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

时间:2019-05-15 04: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

第一篇: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

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

滕寒梅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应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的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并体现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整合

自潘序伦先生在上海创办第一所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学校以来,我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历史将近百年。如今,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新生力量,已蓬勃发展起来。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其他高等会计教育形成互补,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为研究对象,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工程,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较多地因袭本科课程设置的传统,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高职会计教育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性课时偏少。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架中,大多仍是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性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后,仍然不能马上上手,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2.专业课程名目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课程内容划分也越来越细。受求全思想的影响,专业课程的开设数量越来越多,生怕学生欠缺了某方面的专业知识。

3.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缺陷:某些课程未能突出专业特点,某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如职业道德课程未能很好地结合会计专业进行深入地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课程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程度地重复。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原课程体系的课程进行整合、综合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课程整合要考虑高职教育特色、地区特点和校情等具体问题。高职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岗位(群)就业为目标,加强岗位针对性,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创造性。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重点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教育部在200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也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2.课程整合应注意与培养目标一致

由于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毕业生不仅需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需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应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加强技能训练,理论以够用为宜,不强求在专业知识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3.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即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考试获得。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大力推行“双证制”,在课程内容整合时,强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提高合格率。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初步设计 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会计又是一种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注意到了实践教学,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仍缺乏合理安排。比如以前我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通常占总学时的20%左右,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现状容易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难以适应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时,应大力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树立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将课内实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渗透实践课程于现有教学计划。比如我校的基础会计课程经整合,在实践教学中开设了课内实验和专项实训,使实践课时数超过了该课程学时数的40%。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地实际操作,较好地了解了会计的主要工作,掌握了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

除了课程体系的构建之外,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课程整合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在课程内涵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为专业能力服务。受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往往名目繁多,内容上出现一定的交叉重复,最典型的当属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这两门课程都介绍了资金时间价值、财务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在整合时,可考虑撤消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将以上内容安排在财务管理中讲授,而管理会计中关于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等内容可融入成本会计课程中介绍。这样,既讲授了管理会计的知识,又提高了课时的利用效率。

高职会计专业税收类课程在内容上也是需要适当整合的。当前企业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报税、纳税,税收与会计工作联系紧密。从企业及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税收类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而目前税法课偏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税务会计课侧重会计处理,笔者认为可以对两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企业纳税实务”课程,重点介绍税收法规、企业纳税申报的基本程序及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等,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考虑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相对接,课程内容的整合还要注意经济法类课程的授课内容。我们通常将经济法等法律课程作为一门普通的专业基础课来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比较宽泛,重点不突出,没能体现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相关内容的对接。在这类课程的整合中有两个思路:一是设置“经济法基础”和“财经法规”两门课,前者内容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对现行经济法规有基本地了解,后者针对会计证考试内容开展教学。再就是“经济法基础”作为一门课开设,将其与会计证考试相关的内容作为本课程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从而达到“双证制”的要求。

此外,涉及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的还有信息类课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其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会计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与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内容。

3.积极探索会计岗位模块化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如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在两周内完成,教学实施的结果仍偏重于理论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理论学习的抽象性和被动性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在课程整合时,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会计岗位模块化教学模式,按实践工作岗位重新设置教学模块,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课堂讲授与操作训练同步。如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可以设置如下教学模块:财产物资会计岗位实务、职工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实务等。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四、促进课程整合的几个重要因素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环境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上岗实习一直以来就是实践教学的瓶颈,模拟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高职会计专业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环境,努力实现账证与企业零距离,积极营造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环境,更好地实现实践课程整合的目标。

2.开发校本教材,积极配合课程整合

由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相关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固定,而课程整合是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改革,有些课程整合后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这就要求根据整合后课程的特点,努力开发校本教材,以满足课程整合的需要。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

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复杂,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泛,并突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课本知识,教学环节也是传统的回顾旧课、引入新内容、开始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传统模式,整合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精讲多练,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此外,还要鼓励并规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会计实务工作或进行社会调查,并将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确保教师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

4.注重毕业生跟踪调查,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课程整合

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他们也比较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容易发现缺陷和问题,所以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反馈回的信息科学地展开分析,将有效地促进课程整合。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诚邀各行业会计专家、骨干及注册会计师等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何红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成人教育,2004年第3期.[2]毕劲.独立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6期. [3]陈旭,毛华阳等.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中相关课程的改革.财会月刊(综合),2006年第5期.[4]吴建设.高职核心技能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原刊于《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

第二篇:适应时代需求 改进会计教学概要

适应时代需求 改进会计教学(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求。会计教学适应时代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过去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改进会计教学的必性与基本设想。

关键词:会计教学 会计准则 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求也不断提高。人才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招聘×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的告示,让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学子们倍感无奈。同时,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经常抱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企业还需重新花费时间和资金加以培养。这不禁引起人们深思,是企业急功近利,还是大学的会计教学存在某些问题。

一、传统会计教学的缺陷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多存在重复现象。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在课程设置上,却完全按照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安排,教师之间也缺乏协调沟通。同样,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方面也存在着重复现象。然而,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内容却重视不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们的会计教育应对这种情况负责。

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求。会计教学适应时代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重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三、改进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一)更新教育理念。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国际趋同的特点,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我们有必建立一套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追踪考察其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综合素质提高、以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及学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意见与建议。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会计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1 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历史类课程、法学类课程、文学艺术类课程、军事与体育类课程等。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化知识。2 强化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与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3 适当归并和改革会计专业基础课。其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考虑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并将原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课程,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重复问题。4 扩大选修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在修完会计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修部分课程,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制定教学内容。

(四)改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目前,在高校的本科会计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在多数高校已经得到普及,提高了授课内容的知识容量和知识理解率。今后,还应更多地将投影、电视、录像、广播、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及各种先进适宜的财务软件应用到会计教学中,提高会计教学的软硬件水准。还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教学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提升会计教学整体质量。

(五)重视实验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依靠实践来掌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很难透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因此,很有必加快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学生在会计实验室中模拟企业的会计部门,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练习,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单位对就业者有工作经验的求。

(六)规范课程考核。由于会计教育的中心已从原来的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教学方式也由注重结论转移到注重过程上,因此用一两次考试判定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我们有必适当推行开卷考试,试题类型也应由一些记忆性试题和选择性试题改为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必时,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接近现实的案例分析题,可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还应坚持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加大对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技能、平时作业考察的比重,改变期末考试比重偏大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核。

主参考文献: 王淑萍 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 会计之友 2006.1 郭秀珍 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 会计之友 2006.3 3 何军峰 黄红球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 会计之友 2006.3 4 陈黛 李爽 新会计准则全面发布挑战帷幕拉开[J] 会计师 2006.3 5 陈录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4

第三篇: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因素

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还仅仅在起步阶段,课程体系还是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改革也只是在局部进行一些改革。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脱节,学校主要按国家计划组织教学,企业需求考虑得较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二是水平不高,还未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改革中;三是学校和企业均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现象。我们职业教育要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大课题,设计与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关键因素之一。①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根本要求。服务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课程体系则是连接这两个端点的桥梁。服务宗旨体现了政府对中职教育在宏观意义上的使命诉求,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政府对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所提出的国民素质培养层面上的普遍要求,表现为对本年龄段国民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政治素养、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的基本培养要求。二是作为未来财经领域从业的潜在劳动力,政府对该类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这些内容是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学必须贯彻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表现在课程体系上,其内容、时数、进程均具有刚性要求。②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指导、推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目前一些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条件对政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满足程度,制约着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二是在开展改革的同时,创建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宋远前校长提出的“以最合适的教育,让学生有最大的发展”的指导思想,逐步实现由“依托行业企业办专业”向“依托专业办产业”发展,形成“文理兼备”的办学特色。

③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职业技能。“以人为本”是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指向。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期缩短是各校面临的影响教学的客观因素,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二者兼顾。④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能有效解决在“2+1”学制中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开设课时不足的矛盾,达到课程的整合优化,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即根据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的不同要求,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把知识与技能重组与分解,以模块或模块组合的形式出现,使之课程结构模块化。

2、我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1.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的选择应立足于岗位要求,中职会计课程应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应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课程应以工作实用为目标,如会计基础实验课,财务会计实验课程,电算会计实验课程,报税模拟,银行业务模拟等,应贴近工作实际并应考虑近几年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更新的事实,课程内容应密切联系实际,且能够经常更新和调整。

2.课程应理论与实践兼顾。在注重理论知识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并非一些简答题草草了事,即使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要与实践相结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财务会计,应有一套完善的模拟题,从购进、生产、库存、销售、管理、筹资、投资等方面进行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整体核算和管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了会计电算以后,把原来手工实验数据在会计软件上操作,使手工实验的结果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这样既巩固了会计知识,又练习了会计软计的操作。

3.在注重财务会计教学时,要兼顾管理会计。很多学校培养学生时,认为学生的素质差,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工作就可以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注重内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要学习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同时课程尽可能深入浅出,采用图表、表格的形式,避免冗长的文字说明,课程内容应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主、企业制度为辅,侧重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使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制度有所了解,并与区域经济法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上岗能力和综合业务的处理能力。

4.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在的课程具体普遍性,很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立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针对本校学生,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编写校本课程,如基础会计模拟实习、工业会计模拟实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案例集、电算化上机操作模拟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纳税申报模拟实习,等等。通过学习有针对性的课程,可能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甚到可以“零距离”顶岗。

3、改革实例

一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课的基础。对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具体改革工作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财务会计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及中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和新会计准则不断出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们课程组重新构建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新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以岗位实用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块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内涵,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按照理论——实践的逻辑原则,并根据学科特点,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为特点所形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用技术的比例。本课程教学体系由原来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个课程体系紧密相连,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且相互促进,课程体系完善合理,充分体现教学体系的完整性,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了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大信息量,并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将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纳入课堂教学变为每课一法。

二、实践教学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于该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总结自己的实验体会,完全模拟实际会计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将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三种形式:基本技能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利用模块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还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针对基础会计实务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一个月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实验室按岗位进行设置。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建账开始,填制和审核各种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训练,还允许学生自己设计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基础会计教学真正做到了实验资料的规范化、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手段的标准化,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除了在校内进行模拟实验外,还与企业部门建立了联系,并把城市之星、名正会计事务所作为我们的长期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组还经常引导学生到财务部门参观、调研,并撰写实习报告。以上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另外我们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并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并将从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现场模拟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很多实际处理经验。这样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又促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 :

1.在教学方法上,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教学为平台,强调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实物演示、课后练习、模拟实验、角色扮演、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互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对于某些技能性较强的章节,在课内、课外我们探讨了“实践先行”的教学方法,即先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实践方法,在亲自操作的基础上,教师从理论上进行归纳,讲清操作程序与技能的理论基础、原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具体做法是:

1)、讲新内容之前,把大量的实物(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等账簿、会计报表)展示在学生面前,请同学依据你已有的知识来进行逐项填写。

2)、同学们开始填写,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系统学过,因而在填写的过程中有的能填上,有的肯定填错或者根本就不会填。

3)、针对学生填对的给以肯定并进行赏识教育,针对学生填错的给以纠正、指导,针对大多数都不会填的,由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中学会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得出操作程序与技能的理论基础、原理。在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外,根据基础会计课的门槛作用,入门难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课程组设计了一套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和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在开课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学的内容、就业去向等方面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学好会计专业课。其次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请他们介绍在校的学习情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辉煌业绩,从而让学生分享他们学有所成的喜悦以及看到会计专业的美好前景。第三到模拟实验室观看毕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通过观看,让学生知道在校学习后,每个人必须学到而且能够取得的学习成果。

4)、到企业考察学习并写考察及实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到企业实际考察及实习,了解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职责、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等,使学生对我们要研究的企业以及要服务的企业有一个足够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和教育,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就好进行了。

2.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还自行开发了课件,对于教学内容抽象的,多数我们都制作了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分院课件制作比赛中,该课程小组制作的课件获得一等奖。在历年观摩课竞赛中深得好评,自制教具在全国教育展中展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会计资料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并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公开,方便学生适时学习,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不仅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而且运用真正的会计凭证和各种账簿、报表进行演示,使教学更贴近现实,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3.在考试方法上,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在内容上,减少了识记的比例,增大理解与应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和实际操作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会计考试进行了改革,现在,在基础会计的考试中,我们采取了理论加技能的改革,加大了实践的比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业务处理能力。

4.结合会计职业特点及会计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一系列职业能力训练。(1)每学期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结合学科教学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省市举办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

(3)每生建立自己的收入支出日记账,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4)利用班级会计知识天地,作品小制做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5)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实习、见习把体会带回来相互交流。(6)班级自费订阅报纸,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新动态。

(7)本学期增加了基础会计职业技能测试项目建立了测试题库,从制单、登账、错账更正、编制报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总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我们才仅仅迈出了一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培养中职人才的教学方法。

二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一、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本,创造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想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学校依托各专业咨询委员会及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专业岗位要求,发展重点专业财务会计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推进项目教学法,实施理实一体化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包括理论与实践内容,且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事实上,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如果不借助实习操作,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枯燥的理论知识。

课程是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校的中职示范专业和五年制高级专业形成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发展方向及能力训练模块+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突出专业实践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公共基础课改革

经过分析学生入学基础,发展学生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身心的要求,学校对公共基础课做如下改革:

——改革德育课内容,学生入学初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设置劳动值周制,并进行专项考核,将其成绩纳入个人德育评分体系: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企业文化、企业行为、日常行为礼仪、诚信教育等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实施案例教学。学校通过安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到就业招聘会观摩等多种途径,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文化课程中数学等学科根据职业岗位人才所需基础知识与关键知识,减少了课时,形成必修与专业选修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本着发展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在课程标准中补充社交礼仪、演讲、应用文写作等知识。英语教学形成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选修的模式,侧重学生日常会话的训练。

目前,学校已编写完成《基础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珠算与点钞》等校本教材。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

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示范专业能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设计专业理论模块与实践项目。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中学,做到学做合一。

实训课程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体,自编教材,制定课程标准与实验、实习指导书,采用单项技能至综合能力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据教学资源现状灵活地安排实训时间,确保实训质量与实验、实习设施的利用率。实训课程教学能与职业技能考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每个专业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两张证书。

三、校企合作,推进研究性学习

(一)校企合作,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学校共享企业资源,财务会计应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与学校在财务会计专业方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不仅按企业要求设计课程,开展教学,做到课程内容的“四新”,还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管理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理念落实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质量管理意识和经济意识。校内实训设备的摆放、宣传标语布置、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成为企业文化的宣传阵地,强化了学生即员工的理念,推进研究性学习。

(二)校企合作,全面实行“双证制”,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

学校与行业部门、考证机关合作,对校内采用本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与考级考证相结合的模式,非专业学生选修学习与考证相结合模式,学习时间安排符合学生实际,为学生个人特长发展创造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就业、择业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实践性教学考评制度。重视过程考核,体现终级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考核环节与次数,细化考核内容。如,学校在财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每天据实训目标,从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执行规范等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我校的校本教材编写以课程的综合优化为手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横向穿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体现多元的智力理论、扬长避短的加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材内容。如课改中注重:①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②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具有财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项目编写上能注重可操作性,能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例能与本地区本校或本班相联系,难度适中。且有电子文稿及实验操作素材,项目前后排列有梯度,由浅入深,适当注重前后知识的交融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改革中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三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而在我国中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助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要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另外,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践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性教学。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一般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一些简单的案例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出来,而较复杂的案例要借助媒介来解决,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要“简化”,但也要注意知识的连贯,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凭证与账簿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教师凭证的填制、审核及记账等操作,观察账簿的变化,明确凭证的编制与账簿内在联系。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采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的案例,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达到理论联系的目的。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会继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合处理能力。通过教学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会计后备力量。

第四篇: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张小红,吴平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财经管理系,重庆市 400052)

摘要: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严重脱节,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深入企业调研,对会计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没有进行系统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会计工作任务和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导向来设置课程。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会计工作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1]。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应依据高职教育的目的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为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主干课程体系。基于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和分析,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课程。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有经验、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在招聘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量刚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即使找到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认为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与课堂上讲授的东西不一样,有时候学校学习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到企业后要重新学习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目前企业会计人员对于Excel的运用相当普遍,会计工作中要用到的许多电子表格资料都需要用Excel来处理,许多高职院校仅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仅学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于工资管理、库存管理、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基本没有涉及,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还得从基础学起。由此可见,现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知识的需求相脱节。

2.课程内容重复

通过对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重复和交叉。下面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来探讨课程设置的情况。

(1)理论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3门课程都涉及到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但各有侧重点,这3门课程一般不会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有部分内容重叠,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均有成本分析的内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均有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项目投资、本量利分析、存货管理、全面预算,而《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中都有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2)实践课程设置

会计实践课程分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课内实训主要针对某门理论课程重要知识安排的实训,集中实训是综合几门课程或几项业务进行的训练。在《基础会计》课内实训、《中级财务会计》课内实训和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集中实践)这三门核心职业技能实训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分别都有集中实训课程,实训内容主要是用Excel来建立理论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模型,但由于几门理论课程内容本身有交叉重复,因此实训内容也有交叉,比如都有项目投资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预算编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等。

3.理论内容偏重,真正的实训不足

尽管各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都增加了实训课程,但大多数实训是授课教师参考各种版本的会计教材,设计出虚拟的企业会计业务,而这些业务依然存在对某个理论知识点的强化训练,类似于练习题,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和分析。比如,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生做会计分录的练习上(强化理论的吸收和消化),及怎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上(简单的重复劳动),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具体的会计业务判断训练。高职一名学生毕业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会计,却不知道如何对房地产公司工程项目的调入调出材料单进行账务处理,这就是缺少职业判断能力的表现。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只学习了工业会计的处理,实训也是以工业企业的业务为标准,学校课程设置中没有非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的训练内容,因而学生毕业后遇到实际业务时往往无所适从。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学校的课程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用不上,而企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却没有掌握,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一方面,学校没有对企业进行真正的了解,没有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及素质进行详细分析;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请会计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会计负责人真正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尽管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大多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合作。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没有脱离本科课程设置的框架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借鉴本科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就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即课程设置类似,仅仅压缩内容。由于普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学科研究有交叉和重复,有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普遍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所以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也十分严重。

3.缺乏“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需要大批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需要有企业经验的人员来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他们更喜欢理论课程的讲授,没有能力进行实践教学,没有精力开展企业工作过程研究,无法提供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

4.缺乏贴近企业实际的教材

目前,几乎每个出版社都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但即使是高教出版社的规划教材,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科的教学体系。有的仅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简化,没有从实际工作过程对知识技能的需要来安排课程内容,缺少任务驱动型教材。因此,许多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只能按照现有的教材来设置课程。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1.搭建真正的校企交流平台,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让学校专职教师真正深入企业,也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专职教师分批次真正深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实体单位进行定岗实习,了解企业实际会计岗位群及其技能要求,厘清主要的会计职业技能及所需的核心知识,构建以职业需求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业会计人员真正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比如邀请他们对合格的会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描述,或者请他们就已开设的课程及其内容进行评价,以摒弃过时的、不用的知识,增加企业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学校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以及“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家劳耐尔教授倡导的“以劳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认为,以劳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劳动(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劳动(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知识,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根据这一理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弄清楚会计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用到哪些会计理论知识?然后据此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思考问题,获取职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编写合适的教材,按照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划分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完成一个或一组类似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知识设计出对应的课程。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职业技能知识。通过实际初步调查,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主要涉及两大工作过程:会计核算过程和财务成本管理过程。

(1)会计核算过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及课程设置

①会计核算过程的主要任务及岗位。会计核算过程主要是指记录企业供应、生产、采购、分配各个业务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提供会计报表的过程。涉及到的岗位有出纳、材料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往来会计、总账与报表会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有:资金运动理论、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理论、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原理,手工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理论和技术、财务软件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理论和技术。

②会计核算工作涉及的课程及主要内容。一是基础会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二是中级财务会计

(一)。处理一般会计业务所需要的会计职业判断和具体会计准则要求,它是各类岗位会计(材料会计、往来会计、销售会计等)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中级财务会计

(二)。处理企业特殊业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会计具体准则的要求,它是总账会计、税务会计等岗位需要掌握的。四是成本会计。主要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各种费用的核算,是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等岗位需要的知识。五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集中实训)。设计会计核算工作的情景(真实情景),将会计核算岗位集中在情景中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岗位工作任务,强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六是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电算化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的所有会计岗位都需要掌握基本财务软件理论和操作技能。七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集中实训)。企业具体经济业务的电算化处理,即用各种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操作处理。

(2)财务成本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及课程设置

①财务成本管理过程的主要任务及岗位。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主要是指财务预测、筹资、投资、资金日常管理决策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过程。涉及到的岗位有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有:预算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利润预测、现金流的预测、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申报、现金管理、存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各种Excel财务表格的制作与分析。

②资金管理过程涉及的课程及主要内容。财务管理:资金如何筹集、如何投出及资金如何有效使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分析,财务分析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管理会计:主要是关于企业短期决策中所需要的会计理论知识。Excel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在财务中的具体应用,各种会计、财务管理岗位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纳税筹划:税收的计算及申报,主要为税务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北京:教育部,2006

[2]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五篇:会计专业课程汉英对照表

会计专业课程汉英对照表

会计学 管理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 财务报告分析

国际会计

预算会计

会计审计实务

会计职业道德与责任

国际会计专题

微积分

Accounting PrinciplesManagerial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Budget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actice

Accounting Ethics and Responsibilitie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pecial Subject

Calculus

成本会计 审计学 投资学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

财税法规与税务会计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经济计量学

会计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 统计学

Cost AccountingAuditing Principles Investment Principles

Money and BankingInternational Financ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Finance and Taxes

Internal Auditing and Government Auditing

Economic Metrology

Accounting Research Methods Microeconomics

Principle of Statistics

下载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 刘金亮王超 (联系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杨鑫路200号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邮编:201901 联系电话:***(刘金亮)) 摘要:高职工商企业管理......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研究5篇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原则,提出启动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完善企业需求分析、实施情境模拟教学等策略......

    上海中科大学院【会计】专业课程

    上海中科大学院——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的调查(范文大全)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的调查 75、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的调查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

    适应时代需求 提高业务素质5篇

    适应时代需求提高业务素质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知识的丰富与完善,纳税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等诸多因素给税收人员带来......

    会计岗位

    会计岗位、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文章摘要】通过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我们发现不少企业会计岗位责任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缺失,会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淡化,致使单位会......

    会计岗位

    精河县“校财局管”工作实施细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学校财务行为,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会计岗位

    章《税务会计岗位职责》正文开始>>□工作要求: 负责公司涉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负责公司各种发票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工作;负责记帐凭证的装订;负责各项统计报表的填报。 ☆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