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再思考
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再思考
在今天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利用身边的高技能器材学习英语,尤其将英文影片广泛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迅速提高英语水平。“英文电影赏析,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灵活的教学方式,展现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使学生认识中西文化中的语言交际活动。”[1]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良好并且对英文原声电影感兴趣的大学生们来说,通过赏析原声电影,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渠道,可以改善大学生不敢张口说英语的不良习惯。正如于广所说,这种感性方式已经让学生们对信息的接受由“阅读”转为“观看”,改变了他们信息加工的认知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听说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一、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英语教学界的相关人士认为把英语原声电影运用到大学外语课堂中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把影视片段赏析插入到教学设计环节中。尽管如此,影视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影视赏析课程虽然得到了认可,但是部分院校却未能充分利用影视赏析的优势,只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本课程且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二)部分院校的英语教师不仅课量多,而且科目多,不同的科目需要用不同的书籍,如此会导致教师备课任务繁重。在众多的课程中,因为影视赏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部分教师把该课程看作自己休息的最佳课,使之成为单纯的电影欣赏课。
(三)影视赏析逐渐被接受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该方法处于尝试摸索阶段,找不到相关合适的指导教材。由于缺少系统的课程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就会很随意,一部影片全部呈现给学生。在赏析前没有背景讲解,赏析过程中缺少教师的引导,赏析后教师没能及时布置任务,使得赏析课失去了开设该课程的意义,观看电影成了学生的娱乐活动。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脑海中只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没有记住与英语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考略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由此可见,针对开设英文影视赏析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方式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二、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精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英语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英语课就成了学生讨厌的课程之一。在此情况下,必须有新的英语教学形式出现,英文原声电影为此提供了重大的贡献。不管学生们是否能够听得懂那些电影人物的话语,都会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插入英语短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英语。
(二)清晰的发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多项研究表明,视觉支持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Rubin(1990)发现,通过录像故事训练听力的学生比没有视觉辅助的学生们进步的非常快。她指出,录像如果被选择用来提供信息处理的线索,那就能提高听力理解,关键是选择。”[2]因此要求教师要多花时间去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影片,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三)精彩的片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赏析是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手段。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在某种语言环境的刺激中习得。”[3]英文原声电影是对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准确描述,给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口语课上,通过欣赏英文影视片段,让学生们通过中英文字幕学习地道标准的表达。生动的故事情节会让他们情不自禁的去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课前挑选原声电影片段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教师慎重考虑设计出来的,一环扣一环,不能随意的编排,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电影教学专家邱政政指出:看外文原版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接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4]依照专家的说法,教师应该挑选发音标准,有丰富对白的影片。以《冰雪奇缘》为例,该影片发音清晰,并不属于暴力、色情影片,内容积极向上。同时教师还要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影片,影片不能过长,能够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为最好。
(二)课中原声电影片段的点滴
1.电影片段有特色,口语提升快
不同题材的电影,应用在英语课堂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与此同时,一部影片中的几个精彩小片段,对于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基础英语课上插入英语原声电影片段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快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影片《冰雪奇缘》中共有9首歌曲,每一首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声色并茂,情境交融。如那些经典影视名曲一样,歌曲不再单纯作为配乐,而是有力地推动剧情发展,或者直接建立对话,让人物唱出心声。由于其发音既清晰又标准,所以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课上利用影片中的歌曲来客串教学内容会事半功倍。以歌曲let it go 为例。首先,教师剪辑此段影片,其次,课上教学生们读几遍生单词,如:isolation(孤独)、swirling(旋转)、conceal(隐藏)、crystallize(使结晶)等生词,掌握单词的读音后,教师继续教学生读歌词中的句子,直到他们能够熟练的读出歌词。最后,把歌曲放给学生们反复听,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学生们唱此歌曲,能够唱出来,既可以掌握歌词里的生单词,同时也可以记住句子。影片中,姐姐Elsa会魔法被揭穿,她逃到了山顶建立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冰雪城堡,妹妹Anna去寻找姐姐来到了一个小店买冬天穿的衣服。在安娜与店主的对话中可以学到有关服装专业的句子和词汇,例如:Big summer blow out,夏季大甩卖,half off swimming suits,clogs,and a sun balm of my own invention半价泳装,木底鞋还有我自己发明的防晒霜 How about boots? Winter boots...and dresses? 鞋子怎么样,冬靴和鞋子? Just the outfit and boots,yah?只有衣服和鞋子,对吗?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欣赏影片记住较难的单词和句子,口语表达能力在逐渐的提高。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是近年来为广大英语教师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手段的决策过程中去。
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的意识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需求得以明确。在该教学模式下,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及学习者个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如双人活动、小组讨论等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遇到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甚至误区。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其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即“以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我们仍须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他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课堂气氛和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既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又是其潜能的挖掘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们反对传统的以教师精讲为主的教学,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就越好。尽管英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主张外语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但由于作为学习者个体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故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教师的讲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学习策略,调动其积极性,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更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其实际语言技能。
事实上,有些英语课堂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在特定的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种所
第三篇: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
威尔斯的对等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圣经典故的翻译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Britain Needs a Monarch—Cau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narch in Britain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非智力因素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 44 从宗教建筑看中西文化差异 45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 47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48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49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50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52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 54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55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56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 58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5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Whose Portrait Is This—Exploring Oscar Wilde’s Complex Personality 62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63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归化与异化在《老友记》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65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66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69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70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71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73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An Analysis of Two Women in the Film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Victorian Woman vs.Modern Woman 75 中西酒文化比较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An Image of Eternal Charm—An Interpretation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78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80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82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83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84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86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87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90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91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94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97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解读 98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99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100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101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02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104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0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 106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107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 108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109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12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 11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15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16 中英姓氏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 118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 119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12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12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124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主题的研究
Gulliver’s Alienation: From an Economic Being to a Political Being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129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31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132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133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13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135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136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138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 141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142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143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145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148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 149 Family Values in Desperate Housewives 150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151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152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153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 154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
155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56 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中译本比较 157 中英酒俗对比
158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159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 160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61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62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 163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164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165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 166 英文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多元性初探 167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6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 169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 170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
172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 173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
174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 175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176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17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178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179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80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181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182 企业资料的翻译原则
183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184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85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 186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18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 188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189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9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
19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Island Literature from Lord of the Flies 192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
193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94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195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19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97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98 浅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199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200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篇:原声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
原声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
[ 录入者:中国论文网 | 时间:2011-06-16 10:35:03 | 作者: | 来源: | 浏
览:113次 ] 【摘 要】英文电影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将英文电影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电影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能力培养
原声英语电影语言生动、逼真,视听效果引人入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 原声英语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电影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电影内容生动、丰富、引人入胜,看电影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观看电影,学生会主动学习影片中的台词、英语歌曲及背景知识等,同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听说能力
听力、口语是相互关联的能力,不是能够割裂开来单独培养的技能。“听”和“说”是紧密结合的,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听”来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加工以后,再由“说”来输出信息。而通过引入原声电影教学,大量的视频材料,不仅提供了“听”的信息,还加入了“看”的环节,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的获取,为“说”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空间。
教学中选择的英语电影往往是故事片,它们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十分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与第二语言的距离拉近了,并且发音纯正、用词准确,学生在生动有趣、动态逼真的情境之中听外语,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极佳的语言材料。3.优化词汇学习金融论文发表
词汇学习应该怎么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将词语放在例句中来教授其用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种通过例句学习词汇的方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习词汇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孤立地学习。因为词语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传递口语或书面语的信息,而按照用例句教授词汇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生硬的,往往很难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而英文电影为词汇学习提供了良好语境,在故事情节、光影变幻、演员表演及配乐营造的意境之下,让台词中的每一个词都赋予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学生对于此时入耳的单词、短语记忆格外深刻,并且能够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在英语电影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单词俚语,并在真实的语境里熟悉单词的使用环境及用法,从而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
二 英文电影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运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精看与泛看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选择合适的影片之后,要求学生课前先“泛看”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影片时,要有计划地给予指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精看”影片,特别是对重点段落,要反复地认真地看,彻底弄清楚其含义,包括字词句的发音,台词的深层含义、影片的社会背景。下面试用经典影片《毕业生》为例加以说明。1.课前准备
选择难易程度及内容适合教学的影片;收集背景知识相关资料;准备语言点的讲解资料;设计问题和课堂情景剧的引导活动。2.课堂实践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电影内容,基本的创作手法,创作背景,意图;学习常用口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情景剧、学会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课堂活动设计。首先,电影背景介绍和电影欣赏。(1)在这部电影中,笔者专门介绍了这部故事片的拍摄时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越南战争时期,影片挖掘了战争时期美国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2)本片剪辑手法深受新浪潮影响,笔者特别讲解了其中的精彩之处,扩展学生对电影工业和影视文化的知识。其次,本片的两首主题歌《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优美动听,含义隽永,至今脍炙人口,笔者讲解了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对这两首经典之作进行赏析。(3)单词讲解。重点生词及句型讲解,俚语的讲解。并让学生反复看重点段落,进行跟读练习。3.听说训练
首先,进行听力理解训练。选择合适的片段,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发掘台词含义,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其次,学唱主题歌。在播放电影之后,老师把Sound of Silence的歌词给了学生,先让学生看着歌词听录音,然后一句一句的让学生跟唱,并且进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最后,小组讨论。在《毕业生》这部影片中,我给学生出了几道思考题:Why does Benjamin feel worried? What does “Sound of Silence” mean? In the end, how does Benjamin get his true love? 在分组讨论时,先由老师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影片的认识和理解,再小组讨论,接着,每组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4.情景剧表演
情景剧表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影片的理解。语法规则、词汇俚语及句子结构都可以通过表演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影片中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他们的生活中,是实用的。表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途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逼真、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影片的观看和学习,学生生动地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社会风情,并体味了电影这一艺术窗口给我们展现的人生百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了综合素质。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是近年来为广大英语教师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手段的决策过程中去。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的意识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需求得以明确。在该教学模式下,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及学习者个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
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如双人活动、小组讨论等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
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遇到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甚至误区。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其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即“以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我们仍须强调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他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课堂气氛和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既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又是其潜能的挖掘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们反对传统的以教师精讲为主的教学,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就越好。尽管英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主张外语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但由于作为学习者个体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故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教师的讲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学习策略,调动其积极性,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更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其实际语言技能。
事实上,有些英语课堂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在特定的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种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能不说是失败的教学。教师应该意识到,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都应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前提,而不能光看表面的热闹。因为,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社会的进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很多高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需求,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既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特点,又要能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