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游森林第2课时
第二课时(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
1、欣赏《狮王进行曲》
2、律动情境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情境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2、尝试借助图谱,运用打击乐器和体态声势,在音乐情境中参与《狮王进行曲》等作品的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要素的感受和理解。教学重点:
欣赏《狮王进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要素的感受和理解。教学难点:
在音乐情境中参与《狮王进行曲》等作品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游戏:跟着音乐走一走。
安排学生和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如:用脚 尖走、用脚跟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动作,变“静态造型”。音乐响起再走。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初听《狮王进行曲》(1)听狮王主题音乐
(低音区主题):是高音还是低音呢?模仿什么?请用动作表现一下。(钢琴颤奏)这里又向什么?
(高音区主题):是高音还是低音呢?模仿什么?请用动作表现一下。曲子里先出现的是高音还是低音呢?那么应该是什么动物先出场呀?(大动物先出场)
(2)初听引子部分音乐
(师)这么巨型的动物由远而近走来了,小动物们见了必定是越来越害怕啦,情绪变得越来越紧张,听听,这音乐的力度是怎样变化的? 老师出示渐强,减弱记号,学生选择。
复听引子部分音乐,学生摆动双臂模仿风吹树叶,动作幅度随音乐力度而变化,请一名学生模仿巨型的大动物由远而近的走来。
三、听音乐看图编故事
(师)这曲子究竟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咱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请你边听边看边想象一下,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会儿讲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棒。
边放录音,边出示画有狮子王的幻灯片。
请学生来讲故事,并为所讲的故事,所听的乐曲起个名字。
同学们起的名字真棒,这首曲子叫《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写,这位作曲家还写了许多关于小动物的音乐,汇总成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给狮王编的曲子。
学生打着拍子跟琴唱两遍。
(3)想想看,如此威风的狮子王出来前,谁为它开路呢?(士兵)请学生模仿士兵行进动作。
四、表演
1、今天有什么动物来参加我们的动物狂欢节,数数威风的狮王出场后吼叫了多少声?(共四声)
请学生用动作来表现狮子的吼叫。
启发学生通过音区的变化,想象狮王出现后,紧跟着小狮子出来了。
2、老师给学生分组进行排练表演。分组请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老师与同学们对上台表演的同学进行点评。
五、结束
1、师小结。
2、放乐曲,生出教室。
第二篇:唱游森林第1课时
第一课时(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
1、学唱《小猴子》
2、欣赏《野蜂飞舞》
3、律动《童谣诵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赏《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3、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并能积极大方的参与各项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
1、游戏:跟着音乐走一走。
安排学生和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如:用脚 尖走、用脚跟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动作,变“静态造型”。音乐响起再走。
2、师生问好。
二、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三、童谣诵读《小猴子》
1、感受恒拍,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2、恒拍可以由老师敲击,大家也可以分组,一部分拍手(恒拍),一部分诵读,一部分有节奏地做动作。
3、将童谣和歌曲有机地结合,在诵读、歌唱的丰富形式中感受小猴机灵、顽皮的形象,体会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
1、师小结。
2、放歌曲《小猴子》,生出教室。
第三篇:森林唱游读后感
读了《森林唱游》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画面的精致·美观·细腻,配上新诗一样的文字,描绘出都市人的感慨·幻想和梦。即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字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
几米的作品以图为主,字为辅的形式,充满都市感,散发出迷人的童意,具有幻想力,给人以淡淡忧伤·风趣·幽默的感觉。
几米用他清晰的画风,幽默笔调,唱出他对人生的体验,对都市生活的细心观察,营造出了简洁而柔美,温柔而情深,百读不腻的成人·儿童的童话故事,使我们小朋友看了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打开眼界。
《谁在家》乌云密布的午后,有人在家吗?
阴雨绵绵的傍晚,有人在家吗?
微风暖暖的清晨,有人在家吗?
满天星斗的夜晚,有人在家吗?
这可我最后一次的拜访了,有人在家吗?
有人在家吗?有人在家吗?有人在家吗?······
我从这一首短诗中,我看到了一只小猪在敲一个门,那里只有一个门,后面只有一望无际的原野,什么都没有。那只小猪只要向前迈一步,就知道真相。仰一下头也知道啊!这使我联想到:我是多么的马虎,一次数学考试,我只是因为一道计算题丢了一分,不然就考95分了,我可真马虎。下一次我的计算题一定要全对了。
第四篇:唱游森林单元概述
第七单元《唱游森林》单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唱游森林为主题,选择了与森林、动物有关的歌曲、乐曲,如《小猴子》《小蚂蚁搬米粒》《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等,这些作品形象鲜明、充满童趣。为了引导学生更充分地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森林动物形象,激发他们对音乐、对自然、对动物的兴趣,教材中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童谣诵读”“情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意在将音乐学习置于游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与体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情境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本单元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猴子》《小蚂蚁搬米粒》,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3、尝试借助图谱,运用打击乐器和体态声势,在音乐情境中参与《狮王进行曲》等作品的音乐实践活动。
4、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在诵读、演唱、情境表演等活动中准确的表现,并能与具体作品的形象和情绪相吻合。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小猴子》、欣赏《野蜂飞舞》,律动《童谣诵读》。第二课时:欣赏《狮王进行曲》,律动情境表演。第三课时:学唱《小蚂蚁搬米粒》,歌表演。
第五篇: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确定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夹竹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有很高的地位:(出示、齐读)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觉得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呢?除了因为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 映,景象奇妙有趣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老师相信,通过昨晚的预习,大家都从课文中找到了原因。
2出示、齐读: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抓住要点质疑问难。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们有哪些疑问呢?
2预设:夹竹桃的韧性指什么?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那些幻想
三、活动导学,精讲点拨,感受“韧性”,体会“幻想”。活动一:
自主学习,感受夹竹桃的“韧性”,1、同学们刚才问得好!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夹竹桃的韧性的,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韧性表现出来。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3全班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③你真会听,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了夹竹桃韧默默无闻的奉献,又开出、又长出表现了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韧性十足。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
③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你读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②“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③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如果用文中的成语来形容作者院子里的花,用哪些比较合适。
④出示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⑤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呢?
3、同学们,夹竹桃的韧性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你能用下面的句式夸夸夹竹桃吗?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不论是
,还是,你都始终如一,你的 让人敬佩!
4、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凋零,但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你们想到什么呢? 活动二:
合作探究,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1、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是什么使你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3、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又会 产生怎样多奇妙的幻想,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幻想写下来。
4、这么美的文字,把它背下来,说说怎样背的效率高?(教学机动,如时间允许安排此教学内容。)
四、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活动三:
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韧性
留恋
回忆
地图荇藻墨竹 7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