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01: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

第一篇: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2013-8-21第1周学习目标

1、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

2、认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3、学习印度种姓制度,并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

2、学习印度种姓制度,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自主预习

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分别位于哪些河流?

2、约公元前6

世纪,埃及被帝国所灭。是法老的陵墓,是法老的象征。

3、(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建立了的专制制度,国家的、、和大权都集中在国王手中。

4、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5、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合作交流

1、四大文明古国奴隶制文明的共同特点。

课堂检测

1、连线

古代中国尼罗河面积广大的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代印度印度河、从未间断的文明

古代埃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非洲的古代文明

2、古代人类文明与河流息息相关,其中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起源于()

A、两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黄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3、下列对金字塔的评述错误的是()

A、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B、金字塔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C、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主们的陵墓D、金字塔是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典?它是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人制定的?

(2)根据材料说说这部法典的性质。

(3)这部法典在人类文明史上居于怎样的地位

总结反思:这节课我学到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导学案2课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编写人:东溪中学 崔素芳龙华武李兴春

班级小组姓名

一、抗美援朝战争

1、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进了怎样艰苦的斗争?

2、我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时间和司令员名字分别是?

4、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抗美援朝胜利有何意义?

5、简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时间和结束时间是什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有哪些主要规定?

3、土地改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什么?(1950年10月)

2、为了镇压反革命政府颁布了什么条例?

评价签字

【问题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几乎是同时开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

A.林彪B.彭德怀C.刘伯承D.陈毅

2.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

赞的是()

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

3.“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

A.汉城B.平壤C.仁川D.板门店

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6.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

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7.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之前毛泽东的观点?

(2)利用材料原文,说明中国本次出兵的原因。

(3)中国这次出兵,结果如何?

9.忠县某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在2010年7月举办一次纪念我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7周年英雄人物图片展。该班史不识、卜懂史同学预先提供了下列几幅参展英雄人物的图片:

A.黄继光图B.雷锋图C.邱少云图D.邓稼先图

(1)上述人物图片中,哪几幅才是真正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①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②利用材料内容,说明本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拓展探究题

11.(1)看电影

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在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2)朗诵会

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

(3)故事会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增强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的信念。搜集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大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选取其中某些片段在班级里交流。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C 6.C 7.C

8.(1)抗美援朝(2)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3)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9.(1)A、黄继光 C、邱少云(2)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2)到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提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观,不同的理想。战争年代造就革命英雄,和平年代同样人才辈出。

第三篇:中华书局版9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教师管慧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6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大家都知道,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8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第八单元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专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关于文学的发展,主要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美术主要介绍了欧美现代派艺术的集大成者——毕加索及其成就;现代音乐和电影则重点介绍了爵士乐和好莱坞。以上是这四个单元的具体知识脉络和教学要点。

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过去讲“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思想教育是灵魂与向导”,在新课程标准下,没有淡化这些传统要求,相反更加具体化了。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养成独立搜集学习资料并能够初步处理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很多理念与想法是世俗化的、比较浅薄的,通过我们的牵引和指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使其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谈一点对教材的看法.教师管慧

1、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放性的探究式问题的设计,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苏伊士、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既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又具有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还设计了一些只有通过搜集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以某报或杂志„时事评论员‟的身份写一篇专栏文章,扼要评价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写一篇报道,分析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这样的问题即使对老师来说也要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还有一些问题的设计,单靠个别学生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如一些活动课中的表演性活动和一些复杂的问题等,必须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解决,这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感悟和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如,类似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想法。”、“与家长和同学交流„霸权主义给人类和平与进步带来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欣赏一幅外国美术作品谈感想、选择一部外国文学名著,写读后感等等,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去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总之,教材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如教材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联系你学过的知识谈想法。”、“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谈看法”等,还有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中国入世、国际互联网、好莱坞、迪斯尼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中,编者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科技成果,如计算机、生物工程等,还有爵士乐等有特点的人类艺术精华,及时渗透给学生,而且知识的时间段限与现实社会大大拉近,老教材讲到1991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就结束了,而新教材讲到了2001年,延长了10年,使教材更具时代感。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为90年代后期的知识,我们这批人虽经历或者说感受过,但在高校里没有学到。现在的教学有一种感觉,就是历史老师必须做“杂家”,要学习和精通各学科知识,尤其是时事政治,否则是很难满足时代、课程和学生的需要的。

3、体现学生身心特点。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呈现方式以及大部分内容的选择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了一个小调查,学生除了对少部分的政治经济史感到有些枯燥外,多数学生是很喜欢这套历史教材的。

4、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更多地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需要补充讲解的东西太多,因为历史是需要让人明白其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的,而现行教材不能直接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所以我和大家的感触一样:备课比上课难多了。我感觉手头的教辅资料丰富、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得透彻,教学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否则,学生不满意,自己也不会满意。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决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举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例子,讲欧盟的时候,教材中对欧盟成立的背景、过程、作用、地位都有所交待,但对欧盟的性质只字未提,很多学生以为它是一个单纯的政治组织或军事组织。我给学生作了补充讲解,(它是欧洲的经济政治联盟或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就不会茫然。我感到新教材是为那些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教学的老师设计的,由于使用者的素质不同,也必将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3课

学校 漳县武阳中学 备课组 政史地组 科目 历史 主备人 裴瑞军 审核人 高想平王晓鹏 班级 小组名 姓名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共1课时 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识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尝试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人权宣言》 拿破仑帝国。

学习难点:对于中学生,如何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权宣言》中提出的“人权和公民权”、“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等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3.________ 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 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 ____。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8.1804年称帝,建立 对内颁布《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

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下列材料: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的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有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此材料摘自哪国的哪部著名文献?

(2)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3)材料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4)本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存在的时间是

A.1789—1794年

B.1792—1804年

C.1789--1804 年

D.1804—1815年 3.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4.1792年夏,法国处于危急之中,这时攻入法国本土的是

A.反法同盟

B.普奥联军

C.普鲁士军队

D.奥地利军队

5、法国革命期间,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詹姆士二世 D、路易十八

6、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7、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意义是

A、拓展了法国疆域 B、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8、法国大革命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 B、人民群众 C、第三等级 D、雅各宾派专政

9、《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0、、阅读材料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哪一部文献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1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导学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

经济得到发展。

C.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B孝德C 裕仁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D 穆罕默德病逝

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C 2.B3C4C5见图册6A

7(1)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见课本(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3.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下载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导学案(中华书局)(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doc

    第2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词语,理解课文中难懂的科学性名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默读边感受画面的美感,并......

    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

    初二历史组设计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内容标准: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教材分......

    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2、能力目标:......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复习提纲(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年改革) 1、根本原因: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2、改革的目的:为了摆脱危机,巩固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过程......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

    第2课郑成功收复台湾导学案[五篇模版]

    2郑成功导学案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