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案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曹叶霞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理解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电子对构型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30min学时 [教学过程]
1940年 Sidgwick 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用以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分子 ABn 中, A 为中心, B 为配体, B均与A有键联关系.本节讨论的 ABn 型分子中, A为主族元素的原子.1.理论要点
ABn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 A 的价层中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分子的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力平衡的形式.1)中心价层电子对总数和对数
a)中心原子价层电子 总数等于中心 A 的价电子数(s + p)加上配体在成键过程中提供的电子数, 如 CCl4 4 + 1×4 = 8 b)氧族元素的氧族做中心时: 价电子数为 6, 如 H2O, H2S;
做配体时:提供电子数为 0, 如在 CO2中.c)处理离子体系时, 要加减离子价
d)总数除以 2,得电子对数: 总数为奇数时,对数进 1,例如:总数为 9,对数为 5
2)电子对和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电子对相互排斥,在空间达到平衡取向.3)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电子对构型的关系
若配体数和电子对数相一致,各电子对均为成键电对,则分子构型和电子对构型一致。配体数不可能大于电子对数.当配体数少于电子对数时,一部分电子对成为成键电对,另一部分电子成为孤对电子,确定出孤对电子的位置,分子构型才能确定。
电子对数 配体数 孤电对数
电对构型
分子构型
考虑分子构型时,只考虑原子 A,B 的位置,不考虑电子、对电子等。以上三种情况中,孤对电子只有一种位置考虑。
孤对电子的位置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位置可供考虑,则要选择斥力易于平衡位置,而斥力大小和两种因素有关: a)角度小,电对距离近,斥力大;
b)角度相同时,孤对——孤对的斥力最大。因为负电集中,孤对-成键斥力次之,而成键电对-成键电对之间斥力最小,因有配体原子核去分散电对的负电性。于是,要避免的是斥力大的情况在 90°的方向上。
°的分布 : 孤对-孤对
0
0 孤对-成键 成键-成键
0 乙种稳定,称 “T”字型
例1.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总数、对数、电子对构型和分子构型):
AlCl3
H2S SO32-
NH4+
NO2
IF3
解题思路: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计算单电子个数, 价层电子对数, 孤对电子对数, 进而判断分子的构型(注意:必须考虑离子的价态!)
电子对构型是十分重要的结构因素,要注意!价层电子对数和配体数是否相等也是十分重要的。2.影响键角的因素 1)孤对电子的影响
孤对电子的负电集中,可以排斥其余成键电对,使键角变小,NH3 4对 电对构型四面体,分子构型三角锥。键角 HNH 为107°,这是由于孤对电子对 N-H 成键电 对的排斥,使109°28′变小, 成为107°。
2)中心电负性的影响
键角依次减小,如何解释?
3)配体电负性的影响
中心相同,配体电负性大时,电对距离中心远,键角可以小些,故有:
3.多重键的处理
某配体(非VIA族)与中心之间有双键和三键时,价层电子对数减 1 或 2。
如乙烯 H2C=CH2 以左碳为中心
电子总数 4 + x + 2 = 8,4对,减 1,3 对,为三配体,呈平面三角形:
不提供共用电子, 是因为O, S 等可通过键, 反馈键或大键, 将提供的电子又重新得回;另外, 端基氧或硫, 形成的双键, 要求减去一对价电子, 也得到同样结果.非端基氧或硫, 要将O或S的价电子计入其中, 如在H2CO3中, C为中心, 价电子为 4(C)+ 2X1(O)= 6, 价电对= 3, 电子对构型和分子构型一致, 为三面体:
第二篇: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2节第一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课时作业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且键与键夹角为109°28′的是()
①CH4 ②GeCl4 ③CH3Cl ④P4 ⑤SO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
D.①②⑤
2.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lCl3为三角锥形结构
B.IO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NO的VSEPR模型、立体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D.ClO的VSEPR模型、立体构型相同
3.下列各组分子的立体构型名称相同的是()
A.SCl2、BeCl2
B.BF3、NF3
C.CF4、SiCl4
D.CO2、SF2
4.SO离子的中心原子孤对电子计算公式为(a-xb)/2,下列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A.a=8 x=3 b=2
B.a=6 x=3 b=2
C.a=4 x=2 b=3
D.a=6 x=2 b=3
5.下列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相同的是()
①CH2O ②CO2 ③NCl3 ④H2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有关H3O+与NH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相同
B.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相同
C.立体结构相同
D.键角相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O2、BF3、NCl3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H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8.有X、Y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微粒,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X),(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组成为CH
B.Y的组成为CH
C.X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D.Y中键角小于120°
9.硫化羰(分子式为CO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可视为由一个硫原子取代了CO2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后形成的,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羰的结构式为C===O===S
B.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C.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D.分子是V形结构
10.下图为常见的分子结构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子
白磷
S8
B12
(正二十面体)
CH4
结构
A.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
B.白磷与B12分子中键角相等
C.S8分子中键角大于CO2分子中键角
D.CCl4与CH4均为正四面体分子,比例模型相同
11.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体形(如图所示),在高电压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但逸散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下列有关六氟化硫的推测正确的是()
A.六氟化硫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六氟化硫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六氟化硫分子中的S—F键都是σ键,且键长、键能都相等
D.若将六氟化硫分子中的2个F原子换成Cl原子,可以得到3种可能结构
12.(1)二氧化碳(CO2)分子中,两个C===O键的夹角是180°,说明CO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三氯化磷(PCl3)分子中,P—Cl键的夹角约为100°,说明PCl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分子中,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且键角为109°28′的是__________。
(3)能说明CH4分子中的五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结构的是________。
a.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28′
b.C—H键为极性共价键
c.4个C—H键的键能、键长都相等
d.二氯甲烷CH2Cl2只有一种(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e.三氯甲烷CHCl3只有一种
13.X、Y、Z、W、R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Y、Z同主族且ZY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R位于ds区且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7倍。回答下列问题: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填“强”或“弱”)。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
(3)X的最常见的气体氢化物分子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4)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分别写出一种与XO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4.短周期元素D、E、X、Y、Z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HZO分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2)Y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
(3)X与Z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该分子中的键角是________。
(4)D、E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分别是正四面体形与三角锥形,这是因为________(填序号)。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不同
b.D、E的非金属性不同
c.E的氢化物分子中有一对孤电子对,而D的氢化物分子中没有
15.(1)已知氯与硫均有多种含氧微粒,S有:SO2、SO、SO3、SO;Cl有:HClO、ClO、ClO、ClO,其中立体构型为V形的微粒有________;为三角锥形的有________;为平面正三角形的有________;为正四面体形的有________。
(2)已知: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而且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所以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其键角要小于VSEPR模型中的键角;不含孤电子对的分子中,原子间形成化学键越多,斥力越大:双键与双键之间的斥力>双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单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
①SiH4、PH3、H2S分子中H-Si-H、H-P-H、H-S-H的键角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nBr2分子中Br—Sn—Br的键角________120°;
③PCl3分子中,Cl—P—Cl的键角________109.5°。
④俗称光气的氯代甲酰氯分子(COCl2)形状为:________,其分子中有两种键角:124.3°、111.4°,其中Cl—C—Cl的键角为________。
课时作业6
1.解析:
在CH4和GeCl4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且没有孤电子对,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在空间呈正四面体形排列,且键角为109°28′;CH3Cl可看成CH4中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氯原子替换,由于氢原子与氯原子间的排斥作用力不同且氢原子与氯原子半径不同,故CH3Cl的立体构型不是正四面体形;P4是正四面体结构,但键角为60°;SO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没有孤电子对,SO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答案:D
2.答案:C
3.解析:先确定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后再确定分子的立体构型。
α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价层电
子对数
分子立体构型
SCl2
×(6-2×1)=2
V形
BeCl2
×(2-2×1)=0
直线形
BF3
×(3-3×1)=0
平面三角形
NF3
×(5-3×1)=1
三角锥形
CF4
×(4-4×1)=0
正四面体形
SiCl4
×(4-4×1)=0
正四面体形
CO2
×(4-2×2)=0
直线形
SF2
×(6-2×1)=2
V形
答案:C
4.解析:SO离子的中心原子孤对电子计算公式为(a-xb)/2中,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因此a=6+2=8,x=3,b=2,故选A。
答案:A
5.解析:两种模型相同,说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无孤电子对存在。
答案:A
6.解析:H3O+与NH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A项正确;H3O+与NH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分别为1和0,B项错误;H3O+与NH分别属于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C项错误;H3O+与NH分别属于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所以键角不同,D项错误。
答案:A
7.解析:NCl3分子的电子式为,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P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但其键角为60°,B错误;NH为正四面体形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C错误;NH3分子电子式为,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为107°,呈三角锥形,D正确。
答案:D
8.解析:由图可知,X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其碳原子应该有三对价层电子对,其组成为CH,A项正确,C项错误;Y为三角锥形结构,其碳原子有四对价层电子对,故其组成为CH,键角比120°小,B、D项正确。
答案:C
9.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硫化羰的中心原子是碳,结构式为O===C===S,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属于直线形分子,故B项正确。
答案:B
10.解析:白磷为正四面体,但是键角为60°,A错误;白磷与B12分子中键角均为60°,B正确;S8分子中键角小于180°,而CO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错误;CCl4与CH4均为正四面体分子,但是原子半径Cl>C>H,所以比例模型不同,D错误。
答案:B
11.解析:SF6分子中,S和F的化合价分别是+6和-1,S的化合价已达到最高价,不会再升高,而F的氧化性比O强,所以六氟化硫不易燃烧,A错误;SF6分子中的硫原子并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氟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SF6分子中只有S—F极性共价单键,均为σ键,C正确;若将六氟化硫分子中的2个F原子换成Cl原子,只有2种可能结构产物,D错误。
答案:C
12.解析:(1)三原子分子中,三个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上,当键角为180°时,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为直线形分子;当键角小于180°时,分子中三个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为V形分子。AB3型四原子分子中,键角为120°时为平面三角形;键角小于120°时为三角锥形。
(2)P4分子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60°;CH2F2为四面体形,不是正四面体形;PCl5、NH3不属于AB4型分子,不为四面体形。
(3)CH4可能有平面四边形和正四面体形两种空间构型,不管为哪种,b、c两项都成立;若为前者,键角为90°,CH2Cl2有两种:和;若为后者,键角为109°28′,CH2Cl2只有一种;无论CH4为哪种空间构型,CHCl3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1)直线形 三角锥形(2)b、e(3)a、d
13.解析:X、Y、Z、W、R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s能级容纳2个电子,则n=2,故X为氮元素;Y、Z同主族且ZY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Y为氧元素、Z为硫元素;R位于ds区且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R为Cu;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7倍,原子序数大于S、小于Cu,只能处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为14,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W为Fe。
(1)W为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2)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由于N的2p轨道半充满,所以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3)X的最常见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氮原子形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分子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4)与NO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O3、SO2。
答案:(1)四 Ⅷ [Ar]3d64s2(2)强 小(3)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4)O3 SO2
14.答案:(1)2+×(6-1×1-1×1)=4 V形
(2)3s23p4 平面三角形(3)SiCl4 109°28′(4)c
15.答案:(1)SO2、HClO、ClO SO、ClO SO3 SO、ClO(2)①H-Si-H>H-P-H>H-S-H ②< ③< ④平面三角形 111.4°
第三篇:中外IPO抑价理论综述
中外IPO抑价理论综述
【摘 要】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IPO折价现象屡见不鲜,西方学者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和假说对IPO折价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诸多研究。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现状有别于其他国家,这些西方的理论不能直接照搬,因此我国学者近些年结合本国资本市场实情也对IPO折价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对中外学者IPO抑价理论做以综述。
【关键词】 IPO折价 承销商 发行人 研究综述
1.国外主要IPO折价理论
1.1赢者诅咒模型
Rock(1986)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可以将投资者分为知情投资者和为知情投资者两个群体。知情投资者利用掌握的信息获取收益。知情投资者只有在发行价小于预期股价的时候,才会申购股票,因此未知情投资者在发行价大于股票价值时中签率反而比发行价小于股票价值时更大,由于长期面临这种逆向选择,未知情投资者就会选择退出市场。发行人为确保股票发行成功,需要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因此必须将IPO股价定在股票期望价值之下来吸引未知情投资者。IPO抑价实际上是对未知情投资者的补偿。
1.2投资银行模型
Baron(1980)提出,相比于发行人,承销商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因此发行人往往将定价权交给投资银行,但又因为发行人对投资银行缺少有效的监管,投资银行会有意识的降低IPO股价。Baron认为投资银行和发行人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压低发行价,一方面会降低承销的成本,减少为承销所做的努力,降低由于股票发行失败对承销商造成的声誉损失;另一方面,投资银行可将抑价的股票配售给自己忠实的客户,通过为客户赢得超额收益增加自己的收入。
1.3信号显示模型
Allen与Faulhber(1989),Chemmanur(1993),Grinblatt与Hwang(1989),Welch(1989)的文章指出,股票发行价格和发行公司原股东保留股份的百分比两个信号显示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为了在投资者中间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发行公司会以一个比较的低的发行价格发行股票。发行人树立的良好形象带来的收益会在日后的增资发行中体现出来。所以在IPO阶段发行公司只会卖出一小部分股票,然后在增发的时候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更多的股票。SEC实际上是对IPO抑价的补偿。
另外,发行人通过选择信誉较好的投资银行为其承销向投资者传递低风险“信号”。通过分析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数据,表明声誉较高的投资银行承销的股票抑价率较低。
1.4股票配售决定假说
Loughran and Ritter(2002)进一步研究了承销商和发信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证券分析师的推荐报告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行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拥有品牌分析师的主承销商,而一个行业中声望较高的品牌分析师一般只有四、五个。因此导致承销市场上供大于求,承销商垄断地位越来越明显。在承销商有权决定股票配售的情况下,承销商通过压低发行价造福买房客户换取相关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决定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优势,同时更有可能获得优惠配售。
1.5规避法律风险假说
Tinic、Hughes和Thankor(1992)提出,发行人和承销商有意压低发行价,目的是避免法律诉讼。因为在美国,法律关于上市公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极其严格,上市公司、承销商和会计师对于任何信息隐藏都面临相当大的诉讼风险。如果一个实际价值在10元的股票,以5元价格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因为有意隐瞒信息和披露虚假信息而遭到起诉的几率明显下降。
1.6前景理论假说
Loughran和Ritter(2002)提出了一种抑价理论,强调了发行公司决策者的偏差而不是投资者。新股发行给发行人带来两种方向相反的财富效应:发行价低于市价的财富损失,市价高于预期的财富收益。而承销商和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缩小价格区间或者信息反映等方式“操纵”发行人的预期。发行人与承销商利益并不一致,承销商希望财富增值越多越好,承销商希望通过IPO抑价获得收益,但是为了揽取之后上市企业的承销业务,承销商会将股票抑价程度控制在发行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即财富收益大于财富损失。该理论的重点是发行人并不会因为这种抑价而感到不悦。这是基于行为金融学对于IPO折价的研究,也是IPO抑价理论的发展前沿。
1.7价格支持假说
Ruud(1993)提出承销商并非有意压低发行价,相反承销商将发行价确定在预期市场价值上。股票上市后,如果跌破发行价承销商会启动价格支持机制干预市场,阻止股价下跌,进而消除了新股初始收益率为负的部分,致使新股初始收益率过高。
2.中国IPO折价理论
以上IPO抑价理论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其资本市场是半强势有效的,其二级市场可视为有效率的。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国外的理论不能直接照搬。以上理论还难以对中国大陆新股抑价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我国诸多学者也对IPO抑价问题有深入研究。
2.1政府管制
刘煜辉和熊鹏提出,中国特殊的股票市场运作机制才IPO抑价问题的症结。在市场化背景下影响IPO抑价的问题围绕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展开,而在政府高度管制的背景下中国IPO抑价产生的根本性因素是特有的。由于政府在IPO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致承销商原本应该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和投资价值分析服务没有基本发挥到作用,而成为企业“包装上市”的通道。投资银行服务职能的扭曲破坏了IPO原有的有效的体系。相反由于高度的政府管制下,每个环节严格的审核形成了巨大的“经济组”,滋生腐败。
从不同的发行制度,看我国政府管制放松过程。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经历,审批制阶段(1993-1999)、通道制阶段(2000-2003)、保荐制阶段(2004以后)。蒋顺才,蒋永明和胡琦的研究表明,发行制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A股IPO首日收益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数据现实,自2000年实行核准制以来,我国IPO抑价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说明继续推动保荐制与国际的注册制接轨,坚持IPO制度改革向市场化方向前进,将会成为降低我国IPO抑价率、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根本途径。
2.2股权分置
刘煜辉和熊鹏认为,股权分置下正常市场利益机制扭曲,上市公司和投资人行为异化,从而形成了二级市场严重泡沫。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是不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导致IPO的发行数量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供不应求。首先,股权分置导致流通股股权的交易价格对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不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不流通的控制权也不会因为收购而转移。控股股东因此愿意通过一切方式去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其次,流通股股东由于占有极少部分股份不能通过行使投票权影响公司决策。这就决定流通股股东失去享受分红权的机会,只能通过买卖差价来获得收益。为了产生买卖价差,二级市场上不断产生各种“概念”,导致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脱节。再次,股权分置和严格的管制从相当程度上保护了二级市场上虚高的估价,致使二级市场上形成大量泡沫。
2.3 A股、B股初始收益率差别
我国股票市场明显不同于西方是市场的特征之一,就是A、B股市场的分割。有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高达335%,远高于其他国家。而B股市场上仅为26%,接近于发达证券市场情况这可能是由于B股是由国际知名财务顾问机构推荐发行,同时B股投资者大多为国际投资机构,B股仅占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很小比例,投资者不是很在意抑价带来的收益,而更想积累投资中国市场的经验。
2.4上市等待时间间隔
我国投资者认为上市等待时间间隔越长,该公司的风险越大。由于我国等待间隔时间较长,有的甚至超过三年,有数据显示上市间隔期超过两个月的样本IPO抑价率高达566%。上市等待间隔越长,抑价率越高。
2012年5月21日证监会公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放宽对定价方式的限制并鼓励创新,允许发行人与承销商不采取询价方式而直接协商定价。这表明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Baron,D,P,1982,“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 Issu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37,PP 955-976.[2] Mark Grinblatt and Chuan Yang Hwang,1989,“Signalling and the Pricing of New Issues”, Vol.44,PP 393-420.[3] Ritter,J,R.and I.Welch,2002,“A Review of IPO Activity,Pricing and Allocations”Vol.57,PP1795-1828
[4] Rock,K,1986,“Why New Issues are Un-
derpriced”[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7,PP187-212.[5]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6] 刘力、李文德:《中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首日超额收益》[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年第2卷第4期.[7]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8] 蒋顺才、蒋永明、胡琦:《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作者简介:王美琳(1991-),女,汉族,辽宁省阜新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级。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第四篇:制作引导层动画教案
制作引导层动画 教案 147团小学 罗军华
教学目标:
1、理解创建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创建引导层动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动画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教学难点:
1、运用引导层,制作曲线运动动画
2、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行为:
播放小球运动的动作补间动画小球1.swf和按轨迹运动的引导层动画小球2.swf,要求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比较有何不同,并给学生展示两个动画的源文件小球1.fla小球2.fla。提出问题:(1)两个文件的图层有何区别?
学生行为:认真观看后,回答“第二个动画不是直线运动,且图层中多了一个引导层”。
教师行为:同学们观看得很仔细哈!小球1.fla是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动作补间动画,小球2.fla是一种特殊的动作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即是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的动画.继续提问:
(2)引导层功能是什么?如何绘制引导线?
(3)如何制作按轨迹运动的动画?
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来学习如何绘制这个沿轨迹运动引导层动画。
学生行为: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动画效果的比较和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们学习兴趣及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17分钟)
教师行为: 说明要求:以共同体为单位,参照老师制作的导学专区里的帮助文件。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填在老师发的问题回答表中,协作学习,探究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学生行为:
听清楚要求后,进入紧张的探究讨论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已经建成了小球从第一帧到三十帧的动作补间动画。教师行为: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讨论,收集学生填好的问题回答表,注意大部分同学的易出错点和不规范的地方。并对学生做得不规范的地方,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改正。
学生行为: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制作的小球2.fla和老师制作的帮助文件,自行绘制引导线,但大部分出现不了想要的效果。教师行为:演示给同学们引导层的添加和后续工作的制作。
(1)在图层1 上单击右键,“添加引导层”,或者点击图层面板中的“添加引导层”。按钮。,在引导层中用“铅笔工具”绘制圆滑曲线。
(2)在引导层第三十帧处,单击鼠标右键,“插入帧”(3)在图层 1第一帧处,将小球的中心点置于直线上,单击“紧贴至对象”,在第三十帧处,将小球拖至引导线的末尾,将小球中心点置于直线上,再次单击“贴紧至对象”。学生行为:
认真观看,并思考教师的操作,小组自行制作。教师行为:
绘制完成后,老师测试影片,提问“大家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行为:
“老师绘制的引导线哪里去了?“ 学生疑惑,“对啊!“
教师行为:再打开几个已经做好的引导层动画的源文件,测试影片。
学生行为:
学生恍然大悟,自主总结:引导线是不会出现在动画中的。【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互,教师演示、指导,通过学生探究,自主完成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从中可以掌握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和协作学习能力。
三、展示成果,学生演示(10分钟)
教师行为:找一组制作比较成功的共同体,演示给其他同学,要求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说明每一步的操作,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学生行为:学生A用屏幕演示给其他同学,并对关键步骤进行说明;其他同学认真观看。演示完成后,其他学生给出点评。教师行为:对收集上来的回答表,老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强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flash 软件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点评,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反馈信息,点播重点(8分钟)
教师行为:点播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的地方和关键知识点。并进一步说明一下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原理。例如: 绘制引导线,可以使用直线工具或者铅笔工具,刷子工具,椭圆工具等。
在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的地方,都需要点击“贴紧至对象”按钮;
成功的引导层动画表现在帧上是淡紫色背景的实心箭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克服学习的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知识,布置任务(7分钟)
教师行为: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行为:踊跃发言,认真听完别人的回答后,有意见的补充或者反驳。
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正确的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引导层动画。课后反思: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2.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当前知识。从简单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深入可以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教学要循序渐进。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互评,总结有效的学习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全心身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成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五篇:引导层教案
《引导层动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理解引导层的作用、掌握引导层的添加和引导线的设置、掌握引导 线的特点并学会使用引导层实现沿轨迹运动的动画。
2、技能及思想教育方面:
(1)掌握引导层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层的原理、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探究法 教学用具 网络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示上节课学习的补间动画(动画补间、形状补间)。导入:播放篮球动画及乒乓球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展现目标,任务驱动。
展示“投篮”动画,并提出任务:要使运动对象沿着路径运动,就必须增加 引导图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引导层的作用,分析教学实例“投篮”动画
A、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层在动画设计中的作用(引导层的作用: 引导一个对象沿着这条路径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
B、分析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的相互关系并强调引导层和被引导层在动画设计 中的作用
C、对一个补间动画添加引导层:
l、先添加一个一般的层,再将该层转化成引导层,再将其它层转变成被 引导层
直接在被引导层上添加引导层
通过插入菜单,添加引导层
D、应用吸附功能,将被引导对象放到路径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3、引导层的特点:
A、我们构建的路径在输出的影片中没有看见(引导图层的内容在输出的影 片中是隐藏的),若我们需要曲线(路径)也显示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
法可以解决?并得出引导层的第一个特点:引导层中的对象是不会在动画中显示出来的。
学生制作引导层动画:投篮,教师巡视指导。作品制作完后请学生再次演
示一遍具体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创作思想,并使之 深刻化,为下一步做好基础准备。
B、若要物体沿某一特定路径运动,就要找到起始和结束位置,我们现在给
出的这一封闭曲线,我们能否找出起始点呢?并请说明理由。要想在封闭的曲线 上找到起点和终点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能否利用人眼睛的视觉差,在这一封闭曲 线上做一些处理呢?(通过实例(乒乓球)探究得出结论)得出引导层动画第二特点:
若补间动画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同一个地方则不能实现引导层动画效果。
若将补间动画的结束位置稍微移动一点距离或将封闭的曲线用“橡皮”工具擦去一个小缺口,观察引导层动画的运动效果
C、教师补充引导层动画第三个特点:当被引导层的开始位置运动到结束位置有不止一条路径时,系统会自动选择较短的路径作为引导路径。
三、课堂小结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再重点强调制作引导层动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做沿轨迹运动的动画,一定要先弄清引导层和被引导层之间的关系。
2、明确引导层动画的特点。
3、运动对象的位置一定要与引导层轨迹路线的起点、终点重合。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参照刚才课堂案例的动画效果完成动画制作。(任选其一完成,也可以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