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新教案五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真情,可按如下设计教学。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当学生触及这些问题时,学习兴趣被激活,特别是听了某些同学的现身说法,产生了到北方看雪的欲望。此时,学生的情感就和文中台湾小孩子一样:能看到真的雪,真好!为学习课文打下了感情基础。3.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二、“比、读、嬉”结合,探索课文结构及段意(一)比较两幅插图,说出各自表达的意思 1.投影文中插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问:“这幅图上画有什么?” 让学生知道:这幅图中画有用棉花做成的雪景,很多小孩站在商店橱窗前看用棉花做的雪景。投影文中插图2,同样让学生学生仔细观察。老师问:“这幅图画有什么?” 让学生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北方孩子尽情玩雪的场景。2.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台湾省和北京的位置。老师说明:我国台湾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很少下雪,所以台湾的孩子很难看到雪。3.比较两幅插图。老师问:哪幅图画的是台湾小朋友,哪幅图画的是北京小朋友?哪里的小朋友看的是真雪景?哪里的小朋友玩到真雪? 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的异同。(二)读熟、读懂课文,领悟段意 1.教师示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到“很难”、“惊奇”、“深情”等词语时,语气、表情、动作要协调配合,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悟词意。2.学生读。学生模仿老师朗读。3.重点读。让学生重点读文中第二段和倒数第三段。指导朗读四个问句: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 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从而完成课后第4题的训练任务。4.认识文章结构,悟出段意。①讨论:文中哪些段是写插图1的?哪些段是写插图2的? ②图文对照,认真朗读。③卡片游戏,进行“四素句”训练,帮助学生领悟段意。A.卡片准备: 1(什么时候)过春节的时候 2(谁)孩子们 3(在哪里)在商店的橱窗里 4(干什么)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B.游戏方法:任选四个学生上讲台拿卡片1、2、3、4。老师说:1234,排好队。拿卡片学生说:你看你看,我是谁? 台下学生说:我懂我懂,你是谁。学生们读出卡片所组合的句子: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C.老师有意地变换卡片位置,重复上述游戏。通过这样训练,学生逐渐明白:“时、地、人”位置变换,若“事”位置不变,句子意思不改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得到训练,理解句子、领悟段意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倒数第三自然段也可以进行类似训练。
三、演、议结合,感悟文中真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1.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台湾小学生,练习文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导游”解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们家到北京来看雪。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满天雪花飞舞,把整个北京城妆点得更加美丽。你看,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家说像什么?树上披上了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尽情地玩雪吧!”(此时,录像中正播放孩子们尽情玩雪的情景。)2.大家议一议:“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白:表演表达了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3.播放录像,师生共同观赏北京雪景。4.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有的说:“台湾小朋友,欢迎你们到北京来。” 有的说:“我想和你们打雪仗。” 有的说:“我想和你们在雪地里照个相。” [编后] 低年级学生喜动不喜静,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设计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卢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课堂教学导入,课文结构及段意的分析,到最后的演议结合,都刻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动起来,真正体现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样的教学,学生有兴趣,收效大,而教师不用苦苦地满堂灌,当然好。
第二篇:识字3教案二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64个生字,会写44个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欢庆》和《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4.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5.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识字3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1)巩固音、形。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2)观察发现。相似的字:川、州。难写的字:民、族。(3)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板书设计:识字3 黄河 长江 珠峰 可入画 相似的字:川、州。台湾 大陆 是一家 难写的字:民、族。教学反思:《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教学案例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三段,要抓住重点讲词析句,深刻地领会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首先,学习第三段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指名学生读第三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避免了讲课文“求全”“平推”之弊,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我是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板书:斩钉截铁)
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学生纷纷举手,争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板书:热血沸腾)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生:“热血沸腾”就是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
生:“热血沸腾”就是说五壮士情绪高涨。
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学生回答,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老师引读,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学生齐读后,过渡学习第四段。)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画出的词有抢、夺、插、举,然后教师板书。)
师:什么是“举”,五壮士是怎么举的呀?
生:“举”就是用两手向上高抬,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班长把石头抬得高,用力很大。
师:文中写的是“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具体地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句子,还进行了换词的训练,说“砸”可以换成“投”“掷”“撇”。)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砸”而没有用其他词?
生:因为“磨盘”是说石头大,“举”是抬得高,向下扔就要用“砸”。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评:宫老师抓装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了作者用“砸”之巧妙,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呢?(学生通过理解上文悟出读的情感和要领,学生们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读得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五壮士为什么表现得这样英勇顽强呢?谁来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对日寇的仇恨。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师:手段极其惨忍。
生:日寇在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也就是杀光、烧光、抢光。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学生情绪激愤,然后齐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这样就把读的质量提高了。〕
(教师过渡到第五段,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五壮士在跳崖前的表现,学生看着图说表现。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读议,理解五壮士面对着死亡,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五壮士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学生理解后,教师范读:“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训练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因此,作者在结尾赞美了五壮士的声音。
(出示投影片,示意学生齐读有关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生: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子弹打完了,还用石头砸敌人,最后纵身跳崖,也不当敌人俘虏。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生: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教师范读,接着指名读。)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大家齐读这两句。(生齐读)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实录
肖培东
山水深处里走出的孩子,素素朴朴,清清爽爽,他们很认真地坐着,只等冬天的阳光陪他们一起绚烂。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你们都读过了吗?”文章是八年级上册的,他们是七年级,初一新生。
“读过了!孩”子们抢着说,我能读出他们的期待。
“很好,读文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或比较模糊的字词?” 一学生问了“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他们不知道。原来,他们读的文章是老师自行打印的,没有任何注解,不知道“崇祯”也就很自然了。
“太好了,你们没有注解文字,这样,我们就要靠自己的阅读储备和阅读感悟去学习这篇文章了。”我心里开始一紧,随即就是暗喜,学习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叶老曾经强调读书要 “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感知、领悟、体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素读!“老师,‘雾凇沆砀’什么意思?”一个男生问。确实,这四个字不好写,也不好懂。“同学们先写写这四个字,注意偏旁,写正确。” 孩子们写得很认真,一笔一划的,有的还默默读着。
“谁来说说‘雾凇沆砀’的意思,想想那个雪天„„”我不解释,只是提示着,我的眼前仿佛已是一片白茫茫,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闪烁,似烟似雾,与天云相接,世界瞬时冰寒剔透。“老师,应该是雾气中的植物沾上了雪花,雾气迷蒙的样子。”这孩子,该是去过东北,“雾凇奇观绝天下,吉林冬景冠中华”,能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真好。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雾凇沆砀,形容冰花一片弥漫。“老师,‘拏一小舟’的‘拏’什么意思?””一个女孩轻轻地问我,眼睛清亮的。“哦,我觉得你自己可以猜出来的。想想看,这个字的后面连接的是‘一小舟’,‘小舟’是指?” “小船!”
“那‘小船’前应该是个什么词呢?你自己猜猜看?“我继续鼓励她,我觉得她能想出来。“撑着小船!”女孩的眼睛更亮了,清泉般地汩汩出鲜活的答案。
“你看,多好,动动脑筋,这不就想明白了,撑船,划船,这个‘拏’字下面是手字,就是个动词。”
我特别喜欢这组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能做的,老师就一定要给以信任和引导,没有什么自己荡起小舟划出圈圈涟漪更优雅的事了。教师要“解惑”,更要“设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会让我们发现深层次的快乐。试一试,你能行!学会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你的教学细节中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写文章是没有这些顿号句号的,教材编者该是读懂了张岱此句之美的。若是加上顿号,变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湖心亭看雪》也就少了几分神韵。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天地苍茫,万千气象。虚字不虚,张岱叠用三个“与”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若是用顿号隔开,遥远又突兀,相看生硬,“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雪夜天地相融水天相接的磅礴浩渺就多了阻碍多了隔阂。这处教学,已经被许多老师熟谙,这也成了《湖心亭看雪》的必然之处。
第五篇:在家里优秀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范文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音节:请大家和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一起来拼读音节:jià dēng guà diàn zhōng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音节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师生合作,学习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不过在学习新知识以前,老师要带大家到小红家做客,看看她家有哪些东西?指名说图上的摆设,注意用完整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小红家里的东西还会变魔术,你们看,它们变成了汉字,你认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你是通过什么办法认识的?
3、小结:我们学习汉字既可以向别人请教,也可以借助拼音,还可以留心观察生活,使更多的汉字成为你的朋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请大家打开你们的语文书,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自读
5、现在请同桌小朋友相互读读认认,看看是不是把词语读准了。同桌读 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读词语。全班齐读。
6、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了,你们还认识你们的新朋友吗?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看看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男女生赛读,相互评价。
7、扩展活动: 刚才,我们学了这些事物的名称,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张画和小卡片,看谁能把卡片上的词语和图一一对应。学生动手摆放卡片,展示,再齐读词语。(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通过反复见面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记生字。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大家看这些汉字变成了红色,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生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它们读好,先自己练练吧。学生自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有信心攻下这道难关,把生字读准吗?开火车读。我们再来进行计时比赛,看谁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大王?
3、扩展活动:游戏摘生字果 大家的生字学得好,如果你能读准生字,老师就把红红的苹果送给你!谁来尝尝苹果的味道?摘生字苹果再领读。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5、扩展活动:下面,我们一起动动手,小朋友手里都有汉字的部件,赶快打开,看看你能拼成什么字?把你拼出的汉字读给大家听!学生边拼边读。(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多见面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今天,小朋友和许多汉字成了好朋友,这还不够,还要会写。出示4个生字,上面的汉字你认识吗?一起读一读。用4个生字组词。你愿意先写哪个字?你能不能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写好这个字,哪几笔很重要?谁能说一说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看见小朋友写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进行比赛。你们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吗?师范写,学生评议。小朋友也想像老师这样把字写好吗?就看老师的字,模仿写一个。学生仿写。(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把汉字写好)
五、作业 介绍你家的陈设,并用几句话写出来。(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词,做到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