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一、关于鼓的认识 1.生活中的鼓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出示鼓】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停顿)大家都认识吧? 生:鼓
师:对,见得太多了,很熟悉。会不会敲?哪一位同学上来敲一敲?我看到有同学跃跃欲试了。【学生敲】
师:恩,能敲响了。还有没有同学想上来试一下。(再叫一位同学)你能敲的和前面那位同学不一样吗? 【学生敲】
师:很好,他不但能敲响了,还能敲出花样来。下面老师也给大家敲两下。【教师展示】
师: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那大家想一下,一般都在什么场合见到它? 生:结婚、开业庆典…
师:对,我们经常在节日、或是庆典活动中见到它,像下面这个视频…… 【视频—庆典】
师:刚才的视频是什么场面啊?
“鼓乐铿锵”的无限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二、鼓乐铿锵
(一)滚核桃 1.完整欣赏
师:好,我们要欣赏的鼓乐,叫《滚核桃》 【课件出示标题“滚核桃”】
师:乐曲的名字叫《滚核桃》,“滚核桃”是什么意思?(观察学生)就“滚核桃”这三个字,同学们猜想一下,这首音乐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呢? 生:核桃滚落
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嗯,肯定跟核桃有关系。对吧? 生:……
师:我来告诉同学们,这首音乐啊,就是表现了核桃丰收了,农民在采摘、晾晒核桃时愉悦的心情,和快乐的劳动场面。【图片—成堆成山的核桃、高兴的农民、晾晒核桃的场景】 师:看,他们还送给老师一些呢。【出示核桃(最好装在菠萝里)】 师:想不想要? 生:……
师:想要,那倒要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了。哈哈,书归正传。《滚核桃》这首音乐,非常生动(语气强调“非常”)的 桃去(模仿农民对话)。因此,这个“滚”字,是不是也有一种劳动的意思啊? 生:……
【课件显示:“劳动”字样】
师:他们劳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啊?(教师投入的范唱“冬冬冬冬 冬冬冬冬 冬冬 冬 都儿拉冬 拉冬冬 乙冬冬 冬”并作出喜悦陶醉的表情)什么心情? 生:……
师:对,非常高兴。核桃丰收了,今年的砖瓦房有着落了,说不定还能再买上一辆拖拉机,上山下山运粮食就方便多了!“滚核桃,滚核桃!”(模仿农民陶醉的、自言自语的样子)。是不是这样? 生:嗯
师:所以,这个“滚”字,也充满了一种高兴地心情。【课件显示:“心情”字样】
2.再次完整欣赏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听音乐,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变化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
【课件显示:“根据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变化,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字样】(教师用表情及肢体语言提醒段落的变化)师:分为几部分?(对学生充满期盼的眼神)生:……(灵活插入与学生的交流,追问“为什么”)
师:怎么感觉到很多的呢?音乐的力度、速度,还有鼓的音色有没有变化?
生:……(灵活插入交流,追问“有什么变化”)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乐曲的开头,轰的一声巨响(生动的范唱),就像打开了仓门,堆得像山一样的核桃哗啦啦倾泻而出(范奏)。紧接着鼓手变换演奏的方式,模仿了大大小小的核桃滚落时美妙动听的声音(范奏)。(停顿)乐曲就是通过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的核桃滚落的场景。(2)“身”
师:那,接下来音乐进入第二部分“身”。请同学们仔细听,听一听这部分是完整的一段还是前后有变化?你又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还像开头,是核桃滚落的声音?还是有秩序的劳动节奏?有没有农民丰收的喜悦?
【课件显示“1.音乐前后有没有变化?2.是核桃滚落的声音?还是有秩序的劳动的节奏?有没有农民丰收的喜悦?”字样。播放“身”音频】
师: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音乐前后有没有变化? 生:……
师:它是怎么变化的? 生:……
师:嗯,按照这种变化,“身”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前段与后段。
【课件显示曲式结构(增加“前段、后段”)】
学们来听一下
【欣赏音频,教师提示—只敲“冬”】 师:是不是这样? 生:是,师:好,同学们来读一下这个节奏。(教学生读节奏,边读边拍击腿)
师:同学们很聪明,已经都读下来了。好了,我们再听一下这段音乐,当出现这一节奏的时候请大家唱出来,好嘛? 生:……
师:好,我们开始。【指导学生边唱边拍击腿】
师:同学们表现的不错。这个节奏一直在持续,就好像农民高兴地心情一直贯穿在劳动中。音乐又一直在变化,表现了农民不同的劳动姿态(演奏“前段”,到典型节奏时边范唱变演奏)。就这样,劳动的姿态不断的变化。但,有一种东西不变,那就是情感不变,丰收的喜悦不变。是不是这样? 生:……
师:音乐生动有趣,一幅幅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停顿)那接下来的音乐又怎样了呢?与前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我们来听一下“后段”。
② “后段”音乐欣赏
【课件显示“后段与前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播放“后段”】 师:有什么变化?
生:……
师:嗯,那好,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要求同学们在听的时候啊,一到了“身”那段,“都儿拉冬 拉冬冬 乙冬冬 冬”,所有同学都要参与进来,好吗? 生:……
师:嗯。我们先念一遍“都儿拉冬 拉冬冬 乙冬冬 冬”,下面,我们一边念节奏,一边用手拍击腿(教师示范,学生拍击)。好,现在,我们开始欣赏全曲。
【欣赏全曲,每一段落进入的时候老师及时的提醒】 师:提醒如下:
“头”:音乐开始了,好多核桃滚落的声音。
“身”前半部分:有秩序的劳动场面开始了,准备好你们的工具啊“都儿拉冬 拉冬冬 乙冬冬 冬”(教师提醒、提示学生拍击腿)
“身”后半部分:劳动的场面更热烈了(即兴肢体语言,拍手)
“尾”:又是核桃滚落的声音,核桃一个一个被收回仓库。
5.视频欣赏
师:这就是滚核桃,美吗?非常美的一段音乐,很有滋味的一段音乐。鼓,具有无穷的魅力!(停顿)想不想看演奏家们是怎么敲击出来的? 生:……
师:好,请同学们欣赏。
生:……
师:和《滚核桃》相比,它依然是丰收的喜悦?还是相对安静、休闲的场景?还是急促、激烈的场景? 生:急促、激烈的场景 师:为什么是这种感觉啊? 生:速度快…
师:相比《滚核桃》,这段音乐更加急促、激烈,而且,金属类的乐器听起来更加的紧张、活跃。好像是在争斗的场面。是不是? 生:……
师:那,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一下视频 【播放视频】 师:什么场面啊? 生:……
师:鸡在打斗的场面。这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变的乐曲。【课件显示“打溜子”字样】
师: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这种乐曲常用锣和钹来演奏。
【课件显示“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这种乐曲常用锣和钹来演奏。”字样】 师:刚才我们听得这段叫做《锦鸡出山》。【课件显示“锦鸡出山”字样】 师:“锦鸡”是什么?
第二篇:《鼓乐铿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教材分析: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鼓吹乐”与“吹歌”两首乐曲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一)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清锣鼓”“鼓吹乐”及“吹歌”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四)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
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滚核桃》中的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口噙子数板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教学内容:
1、《勇往直前》片段
2、《龙腾虎跃》
3、《滚核桃》
4、《童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盘、磁带、鼓、碰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勇往直前》片段,思考:刚才我们聆听到的这段热情洋溢的音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2、学生活动,回答提问(打击乐、鼓乐)
3、教师归纳并提问:
这是,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勇往直前》。中国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合奏、重奏形式分为四大类型,是哪四类?分别有哪些特点?(书中第40页)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①、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情活泼的生活场景。
②、弦索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演奏。
③、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泼愉悦的情绪。
④、吹打乐:风格粗犷,适合在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5、教师总结: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间器乐曲,除了娱乐性,民间器乐多用于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还与古代的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其中锣鼓乐又分为“鼓吹乐”和“吹打乐”两种。在民间将纯打击乐合奏称作“清锣鼓”。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清锣鼓”。
二、听赏体验《滚核桃》:
1、乐曲简介: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阔点兵”,从此绛州鼓乐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而扬名天下。成为山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设问:(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2)
听前考虑一个问题:乐曲中哪段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生活原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
4、教师归纳:
①、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②、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③、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吹打乐赏析:
1、音乐知识学习:
前面我们欣赏了两首清锣鼓的演奏,下面来了解一下鼓吹乐中的一种音乐形式----“吹歌”。找个同学来说说什么是“吹歌”?
2、学生回答(吹歌是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3、乐曲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童谣》。(讲述乐器演奏姓名的故事,从而导入作品)这首作品中有一段数板,是北京当地的儿歌叫做《打花巴掌》。
4、学生诵读口噙子数板。(引导学生模仿北京方言口语,例:正月儿正,闹花儿灯,土豆儿萝卜等)
(数板: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5、带问题聆听乐曲:(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3)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表现的?
③、乐曲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6、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一个,在乐曲中出现八次(学唱音乐主题)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口噙子数板,管子在其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四、听赏乐曲《龙腾虎跃》
1、设问:
①、这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形式?
②、有哪些乐器演奏?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2、聆听乐曲片断
3、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
4、教师归纳:《龙腾虎跃》——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变创作的一首锣鼓乐作品。乐曲表现了在盛大节日中,人民群众那种欢腾、热烈、生气勃勃的情绪。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龙虎精神,并有无限的创造力。
五、节奏练习:(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4)
1、教节奏。
2、一起打击基本节奏。
3、分组合作,打击乐合奏。
4、根据《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打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例如运动员:兔子和乌龟;起点裁判员;终点裁判员;发令员等动物。)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了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十分贴近人
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最后我们布置一个小作业:(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5)根据刚才大家所打击出的各种形象的节奏,分组创编一段打击乐合奏,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第三篇:公开课教案==鼓乐铿锵
教案:《鼓乐铿锵》
授课人 陈
授课时间2015年5月28 授课地点:高一7班
教学内容: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三首民间乐曲。教学难点: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课时: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
3、《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由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法、学法指导:
1、教师在视听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对比总结以及让学生的实践、探究等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切入)。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回顾旧知识]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用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和熟悉音乐主题。(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
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把乐曲《童谣》和前面两首乐曲对比开来,总结出一种先数板、后唱歌,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老师引导。)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课外作业的布置:搜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鼓乐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当中,紧密结合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本人觉得较为满意的一是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个角色把握得较好;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合作性、有效性较好;三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第六节 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鼓乐铿锵》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的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中的第一节《鼓乐铿锵》,本课主要有导言和三部作品,三部作品分别是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绛州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等。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民间器乐的历史悠久,以及演奏形式的丰富多样。二,说教学内容
导言
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 山西绛州民间乐曲《滚核桃》 北京民间乐曲《童谣》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民间乐器的丰富多样。
2.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打溜子”什么是“鼓吹乐”什么是“吹歌”。3.通过对着三首民间乐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记住各地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来分辨各地的民歌。
2.了解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语言的体现。五,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主要采用了:导入法、讲授法、提问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参与法、拓展探究法,通过这些方法来达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六,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中国民间器乐创作中广泛运用各种技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请大家把书翻到40页,请同学们集体把这两段话朗读一遍。让我们先对民间器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分别找出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的音色。朗读完毕。老师:好的,现在大家对民间器乐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节《鼓乐铿锵》。请欣赏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在欣赏的同时,请 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这是一首什么演奏形式的民间乐曲并解释下2.演奏的乐器有哪些?3.这首民间乐曲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什么?4.这首民间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欣赏乐曲。2.播放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欣赏完毕,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做出总结:《锦鸡出山》这是一首“打溜子”性质的民间乐曲,“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乐曲一般是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打溜子”一般是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民间乐器来演奏。《锦鸡出山》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这首乐曲地方风格特色比较的鲜明,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山间春色的节奏速度是中速,第二个阶段结队出山和第三阶段的溪涧戏游的节奏速度是稍快,而第四阶段
众御顽敌和第五阶段的荣归节奏速度是自由的、慢起渐快。所以可以知道,湖南土家族的“打溜子”的节奏速度是比较的欢快多变的。引发学生对民间乐曲以及民间器乐的兴趣,详细的解说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知识的巩固。那么,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听别地的民间乐曲呢?学生们回答。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山西绛州民间鼓乐《滚核桃》,在听音乐的同时给同学们几个思考的问题:(1.这是一首什么演奏形式的民间乐曲并解释下2.演奏的乐器有哪些?3.这首民间乐曲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什么?4.这首民间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欣赏乐曲。3.播放山西绛州民间乐曲《滚核桃》,欣赏完毕,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做出总结:《滚核桃》是一种“鼓吹乐”,鼓吹乐即“鼓乐”这是一种流传于农村,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乐器合奏,在《滚核桃》中演奏的乐器有大鼓和鼓锤,《滚核桃》是一部改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表现了农民们在房顶上晾晒核桃,当核桃熟了以后的那种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节奏速度方面比较的紧凑,气势磅礴。老师:学习完了“打溜子”,“鼓吹乐”以后,还有一种叫“吹歌”的民间乐曲把前面两种都融合在一起,想不像感受下?同学们回答
老师:还是一样在听之前,按照前面学习的方法思考下什么叫做“吹歌”以及这首民间乐曲表现了什么? 4.开始播放乐曲《童谣》,欣赏完毕,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做出总结:“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种演奏形式,乐器多以唢呐为主,配以管、笛、笙、箫、板胡等,伴奏乐器以鼓、锣等打击乐器。《童谣》这首乐曲就是以“吹歌”的形式出现,它表现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5.好了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下面我这里有几种民间器乐,想请几个同学一起来演奏一场。在最后,拿出准备好的鼓、钹、锣、几种乐器,按照拓展与探究中的第四题来演奏一遍,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七,拓展感受
最后再次完整的聆听这几首作品,思考“拓展与研究”的题目。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八,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搜集资料 九,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这一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让他们学的更加轻松愉快!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说课完毕!
第五篇:第六节 鼓乐铿锵
第六节 鼓乐铿锵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六节 《鼓乐铿锵》。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流程七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说课标
《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感受和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了解其音乐内容和社会功能。
二、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说学法
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
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可以师生互动)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