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1 【法】乔治·桑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点拨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关于古典音乐我们在上节课有所了解,那就是我们在第三课中所学习的《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外国交响乐的欣赏文章,这首交响乐就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交响乐〉〉。而写这一文章的就是十九世纪初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下面我在上课之前对我们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考察一下。
二.课堂过程:
1.检查学生背诵《琵琶行》。
2.对乔治.桑这位作者和贝多芬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
乔:十九世纪法国女作家,她的文章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留给世界大量的钢琴曲和交响乐等。特别是在耳聋以后继续创作,这首《田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点出贝多芬《田园》分成五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了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中的喜悦心情。
(2).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奏鸣曲。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出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3).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4).快板,“暴风雨”。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5).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回旋的奏鸣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天晴之后的美景。
4.对于中国语文,有一种通感的修辞方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是运用了这种方式,并且是在全文中使用。从文章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作者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可视觉上的感受!
5.文章的整体把握: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田园风光?并且找出文章中“我”这个形象经历了哪些情绪变化和动作变化?
教师明确:(1).田园风光:平原、天空、光线、飞鸟、暴风雨
(2).我的情绪:迷惘、孤独、抗争、幸福
6.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听一些中国古典音乐时的感受,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听这首交响乐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带到第二节课自己在听这首交响乐中去!
三.作业
听一首中国古典音乐,并且在自己的作文本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2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法】乔治·桑
一、导入新课
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初步鉴赏
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音调:低沉 旋侓:舒缓
感情:幽愤、哀痛
三、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分析
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
1、贝多芬的交流
① 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
② 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
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
③ 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五、学生作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
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 节奏的变化:
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
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 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
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 景物及特点
平原:空荡平坦 光线:变化莫测
太空:阴暗低沉 飞鸟:漫天舞动
暴风雨:疯狂猛烈
④ 作者感情的变化
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六、修改题目
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后作答,教师举例如《欢乐的交响曲》、《心旷神怡的旋侓》、《催人奋进的号角》、《扼住命运的咽喉》…
七、回扣目标
八、布置作业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3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二.导入新课:
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初步鉴赏:
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音调:低沉 旋律:舒缓
感情:幽愤、哀痛
四.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文分析:
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
1、贝多芬的交流
①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
②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
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
③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六.学生作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节奏的变化:
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
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
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景物及特点
平原:空荡平坦 光线:变化莫测
天空:阴暗低沉 飞鸟:漫天舞动
暴风雨:疯狂猛烈
④作者感情的变化
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七.修改题目:
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后作答,教师举例如《欢乐的交响曲》、《心旷神怡的旋律》、《催人奋进的号角》、《扼住命运的咽喉》……
【模拟试题】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穹顶()②和煦()③堵塞()④嶙峋()
⑤咆哮()⑥呼啸()⑦强劲()
2.请解释下列词语。①漂游()②浩茫()③暗淡()④苍穹()⑤震撼()⑥垂顾()⑦凛冽()
3.请辨析下列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所选文段的横线上。
①依稀
③浩茫
⑤静谧
②隐约
④浩渺
⑥静穆
不过,我还是__________发现远方世界中消失的火光,大地暗淡的反光升入__________可闻的乐曲声中,这乐声很轻,和风不时打断它的曲调,并把它扩散到__________的宇宙之中。
之后,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的融入云层的__________之中。
4.作者在文中说:“我再也看不见自己,感不到自己存在。”这句话描述了怎样音乐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经历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组讨论:同样是音乐描写,《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和《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突然,响起一声号角。这是大天使的号角,是最后审判的信号。我的牢狱像易碎的水晶破裂了,在我周围成为碎片。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的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但这一次我很快的毫不费力的向天主飞去。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光他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感到一阵疲惫无力。我像凭风而行的燕子、随风飞舞的羽毛,漂游空中,清冽宜人的泪水在我身上流淌,冲走了裹在我身上的黑颜色。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我看见周围那些幸福的精灵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天幕渐渐半开,我听见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7.“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的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与第一次孤独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为什么乐曲结束前后作者的感受反差会如此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些精灵为什么要“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但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变得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距离的。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更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魂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技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就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旧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的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的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选自《在梦中搁浅》
11.第一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诗歌失去信心,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有机巧的构思。
E.读诗能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得以升值和深化。
【试题答案】 1.①qióng ②xù
③sè
④lín xún ⑤xiào ⑥xiào ⑦jìng
2.①漫无目的的飘荡 ②广阔无边
③ 昏暗,不光明
④天空 ⑤震动、摇撼
⑥敬辞,指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⑦刺骨的寒冷。3.①模模糊糊
②看起来听起来不很清楚
③广阔无边
④水光无边
⑤安静
⑥安静庄严。①②③④。
4.作者沉浸于美妙、激越的节奏和旋律所带来的意境中,完全陶醉了,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地。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强烈艺术魅力。
5.作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乐曲的旋律经历了“舒缓——间歇——平静——混乱——激越雄壮——轻快”的变化。
6.《琵琶行》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音乐变成了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东西。再通过环境的描写,侧面突出乐曲的魅力;《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通过构建强大的意境把自己的欣赏感受描写出来。借以反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7.第一次时处于迷茫、彷徨状态感到很失落和恐惧。第二次“我”突破了牢狱,通过努力向天主飞去,这时的心情是自由的、豪迈的。
8.作者的感受是随着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而变化的,演奏中作者在乐曲的感染下是忘我的,乐曲结束,作者从强大的意境当中解脱出来
9.上帝给予他们以勇气和力量,促使他们去奋斗。
10.一种享受、一种意境。
11.第一问: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变得灰暗,失去光彩和神奇。第二问: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第三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12.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13.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第二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练习题
第11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课内存储——重积累
1.请关注下面字的读音
聆()听和煦()焦躁()嶙峋()震撼()窒.......
()息
2.请关注下面词语的意义
和煦:形容温暖。
静穆:形容安静庄严。
心慌意乱:形容心神惊慌忙乱。垂顾:敬辞,指对方(多指长辈和上级)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3.请关注下面几组近义词
①消逝:表示一个事物随时间过去而不复存在,强调结果,多指声音、时间、晚霞等。
庄严:侧重威严不可侵犯。用于人的态度、表情、动作,也可用于环境、气氛等。
②庄重:侧重端庄持重,只能用于人。如:神色庄重。
郑重:侧重态度,严肃认真。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
聆听:听,多用于晚辈对长辈、群众对首长,书面语。
③谛听:指仔细听。书面语。
倾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二、课堂巩固——夯双基
(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聆(líng)听 堕(zhuì)入 蝙(piān)蝠B.凛(lǐn)冽咆(páo)哮和.....
煦(xù).
C.穹(qiïng)顶 呼啸(xiāo)隐没(mù)D.堵塞(sāi)触(chù)摸嶙.....
峋(xún).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灌木耀眼坠入疲劳不勘B.触摸穹顶厮裂清风拂面
C.静穆羽翼垂顾烟雾腾腾D.重迭凛冽嶙峋悬崖峭壁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地仍然在暗下去,而天空仍然闪耀着热烈,明亮的光芒。
B.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
C.之后,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静穆之中。
D.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感到自己坠入到虚空之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奇迹,我竟稳立于天地之间。
②狂风刮得昏天黑地,我一时感到这茫茫之中我是那么孤单。
③即使在老年时,他也比所有的同龄人,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A.从而以致甚至B.而且因而尤其
C.从而因而甚至D.而且以致尤其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
下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
B.乔治·桑属于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最早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
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
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德国相继诞生了七位作曲家。他们是: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人们常为这群音乐巨星的光彩夺目而惊叹。
6.下列语句的正确顺序是()
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①我的上方,天空在夜幕中隐没,它刚刚透过错落
岩石的缝隙向我显现。②我环顾四周,③我坐的岩石窄长,突出朝向深渊,深渊底部像燃烧的血一般的烟雾腾腾的红色波涛在汹涌咆哮。④我似乎从梦中醒来,⑤看到我脚下是令人胆
战心惊的悬崖峭壁。
A.③④②①⑤B.④②⑤③①C.②①④③⑤D.④③⑤②①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9题。
我终于注意到身着白色长袍、翅膀也是白色的那些精灵比其他精灵升得高,我想到天使
是白色的。我这时只想看到自己,而当我发现我像被地狱之烟熏过一样是黑色时,我害怕极了。看到其他人到达无限快乐的时刻,我感到一阵酸楚。我灰心丧气,收住翅膀,任凭自己
从一个空间滑向另一个空间,而不问自己去向何方,也不问上帝的慈悲能否垂顾我,把我从
包围我的虚无之中解救出来。
我又一次堕入我不知是什么的无名的深渊之中,黑暗在其中迎接我,像裹尸布一样把我紧紧包住。
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下是
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我坐的岩石窄长,突出朝向深渊,深渊底部像燃烧的血一般的烟
雾腾腾的红色波涛在汹涌咆哮。我的上方,天空在夜幕中隐没,它刚刚透过错落岩石的缝隙
向我显现。
然而,因为仰视暗淡无光的苍穹,我看见天上闪耀着一颗蓝色的星星,一开始,它的光
那么微弱,以致它总是从我的视线中消失,我相信我曾梦见过它。但,星光一点一点地扩大,明亮又灿烂。它光亮的光环越来越大,似乎把一束天光倾泻到我的身上。我又有了勇气,重
新开始飞行。但是,同样凛冽的狂风从深渊大张的洞口呼啸而出,不断把我向大地深处压将
过去。我每一次新的努力抗争的结果,都是再次筋疲力尽地倒在嶙峋乱石之上;我的沾满灰
尘的黑翅膀像蝙蝠翅膀一样悬挂在深渊突起的峭壁上。这地下暴风雨中发出的声音使我从心
里感到刺骨的恐惧与忧伤。这声音狂哮着坠入并被压缩在无声的牢狱之中,它爆发出恶魔般的呼叫震撼着重叠的群山。
这可怕的声音却具有一种令我放心的、庄严凝重的意味。我想象这是从天而降的声音,它会应允给我以救助。我又开始我的斗争。熊熊火焰从黑暗深处向我扑来,火山的红色浓烟
令我窒息,悬崖峭壁上流淌着滚烫的岩浆。
突然,响起一声号角。这是大天使的号角,是最后审判的信号。我的牢狱像易碎的水晶破裂了,在我周围成为碎片。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地臵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但这一次,我很快地毫不费力地向天主飞去。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
光,它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感到一阵疲惫无力。我像凭
风而行的燕子、随风飞舞的羽毛飘游空中,清冽宜人的泪水在我身上流淌,冲走了包裹着我的黑颜色。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我看见周围那些幸福的精灵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
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
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7.文中“蓝色的星星”象征什么?
答:
8.“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地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与第一次孤独的心情有何不同?
答:
9.最后写道:“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由“黑”变“白”,“我”的精神
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三、课后检测——会运用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0~13题
贝多芬之谜
①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
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
②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
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曲》最后一章,你会觉得
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
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
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
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
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
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
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
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
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
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
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③《唐璜》:莫扎特(1756~1791)根据传说而
写的歌剧,交织着悲剧和喜剧成分,主人公唐磺是个放纵的贵族,结局是被送入了地狱。
10.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哪些人?
答:
11.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什么样的音乐?
答:
12.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
答:
13.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答:
(四)语言综合运用
14.下面是《<贝多芬传>序》一文中的一个段落,请把其中的两层意思概括出来。
这些传记中人物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
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
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
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
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
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迹
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答:
15.以“白光”“海水”“海鸥”为主体,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三个句子,使句子的表意
更具体、更形象。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露出一片白光。,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
四、备考题库——提能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着凉/着想攒射/人头攒动咬文嚼字/朵颐大嚼 ......
B.鹬蚌/鬻爵古刹/铩羽而归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
C.树阴/荫凉吐血/血雨腥风车载斗量/载歌载舞 ......
D.躯壳/脱壳一幢/横冲直撞直截了当/安步当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胁从一柱香计日程功树倒猢狲散B.寒碜显像管焕然冰释时世
造英雄
C.文身增值税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D.熟稔顶梁柱世外桃园针尖
对麦芒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_________,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
暴力的真相.
②在2012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王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_______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
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_________,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率先隔阂B.申诉首先隔阂
C.申述首先隔膜D.申诉率先隔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2012高考安徽卷)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
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
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
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2高考广东卷)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答案:
1.B(A“堕”应读duî,“蝙”应读biān; C“啸”应读xiào,“没”应读mîD“塞”应读sâ。)
2.C(A项“疲劳不勘”应为“疲劳不堪”,B项“厮裂”应为“撕裂”,D项“重迭”应为“重叠”。)
3.A(“热烈”与“明亮”之间用顿号。并列的词语作定语时用顿号。)
4.D(从而:连词,上下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目的。而且:连词,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与它呼应。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因而:连词,表示结果。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步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5.B(“最早的”应放在“反映”之前。
6.B(按照醒来后由四周到脚下再到天空的顺序排列。)
7.答案:象征了希望,它给了“我”搏击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8.答案:第一次处于迷茫彷徨状态,感到很失落和恐惧。第二次“我”突破了牢狱,通过努力向天空飞去,这时的心情是自由、豪迈的。
9.答案: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成了一个战胜厄运的强者,“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和幸福。
10.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11.指的是具有产生于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12.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13.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一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一感情突破乐式。
14.①传记中的人物由于毅力更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②不幸的人们应汲取伟人的勇气作为养料。
15.(参考)那白光慢慢地扩大起来,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备考题库参考答案:
1.D(A项,zháo/zhuï cuán jiáo;B项,yù chà/shà yì ài;C项,yīn/yìn xiě/xuâ zài;D项,qiào zhuàng dàng)
2.C(A“柱”应为“炷”;B“焕”,“世”应为“势”;D组中的“园”应为“源”)
3.A(①“申述”是“详细说明”,“申诉”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②“率先”为形容词,后接结果或者事情;“首先”为副词,一般用于阐述观点或者看法,其后引出要说的话。③“隔阂”意在说明相互间心理上存有障碍,侧重指彼此有意见,关系不融洽。“隔膜”着重指彼
此不了解,关系不密切。)
4.D(A.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B.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D.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B(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第三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
1、交响乐的结构 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乐章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三、作者简介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早期作品为激情小说,《安蒂亚娜》《华伦蒂娜》《莱莉亚》等。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聆听干燥穹顶坠入和煦强劲静穆羽翼涌现焦躁堵塞垂顾
堕入悬崖峭壁凛冽嶙峋窒息滚烫疲惫包裹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能够声情并茂。
五、教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分组讨论几个思考题:
1、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说道:这是在聆听贝多芬这部伟大的交响乐时我所看到的。那么,在文章中,作者都看到了哪些东西? 看到的内容:
平原,天空,光线,夜晚的黑暗,云层;如带羽翼的阴暗方阵,狂风暴雨,悬崖峭壁;蓝色的星星,熊熊火焰,柔软的云,天幕。
明确:这可以看作是作者聆听音乐时想象和联想出来的田园风光。
2、这篇文章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1—11节,迷茫的追求;第二层:12—20节,艰难的抗争;第三层:21—23节,胜利的到来。
(也可以将21、22节独立成为第三层,主要内容为—黑暗中的希望。)学生欣赏《田园交响乐》第四乐章——“暴风雨” 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播放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营造一个美妙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迅速融入进课文的学习中去。
3、作者在聆听这部交响乐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能由此说一说文章的主旨吗? 第一层:疲劳不堪,害怕,急迫,疲于奔命,孤独无依。
第二层:焦躁不安,忧惧交加,灰心丧气,勇气,放心,开始斗争。第三层:疲惫无力,幸福。
小结:本文的主旨意在歌颂勇于与命运抗争,并最终战胜命运之神的强者形象。如文中出现的点题之笔:勇敢的战斗吧!我歇息之后的和平与我的天空的荣光只属于强者。„„来吧,我的强者!
如有时间,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录音。
4、这篇文章描写音乐的手法和《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琵琶行》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声喻声。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具体可感的实物。此外,双声叠韵词的大量选用,也加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七、学习这几种手法,写一篇艺术随笔。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层:1—11节,迷茫的追求;
我第二层:12—20节,艰难的抗争;歌颂战胜命运的强者 第三层:21—23节,幸福的到来。
第四篇:语文必修一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聆听(línɡ).摇曳(yè)
.
歇息(xiē).清冽(liè).B.穹顶(qiónɡ)
避难(nàn)..咆哮(páo)
.C.羽翼(yǔ)
.嶙峋(xún)
.D.窒息(zhì)
.和煦(xù)
.
震撼(hàn).隐没(mò).凛冽(lǐn).拂面(fó).强劲(jìn).【解析】 D项,“拂”应读fú,“劲”应读jìnɡ。【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穆 悬崖峭壁 垂顾 金殴无缺 B.忧惧 心慌意乱 坠入 书写了草 C.野蛮 焦躁不安 苍穹 学识修养 D.漂游 呼啸而出 熙攘 出奇致胜
【解析】 A项,“殴”应为“瓯”;B项,“了”应为“潦”;D项,“致”应为“制”。
【答案】 C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相连贯的一组是()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____________。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____________。
①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②“善良”二字就是对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的概括 ③那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④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那就是仇恨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注意前后文的照应,要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平原上没有羊群,也没有人。
B.与此同时,大地似乎后退了。我感到自己坠入到虚空之中,而且不知发生了什么奇迹?我竟稳立于天地之间。
C.我时而因为我的孤独,时而又因这些不计其数的飘游的人们而恐惧,他们和我一起堵塞了通向永恒的道路。
D.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解析】 B项,问号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边。
【答案】 A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下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
B.乔治·桑属于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最早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德国相继诞生了七位作曲家。他们是: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人们常为这群音乐巨星的光彩夺目而惊叹。
【解析】 B项,语序不当,“最早的”应放在“反映”之前。【答案】 B
二、阅读鉴赏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在维也纳默默寻找着贝多芬。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虽然他1793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一百多年来,一直保留为贝多芬纪念馆。但我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是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看到的是一个凝固了一百多年的悲剧终场,却没看到贝多芬,没有!
在贝多芬的忌日那天,我走进维也纳森林的海伦娜山谷,过了一座湍急溪流上的小桥,就是人们说的“贝多芬小路”了。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小路旁边竖有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了一段贝多芬1815年的日记:“恍惚大地上的每一棵绿树都在向我述说。神圣啊,神圣!森林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把这一切用语言来表述?森林里的甜蜜和静谧„„”罗曼·罗兰证实: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往来”。可他竟然还能听见大自然和自己的对话,多么神奇啊!我相信,他一定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神明的语言。否则,人类的损失就太大、太大了!在离开地面约两米的粗糙的峭壁上,雕刻着青年贝多芬的半身像。路旁有一块贝多芬经常歇息的岩石。这时,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听到和看到了他!我悄悄地坐在贝多芬的身边。他的右手轻轻地敲击了一下岩石,神秘的LA-MI和声从天而降,在他整个灵魂的领域里,轰然出现了一个D小调的动机,这个动机带着他回顾了自己痛苦的一生。我看见,阳光落在他那饱满的前额上,很快就移去了,留下的是淡淡的愁云;雪花落在他的眼窝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的是浅浅的泪痕。接着,林中一只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啭鸣起来,引出一段春天的牧歌。之后,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交替出现,号角声像是渐近,又像是渐远。最后,美妙的合唱在大提琴的带领下升起。唱的是什么?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是席勒的《欢乐颂》!对,是的!“拥抱吧,万千生民,把吻送给全球。”欢乐和爱是一体的,是分裂着人类的永恒的渴望,在器乐和声中,不是理想地体现了人类的融合么?——贝多芬一跃而起;一路看着,听着,欣赏着,携带着他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所创造的美丽欢乐的新世界,回到自己的住所。当晚他在谱纸上绘出了海伦娜山谷里的一个辉煌的白日梦——伟大的《第九交响乐》。
6.作者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不超过5字)【解析】 抓住上文的“咽气”和“陌生”可以理解“最后一个音符”的含意,从全文情感出发可归纳作者情感。
【答案】 贝多芬寂寞地辞别人世 忧伤和不平
7.作者说在黑色西班牙街“没看到贝多芬”,又说在海伦娜山谷“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其实际意思各是什么?
“没看到贝多芬”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解析】 第一问从“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可知贝多芬没有身后的喧闹。第二问从下文中的“他的右手„„一生”可归纳他的音乐魅力及人格伟大。
【答案】 没有感受到贝多芬由于辉煌的音乐成就而理应在身后享有的荣耀 体验到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和他人格精神的伟大
8.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海伦娜山谷的“贝多芬小路”旁产生的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乐》的幻觉,展开描述了《第九交响乐》旋律的四层含义。请你摘引文中相关的词或短语表述这四层含义。(总共不得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解析】 回答此题时,摘引出的词或短语能够诠释旋律的含义,并且出自本文之中,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1)回顾自己痛苦的一生。(2)一段春天的牧歌。(3)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4)欢乐和爱。(答“人类的融合”也可以)9.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造就贝多芬音乐成就的三个原因,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总共不得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圈定答题区间,然后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答案】(1)坎坷而痛苦的人生体验。(2)大自然的启示。(3)对欢乐和爱(答“人类的融合”也可以)的执着追求。
三、语言表达
10.将下面两句话重组,按指定的要求分别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①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
②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被耳聋剥夺了。(1)突出贝多芬内心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突出贝多芬伟大的天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组句子时要重现句子的侧重点,转折性的句子的侧重点一般是后一分句。
【答案】(1)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却剥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
(2)耳聋剥夺了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却并未妨碍他的音乐天才的表现。
11.下面是《〈贝多芬传〉序》一文中的一个段落,请把其中的两层意思概括出来。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这些传记中人物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段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出文段说了几层意思(题目要求已注明),分析时,可用筛选信息法,也可用归纳法。然后,再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1)传记中的人物由于毅力更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2)不幸的人们应汲取伟人的勇气作为养料。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第五篇:05 贝多芬的欢乐(交响乐赏析文章)
贝多芬的欢乐
作者:莫爱泱泱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而为人所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其终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原诗。主旋律浑厚、低沉,给人一种深沉、平静的感觉,整首曲子由前面的平静、深沉的快乐进入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欢乐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这便是这部伟大的曲子所要歌颂的主题——欢乐,一个简单却又优美的旋律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交响曲》,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也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贝多芬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壮丽宏伟、惊心动魄。听命运交响曲,从完全的绝望和悲哀,忧伤的痛苦到听到爱情的温柔的忧思,然后到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贝多芬的艺术造诣在当时无人能及,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与音乐共舞,他的欢乐,与音乐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