纷展示了自己精彩的回答,我则挑拣其中一些优秀的回答在大屏幕展示给全体学生:

生1:夫人,你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为什么这样焦虑悲伤?你看我,十多年被埋在地底下,不见天日,我还坚信,总有一天,我会重放光彩的。这不,这一天终于等来了,我要赶着开花呢!

生2:(一簇紫藤萝花说)夫人,十多年前,我们姐妹曾被砍伐、被摧残、被践踏,但我们凭着长久而执着的期待,终于迎来了今日丰茂的家园。我们在倍加珍惜的同时,也希望鼓舞起你拥抱生活的热情。

生3:夫人,我深知,你家庭遭遇迫害,你的弟弟又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现在不是挺过来了吗?请你相信,人亦如花,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往事。只要你也加快脚步,扬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就会再次盛开,成为那灿烂如瀑布一般的浪花中的一朵,不是吗?

„„

在学生精彩的发言后,我及时总结:“作者与繁花有了内在的沟通,是它抚慰了作者那忧郁伤痛的心,使她一点一点从连日来对小弟的病痛的焦虑与悲痛中平静下来,从而在宁静的喜悦中,把对这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走进了文本,就可以随着作者的思绪,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在一起,也就真正地理解了那是一种压在人们心灵上的沉重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对往昔被毁坏的幸福生活的追忆,也就明白了:只有遭受过苦痛的人,才会如此珍视这生活的浪花。从文中,学生真正地读出了自己,极大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还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

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教完毛泽东主席的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对中国革命有更深入的了解,结合国庆“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中国革命和毛泽东同志的故事。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查找资料,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龙芯电脑及其多媒体互动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0年第12期

3、张娟 《新课程理念下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年第14期

4、《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现代信息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 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开阔视野、获得发展。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前提。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他们的思想,在于他们的理论,在于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因此,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首先是语文教师们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学习建构主义、创建教育理论、主体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微机操作,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教育软件的运用,课件的制作。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会带来语文教育的腾飞,并有熟练操作微机的能力,才想用、才会用,也才能用好,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扬长避短、克服弊端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好处显而易见,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利弊,扬长避短,注意课程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此理论来讲,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形成意义建构,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性,能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定位,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课件不能做得太花哨,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三)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精诚合作,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备课要充分,应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将与该课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做成课件,甚至网页、网站。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发 展水平的课件。同时注重增强网站的价值和效益,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直观性、思想性,注重网络导航、知识的迁移,专题网页要体现动态生成和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

(四)充分利用网上资料,但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互联网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也为语文教师供了大量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会用网上资源、合理运用网上资源、要有组装、修改课件的能力,花少量的工夫对别人的教案进行二次备课,对别人的课件进行二次改装,使之成为适合自己学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和课件。

(五)运用信息技术时千万别忘记了语文的根本。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这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要注意对语言的理解与揣摩,要注意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了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FLASH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古人说:“学成于思,思起于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疑惑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指导与帮助,往往这些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建构主义认为,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以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我想知道同学们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利用晚上纷纷在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几乎贯穿每个课时的教学,有时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同时又减少了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同时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六)、运用信息技术,师生全员参与评改作文。

从小学阶段起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打字姿势及

一、两种汉字输入法,进行电脑写作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以往的作文修改工作主要在教师,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很少有同学读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和老师的评语。老师费力伤神却功效不大,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改作文,师生全员参与。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把喜爱的猫的图片,在电脑中进行描述,发布在网络上,老师引导学生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帮着同学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别引起作者注意。老师再将学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评议、修改,共同鉴赏佳作。这样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帮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做法改变了旧的作文修改的模式,使学生也参与到文章修改的行列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学会选择,培养阅读兴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教育教改服务。

第五篇: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

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质量是体育教育的关键,它决定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当中去,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解决了体育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做不了“标准性”示范等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体育教学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学生在积极的身体练习中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达到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动作等形式进行教与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练习是被动的、机械的,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也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感到自己的示范力不从心,甚至有时会担心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 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走进体育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也进一步推进了体育教学向前发展的步伐。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的意识薄弱。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意识,从静态的书本式教学转变为有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动态的、立体的、互动式的教学。

2、体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经验不足。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对教师信息处理、多媒体使用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懂使用多媒体教育的原理,还要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体育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虽然对本专业知识非常熟悉,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经验不足,如数据库技术、课件制作技术、动画制作以及网络技术等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因此,在 教学上就谈不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开发和制作网上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忽视了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体现最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当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动作复杂化,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不容易直接理解和掌握的,需要学生更深地学习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亲身示范讲解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对推动体育教学向前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是在认识自我与自我改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运动能力的差异、导向以及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学会,更加容易懂得,印象深刻,同时也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搜索运动保健知识以及各种运动技能技术的精彩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它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课堂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体育实践课的质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是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这些手段却存在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受教师年龄、性别、专业和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训练时有很多技巧、战术动作难于做到在动作上的“标准”化,以致使学生难以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体育课多在室外环境进行,教师的讲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阻碍了授课的视听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由于大多数技术、战术都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做腾空动作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瞬间就过去了,教师难于有效地进行分解动作的示范与教学,因而动作细节讲解难、不准确,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描述形成系统的动作表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刚好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动画或影像的制作,对技术动作的较难环节采用慢动作、暂停、重放等教学手段再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细节,教师根据动画所展示的技术细节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帮助学 生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的质量。由此可见,在体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体育理论课的新颖性。理论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专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理论课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影像等信息,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体育保健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因此,教师应运用各种网络资源作为诱导,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5、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留言板、论坛、QQ、微博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与建议,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可以听出学生的真实心声以及可以从学生的聊天中清楚知道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体育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向。

6、运用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性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管理。例如学校开展的各项运动会的编排工作、期末考试的成绩换算、教师的备课、田径队的管理、体育器材的管理等等,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都能利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去进行教学,进行管理,那么,这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让各项工作得到系统化的管理。

三、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它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大大地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审美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真正优化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

下载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上传: 易会群更新时间:2013-12-12 9:34:23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设计者:易会群 教材分析 1.《爱莲......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精选)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 刘晓景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了社会的主流,人们的生活与信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教育可行性......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作 者:董群英、葛 勇 单 位: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中学 邮 编:464436 手机:*** 关键 词:直观激趣 补充资料 快速反馈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整合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整合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撒遍神州大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面对这种信息技术的大变革......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摘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今天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直观、生动、形象、易懂、海量、快捷等优势,倍受广大师生......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沾益县菱角乡第二中学:王永梅 联系电话:***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合集)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