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

第一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 文性相结合的重要性 2011 版英语课程标准 2 首次提出义务

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 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指英语 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 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 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 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为继续学习英语 和使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 定基础。人文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 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 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 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 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 价值观。这一突破性界定为小学英语教学 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应“进一步转 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深入理 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 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英 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 和课程理念”(王蔷 2012:9)。阅读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工

具,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中都至关重要。完 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素养能帮助读者准确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

小学英语课堂移默化地吸收地道的表达方式,提高学习与掌控语言的能力; 同时读者通过大量阅 读,了解世界与社会,体验异域文化和风土 人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状态,提 高批评和鉴赏能力与人文素养,形成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 合的阅读才能达到提高语言技能、习得语 言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的多重教学目标。“进而为学生终生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 础”(陈琳 2011:9)。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小学英语阅读课

时,从课堂环境到气氛、从教学设计到教学 活动的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 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从教学设 计、教学模式、情感教育、师生互动、课堂评 价等方面以 2011 年海淀区小学学科带头 人课堂教学展评课中 M 老师的一节英语 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课中体现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小学英语阅读课个案研究

在 2011 年海淀区小学学科带头人课

堂教学展评中,M 老师所用班级是第三方 学校六年级某班。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起点

六年级上册(龚亚夫等 2011)Unit 6 Famous People 第 5 课 时 阅 读 课 Thomas Edison,220 词左右。

(一)以学生为本设计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活动

阅读需要一定的词汇量、语言知识和 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完成,而以上要 素正是小学生所缺少的。对于初学英语的 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有很多小学生喜欢学英语却害怕阅读,因 为理解上的障碍而厌烦英语阅读。面对这 样的学情,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和谐互 动交流的平台,然后帮助他们消除词汇障 碍,学会利用各种形式的信息,深入理解课 文内容,让阅读成为真正的交流工具;在老 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读物之间进 行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体会文本所 传达出的情感与人文精神。在这一进程中,老 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他们的具体情 况设计出既适合课程内容又符合学生特性的 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恐惧心理和 厌烦情绪,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M 老师虽然是临时任课,但是她依然

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 况后才制定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显示了 M 老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课前,M 老师 了解到这个班学生普遍性格开朗热情,喜 欢表现,勇于实践。根据课标要求,小学生 毕业时应掌握 600~700 个词汇,而他们所 阅读的教材内容是 220 个词的人物传记。根据这个班的具体情况,在培养学生语言

能力方面,M 老师采用了 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的基本教学 模式(王笃勤 2010:167),注重阅读知识理 解与学习,培养阅读技巧;利用游戏引导学 生练习口语; 用问答和时间轴图表帮助学 生理清课文脉络,用英语表达观点;用合作 学习的方式进行扩展阅读,用英语交流思 想。在阅读的人文性方面,M 老师以学生为 本设计和组织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师生共同挖掘课文中的隐性情感,享受成 功的快乐;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树立奋 斗铸就成功的思想; 用恰当的课堂评价保 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增强阅读信 心并体验阅读的快乐,挖掘课文的情感和 内涵,从而达到学生勇于用正确恰当的英 语口语抒发感情,表达观点,并从阅读中受 到励志教育,学习Edison 坚持不懈、努力 进取的精神。从下文的教学实践过程可以 看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赖:任 何人文性的活动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使用工具,而工具的使用也是为了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

(二)在 PWP 的 模 式 中 体现 阅读 教学 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这个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想说想表现的 兴奋状态,进而产生通过阅读了解发明家 Edison 事迹的愿望。ENGLISH TEACHERS 1.读前(Pre-reading)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创造学习语言知识的人

文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人 性化的课堂轻松活泼,可以消除学生的紧 张情绪,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对阅读内容 产生好奇心,进而掌握理解文本,并由此产 生交流的冲动。

在开始阶段,M 老师用 PPT 呈现一片 漆黑,并以一种平稳缓慢的语调说:“Yes-terday when I got home,it was very dark,so I turned on the light.” 这种生活化的场景 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此同 时,老师展示一幅点亮的电灯的图片,进而 引发问题“That is a light bulb.Who invent-ed it?” 使学生联想到本课的主题:Thomas Edison。随后,M 老师呈现了 Edison 的画像 和标题,自然导入阅读文本 The Life of Thomas Edison。而以下诸如“Was Edison a teacher?”“Where did he come from?” 等问 题激活了学生们的 Edison 图式,将其带入 准备阅读的状态。

接下来,Mysterious box 词汇游戏扫除 了词汇障碍,M 老师说:“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Here are five mysterious boxes.In each box there is a new word.Who likes the first box?...Open it and tell uswhat’s its meaning in Chinese.And then read the word to the class.” 对完成任务的同学,M 老师都会给以 “Good!”“Well-done!”或 “Great!”之类的赞扬,让全班同学用掌声给 他们鼓励,还让答对的同学当“小老师”,领 读单词,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M 老师在 pre-reading 活动中,通过问 答引发学生了解更多 Thomas Edison 事迹 的好奇心,以游戏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库,增 强了读懂短文的动机和信心,为 while-reading 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2.读中(While-reading)阶段

这个阶段要以文本为载体运用语言工

具挖掘人文精神,引发思考与交流。教师的 任务是要培养学生信息识别能力、理解能 力、思考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表情达意。教 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阅读任务。这篇课文是传记体,由于篇幅和词汇量的 限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有详细的故事情节

和细微周到的心理描述,因此文本的情感 是隐性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容 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能从中学到语言知识,了解人物的经历与成就,并体会阅读的快 乐和理解的成就感。

1)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设计问题 引发思考

M 老师要求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大

意,然后进行第二遍阅读,并提出要求: Choose the questions in any box.Find and underline the answers in the text.And then answer questions.① When and where was Edison born and when did he die? ② How many inventions did Edison have? What are his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s? ③What hap-pened when Edison was 9/10/15/22...years old? M 老师把这些问题制成问题卡,贴在 黑板上,始终保持可视状态,以便学生随时 参考,做好目的性阅读。

这些问题中有简单的基本信息题,也

有难度中等的归纳总结题,还有难度较高,答案开放的题型,难易交叉,梯度合理,留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的问题设计,给英语基础好、阅读速度快的学生提供了 更多提高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照顾了那些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缓和其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完成阅读,从而给予每个学生体 验成功的机会,真正做到了英语课程标准 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 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2)师生互动,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挖 掘所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第二遍阅读结束后,老师并没有全部 照搬上面三个问题的提问,而是采用更适 合学生听和说的短句。比如:What did he do at the age of 10? What happened to him when he was 15? And who? What about...? 由于问题简短明确,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充True Story Real Person Nationality 国籍

Biography 人物传记 Time Line Birth/Death Job Great Work 图 2 人物传记要素框架图

满自信,用英语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 出来,师生间互动轻松、愉快、顺利。同时,M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

标有不同年龄数字的时间轴,让学生把答 案贴在正确的位置,使 Edison 的成长过程 和成就一目了然地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从 这位发明家身上体会到从未亲历过的情

感———生活的艰难、疾病的痛苦、持之以恒 的毅力,意识到要获得成功就要付出的艰 苦努力。这一隐性的励志故事在 M 老师和 同学的挖掘中明朗起来。学生在读懂文本 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发明家成功背后的努 力、挫折与坚持不懈。

3)运用所读信息,结合自己的思考回 答问题

当学生们因为读懂了课文,完成了老 师布置的任务而感到放松愉快的时候,M 老师以己之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I like Thomas Edison very much.What about you? And why? ” 在自由活跃的气氛中,学 生的思维流畅,语言也趋于丰富:“I like him too.” “He likes reading.” “He works hard.” “He invented many things.”。学生们 的这些回答虽然简单,但他们用英语表达 了思想和情感,完成了 while-reading 的预 定目标: 运用语言工具挖掘人文精神引发 思考与交流享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与学生 的互动

M 老师积极予以回应 : “Great!Your answers are correct.” 之后开始与学生们一 起总结课文体裁。True Story Real Person Nationality 国籍

Great Work Job Birth/Death Time Line 图 1 人物传记要素未整合图

英语教师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小学英语课堂ENGLISH TEACHERS M 老师并没用简单说教的方法直接告

知体裁知识,而是先打出“人物传记要素未 整合图”,并提问 “Now let’s see what the text is about.When you read the text,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omas Edison? Is it a true story? Thomas Edison is a real person?(用升调)Where is he from?”,循循善诱地 启发学生思考课文的体裁,建立起人物传 记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们给出答案 后,M 老师打出人物传记要素框架图,总结 道:“This text is a biography.” 引导学生思 考课文的文体。

3.读后(Post-reading)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拓展阅读中要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I have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ople.”M 老师边说边呈现出六个名人的 图 片(Amelia Earhart,Walt Disney,David Beckham,William Shakespeare,Jackie Chan(Cheng Long)and Picasso.“Do you know...?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s he a...? What is he famous for?”学生在观赏的同时,自由 回答老师的问题。M 老师说道 “You can tell the story about...”,并让学生根据个人 喜好自愿结合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 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讨论。“Tell your group why he or she is famous.” 最后 M 老师提出问 题“Why are they different?” 然后把自己的 想法告诉大家“They did great and meaningful things.They worked harder than others.” 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来得及在全班范 围内汇报小组讨论结果,但是这个活动是非 常有效的拓展阅读。这一过程可以巩固学生 的阅读技巧,加深对人物传记这一体裁的认 识,还可以在小组阅读和讨论中相互交流思 想,锻炼英语口语,加强自我教育。4.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评价,体现人 文关怀

如上所述,M 老师积极和形式多样的

评价语贯穿了每个环节。对于学有余力的 同学,她会随机提出层次更高的问题,这种 潜在的表扬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和 自信心。对回答有偏差的同学,M 老师则避 免使用“Sorry.Listen to the others,please.”,或者“You are wrong.”而是诱导其他的同学 “Do you agree with him?”或者“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来纠正错误,既让学生自己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对其认真学习的态度予以肯定和鼓舞,让 更多学生分享表达的机会。教师的人文关 怀使课堂气氛和谐、积极,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得到鼓励和保护。

三、启示与建议

英语学科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

语言能力,还要传播文化,培养积极情感,使学生在英语课上能够从语言到精神得到

较全面的发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 两个抽象的词变成具体的行动,教师应该 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老师自己的语言能够 起到工具作用的时候,他所教的语言才能 有工具性。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他才能知道 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本身要有“以人为本,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以激发学生的积极 情感为原则设计课堂教学,引起学生说和

做的兴趣,时时鼓励和赞扬学生。第二,语言工具应该在人文活动中应 用,使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够更有效地 巩固和发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情育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提供可说的 话题。设计的课堂活动要适合所教班的绝 大多数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不但教师自 己清楚,也要让学生能引起共鸣,形成和谐 的旋律。

第三,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语言 工具起到了极大地辅助作用。在阅读课上 要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挖掘所学内容中情 感因素,让学生去体验更多的情感,帮助学 生提高对情感和文化素养的理解,建立初 步的价值观。学会理解别人的情感才能真 正与别人交流。在体验别人的情感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对阅读内容做出判断与评价,这是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过 程。从工具的角度来说,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更容易学会如何使用语言,更能有话 可说,更容易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交流的 工具,课文内容成了共同的话题,也成了相 互了解的一个平台。

第四,教师的课堂评价与鼓励对英语 双重性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高 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变化,他们对于表扬的标准和满意度也发生了变 化,对批评的承受力有所提高。因此对高年 级的课堂评价不能简单地沿用中低年级的 物质鼓励或 “Great!”“Fabulous!”“Well-done!”“Good job!”这样单调的表扬性语言,而是应该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对表 现特别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准确的特色性评 价。比如,M 老师为了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 好的同学,会提出符合学生的程度的另一 个层次更高的问题,或让其当“小老师”领 读,这种间接的表扬方式达意清楚,学生乐 于接受。

四、结束语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渗透英语课程 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教师不但要传递 英语阅读知识,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技巧,让它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课文 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语言交流工具,还要 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文中 的情感与人文精神。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广 阔的社会、丰富的生活,感受异域文化,培 养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奋发 向上的精神。而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 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养,设 计和组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 具体情况设计既适合课程内容又适合学生

特性的活动,还要给学生及时而准确的评 价。当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实现了语言知识 的学习、语言交流的形成、情感的发展和文 化素养的提高时,小学英语课堂就体现了 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既不能抛开人文性,只讲工具性,也不能只重人文性,忽视工具 性。灵活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与人文精神 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渗透到课堂的 各个环节中。

作者信息:王 丹:100037,北京,首都师范 大学初等教育学院,faymey@yeah.net 熊艳艳:100037,北京,首都师范 大学初等教育学院,cassy5@163.com 收稿日期:2013-06-14 引用文献

陈琳.2011.通过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和全面发展奠基[J].基础英语教育,13(4):9-11.龚亚夫,马淑英,张鲁静,等.2011.新起点 英语(学生课本)书.六年级上册[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王笃勤.2010.小学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蔷.2012.凸显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成 长的意义[J].基础英语教育,14(2):3-10.本刊有过刊销售,售价:2011 年全年刊 30 元,单册 3 元 / 册;2012 年全年

刊 35 元,单册 3.5 元 / 册。如有需要,请邮件或电话联系本刊。数量有限,售完 为止。简 讯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忠路民族小学 姚云香

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工作掀起了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语文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行为都有重大的突破。然而,当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新观点、新方法,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通过查阅各类工具书,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二)语文的人文性

《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是基础,是载体,是表现方式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深层次的内蕴,是潜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观念、扩大视野、净化思想境界、完善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纯粹工具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不存在,也无法存在。反过来,没有语法规则的,没有语言规律的人文性也是不可靠的,是没有依附性的。

(四)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生活情况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否则,就会走入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误区。人的一生的几个学习阶段的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比重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阶段应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尤其要偏重于工具性,着重于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而人文性只是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辅助手段,潜藏于语文文本之中。

(五)、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语言的积累

积累,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的积累,应从两方面入手:

(1)重视课内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小学生除了继续掌握一些常用的生字、生词以外,对于一些精彩的课文或片段,要熟读成诵。另外要逐渐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使学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重视课外积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书”的习惯,并随时记下书中的好词、好句,养成随手查字词典的好习惯,为日常的语言交流,写作积累下好的素材。

除了阅读书面的材料,积累知识外,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的言语交流中,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语言信息,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记下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材料。

2、训练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多进行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的口语对话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还可以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另外在学生学习文本时,也可以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中,一篇文章往往会留下许多的空白和不确定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再造想象和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为小学生的书面表达提供了范本,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借鉴范文的形式,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逐渐模仿形成自己的书面语言。可见,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自己带着感情领悟了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

在小学语文教学突出工具性的同时,渗入人文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工具性技能知识的掌握、吸收,同时有利于小学生的个体精神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没有或缺乏人文精神,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他也不会造福于社会,甚至于会利用知识危害社会。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与学习知识和技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的。

只有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课程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倾向都是违背小学语文基本特点的。

参考文献:

[1]曾军 《对中学语文的人文关怀—— 王又平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0 [2]张兰云 《浅谈语文学科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初探

摘要:有学习就有评价,教育评价的实施使教学的开设和实施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同时对于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巧妙的利用教育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并富有智慧和艺术性。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其内涵就是发展过程性评价。那怎样加强教育评价的改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过程性评价,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教育评价;过程性评价;教学质量;小学英语

一、研究背景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教育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意味着它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学习和教育评价存在着一个无缝性需要,学生有权通过评价以增加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感。《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马上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究。这不但是评价模式的改革,更是教育模式的改革,它将改变以期末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以一考定终身的不良现象。评价理念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过程性评价体系,并要求探索出符合新课程实施的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模式。教育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改革和重组小学英语教育体制的重要议题。

二、过程性评价的含义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所遵循的原则是:多样性、鼓励性、发展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找到有效地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三、过程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课堂学习评价

提高课堂效益,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课堂的学习表现。为此,我特别重视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式,互动、即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第一、建立自评体制,在自评表上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勾出已经掌握的重点单词和句子。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第二、小组间互评是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方式。我时常举行小组比赛,让各小组相互监督、评价对方。例如,在分组朗读后,我会让其他小组评论一下你认为哪个组最好,哪个组有发音错误等,最后再由我来总结。通过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间学生在接受其他小组和老师参与的评价中,会加强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在合作中增强学习热情。

第三、在任何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外语的教学缺乏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参评更显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都真诚相待,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及时给予肯定,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评判。同时,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给与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形成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课堂的输入是有限的,而课堂之外却是无限的。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学习需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而且更加需要学生自主寻找机会去补充和延伸,创造氛围去练习、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情况,资料查找情况,课外阅读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应选用自评和小组评的方式,对学生所做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案,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3、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可有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和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职业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任务应具有综合、语言、合作和思维等方面的特征,而不只是对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评价应更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能力。过程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采用正面鼓励和激励机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4、结合学生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都占据重要位置,甚至一度出现以期末考定位的现象,抹杀了一些学生发展的机会。过程性评价的产生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对终结性评价的补充,填补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两者应该是相互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但是,我觉得,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只要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的。

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思

从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其评价手段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枯燥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它可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会他们认识自我,善于发现,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自从我改变教学方法后,将学习评价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现在,我的英语课堂气氛更融洽了,学生学习更自觉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迅速提高。

在我实施过程性评价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一些弯路。我总结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防止形式化,不要以“过场”的态度对待,过程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结果的评价,优化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内容重于形式。二是防止千篇一律,评价不应有绝对的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三是评价机制要以激励为主,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要让评价机制更好地位该目标服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对英语的兴趣,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之我见

大悟县实验小学 李文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肯定语文的人文性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过去语文课上,老师把文本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审美教育,没有情感陶冶,没有心灵触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今,新课程标准情将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带学生步入人文语文的殿堂。那么,怎样尽快从过去单纯工具性的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人文语文,并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

一、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

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作为课程主要资源的教科书,以文选方式呈现,选文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而不是单纯的展示“工具”。只讲工具或把工具性强调过了头都与课程实际不符,更重要的是,确认语文的人文性,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的教育功能。

1、弄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工具性是就语文的形式而言,人文性则就语文的内容而言,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成和谐统一,积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塑造成 “立体”的人,高素质的人。过去片面强调工具性,在教学实践中的最大流弊是与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相结合,派生出大量枯燥、繁琐、重复、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的机械训练,学习行为具有“工具”的某些特征,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长日久,确实产生了铸造“平面人”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的定义用“交际”一词为“工具”定性,交际的工具只能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参与交际者的主体介入,强调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又是带有强烈的主体色彩的、灵动的、有悟性特征的媒体,对掌握和使用这一工具的人,具有发展和调适功能。因此,即使从“工具”的意义上切入教学,课堂教学也应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

2、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意识,让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落到实处。

首先,语文教师要改革自己的观念,跟上潮流,与时俱进。语文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一方面必须传播科学知识,推动科学进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另一方面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推崇人文价值,发展精神文化,促使人文精神的昂扬。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一个有功底、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决不以教材的分析、教法的选择为本,他深知,真正的教学内力取决于他读书的质量与数量。教学方法是常教常新的“流”,知识内功才是永远不息的“源”。不应满足于只做教书匠,应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品位的领路人,用自己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创造的教学言行将学生带入人文殿堂。

3、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不断塑造美的自我。

对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审美体验中不断塑造的自我。语文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度宽容,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充分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展现其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作品。教师应做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的空间,用真诚的人文情怀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用平等的心做他们真正的朋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神,从而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本质特点的具体反映和价值追求!

二、变课本语文生活语文

长期以来,语文课本一直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度为教学和评价的标准尺度。这种对教材的顶礼膜拜,最终导致学生总是生活在书本和现实的双重世界之中,其实,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语文也只应是生活语文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看来,课本无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一座平台。所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

中,怎样才能从课本走进生活呢?语文课标“施实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实现其要求,教师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可增设“语文大世界”这一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需求设置课时,或每周一节,或每月一天。其课程内容来自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来自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等课程资源。其课程形式可以归结为:

1、专题研究:可搞“专家工程”。在高年级中广泛进行此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研究的领域很大。根据地区、本校、本乡镇可确定如下专题:“孝感市的动植物”、“孝感市的城市规划”,“孝感市的社会治安调查”、“××村的经济收入”、“×村民的学历状况”、“××村老年人状况”、“孝感市环保调研”………

2、语文活动:可定期搞,如:故事会、赛诗会、演讲会、读书活动会、作品欣赏研讨会(名家名篇或学生自己的成功之作)等语文活动。

3、建立文学社团和语文专题组:如先锋社团、时事报道社、散文诗社、语文板报组、广播宣传组、图书互助组、影视主评论组,这些组织为爱好文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在语文大世界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者都可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经常充溢于学生心中,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让“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赖的,任何一方皆不可孤立存在和发展,两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语文教学注意人文性,但不能忽视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我们说,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有水无舟,寸步难行。现行新教材和教学的“人文性”非常突出,而“工具性”要求则相对忽略,致使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字连篇。试想,如果学生字不认识、不会写,词不懂意思,课文读不流畅,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变成了空架子、花架子?等到某天蓦然回首时,人文性的博大精深学生也就无法体会。有专家说:“语文,语文,学语学文。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平衡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平衡。”我们不能以突出人文性为借口,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我们应在兼顾语文教学步入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应在着重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列宁说过“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是课程改革要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了确保语文新课改成功进行,我们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深入地研究,冷静地思考,准确地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课改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摘 要: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内涵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从国家的培养目标看,也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文道统一”,教学过程要注意营造益于德育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84-01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那么,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辩证关系如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什么要使二者统一?怎样做到两者的统一呢? 下面对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就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达到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目的,这就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这说明了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工具的特征,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工具性。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息、品德、情操等方面。具体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

工具性与人文性既内涵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体现着人文性;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主导着工具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为用、相互促进,这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的独特个性。

三、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什么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原因有下述两点:

(一)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言语行为及其结果是个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是个人的愿望、要求、观念等。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认识和态度。就整体而言,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言语、语言同思维、认识不但不可分割,而且还决定了人的思维、情感、知觉意识和无意识的格局。正如卡西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我们所有其他的活动。我们的知觉、直观和概念是我们母语的词语和言语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就个体而论,一个人言语活动的过程就是他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他实现个人意志和生命价值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和人格力量。言语活动在较高层次上集中体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因此,人在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时,总是既掌握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同时又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充实和熏陶。而人为因素在充实人的精神、陶冶人的灵性时,又潜在地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转化为人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

2、从国家的培养目标看,也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语文学科的教学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用法或段落句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问题、育人问题。语文不是训诂之学,而是活的思想,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学语文也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教书育人,即在听说读书的训练中必须伴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教育法》也明确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由此,语文学科是担负传播、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任务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四、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各项活动中,更要落实在语文教育的整体过程中。

(一)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文道统一”

德育在语文训练中的落实并非是自发地、自然而然地完成的,而是在语文学科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是教师在悉心备课、刻苦钻研、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精心安排。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在分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及安排教学步骤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中,处处力求体现“文”与“道”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要注意营造益于德育的人文环境

在语文学科的训练过程中,实施德育、美育的人为因素不仅仅包括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材料中,而且,语文学科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气质形象,语文课堂的气氛,语文学科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教学风格,都对学生的思维形式和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或示范作用。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在于人与人的心零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人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气氛,德育和美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以上是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点认识。只有在理论上认清了这些问题,并加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更好地搞好语文学科的教学。

作者简介:刘丹(1981――),女,河北廊坊人,大学毕业,现为承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下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教学中巧用激励性语言

    让激励性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游刃有余”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都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会让他由此充满自信。激励性语言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飞翔的三部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也像其它学科一样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赏识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赏识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依然是当今教育界颇受关注的话题。评价要及时、要有针对性、更要具有创新意义。赏识性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

    英语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英语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两者不要走极端,不能只强调工具性,虽然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左权县示范小学 李丽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再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再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内容摘要: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和实用功能,人文性是......

    信息技术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案例

    信息技术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案例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汪宏银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Make, 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范文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庄凤仙、尹静 [内容提要]小学作文的工具性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人文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