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低效课堂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中小学低效课堂及改进策略
(本人在2013年5月10日教师校本培训会上的讲话)杨长炳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在我县提了多年,至今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容回避的现实却是:素质教育口号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县城学校尚且举步维艰,农村学校更是困难重重。我曾与很多省内外校长有过多次交流,除发达地区城市学校外,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和部分城市学校情况基本如此。推进农村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然是关键着力点,没有抓住这个牛鼻子,一切改革都是花架子、形式主义。
纵观我县目前中小学低效、无效课堂是迫待解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课改推进的瓶颈。但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一线很多教师将成绩不能提高,归责于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重视教育等客观原因。这几天,我沉入本校课堂,连续跟踪了六节语、数课堂,更觉问题严重,低效课堂已成抹杀学生成长快乐与创新精神,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已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成就感、生命质量的主要杀手。现将低效课堂的表现种类及改进策略,剖析如下:
一、目标不明:
我们以大家聆听的《岳阳楼记》教学为例:王中意教师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升华情感。首先与学生品读“江苏的王中意老师和我们一起读课文”切入教学,通过对相同词语用语调、轻重处理读法区分表达意思的不同,给学生灌输了读的重要意义,然后教给学生学习文言的“三遍读书法”即“盯一盯,顺一顺,悟一悟”,最后与学生一起反复品读,理解意思,感悟思想,升华情感。目标非常明确,所有教学行为都围绕目标展开,高效完成了前三段古文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但反观龚老师对《岳阳楼记》的教学,则目标贪多,效率低下。读不彻底,释文与通情剥离,还将写作指导也掺杂其中。由于目标多,平均使用力量,每一目标只能浅尝辄目止,最后龚老师只能机械完成了前两段的教学任务。纵观龚老师教学表现个人教学素养很强,课堂激情飞扬,流程清晰紧凑,师生互动积极,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确实是我县一名非常优秀初中语文教师。
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优秀老师止步于高效课堂之外呢?
看来教学目标的准确选择成了高效课堂和低效课堂的分水岭,课堂上的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不等同于课堂的高效,正确的目标定位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学目标的作用就像枪的准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引领,是灵魂。
改进策略:龚老师课堂中暴露的问题,在我们教师当中不是个案,个人以为广大一线教师强化目标意识是解决课堂低效关键环节。要在备课上做足文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每堂课教学设计做到:训练目标有侧重,一课一目标,一课保一得。三维目标相互渗透、统筹兼顾,不教条僵化。
二、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实施目标的方法、途径、流程、时间分配等如何科学配置,特别是如何科学分配教学时间,这是区分教师教学素养优劣重要指标,也是课堂效率优劣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在当前教学中重、难点把握不准,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课堂,对教材把握不到位,在走入课堂的时候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感觉什么都很重要都是重点,难以取舍。因此上课的时候就像赶鸭子上架,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吃透,一股脑把所有的知识都倒给他们。课堂没有很清晰地条理,逻辑性也不强。案例一:
一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课:教学内容是《小猪画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猪、应、该、些、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
2、会写“立、次、加、张、角、些、画”7个字。
3、学习2个新偏旁“力字旁”“弓字旁”。执教是一位教龄近30年的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会认字用30分钟,会写字和偏旁用10分钟。“会认字”的教学流程是:学生读全文(师板书14个会认字)→小老师带读→强记→再读纠错→小组互读→同桌互读纠错→师生共读→抽学生读谈记字方法(汉字结构)。“会写字”教学流程:学生齐读→师带读→学生读两遍→生个别读(讲记字方法)→教师讲解两个偏旁“冫”两点水、“力”力字旁→下课。
这是一堂典型的低效识字课。教学内容主次不分,从教学侧重点看:“会写字”应占教学主要时间,只用10分钟,会认字教学却用时30分钟;从教学难点突破情况看,“会写字”没有书空强化结构、动笔写字巩固、偏旁讨论拓展等过程;会认字的音形意教学简单随意,学生为读而读,生字教学方法和规律没有给学生以及时明确的引导,没有“授生予渔!” 案例二:二年级数学“整百整千数的回头法教学”: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此类特殊数的教学,让学生学会选择算法最优化,为简便运算和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做铺垫。算理是拐杖,速度与正确率目标,所以教学中算理要讲准、读精、弄明,但不能纠缠,主要时间还是让学生在训练与相互纠错中悟与强化。如果让学生在反复复述算理中进行教学,就是主次不分,效率肯定低效。
改进策略:教学目标与内容主次确定,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具体表现,问题出在没有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精神钻深、吃透,所以,要在备课的环节上做足文章,一是主动研读相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要对相近学段知识的教学安排有通盘了解,彻底弄清某知识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和突破重点,从而选择正确清晰的突破口,展开教学。二是要勤于、善于总结教学,形成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科学稳定的相应教学范式,并不断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三是重视集体备课,及时吸收别人的优点,利用旁观者的眼光发现自已的教学不足。
三、重教轻练:
如果说前两种低效课堂的表现是学习与能力的问题,“重说轻练”则是观念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思想,因为学生基础太差,学习能力太差,所以我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控制着整堂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参与,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让优生厌倦,后进生放电影,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起来明白,做作业错误连连。教学就如学习游泳。如果教练只是在岸上给学员讲理论,组织学员反复讨论游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学员是永远学不会游泳这门技术。教练的职责就是大胆把学员推下水,哪怕让他多喝上几口水,让学员自己在实践中感悟,在关键的地方点拨,学员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游泳健将。再如,我们即将参加全县教职工篮球赛,教练讲方法的时候大家一听就懂,可是一上场就乱成一锅粥。我们不正是篮球场上的差生,要形成能力和意识,还靠实战中练,没有实践的对抗,教练讲得再多都没有用。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老师们“重说轻练”现象极其严重,特别是练习讲评课更为严重,课堂节奏太慢、效率太低、效果太差,必须迅速纠正。语文课堂必须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感的培养,离开了适当的训练,就会成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数学课堂停留下教师满堂灌,停留在口头复述算理的纠缠上,忽视有效的练习、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有效环节执行力度,全体师生都将永远奔跑在永远尽头的沙漠中,身心俱疲。
案例一(一堂《式与解方程》复习讲评课):
全体学生一份已批改的《式与解方程》练习题摆在课桌上,整堂课讲解了两道是:第一题是这份练习题中第一题三道计算题,首先让三名学生将在黑板演算一遍,然后逐个学生口述算理,教师再纠正、规范检验方法,最后学生照着纠正后的计算和检验范例抄到做错的试卷上。第二题是一道含未知数的划线段图应用题,也是先找学生上黑板演练,学生陈述算理,师生讨论正确答案,最后学生照标准答案抄写纠错。刚准备做第三题下课时间到了。这种以题讲题,从头讲到尾,只讲不练的复习讲评课模式,在我们的课堂里几乎成了常态。如果换一种方式是否效果会更嘉:一是让所有学生找分,从错题中找分,找到了做对了,用统一的形式给学生批上加多少分;二是将错误较多的题目重新换题,让后进生上台演算,全体练习题,再让中上生帮助后进生找到错误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消化,再设计类似题和拓展题进行延伸训练等等,效果可能会更有效。
改进策略: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要有等待学生感悟的耐心,要多研究学生与教法,在训练中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有聪明的‘懒’教师,才能教出聪明的好学生!
四、过程僵化:
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两种低效现状,不容忽视。一是整堂课都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教学过程重复单调。比如问答式、满堂灌、题海练习等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节奏、形式、情感、动静、课中操等调整变化,整堂课波澜不惊、一堂死水。二是机械执行导学案:比如在执行五步教学法:情景激趣(尝试练习)、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巩固延伸、当检测堂进,有些老师把生动的课堂支解成五个时段,学生按图索骥,按流程机械操作教学,当精讲的地方不改讲,该美美朗读的课文变成了完成作业的作业训练与讨论。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数学课没有了思维流动的智慧。教学模式不再是推动生本课堂改革的推手,而成为了限制学生思维的杀手。教学中简单生硬、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兴趣。课堂本应成为生命流淌的场所,如果教师一堂课从头尾,没有任何调整措施,在台上讲得开花乱坠,下面学生昏昏欲睡,效果肯定很低。
改进策略:我以为任何教学方法与模式都不是罪源,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就看任教者能否将文本知识、情感思想、生本需求与教学智慧联姻,通过应用游戏、故事、比赛、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脑、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感、紧张感。赋予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生命与灵性、丰富文化与内涵。同进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适时调整教学。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只能保持8分钟左右,中高年级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劳逸结合,合理调配学习、思考、交流等时间。
五、内驱乏力:
有的课堂,教学设计“为教而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均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课堂,无具体的目标设计,部分教师不备课时教案,或根本不按课时教案执行,讲到哪里算哪里,平行班进度不一,作业布置混乱,教学计划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课堂“满堂灌”,教师掌控课堂一切主动权,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受到抑制;有的课堂,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有的课堂“满堂问”,教师一问到底,学生只有“答对”了,教学才能自然过渡,否则课堂就会失控,学生只能投老师所好,应付了事;有的课堂,教师的设问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愿回答,要么过于复杂,学生无所适从,要么无思维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凡此种种设问,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训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由于老师始终牵着学生学习的牛鼻子,学生在学习不再有主动努力求,年长日久造成一切全部依赖老师习惯。
综上所述,造成内驱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教”的设计忽视了“学”的实际需求;二是没有足够的学习冲动和成就感,来保证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难易程序设计,远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四是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习奋斗目标和人生规划。
改进策略:一是加强备学生的力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与研究,弄透学情;二是加强学习,掌握学生相关学习心理和情商发展专业知识;三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强化科研力度,学情反馈调查常态化,尽可能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
六、忽视创新:
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传播过程,忽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经历、文化元素和生成创新学习过程。诸如作文教学死记硬背、指导过多过细过死等行为;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拓展不够等等。老师死死牵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牛鼻子,不敢让学生越教师规定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工厂流水线上产品。导致教学成果“千生同文”,我们的教学质量里更多的是教师思想复制品,看不到孩子灵光四射的智慧火花,忽视了对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改进策略:学习会等待孩子成长,减少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完善多元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七、教学脱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进度、调控、质量、效果主导权,对教师如何教?在教学管理中,普遍重教法的研究。但实际上,学生才是学的主人,再好的教法,如果没有得到学的认同,没有激发学的兴趣,没有转化成学的动因,所有的教学努力都将徒劳无功。但我们当前教学中对学的研究很不到位,对学生心理活动、学习心理特征、情感需求、生理发展特点等了解不够,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教与学就会成为一对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导致了部分有些学生坐在教室里规规矩矩,而实际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无效局面的直接原因。
有的课堂,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只关注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数跟不上的学生只能靠课后辅导;有的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内容脱节,层次性、难度和跨度的把握不恰当,综合性作业多,专项练习少,学生仅靠当天所学知识根本不能完成作业和练习,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习题评讲课,教师不具体分析每题正误率,不分难度大小,从第一题开始,到最后一题结束,顺次评讲,既无针对性,又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改进策略:学校组织教学骨干队伍加强对课堂的跟踪、问诊、解剖、归因、干预与指导力度;加大学生评师评教活动的力度与密谋;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力度等。
解决当前低效课堂的瓶颈,我们必须加大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实施课程标准下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范式的建模、训练与过关力度。特别是关注有效教学中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三个风向标的研究与实践总结: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强化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改变这种低效、无效的课堂困局,每个教师都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本文尚未思考成熟,希望多提建议不断完善成型为感!)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
摘要: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不够,致使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起,我开始探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并提出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合作学习,低效成因,有效策略。
近年来,桓台县积极进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生本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其灵魂。2009年,桓台县唐山中学开展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五个环节:目标认定、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了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关键。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不够,致使在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的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起,我开始探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以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研究,我认为影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主要有:
1、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有很多不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有出路,因而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个别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成天上网、聊天、玩游戏,也影响着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自制力差的初中生渐渐缺少了学习的动力,迷恋于网上游戏不能自拔,如果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可以说社会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臵不够先进,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城里的学校教室内电化教学配套设施先进,运用多媒体教学成效显著,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所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不能比的。另外,农村学校的孩子,从小学起,受到合作学习的训练比较少,影响了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
3、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班内学习情绪不高涨,学习气氛不浓厚,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有的学生有懒惰思想,有依赖心理。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时候,不积极参与,专等着抄别人的答案。更有甚者借此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浪费了学习时间。当然这与班风、学风有关。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时不仅不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解,甚至会扰乱学习秩序,分散别人的精力。个别学生破坏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全班合作学习的效率。
4、分组不够合理。合作学习的分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与能力,只凭所坐位臵,就近分组,势必造成组与组之间组员的水平不均衡。有的组整体水平差,组内成员不善于交流,小组的学习气氛不好,学习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分组一定要合理,每个组员还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还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
5、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时机、内容等安排不适当。实施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安排恰当,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设计好,不能太简单,否则无意义,也不能太难,否则空浪费时间。
6、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任务不明确,教师也未对合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小组学习往往以优等生完成目标而草草收场。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7、学习的竞争太激烈,有些学生的自私心太强。老师,家长每天向学生灌输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争取在升学考试的时候考上理想的学校。现在很多地市把高中统招生的名额分配到了各校。这样,加大了本校学生间的竞争。在合作学习的时候,个别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怕别人超越自己,不肯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别人。由此可以看出,招生的政策,人的自私的本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显然需要正确的引导。
8、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在从初三升为毕业班的时候,有的学校往往要重新分班,分班后实施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比较陌生,缺乏信任,没有默契,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9、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恰当,也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本着公正、公平、友爱、宽容、真诚、尊重的精神,否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基于以上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分析,特提出以下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1、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二是学校要定时开学生家长会,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能够重视教育,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通过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另外,初中的教育教学,应采用大循环,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锻炼,得到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让学生融入到温暖的集体生活中,没特殊情况,不随意分班。作为班主任还应当通过班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集体主义责任感,懂得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道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及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每4-6人为一组。以4人小组为例,可以选出两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正副组长,各带一名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活动。让合作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课后学生照常能够进行合作学习。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习小组后,要给各组员一定的分工,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各小组长能自如地组织小组成员,还能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管好纪律。所选拔的小组长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思想品德优秀,学习刻苦,乐于助人。集体责任感强,对工作尽职尽责,有组织管理才能,对组员能严格要求,有大局观。在合作学习时,能及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使全组成员共同进步。至于角色扮演,主要有鼓励者、表扬者、教练、任务控制者、纪录者、反思者等角色。[1]其中教练、任务控制者主要有组长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合作学习讨论时不能偏离了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工作。象纪录者、反思者、鼓励者、表扬者这样的角色可由其他人来担任。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积极表现自我与尝试成功的欲望,经常反省,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提醒各成员要相互监督,以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提前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使设计的小组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4、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与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顺利时及时表扬,声音过大时及时提醒。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指导。偏离主题时及时制止,讨论受阻时及时点拨。对于个性问题,及时解答,对于共性问题可全班指导。
5、注意评价,重视团体。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团体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2]开展组间竞争,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并进行适当奖励,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口头表扬是必要的。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优秀小组的成果,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开班会时进行表扬与奖励。
通过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应深层次地推广实施初中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让农村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主编: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G]。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4 [2] 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G]。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摘自:《豆丁网》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的意义。
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只有部分论著中对此作了论述,专著甚少。如施良方,崔允漷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袁振国主编的“课堂管理的策略”。但教学课堂管理是本课题所提出的新概念,在目前,国内外对此未有对此的论述、论著,只是有借鉴的论文与著作。(见参考资料)。
(1)“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实际意义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有:
课堂教学管理的行政性,教学目标盲目性,教学的传统性。课堂教学管理历来是纳入行政管理范畴,也就是在行政性下课堂教学管理对于有部分教师难以应酬,有用处罚为手段的,有放羊式的,有用师道尊严的,有用加剧学习任务的。由于此种情况,造成了一些不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致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或难于达到,甚至是盲目的。在课堂的有关事件的处理上有些不尽人意的过失存在。教学的形式还是基于传统上的师授生听的接受灌输教学,一是为了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二是不放心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认为授讲最可靠。
课堂教学低效性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是较普遍的,一般都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适应学生的教,使得有些知识需重复,作强化训练,有的还要求学生去机械性的记忆。课堂生气不足,师生情绪较低落,教者是为完成教学的任务,学生是坐守45分钟。动手动脑的活动不是并存的,将其分割开来,教学的效率难于提高。而教学的优化方法教师也缺乏学习钻研,更是难于进入实践过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取决于课堂的管理艺术。
新课标的实践形式化、浅层化。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有着一种不到位的理解危机。有的注重活动,不注意学生的知识获取;注意过程,不注意结果,解题失去规范性;注意师生互动,以互动的“问答”式代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注意学习活动热闹,不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就是落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任务。教师既没有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作用,而且学生一堂课是学什么,得到了什么都是很茫然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以上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中确实存在并且较为普遍。为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我们特提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是:从改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对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行为
能达到自我管、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目标。教学能适应普遍学生的需求,能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我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教学课堂的管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是一种具有个体性的、自主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教学是一种具有教学目标的,有预设计划的,有组织程序的活动方式,而课堂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本研究就是改变用课堂规范教学的模式,改变课堂作为主体地位而使教学受于支配、从动的地位。建立用教学的魅力达到管理目标,用教学的过程改变学生的依赖接受性学习方式,用教学的智慧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教学在课堂中突出它的主体的、中心的地位,课堂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域界场所。呈现教师教的本能性和学习的本能性,从诱发生态性本能上而达到自觉管理的过程。使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到科学性管理水平程度。
(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命题,因此在教和学上作出较整体性的探讨。
基本思路:①调查影响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及主要原因是什么?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②影课堂管理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和解决的方法探索;③怎样地从教学课堂中使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值;如何进行差异性的调整性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所学中获得成功;⑤课堂的自我管理策略;⑥课堂管理原则;⑦怎样才能建构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等等。
其研究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践行动法,运用分段教学研究法(即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将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化分析研究,进而组建以板块式结构的教学课堂。
(3)研究的重点难点
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上,初步拟定其研究目标为:构建教学课堂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进入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教学结构优质化,让师生能尽情在教学课堂中释放出个体潜能;使科学化的课堂管理,获得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的双效应。
在此目标框架下,研究的重点是:①教学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教学课堂管理的策略;③教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和谐民主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教师教学智慧原则;教学优化原则;效能评价激励原则。
管理的策略为:情绪整理策略;兴趣激发策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策略;分层教学差异调整策略;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指导策略;再生资源利用策略;激励评价策略。
基本模式为板块结构式:导入板块;探究板块;能力发展板块;拓展延伸板块。
难点在于教学课堂的原则实施方法上,策略的课堂运用上。将根据研究的不同时期,让实践过程逐步探索完善方法与运用。
(4)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①教学课堂管理的观点
重建课堂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上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从这个视角上,我们提出教学课堂的新观念。以廓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厘定执行意义上的差异性,最为关注的是新课程理念,新的课改精神,在农村中小学如何落实到教学的操作中。
首先,教学课堂就是充分的显现教学的主体地位。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活动,呈现教学活力的意义和作用。习惯上的课堂教学,它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只不过是属于课堂中的活动形式。它的管理是行政性的,是在具有较多压力下,为组建课堂而进行系列教学过程的,这其中势必有许多不可言喻的无奈。难有师生的主动性,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一般是为完成课堂任务作出一些程序性的规范行为。
其次是教学课堂所要显示的是教学张力牵引出它的管理功能,用教学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用教学的过程去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用教学解惑,评价去激活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用教学的真实情感去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优质的教学就自然地具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功能。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无心理压力的自然教学环境,使教学课堂具有管理的自然效应。
再次是教学课堂管理主要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运用教师自身个体的、自主的、创造的教学行为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整,让教学从更大程度上适合教育对象,从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让成功诱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的调控管理,应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生生间的监督管理,用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生生相互间交流,沟通理解与体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②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观点
由袁振国主编、周军编的《教学策略》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策略”概述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过程。课堂行为管理是课堂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上述观点应该是我国普遍适应和运用的课堂管理的基本观点,管理的目的,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以课堂的完整性而规范教和学的行为性。
教学课堂管理与传统性上的课堂管理在方法与过程上有着不同异化点。
1、教学课堂是师生的教学合力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张力,是以教学为中心。
2、从管理上,主要依靠教和学的自我管理合力开辟课堂。
3、课堂管理上难有心理压力的解脱。教学课堂有个心态、情绪的激奋过程,解脱压力,让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教学课堂是以教学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用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的自觉投入,用激励评价方法去鼓励、鞭策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教学课堂管理策略应该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情绪因素的导向上,它直接地影响和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只要有平常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存在,就会有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行为,也会有学习上的高效率,也会有让教学效果取得较大成功。用有趣的引导,择机点拨,可达到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励评价能作管理的效用,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要努力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出真诚的奉献!
三、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负责人一:主持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大面积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科研成果二等奖。现指导的市级课题《在经典诵读中引领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版专著《小学生阅读辅导》1984,《小学重难点分析》1989,发表论文《优化阅读教学法》、《学校岗位责任制管理的研究》等三十余篇。
负责人二:在教育科研上,有省教育科研课题《促进数学理解生成与发展的生态教学研究》、《语文学习心理动态教学研究》及726项目研究中心的国家级课题《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本真教学模式研究》三课题的研究经历。
研究成果有:
1、理解意义下的数学教学.2006.9.2、教师角色的定位分析.2006.5.3、数学教学中的理性教育探析.2006.3.4、论文化视角中的本真教学.2006.5.5、推动新课改进程构建本真教学模式.2006.8.6、理性数学与数学理性.2004.10.7、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的形式与意义.2006.7-8.8、展示数学过程体现探究学习.2003.9上半月.(2)资料来源: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3、田慧生:《时代呼唤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
4、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教学策略师生沟通的艺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5、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2003,教育科学出版社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2004,广东教育出版社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第四篇: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重点)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包括:课堂结构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合理,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差,课堂提问太随意,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等。
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常态课是相对于观摩课、示范课而言的,是注重在普通的教学条件下,未经刻意雕琢的按教学计划而进行的课,是原生态的,能完全反应出教师自身的水平。它要求教师在常态课中能够有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常态课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把观摩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比作年夜饭,那常态课就是家常饭。常态课是教师自己的“作品”,因此具有原始的、不加修饰的、保持本色的特点。课上随意性比较大,讲多少、练什么、讨论多少时间由教师灵活确定。常态课花架子少,都是实实在在的。正如年夜饭一年只有一次,而家常饭天天得吃,年夜饭可以不吃,要活着家常饭不吃不行。要提高学生成绩凭
一、两节示范课、观摩课不行,还得靠常态课。所以说常态课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出现了诸多低效行为。下面就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谈一谈认识。
一、课堂结构不合理
如教师一进教室,就检查昨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长逐个汇报,自然,有未完成的,有写糊涂的,有没带来的。教师于是就此事作了批评、小结。这样,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没有进行新
课的学习,错过了最佳时间段,挨批的学生在羞愧、沮丧的情绪中如何愉快地开始新课的学习?这造成了恶性循环——本堂课没上好,作业又完成不了。
再如教师先评讲作业再上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一叠作业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老师开始了上节课作业的评讲反馈,而讲评的是答得不理想的题目,教师无法确切地一一指出是谁错,总是说:“大部份同学这道题答得很不理想。”大部份学生里有没有我的份?学生带着疑虑,一上课就接受了不指名的批评,如何接着上好课?
改进策略:
一般来说,在课前1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讲授新课,而不是检查或讲评作业。而且,讲评作业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特别是那些因做错而挨批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新课。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
如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预留十分钟让学生完成。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一会儿,最先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说话,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影响到其他同学。
改进策略:
教师未能考虑到练习安排的合理性。可以同时布置两项作业,如再留一点机动作业,这样,速度快的学生就可以完成第一项作业进行第二项作业的练习。
三、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情境创设的目的有二:一是为教学新课做铺垫,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多数情况下,情境创设只是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只得形式,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改进策略: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情境应该符合客观现实(2)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3)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
四、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差
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差,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井然的课堂秩序,这与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关系。
改进策略:
(1)非语言线索。对于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暗示手段,比如:利用眼神、声调暗示学生,走到学生身边稍作停留等。
(2)消退策略。有时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注意,所以他人的注意,即使是批评,也会强化这种行为。如果学生想通过课堂问题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视而不见。
(3)转移策略。教师可以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回答问题,以此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五、课堂提问太随意
表现为没有实际意义的提问太多,没有启发性,不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无法促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进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调控课堂的常用手段,所以使用时要讲究技巧:(1)提问的“点”。(2)问题的类型。(3)问题的清晰度。
六、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平平谈谈,从头到尾一个腔调,没有高低起伏,不起激起课堂高潮,分不清重点和非重点。
改进策略: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学习.(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七、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1、对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哪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缺乏深思熟虑,主观随意。往往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深度不大。有的问题直白得学生一读就会,一看就懂或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我解决。
2、学生处于合作状态时,教师盲目地在组间巡视,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像一个旁观者。
改进策略:
一是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1)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
(2)在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
(3)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4)在个体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再进行。
二是教师要担当好课堂教学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合作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识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地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地提醒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只有把常态课上好,学生才会真正的受益,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所以我们不妨反思:平常上课怎样上好?常态下的好课着力点在哪里?我认为,要上好常态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提高:
合理借鉴优秀课例。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新颖,教学设计巧妙,训练形式多样,凝结了众人的智慧,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但万万不可生搬硬套。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实际进行设计的、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掌握一般教学模式。常态的教学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弄不好连起码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常
态的教学需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学科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堂好课要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孩子身临其中,主动地探索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重视学习方式指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当然,有些学习内容,还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升个人业务素养。古人说得好“功夫在诗外”,要上好常态课它需要教师“拥有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需要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古人有句话:亲其人,信其言。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就会喜欢听你的课,这门课程他也就愿意去学,也就能学好。
作为一名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假以时日,其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魅力定能喷薄而出。
第五篇: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
《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随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的有效的学习形式。浙教版教材中编写了较多的“合作学习”材料,其目的就在于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案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我校实际来看,我校是位于乡镇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结构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的等等。学生就象飞出笼子的小鸟一样,缺乏家庭的管教,导致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班内学习气氛不浓厚,这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置不够先进,这些都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
初中数学新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方式恰好能真正体现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去掌握知识,然后由老师作适当的点拔释疑,并给学生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趣,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深厚学习氛围。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为了成绩拼命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甘于平庸,不愿参与学习等等各种现象。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所说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个动态因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合作学习在我国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在农村学校里面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有关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重难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学校课堂合作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2)从老师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老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出现哪些低效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
(3)从学生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低效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
(4)从学习效果方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各自收到什么样的效果。2.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以及针对低效的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根据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让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校老师与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使双方愉快而又有效地合作,这是研究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同本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加强对学生引导。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低效的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现代教学的人力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
(4)通过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合作融洽,学习轻松愉快。
(5)通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使教师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方法及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先通过问卷、访谈等一些必要的手段,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了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等情况。我校初中数学组的老师开会讨论研究:上课的老师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后数学组老师再根据该班学生的情况确定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上完课后,数学组的老师对课堂上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缺处。对于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大力推广,对于不足之处则加以改正。
通过几轮的试验,找出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法:
以九年级为样本,通过深入学生、老师的细致调查和访问,了解学生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并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典型案例收集分析。(2)实验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实验活动,比如上公开课、微型课、习题分析课等。从具体的实验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策略。(3)文献法:
查阅、收集、学习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或理论文章,吸纳、借鉴、充实,为我所用,指导和保证实验向健康方向发展。(4)总结法:
及时跟踪观察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设计和研究教学能力的变化,收集、记录、整理各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案及有关数据,测查、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质量。
3.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2)阶段性报告;(3)结题报告;
(4)有校本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已有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老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对合作学习的使用频率。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
(2)确定研究方向,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完成各个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
根据实验老师上课的情况,对我校合作学习情况作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分阶段收集相应的调查统计数据。
(1)完成资料的积累。
(2)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3)组织研究交流。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分析、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撰写“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并对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进行推广。2.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并时刻跟踪此课题的进展程度。
(2)上级研究部门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县教育局教研室始终关注课题进展情况,从而确保课题始终能朝着科学、良好的方向前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有完善的网络设备,网络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对于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将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吸取各种有得资源,为建立我校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提供更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