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

第一篇: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

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2)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3)同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鞅、李冰和赢政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或是通过对先秦以来农业生产工具沿革情况的研究过程,以及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断、推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李冰、赢政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他们的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立志改革、勇于拼搏的精神。

(2)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先人从我做起的态度。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2)秦统一六国 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1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引导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学生回答: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最终导致什么结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2.新课教学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讨论。)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2)商鞅变法主要有哪些内容?其中哪条措施最为重要?为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问题。)提示: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三条措施都有重大的作用,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来看还是经济制度的变革最为重要。奖励耕战,其作用是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县制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行政职能;承认土地私有,准行土地自由买卖,则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地主阶级取得合法社会地位。当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奴隶主经济日益衰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地主经济刚刚兴起。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先进的经济终究要取代落后的经济,先进的阶级必将战胜落后的阶级。而商鞅变法主动顺应了这一规律,大大加快了秦国历史进步过程,正因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地主阶级的掌权,才能使秦国成为当时经济政治最先进的国家。所以第一条措施最重要。(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①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③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④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秦孝公死去后,守旧派贵族杀害了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与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 “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A、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要取得胜利。

B、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商鞅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勇敢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1)铁农具

将这一目分为两个部分,在“铁农具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也可直接观看教材中《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然后提问组织讨论。)③《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2)牛耕

在“牛耕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进行讨论。)以上几道题均需学生开动脑筋,作一定的分析、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如回答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力争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出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探讨。刀耕火种(火耕)

2.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

在这一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 这一问可组织学生拓宽、拓深教材内容来回答,教师作必要的分析。

农作物产量与耕作的质量、效率有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三)科学技术

首先指导学生看《二王庙图》,朗读二王庙大殿联,并提出问题:二王庙是为纪念谁而修建的?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学生很快就被这个问题所吸引,他们探究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找到答案: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因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由此导入第一个内容: 1.都江堰

按重点难点分析讲解都江堰的修建为什么能够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以及都江堰的巨大作用。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第一层次培养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都江堰的概况;第二层次通过对教材中《都江堰示意图》及辅助材料的学习,了解都江堰为什么能够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图、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三层次通过分析都江堰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现今的价值,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特别指出这一工程的修建没有破坏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秦统一六国

1.讲解秦灭六国的经过。重点要求学生记住:一个人物:嬴政(注意“嬴”字的写法);一个时间:公元前221年.2.秦统一的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教师归纳说明。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的意义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铁器与牛耕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完工,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人民。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②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③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④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③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教学要点〗

1.重点 商鞅变法

2.难点 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教学分析〗 1.春秋时代

①讲清东周概念、起迄年代及主要特征。

②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以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③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

④强调争霸战争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争霸战争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战国时代

①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让学生在短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②“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③“尊王攘夷”旗号的打出和收回,说明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周王室更

第三篇:《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授课教师:汪和贤

一、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二、教学设想:本课采用“教学问题化,问题活动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件辅助最终实现三位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起讫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2)讲述有关商鞅变法的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分析各国变法成败得失原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4)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候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之一。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商鞅变法

2、难点: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烽火戏诸候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是这么无情,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当戎族真的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候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二)新课:

1、春秋时代

师:哪位同学说说春秋时期的起讫年代?

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师:春秋时期共有100余国,各国之间相互征伐,相互兼并,一些较强大的国家甚至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当时代霸主,为什么各诸候国能够进行争霸战争?

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师: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当上了霸主,他们被称为“春秋五霸”,那么“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最早称霸的是谁?

生1:春秋五霸是齐国的齐桓公,宋国的宋襄公,晋国的晋文公,秦国的秦穆公,楚国的楚庄王。

生2:齐桓公。

过渡:经过春秋几百年的征伐,兼并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只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战国时代,下面我们学习“战国时代”这一目。

2、战国时代

师:谁来说说战国时期的起讫年代?

生: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这一时期为战国时期。师:战国时期,经过兼并战争,只剩下了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就存在的,哪些国家是在战国时出现的,他们是怎么出现的? 生1:韩、赵、魏、楚、燕、齐、秦

生2:楚、燕、齐、秦是春秋时存在的,在兼并中,它们顶住是被兼并的命运,最终保存了下来。

生3:春秋时的晋国则一分为三,变成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师:请同学们阅读“战国七雄形势图”说说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生:最东的是齐国,最西的是秦国,最南的是楚国,最北的是燕国,韩、魏、赵居中。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口诀:“齐、楚、秦、燕、韩、魏、赵,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住七国的地理位置。

师:进入战争时期,各国在兼并战争中不断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兼并中为了摆脱被兼并的命运,各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生1:说明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周王室更加衰微,弱小的诸候国相继被吞并,在客观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生2:实行变法

师:最早实行变法的是哪个国家,在变法中收效最大的是哪个国家呢? 生:最早变法的是魏国李悝变法,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过渡:在变法中,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发展农业为主,楚国的变法以强兵为主,而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是以法治国,下面我们学习收效最大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

师:秦孝公即位后,下诏求贤,决心变法图强,商鞅闻讯,从魏国西行入秦,向秦孝公提出富国强兵的方略,孝公很感兴趣,不久便委于重任,让他主持变法,哪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秦孝公为什么要重用商鞅,让他进行变法? 生1:战国初年秦国是弱国,被各国所轻视。生2:秦孝公重用商鞅,让他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使秦国强大起来,让各国不敢轻视秦国。师:孝公重用商鞅,让他进行变法,那么商鞅是怎么变法的呢?

生: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奴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师:商鞅变法废除了哪些旧制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措施?

生1: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生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经济发展,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有利于军事发展。

教师归纳: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经济发展,县制的建立,有利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是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

师:商鞅变法18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地方与以前不一样了? 生: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政治制度是县制,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

教师归纳:对,这些新的变化被子后人称为封建性质的改革。总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成为国富兵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最重要,收效最大的变法。

过渡:战国时期的秦国不仅实行商鞅变法,而且修筑了一条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接下来我们学习“都江堰”这一目。

2、都江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这一目,回答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修筑这条水利工程?(2)这条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筑的?(3)这条水利工程的地点在哪?

(4)这条水利工程修筑完成后发挥了什么功能(5)这条水利工程的修筑完成有何意义? 生1:战国时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生2: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生3:地点在四川成都以北灌县。生4:发挥了防洪、蓄水、灌溉功能。生5: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良田。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1)请你为本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2)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 题目:富国强兵;

措施:奖励军功;废井田

制,承认地私有;

奖励耕织.填一填:

1、最早实行变法的是:____国

2、最有成效: ____国的______变法。时间:公元前_____年——公元350年。

3、变法内容:

(1)经济上:重农轻商(奖励______、产多_____);

(2)政治上:废除_____、军功_____;

(3)地方管理:建立_____;十家_____

4、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著名的水利工程: ________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列国相互争雄和兼并的时代,为了能够当上霸主和吞并别国,各国都

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变法,而在变法中最成功,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说明了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板书设计

1.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

2.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1)

目的(2)内容(3)

结果

4、都江堰

(1)原因

(3)地点

(5)意义

2)主持

(4)功能(4)意义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都江堰教案 北师大版

都江堰

〖课程标准〗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理念〗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杩槎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爱心

用心

专心

重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让我们走进11课来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今年刚一入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而进入夏秋季节全国各地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从古至今防洪抗旱是政府工作的首要工作,因此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你知道我国有修建了哪些重大水利工程吗? 生:三峡 南水北调 葛洲坝 小浪底等

师: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我们的先民已经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化水害为水利,使人们安居乐业.你知道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吗?让我们共同走进都江堰 师:都江堰在现在哪个省份? 生:四川

师"你对都江堰还了解多少?那位同学从修建者 位置 那国的说一说

生 秦国 李冰父子 岷江

师:秦国为什么要建都江堰 ?出示示意图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原地区,每年春夏山洪江水奔腾而下,流经成都平原时,河道变窄,地势问题,冲毁堤坝到处一片汪洋.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东部的成都平原应没有水而干旱,造成西涝东旱,.如何化水害为水利?同学们来当一次小心水利工程师帮助战国的人们来解决这一难题。生:各抒己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冰父子是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出示都江堰示意图.那位同学根据示意图来说一说都江堰主要有哪几部分构成他们各起到什么作用

生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师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自动引水,调节两江的流量和防洪防沙的作用,有保证了灌溉的作用,又防止了水灾的威胁.在古代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是一个奇迹.从战国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年多年,至今发挥巨大作用.这说明他有巨大巧妙之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当时的年代,做李冰的得力助手了解他的巧妙.你会提议李冰现从哪儿开始工程的第一步? 生:首先凿开玉垒山让岷江水东流,解决东旱西涝..师 开凿玉垒山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生

师: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怎样才能让水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下一步的工程应该是要修分水鱼嘴。

生: 师:修建分水鱼嘴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师 都江堰修到这儿,西涝东旱的难题解决了,工程似乎完工,为什么还要修飞沙堰 生: 师 三大工程设计奇巧,布局合理。建成科学,分配合理。实现了引水以灌田,分水以减灾的效果都江堰 ,至今发挥灌溉和防洪巨大作用,它的奥秘在什么地方? 生 分组讨论

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 使成都化为沃野人称为天府之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巨变,仍然发挥巨

爱心

用心

专心

大作用.是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时间最久的水利工程为什么这样说?

生.师:一些文人墨客也写下诗篇感叹都江堰的巧妙。今天我带来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的一小段请同学来读一下 生

二 神奇的编钟

师: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各抒己见

师:让我们来聆听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声音___编钟。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 看书回答问题

师 你认为代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的成就有哪些 生 长城 都江堰 故宫 颐和园 秦始皇兵马俑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第五篇: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四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历史分期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秦国形势:

3、孝公求贤:

4、变法准备: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军事上:(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工,实行军功爵制。

(2)严肃军纪。

(3)实行什伍制度。

2经济上:(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招徕移民垦荒。

(3)统一度量衡。

3政治上:(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4思想上:焚烧诗书。

5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1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

2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3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1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 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2秦法未亡的原因: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新法使秦国富强。

五、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性质: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

历史作用:

1经济: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稳定了统治秩序。

2军事: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变法后的秦国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

3政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精神:商鞅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以大无畏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

局限性:

1商鞅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迷信刑罚,片面夸大暴力的作用,成为古代暴力思想上的滥觞。3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4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五、成功原因:

1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2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3法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4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合乎秦国国情,5秦孝公全力支持是保障。

6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赏罚分明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六、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只有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

3、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4、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激烈的斗争;

5、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

6、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肯定,反之要否定。

2、(2013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

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8分)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7分)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答案

3、(1)政策不同:①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4分)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4分)

(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4分)

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3分)

下载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立意:本课教学中依托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战国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程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美国独立战争》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美国独立战争》教案 主备人:张文学 2014.9.2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 2.了解英国对殖民地......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教案(5篇范文)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学习目标: 1、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中犯下的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一) 【内容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

    2016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来自元谋,你来......

    历史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秦汉的文化艺术》教学设计

    ........ 第14 课 秦汉的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②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