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

时间:2019-05-15 04: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

第一篇: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知道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记住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的暴行;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用文章表达自己的历史情感的能力。通过动手绘制《清朝前期疆域》简易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表述历史问题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历史资料(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的阅读与分析,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技能。课型

常规新课教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安排学生分组。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图上只标注边界线、长江、黄河和京师)。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课文及地图册中相关插图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视频歌曲,以烘托气氛,设置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一张《清朝前期疆域图》和一张现在《中国疆域图》。学生观察对比两幅图,思考: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简要评价后导入新课。学习过程:

一、列强的侵略(课件显示)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显示)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视频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8页1、2段思考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何时?标志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辅栏“议议”英法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出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材料1: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材料2:清政府拒绝“修约”后,英国公使宣称“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

材料3:1856年10月,广东水师登上一艘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的中国船“亚罗号”,逮捕了船上两名海盗和有走私嫌疑的船员。英国公使包令也承认,这艘船“法律上不能予以保护。”可英国政府却指示他“决不让步,决不放过一件小事。” 请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回答:

1.材料1中哪些内容是《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没有的?英、法、美三国增加这些条款的目的是什么?

2.清政府为什么要拒绝英、法等国“修约”要求?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长江是我国的内河,内河航运权是一国的主权。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内河上自由航行的特权,这是对中国主权的极大损害。第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侵略者的意图,是通过此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第三,鸦片贸易合法化,目的是让鸦片贸易批上合法的外衣,使其销售更是畅通无阻,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最后,教师指出,清政府害怕“修约”成功,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威胁其统治。)3.材料2中英国认为用什么手段可以实现“修约”要求? 4.结合材料1和材料2概括指出英法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3中英国政府为什么如此看重“亚罗号”上发生的一件“小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总结:英国认为“亚罗号”事件是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最好“理由”。英国于1856年10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二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加入侵华战争的行列。就这样,在中国大地上,英法联军点燃了新的侵华战争的战

火,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慌忙派人求和,1858年,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从中国获取到更多的侵略特权,马克思怒斥说:“《天津条约》从头到尾都是欺诈。”但这些并没能阻止厚颜无耻的侵略者继续入侵中国的行动。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北京,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不堪回首的一页——火烧圆明园

(二)火烧圆明园(课件显示)

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节选。结合视频资料、课文中雨果对此事的描述和抨击、英国《泰晤士报》报导的劫掠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1.辅栏“想想”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作“万园之园”? 2.英法侵略者的暴行有哪些?火烧圆明园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烧圆明园是近代中国惨痛和耻辱的一页。昔日的圆明园是如此金碧辉煌,法国大作家雨果赞颂它同希腊帕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并称为“人类奇迹”。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在疯狂抢劫后,点燃罪恶之火,使圆明园的神奇化为乌有,只留下断壁残垣。

国宝流失在海外的数量十分惊人,而寻宝和索还国宝工作无不充满了苦楚与艰辛。请阅读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1:成为掠夺牺牲者的民族,有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不仅被抢走了不能代替的杰作,而且也被掠夺了一种记忆,这种记忆无疑本应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了解,也本来可以使别人更好地了解他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马杜的呼吁书《将不能替代的文化遗产返还其创造者的要求》

材料2:2000年,我国保利艺术博物馆从香港拍卖市场花费几千万巨资买回从圆明园流失的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2002年12月9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馆长签署声明,表示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给原有国家,该声明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3:南京艺术学院79岁高龄博导级教授林树中,带着他的经常衰竭的心脏在欧洲穿梭,十几年的艰苦搜寻和分类整理,出版巨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他说:“文化遗产广义来说是全人类的财富,但主权是我们的,文化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要想一睹古代先贤的杰作,不得不远涉重洋。” 学生讨论: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确立起正确的情感:汲取历史教训。

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记录下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伤痛,看着圆明园的废墟,让人记忆起国家在贫弱时被欺凌掠夺的耻辱,这种永恒的标记将烙印在每个中华民族子孙身上,警醒后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经无法修复,而我们身边的文物的命运却可以关注。

师生共听配乐诗朗诵《一个王朝的背影:圆明园》,(朗诵者饱含深情,字幕逐字发送,音乐选用悲愤色彩曲调,营造一种气氛。)

桃花谢了,有再红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我知道,有一种失去无法挽留。圆明园,它曾是一个王朝歌舞升平的见证,如今徒留下一个凄凉的背影,无语向黄昏。

如庞贝的命运,一切最美的在瞬间烧熔,含泪成为永恒的模子,一次次地 在千万年间,重复地、重复地、重复地,嵌进你我的心中。

当我们还沉浸在火烧圆明园的悲痛中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慌忙派人求和,1860年,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而此时放眼中国的边疆已是狼烟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一面充当帮凶,一面趁火打劫,从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领土相当于3个法国、6个英国的面积,沙俄成为19世纪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课件显示)

启发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中俄关系的相关内容。指出早在清康熙年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地区在内都是中国领土。现在俄国又把一系列割占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完全是无耻的掠夺。中国的版图是如何在沙俄等列强的掠夺中变得残缺不全的?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笔一起在“画地图、讲历史”活动中把沙俄的侵略行径揭露出来。学生活动:画地图、讲历史(播放歌曲烘托气氛)

活动目标:标示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大致位置和相应的条约名称;相互交流画图、填图和结合地图学习历史的感想与体会;讲述同历史地图相关的历史故事。

活动方式:每组7位成员互助合作学习,在自制的《清朝前期疆域图》上画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大致位置,标出相应的条约名称。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检查结果,及时表扬画得快和标示正确的小组,同时鼓励画得慢和没有标示正确的小组,并提出希望。教师抽取1-2幅制作较好的地图在投影仪上讲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课件显示)学生自主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后,思考回答: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都城在哪里?(学生在自制的《清朝前期疆域》简易地图中标示出“天京”。)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取得哪几次 重要战斗的胜利?

3.你从太平军同“洋枪队”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补充:1864年7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了。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了,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而清政府不仅没有汲取战争失败的教训,反而继续“沉沦”下去,以致遭受到更为严重的侵略。课外活动: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作文

第二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初备:涂建波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5、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6、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

3、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

2、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

1、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

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

片战争(艺术字)。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时间:1860年。纵火者:英法联军。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1)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2)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巩固小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 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 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 大沽之战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四、讲解“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一目,主要应讲清辛酉政变的性质和影响,讲清中外反动势方勾结的原因。

五、小结本课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讲课时可放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资料,增强直观性。课后小结

1.结合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等内容的讲授,调出本课软件中马克思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论述,加深学生对西方侵略本性以及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战争本质的分析能力,在讲授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时,也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以加深学生对沙俄近代的贪婪侵害我国,吞并我国领土罪行的认识。

2.在讲授英法提出“修约”要求以及几个不平等条约时,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文献资料”部分相应的原始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充实和补充教材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3.结合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的多媒体图片,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更具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深刻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一、战争原因、借口及实质

二、战争经过及结果

①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7年12月)②英法联军攻陷天津(185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860年),洗劫并焚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三、战争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 在政治上,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各省,并由沿海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第四篇: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英法美的“修约”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

《天津条约》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2.过程与方法

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两个事件同战争爆发的关系。

分析论述:《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阅读理解:从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为了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战争,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理解: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理解:沙俄政府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大肆扩张,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二.教学要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三.教学过程:

学习导论::①当《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商人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②表格: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图略)

108001850.doc

第 1 页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学法指导:1.三个时间:1856年-1858年-1860年 展示: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资料:六不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②1858年6月:《天津条约》的签定

强调:《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③1860年10月:《北京条约》的签定,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一.学法指导:2.三个事件

展示:①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法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资料:1856年2月广西西林县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告,经调查核实后,把法国神甫马赖逮捕并处死。这件事又称西林教案。

②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资料: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介绍:圆明园影视资料-圆明园绘画资料-圆明园实物资料-圆明园文字资料(可设问)资料:凭吊圆明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只要我不回过头来/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探索与争鸣:

阅读下面摘自2008年2月19日《解放日报》的报道: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过三轮大讨论,求解“原址保护”的分为两大派别:主张部分重建的“整修派”和维持不动的“废墟派”,这道求解了上108001850.doc

第 2 页 百年的历史难题,似乎至今仍难有最后答案。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答:事实上是不能重建的。理由:①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装饰尚未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②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世作用。一.学法指导:3.四个国家:

展示:英、法、美、俄四国国旗(观图)指出:主凶:英、法;帮凶:美、俄。理解练习:

1.“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是谁?美国充当了什么角色。(D)

A.英法、美国、帮凶

B.俄国、中国、调停人

C.英国、中国、旁观者

D.英法、中国、帮凶 2.沙皇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观图)强调:4个条约

资料:沙俄侵占领土150万平方公里:相当3个法国或法德面积总和或14个半浙江省 3.《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观图)二.重点探究: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

强调:英法美修“约”要求: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③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强调:性质:英法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实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重点探究:2.《天津条约》内容和危害

①十口通商—使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南方发展到北方,由沿海发展到内地

108001850.doc

第 3 页 ②游历通商传教和③舰船长江航行-破坏中国主权,便利列强入侵

④公使常驻北京,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清政府开始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工具。

⑤赔偿白银600万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二.重点探究:3.《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

强调:3个北京条约,美国没有?这里主要是指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二.重点探究: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

1.政治:①公使常驻北京-便利了外国对清政府控制,开始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工具

②关于外国人和外国船的规定-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③割九龙司—再次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使英国加强了对香港的控制。

2.经济:①十一口通商-使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南方发展到北方,由沿海发展到内地

②大量赔款-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结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重点探究:5.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①根本原因(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扩大:

①过程:侵略国家增加;侵略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签定条约增多。②结果: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割占的土地面积更大;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的破坏 ③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练习与测评:略

108001850.doc

第 4 页 资料: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108001850.doc

第 5 页 1857年,英法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䜣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回到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看到了什么?法国海军上尉巴吕说:“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什么居住场所。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参与者之一阿尔芒.吕西赞叹:“我为我看到的东西而震惊,瞠目、惊呆!现在《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两天中,我在值3000万法郎的„„珍宝财富中徜徉!”

在进入圆明园之初,法国方面的将领蒙托邦曾经装模作样地下令,士兵不能随意动园中的物品。但他们所见的东西太精美了,侵略者贪婪的本性无法抑制。终于有人经不108001850.doc

第 6 页 住诱惑,先动手了,魔法破除了„„法国军医卡斯塔诺承认:“对圆明园的抢劫是不可避免的。”法国统帅的翻译官埃里松伯爵断言,一切阻止抢掠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是枉费心机、注定要失败的。“将军能做什么?他手下的军官们又能做什么?毫无办法。„„无论是法军还是英军的统帅所能做的只有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蒙托邦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的部下进入圆明园的大门。正如拿破仑一样,凭他近乎神一般的威望,也没能在滑铁卢溃败时阻止住他的部队后退。”这段为将帅辩护的话恰恰暴露了他们纵容抢劫的嘴脸。于是抢劫变成公开的、疯狂的、得到允许的行为。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英法两国的抢劫方式也不同。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埃里松伯爵说,“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英国人甚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收集从圆明园掠夺来的物品,士兵必须把他们的战利品交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制清单,组织公开出售。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对中国人而言惨烈景象再次出现:“军营变成了化装舞会,炮兵们回来时,个个身上都裹着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108001850.doc

第 7 页 清朝大官的朝珠„„气恼时,就把那些带不走的东西砸碎、撕烂或者弄脏„„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分量太重„„但内格尼罗中尉居然有办法用军舰带回500件之多的中国瓷器。而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军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中国正不惜代价地收回她散失的遗产。2000年春天,中国一家集团公司就以345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原属圆明园的生肖动物头像。他们还声明要收回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册页;它被杜潘上校带到巴黎拍卖,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沙俄向来是趁火打劫好手。在17世纪40年代趁清军入关之机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大肆烧杀掳掠,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和当地人民的安全。“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而在两次重创俄军后,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无奈,子孙不孝,咸丰躲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宫里继续享乐,根本没有救亡图存,知耻而后勇的意思。就这样大片领土沦丧了。

108001850.doc

第 8 页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14日,中俄40年边界谈判终成正果。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黑瞎子岛西侧一半的岛屿归属中国,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

1858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夺去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两年后,当时的沙皇俄国藉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这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割让给俄国。即使承认这一条约,黑瞎子岛在乌苏里江以西和黑龙江以南,也应属中国所有。

但从签订《北京条约》之日起,俄方就想侵占黑瞎子岛。而真正造成黑瞎子岛领土争端始于1929年。当时,中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因不满苏联持续控制在清朝末年由沙俄修筑的中国东清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引起武装冲突。国民政府对苏宣战,但中国战败。

1929年12月20日,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与苏联签署停战《伯力协定》,同意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权益,换取苏联军队撤出中国东北。但苏军却一直强占黑瞎子岛,不肯撤走。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和苏维埃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中苏两国一致同意江面主权中苏各二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了漫长的谈判,中俄双方的边界问题终于划定,中国取得了黑瞎子岛的一半所有权。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已经很难再向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了。这就意味着,在历史曾经属于中国的大量土地将无法回到祖国的怀抱。

108001850.doc

第 9 页

第五篇: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主备教师:张立华

备课日期:2014-8-30

一.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核心概念: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形成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分析理解历史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内容:

1、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2.重点难点内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

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备学情

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学生过去对“鸦片战争”略有耳闻,暑假安排了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等近代历史电影,对这段历史有一些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基本过程,《南京条约》的内容。

2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危害(特别是经济上的危害),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对初中生,理解难度很大,教师要适当的补充一些材料。帮助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形成阅读、观察等了解历史能力,学会陈述历史、表达交流能力;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危害,并结合两则材料,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形成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分析理解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英雄故事会”,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初步掌握理解和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学生结合《南京条约》等丰富史料,小组合作交流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证据意识,学会运用材料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讲述林虎门销烟的故事,感受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住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上学期我们讲到: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入侵,但是却使得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在西方国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清政府还在做着“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美梦,殊不知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了4000多人就敢攻打有4亿多人民和一两百万军队的大清帝国?战争结局如何?给日后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构建动场)

第1课 鸦片战争

三个版块:风雨欲来 血雨腥风 驰风骋雨 第一幕:风雨欲来

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文字和图片材料,对比1840年之前中国和英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18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中外之间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少量的贸易往来,我们看一下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情况,从而看出,英国通过合法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为改变这一状况,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山雨欲来风满楼,鸦片贸易流毒颇多,很多有识之士站了出来,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林则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活动设计:英雄故事会

活动目的:学生体验爱国人物的事迹,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怀,产生了解历史探寻历史的愿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程序:生成-探究-解决问题

1.找事件,排顺序:带着问题看课本,找出有关林则徐的事件,然后排序。(自主学习)

上书光绪帝——禁烟缴烟——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2.讲故事,深分析:

小组推荐同学讲述有关林则徐的故事,看谁讲的又具体又生动。3.评人物,评事件 根据故事,畅所欲言:“大家如何评价虎门销烟,如何看待林则徐?” 活动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竞争与合作学习;活动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等。

活动评价:

重视活动内容的交流和分享,采用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过程性评价与教师批阅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幕:血雨腥风

过渡: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抵制,英国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拿起了战争的武器,向古老的中国开炮了,迎接中国人民的是一场血雨腥风——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原因: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的过程:多媒体显示《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经过,战争爆发(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战争扩大(1841年)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战争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1842年失败。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战争扩大。1842年失败。

3、鸦片战争的结局: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4、然后提问:①清政府战争态度怎样?(战→和,抵抗→妥协)②你能说出多少作战英勇将领?从中学到哪些宝贵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敢,不怕困难,爱国等)通过这些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过渡: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涌现了许多英勇的爱国将领,又处于天时、地利、优势,但由于政府腐朽、落后,妥协投降,结果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膝投降,中国战败而结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到底有哪些影响呢?透过这场暴风骤雨,我们一块去探究一番。第三幕:驰风骋雨

活动设计:鸦片战争的影响

活动目的:学生自学条约内容,试着分析条约的危害,再展示丰富材料,小组合作交流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证据意识,获得处理信息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活动程序:生成-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展示《南京条约》内容。学生自行阅读,思考其带来的危害。(自主

学习)

2.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条约带来的危害。

3.展示两则材料,学生阅读,感受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西方,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54万石,超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出口量·····

材料二: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4.学生组内发言交流,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交流探究)

教师总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5.学以致用,谈谈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活动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竞争与合作学习;活动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等。活动评价:

重视活动内容的交流和分享,采用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过程性评价与教师批阅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小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却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鸦片战争就像一场猛烈暴风雨,“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综合建模】:(知识点动画演示)

总结英国(资本主义强国)正当贸易走私鸦片虎门销烟挑起战争战败求和中国(落后的封建王朝)《南京条约》开始沦中为国半近殖代民史地半的开封端建社会当堂检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1、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2、下面属于林则徐广州禁烟的措施是:

①捉拿烟贩 ②收缴鸦片 ③虎门销烟 ④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的一切贸易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 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 C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D 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

下载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川教版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记住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的时间、内容和戊戌变法的时间,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

    [初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川教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本课的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英法美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特权,希望就此打开中国广......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

    川教版八上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教案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记住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复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理解......

    川教版八上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理解它关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