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文言文教学中兼教成语浅说
在文言文教学中兼教成语浅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县第三高级中学
汪堆江
我通过三十多年的教学体验总结得出:文言文中包含成语的情况有下列三种:
一、情节包含成语 :有些文言文篇(段)的情节中包含成语。例如:
1、完璧归赵
包含在《廉颇蔺相如传》一课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一情节中。
2、刻舟求剑
包含在《察今》一课“楚人”求剑一段的情节中。
二、句子包含成语:有些文言文句子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成语。
(一)直接包含
例如:
1、强弩之末
包含在“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赤壁之战》)中。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它是《问说》一课中的一句话。
(二)间接包含
例如:
1、劳苦功高
包含在“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中。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包含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中。
三、用文言文实词引出成语:成语大多是由文言实词组成的,可根据文言实词引出成语。例如(句中带点的实词):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一句中的“暴”可引出:一暴十寒。
2、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一句中的“效颦”可引出:东施效颦。
以上所述是成语来源的主要方面,另外,解放后也产生了一些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成语(如“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等),但这不属本文所讨论的情况。所举之例意在说明各种情况,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在此不必一一列举。
明确了前面的情况,并把这有意识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加以运用是有重要作用的。由文言文教学引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对理解文言文的实词(或情节、寓意)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也理解并积累了成语,而积累成语正弥补了语文教学在成语教学方面的不足,这样增进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另外,由于成语的功能齐全,使用广泛,它同实词一样,可充当各种句子成分,有的还能独立成句,同一个成语常常有多种功能:它既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又可出现于公文体或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少不了,而文艺语体更是成语驰骋的场所。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对学生的写作也很有帮助。
要作到在文言文教学中兼教成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确立这种意识,并养成一种教学习惯,使之经常化;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成语地学习积累和对成语存在的三种情况的掌握,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发现成语,否则,成语就会从语文教学中悄然流过;第三,包含在情节、句子中的成语的意思一般随文言文的翻译就解决了,而由文言实词引出的成语,教师除了要对引出的词解释外,还要对其它词做简要解释,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一个成语有较全面的理解;第四,在弄清成语字面意思之后,应启发学生发掘总结其深层的含义;第五,在遇到包含成语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巧妙地向学生引出成语,不但要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记住。第六,切忌望文生义。这样坚持三至四年,或贯穿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就能掌握数量可观的成语,并能准确、熟练的使用,我教学的实际也证明了这点。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在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依据各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通常,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此法可以字字落实,能较好地积累文言词汇;意译就是翻译原文的大体意思,此法比较流畅好懂。对于我们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只要能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行。
下面谈谈自己多年来教学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人名示例:《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秦王”、“唐雎”,《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子”等都可以直接抄录;年号示例:《陈涉世家》中的“二世元年七月”可以直接译作“秦二世元年七月”,《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可以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形: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山”古代专指华山,现在指一般的山脉。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汉语中指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示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的“妻子”就属此类。此类词还有“所以”、“可以”等。
3、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示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两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阅读翻译文言文时便不会感到吃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篇:浅说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浅说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朋兴乡联合小学 袁双林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是传承古文化的有效方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用于范读,感知古诗的节奏美。
小学古诗,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诵读,这是因为古诗本来就讲究平仄和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以学习古诗,我非常重视范读。如教学《所见》时,先幻灯片显示夏天树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
二、激发兴趣,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诗中有画。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最美好的情感。我在教学《绝句》时,上课铃声未落,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旋律优美的古乐,铮铮古琴声吸引孩子们很快坐下。接着幻灯片上显示古诗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诗中有画!可以说是一句一景。我在教学第一、二句时,用电脑展示“黄”、“翠”、“白”、“青”等丰富的色彩构成的画面,孩子们马上就被这美丽的画面的吸引:柳枝嫩绿,黄鹂鸣叫,一行白鹭轻飞上天,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啊!
三、启发想象,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融合产物。要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就必须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意”,进入“境”。而多媒体动画演示,就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夕阳即将落下连绵的群山,黄河入海,奔流东归。这情象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演示诗人“更上一层楼”的画面,这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并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四、指导朗读,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我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到”、“来”等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当学生理解了意思以后,自然就会把“绿”读重、拖长。
五、引导思考,体悟古诗的哲理美。
像《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诗能使学生受到哲理的启迪。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写景诗的哲理蕴含于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我将事先下载的庐山照片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并适时引导点拨,经过思考,学生有所感悟:看庐山会有不同感觉,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事物不作深入的调查,就往
往容易实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由此可见,结合小学古诗多为写景抒情的特点,适时恰当地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对古诗教学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第五篇:在教学中教无止境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有幸在这个暑期开始学习“国培”,感谢国家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感谢我们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学习机会。每次静听专家的精彩讲座都会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看到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进行热烈地讨论,发表那么多建议而激动难耐,每次学习都能使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为下学期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准备。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和职业幸福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矢志不渝的走下去,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不仅为了生存而教育,更是为了教育而生存,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精神财富。
二、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数学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
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数学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探究教材,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三、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四、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通过伙伴之间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并将学习的理念运用到我的实际教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