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题谈小学美卷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试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培训 2008-02-26 11:57:29 阅读9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2008年2月22日
鲍景余
(新教材培训)新教材的培训和使用,我们已经搞了很多次了,包括课例。过去我们搞了欣赏、评价等等,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在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为什么要谈这个主题呢?
原因:
1、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多样化,因此,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
★ 那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这里解释一下: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自由无序,而是在尊重、发挥、培养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个性,并认识和尊重他人的个性。)
因此,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就得要具有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
(1)、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2)、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社会志向、及职业选择等等。
(3)、学校的个性特色:包括有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的个性、及特色的校园文化。这里面与我们教学最紧密相关的是: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尊重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社会志向、及职业选择等,以及特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个性。
2、第2个原因:课标也要求,要注重、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展。(这话说的好:只有把学生自己特有的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让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挥,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3、课标还指出,美术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说明了美术课程的功能和价值,我们要通过这一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4、我们总是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其实,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究竟怎么做,如何发挥美术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大家还是有些困惑。(过去我们听课,包括老师们说课,如何、如何,其实,你没有真正的作到----在教学中你是如何体现的。其中也包括咱们教师自己——你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啊、语言啊等等。是否具有个性化?)
就以上的原因,可见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
首先我们的对“个性”得有所了解:
★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如具体的环境、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生理条件等),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特性。他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独特的品质)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它具体的表现在人的特定的行为、语言和内心活动的方式上:如人的 气质(非凡)、性格(倔强、各路)、智力(超长)、意志(坚强)、情感(丰富)、兴趣、爱好(广泛)等等。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特殊性。生活当中我们根本找不到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存在着如此丰富的个性差异。(我喜欢干这个、他喜欢干哪个、我们说的是行业,即使我们同样做教师、每个人的讲课水平、风格也不一样),保护和促进这种差异,就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每一次科学的发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都是人类个性活动的结果。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哥伦布的“新大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等,都是人的个性的成功体现。所以,尊重个性,意味着个性的存在,并给予相应的位置。(你擅长什么,就让你在那方面发展),受到尊重的人就会产生自信心,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发展个性,意味着把每个人的独特的个性因素,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手段来加以培养,使之在质的方面不断的提高和升华。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我们 知道,美术课程,它又是以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设计教学过程的。他的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与技能的提高,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并以四个学习领域设计课题,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它仅是指明教学目标、内容提示和部分参考资料,对于教学方式、方法没有过多要求,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的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大胆的尝试,课堂教学可以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因为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就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来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创作要求,从而培养他们在艺术审美上的鲜明个性。所以新教材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同一堂课而言,也要突出“三个一”的,(哪三个一)即“一堂课一个模式,一个教师一个模式,一个学生一个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创新理念。教师的个性风格也会影响学生、产生独特的艺术个性。那么这种多变的教学模式,怎样在个性的基础上产生共性的统一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是通过创作)来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案例:对称的美
1、“蝴蝶泉边——对称的美” 此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对称形的实物,用对称形的装饰画、实物来装饰教室环境。播放“梁祝”音乐,让学生感受、联想。教师提供制作场地、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表现形式(绘画、剪贴、撕纸、染纸等)来制作蝴蝶。并以“蝴蝶泉”为背景,精心设计展示作业的场景,让学生将作好的蝴蝶,布置在“蝴蝶泉”内,充分展示蝴蝶的对称美。
2、“剪纸——对称的美”
此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欣赏和寻找生活中和自然中的对称实物,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什么是对称,再由学生的各自兴趣自由选择表现方式(剪法:阴剪、阳剪、二者结合、套色、剪贴等)和表现对象(当然得是对称的对象:人物、动物、房屋、花草树木等)。本课让学生充分的认识了自然界中的对称美,并对对称图形给人带来的相对稳定性的美感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对美术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两节课,设计的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感受、表现、创造对称的美。但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前者重在表现形式(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法来表现蝴蝶),后者重在表现对象(用剪纸的手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称的对象),而且创设的情景、方式方法也不同。我们今后在创设情境的教学中,除了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实地实景进行教学。如到野外去,与大自然亲近,到博物馆去现场感受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个性。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案例:“自画像” 提示:在“自画像”一课中,要求掌握人物脸形特征、表情特征,并能完成一幅自画像作品。
开始,教师出示了许多的明星照片,让学生从中分别选出□形、△形、○形脸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脸形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教师又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下面的同学说出他们的脸形特征,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从外在的五官到内在的性格特征。并让他们分别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得出人物的表情特征。作业要求:自画像(今天或未来的我)。还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在画面以外,写出自己的兴趣、理想、爱好、性格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个性。本课,教师就是利用孩子们崇拜的明星来表现自己,(这样以文字与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学生来说还是头一回,他们对未来的“我”有许多的幻想,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从人物形象到画面设计,从自我介绍到版面的包装都充满了丰富的个性色彩,同学们高兴极了。)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
1、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
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最大的优点就是拓宽学生的创作方法。这一点我们作的都不够。一个课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任何他所熟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造,这一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不可能具有成熟的创作方法,他们正处在探索的阶段。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创作方法,使其更具有个性,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来学习老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美术这个自由的世界里成为一个独特、完美的自己。过去,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上看,学生的作品题材单一(画啥都画啥)、材料单一(不丰富)、表现形式单一(就是画、或粘、或做)。现在,新教材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来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我们过去搞培训时看过的一个课例——《校园的春天》,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校园春天的感受。至于用什么方式表达并没有限制,同学们可以用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既可以画一幅壁画来装饰墙壁,也可以设计制作雕塑来美化环境,至于雕塑用的材料也不拘一格,在制作中可用任何可塑性的材料,如:泡沫塑料、透明皂、橡皮泥、刻石等。这样,在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与锻炼。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有着浓厚的创作兴趣,积极的选材,合理的利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情感,使学生的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艺术。同时,也突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这一理念。
2、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体验——人的审美经历过程是:感觉——想象——情感——理解——创造。情感,它是人们对待周围现实事物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比较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感觉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是体验的基础。体验则更倾向于对事物的内部观察,包括对自己感受的一些认识,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它是以自我为基础的,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影响,面对着审美的对象,它不是仅关注对象本身,而是强调对象给予自身的感受,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是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的。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着不同的休验,所以,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并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去。
有很多的美术学习活动适宜于集体合作,这样既发挥他们的自身长处,又能取长补短,加强交流,也便于团队精神的树立。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在集体合作过程中,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制作出的美术作品质量提高了,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创作的新技法、新思路。美是共通的,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是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同一命题进行更深入的、广泛的、多层次的探讨、制作,会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深刻理解。通过集体合作,可以促进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形成,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 我们都知道,美术学习活动是观察、思维、情感、意志、能力的综合表现,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因而,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使学生自身潜在的个性——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保护学生的个性。
案例:“服装设计”
提示:本课要求运用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段,设计制作一套充满个性的和具有时代感的服装。
首先,学习服装设计的基本要领,然后分组创作。以组为单位活动,每组选择1—2名学生做为模特,其余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搞创意,有的进行制作,有的调整材料。一会,学生便创作出了以塑料、报纸等为原料的作品,有的还在模特自己的衣服上绣、粘、贴,再配以合适的发型、头饰等饰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物形象包装。什么表演装、生活装、欧式装、民间装、舞蹈服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然后,学生们随着各种风格节奏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
★ 本课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别进行创意、选材、制作、表演等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是一次充满个性的创造活动。
3、鼓励想象,求异创新
在美术创作中,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的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激活学生所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触类旁通的产生新的思想,促使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说画”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在利用媒体给学生产生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想象,再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内容和想法。给学生有充分说的自由,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要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个性。如:课例《漂亮的建筑》,学生说了许多他们心中的楼房。有建在太空里的,有建在海里的,有建在大树上的,甚至有建在云朵的„;造型上:有飞船型的,有苹果型的,有迷宫型的„„;学生想象:他们可以和外星人一起玩耍、画画、唱歌、跳舞、打球„„等等;学生们的想象十分丰富和具有创造性。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请他们联系以往知识、技能,初步尝试创作,互学、互教,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个性能力的提高。
4、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当然,这与教师的个性指导有关,也和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生理、心理、年龄、天赋、特长等有关。画画,不要为了画画而画画,要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对象,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看法和感悟,并融入到作品中去;要有自己的思想,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感染力。不要片面地追求象与不象,或是技能、技法。画面要形神兼备,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课 题
理论学习资料
第二篇:试题小学英语卷高效课堂教学试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龙泉小学 盛佩
9月28日,吴兴区小学英语教师在龙泉小学进行了关于高效课堂的推广活动。本次活动由蒋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精心准备的展示课,每位听课老师都从各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和数据的记录。课后在吴老师的组织下,各骨干教师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观点报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吴芳老师的统计图表更是直观地分析了整堂课的学生发言率,学生举手人数,回答正确率,有无拓展等各方面。
吴老师又给每位老师细读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真正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内涵,琢磨教法,使学生体会和享受精神上学英语所带来的快乐,发自内心的成功与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容置疑。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应该是具有持久性的、积极向上的特点的。而物质刺激的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甚至是宠物,其所产生的兴趣只是短暂的,比较低级的。因此,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同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英语开设的校际间的条件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班额的大小。小班化英语教学为先进的有能力的学校所看好。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大班额还是个比较现实的特点。而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二百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发展。
总之,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我坚信:只要人人都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积极求索,认真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第三篇: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恰当、适时地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一、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层次(单元),教师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一堂课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太低会阻滞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要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部分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并引导学生类推出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知识的能力。
2.调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排斥与目标无关的内容。教学中,教学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各课时中进行传授的,教师应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交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规律,得到终生受益的本领。把握了教学内容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做到集中、具体、确切,把有限的40分钟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学任务上。
3.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应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及时发出控制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教学过程的调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上。教师必须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敏锐、判断准确、评价及时。
二、调控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内容,应在40分钟内完成。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应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决不能靠“加班加点”来实现。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量,各个年级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级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班级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年级新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一般一节课控制在1—2个数为好。第二学期认识“百以内的数”时,能在一、二节课中完成。而到了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控制的方法是在安排教学时准确估计所用时间,略微留有余地。
三、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质量
练习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客观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练习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而应以质取胜,所以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应注意:
1.质的控制:练习作业须有针对性、启迪性,使每一道习题都能练有所得。这就要注意习题的难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作业的布置,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作业设计一定要目的性强,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巩固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开始时可以做一些低难度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中间应以基本题为主,最后可以在练习中孕伏渗透后面将要出现的知识内容,以降低后续学习的坡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循序渐进,层层加深,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量的控制:应以少胜多,切忌搞题海战术。课外作业应严格控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要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否则会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影响完成作业的质量效果。
四、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并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当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时,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学习过程违反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察、体验、感知;思考、归纳、抽象;应用与开拓。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或可
第四篇:试题作文教学卷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试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初探
成果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既然每个个性所体验的生活是如此千差万别,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他既可以很真实地按照他的体验来抒写,也可以不受事实的限制,再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再此过程中他学会思考和发现自我,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以自我表达为方式,而要求他按照某个公共的特定思维方式去写一些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空话或假话和陈词滥调,这样的写作不仅对孩子的创造力是一种戕害,并且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正基于此种忧虑,我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不过还有待于更好地去实践完善它。我曾给学生假设某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想象、补充,以“假如„„”为题写作文,学生想象力惊人,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假如我当语文老师》等。写作能力的提升带动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的悟性、创造性增强了,在这次区四年级语文质量抽测中,我们这个学生智商并不突出,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的班级这次取得了校第一,超区平均近四分。正文:
创新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一般人都具有创新的可能。作文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对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屡见不鲜。而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此种现象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一种与新的课程标准相协调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真正落实呢?
在教学中,我不断琢磨、反复实践,初创了先写后导的模式。先指导再作文,这是传统作文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写后导则强调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的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又有的放失,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一、多形式诱发学生写作情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多角度作文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根据一个题目写出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并随即出示习作目标,让学生感知写作目标。
1、巧用说话材料。指导学生把观察、体验到的事物,联想、思索到的情理,以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语言吐露心声,直抒胸臆,展示个性,道出创见。有些学生说起来可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写起来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不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总以为要有一套写作技巧,要说另外的一种言语。所以引导学生说写结合,打破对作文的神秘感便显得十分必要。要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表达流畅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根据说话材料让每个同学说说理由,或以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些写作知识、修辞方法;说后书面小结,多练笔,持之以恒,说写互促,厚积薄发。
2、发挥想象功能。想象是在人脑中对以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假想类作文很能诱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从小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是市长”、“二十年后的我”、“三十年后的家乡”等。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电影广播电视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外星人奇奇来我家”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要适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功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落笔成文,饶有兴趣的描绘了各自的想象。
3、努力创设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演、写一体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让学生模仿记者采访校内外新闻,模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模仿导游介绍名山大川等。我在教《黄山怪石》后让学生学做导游,要求写出介绍黄山奇特景象的导游词。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仅能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许多同学写了一稿又一稿,期盼着自己的杰作能收入“班级作文大王选集”,更渴盼能变成铅字,像那些大记者、大作家们一样发表文章。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再如课本剧表演。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演,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我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后,让学生编续集。我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下故事发生的环境,请一个学生作旁白,再请几个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同学们大胆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4、体现不拘一格。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作文的自由性,放飞孩子的灵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再凑字数,凑段落,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如在参观野生动物园的秋游活动后,我任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自由习作,不拘字数,体裁。于是有了“我和长颈鹿交朋友”、“救救猿猴”、“动物乐园”、“一枚鸵鸟蛋”等不同角度、不同选材的文章。学生兴致勃勃,把一次平常的秋游活动写得有声有色、令人神往。再如童话故事,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选材构架:指导学生根据中心,以创造性想象,系统地对材料加以分析归纳、组织整理,并在想象中灵活地安排结构层次,形成文章框架,如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详略衔接等。让学生把头脑中的构思程序化、条理化,为作文的有序化作准备。
1、多方面选材。既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方面去选择不同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最感人的而又最能表现中心的质料,显示创新思维的选材新鲜性、挖掘深刻性的特点。
2、多形式表达。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写作顺序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先因 后 果、先果后因等多种形式,在语文表达上,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3、多体裁写作。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思路新颖性、结构新巧性的特点多样化体裁。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跟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求异作文,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如:以“菊花”为题材的作文可写成说明文介绍菊花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描写菊花的色形味,赞菊花的美,可写成观察日记,记录菊花生长过程的变化,也可写成游记记下观察菊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还可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像菊花一样不畏寒霜具有顽强品格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多放少收”,是就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而言,先要让学生自由的写,再积累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思路。同时要改变作文评价观念,要重内容轻形式而不要求全责备。
三、组织学生交流初稿。根据写作目标自评、互评,教师随即点拨,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簿逐字逐句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这种方式有四不利:1不利于学生修改作文。学生往往只看成绩、评语,对教师润色的地方看都不看,对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难以提高。2不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同学间习作的阅读欣赏,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有很大帮助。3不利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若学生花费多时的一篇习作,教师评语不当,反而挫伤他的积极性。4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文章中成功处、失败处只听你教师一家之言,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唯教师之“评”为是,不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会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
1、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要有个“标准”,否则他会觉得无从评起。我的做法是将写作目标分几个层次,让学生选定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句通顺。(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写具体,语句要自然妥帖。(3)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写具体,把自己当时的感受真切细致地写出来,语句要生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基础选择自己能达到的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只要经过努力,自己认为达到或超过了确定的目标,就可以得“优”。这样的评价既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作文兴趣的培养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2、学生互评
我的做法是:以甲生自定的目标为准,若乙生读后认为甲生确实达到或超过了这一目标,即可得“优”,同时以乙生的眼光适当写下评语。
2、教师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精批细改”,并非一无是处,在于高耗低效,教师可以选择一、二部分作为重点评价或专题评价。如:某次评讲开头谁的较好,某次评讲谁的经过或结尾较精彩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是有高低不同层次的,小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打下创新的基础。小学生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了一点新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就是创新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杨 黎 敏 江桥中心校 2004.12.18
第五篇:试题小学音乐卷教学方法从哪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从哪里来
-----------------------------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我根据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找到了10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来路”,写在下面,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这些口诀,学生喜欢念,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来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例如:我教学生视唱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八、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例
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