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目的地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教学大纲
2012.11
主讲人:
授课教师:邹统钎教授/博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Email: ztq64@126.com;zoutongqian@bisu.edu.cn 办公室: 1教东327 Tel:010-65778443(O); Mobile:***
考核方式:
1.案例研究(小组报告与演示)
30% 2.出勤
10% 3.期末考试
60%
教材:
1.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04)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A Guidebook.参考书:
1.邹统钎:旅游目的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邹统钎:旅游学术思想流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章: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二章:景区型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 第三章: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 第四章: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 第五章:旅游目的地营销与品牌管理 第六章: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Chapter 1: Introduction Jarkko Saarinen(2006).Tradi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m stud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4): 1121–1140.Pine II, B.Joseph, Gilmore, James H.(1998).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 76(4):97-106.Chapter 2: Destination Attractions Neil Leiper(1990).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7(3):367-384.Norton, William(2003).Competing Identities and Contested Places: Mormons in Nauvoo and Voree,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Fall/Winter, 21(1):95-119.Chapter 3: Rural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Sharpley, Richard and Lesley Roberts(2004).Rural Tourism----10 Years 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6), 119-124.Chapter 4: Urban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Pearce, Douglas G.(2001).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Urban Tourism Research, 28(4), 926–946.Chapter 5: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d Branding Buhalis, Dimitrios(2000).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Tourism Management.21(1): 97-116.Charlotte M.Echtner and J.R.Brent Ritchie(2003).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4(3): 37-48.Chapter 6: Current Issues of Tourism J.R.Brent Ritchie, Geoffrey I.Crouch(2000).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A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Tourism Management 21(1).Ning Wang(1999).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2):349-370.Tanja Mihalic(2000).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A factor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Tourism Management 21 : 65-78.Cooper, Chris, and Jackson, Stephen(1989).Destination Life Cycle: The Isle of Man Case Stud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6(2):377-398.John Urry(1992).The Tourist Gaze “Revisited”.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86-1994).36(2): 172.
第二篇: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研究生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11000001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课时:48 课程学分:3 适用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
一、课程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专业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即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的能力。通过阅读专业旅游文章及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既扩宽旅游专业知识面,同时又提高英语水平,逐步掌握旅游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方法。本课程围绕旅游业和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态,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开展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力求做到英语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旅游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旅游会话技能,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具备中高水平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英文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专业文献的能力;具备运用专业英语辅助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及论文完成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方式,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力求做到将英语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旅游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48学时)
1.The Sunshine Industry(3学时)Text A the Sunshine Industry Text B Types of Tourism 2.Tourism Transportation(3学时)Text A Airline Service Text B Home on the Road 3.Tour Operators(3学时)Text A Tour Operators Text B Why People Travel 4.Travel Agents(3学时)Text A The Travel Agent Text B Europe-An Amazing Destination for Visitors 5.Eco-tourism(3学时)
Text A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angri-la Text B Eco-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6.Promo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Destination(3学时)Text A Marketing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ext B National Park System in the US 7.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3学时)Text A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Text B Dorset and East Devon Coast-The United Kingdom 8.Recreation and Tourism(3学时)Text A Carnival Text B Disney Empire 9.MICE Tourism(3学时)Text A MICE Tourism Text B The Rising Convention/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10.Hotel Accommodations(3学时)Text A From Inns to Hotels Text B Train for Your Future 11.Hotel Management(3学时)
Text A Hotel Franchising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ext B Cesar Ritz-The Hotel Pioneer 12.Catering and Shopping Service(3学时)
Text A You Are What You Eat Text B Hong Kong-the Shopping Paradise 13.Customer Relations(3学时)Text A Customer Service Text B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 14.Globalization and Tourism Life Cycle(3学时)Text A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m Text B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of Tourism 15.Tourism and Culture(3学时)Text A Do as the Romans Do Text B Tourism Culture
16.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ourism(3学时)
五、教材或参考书目:
1.Bob McKercher, Hilary Du Cros.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 2002.2.Christopher Holloway.The Business of Tourism, Foreign Language & Research Press, Beijing, 2004 3.Milton T.Astroff, James R.Abbey, Ph.D.Convention Sales and Services.6th ed.Las Vegas: Waterbury Press, 2002.4.蔡丽伟.《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 5.黄文.《旅游英语》.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冯源.《世界旅游文化》(英文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金惠康.《汉英旅游文化实用手册》(当代版).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8.姚宝荣,韩琦.《旅游管理英语》.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评定标准 30%。2.期末考核:口试与笔试,成绩评定标准 70%。
编制者:张潮
课程组组长:
单位负责人:
2016年1月6日
第三篇:《旅游饭店管理》教学大纲(精选)
《旅游饭店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旅游饭店管理
二、课程总学时:48
三、课程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四年制二年级学生适用
四、撰写人:
五、审核人:
六、课程介绍
《旅游饭店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饭店各功能部门的基本知识,掌握饭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饭店的市场运作与开发,联系饭店实际,使学生定位为未来职业经理人来认识饭店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同时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七、课程模式
本课程实施教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室,使用幻灯片教学和观看光盘结合的教学手段。同时,注重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查阅有关文献、拓展知识面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如中文数据期刊网,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现知识中传统理论与前沿动向的良好结合。
八、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讨论互动、案例分析、内容创新、论文写作与课外作业、辅导答疑等教学方式方法。
九、课程方案(提纲)
第一章 酒店概论(8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内涵、分类、功能及酒店发展史
讨论:
1.结合专业方向,阐述你对酒店职业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里兹酒店创始人的生评对未来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影响 3.结合酒店管理理念谈酒店六小件的取舍
第二章 酒店职能(2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职能
讨论:结合酒店计划功能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计划”的重要性
第三章 酒店集团(6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集团的内涵、扩张模式、中国酒店集团的现状 讨论:
1.分析麦当劳成功的经验
2.http://www.xiexiebang.com 查阅关于锦江酒店集团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 酒店市场营销(6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营销策略
讨论:
1.查阅学过的《旅游经济学》复习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知识
2.查阅学过的《旅游学概论》了解Event tourism的内涵及与酒店主题塑
造关系
3.4P与4C 的区别 期中考试(2学时)第五章 酒店品牌(6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品牌的内涵、忠诚度 讨论:查阅资料了解如家酒店的品牌塑造
第六章 酒店服务管理(6学时)
主要内容:酒店服务的内涵、酒店优质服务的渠道、全面质量管理 分组辩论:如何理解“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酒店理念
第七章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6学时)
主要内容: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内容与任务;掌握激励的意义与方法 讨论:某酒店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第八章 专题:我国经济型酒店业发展的趋势(2学时)
十、课程评价标准
作业(论文)成绩30%;期中测试30%;期末考试40%。
第四篇:旅游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旅游产品设计
课程名称:旅游产品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基础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讲授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参观工厂,学习旅游工艺品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培养具有能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从事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旅游工艺品是现代发展起来新兴产业,并且有大的发展前景。课程首先使学生了解各种工艺特色,同时能够运用工艺手段进行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工艺品,并且为今后就业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授课之一:工艺品与旅游工艺品的历史
内容:
1、中国以及国外工艺品的发展历史。
2、中国以及国外旅游工艺品的种类以及特色旅游工艺品。
授课之二:市场调查
内容:
1、对旅游市场的旅游工艺品进行市场调查。
2、对广西的特色材料和工艺品进行调查汇总。
3、写市场调查报告。
4、确定旅游工艺品开发设计方向。
授课之三:旅游工艺品创作效果图表现 内容:
1、旅游工艺品创作效果图表现。
2、旅游工艺品制作材料的确定。
授课之四:旅游工艺品模型制作
内容:
1、运用雕塑泥或油泥制作工艺品模型。
2、进行翻模制作。
3、对工艺品进行细化处理。
授课之五:电镀和上色等后处理
内容:对旅游工艺品进行电镀或着色处理。
授课之五:课程完成最后总结
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总结。
第五篇:(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B101675 课程性质: 专业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后续课程: 专业课 总 学 时:
总 学 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知识能力体系,是学生具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意义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
二、开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
第二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和特点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
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
第四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发展简史
二、现状分析
第二章 观光农业与乡村景观(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
一、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
二、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三、观光农业的分类
四、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和特点
五、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优势
六、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节 乡村景观
一、乡村景观概述
二、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及前景
三、乡村景观规划
四、乡村景观评价
第三章 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2学时)
第一节 都市农业
一、都市农业概述
二、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
三、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的差异
五、中国的都市农业 第二节 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发展概述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三、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二、生态旅游的概述
三、生态旅游的标准
四、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
五、生态旅游资源
六、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七、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及其发展前景 第二节 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概述
二、民俗旅游资源
三、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前景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与中外现状(2学时)
第一节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兴起 第二节 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六章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及经营管理(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增长极理论
三、点一轴理论
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五、农业区位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
一、现光农业开发的区域背景
二、几种常见的观光农业开以模式 第三节 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
一、观光农业的经营理念
二、常见的几种模式
三、推荐模式——复合型观光农业园
第七章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与经营管理(2学时)
第一节 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二、比较法
三、综合法
四、形象定位法
五、市场预测法
第二节 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一、我国民俗旅游的主要问题
二、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
一、开展民俗旅游的意义
二、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
三、民俗旅游的开发思路
四、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 第四节 民俗旅游区的经营管理
一、民俗旅游区的保护对策
二、民俗旅游区的管理模式
三、民俗旅游的营销策略
第八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2学时)第一节 国外农业科技园概况
一、农业科技园产生的背景
二、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模式
三、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状况
一、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概况
二、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历史阶段
四、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五、园区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六、园区的分类
七、园区建设的意义
八、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内涵
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节 我国“十一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二、指异思想、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四、保障措施
第九章 个例展示与分析(2学时)
第一节 上海孙桥模式
一、园区简介
二、发展重点
三、农业旅游 第二节 浙江滕头模式
一、滕头村简介
二、滕头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滕头村农业旅游的发展
四、滕头村的发展历程
五、滕头村的今天
第三节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一、园区简介
二、涉农会展培训
三、涉农商贸投资
四、农业休闲观光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最少要占课内教学总学时的20%,课外实践教学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见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本书编委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手册.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第一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 3.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第一版.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