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4: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初中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抓住目前中小学美术课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作业所体现的文化性的问题,教师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问题,以及什么是美术文化等方面的认识问题展开。

本课首先认识“文化”和传统美术文化,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针对中小学欣赏、设计制作、绘画等类型课的特点,具体介绍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做法。在课程的最后,对教师提出从学会一种传统美术技能开始的建议,使教师意识到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

本课阐述的观点是传递人类文明,传播美术文化要从每节课开始。

本课程面对中小学各学段美术教师,采用教学片断分析、教学课件分析、教学资源展示等形式,目的是使老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高认识,学有参考。

【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要求,思考怎样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好美术文化的普及,进一步研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作业的文化性,通过与同事的交流探讨,完成本课布置的作业。

2.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开阔眼界,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对普及美术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3.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本课讲座中的课例、课件,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高自信心,把自己对此问题的新的认识落实在各类美术课教学中。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文化意识的研究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

一、话题的由来

目前在中小学美术课中存在以下现象:

(一)学生美术创作现象

内容空洞,没的画,不少学生的设计只会临摹外国卡通形象。

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时代感问题),色彩等缺乏对传统的继承(传统性问题)。不少美术课学生作业只是临摹教材图片。

(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欣赏课:把美术欣赏课上成主题班会,政治课。

认为实践课先欣赏作品就是“渗透文化意识”,然而学生作业效果没因欣赏而提高。

(三)对“学习美术文化”的错误认识 认为渗透文化意识即是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把“美术文化”理解为讲美术作品中的故事。本课观点:

传递人类文明传播美术文化渗透文化意识 ——从每节课做起

二、对“文化”和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

文化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和一切物质财富。

文化的核心部分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这也是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美术文化浩如烟海:汉字、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

三、对“渗透美术文化”的认识

(一)渗透美术文化是“新课程”的体现。

《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做出界定,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是美术教师的责任。

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人有文凭、有学历,并不等于就有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世界,网络的普及让我们了解到了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这就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美术教育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小画匠”,而是培养成善于用艺术的眼光、用审美文化的心态去欣赏世界的艺术者,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渗透美术文化是评价教学的重要方面。

文化是根基,有文化内涵的课提升了课的高度。评价一节课,即使有多条标准,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格调高,立意新,有文化内涵,学生作业不仅有一定的技能,而且有自己的思想、态度、情感,学生看待问题能进行深入思考。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

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欣赏课——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1.如何在体验中感悟多元文化 课例:初中“艺术的多元化”视频。

视频分析。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每个问题,达到了解尊重多元文化、培养文化意识的目的。看教师通过什么方法讲清楚艺术是多元的,我们要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对待。

(1)怎样讲解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 展示一组壁画,先问:分别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 再问:可以从作品的什么地方、什么方面来判断?(总结出文化的差异性)。(2)怎样讲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

展示一组图片。先问:中国艺术作品哪些是受西方艺术影响的? 再问:文化艺术的交流对艺术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怎样讲解审美趣味的差异,并崇尚尊重理解差异。

教师出示自画像油画的两张复制品,让学生用笔圈出教师自己画像的优缺点。由于学生圈出的地方不同,有的地方既有认为是优点的也有认为是缺点的。通过开展这个活动,证明人们的审美趣味不同,对作品的认识和判断也就不同。并总结出要多交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

2.如何从课题链接美术文化

课例:小学二年级“小扇子”课件。

课例分析。怎样安排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历史、种类,材料,使学生了解扇子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不仅可以使用,还可以作为工艺品,扇子有着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扇子大体的结构可以分为扇柄、扇面两部分。以上是本课的知识。本课教师通过五个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知识介绍得非常清楚:一是通过中国古代绘画画面中出现的扇子,介绍扇子的产生时期;二是展示不同质地、造型的扇子,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扇子;三是看京剧和舞蹈中的场面,问扇子纳凉以外的功能;四是通过图片,提问扇子的其他名称;五是看多把扇子说出扇子可以表现什么内容。这部分赏析安排紧凑,为下一步设计和装饰扇子打下基础,让低年级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了扇子。因此,本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典范。

3.如何看待文化现象培养文化意识

课改新教材中课程,如“身边的老房子”、“逛庙会”、“门上的画”、“吉祥图案”、“绣在衣服上的画”等。对传统文化要了解、要传承、要发展。

课例:视频“吉祥图案”

(二)设计制作课

1.设计课——认识理解设计理念 设计制作课不能只考虑制作方法、装饰方法,教师要关注当下最新设计,设计课首先要认识各类设计的理念,设计所体现的文化性。高年级学生要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安排,学生的设计才有追求,作业才有灵魂,同时也更激发学生在设计中渗透自己对文化的理解。

例:建筑设计: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国家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三十四个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香港馆主题:香港——无限城市,智能城市

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澳门馆主题:澳门——文化交融,和谐体现

特色:“玉兔宫灯”的兔子是和谐相容的象征,机灵通达的化身,澳门馆设计灵感来自于古时的兔子灯笼外型。

例:吉祥物设计:海宝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四海之宝),通身为海蓝色。寓意吉祥。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吉祥物创意:以“人”为核心创意,人字的造型,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课例:“学做泥塑”课。结合当地的传统民间美术,介绍“惠山泥人”。3.绘画课——文化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文化——主题。崇拜的图腾、追求的意境、吉祥的祝福

文化——形式。扇面、印花布、年画、灯笼都是具有文化性的艺术表现的载体 文化——素材。戏曲人物、剪花样、牌楼、城门

文化——效果。画像砖、瓦当、铜门环、上马石、面具„„的质感、效果 课例:视频“老茶馆”。当地文化欣赏与撕纸的关系 课例:中学《吉祥图案》 课例:小学《吉祥图案》

观摩作业:了解教师在课业设置上的立意。刮蜡画:传统文化主题,新的表现手法。非洲,你好,老北京。有主题的色彩练习。

五、建议——提高介绍自身的文化意识

从我做起,了解—认识—热爱传统文化——选择

一、两种技能——深入研究其创作方法(规律)——在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创作一批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业——总结提升认识——„„形成学习、交流、传承美术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

例:一组教师创作的剪纸欣赏。掌握一种传统技法,研究出规律。

互动对话

【参与人员】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

刘 洋(北京二中,中学一级)

【话题】

主题: 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文化 .谈谈你对“文化意识”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个问题的理解。.新课程提出“把美术作为文化来学习”,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中学、小学新教材,谈谈“美术文化”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课程来渗透的。.请列举中学、小学各一节欣赏课实例,谈你对这课的理解,介绍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请列举中学、小学各一节实践课实例,谈如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普及美术文化。.给各地老师一些建议,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通过“渗透”使美术课具有文化性。

【案例评析】

一、突出体现人文性,深入研究传统文化。

以吉祥图案为教学主线,深入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本课抓住吉祥图案的核心:

(一)自古至今人们用画笔、用图案来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情趣,期盼吉祥、幸福。

(二)大胆想象出全新的形象。

(三)用含蓄的寓意、象征手法表达。

教师应该探讨吉祥图案怎样被现代的学生所接受,让学生了解吉祥图案所蕴涵的丰富的内容和广泛应用,结合自己的体会,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含义。

二、营造淳朴、真情的教学氛围。

淳朴、真情是传统吉祥图案艺术独有的特点,也是本课教学所追求的,整堂课贯穿的是浓浓的爱意,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享受吉祥图案所传达出的美,徜徉在期盼、祝福的美好意境中。在新课引入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引导学生说“吉祥语”,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物资料,介绍其寓意,了解到吉祥图案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这些美好的寓意被现代人喜爱。这样把情感教育自然而然地贯穿其中。

本课把传统的图案与现代人的追求结合,引导学生将吉祥图案赋予新的内容。教师启发学生“祝国家兴旺、祝家庭幸福、祝朋友顺利,祝长辈长寿、祝自己成才”。学生把美好祝愿寄予在吉祥图案中。最后,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学生不仅学到了吉祥图案的知识和表现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挚爱态度和乐观精神。

三、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性。

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帮助学生将吉祥图案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作方法、能力,尤其体现出教师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主体作用,起到搭建知识与动手创作之间的桥梁的作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一)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吉祥图案稿,教师准备大量吉祥图案复印稿,(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借鉴的)发给各小组,作为吉祥图案创作的素材参考。

(二)重点放在吉祥主题上,复习学过的图案知识。教给学生创作规律,借助已有的吉祥图案中的形象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三)作业安排用黑色水笔在圆形彩色纸片进行吉祥图案创作,色彩鲜艳的彩色纸利于表达学生的美好祝愿,圆形纸更适合表现团圆、幸福的期盼。

(四)教师演示起到引领作用,把难度降低,用简洁概括的形象在圆形纸上进行形象组合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掌握表现方法。

(五)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当场创作,展示个人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的时间内,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对吉祥图案的构思、构图到形成完整的作业,这具体的、灵活的教学策略确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实效性的目的。

四、细节的处理,体现教师的水平。

(一)不同音乐在恰当的时间出现。

(二)学生创作时课件上若干吉祥语的提示。

(三)课件中每个图的精心挑选。

(四)资料的摆放方向都冲着每个学生。

(五)板书突出主要知识等。

思考与活动

一、思考

(一)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二)在教学中渗透美术,提高学生作业的文化性,可以运用哪些教学方法?

二、活动

第一步,选择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课,如欣赏课或实践课的教案,看看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运用了哪些教学方式。

第二步,联系本讲座,思考能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然后,为这个课重新制定一个教学方案。

第三步,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案,收集学生的反馈,看学生的反映如何,自己做出总结。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课件:画画古树(ppt).课件:小扇子(ppt)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李泽厚:《美的历程》

安徽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推进学习的是问题。美术学习是一种创造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将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再现知识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中充满疑问,使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基本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育;培养;学生问题。

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出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1.新科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恰当的美术语言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运用美术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要懂得美术元素有哪些,又是如何表现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在审美提高的基础上才会运用美术语言去表达对一幅美术作品的评价,交流。

2、从课堂状况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素质要求来看满堂贯的现象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更谈不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或滥用多媒体播放着影视动画文件,几乎没有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技巧以及没有从形式上去分析美术作品。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美术鉴赏教学中,“要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问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通过提问角色转换等形式形成师生之间的审美互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设问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树立对问题敢于探究的精神。在运用提问的形式下发散各个环节的内容。”① 教师循循善诱,循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进行审美互动。

3.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人类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具备创新要求。发现问题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才会发现更多问题需要解决。宇宙飞船上天,人们在太空中如何洗澡,人们如何吃饭睡觉等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去解决,解决问题首先考虑到好多问题,如考虑不到太空中出现意想不到就会对人生活带来困难甚至导致人身安全危险。学会问问题在美术课中强化问题意识,才会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研究者测试不同地区国家的孩子的知识水平,结果发现非洲孩子不能解释什么是“粮食”,美国孩子不知道“其他国家”,而中国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问题”。学校教育围绕教科书强调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内容,不重视个性和兴趣。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或逼迫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装的主体性。

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北京12岁的小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推翻了传统的蜜蜂飞行时的“嗡嗡”的声音是由于振翅造成的观点,证明了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一出人意料的结论。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他们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4、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指出:“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是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结构升为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的构成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在思想中组织起来,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摹。”在他看来,智力是一种思维结构的连续的形成和改组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学生的行为,能说明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教育则要适合于这种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即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那么,有些学生为什么不向老师提问呢?大体不外乎几种原因:

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里,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总怕问错了被人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

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的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无疑问。三是不会质疑。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习上的功利驱使,平时很少和老师讨论一些知识性学术性问题。

四是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师道尊严,极少数教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学生问题的提出。教师对问题提得多且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对提出问题质量差的学生,老师切忌挖苦讽刺,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其不足原因。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8册《石头中的生命》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听石头声音、摸石头质地等活动,再把一幅幅巨大的、造型粗矿的各代石雕作品呈现在他们眼前,学生会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件件经过风雨的洗礼,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的那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也被中国古代石雕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所折服,激发起学生对石雕的制作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课堂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2、改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只是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能达到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让美术教学贴近生活,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8册第7课《适合纹样》一课中,我展示两只瓷盘,一只有适合纹样的瓷盘,一只白瓷盘。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只,说出理由。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找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找找大自然中的适合纹样;分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特点。最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案来创作,在创作时,利用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运用色彩和线条造型完成适合纹样。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首先寻找、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讨论探索,把握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技巧,使学生会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不喜欢提问或不会提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如何提,对提问的方式、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提问题的技巧。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审美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4册《树上树下》一课中,欣赏课本中作品时,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你有什么奇特的故事呢?作品中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紧紧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编故事的心理特点,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学生受到启发并拓宽思路,创作时每个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很好地表现树上树下的故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4、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内涵,解决疑问。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4册《画感觉》一课的教学中,课一开始导入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画感觉其实很容易,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就行了。然后出示两幅不同感觉的图画,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学生能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进入探讨、争论的状态,学生之间的探索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在不知不觉中时一步提升了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接着通过拍手,闭上眼睛来体验各种感觉,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会,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感觉,学生在合作、触摸、尝试、体验中能够激发积极的情趣,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存在个体审美能力和感受力不同的差异,奇特的构思。独特的见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的指尖流露,画出来的感觉具有变化万千的魅力。教师要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激发,使学生保持积极地创作欲望。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与鼓励者的位置,师生再心理上已消除了角色位置位置的界限,构建起自由对话的平台,进入到一种开放的、默契的、多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充分感觉自由“感觉”的畅快。5、把美术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拓宽培养问题意识的渠道。

新课程理念注重“人”本位,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欣赏作品,对作品内涵的体验,但并不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这样更有利于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打破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世界的奇妙,认识美术学科的作用,了解美术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要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思维,产生问题意识。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6册《家乡的桥》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分工合作收集家乡的桥的结构特征、建筑特色、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信息,采用上网查询、图书查询、向长辈咨询、实地考查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然后回到课堂,合作学习,共享信息,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家乡的桥。以组成“小小旅游团”的形式,分别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设计的的桥,于是不同的桥,虽然造型不同,材质各异,背后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在学生的心中流淌下不同的美感。这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活动空间。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提问,学生互问,师生互问,在通过查找资料共同讨论疑难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其中,发现问题很重要,要会去找问题,问题是否正确,问题是否确当合理,不要出现“先有母鸡还是先有鸡蛋”的怪圈问题。另外还要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问题的答案,不是培养“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学生。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过程中,美术欣赏让学生感受的同时,让学生发展创造美的思维。在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并取得良好效果,学生思维灵活性敏感性有很大提高问题思维方法有所特破,同时揭发了对美术的兴趣。学生的思想观念明确了,学习研究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学生才能向着目标去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形成个性发展方向,“创造能力”与“创新思想”为学生指明方向,技法的熟练才能有所创新,教给学生是对“感知•提出问题→熟悉•明确问题→掌握•解决问题→创新•查找问题”这样一个全新的过程理念。

1、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学会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能够用美术语言有创造性的用自己的观点合理的分析一幅美术作品。

2、通过各种实验,调查寻求比较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学科上问题的意识非常重要,没有这种意识就不可能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作出科学的创造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吧了”。

3“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其实质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跨学科研究课题,在美术学科中如何进行深入探索很值得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是提高“问题意识”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科学研究品质,养成自主研究的学习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抓住内化学习者科学精神的各个重要环节,掌握教学策略,不失时机进行实践与探索。只有学习者高度重视科学创新的整个学习过程,才有可能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奠定具有个性特点独立研究问题的科学精神 拟解决的途径:

1. 让学生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艺术课的重要性。2. 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寻找大量的资料,以便于研究。

3. 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与同行探讨,采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用实践加理论的方法。

4. 引导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全新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问题意识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再现知识的前提。作为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贯穿于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中充满疑问,使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基本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参考文献:

1.钱初熹著《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9 2.雏尚智著《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3.[日] 大桥正夫编 《教育心理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 4.高南 《艺术心理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 5.彭立勋著 《美感心理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12 6.俄B•得罗夫斯基主编《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7.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 8.张鹭 《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9.朱小林《2006湖南省中小学美术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美术教育》2007 年 第3期 10.《问题与问题解决》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术主编 徐建

11.《名师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文娟 郭香平主编

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合作与交流,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确实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合作学习“变味”了,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小组构成——不合理。有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因此,各小组人数、学习能力等差异很大。还有“小权威”现象。小组讨论,只有所谓的尖子生发表自己的“高见”,变成尖子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当观众、听众。

其二,内容设计——不精当。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因此一些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却偏偏让学生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展开讨论时,学生没有围绕问题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地交流二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

其三,讨论时机——不适宜。有的教师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采用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不讲层次,次数过频,没有安排独立学习,急于讨论学习目标,花的时间多,收效却甚微。

其四,反馈评价——不恰当。集体反馈时,教师只求问题的答案,不追寻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定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不褒扬集体的智慧结晶。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几点提高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最好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不同的性格差异、美术表现技能高低、表达能力强弱组成小组优势互补的组合,这样有利于相互间的学习和促进,同时也能建立适度的竞争——包括个人之间的竞争和集体之间的竞争。这样,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

⒉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必须设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既要适合学习合作共同体,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一节手工课上,我安排学生两三人进行动物面具的合作创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考虑构图、形象,接下来就得考虑材料的应用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各种废旧材料纷纷被利用起来,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用棉花、毛线,甚至鸡毛、树叶、芦苇花等材料,在制作的最后阶段有的小组还结合了绘画、穿编、泥工等手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⒊巧妙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应用,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如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就采取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被占去大半;还有的讨论漫无边际,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利于发挥唤醒学生个性潜能、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独立学习立足合作学习之前,在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有些设计者的思路一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峰回路转,茅塞顿开,同学间通过听别人的设计构想就能得到启示。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如在创作课《想象中的怪兽》中,教师先播放了一段精彩的怪兽影视资料,当各种各样新奇怪趣的怪兽显示于学生面前时,孩子们禁不住窃窃私语,趁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先独自思考设计,然后再展开关于怪兽造型设计的讨分析论。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想设计牛头怪,有的想设计独眼怪,还有的认为刺猬怪既奇特又有趣,讨论在不断的发言中达到了白热化,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了自己的创作构想,在作业表现时也能博采众长。作为“导演”的教师及时把握住了课堂上的节奏,使讨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⒋客观评价以激发动力

客观评价学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的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各种类型进步突出的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

美术课中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倡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 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科学评价 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

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初级中学

梁永红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神奇的幻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一、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艺术种类中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通过师生的双

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必须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愉快、观察灵敏、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

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学阶段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新的桥梁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人生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下载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课始终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样画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本身就缺乏问题意识。这是导致学生没......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探索》 阶段总结二 盐池三小蒋对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探索》的研究课题已进行一年多了,一年来课题教师......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剑门关小学刘德富 摘要: 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寓德......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解决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与法制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与法制意识 彭云静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有和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老师的教学肯定就会事半功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合理适......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摘 要:高中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缺乏体育锻炼,高中生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差。近些年来,高中体育教学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