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小学语文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研究”实验报告(中)(定稿)
“小学语文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研究”实验报告(中)
根据图3—1、图3—2图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班学生的注意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班学生的注意整体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中,以电教媒体为核心媒体,朗读、默读、生疑、讨论、启发、讲解等教学方式交替运用,学生的兴奋点不断转移,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积极思考、积极动口,从而维持了注意的高度集中。这说明运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学生注意力。以《观刈麦》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白居易公元827年写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26句,叙述了作者目睹耳闻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愧疚心情。由于这首诗篇幅较长,文字艰深,内涵深刻,加上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阅读起来不仅学习难度大,还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于调动,更难持久。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的注意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我们根据录像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的第17分钟细读第三节时,实验班教师出示了一张投影片。该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催人泪下的凄惨场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贫妇人,一手抱着骨瘦如柴的幼子,一手拿着几根刚拾的麦穗,向周围的人诉说着什么。此时,学生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面。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变式训练。提出:这位贫妇人在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使学生资料 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学生观察、思维、表达同步训练,前后持续了6分钟之久。在教学第29分钟,进入评读概括阶段时,教师适时播放了古筝配乐的全诗朗诵,再次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全神贯注,体 会诗情、诗境。两次电教媒体的恰当切入,发挥了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功能优势,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而且维持了实验班学生的高度注意。与此同时,我们在检查对比班教师此课教案时,发现对比班大都采取逐词逐句的串讲方法进行教学。这就成为两班学生注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注意力的集中。实验班采用阅读电化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词句的内涵、作者的感情理解逐步加深,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运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的反映。参加问卷学生52人,回收有效问卷48份。运用态度量表分析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到表3—2、3—3、3—4。表3—2N=48 提出问题有帮助无帮助F(+1)(-1)投影和录像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吗4260.75 表3—3N=48 提出问题喜欢无所谓不喜欢F(+1)(0)(-1)你喜欢这样的阅读课吗40620.79&nbs p;分析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表3—2中F=0.75>0,说明“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中的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2.表3—3和表3—4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老师运资料
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上阅读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动脑筋,想问题,能够发表见解。这说明该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附图{图})〔注〕因素a:对学到的知识记得牢;因素b:能够动脑子想问题;因素c:能发表见解;因素d:课堂气氛活跃。
(三)学生思维深刻性发展分析 1.形成性测查分析 依据思维品质深刻性培养过程指标体系,我们编制了每节实验课的形成性测试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按记叙文、散文、小说和古诗等体例,选取第十二册的四篇课文的检测结果作为例证(详见表3—5)。(附图{图})表3—5的统计数据表明: 根据“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设计的阅读教学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在句和段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读一篇文章,先要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至全篇,逐步读懂。这个心理过程侧重于理解。我们的教学策略是:细读生疑,变式训练,借助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多思。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技能的训练。在这四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观察边思索,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要学生深刻地理解老舍的散文《养花》并不是很容易的。学生在初读感知时提出:“昙 花”是什么样的花(“昙”字是本课生字)?是不是奇花异草?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从电教包中拿出一幅昙花的彩色投影片规范地打出,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昙花的美丽。此时,教师简要地介绍了昙花知识,然后反问学生:上文中老舍先生讲不养“奇花异草”,你们对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怎么理解?结果,电教媒体使学生感知了“昙资料
花”,联系上下文又得知昙花只是开花时间短而并非奇花异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新词的透彻理解。又如,学生在细读第二段时,质疑:这一段主要讲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可是课文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讲气候?教师抓住这一思维激活点,在出示相关的两张文字静片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讨论:老舍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的花?除了气候的原因,还有其它的原因吗?在这一段落教学中,通过生疑——引思——讨论,特别是投影媒体适情、适度的点拨作用,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的因果关系,还加深了对段与段之间关系的理解,从中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因果关系的学习方法。像这种教学的特点,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体现。
资料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电化教学(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南亨中心小学 曾秋洁
一把戒尺,一本教科书的老私塾,已随历史的车轮成为过去。但是一只粉笔,一张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现象显然已不适于新形势。因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就摆在我们眼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怎样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呢?再此,我认为积极运用电化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时刻昭示人们知识传递的静态局面。老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竟犹如腾云驾雾、魂不守舍。结果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稀里糊涂。然电化教学的运用就完全可以打破这种现状,使原本呆板沉闷的课堂鲜活起来。
例如,《火烧云》一课中,作者主要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学生尚可理解,然而形状的变化学生就很难把握。加之大部分学生,甚而至于所有学生,都没有亲身观看过火烧云。为此,我制作了《火烧云》多媒体课件,主要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其中又重点演示马的形状变化。通过对马的形状变化演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火烧云这一绚丽多彩的了解,而且还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具体形象地展现语文教学内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可具体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课堂教学时,有些词语、佳句及片段的感悟赏析,如果只靠教师语言的传递,理解起来往往就比较困难。而电化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
如用“囫囵吞枣”造句。有的写,我和弟弟爱囫囵吞枣;有的写,我扫地总喜欢囫囵吞枣;还有的说,别人问我作业我囫囵吞枣地乱说一气。很明显,对于它的意思,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此,我绘制了三张投影片:第一幅一个小男孩在看一本厚厚地书,墙上的日历是10月2日;第二幅他将书翻到了最后一页,日历上的时间仍是10月2日;第三幅老师问他,这书里大概讲了什么,学生抓耳挠骚。上课时我结合投影片,请学生说说这一组图的意思,学生大都能说得清楚,最后我问小男孩的读书过程叫什么?学生齐说囫囵吞枣,真是事半功倍,轻松自如。
再次有利于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名师之所以在语文教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在于她们善于创设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紧紧相连的情境。学生就在这种氛围中,情不自禁地领悟教学内容。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通过人们等灵车、望灵车和送灵车,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深爱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播放音乐。缓缓的哀乐中,我用深沉的语调介绍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随后又用低落的情绪,缓慢的语速读完全文。听完配乐朗读,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和缅怀之情?学生结合情境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充分体会到人们的悲痛心情。
总之,利用电化手段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它既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特级。特级教师的经验,为在职的和未来的教师“提供了生动的成功的教学范例”,“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长期以来,中外教育学家在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私塾学校就创立了语文教学的“逐字句直译讲解”基本模式。最早在我国新式学堂里广泛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赫尔巴特也是最早提出课堂教学结构理论的教育家,他的四段论曾经风靡欧洲,其四段论的具体教学要求是:①明了——用讲授法和直观法分析,使学生明了教学内容;②联想——用“谈话法”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③系统——用叙述法使知识系统化并获得新结形;④方法——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掌握技巧。我团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其“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文化大革命”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几种课堂结构的模式对我国教学影响十分深远,也大大激发了我国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不同学料的教学模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十分喜人,只要打开教学刊物,就可以看到新的成果出现,但理论性强,值得广泛推广的还不多,还要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求。
(二)现实背景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但是,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仍比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新理念、新方式的实践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环节零乱繁多,一些环节形同虚设,只是摆花架子,走过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松松垮垮,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落不到实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较好地培养,而且随着山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工作的全面规范,学科课时较以前明显减少,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科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教师的言语比率
即教学时段内教师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言语的比率愈高。
(2)学生的言语比率
学生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学生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学生言语的比率愈高。
(3)课堂沉寂比率
课堂沉寂比率,即教学时段内课堂学生沉寂的比率。数据俞高,说明上课时学生沉寂比率愈高。
(4)技术使用比率研究。
技术使用比率研究。即教学时段内课堂教师使用技术的比率。数据俞高,说明上课时使用技术比率愈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相关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理答的研究状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观察法:课堂观察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课堂观察:研究者首先大量观察当今课堂教学中各类理答现象,对各种现象加以记录,然后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类,最后研制出观测特级教师课堂的观察表和统计表,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依据。
3.调查研究法:用研制出的观察表去现场听研究对象的课,现场记录观察现象,统计观察结果。访谈研究对象、语文专家和普通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每次访谈笔录、录音、录象相结合,并进行了多次电话访谈、手机短信访谈等,对特级教师经典案例的课堂教学结构基本特征与归因的分析。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实验,总结出教师课堂理答的成功经验,形成有效理答的常用策略,撰写相关的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阶段结束前,及时整理分析,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分为3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4.03——2014.09):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1.学习总课题组的有关文件,组织实验教师研究专题教研会
议,制定实施方案。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
3.确定研究对象,同时启动课题的研究。
第二阶段(2014.10——2015.08):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观看特级教师的课堂录像,系统的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统计数据,积累课题研究的实践原始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沙龙,并撰与相应的研究心得;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研究,不断巩固提高。
2.根据总课题组研究实施方案,正式开始课题研究,开展初步的实践探索,以整合后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3.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小结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研究问题,撰写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做到边研究边推广。(以研究课的形式)
5.通过深入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学理论体系,扎扎实实的改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研究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5.09——2016.0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工作:
1.结题总结与分析。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研究反思并进行总结。
2.结题报告撰写工作。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经验撰写成调查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情况的调查报告
2.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的经典案例(文字、光盘等)
3.《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4.课题相关论文
第四篇: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电化教学“度”的把握
东营市胜利油建小学
倪 乐 秀 联系电话:0546-8821758
邮编:257073
浅谈小学语文电化教学“度”的把握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发展,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所呈现的优势,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际运用与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把握不好电化教学的‚度‛。这主要体现在:
一、固步自封
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先进性,掌握其特点,善用活用,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优化和预期的结果。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有的认为运用电教手段‚挺麻烦‛,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探新意识,固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做法,所配置的灯片、投影、录音、录象长眠柜中,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偶尔感受之。
二、画蛇添足
部分老师认为,选用媒体愈多就愈受欢迎,效果就会愈好。于是把多种媒体罗列一起,统统搬到课堂上使用,一边让学生看录象,一边又让学生看灯片、看书,交织进行,学生很难接受到多种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而某优秀教师在教学古诗《舟夜书所见》,整堂课仅运用一张复合灯片,比较亮处与暗处渔灯的光亮,风起前后渔灯的变化,就让学生充分领会了‚孤光一点荧,散作满河星‛的美景。可见一堂课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切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
三、喧宾夺主
电化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只能代替教师的某些工作,简化某些概念的教学过程,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有的教师设计教案时,‚为了电教而电教‛。例如范读课文,如果教师自身素质好,语言亲切,语音纯美,在课堂上自己示范朗读,本身就能很吸引学生。可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在此处运用了电教手段,硬是要放一段生硬的录音。事实上,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单靠电化教学手段是不能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适度地让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统一于教学结构中。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最佳媒体的‚适度‛运用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
四、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吃虫的植物》一文,在介绍茅膏菜时,用了‚柔毛‛、‚粘液‛、‚叶片慢慢地卷起来‛等词句,学生对这一有特性的植物还是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疑团四起。我在课堂上放映了这一课的录像片,学生看清了茅膏菜的叶子是由两片半月形的叶面组成的,叶面上长着长长的柔毛,柔毛上分泌出乳白色的粘液,如胶似漆。小虫落在叶面上马上就被粘住。随着小虫的挣扎,细足上的粘液越积越多,最后动弹不得。学生通过画面,联系文中的语言文字想得很多。有的说:‚茅膏菜叶面上的柔毛能起到触角的作用。小虫一触到柔毛,两片半月形的叶面便自动合拢。‛有的说:‚小虫为了逃命在柔毛上越是挣扎,接触到的柔毛越多,叶面合拢就越快。‛有的说:‚课文中写茅膏菜吃虫用了‘落、粘、卷’三个动词。这三个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所以用了‘同时’这一词,说明茅膏菜是一种奇妙的植物。‛有的还说:‚课文中写:小虫越是挣扎,叶片就卷得越紧。这两个越字说明了柔毛、粘液和叶子卷起的关系。‛
五、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媒体能够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如教学《看月食》一文,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月食从初亏到月全食再到复圆的过程,并说明了月食形成的原因。接着三球仪做演示,使学生懂得了文中‚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这一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关系。由于三球仪在转动时学生不易看清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个黑影带,所以对文中描绘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体会不深,我又运用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看清了上述两点,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效果很好。在指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变化并学习有关比喻句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了拉片与复片相结合的多功能投影片。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记忆能力也提高了,当我第二次演示时,不少学生已把第三节内容背了下来。在复述时,学生还能边演示投影片边复述具体内容,提高了操作能力。
六、丰富语感,加强直观,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如《翠鸟》一文的第三小节中有一个长句子,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会读成:‚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添字)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读破句了,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习惯于读主谓结构的单句所造成)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不了(添字,学生只理解逃脱不了,不理解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我先让学生看有关这一内容的录像片,接着听录音朗读,并把学生读错的地方在投影片上标出,再请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
1、这一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写小鱼的机灵,悄悄地吹小泡泡。这个泡泡是在它把头悄悄地露出水面上来吹的,所以朗读时应该在‚来‛字后面停顿,表示前一个动作结束,第二个动作‚吹‛紧跟着的。
2、这一句子后半部分是写尽管小鱼机灵,也很难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因为从录像片中看到小鱼露出水面透气吹泡泡和翠鸟飞过叼鱼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的。‚难以逃脱‛比‚逃脱不了‛更为肯定。这是两个词语,不能混起来,更不能读成‚难以逃脱不了‛。
《蝙蝠和雷达》是篇科学小品。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线叠动片。通过演示,使学生看清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框投影片: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当我要求学生完成将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表现得也很积极,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智力。
可见,‚适度‛地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生辉,让学生们融于其中,多种感觉器官能被启动运用,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追求华丽,一节课把多种电教手段频繁的换用,让学生感到电化教学画蛇添足,或是可有可无,那效果就适得其反。
第五篇:选择结构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
实验项目: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日期:2012年3月26日
实验原理:利用 if 或switch 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仪器:PC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利用scanf函数读入变量x的值,利用if或switch 语句判断x所在的区间,并求函数在x 处的函数值
步骤:
1、程序设计:
(1)定义变量;(2)利用scanf给变量x赋值;(3)利用 if 或 switch 判断x所在范围执行相应计算,以求得函数在x 处的函数值;(4)输出相应函数值
2、输入程序、调试并运行通过。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要求:抄写指导手册上相应章节的目的要求
实验环境:windows XPTC或 VC
实验内容:完整抄写P77页4.5小题
实验步骤:直接写代码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题目自己输入相应值并观察程序输出结果
总结:主要写出自己在本次实验中的收获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