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粲《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简要了解中国文学史中“赋”这一文体的发展概况。
2.了解王粲的生平和文学上的成就。
3.体会作者在赋中所抒发的情感和心情。
二、王粲简介
王粲(177—217),东汉末年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人。先随献帝西迁长安,后因董卓党人李傕、郭氾举兵作乱,困扰长安,他南迁荆州,依附刘表门下十五年,一直未被重用。刘表死后,归事曹操,任右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又升军谋祭酒。曹丕立魏国时,官侍中。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文学创作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刘勰说他“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早七子之冠冕”。
三、赋简介
赋,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的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铺采离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此为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及到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此为内容上的特点。
最早以赋名篇的当为战国荀卿的《赋篇》,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当时颇为盛行。以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散文的为“文赋”,接近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
四、解题
《登楼赋》为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登当阳城楼所作。王粲本汉末三公王畅之孙,幼有才华,为时贤推重。刘表系皇族支裔,故时局扰乱时,士类争相趋附。但此人“外貌儒雅,内多疑忌”,身无济世之才,又无知人之明,满怀大志的王粲一直被屈抑下僚,不被重用。于是写下这篇登楼之作,抒发了作者登楼时所兴起的相关之思和离乱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郁闷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作品从登楼览物写起,以黯然伤怀作结,这种写法开千百年登临之作的先河,多为后人遵循。
五、朗诵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六、讲读 1. 结构
全文按“忧思”感情的逐步发展和层层深化,可分为三层:
第一段:初步透露心中隐含的忧思,确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把握全文结构的关键所在。
首句中的“望”字,登楼时外在行为的眼目,统摄了三段中的景物描写部分,说文中的写景,均为“望”中所见。
次句中的“忧”字,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眼目,统摄了三段中的抒情部分。
从“览斯宇之所处兮”到“黍稷盈畴”,是写景,承“望”字而来;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二句,是抒情,承“忧”字而来。
第二段:抒发思乡欲归之情,集中表达了内心沉重的忧思。
开头四句,从上段“非吾土”转到抒发怀乡之情。
“凭轩槛以遥望兮”一句中的“望”字,引出下面的山高水长之景,把景物化为情思,目的仍在倾诉思念家乡的感情。
第三段:揭示忧思的政治内涵,完成了全篇的抒情主题。
思乡之情,自然过渡到抒发政治感慨,怀念家乡推进到怀才不遇。
第一层六句,揭示忧思的政治内涵———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第二层八句:以景物描写来烘托作者的内心忧思。
第三层六句,突出展现了抒情主人公忧思无尽的自我形象。
文章末两句:“循阶除而下降兮”写下楼,呼应文章开头“登兹楼以四望兮”的登楼;“气交愤于胸臆”写忧思难销,呼应文章开头“聊暇日以销忧”之销忧。更显得登楼销愁愁更愁。
2.思想内容
王粲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著名作家。身当乱世,经历流离颠沛的生活,因此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真切的反映,具有沉郁悲愤,慷慨任气的格调。他又怀抱进步的社会政治理想,在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登楼赋》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王粲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情绪
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思念故土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表现了渴望舒展政治抱负的迫切心情。
七、艺术特色
1.情景相生
本文以抒情为主,以作者个人的情绪感受、内心活动作为表现的主体。汉代大赋大多偏于“体物”,即大肆铺陈描绘客观景象事物;而抒情小赋则重在“写志”。本文的首在于其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
内心感情的抒发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使写景对抒情起到了陪衬、辅佐的作用。这就是所谓“情景相生”。全文三段都有景物描写,而且变化灵动。
2.铺陈排比
“赋者,铺也。”赋体在表现上的特点;就是善于铺陈排比事物。
本文三段中的景物描写,用的都是铺陈手法,句式上是排比。
如“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四句,分别从东、西、北、南四方铺陈排比,一句一个方位,一个画面,既概括,又形象。这种铺陈,不像汉代大赋那样面面俱到、堆砌累叠、呆板冗长,也体现了抒情小赋的特点。
3.清丽自然
赋体讲究辞藻色泽,本篇则略施文采,自然流畅,具有清丽雅洁的风格。
首先,用典十分贴切,注意与自我要抒发的感情相契合。
其次,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不少富于音乐性的修饰词,叠词有“眷眷”、“惨惨”,双声连绵词如“凄怆”、“忉怛”、“憯恻”、“栖迟”,叠韵连绵词如“徙倚”、“盘桓”,音节流利,累如贯珠,读来和谐上口。
此外,选用的动词十分准确洗炼,富于表现力,如“挟”、“倚”、“蔽”、“盈”等。
八、译文
登上城楼向四处眺望啊,暂借此日来排遣忧愁。遍观这楼所处的环境啊,实在是明亮宽敞、世间横有。一边挟带着清澄的漳水的通道啊,一边倚靠着弯曲的沮水的长洲。背靠着高而平的大片陆地啊,面对着低湿原野中的肥美水流。北面可到达陶乡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坟丘。花卉果实遮蔽了田野,小米高粱长满了垅头。即使很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啊,又哪里值得作片刻的停留!遇到这混乱的世道只得迁徙流亡啊,悠悠忽忽超过十二年到了今天。情怀深切总想着返回故乡啊,谁能承受住沉重的感情负担?靠着栏杆向远方膫望啊,迎着北风我敞开了衣衫。平原广阔我极目远望啊,却被高高的荆山挡住了视线。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流悠长渡口深远。悲叹故乡的阻塞隔绝啊,止不住泪水纵横满面。当初孔子困在陈国啊,曾发出“回去吧”的哀叹。钟仪被囚禁仍演奏楚国的乐曲啊,庄舄显达了仍操着越国的方言。人情在怀念故乡上是一样的咽,难道会因穷达不同而把心思改变?
想到时光的飞速流逝啊,等待黄河水清却令人失望。但愿王 政能一旦安定啊,可以凭借清明的时世施展力量。我害怕像葫芦那样空挂不用啊,又担忧像井水淘清了却无人品尝。走走停停我反复徘徊啊,太阳匆匆要到山后躲藏。风声飒飒从四面吹来啊,天色昏暗惨淡无光。野兽惊惶四顾寻找着同伴啊,鸟儿相互鸣叫鼓起了翅膀。原野寂静悄无人影啊,只有赶路的人在匆匆奔忙。心里悲伤而有所感触啊,情意哀痛而悲愤凄伤。顺着阶梯往下走啊,愤闷的情绪充塞胸膛。直到半夜还无法入睡啊,翻来覆去我在苦捱时光。
第二篇:《登楼赋》教案
《登楼赋》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赋中抒发的怀才不遇的忧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
2、学习本文以景写情、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3、掌握用典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体会赋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对作者忧思的理解。
2、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3、文中典故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2、赋的语言特色。
一、导入:
文人都喜欢用典,一来表示自己知道的不少,二来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古今同情,也有寻找知音之感。搜索古今诗文,你会发现很多典故都是被反复引用的,比如“王粲登楼”。(投影打出有关的诗句,师读)
王粲登楼,字面意思就是一个叫王粲的人登上了一座高楼,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比如我上课就得登楼,可是由于是特殊的人,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情感,这四个字就不再寻常,而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大家打开读本175页王粲《登楼赋》。
二、指导欣赏:
1、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注意里面一些字词的读音。(生朗读《登楼赋》,提出一些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梳理内容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赋到底赋予了“王粲登楼”多少丰富的内涵。第一节:“登兹楼以四望兮”,开门见山,点题“登楼”,从这第一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自然的写作风格了。作者为何登楼?——“聊暇日以销忧”。(聊、暇、日、销忧)原来作者心中有 “忧”,登楼是想销忧。还记得杜甫的《登高》吗?也是因为心中愁绪万千,想登高而博见,聊解心中苦闷。——开阔、富饶、广袤。总体概括“显敞而寡仇”,一边挟带着清澈的漳水,一边依傍着沮水之滨的长洲,背后是地势高平的平原,前面是水流充沛的低湿原野,北边远远接着陶朱公范蠡在江陵牧野的陵墓,西边是楚昭王的坟墓。举目四望,处处花美粮丰,一片锦绣。(仇、挟、曲、坟衍、皋隰、弥、陶、华)好像电视节目的航拍镜头,有一种大气派,这和作者登楼之后,见得高望得远有关系,也和赋铺陈描写的文体特征有关系。(大家把写景这几句读一下,感受一下气势广大的景物描写)(齐读第一小节:大家把第一小节读一下,注意感情的变化)
第二节: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以乐景写哀,哀者更显其哀。美景非但不能销忧,还激起了作者倾吐的欲望。第几小节?——第二小节。(齐读第二小节)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他到底忧什么?——思乡怀亲之忧。作者自己也点明“忧”之根源,是什么?——“遭纷浊而迁逝兮”,时代混乱导致他变成一个难民在外乡避难,并且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了多少年?——超过十二年。“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想家想的太厉害了,先向家乡的方向看看吧,“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因为想家,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起来是很好的解决了人生的穷达问题,实际上却是过于理想,一个人可能很难顺利的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兼之沉浮于风云变幻,目睹人间种种悲剧,人们深感事功难以尽凭,命运不可逆料,转而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儒学之外的思想,因之兴起。(建安风骨)风骨当指作品内在的热情以及外在的刚健风格。由于社会大**,建安时代的文人摆脱了两汉旧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变得更加自由真实。而社会的种种黑暗,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没有因社会动荡,命运无常变得悲观消极,而是力求建功立业,追求另一种不朽。
第三节:所以自然而然的,第三小节作者就谈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齐读第三小节)他的理想是什么?——“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河清、假),他希不希望自己的理想实现?哪句话表现出来的?——“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两句也是两个典故。也就是说作者之忧还包括什么?自然所见之景也光明不起来,而是黑乎乎,乱糟糟并且惨淡淡的了。(一起将这段凄楚的景色朗读一遍)
3、思想感情、赋的特点变化与朗读。
刘勰《文心雕龙》说“赋者,铺彩螭文,体物写志也。”可是这篇却着重于抒情写景,是建安时代著名的抒情小赋,(寓情于景)全赋把抒情与写景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第一小节以异乡风物之美来反衬自己思乡之殷切,已属妙笔。第二小节写自己放眼远望,却被荆山遮目,迎风开襟,又不禁啼泪横流,可谓情景融为一体。第三小节着力渲染傍晚凄凉景色,来烘托自己的愁绪,更为凄恻动人。作品的气氛越来越浓,情感愈演愈烈,一唱三叹,余音无穷。但赋体文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比如“兮”字的运用(我们读“兮”的时候,要注意音断意不断)和全赋的押韵(以第一小节为例)。(所以请大家注意赋体文的节奏特色,并且把握全赋情景交融的变化齐读此赋)
第三篇:《登楼赋》原文及译文
《登楼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楼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登楼赋
两汉: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第四篇:登楼赋的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登楼赋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翻译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注释
(1)兹:此。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
(2)聊:姑且,暂且。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销忧:解除忧虑。
(3)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4)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
(5)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6)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7)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
(8)临皋(gāo)隰(xí)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
(9)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
(10)昭邱: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
(11)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
(12)黍(shǔ)稷(jì)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
(13)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14)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15)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16)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
(17)眷眷(juàn):形容念念不忘。
(18)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19)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
(20)蔽荆山之高岑(cé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
(21)路逶迤(wēiyí)而脩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
(22)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23)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
(24)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弗禁,止不住。
(25)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26)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27)庄舄(xì)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28)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
(29)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30)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
(31)俟(sì)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
(32)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
(33)假高衢(qú)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
(34)惧匏(pá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比喻不为世所用。
(35)畏井渫(xiè)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
(36)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37)白日忽其将匿(nì):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
(38)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39)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40)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狂顾:惊恐地回头望。
(41)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
(42)原野阒(qù)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
(43)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
(44)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
(45)意忉怛(dāodá)而憯(cǎn)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这两句为互文。憯,同“惨”。
(46)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
(47)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
(48)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
(49)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第五篇:演唱古诗词《点绛唇●赋登楼》之我见
学号:20070901050101 班级:071本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演唱古诗词《点绛唇赋登楼》之我见
●
学 院 名 称:音乐学院
专 业 名 称:音乐学(教师教育)学 生 姓 名:车研妮 指 导 老 师:高剑霞 讲师
二○一一年六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My views on performance of ancient poerty rouged lip odds climbing upstairs
College
: College of Music
Subject
: Musicology(Teacher education)
Name
: Che Yanni
Directed by : Gao Jianxia Lecturer
June 201
1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兰州城市学院。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
●
楼》为例,从词曲作者、作品分析、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谈谈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是如何表现的。
关键词:古诗词;宋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
ABSTRACT
The word of ancient poetry is body of a waiting the Chinese literature possessed singly and it has special format.It is that our country a bright pearl in the treasure-house of literature.In the song of Chinese numberous art,word of ancient poetry the song of art is that our country the model in the song of art.Ancient poetry the song of word is set to music with the ancient poesy.In the paper,the anthor aims study how the ancient poetry is demonstrated from such as the composter,the work analysis and sing style by taking rouged lip odds to climbing upstairs.Key words: ancient poerry;chinese song poems;art songs;singing style
目 录
1.宋词的概述„„„„„„„„„„„„„„„„„„„„„„„„„„„„„1 1.1 宋词的发展„„„„„„„„„„„„„„„„„„„„„„„„„„„„1 1.2 宋词的审美特质„„„„„„„„„„„„„„„„„„„„„„„„1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2 2.1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2 2.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2
3.如何演唱《点绛唇赋登楼》„„„„„„„„„„„„„„„„„„3
●3.1 词、曲作者介绍(王灼、黄自生平)„„„„„„„„„„„„„„„„3 3.2 作品分析„„„„„„„„„„„„„„„„„„„„„„„„„„„„„3 3.3 关于这首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从咬字、音量、速度、节奏等)„„„„„„„„„„„„„„„„„„„„„„„„„„„„„„„6
结论„„„„„„„„„„„„„„„„„„„„„„„„„„„„„„„„„„„„„8 参考文献„„„„„„„„„„„„„„„„„„„„„„„„„„„„„„„„„„8 致谢„„„„„„„„„„„„„„„„„„„„„„„„„„„„„„„„„„„„„9
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演唱每一首作品之前,我们应该对作品背景、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乐曲本身进行分析,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表现作品。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就直接进行演唱,因而达不到演唱效果。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但要想完整的表达歌曲内涵,演唱者必须认真理解作品,领会作家的意图,对歌曲的曲式、调性、速度、节奏、和声、力度等方面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
《点绛唇赋登楼》是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由宋代王灼(科学家、音乐家、●
文学家)作词,黄自(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作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
●
例,通过对此曲的演唱与了解,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古诗词对我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以及这一时期宋词的发展状况。
1.宋词的概述
1.1 宋词的发展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新生的一朵奇花!她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唐诗并称双绝。词,诗歌的一种,最初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等。在词的发展初期,词极其艳丽,它流行于市井生活中,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了士大夫悠闲自得的生活及其对美好光景的留恋之情。
随着词的发展,北宋的刘永、苏轼在词的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开拓,促进了宋词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局面。词到南宋时期发展到了高峰,中原的沦陷以及南宋的动荡不安的历史变化激起了词人们的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焕然一新。此时也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大多以爱国为主题,抒发了他们保卫国家,坚决抗敌的爱国情怀,对词的新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贡献。因此,宋词的发展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2 宋词的审美特质
我国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但有人往往不把二者等同看待。笔者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中,人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就是希望用一种最佳的审美视角来寻找一种最好的文学样式,以此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词应时代的需要,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它首先以反映宋代文人活跃的思 想心态为主,优于诗而显示出它独特的审美特质。宋朝是一个文人思想活跃、文艺生活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由于人们的生活较美满,所以他们逐渐把兴趣移到了精神娱乐方面。因此,人们就有条件去游山玩水,从而出现了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从这里就明显地看出宋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宋朝,因为有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矛盾斗争,使宋代文人的心底也积淤了浓厚的忧患意识。随着金国的大举南侵,宋朝的国势日益衰弱,争夺权利的严重现象使得文人从灯红酒绿的生活转移到了国事。这一时期词人写的词大都体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心态,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宋词的意义较深远,对后人影响深刻。它继承了传统题材,又有自己的新天地,而且写出了新的思想境界,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2.1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体裁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它是以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和民族性的音乐织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中国所特有的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19世纪末,由于西洋音乐文化大量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变。学堂乐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中吐露新芽。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叔同等,他们为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当时流传着“洋为中用”的文化思潮,人们追求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许多文人都出国留学,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等。在音乐创作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等,都表现出了大胆的创新精神。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两首艺术歌曲水平达到了较高境界,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继青主之后,还有赵元任、黄自等人。例如黄自的《花非花》(白居易词)、刘雪庵的《红豆词》(曹雪芹词)等,这些都是最精致的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美。
2.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定谱定调的集诗、词、伴奏为一体的音乐体裁。一般 都短小精致,不受完整的形式和结构的控制,突出了歌曲中自由的主管表现。
艺术歌曲是诗与音乐的结合,是以诗词中独有的美与音乐相结合而作,借助诗词抒发作者的情感,使得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得以体现。由于是艺术歌曲,因此钢琴的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声乐与钢琴伴奏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只是起衬托和声和节奏的作用,往往所用的一些音型也能表现歌曲的意境。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十分细腻,笔者认为,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并且要了解歌词的内涵、把握好声音的处理、体现出浪漫的情调,唱出歌词所要表现的意境。
3.如何演唱《点绛唇赋登楼》
●3.1 词、曲作者介绍(王灼、黄自生平)
王灼,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字晦叔,号颐堂。王灼出生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只得流落江南寄人幕下,作舞文弄墨的吏师。晚年闲居成都潜心著述,成为有名学者。他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科技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他的著作有《糖霜谱》、《碧鸡漫志》等。而《点绛唇赋登楼》所
●描写内容是作者看到暮春中大自然的美景,希望这美好的春色永驻人间。虽然其中隐有愁绪,但其本质却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表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内心细腻的感受,既有内心的伤感又不放弃希望。
黄自,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县人,其父母的文化修养都较高。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他幼年期就已对中国的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得到了良好音乐启蒙教育,因此促进了他对民间音乐的喜爱,以至于他走上了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黄自在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影响较大,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范围比较广。在歌曲创作方面,有反映爱国热忱的歌曲;有社会题材的歌曲;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主要领域,也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如《点绛唇赋登楼》等。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器乐作品,清唱剧等。●
3.2 作品分析
《点绛唇赋登楼》这首词短小精炼,形象鲜明。在词中,作者看到“山无数,●
烟波无数”、“帘卷西山雨”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一种依恋不舍、愿春常在之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当时隐隐的忧愁,其实质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从音乐方面看,作者根据原词的格式把词分为前后两段。谱例如下:
一
根据曲式分析,图例如下:
一级曲式: 一段曲式
次级曲式:引子 呈示段 间奏 复奏段 尾声
a b a c d 小节数: 6 + 6 + 5 + 3 + 5 + 4 + 4 + 6 小节:(1-6)(7-12)(13-17)(18-20)(21-25)(26-29)(30-33)(34-39)调式调性:D b D 5 此曲从词看,属于平行结构,分为前后两段。第一段有4个乐句构成,第二段有5个乐句构成。此曲以D大调开始,在第一段结束时,主音落在b上,所以是b小调。乐曲的结尾部分结束在主音上。刚开始部分6小节是引子,歌词首先在“休息余春”中唱出,接着“试来把酒留春住”是这段词的关键句。作曲家用了较为婉转的音调去处理。接下来的两句呈下行趋势并进入小调调性,似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此曲上下段乐句旋律材料基本相同。在第二段的歌词中,第1、2句的旋律基本与上段1、2两句相同,唯第1句的后半部分有所改变,两句之间形成平行关系。在整个作品中,八分音符是贯穿全曲的伴奏音,右手是以许多带有附点音符的伴奏音为主。
3.3 关于这首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从咬字、音量、速度、节奏等)
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情达意的。因此,我们在演唱歌曲时,就要在字上下功夫。以下是笔者对此曲咬字的一些见解。
《点绛唇赋登楼》是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曲,就要在演唱中做●
到依字行腔。但是,大多数人在唱歌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内容,出现一些问题。一种是在注意了气息、共鸣之后,却忽略了语言和字的重要性。另一种是注意了咬字等情况后却没有了共鸣和气息的流动。因此,在唱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它们的关系。
中国的汉字读音一般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字头指的是字的声母,字腹、字尾指的是字的韵母。《点绛唇赋登楼》中,字腹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这两段词中,“惜”、“试”、“一”等都是属于i的单韵母。另外,“余”、“语”、“雨”、“赋”等都是属于u的单韵母。这些字读唱起来时口腔打开程度较小,但是根据曲调的变化,演唱时我们要尽量开唱,以避免减少共鸣。
中国声乐语言中,声母是字头部分,一般要求发音短促、有弹性。在此曲中,“春”、“数”、“山”、“试”都是以ch、sh开头的舌尖后音。虽然字一样,但在咬字时确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春”字在第8小节、第10小节、13小节、30小节中,由于它所处的音高位置不同、节奏不同,它的咬字力度就不同。第8小节中,它的力度不能太强。第10小节中,这个“春”字是全曲的最高音,由于曲调的渐强变化以及词意的变化,第10小节的“春”字的力度要比第8小节的强一点。第13小节中,根据词所表现的意思,“春”字的力度和第8小节中的力度一样。到 6 30小节歌曲马上结束时,“春”字的出现更是体现了词人当时对美好景色的眷恋之情。因此在咬字时,和第10小节中“春”字的力度一样,都强一些。
我们演唱每一首作品时,节奏和速度是关键,它的标记也直接影响着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如果随意改变速度和节奏,就会使作品面目全非,呈现不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节奏是歌曲的骨骼,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配合起来就有不同的情绪。比如: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悲哀的情绪。相反,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兴奋的情绪。速度的效果往往是和节奏节拍结合起来考虑。这首歌曲是3/4拍,速度是Andante,(行板即步行速度,进行的,流动的)。从词面来看,它是指犹如从容步行或平稳流动的中等速度。这首作品的节奏型大都是以切分节奏(大切分、下切分)和其它节奏型组成。在两段乐曲的最后一句作曲家都用了“rit”的渐慢记号,紧接着最后一个音又回到“a tempo”恢复原速度。由于歌曲的两段最后一句都是渐慢,根据词意和情感的把握,笔者认为唱第一段最后一句时,速度不宜过慢,不然会造成与第二段乐曲或是全曲的脱节。由于第二段的结束句是歌曲的高潮,因此演唱时可以稍慢一点。此曲是弱起开始,引子部分的节奏是以切分节奏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唱第一个字时不能太强,根据词曲的风格把握好速度。歌曲中两个倚音节奏“住”和“赋”的出现也体现出了此曲的演唱风格。演唱时,“住”字的倚音可以占主音半拍以上的时值。而“赋”字的倚音可以稍快一些。已此,我们通过演唱作品把握好它的节奏与速度。
在歌唱中,音量的把握更是全曲的关键。它不仅直接体现着这一首歌曲的情感色彩的变化,更体现了作曲家作此曲时复杂的内心情感。
《点绛唇赋登楼》根据原词的格式,作者采用了平行结构,分为前后两段。●
这首作品曲调优美动听,富于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的旋律和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再与这首词搭配起来,更具有一种旋律美,让人感觉亲切,动人。引子为歌曲做了铺垫。歌曲刚开始的第一句是“休息余春”,由于此曲是弱起开始,因此在歌唱时,音量的控制应在中强(mf)的基础上稍微弱一点。在第二句中“试来把酒留春住”是此段词的关键句。作曲家运用了婉转而热情的曲调表现了他与词人想把这美好春天留住的心情,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演唱时,音量要强(f),在情绪的控制上要略带伤感,但又要把握住热情。紧接着,“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这两句随着词的意思以及曲调的变化转入为b小调,情绪也暗淡下来。演唱时,音量要弱(p),用以表示作者心中的低落之情。第二段在开始部分,音量用中弱(mp),与第一段的开始相比稍弱一些。第二句的“强欲登高赋”给人以一种登高长啸、开阔舒畅的感受,此句在音量上的运用与上段第二句一样。接下来两句“山无数,烟波无数”也有区别,演唱这一句时形成了音量上鲜明的对比。“山无数”在音量上应是中强(mf),后面一句用弱(p)的音量,在情绪的控制上后句比前句应显的低落些。随着曲调的发展并由此逐步将歌声导向主题思想最为集中的高潮乐句“不放春归去”。此曲结束时,音量要强(f),在情绪的控制上更激动些。“归”字是歌曲的最高音,也是歌曲的高潮。演唱时音量不仅可以更强一些而且也可以延长它的时值从而达到更美的演唱效果。
通过对此曲的了解与演唱,让我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了解了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状况和词曲作者的生平贡献。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拿到作品时不要盲目的进行演唱,而是要深入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金铜.刘雪梅著.《唐风宋韵》[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2] 喻意志编著.《中国音乐史》[M].第1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3] 田可文编著.《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4] 徐笃刚著.《声乐语言艺术》[M].第1版.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5] 冯康编著.《声乐教学曲库》[M].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致 谢
毕业论文终于完成,此为大学里最后一次考核,我在大家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最终顺利完成。回首从零到毕业论文的最终完成,我的老师们,朋友们,同学们对我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想感谢一下我的指导老师刘慧院长和高建霞老师,她们做事认真负责,待人亲切和蔼,同时对我的论文积极督促,耐心指导和正确引导。此次毕业论文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大学里所教的课程对我的重要性。感谢母校给了我这么多知识储备。
在这大学四年里,我除了学会大学里应该学会的课程外,还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和我共同在兰州城市学院学习生活了四年,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正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谢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你们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老师辛苦了!最后我还要感谢把我培养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