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给学生开启数学殿堂的金钥匙
教给学生开启数学殿堂的金钥匙
——有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中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提出的教育改革之举。未来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创新的社会,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看他的创新能力的高低。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能培养出适应未来要求的人才,而且是创新知识下的创新人才,所以我认为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学生的创新由何而来,对于教育战线的我们来说,就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传授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地学习生活中羽翼丰盈展翅高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现我就所教数学学科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着重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识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作为教师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就要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入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课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当我将课件中那个的实物图形抽象出侧面墙的平面图形,引出面积的计算后,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案,再在组内交流。因为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自己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然后进行学生汇报,我用课件配合演示学生计算面积的方案,将分割的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生交流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能出现的方案: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2、两个梯形。
3、填补成一个大长方形。学生汇报后在进行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转化为学过的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了。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计算面积,并给出更加复杂的方案,此时学生在计算对比中总结出割补的最优方案,这样孩子在有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将来再面对图形提示就会信手拈来,学生会对数学的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传授有效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引导补充,对有错误的见解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善思多问,积极探索,孜孜以求。鼓励学生每个细小的发现都有所思,有所为。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不拘于教师所涉及的几种方案,应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多思多想,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友谊在练习时应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正所谓数学教学的宗旨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收获。
三、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并服务于实际生产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带入课堂,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例如:新课标指出:数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图片,或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组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课件演示与探究新知有关的房子的侧面墙、队旗等物品的图片及学生拼组的图片使学生对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的组合图形,这样学生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就由生活化上升到了数学化,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好奇心,为后面探索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四、打破常规,探讨新的教法,重视指导方法
1、教师在观念上的更新和对教材的充分发挥,给教法上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教法贵在得法,由于受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编排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师难以跳出教材的框架这就使得教无新意,学无创新。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必须打破常规,探讨新的教法,以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可让学生计算可约分分数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改变教材上直接将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模式,使学生从约分前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受到启发,容易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既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步骤,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听课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除了建立课堂常规外,还要培养学生“四会”:会听、会想、会做、会说。会听: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听请教师的要求。会想:在听课时聚精会神,思维敏捷,主动思考。会做: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会说: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正确有序的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做到耳听、眼看、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学生思维与教师讲课思路同步境界。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深化素质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而给学生不断传授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利用这把金钥匙不断在学的殿堂有所发展不断创新。
教给学生开启数学殿堂的金钥匙
——有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高庄子小学 刘德香
第二篇:开启学习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开启学好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邯 郸 县 第 十 二 中 学
王 文 彦
开启学好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单位:邯郸县第十二中学
姓名:王文彦
邮编:056108 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打开它走出来的是智慧,是勤奋,是成功的信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并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数学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参与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而,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一、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知疲倦,甚至废寝忘食,乐于吃苦,以苦为乐;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乐于获得知识、技能和不断探索、发现客观规律的宝贵的心理因素。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往往对其将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如达尔文由于从小就对花草及动物等有浓厚的兴趣,终于发展成为生物学家。爱因斯坦儿童时代面对父亲给他买的指南针,兴奋得坐立不安,感到站在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面前。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回忆中、小学生活时,都谈到了他们的启蒙老师如何引起了他们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把他们带到科学的未来世界,从而对一生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没兴趣就会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任何活动的创造性态度都和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超过老师的预料。所以,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二、以趣激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振兴民族,实现祖国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导入引趣,激发求知欲
一节课的成效如何,在于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让学产生强的探秘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新课题。
2、活化趣化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课往往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趣味性和可探索性。我根据学生特点活化,趣化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在活动中创造,我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有收获,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质疑问难激发兴趣,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要求,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最佳状态。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并要让学生进行操作动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2、体验愉悦稳定兴趣,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数学活动课和数学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数学学科以系统知识为主,重在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成果,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地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随着努力日增月加。
第三篇:老师: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金钥匙
老师: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金钥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探索实用、高效的育人途径,成为各科教师的当务之急。25年来,我一直从事美术教学中探索、总结、提炼美术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试图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金钥匙,让学生打开美术艺术的殿堂之门,去探寻艺术的宝藏,浏览五彩的风光,享受艺术的熏陶,去鉴别美、追求美、塑造美,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才能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金钥匙呢?
一、重视学法研究,理清教学的基本思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学生,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要想教给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潜心钻研,加强学法研究。
首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其要求和精神实质,深入理解教材的编辑意图。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课的最佳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要研究让学生掌握有效方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中,要结合教科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学习实践,总结出个人发现的、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的习惯。
二、把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教师灵活掌握,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六种方法,现简要介绍和大家共享:
1、激发兴趣法
布鲁特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去获得快感。”因此,在美术课上,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情感、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意识和学习乐趣的培养。
美术大都通过一幅画或一件工艺品,寓教育于作品之中。要完成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如:《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可指导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因素构成,它的主题思想,表叙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运用的方法、技法等等,学生自然想到了一幅画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的,学生在学习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样,首先创设出我要学、我乐学的浓郁氛围,以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角色,跃跃欲试,纷纷发言,争着描述作品的内容、反映的主题。然后,再从绘画角度,讲作品的题材、表达的形式、艺术的语言、绘画的技巧,引导学生总结出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没有主题,也就没有文理和画理之
说。学生一旦学法对了头,学起来,干劲十足,轻松自如。
2、生活体验法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最常用的学习美术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景,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为题材,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美化了日常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譬如,在学习《书籍的装帧》时,就让学生观察自己使用的课本封面设计,让学生知道每个图案、色彩各代表了什么,知道封面是这本书的内容表述和哲理的显现。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并展开丰富联想,从中获得对生活美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便积极的动起手来进行简单的设计,从中得到成功的乐趣。
3、故事引导法
一个故事,揭示一个道理。一个寓有哲理的故事,耐人寻味,魅力无穷,能使学生陶醉于故事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调动活力,诱发情感,创设出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时常运用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以此来唤醒学生,同时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学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我运用故事引导法,学生们很自然地,很兴奋地,很激情地,投入讨论,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述出了犹大的卑劣和丑陋,从而概括出这幅作品的主题,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作出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此画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和绘画技巧,达到了在愉悦中获得知识的目的。
4、图文搭配法
美术是将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学科。美术以图像、形体的形式为载体,而文章是以文字符号而展现,两者相互贯通和共存,图画更加具像,易理解与辨认,从而表述出更多的特点,让人们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创造出丰富华丽的词藻,即:由具像到抽像的升华。
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文配画,画配文”的方法,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既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举两得,这种学法,形象逼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良好。
5、学科结合法
在学习中,正确引导学生把美术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至关重要。例如:欣赏《清明上河图》,可借学生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讲述出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学习《风景写生》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在地理、自然等课上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现实和未来;学习《绘画构图》,可运用数学中几何形体,引入到绘画的构图中;学习《色彩的冷暖》时,可借用在物理、化学课上学到的变化原理,学生很易接受。
6、创设自主展示法
课程改革的主旨,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完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上自我展示的平台。在美术课堂上,应多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动的事物,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创设出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之中。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有计划、有重点、系统的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美术的金钥匙,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育人效果。
第四篇:打造开启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打造开启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随着数学的社会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显露出不足——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饱受其苦:题做了不少,但数学能力却培养不起来,数学成绩上不去。究其原因,与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君不见,一节节数学课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学生认真仔细地被动接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精心研读,导致学生对教材阅读的弱化。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动力。
一、数学阅读的作用
1、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高中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不少中学生认为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
通过数学阅读,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及文字,进一步加深对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编写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2、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能且只能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因此,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培养。
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不时地遇到问题,也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科学的皇后,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4、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同学们在教材阅读中认真体会和把握。
二、数学阅读的三种形式
1、初读,整体感知教材
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2、精读,把握教材精髓
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想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研读,突破教材难点
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它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发现教材中的难点,突破数学学习上的“死角”。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1、设置疑问“导”读
教师在导读过程中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产生并强化求知欲望,发展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因为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在学生认识上引起矛盾,反过来又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这就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内在动机,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2、布置作业“逼”读
每天课前五分钟,结合新知的学习,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进行专门化阅读训练,辅以阅读检测,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压力,“逼迫”其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由被动到主动,不断帮
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3、开展竞赛“激”读
学校定期开展数学阅读竞赛活动,通过定时定量阅读,然后进行或口述,或笔答,或抢答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以开展数学趣味故事会,数学小报编办等比赛活动。通过竞赛,充分激发、调动同学们数学阅读的积极性。
4、课外延伸“悦”读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为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们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在阅读的同时,鼓励同学们把看到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名题、数学笑话、数学谜语、数学童话等进行摘抄,并与更多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课外延伸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四、数学阅读的要求
1、相互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2、注重联系
数学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我们在阅读教材时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勒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及知识的联系。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做到:①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②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③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3、读须有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
通过阅读教材,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及时请教。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掌握了数学阅读能力,就一般学生而言,对于训练数学思维和使之明白教科书中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而对于数学尖子来说,无疑是打造了一把开启高中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第五篇: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开 启 课 堂 教 学 的 金 钥 匙
——论中学语文导语艺术
福清海口中学 刘志群 [内容摘要] 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课堂教学的第一座桥梁。它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好的导语能在很短时间里安定学生的情趣,吸引听课的注意,引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做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本文从情感传递、设疑激思、幽默风趣、直观电教四个方面的导语设计思路来论述如何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 语文 导语 艺术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拉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发学生竟相登堂入室。魏书生老师认为:“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啊,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就是重槌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精彩的导语呢?根据我的从教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突破:
一、情感传递式,产生共鸣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情感传递就是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我们若能在开场时迅速地创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感,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引起或激动或愉悦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冰心《谈生命》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描述: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是永恒的,因为它有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伟大的,因为它为民族、为正义、为真理、为理想而辉煌。是啊!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而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有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果”,有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调。这则导语,用浓郁激情的语言调动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升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字字传情、声声表感的导语使学生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下,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洗礼熏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导课任务。
二、设疑激思式,富有悬念性。
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有思。所以,教师巧设疑点导语,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以致达到欲罢不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地步。在导语中巧设疑问,就会一下子在学生心灵中造成一种强烈的悬想期待的艺术效果,使他们情趣浓郁地学习,并带着专心去听课或预习。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先设“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是大自然也会有“语言”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巧设疑问,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当然总体设计得要“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悬念感,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又如,我在讲《地下森林断想》时也用了设置疑问悬念的导语:“看了课题后,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地下怎会有森林?地下森林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只要认真去学习这篇课文,自然就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像这样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思考的态势,细心钻研课文,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这类导语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它是为学生有意设置的思维的荒漠,当他们的思维由集中前的茫然状态转变为惊疑后的思考时,便能引起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就是所谓的“惊疑效应”。
三、幽默风趣式,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语言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在兴趣盎然中进入主题。充满趣味性的导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幽默风趣包括运用歇后语、笑话、趣事、名言警句、谜语、儿歌等形式。如教《香菱学诗》一课时,我以讲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甚浓。又如教《智取生辰纲》我先让学生对对歇后语、猜猜谜语。()——穿针—大眼瞪小眼,()——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僧穿彩衣—打—《水浒》诨名,木材遭水动—打—《水浒》人名。教《伤仲咏》我这样导课: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菜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咏就是其中的一例。上面的例子我借助故事、歇后语、谜语、名言等幽默风趣式的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能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毕竟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具有趣味性的东西,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四、直观电教式,增强渲染性。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录音机、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用具为导入课堂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动画课件、欣赏音乐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直观电教,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教学,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例如教《桥之美》,我用幻灯片打出各种类型的桥的图片,学生看着这形态不一,风格迥异的桥,顿生美感,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就导入对桥之美的思索。如教《我的母亲》,我播放了VCD光碟《世上只有妈妈好》将学生带入深深的母爱之中,顺势导入课文。如《女娲造人》《丑小鸭》《夸父逐日》等,学生通过动人的Flash画面的观看,抓住了课文的重要内容,我也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自然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总之,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导语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设计出篇篇有异、引人入胜的导语,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张锐,万里,《教师口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于漪,《语言教育艺术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
3、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5
4、邱永渠 陈文贵,《中外教育史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
5、赵福祺 李箢,《语言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6、朱绍禹,《语文学科研究动向》,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