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导论(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4: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育学导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育学导论》。

第一篇:语文教育学导论

填空 多选

1.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总体,即(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研究。它要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的原则、语文教育的方法、语文教育的过程。)2.研究语文教育的主体,即对于语文教育的施教主体——(教师)和语文教育的受教主体——(学生)的研究。

3.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客体,即对(语文教育的凭借物——教材的研究)。它要研究(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资料)

4.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本体,即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分为课内语文教育和尅外语文教育)

5.应用理论学科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6.语文学是语文教育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基础。7.传统语文学指(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它局限于书面语言的微观研究。8.语文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教育学的(子系统)。它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本质、特殊原则、特殊规律和特殊方法。他们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母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9.语文教育学与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只不过一个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语文教育学研究人学习语文的特殊规律。10.(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11.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的(首要问题)。

12.语文教育原则的构成(整体性的真善美统一的原则、层次性的思维训练原则、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最优化的智能学习原则)

13.语文教育方法是语文教育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最活跃的领域)

14.语文教育方法的组合方式(综合交替式、主次相辅式、并列配合式)

15.语文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

16.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活动都有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育手段、语文教育结果)作为语文教育过程最基本的要素。

17.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应该是(语文教育目标与与美文教育的对象)——(学生现实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8.课堂收尾的设计(充满感情的诵读、巧妙灵活的开拓《荷花淀》、求同寻异的对比、生动有趣的研讨《在烈日和暴雨下》、别出心裁的逆向《黔之驴》、富于想象的续写)19.语文教育过程的优化(教育思想的优化、教育要求的优化、教育内容的优化、教育手段的优化)

20.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听知能力、语文教学讲话能力)

21.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备课能力、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语文教学评价能力)22.学生是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接受者)和(活的主体)

23.语文教习的过程(孔子的学习过程论,分为“学—思—习—行”着四个阶段;荀子的学习过程论,分为“闻—见—知—行”;《中庸》的学习过程论,“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的学习过程论’王夫之的学习过程论,分为“学—问—思—辨—行”)2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提出来的)

25.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感训练、思维训练)交互为用、伴随始终的过程。26.学生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重在(读法),还包括(诵读法、出入法、循序渐进法、八面受敌法、钩玄提要法)

27.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8.语文教育资料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的重要凭证,语文教学资料包括(语文教学辅导资料、语文教具资料和语文教学音像资料和语文教学多媒体资料)

29.语文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即培养学生对言语作品(文章、文学)和话语的读写听说能力以及言语交际中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30.语文美誉的熏陶都要以(传授语文知识为基础)31.语文知识的传授应以(“精要、好懂、有用”)来统帅教学的全过程。32.语文知识的传授方法,以利于学生(接受、思考和应用)

33.语文知识传授常用的方法有(讲析法、自学法、比较法、列表法、歌诀法)

34.青少年学生的阅读习惯(读书用脑的习惯、读书用笔、读书用工具书、读书讲卫生)35.阅读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6.阅读的方法有(精读、略读、诵读和默读)

37.默读的基本方式,常见的主要有预见性默读、理解性默读、复习行默读、研究性默读几种。

38.试将说明文分为四大类:记叙性说明文《活版》、《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采草药》等;阐述性说明文《事物从何处来》、《石油的用途》、《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眼睛与仿生学》;介绍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文艺性说明文《蝉》

39.说明文的结构取决于(内容)和(写作目的)40.(理清说明的顺序),弄清事理的(内在联系),探索认识事物的(规律),更好的阅读说明文。

41.说明方法,常用的有(定义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配图标说明、比喻说明)

42.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文章内容、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决定的。

43.议论文的教学还应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44.抓住了“文眼”,就能进入散文的宫殿,透过“文眼”领略到“文心”。45.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

46.小说是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题材。

47.总所周知,戏剧包括(剧本、演员、舞台)三要素。戏剧教学是指对(剧本)的讲读而言。

48.戏剧语言的主要部分包括对白、旁白、画外音。49.文言文的教学应侧重在(语言)上。

50.语言的学习需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51.文言文教学必须突出(语言因素),强调(文化因素),挖掘(审美因素),宜采用(熟读、精思、品味)这一总的教法。

52.写作做能力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53.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

54.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能力、快写能力)

55.现在的学生写作训练命题,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命题写作,一是给材料写作)56.在40分钟内,小学高年纪写出500字,初中生写出600字,高中生写出800字,大学生写出1000字

57.外国将中小学写作进行分类,(美国)分为自叙文、实用文;英国分为跟学生个人经验

有联系的写作,跟学生的个人经验无联系、而与事实的客观叙述有联系的写作。58.“三级”训练体系是以(观察、分析、表达)的三种基本能力分三个阶段。59.“分格”训练体系共设计(265个格),以(格为基础,连格成线,再连线成面),形成分格法的布局,组成了科学训练的体系。

60.“双分”训练体系,即(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

61.通过系统训练,通过点点落实,点点相连,使学生(一课一得,得得相连)。62.写作能力训练过程,一般应包括(命题、准备、行文、评改)63.准备阶段包括(教师的写前指导和学生的写前构思)64.行文,是将构思(“意化”)成果用文字符号“物化”为文章的完成过程。

65.教师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指导学生据提纲思考、学生开始写作后,教师不能放弃指导、指导学生修改草稿)66.评改,通常包括(批改、讲评)连个环节。67.对学生习作批改的方法至少包括:批,改。

68.听知能力训练内容包括(听知辩音、听知解义、听知提情、听知察非、听知审美)69.听知辩音是听知能力训练的(起点)听知解义是(重点)听知体情是(核心)听知察非是(思想内容)

70.听知能力训练的方式方法(找出“潜台词”的听,注意语调声调的听,捕捉信息的听,激发灵感的听,做出积极反映的听)

71.所谓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语境条件)

72.语文教师必须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73.语文德育室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74.语文德育的特点(非系统性、灵活性、参透性)

75.教师要根据语文德育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润春雨)

76.语文美育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上述三个特点使语文美育赋予(寓教于乐)的品质

77.美育则是以(形感人)

78.语文教育的审美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79.(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80.协同论认为,课外语文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81.家长指导方式主要有:身教,言教。82.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

83.语文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树立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建构适应语文教育的知识网、练就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蓄积革新语文教育的创造力)

84.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语文教育学与马克思哲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学、语文教育学与教育学、语文教育学与心理学、语文教育学与思维学)85.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依赖于(心理科学的发展)

86.语文教育目标的重要特征(学科规定性、范围普遍性、阶段预期性、实施可行性)87.语文教育目标的构成(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语文教育目标的德育要素、语文教育目标的美誉要素)

88.我们的着力点应放在每一堂语文课的教育目标的落实上。为了正确(确立和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89.语文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依据语文教育的目标、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规律)

90.语文教育原则的构成(整体性的真善美统一、层次性的思维训练原则、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最优化的自能学习原则)

91.语文教师应具备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功:高等师范校中文系的学生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功应包括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听知能力、语文教学说话能力等“语文”能力;语文教材驾驭能力、语文教法运用能力、语文教程组织能力、语文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教学”能力;“改革”能力。

92.完整的语文学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俩大领域,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教育学}三大层级。

93.(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的教育大的(方向问题)

94.语文教育过程的本质(语文教育过程是“求真”的过程、语文佳偶过程是“向善”的过程、“审美”的过程)

95.讲特殊句式这一内容,就必须讲清“兼语句”、“连动句”、“存现句”等句式的概念,否则,血色很难过就无法运用有关句式的知识,去分析一些复杂的语句,这是(讲析法)

96.传授“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时,可找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来进行对比,这是(比较法)

97.语文教科书中的各类课文一般分为(现代文章、现代文学、文言文)98.现代文章的教学必须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实践性)99.要教好现代文学,必须突出其(情感性),强调其(审美性),贯彻其(整体性)100.教师的写前指导分为(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样写)101.美育则是以(形感人)

102.语文教育的审美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103.(美读)能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视线言文和一,让学生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104.(美读)是活的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105.语文教育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必须遵循作者的(思路)106.一言以蔽之,古人称之为(意脉)

107.文章的思路由(语言、结构、事理、情感)组成。

108.社会的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的环境、社会语文教育的形式)

109.语文教学能力是一个具有(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立向联系)的三维结构。110.语文学习的内涵(学习是学与习的结合)(学习是知和行的统一)(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名解

1.个案分析法:这是一种把某个人、某个团体、某个机构和某个时间作为一个整体给与深入而系统的分析的研究方法。

2.多项比较法:这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客观实际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一语双关:语文学习内容的心理发展顺序是语言—文章—文学。

4.语文教育目标,是教育着对手教育者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在真个语文教育计划中居于重要地位。

5.语文教育原则,是语文教育中诸种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体现着语文教育的规律,是从语文教育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又反过来知道语文教育实践的理论。

6.语文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完成语文教育任务写作能力训练: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作文章、文学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7.说话能力训练: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的教学活动,其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它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美育: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其目的在于“求美”。

8.人境:就是根据课文提供的生活,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在头脑里“活”起来,让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体察,“从心里头说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9.认知理论是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的过程。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了学习的认知发现说。他认为学习不是机械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所说的发现时指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11.人本主义学习学习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用于学习理论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2.诵读法就是放开声音,反复地读,直到熟练的记住并准确理解为止,即“熟读成诵”。13.循序渐进就是将学习内容,按其内部结构和关系,排列出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次序,订出一个合理的计划,有步骤,有次序的进行学习的方法。现代有人也称之为“程序学习法”。

14.八面受敌法是苏轼在总结治学经验时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习没有捷径,读书不能一下子就读透,必须多读几遍。

15.钩玄提要法是指学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书中本质的东西得方法。

16.自主学习法就是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人自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发挥语文学习者的主动精神,突出语文学习者得主体地位,改变语文学习者得学习方式,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探求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7.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语文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质量的依据,它是根据教育方针,科学性质,学生身心规律与语文教育实践来制定的,概括了一定时期的语文教育改革与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18.语文语文即语言文章的,一语双关,是因为这种释义较为科学,以叶圣陶为代表。他多次写道: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是语文。

19.语文教育过程的模式是从语文教育理念出发,为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而构建的相对稳固的语文教育运作流程的范式。

20.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下,课堂上出现的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

21.课堂收尾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在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后,教师对知识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的方式方法。

22.语文教育过程的优化就是用最少的时间通过反馈实现教育效果与教育目标的统一。23.自主学习法是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个人自学的方法。

24.多媒体是融合多种传播媒介的手段于一体的设施,就现阶段的科学水平,一般是把融合幻灯,录音,电话,电视和电脑多种传媒的性能于一体的设施。

25.多媒体语文课实质上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手段的语文课

26.语文智育语文学科的智力教育,也就是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的过程中贯穿智力的开发,它是语文教育的前提目的在于求真,它与语文德育,语文美育共同承担着培

养健全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7.八字体系概括说法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号称八字宪法。

28.列表法对一些内容繁杂的知识短文,可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则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便于记忆。

29.自学法有些语文知识教科书中以编成短文,如果是浅显的知识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

30.记叙文教学是以人,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与叙述与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它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因而应成为教学的重点。简答:

1.语文教育学的特殊性质:一是语文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二是语文教育学是语文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2.确立和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务求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达到“两化”的要求,二是要具有“两性”的特点。

3.语文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是:一是依据语文教育的目标,二是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三是依据语文教育的规律

4.整体性的真善美统一的原则:一是以“真善美统一”的观点把握课文;二是在传输信息中注意“真善美统一”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一是加强两个课堂的整体性;二是寻找两个课堂的结合点 5.“读”: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按阅读方式,可分为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全读和跳读、慢读和快读、个读和齐读等子要素。6.“问”:这是一种既指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设疑又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得问题向教师质疑的方法,包括提问和驳问等子要素。7.“讲”:这是教师通过简明流畅、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激发美感的一种主要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析、串讲、评点等子要素。8.“议”:这是教师提出一些与所讲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或参阅有关学习资料在短时间内大胆发表个人见解的方法,这是与将手相对的一种方法,包括谈话、讨论等子要素。9.“练”:这是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包括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等子要素。10.“看”: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一种基本方法,包括观摩、演示、参观等子要素。

11.语文教育方法的运用:一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二是必须选择一定的条件 12.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是法随旨定;二是法随情变;三是法随人移

13.必须选择一定的条件:一是要符合教育原则的规定;二是要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三是要符合教师自身的素质

14.语文教育过程的本质:一是语文教育过程是“求真”的过程,二是语文教育过程是“向善”的过程;三是语文教育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分别谈谈一节语文课的几个主要环节的设计:一是导入新课的设计1设置悬念式《孔乙己》、2直观感知式《长江三峡》3激发情感式《黄河颂》4温固启新式《西湖漫笔》;二是教学高潮的设计1出奇制胜的应变《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紧张活跃的竞赛《爱莲说》;三是课堂收尾的设计1充满感情的诵读2巧妙灵活的开拓3球童寻异的对比《荷花淀》4生动有趣的研讨《在烈日和暴雨下》5别出心裁的逆向《黔之驴》6富于想象的续写一篇语文课的设计:自读——教读——复习和练习三个阶段。15.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

(一)语文学习的内涵:1学习是“学”与“习”的结合2

学习是“知”与“行”的统一3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还十分强调必须有(意志)、(动机)、(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二)语文学习过程,孔子的学习过程论,分为“学—思—习—行”着四个阶段;荀子的学习过程论,分为“闻—见—知—行”;《中庸》的学习过程论,“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的学习过程论’王夫之的学习过程论,分为“学—问—思—辨—行”)总之,已经初步揭示出蹙额西过程的本质,表明额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的认识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意向活动过程。16.出入法:所谓“出入法”。“入”就是反对泛泛地浏览,要深入到书中去细细专研,认真死牢,以求得真谛。“出”就是在深入专研,把握了书的实质后,又不受书中思想束缚,能在次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读书要从书中跳出来。

17.反馈学习法:第一,提高视觉感受器的功率,接受文字信息、较少回读。第二,尽量扩大认读单位,对专用词语或常用语句要整体认读,能一扫而过;对于长句要抓住重点,能捕获其中心词;注意随时反馈。

18.语文教学多媒体语文课的设计:1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2一般认为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听潮》。19.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第一,“精要”,是指内容要精干。第二,“好懂”是指方法要得当。第三,“有用”,是指目的要明确。

20.记叙文教学的要点:第一,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和叙述方法,第二把握记叙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第三把握记叙文的中心和语言

21.说明文的教学要点:第一,把握说明文的特点,这种内涵揭示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第二,分清说明文的类别,第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第四,研究说明文的方法,第五,琢磨说明文的语言。

22.在“诗教”中,为什么一定要加强诵读?其一,通过诵读,要抓住诗人的感情线索,其二通过诵读,还要找出诗情的燃烧点,其三通过诵读,还要区分诗歌的感情烙印。23.如何使学生顺利进行意境:诗歌是形象思维开出的花朵,意境是诗歌艺术的饿主要特征。要准确地体会诗歌感情,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其一,借助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其二,御用语言描述,连缀跳跃的感情,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4.如何命好题:第一,命题要有针对性,第二命题要有启发性,第三命题要有趣味性,第四,命题要有明确性,第五,命题要有目的性。

25.编写提纲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文章的中心与内容,二是要显示文章的层次。

26.如何知道学生修改草稿:1学生修改比教师单独批改意义要大得多。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意义。3教师在学生起草、誉清的过程中也要给予具体指导,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能该文”。

27.批改的要点:其一是一分为二,鼓励为主。其二是要多就少改,批改结合。其三是要照顾全面,突出重点。其四是要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28.对学生习作批改的方法分为:一是总批,也就尾批。二是旁批,也叫眉批。这种方法分为删、补、调、换。

29.讲评的原则:要有针对性,要有鼓励性,计划性,多样性。

30.讲评的方式:综合讲评,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总结式讲评。

31.听知审美的要求:能辨别出增强口语表达效果的注重因素,如音质的优美甜润,语脉的清晰流畅,音律的和谐隽美,比ude巧设妙用,构思的新颖奇特等。

32.如何让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激发观察兴趣,交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33.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蓄念再造想象,激发创造想象

34.语文美育的途径:一阅读能力训练(小问题:阅读能力训练如何让实施美育)

(一)美

读——感知美,“美读”能沟通书面语言,视线言文合一,让学生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二)遵路——探索美,文章的思路语言、结构、事理、情感四个因素组成(三)入境——评价;二写作能力训练(美写作能力中如何实施美育)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二)引导学生表现美;三听说能力训练中的美育

35.如何实施家庭的语文教育?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得指导方式;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 36.掌握书信写作得要求:一要熟悉格式得写法,二要把握语言的运用

37.一节语文课的设计(1)导入新课的设计(2)教学高潮的设计(3)课堂收尾的设计 38.语文教学能力包括(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听知能力,语文教学讲话能力。(2)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备课能力,钻研语文课本,语文教学评价能力。(3)语文教学的发展能力;语文教学总结能力,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39.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一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凭借物,通常按照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或者课程纲要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编辑的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二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只要按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去具体的制定教学计划并按教学进度实施教学计划,把教学计划中未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三进行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师能否把教学搞好,除了有高质量的教科书和周密的教学计划外,如何进行教学是个关键问题。四评估质量的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既然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那么检查评估教育质量也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40.听知审美训练中的艺术美感问题要求学生能辨别出增强口语表达效果的诸种因素,如音质的优美甜润,语脉的清晰流畅,音律的和谐隽美,比喻的巧设妙用,构思的新颖奇特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知审美能力。

41.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1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2课外写作,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日记、周记、演讲稿等。3课外听说,由于现代传声技术的迅猛发展,听知和说话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示出来。

42.家庭语文教育1家庭文化氛围。2家庭的指导方式。3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43.社会语文教育1社会语文教育的环境。2社会语文教育的组织。3社会语文教育的形式。论述

1.举出一个以训练语文基恩那个为目的的模式:代表性较强的有段力佩得“八字”(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模式,钱梦龙得“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模式,魏书生的“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模式,洪镇涛得“五步”(提示、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切磋—归纳、总结—练读、练写)模式;于漪的“三步”(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模式;颜振遥得“五字”(启—读—练—知—结)模式;陈钟梁得“三步”(创设问题提出得情境—提出问题即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解释问题)模式等几种。但是这种模式淡化人文性,忽视审美性,给人以“机械操练”之嫌。2.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一)抽象思维训练强化,语文教育得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感训练和思维训练交互为用,伴随适中的过程。

(二)语文学习活动泛化

(三)学科学习兴趣分化

3.学生学习语文得习惯:诵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语文教师应加强议论文得教学:掌握议论文得要素,掌握议论文得结构,掌握议论文得语言

5.写作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写作能力训练得地位:第一,从现代社会对写作得需要来考察它所处得地位;第二,从语文教育得总体结构来考察他所处得地位;写作能力

训练得作用:第一,写作能力训练对学生得书面表达能力起培养作用;第二,写作能力训练对学生得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6.说话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说话能力训练得地位:1说话能力训练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得必要环节2说话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得重要手段3说话能力训练是开发学生智力得重要途径;说话能力训练的作用:1说话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得需要2说话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得需要3说话能力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得需要

7.语文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德育得地位: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还有很强得人文性。语文学科得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得重要方面。建国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得复杂原因,语文德育曾走过曲折得道路,有成功得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语文德育的作用:对于学生得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得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8.语文美育得地位和作用:地位:1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得目标之一,2语文美育体现了语文教育固有的特点。作用:1激发求职渴望2促进智能发展3早就健康个性那个4提高学习效率

9.课外语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地位:语文学科得生活外延,“三个面向”得战略导向,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前景;作用:扩大语文阵地,提高学习效率;推动课内改革,实现整体优化;激发求知兴趣,探索开拓精神;培养高尚情操,促进和谐发展。

10.层次性的思维训练原则赏析作者的思维成果,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持之以恒,灵活自如的运用这种方法;引导课外的思维实践,不少语文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外的思维实践或精心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11.论述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加强俩个课堂的整体性,课内和课外俩个课堂的语文教育在学习方向,学习目标上是一致的,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第二课堂能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寻找俩个课堂的结合点,我们语文教师在贯彻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时,一定要努力寻找或设置课内语文教育和课外语文教育的结合点。

12.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迅速发育,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头一年,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发育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段,他们身体发生急剧变化,外形外貌及行为动作也随之改变,第二性征凸显。

(二)智力飞跃发展,身体迅速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展,为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三)个性逐步形成,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青少年的个性逐步形成。

13.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一精要,是指内容要精干,教师的讲解要要言不烦,紧扣重点和难点,切忌口若悬河,故作高深。二好懂,是指方法要得当,语文知识的传授切忌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有用,是指目的要明确语文知识的传授要做到有用,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

14.阅读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1阅读能力训练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2培养学生具有语文能力的主要训练环节。3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形式。4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二作用1阅读能力训练能获取知识开阔视野2丰富语言规范表达。3能完善品格,陶冶情操。议论文的教学要点议论文是作者凭借理性思维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阐述评价从而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文体。1掌握议论文的要素2掌握一轮的结构3掌握议论文的言语。

15.应用文的教学要点是指有一定惯用格式,一定语言风格,直接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的一种文体。1提高学习的兴趣。2掌握格式和语言。3加强写作的训练。

16.如何进行“诗教”呢?1渲染气氛做好感情准备2运用诵读直接感染熏陶,因此在诗

教中一定要加强诵读。其一,通过诵读要抓住诗人的感情线索。其二,还要找出诗情的燃烧点。其三,还要区分诗歌的感情烙印。3进入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其一,借助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其二,运用语言描述,连缀跳跃的感情,带领学生进入意境。4紧扣语言学习表达感情 其一,有的诗歌看上去都是平常的字眼,但经过诗人的精心安排,就有了深刻的表现力其二,有的诗歌在诗行的联系搭配上有着重叠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使诗意表达得委曲婉转耐人寻味。其三,有的诗歌在字句的调色配音上经过诗人的推敲琢磨,能用于内容相适应的色彩,与调子迅速激起人们心灵深处感情的浪花。

17.散文的教学1探文脉,步入美的境界。总所周知,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征2识文眼,领略诗情画意。散文的文眼就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就是散文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聚光点。3品文句,体味风姿神韵。在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散文语言的形美、声美、色美。

18.小说教学的途径1运用情节吸引学生,让他们沉浸在情节中。2运用形象感染学生,教科书中的小说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应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熏陶感染学生。3展示环境熏陶学生,教师利用小说中优美的环境描写,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洗染作用。

19.戏剧教学的主要途径戏剧包括剧本、演员和舞台三要素。1透过剧本看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剧本看到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听到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心声。2利用冲突扣心弦,戏剧教学能给学生各具风姿的戏剧冲突的艺术美。3抓住台词现灵魂,抓住台词,显现人物的灵魂分析人物的性格。

20.论述观察力开发1激发观察的兴趣,使学生的视野开阔,博见多闻。2交给观察的方法,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教会学生按顺序观察的方法,要交给学生深入观察的方法。3培养观察的习惯,要培养学生随时留意的观察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观察习惯。

21.论述想像力开发1训练再造想像,就是根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的新形象过程。2激发创造想像,创造想象是不需要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过程。

22.写作能力训练中如何实施美育1引导学生发现美,在大自然、在社会生活、在第二生活中发现美。2引导学生表现美,训练立意美、质料美、结构美、语言美。

第二篇:教育学导论论文

美国教育的目的

陈远良

09物理学

学号:090801010009

美国是一个标榜以民主原则为立国之本的国家,同时它还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增强其民族凝聚力和人民的国家意识,就必须对青年一代进行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美国精神”,使他们以自己是美国公民而感自豪。美国历来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失一切时机地向民众灌输美利坚精神,以形成美国的民族精神和培养“有特色的美国人”。

为了培养“有特色的美国人”,实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总目的,美国学校的任务一直在于培养献身于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的爱国公民,美国学校尤其重视品格教育,以便使一些核心伦理道德观念成为美国人优良品格的基础。在21世纪初,美国“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EP)对具有道德的美国人的标准,这一“有道德的美国人”的标准反映了美国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很明显,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目的是多元化的,既强调培养承担社会责任,又强调培养创造新生活的品质;既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努力使个体成为有自立能力、有信心和参与意识的自主公民,又强调“个人为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权力”。

美国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家,美国社会长期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哲学。美国的价值观念、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其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因此,美国社会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及道德教育,处处渗透着个人主义的阴影。在美国,个人主义作为社会的精神支柱,成为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对个人主义的坚持,使美国人过多地强调个人的需要,以及个人的自我实现,许多美国人坚持个人权利比公共责任更为重要。因此,美国为个人主义的泛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美国教育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灌输正确行为的做法和获取技术能力。教育过程从子宫开始持续终生。对公民传授教育可以发展负责任的和深思熟虑的社会。教育帮助个人接受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念,创造一个担负着深刻理解的原则和生命哲学的健康社会。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人对社会自给自足。各种实践领域的教育产生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有效益的人力资源。当人们工作而有收入,他们也为自己的组织赚钱。每个组织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从而分享国家货币收益的责任。教育帮助个人在社会中茁壮成长,与其他社会性动物互动,帮助个人实现和保持一定程度的幸福社会。教育过程有助于个人的人际智慧。教育帮助个人满足他/她的职业目标和实现经济增长。教育的结果是个人满足感,并为此铺平了成就感的道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经历了教育对他/她的性格的积极作用,必然鼓励教育理念和有效地教育他/她的孩子。

第三篇:《教育学导论》第五章 教课程 案

《教育学导论》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课程的概念、隐形课程、课程的类型。2.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教学重难点 :课程的概念、、隐形课程、课程的类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

教学时间: 1课时

讲授新课: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词源分析

A、“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B、课程(curriculum)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urse of study),有跑马道之意。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2、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归纳起来有三大类(149): A:课程即学科

特点:①②③

B、课程即经验

特点:①②③

C、课程即活动

特点:①②③④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如大学课程,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等。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3、课程与学科、教材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

学科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也和狭义的课程混用。教材则为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不过,在今天,教材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即教学的材料)

语文、数学、外语等皆是学科,但语文、数学、外语的内容为教材。

课程不仅包括学科和教材,而且还包括学科与教学的安排,还包括活动。

二、隐性课程。

按课程起作用的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它直接地对学生起作用。

2、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一种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它间接地对学生起作用。

隐性课程的类别结构:(P150)

A、物质(空间类):

B、组织(制度类):

C、文化(心理类):

三、当代几种主要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经验)课程

按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

A、三个代表人物三种观点(P152-154):

布鲁纳―――①②③

瓦根舒恩――①②③④

赞科夫―――①②③④

B、学科课程优缺点(P154):

优点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有利于

教材编定 4.教师教学相对容易和简化

缺点1.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2.轻视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3.容易导

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4.知识结构不完整。

2、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而组成的课程。(可以是学科综合课程,活动综合课程,还可以是学科和活动综合课程)

A、提出者和主张者是怀特海率

B、作用:①②③(p154)

C、分类:①②③(P155)

D、综合课程优缺点()

优点1.有助于增强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2.有助于密切学生的学习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3.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避免重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点 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尚存在许多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如综合课程教材的编写存在较大的难度综合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3、活动(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

A、活动课程的提出者和主张者是杜威。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生活就是由活动组成的,所以他要求应以活动为中心组成教学。

B、活动课程基本特征:①②③(P156)

C、活动课程优缺点

优点 1.照顾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密切学习同实际生活的联系 3.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能力 4.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缺点1.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2.由于过分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造成内容上的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内在联系性3.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

第二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及综合课程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及所占比例等等),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及学习方式上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 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需要明确的是,学校课程中的学科和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是根据学校的任务、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选择必须掌握的某门科学的基础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是某门 科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成长中必须学习的内容,是经过教育学加工以后的产物,具有教育功能。而科学则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叙述范围及性质上与学科不同,在叙述的程序上也不一样,科学是从一般理论的结构和原理出发,而学科则多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开始,然后转向关系、定义、规律的提示。课程计划中的各门学科由于它们的对象、任务不同,知识范围、性质也不一样,但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2.学科顺序: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独进,一定要按规定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学的学科为以后学习的学科奠定基础,同时学的学科之间能相互沟通,并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3.课时分配: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课时数。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

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既要保证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又要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体

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2.正确处理课程系统内部的几个基本关系,正确处理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及活动

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以及打好基础-b发展特长之间的关系。

3.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4.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二、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

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术语解释

三、教材

1、狭义上的教材又称课本或教科书,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构成。其中,课文是其主体部分。

2、教材的组织方法(P161)

3、教材的编排方式(P161)

4、教科书的编写(P163)

第三节、当代课程改革

一、课程管理

1、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均权化管理体制。(p164)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99年开始,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开发体制。基本模式是:

(1)、国家课程。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

(2)、地方课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等。

(3)、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虽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各不相同,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权力主体共同完成的。

2、实行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教材管理制度(P166)

现在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并不是走向完全的绝对的多样化,以多样化取代统一性,而是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应这样来理解教材多样化:其一,不同学科的教材,要从本学科性质、特点出发,实现多样化。其二,多样化不等于地方化。其三,多样化不等于数量化。本质在于特点、在于层次、在于质量、在于选择、在于效益。

3、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编制。

二、课程结构(p168)

1、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的课程基本结构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行学分化管理

3、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完善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课程内容(p171)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教育是为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其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和有限的,不能任意扩大、拔高。基础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2、加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与本土化

3、注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内容的协调整合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或者制度化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则指“任何在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为人口中特定类型的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活动。

第四篇:215-《数学教育学导论》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学导论》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学导论》这本书共8章,第7章重点介绍的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在这一章的第2节讲述了概念理解与“熟能生巧”问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什么是数学理解;2.概念形成过程与数学理解;3.过度操练的不利影响。

其中,第三方面“过度操练的不利影响”对我的触动最大。长期以来,不少数学老师都把题海战术(过度操练)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法宝,读后才感觉到其实危害挺大的。

首先,过度训练的一个严重弊病就是剥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重复操练除了能熟悉过程、法则外,主要是训练逻辑推理。一个人如果在过度的训练中,就会出现思维定势,只会在别人给定的情境下思考,缺少灵活性。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了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后,老师为了突出公式中半径的重要性,一般会这样强调:要求圆形的面积,一般要知道圆形的半径是多少。此后,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求圆形的面积公式,又给学生总结了已知半径、直径、周长如何求圆形面积的三类问题,这也是书上常见的三类问题。在这样的过度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每当遇到求圆形面积的问题时,同学们会迅速发挥思维定势的优势,但是当他们遇到下面的问题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便迅速暴露出来。题目:已知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求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这道题中,如果学生在按照常规的思路,先求出半径,再求圆形的面积,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无法求出本题中圆形的半径来,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其次,多度训练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题海训练中,由于老师只关心学生题目做得对不对,而忽视了同学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对于成绩稍好的同学来说,已经做烦了,多数习题都是在做无用功,对于成绩稍差的同学来说,由于题目太多,完全没有时间消化,更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于憎恨。而且,如果老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完全受别人摆布的处境,学生自然缺少自我管理的意识,缺少独立的人格精神,缺少创新精神。

可见,过度训练在数学练习中是要不得的。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第五篇:陆艳娥《数学教育学导论》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学导论》读书心得体会

陆艳娥

《数学教育学导论》为由张奠宙、李士锜、李俊编著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这本书中提到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材料。数学概念的高度概括、形式化的表示方法、公理化的思想体系、严密的演绎推理等等,使得数学内部之间有更加紧密地联系。按认知的观点,所谓数学上的“理解”,就是个人能针对特定的概念情境,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组织起适当的概念结构,并设法使其成为个人内部的知识网络即认知结构(关系结构)中的一部分。为此,所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寻找并建立新旧制时间的联系。

数学思维的价值在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归纳起来大约有三个方面:第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思维严密、秩序化;语言准确,言必有据;办事严谨,有条不紊。第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怕难解的数学题,不怕冗长的计算,通过解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磨砺坚强的意志。第三.培养理性思维,把古希腊以来的数学体系中的理性精神发扬光大,补充和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学课堂文化的创设。

课堂文化并非难以捉摸,而是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它是由国家的教育传统、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作风等诸因素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定,弥漫于课堂的特定氛围,以及制约师生行为的习惯等文化现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文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个人魅力,使得课堂文化成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进行思想教育的总要手段。课堂这个特定的社会的文化内涵由单个重要的因素:创新、民主、合作。

怎样启发学生 启发学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之后以便可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课前教师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额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多少差距,考虑涉及那些问题或那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文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入股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台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县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出结论,形成思路。探究完毕,教师要记得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说不出的正确想法用简明而明了的语言充数或者重写一边,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供示范。

怎样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提问而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

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对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举牌的方式来反馈)的问题。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应该对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甚至热烈讨论和争辩,如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设计成似真推理的辨析题,这样欲擒故纵的手法往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要让学生摸得到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化成较为具体的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得很清楚,避免所提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教师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的成分,指出还需改进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肯或者不能较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师必须尽快辨明原因,是问题难了?还是问题的表述不清楚?是思考的时间不够?还是学生对问题本身没兴趣?是师生间的感情渠道不畅,还是班机风气有问题?等等教师应该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相应的对策。

怎样引入和创设情境

一般说来,一个导入至少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问题式导入的关键在于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它既能够吸引学生有能够与新知识密切相关。除了以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活动产生悬念和问题的引入方法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教师的直接讲解,如果教师实在找不到好的引入方法,那么就只好开门见山,说出课题即可。

怎样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应该先经历过他扭,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与那些类似或者联系;也推到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表较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都应该胸有成竹。应该对探究的路径有清晰地把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对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有合适的措施,能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启发或给予借鉴帮助。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如何点拨使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当学生的思路繁杂、不顺时,教师应该适当提醒,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当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做一提多解的探究时,会奇思妙想不断,教师应该控制好发散与集中的关系,还要考虑多解和优解的关系,探究完毕,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有过那些探究思路,成功的、不成功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能否从成功的思路中找出什么规律性的共同点,思考探究又没有彻底,答案是什么?是否还有与其相关的问题可以继续探究?等等

除了完成老师给定的探究任务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发地探究问题。如鼓励学生大胆才猜想,提出不同意见,质疑问难,挑战权威和书本等等。

下载语文教育学导论(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育学导论(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哲学导论论教育学读后感

    《论教育学》读书笔记 姓名:******学号:******专业:****** 1、 内容摘要 ① 导论 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P3 那些从小被母亲娇生惯养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一旦他们踏进......

    贵师大教育学导论材料分析题答案(五篇范例)

    贵师大教育学导论材料分析题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

    语文教育学五篇范文

    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教育学科,它是以语文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语文......

    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学》读后感

    在读完《小学语文教育学》之后,深有体会。语文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它与各学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可分割,也不能独立存在。语文,是门艺术,也是一本专著,上好它......

    通信工程导论

    通信工程导论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我的收获 通过通信导论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包括移动通信概论、移动信道、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与......

    通信导论

    在听完孙强老师讲的第四讲光通信后,我发现对这个课程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关于光通信的知识.于是结合老师讲的,又从网上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这......

    教学方法导论

    第一章 教学方法概述 一、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学方式应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个别操作活动。 二、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

    材料科学导论

    1高炉炼铁的原料? 铁矿石是炼铁的主要原料。溶剂:造渣。高炉用燃料焦碳主要作用:作为高炉热量主要来源的60~80%,其它热风提供 供还原剂C、CO料柱骨架,保证透气性、透液性。 2.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