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

时间:2019-05-15 04: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

第一篇: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

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

薛世亮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中学

摘要:改革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这样可以降低改革的成本。以古今观照的方式,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术语,通过细细剖析古代改革事件,然后慢条斯理的挖掘古今一致面对的一些大问题,探究改革的经验,这于今日的改革事业有着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改革;古今观照;公共行政学

中国古代几乎每朝每代均有大小规模不等的改革事件,本文经过审慎思考,决定选择商鞅变法、范仲淹“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康梁戊戌变法这五个广为人们熟知,对本文立论最有支撑力度,且对于今天改革借鉴意义最大的变法事件进行分析研究。

一、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历史向前进步的,同时许多创制确实称得上天才般的创造。起初,商鞅变法因为打破了旧有的生活方式,遭到秦国百姓的激烈抵制;但是,新法实施一段时间以后,百姓习惯了新的模式,也亲身体会到所带来的益处。可见,欲改造旧传统、旧习惯使之进化到更高的文明水平是一段艰苦的过程;但同时应该看到,凡符合生产力进步规律,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举措,不管困难有多大,最终都会取得胜利。这会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一,改革宜高度重视宣传。所谓宣传绝非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最大限度的把改革家的善意传达给民众,包括改革的目的、目标、意图,以及能够带来的好处等等,从而取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二,新的生活模式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该给予民众充足的自我调适时间。

二、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合论

1.范仲淹“庆历新政”。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当时的仁宗皇帝虽然仁柔,但不失为一代明君。仁宗皇帝罢免范仲淹是有自己的政治考虑的。大概一是出于保护他的心理,害怕范老儿树敌太多,难以在朝廷立足,遭受灾祸、报复;二是新政造成大量官员人心惶惶,恐朝政为之不稳;三是改革者结成“朋党”,犯了古代帝王最大的忌讳。改革支持者欧阳修的《朋党论》无异于火上添油、自寻死路,加速了改革的夭折。可见文人士大夫对实际政治事务的把握程度,比不得真正的政治家,对政治真谛的理解,尚不及他们鄙薄的“小人”。过分看中道德情操,而疏于实际的政治操作技巧,不知灵活变通,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呢?我们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不予道德上的评论,就史论事,此论是合理的。2.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继范仲淹之后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改革尝试,也就是说他是在吸取范老教训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的。他是走了一条与范老相反的先从经济改革入手,避开政治改革这块“硬骨头”的道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封建社会那种极度保守、贵“静”的大环境下,单单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就已如履薄冰、饱受非议,更不要说延伸至政治改革的高度了。改革家最多只能身处高层,为改革制定策略、目标、规划,具体政策的执行还是有赖于中、下层的官吏。政策是要依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所用非人,下属心怀私利,借改革以自肥,那即使再好的善愿美意,最终不仅不能实现,而且极有可能变质为祸国殃民的弊政。王安石变法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难免于失败,固然是与吏治不善有莫大关系,但这并不是他的疏忽,而是“做不到”。

我们若尊重史实就会看到,变法的一些主要反对者,也是十分著名的历史人物,像司马光、苏轼等人,并不是绝对的反对变革。只是在改革的缓急与具体措施上存在大的分歧。在朝廷上与旧党人士争论不休,不能在理论上令对手折服之后,就把别人当作顽固不化、不可救药的恶人,改革派集团愈发变得激进、狂躁,凡有说出不利于变法话语者,一律予以打击报复,罢其官、免其职,取消别人的发言权。两党势同水火,一方上台另一方难有立足之地,所有的批判都不是出于善的动机,而是任性地掣肘、捣乱、拖后腿,北宋一朝的生机也断送在这场闹剧般的内斗里面了。

3.张居正改革。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世再不敢进行如此大规模变革的尝试。到明代,士人已经把注意力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社会领域。张居正的改革可谓沉沦日久后的一声惊雷。“明代中期官吏腐败严重,政府机构近于瘫痪,国家财政濒于破产。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发起全面的改革。在政治方面:推行‘考成法’,加强官吏监督管理制度,以严刑打击不法贪官。整顿驿站制度,禁止官吏及其子弟家属公费旅行。经济方面: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具体做法是将田赋和徭役合并,计亩征银,‘推丁入亩’,改按丁口派役为按丁粮数派役并可以出钱雇役,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改革。”

由范、王、张三人的改革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大问题,即到底该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就是,该如何处理改革“难”与“易”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本文把三个人合论的初衷。范仲淹先整顿吏治,结果新政仅维持一年多便宣告夭折;王安石专注于经济改革,因吏治不善,政治改革未能推进,终使变法大业一败涂地;张居正从吏治入手,进而进行经济改革,改革取得大成功。若不顾他们三人的处境,具体分析,只是这样纯粹的比较是不科学的,也得不出有益的结论。范仲淹是抓住了政治上的最大问题的,但行事操之过急,打击面太广,树敌太多;王安石的处境最艰难,无论经改、政改阻力都很大,成功的机率很小;张居正是最幸运的,因小皇帝年幼,他以帝王师的身份,在取得皇太后的支持以后,俨然已是当时的“一把手”。经过一番思考以后,我的结论是:应该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与下大力气、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抓住时代主要矛盾,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之。中国改革开放采取的先经济改革的步骤,在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以后,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打通关节点”的时候了。不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会葬送掉,已是学界的共识。

三、康梁戊戌变法

清末戊戌年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发动变法维新运动。这是中国专治集仅政体中发生的最后一次,也是为时最短的一次改革。与以前历次改革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是,这是试图大幅度改良政治体制的尝试。

戊戌变法绝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变法措施在地方上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康梁这一般读书人于实际政治是肤浅的,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处理好同慈禧太后的关系,使得本来支持变法的太后,认为变法就是夺她的权,这岂不是触犯了老佛爷雷霆之怒?另外,老成持重的张之洞本来也是支持变法的,结果,孤傲的维新人士把他当作顽固遗老,不懂借助他的威势便罢了,还把他推到反对者行列里去。读书人误国,康梁可称典范。改革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若策略失当,败坏国家民族前途,真不知对他们应该惋惜还是愤恨啊。

今天的政治、社会环境与古代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改革而言,我们只能说,问题更加复杂,利益纠葛更加纷乱,牵涉面更加广大,处理起来更艰难。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失误降到最低。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一切皆有赖于当代人的自我求索。

参考文献:

[1]顾奎相,陈涴.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03,(12).[2]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3]吕思勉.跟大师学国学: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第二篇:古今智慧的结晶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本叫《智慧聊斋》的书,其中有一篇题目叫《古今智慧的结晶》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这是一篇故事,主要的内容是讲:“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想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留给子孙。于是他就叫聪明的大臣们编好后,国王却认为太多了,然后就叫大臣们缩短一些。聪明的大臣又把它缩少了许多,但国王还是不满意,结果把它缩成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因为国王认为只要明白这个真理,大部分问题就能解决。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把试卷发给我们后,当我看到自己的试卷,才知道这次考试我考得很好,于是,我就想长大后做一个文学家,决心学好语文。可是后来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太贪玩了。从这则故事中,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哲理:人人都渴望心想事成,但仅仅是“心想”而不去行动,“事成”只是一种渴望。要记住“天下不会掉馅饼”所蕴含的真理。对创新者来说惟有努力去思考,去实践,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实现理想。如果经受不起挫折,只想着会有奇迹出现,这样我们将永远实现不了理想。虽然这本书,有许多的知识,但让我体会最深的还是这本,我也希望我的理想成为现实。内容来自,作文从此更轻松

第三篇: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学校发展外部环境的日渐复杂,传统的经验型高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 大学科学规划、战略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战略规划成为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也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今年是我校建校115周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谋划今后的改革发展规划,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总体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关键词:战略必要性、战略可行性、主题、品牌特色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manage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college'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planning, strategic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out, planning to become college strategic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This year is the 115 anniversary of our school, and also a “ Twelfth-five” start planning, the need for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n the school as a clear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lanning for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so that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level to a new level to achieve the building distinctiv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gh-level development goals Jiaotong University.Keywords: strategic necess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theme, brand characteristics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程的蓬勃开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对资源的激烈竞争也使高校面临着重大挑战,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战略与规划管理起初是从政府和企业开始实施,高校作为学术型组织,不可能完全照抄照办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必须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确定目标、举措和衡量标准,形成规划,指导学校的工作,才能使学校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1]。

一、高校实施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高校一切办学资源全部靠政府投入,高校发展水平更多的是注重投入性指标,因此高校战略规划管理基本上没有提上历史日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到来,高校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2]。

第一,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使高校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保证大学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战略规划所确立的大学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重要政策与措施等。因此,战略规划指引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从宏观上指引着大学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第二,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700万人,预计到2010年在校人数将达到3000万,毛入学率达到25%,我国高等教育显然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各大学之间在生源和社会支持、办学质量和特色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对于大多数大学而言,需要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环境特点、学科特色、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三,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迫切希望。高校利益相关者中除了学校内部的教师、学生以外,还有学校外部的政府、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捐赠者。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权力

作为新的制度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把学生看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感与角色感。同时,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发展了,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相应提高,学生就业力才能增强,学生和学生家长才能对学校有认同感和信心。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他们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教师才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这也是高校教师自己所期待的。从用人单位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看,他们都要求高校改革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自身利益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国家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有了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法律保障。《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高校在学校管理、招生政策、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性,这都为高校实行战略规划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国际国内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纵观国内外运用战略与规划管理取得成功的高校,我们不难发现:实行大学战略与规划管理必须以探索真理和培养人才为前提;以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学科优势和特色为主要内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这些经验都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

三、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各个高校都在提倡战略与规划管理,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战略与规划管理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模仿上,而应该切实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开展相应的研究,这样战略与规划管理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发展的目的,不然就会流于形式[3]。

第一,要准确把握高校的发展定位。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办好高校的前提首先是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校发展定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航标,也是高校发展的一种信念,更是高校发展的自我规范。发展定位内

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和规模定位等。定位是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首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定位,就不可能对高校的远景与使命进行明确的、适切的展望,也就不可能实行科学的战略与规划管理。

第二,要广泛开展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源于美国,内涵是收集制度信息以便对机构的政策做出反思。院校研究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与自身相关的理论建设的研究;二是各高校实际开展的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两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理论性研究是基础,应用性研究是目的,前者为后者服务。中国大学开展的院校研究不管是自身相关理论建设的理论性研究,还是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其目的都是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现实与理论的支持,也能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更好地指明方向。

四、我校发展战略的研究

一、抓住发展的主题,把握时代机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速改革,高等学校进入了一个改革、调整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紧抓发展的主题,及时地制定发展战略,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严峻课题。我们学校在这个时期,勇抓时代机遇,谋划战略发展,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和良好的开端。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多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40多位两院院士,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学界泰斗和工程界翘楚,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5]。

一、创新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品牌

高校发展的核心是学科专业的成长以及在学科专业基础上拓展起来的相关事业的发展。大学要办出特色,必须以学科的特色为基础。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以一流的学科而闻名于世[6]。

西南交通大学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到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大人的智慧与心血。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7]。

三、结合行业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学校要拥有相当雄厚的科技实力,具有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从战略发展的思想来思考一所大学的科技发展,不仅要靠长期的积蓄实力、推陈出新,而且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校科研创造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建立某方面的自身优势,然后以相对优势取胜,并带动相关学科提升学校整体科技水平。

实践证明,大学的发展“有预则立”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向纵深处推进,大学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将更加成为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对于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加强战略发展研究且保证战略规划的常态性工作机制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1】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09

【2】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3】中国高教研究2009

【4】、【5】西南交大学校概况

【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7】西南交大学报

参考文献 年第15期 第31卷第8期 年第一期 年2月

第四篇:中国铁路公共卫生改革探究

中国铁路公共卫生改革探究 1铁路公共卫生现况及特点

铁路卫生防疫站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卫生防疫机构,从1949年6个铁路卫生防疫站、24个检疫所及卫生检查室,289名防疫人员,到2012年发展为31个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23个铁路卫生监督所,共计4302名铁路卫生防疫人员。铁路公共卫生覆盖食品安全、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卫生管理、鼠蟑防治和监测检验等方面,以站车卫生为重点。我国铁路公共卫生呈现出行业内执法与全行业福利制,垂直管理与横向交流,点线成网一网多用的特点[2]。

铁路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

2.1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依据不足、专业技术人员老化、仪器设备陈旧、对重大传染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职业病等方面的研究严重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3]。

2.2 铁路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表现

执法主体性质的模糊化;法律依据的碎片化;监管主体的同一化;组织机构的内部化;监管职能的企业化;监管行为的被动化;执法对象的外部化[4]。

改革的总体方针

3.1 贯彻改革整合系统

从铁路改革的主旨内容政企分离出发,铁路公共卫生机构必须脱离企业,将铁路公共卫生融入公共卫生系统的全局,不再有地方和铁路相区分的概念,而是统一于公共卫生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从近些年逐步将学校、医院等附属单位划归地方后,铁路企业脚步越来越轻盈的成效看,无论是铁路的疾控还是监督所分别整合于地方的公共卫生系统后,整合系统既打破体制的束缚又将资源合并,将解决一系列存在已久的问题,铁路领域的公共卫生将能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3.2 建立健全交通公共卫生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水运和航空尤其是铁路的高速发展,交通领域的公共卫生不容忽视,在统一的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下,树立起交通业的大卫生观,形成交通公共卫生’的概念,设置职能独立的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全交通行业的公共卫生,逐步建立健全交通公共卫生体系,促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更规范、专业和高效。

基本策略

4.1 针对疾控部门

4.1.1 提升与现代化交通相适应的疾控能力

首先要确定管理范围,即与交通业直接相关联的疾病预防控制,包括从业人员、乘客、交通工具及环境。将原铁路疾控队伍重新编配,充实监测、检验等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并有效利用广阔资源平台提高此领域的科研水平。

4.1.2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范管理、措施果断、联防联控、协同处置、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为原则,预防控制和消除交通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基点,加强应急指挥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以加强交通运输过程中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为重点,防止疫情借交通工具传播,保障广大乘客、职工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4.1.3 推进交通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研究

卫生部已组建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均未涉及行业内的职业卫生工作[5],故需建立交通职业卫生资料系统,为交通业的职工健康和危害作业点的治理提供明确的信息,有助于职业病的预防、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技术改造,促进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高。

4.2针对卫生监督部门

4.2.1 完善执法体系依法行政

对现行的与交通业相关的卫生行政监督法律、法规、规章,通过整理、组织修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监督执法机构的法定职能,确立符合法治要求的交通公共卫生行政监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体系,形成我国包括道路、水运和民航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在内的国家交通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为交通业公共卫生安全行政监管执法提供完整、有效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依法行政,在监督过程中思路更清晰,管理更准确。

4.2.2 科学管理统筹安排

结合各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本着监管到位和执法有效的基本原则,科学管理、统筹安排,以食品安全、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为重点,日常监管执法与重大事项监管执法相结合,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监管执法体系,切实把交通建设、运营所涉及的公共卫生事项纳入常态化管理、动态监控管理和日常监管执法。

4.2.3 权责到位专业高效

一方面,交通公共卫生监管行政机构要以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交通运输企业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己任,以履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法定职责为使命,在监管执法活动中始终坚持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管理相对人无论是国有企业、合资公司还是社会单位或个人,一视同仁,不分渊源和亲疏,切实体现监管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确立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方式和监管程序,细化并落实部门监管职权及监管责任,确保交通运输行业的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4]。另一方面,通过扩充原有铁路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有效改善行政监管执法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行政执法实务能力,切实发挥行政监管执法的效能,大力提升其依法行政、监管执法能力,充分体现监管行政执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结语

铁路公共卫生将随着铁路整体改革的大潮前行,摆脱 自我监管、原地转圈的封闭状态和 有名无实、缺位失效的尴尬局面,化身为整体交通公共卫生的监护者,建立健全交通公共卫生体系是铁路公共卫生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国家近几年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加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慢慢的也成为了制约人才成长的瓶颈,也由此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型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注重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这就更加确定了教育者要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探究,不仅要改革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也要改革教学实践,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下是总结的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改革

前言: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落实,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制约着人才的成长。而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要求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并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2001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问题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可见,比起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现状

1、教育现状

由于人们一直强调高考的神圣,对于高中的历史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学生们对于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同时教学方式也跟不上教学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慢慢的缺少了学习的乐趣,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也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使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现状

往往学生的自我控制力非常差,意志力薄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容易产生大的波动。社会上也常常以“十年寒窗苦读”、“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为个人发展的荣光,但当今的青少年,不喜欢听这些,再加上由于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多学生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独特新颖的观点,只是人云亦云,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高中历史教学组织的改革趋势

1、历史课程将在高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必将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质量将会有很大改善,科学类课程在新世纪学校中将占据重要地位,高中历史的课程还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当今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激发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21世纪的历史课程将会在高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2、历史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例如英国1999年的历史课程标准就提出“高中学生应着重理解20世纪的历史对他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应增长学生的历史见识,帮助他们理解现代世界”。通过历史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发展。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和超时代文化之间的不同点和相似点。课程标准在历史的重要性阐述中认为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影响他们的个人抉择、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的历史课程目标十分注重课程的教育功能。虽说是英国国家的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反映,但对我国21世纪的历史课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历史课程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将随着国家对学校的投资加大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普及,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课程面貌,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有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为主必定会成为历史。今后的更多历史教学方式将会是观看影视资源、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网络查询等等。

4、历史课程将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酥荆?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未来,我国高中历史课程追求的目标将会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其具体表现是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由方便教师教授变为方便学生学习,使学习活动由单一变为多种多样,由被动变主动

三、高中历史教学组织新形式及实施策略

1、开展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单纯的文字教学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老师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课,并让学生结合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学习,使学习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2、进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尊重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合作探究方法。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作用也让每位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组每位成员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既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见识,让学生灵活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活跃学生历史思维

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想办法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其次,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发言不仅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

四、结束语

国家的改革不是把原有的真理推倒重来,而是在借鉴传承中创新,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尊重改革,在借鉴历史的真理下进行改革创新,而不是一昧的、盲目的改革。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把面对学生差异,满足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差异作为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基本原则。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赵延宁,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探究.[J].《鲁东大学》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大2003年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J].华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下载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今观照探究改革的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未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

    通信原理实验改革探究

    通信原理实验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通信原理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究。旨在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通信原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再学......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最终5篇)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市、区教委层面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成。 整体来看,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极大完善,数字......

    用“三变”改革之智慧[5篇]

    用“三变”改革之智慧 创“弱鸟先飞”之神话 ——大河镇民润合作社案例 大河镇周家寨社区位于大河镇北部,距市中心城区24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全社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6个......

    “新智慧”幼教改革观摩研讨活动

    “新智慧”幼教改革观摩研讨活动 大班舞蹈活动《欢乐邀请舞》 太仓市浏河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王 芳 一、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

    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践探究

    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践探究 【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苏州市持续探索以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农业......

    “五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五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何谓递进式教学方法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

    探究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改革发展趋势

    探究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改革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当前改革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目标。首先,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