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 (全版)
复习提纲
新闻学概论
自考《新闻学概论》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新闻学的定义?
答: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2、约翰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1、观点的自由市场;
2、自我修正的过程。
详解: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意见和传播思想,人们靠自己的理性辨别是非,通过意见的自由竞争修正错误,认识真理。
3、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1845年出版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德国学者普尔兹。
4、标志着世界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两部代表作是什么? 答:1922年李普曼《舆论学》;1924年约斯特《新闻学原理》。
5、试述新闻学“先有术,后有学”的发展过程?
答: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作“报学”。报学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新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6、《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集权主义理论: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主义也包括在内。自由主义理论: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社会责任理论: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理论和体制。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7、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谁?他们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 答:大众传播学诞生于美国,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最初用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效果进行检测与研究。
大众传播学创立的四大先驱是: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五W模式”;心理学家 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集大成者是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
8、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答:
1、研究对象不同。新闻学以新闻传媒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所有大众传播手段。
2、研究方法有别。新闻学运用的是定性描述,大众传播学则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
3、研究重点不同。新闻学重点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着重在研究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一般互动关系。
9、大众传播学有哪些流派?主要特征? 答:
一、“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受美国的社会体制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为维护和巩固现有的传播制度服务。
二、20世纪60年代,欧洲崛起的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如何通过传播行为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实现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造。
10、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的《资政新篇》提出了设立报馆、出版报纸和新闻论著等一系列主张。主张新闻真实,反对“伪造新闻”,强调发挥报纸沟通上下、监督政府、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
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他们的办报思想是:一要求政府放宽严禁,允许“日报宣言”,宣传变法自救;二是报纸的功能在于通民情、达民意、疏通上下;三是报纸要“通外情于内,达内情于外”既向国人介绍国际形势,又积极主张开展对外宣传;四是革新文风,提倡据实直书,潜近易懂。
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了注明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倾向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他们的办报思想是:一是报纸是国民与舆论的代表,不仅反映舆论,而且可以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二是承认报纸的党派性,主张办好机关报,强调报纸宣传革命政党的纲领和主张。三是要为革命办报,把鼓吹民族、民主、民生作为报纸宣传的首要任务。四是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
11、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答:1919年,徐宝璜《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12、如何评价延安整风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学建树? 答:陆定一发表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这些著作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若干重大原则问题。一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观;二是明确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三是首创了宣传党的政策和检验党的政策相统一的思想;四是提出并确立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
13、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我国新闻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50年代后期,我们一直向前苏联学习,全面介绍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同时又在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中探索走自己的路。
1956年5、6月,刘少奇对新华社明确提出了要学习前苏联塔斯社的同时也要学习资产阶级通讯社。学习国外不要迷信、不要盲从,要有创造性和独立性。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此标志着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其改革内容:一是力求突出受众多样性需求,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二是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三是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1956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新闻工作改革只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而夭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2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新闻学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是打开国门,引进了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体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新闻理论基础》面世,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第一次进行系统化的表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逐渐创新了关于社会主义舆论及其引导艺术的理论。四是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新闻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14、评价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新闻思想。
在早期,他们提出“人民报刊”思想,主张报刊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以无产阶级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不断深化,又发展为党报思想,其基本要点是:党的报刊宣传是工人阶级政治行动的组成部分;党的纲领是党报宣传的最高准则;必须坚持党的报刊的独立地位。
二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
他们的新闻思想分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和夺取政权之后两个阶段。列宁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理论。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事业。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当那个服务于管理俄国和建设俄国,应当“少谈点政治,多谈些经济。”;揭露和批判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乃至罪行。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关于新闻本源、新闻真实性等的阐述,这些观点理论触及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一定学术深度,也有相当强的操作性,达到了一个高峰。
16、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答:一有专门的研究对象;新闻学以新闻现象、新闻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二是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学科体系。理论、历史、应用。三是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已成为一种职业。
17、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18、新闻学的研究任务?
答: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21、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哪些宏观指导作用?
答:
一、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
三、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学好新闻理论,才能为新闻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22、树立科学新闻观的含义与要求? 答: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新闻现象。
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就需要学习,学习系统化的新闻知识,尤其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从立场、观点、方法上统一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科学新闻观一旦树立,就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各种新闻现象,自觉按新闻规律和其他客观规律从事新闻实践活动,同时辨别是非,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潮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 新 闻
1、什么是信息交往?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 答:新闻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和生活天然具有社会性。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靠各种社会联系形成自己的生存和生产能力,人的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经常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沟通的交互往来之中。其中有物质交往和沟通,也有精神交往和沟通。物质交往包括材料交往和能量交往;精神交往包括知识、情感、意志的交往,也就是常说的“信息交往”。
2、为什么说获取新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信息需要?
答: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历史的新近变迁,关系到团体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眼前状态和未来命运。有关事态和时局的信息即新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信息需求。
3、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答:
一、远古时代,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存面临诸多威胁,一旦信息停滞,将陷入灾难中,所以自古就重视新闻的捕捉与传递,并伴随着人类交往而应运而生。
二、新闻信息在远古时代与历史、情报混一状态,随着社会分工逐渐成为独立存在的信息品种。
4、古代新闻为什么处于与历史、情报等信息的混一状态之中?新闻怎样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为独立形态的信息?
答:古代新闻信息的陈述内容和传播方式与其他信息没有太大差别。
在陈述内容上,与历史信息相近;在传播方式上,与情报信息相同;如汉代的诏书,仍带有很浓的文件与情报色彩,都称不上独立形态的新闻传播;邸报也因非面向全社会,仅关注官场新闻,具有文件、情报的混一性质。16世纪,威尼斯手抄新闻的诞生,开始脱离文件告示、内传情报的痕迹;17世纪初,定期印刷报纸在欧洲出版,刊登纯新闻,至此新闻才单门立户。
5、认清新闻“本能起源说”和“意志起源说”的唯心主义实质? 答:“本能说”: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奇心和无限兴趣变成为追求、采集和传播新闻的欲望和动力。这种观点脱离了具体社会条件观察新闻现象,无法说明成熟的新闻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古代,而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初期。
“意志说”:现象世界是非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新闻这种现象由意志这种本质的“外化”而产生。(法西斯、四人帮均无限夸大了意志的作用)为他们的谎言、造谣能够成为新闻的借口。
6、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请从认识论角度说明。答:所有的认识成果都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反映和把握。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认清客体即新闻事实的真相和规律,并公开传告于世界。科学的新闻观,严格遵循从物质到感觉再到认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始终坚持物质第一性和认识第二性,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承认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7、“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含义?
答:
一、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
二、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实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三、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8、为什么事实本源说和新闻选择说二者并不相悖?
答:一方面,在作出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的选择时,并不要求传播者放弃“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原则;它要求的恰恰是在尊重客观现实基础上,对确有的事实做出判断和选择。
另一方面,传播者以社会实践主题为取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时,这一选择本身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符合“事实决定新闻”的原则。正是如此选择,使新闻报道成为历史的忠实记录。有闻必录则没有重点,看不出主线,就无法贴近新闻的本源,反映事态的本来面目。
9、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解释新闻传播的监测功能?
答:从唯物论角度看问题,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监测归根到底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最新状态。
10、新闻为什么要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现态和趋态,集中描述事物发展的最新状态? 答: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
事物的现态由史态演变而来,当今的现态随即会变成过时的史态。而事物的趋态必然孕含在现态的内部矛盾和发展方向之中。
12、如何处理质变突变和量变渐变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足以引人注意的变化是那些较为显著的变化,新闻传播所监测的正是这些变化。事实发展有质变、量变,有突变和渐变。一般,质变和突变容易成为新闻的直接来源。相对说,并非只有质变和突变才能成为新闻,量变和渐变,也有取之不尽的新闻资源。阶段性质变即变化明显的量变。近似静止不变的也不一定没新闻。
13、信息的含义和定义?
答:按哲学本体论、物理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人工信息,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等符号表述出来。新闻是人工信息的一种。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接受者(受众)预先不知道的消息。
从通讯理论来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
14、理解信息的受众未知性和需知性?
答:信息的受众未知性是受众未知的,能够向受众提供新情况、新知识。需知性是有一定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受众的某种事件需要。只有未知不能满足受众需要的,受众就没有接受兴趣,甚至视为多余物而拒之视听之外,这样的传播内容就因为无的放矢而起不到调整受众认识的作用。
15、信息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信息与新闻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又有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二者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对接受者都有未知性,都能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都能起到消除受众认识不定性的作用;二者在通讯和传播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凡是新闻都应当是信息;信息与新闻的差别告诉我们,凡信息未必全是新闻。差别:
一、二者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和趋态,而事物的史态有其他信息去反映。
二、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而新闻只是其中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
三、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方式和手段,新闻这种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传向整个社会,用于消除社会公众对时局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而其他信息则通过另外渠道,去调整一定范围内接受者的认识。新闻信息由于在反映内容、反映手段和作用范围等方面独具特色,因此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社会信息。
16、新闻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新鲜:时新性和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第二,真实:记实性和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第三,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17.新闻之新的两重含义是什么?
答:时新性和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时新性是时序之新,指新闻事实都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记录。只有时新性,没有知新性,不能提供新情况、新知识,信息含量小到近乎零,不仅不是新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但仅靠知新性,没有时新性,没有新近发生的事态记录,也不能成为新闻。
新闻与文学艺术的区别?
答:新闻与文学艺术有许多严格的区别界限,但最主要是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之伤。
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新闻为当代历史的忠实记录,今日新闻便是明日的历史。历史记载同新闻一样,都不是有文必录的。反映内容有别,历史虽然也反映事物的现态,但却以研究史态为主;新闻虽然也是历史为参照系,但总是集中笔墨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新闻是及时公开传向社会公众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情报是及时但未必公开传向特定接受者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18.我国权威性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分析它的优长和不足。
答: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具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
(2)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
(3)文字简明扼要,易记易传。
缺点:主要是注重了事实与报道者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另一传播要素——受众的地位。由此,定义只注重事实的时新性,即新近发生,忽略了受众是否未知,是否具有知新性;只重视对新近事实的及时报道,忽略了事实是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
19.范长江的新闻定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闻是广大群众预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全面,但是它贯穿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优点:(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及知新性;(3)指明新闻不是一般是实,而是重要事实。不足:(1)忽略了传播者的地位(2)忽略了新闻事实的时新性。
20、新闻定义的综合内涵是什么? 答: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第三章
新闻价值
1、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当西方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以后,新闻传播也从政党报刊进入大众报刊时代。在激烈的新闻商品化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多刊登新闻,多刊登有吸引力的新闻,才能扩大读者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招揽更多的广告,使报纸有可靠的财源。这样新闻传媒需要一定的标准,用以衡量哪些新闻事实更能吸引读者,给传媒带来更大的利益;哪些新闻平淡无奇,无助于扩大销路,进而以价值大小为准,做出取舍选择。报纸和新闻的商品化呼唤着新闻价值理论的诞生。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许多论点直接来源于资产阶级报纸经营的生意经。
2、“便士报”的特点是什么? 答:(1)面向市场,面向普通百姓;(2)经济上完全自立,一切开支靠广告收入支撑;(3)强调“独立舆论”,不做政党的奴仆;(4)追求趣味和刺激,大量刊登骇人听闻的东西;(5)从评论为主变为新闻为主,从“观点纸”变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6)文字浅显简洁,便于普通人阅读。
3、美国《纽约太阳报》及其效法者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答:《纽约太阳报》是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众化报纸。报纸只要内容大都是当地发生的初期时间和暴力新闻,大都无足轻重的生活琐事,但因为售价低廉,追求刺激性而是读者极感兴趣。创刊不到半年,发行达到当地竞争对手的两倍,它的成功使效法者接踵而至。美国大众化报纸纷纷问世。《纽约太阳报》在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对报纸成功的诀窍体味颇深,曾用极其惊人的语言道出了该报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标准,说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出版于1954年的《美国新闻史》,高度评价了该报的实践和主张的示范作用:“《太阳报》及其许多效法者证明,如果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新闻发表出来,那么,新闻就是很有价值的商品。”
4、世界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理论的是谁?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最早把新闻价值学说归入新闻理论体系的也是几位美国学者。
庞德在他的《新闻学概论》中,甘斯在他的《美国新闻学评论》中,对新闻价值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理论概括。然而,由于资产阶级新闻学在研究新闻价值问题时,受到其阶级立场和狭隘眼界的限制,始终没能形成科学准确的系统理论,其中多有游戏之词、极端用语和荒诞怪论。
5、中国最早介绍新闻价值理论的是谁?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到中国的是徐宝璜,徐宝璜在他1919年出版的《新闻学》一书中说:“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重要之最近事实,自能引起较多人数与较深程度之主义,故为价值较高之新闻。次要之最近事实,仅能引起较少人数与较低程度之注意,故为价值较低之新闻。”徐宝璜在介绍西方价值理论时,经由了自己的思索和消化,至少扬弃了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中那些离奇怪诞的偏激思想。
几乎与徐宝璜同时,邵飘萍也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
6、新闻价值概念与商品价值概念有什么不同? 答:新闻价值概念虽然是新闻商品化的产物,但新闻价值与一般商品价值概念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其物理性质所决定,其交换价值确有生产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高,反之其价值越小;并且,商品的价格随市场供求盈缺而围绕价值上下浮动。
然而,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也不能不承认新闻价值概念的含义与一般商品价值含义不同;首先,新闻价值并不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消耗劳动多的新闻价值不一定大,消耗劳动少的新闻价值不一定小,因为传播者获取新闻具有很强的机遇性和偶然性。其次,价值大的新闻不因供大于求而掉价,价直小的新闻也不因供不应求而升值,新闻价值不随新闻供求状况而上下浮动。
可见,新闻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自有本身特有的内涵。
7、新闻价值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闻价值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可以测度。新闻价值的本质就是,新闻的本质及其特 9
性的具体化和数量化。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之和,就是新闻的性质,简称新闻性。把新闻性数量化,便于衡量一个事实或一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也就是衡量它们对构成新闻有多大分量、多大价值。
8、为什么说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
答:首先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事实作为传播活动的客体,对传播主体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其次,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社会公众的新闻需求如同其他社会需求一样,都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9、“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价值”;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其他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新闻价值实质上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自身系统的内在构成;而“新闻的价值”,实质上是新闻的社会功能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这一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前者描述新闻是什么,后者描述新闻有什么用。
10、简述世界和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形成的过程? 答:庞德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方法及其得出的主要结论,在新闻价值学说史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其后西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者,也都开列两个要素系列;但对庞德提出的四大要素都包含其内,从没有人做出删剔。若干年后,《现代大众传播工具论》的作者希伯特和《阐释性报道》的作者麦克道格尔,两人同时分别提出意在“一致公论”的新闻价值要素和读者兴趣要素,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他们都认为,新闻价值要素是五个,即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读者兴趣要素是八个,即个人关心的,同情,反常,进步,斗争,悬宕,两性关系与年纪,动物。从此,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得到西方新闻学术界的普遍承认,成了约定俗成的通用称谓,至今在西方还被尊为新闻价值构成理论的正统。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向国人介绍新闻价值论时,并非食洋不化和述而不作,而是在消化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和创造。既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要素齐行并列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事实的内在要素和手中的兴趣要素综合其中,也从自设系列中有意剔除了那些猎奇和怪诞的要素,显得更中肯和更贴切。徐宝璜认定的新闻价值要素是四个,即事实重要性,公众关注性,传播及时性,地理接近性。任白涛在其《应用新闻学》中提出,新闻价值的条件是新、速、确,即新鲜、及时、和真实。邵飘萍在其《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提出,新闻价值标准是爱读者之人数,时机之适当与否,距离之远近关系,兴味之集中与变迁,也就是公众关注性,传播时宜性,地理接近性和趣味性,首次把兴趣要素列入新闻价值构成系列。进入历史新时期之后,我国新闻学术界对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探讨颇有进展,认识逐渐趋向一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在1981年初撰写的硕士论文《新闻价值论》中,最早提出新闻价值五要素的构成系列,即变动性、重要性、显著性、临近性、时间性。198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学概论》提出,新闻价值要素包括如下五个,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新闻理论简明教程》认为,新闻价值因素也是五个,即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中国新闻学术界公认的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并非对西方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全面不动的机械照 10
搬。无论是诸多价值要素的整体构成,还是对单个要素的阐释,中国新闻学术界的界定和表述,由于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新闻观的指导,就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和更加科学。
11、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对构成要素的设定,大体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相符合。新近或最近发生,既突出了新闻的时新性,也表明了新闻以现实发生的事实为依据的真实性;及时性既是传播特征,也是对新鲜性的保证;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都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对受众具有的未知性和需知性的计提表现,新闻正因此才值得公开传向社会。
第二,对价值概念的把握,自觉或不自觉地兼顾了主客观两方面的决定作用。价值既然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的构成必然是传播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西方的新闻价值要素设定,既取材于新闻事实的内在因素,也取材于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对新闻事实的需求。
12、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的局限是什么? 答: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特别是它的要素构成说,的确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机械片面的弊端。
首先,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予荒谬的解释 其次,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从抽象的本能好奇心出发,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的新闻价值,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再次,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解释构成要素的含义时,往往因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13、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发生与传播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越大。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受众的兴趣越大,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14、新闻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答: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15、新闻价值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答:新闻价值规律就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的新闻价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要程度决定。信息量越大,重要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信息量或者重要程度任何一项等于零,其新闻价值就等于零。
新闻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点:事实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16、研究和掌握新闻价值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答:按照新闻价值规律,树立科学的新闻价值观念,是培育新闻敏感、形成高效选择新闻的能力的基础功底。对一个从业人员来说,不熟悉这一规律,就不具备起码的新闻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对于一个传媒来说,不按这一规律办事,就形不成起码的新闻生产能力。而对于广大的受众,了解这一新闻规律,对于选择和消费新闻,对于监督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对于形成健康的新闻消费环境,十分有益。
第四章 新闻传播
1、什么是传播?传播有几大类?
答: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即信息获得者把信息传给他人,使他人与自己共同享用信息提供的知识。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往手段之一,它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类别。
2、什么是新闻传播?其特征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主要特征:(1)传播内容限于新闻信息;(2)传播及时迅速,而面向整个社会;(3)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3、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事实,指的是新闻事实,即新近发生的、受众尚且未知的重要事实,也就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在新闻传播行为中,事实是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新闻报道者,也就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他在新闻传播的行为结构中处于无可置疑的主体地位。
新闻接受者,也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即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网络新闻的浏览者的总称。
4、新闻传播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事实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新闻接受者具有了解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的信息需求;新闻报道者开展报道活动,为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去选择和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闻报道者与客观事实之间以及接受者之间,处于相互衔接的双重互动关系,成为沟通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的中介,对传播行为的发生起着启动作用。事实、新闻报道和新闻接受者这三个要素,在新闻传播中是缺一不可的。缺乏其中任何一项,新闻传播行为便不能生成和存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有机整体。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并非处于人人宰割的随意摆布的软弱地位,二是起着决定影响作用。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的行为结构中处于无可质疑的主题地位,它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分配接受者的注意力,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影响事态和时局的发展。新闻接受者并非只有被动型,它具有强大的选择能力,并通过接受选择支配新闻传播行为。
5、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流程分五个环节: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选择事实:发现和获取有新闻价值的新近事实。
加工制作:把选中的事实转换为新闻作品。播报传递:
6、什么是模式和新闻传播模式? 答: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其规律的简约方式。其特征是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理论性和基本性,但表述却极为简明,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传播模式经典模式是甘惜分教授提出的: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收者;另一种模式是: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反馈给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三个环节)
7、新闻传播模式主要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两大类型:一是线性传播模式,也就是单向传播模式,即只有从信源到信宿的信息输入,而没有从信宿传回信源的反馈输出。应当说这是一种自我调控机制很不健全的传播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代较为先进的传播模式是双向传播,即增加了反馈机制及回馈通道的传播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能够通过回收反馈信息自动调整传播行为,故又称为控制论模式。
8、从传播发展史看,传播模式有哪些变化?
答:由传播三要素(传者、信息、受者)转进为双向传播,重视与建立反馈机制上来。
9、什么是选择和新闻选择?
答:选择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目标或方案的搜寻、比较、确认。
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10、新闻选择的目标和环节是什么? 答:目标:择真、择优;
环节:搜寻、比较、确认。
11、新闻选择的能动性和客观性是什么?
答:新闻选择的能动性:传播主体掌握着选择事实和选择新闻的主动权。选什么和怎样选,一般由传播主体进行支配和操作。选择不能等待,选择必须主动。新闻选择是传播主体向传播客体的自觉关注和出击。没有传播主体有意识的行为,选择活动无法起始和坚持到底。而且,新闻选择的进程和结果,肯定渗入了主体的意识和倾向。传播主体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决定着新闻选择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选择的客观性:进行选择时,不得不承认选择对象是独立于他的客观存在。只能从既定的现实选取实际存在的事实,对所选的事实进行保持原有性状的有限加工。而且,选择还要能适应受众的需求,符合大局的部署、宣传的时宜以及政策法规的规范。也就是说,新闻选择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按公认的标准取舍,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新闻选择过程,应当严格尊重客观性原则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12、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新闻价值标准用于权衡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新闻性的强弱,测度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
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传播者根据权衡和测度的结果,作出取舍或轻重缓急的处理决定。
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用于权衡和测度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宣传价值。传播者根据权衡和测度的结果,做出允许不允许出版和怎样出版的决定。其具体尺度是相关法律政策条文和成文与不成文的伦理戒条。
13、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并不对立,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选择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的事实,选择既能引人注目又不触犯社会规范的新闻,是大有选择余地,完全可以做到的。新闻价值大宣传价值也大,不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进行新闻选择的原则,也是资产阶级新闻传媒新闻选择的追求目标。舍弃新闻价值去追求宣传价值,或牺牲宣传价值来迁就新闻价值,从来都是不足取的失败选择。
14、新闻传播全程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播主体首先要做出总揽全程的宏观选择,二是说新闻选择贯穿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这就是中观和微观选择。
15、新闻选择的宏观和微观选择的含义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宏观选择,应当包括传播主体的选择和接受主体的选择这样双重过程。
微观选择,包括获取信息、加工制作、编报传递等环节中对事实或新闻、对表达方式或传播方式的选择,相应地称之为获取选择、加工选择、刊播选择。
二者关系:微观选择是对宏观选择的落实,既是把关过程,也是优化过程。宏观选择不慎固然贻害深重,微观选择粗疏也会损及大局。因此,强调宏观选择与微观选择的协调一致,避免顾此失彼或相互抵牾。
16、新闻选择和新闻策划的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策划过程就是新闻选择过程。新闻策划的创新目标必须靠新闻选择来实现,离开宏观和微观的新闻选择,新闻策划就失去支柱,流于空谈。因此,新闻策划学也就是新闻选择学。
17、新闻传播中的内在矛盾是什么?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与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答:内在矛盾就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受众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反映对象即客观事实的矛盾,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就存在于这两种矛盾之中。传播主体如何反应客观事实来满足受众与社会的新闻需求,或者说传播主体如何为满足受众和社会的新闻需求去反映客观事实,就是新闻传播活动基本规律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
18、什么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其基本点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知的新闻事实的信息。
基本点:(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播。
(2)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
(3)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知。
(4)传播者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受众,唯一的实现途径就是从实有的大量事实中加以选择,既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同时又调整受众认识和引导社会舆论。
(5)传播者的倾向性体现在他们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19、新闻手段的三层含义是什么? 答:(1)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以及其他编播形式的总称。
(2)泛指所有的新闻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等。
(3)“用事实说话的同义语”,即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表达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理论上,新闻手段概念专指这第三种说法。
20、新闻传播基本规律与新闻手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正是新闻手段的灵魂和核心内容。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变迁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严格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进行新闻选择、新闻策划、新闻改革和经常性的业务活动。
21、研究和揭示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是继新闻价值规律之后的新闻学中的第二条规律。遵循新闻价值规律,传播者在事实选择中就能选中真正的新闻和价值大的新闻;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传播者就能高效地传播满足受众与社会的新闻需求,达到调整公众认识和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在新闻内在规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种普适性很强的客观规律,对各类传媒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强有力的支配作用。忽视和轻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指导意义,会使新闻观念偏离科学轨道,使新闻实践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第一,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为一种职业。
第二,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第三,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第四,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区别古代新闻活动与近代新闻事业的区别,是一种深层的进化和转变。)
2、印刷新闻纸怎样宣告了新闻事业的诞生? 答:1609年在德国出版的《报道或新闻报》,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印刷新闻纸由近代报馆主办,由专业化从业人员任职,报社设有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报纸定期连续出版,面向社会公众和新闻市场发行,传播以经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信息。印刷新闻纸的问世,是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
3、怎样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答:印刷新闻、电子新闻(广播、电视)、网上新闻。
4、怎样以传播结构变化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答:单媒体传播的报业阶段、多媒体并存的大众传播阶段、多媒体综合一体的网络传播阶段。
5、怎样以传播制度变革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答: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6、什么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了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7、什么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
8、为什么说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度和雇佣劳动制度,运用市场交换调节生产和消费,它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市场既是物资交易中心,也是信息交往中心;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对信息沟通依赖性很强。人类社会发展数千年,只有到了信息交往成了生产活动不可离弃之时,新闻事业才应运而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市场经济创造了新的巨量信息需求,给新闻事业的脱壳而出提供了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
9、社会经济形态如何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答: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其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它的社会性质和管理体制。主要由所处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也会促使传播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变。
10、技术进步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特别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新闻事业飞速发展,从印刷新闻到无线电报,到无线广播,到电视新闻,再到互联网络和电子报刊,所有这一切科技手段上的创新,仅用了一个世纪。而现在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科技发展节奏的加快,新闻事业也呈现了加速状态。
11、政治民主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面向社会公众的新闻传播,具有近现代平民意识和平等意识,没有起码的民主意识,是不能容忍新闻传播存在于世的,更何况它就要反映舆论和监督政府。)
政治民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没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
12、文化发达程度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什么样的制约作用? 答:(新闻传播本来就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播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普及文化知识和传播精神文明的神圣工作。接受主体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形成较强的接受新闻和消化吸收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社会公众的平均文化程度提高了,才能有效扩大信息需求的总量,才能培育和开拓更大的新闻消费市场,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雄厚的社会基础。同时,)文化发达环境中的社会公众,对新闻传播具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不仅经常向传媒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还有识别传媒行为失误的水平,对新闻传播进行经常性的评析和监督。这对新闻传媒来说,实在是受益无穷的善待与义举。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1、新闻事业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定义)
(含义)第一,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第二,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第三,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2、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本质?
答:就行为手段而言,新闻事业属于大众传播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行为目的而言,新闻事业属于舆论宣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属信息产业,又属舆论工具。
3、为什么不能把新闻事业归于社会生产力层次?
答:就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来看,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不属于生产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政治上层建筑;二是思想上层建筑,也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是一种物质力量,被称为武器的批判;思想上层建筑是一种精神力量,被称为批判的武器。新闻事业并不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不是政治法律设施,不是政权机关,不是物质力量,不是武器的批判,而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批判的武器,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4、为什么不能把新闻事业归结为政权机构和国家机器? 答: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政治上层建筑;二是思想上层建筑,也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是一种物质力量,被称为武器的批判;思想上层建筑是一种精神力量,被称为批判的武器。新闻事业并不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不是政治法律设施,不是政权机关,不是物质力量,不是武器的批判,而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批判的武器,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闻传播对接受者不是命令,没有强制作用,只有劝服力量和指导作用。就跟将新闻事业笼统归结为社会生产力一样,把新闻事业干脆视为国家机器和政权机构也是不科学的。
5、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性质? 答: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6、新闻事业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答: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
7、新闻事业阶级性的表现有哪些特点? 答:报道和评价新近发生的事实。
报道新闻必然会有选择,选择就是倾向和意见,其中就包括阶级倾向和政治观点。
8、什么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它和新闻事业阶级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它和新闻事业阶级性的关系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统一的。一,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除了自然现象外,更主要的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二,属于某个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除支配本阶级的舆论外,都力求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受众群,力图影响其他阶级和阶层的认识,以便扩大对社会舆论的控制范围。三,新闻事业天然具有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严肃认真的新闻传媒,从来不以狭隘的眼光选择只令本阶级高兴的新闻,而且同时也选择令本阶级恼怒的事实加以报道。应当说,站在一定阶级立场上,既可以报喜,也可以报忧,使报道内容具有多视角全方位的广泛性。出色的传媒,出色的报道,历来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9、新闻事业有哪些特性?对其特性逐个加以解释。
答: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
基本特性之一: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没有强制作用。
基本特性之二:与意识形态领域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基本特性之三: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基本特性之四:与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地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10、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离政治近和政治性强的特性? 答:主要是因为新闻事业及时公开地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能够迅速造成全社会的舆论影响,事关全局的稳定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新闻传媒历来都是政治家们驾驭形势、统筹全局的得力工具。简言之,新闻事业离政治近和政治性强,就因为它的行为牵动大局,有全局作用。
11、什么是新闻手段? 答:新闻手段:“用新近事实说话”。
第一,百分之九十用事实,百分之十用辩论即直接说理;
第二,这种反映方式通过一定的体裁来实现,这些体裁就是叙述事实的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
第三,新闻要说话,要有针对性地拿出事实,用事实的胜于雄辩的力量驳倒敌人的论点。说话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所用事实针对性的强弱。正是因为新闻事业采用这种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才具有其他意识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才发挥其他意识形式所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12、新闻事业有哪些功能? 答:第一,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第二,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第三,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第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第五,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13、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答: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传播新闻和表达舆论是其基本功能。舆论的定义。新闻事业的舆论优势。新闻事业表达和引导舆论的方式。
14、什么是舆论?舆论的构成特征是什么?
答: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
舆论既是一种评价结果即意见,也是一种评价过程。舆论行为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舆论的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二是舆论的客体,即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三是舆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舆论有如下几个特征:(1)时评性。(2)倾向性。(3)群众性。(4)公开性。(5)非决策性。
15、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答:无论是正确的舆论还是错误舆论,都有一个形成、持续和消退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分三个阶段:一是获知事态议论纷纷的阶段,二是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三是促成事物转化,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
16、舆论为什么需要引导?
答:既然舆论有正误之分,既然舆论的形式和持续是一个过程,那么,对舆论就有一个既表达又引导的问题。表达就是反映社会问题和群众意见,引导就是使舆论保持正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舆论导向。
17、什么是新闻舆论?新闻传播在表达和引导舆论方向有哪些优势? 答:新闻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公开发表的意见与评价。优势:(1)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 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2)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3)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开展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
(4)及时通报问题解决的进程。
18、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答:在新闻事业的所有功能中,传播新闻信息是其主要功能。在所传播的多种信息中,新闻信息占主要成分。其他功能的实现,多靠新闻信息的传播。一个传媒的权威和声誉,由所传新闻的质量和效应来决定。
依据:第一,报道新闻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靠传播新闻来实现。
第二,新闻传媒必须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
第三,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有一定的时新性,对新闻宣传起着一定配合作用。
19、什么是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新闻机构在其所有者的操作和控制下,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沟通社会各个层面,表述和引导社会舆论,并通过企业化管理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证。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即沟通上下,也沟通左右,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社会舆论。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需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
20、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双重主体?
答:一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简称决策者;一是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其从业者,简称传播者或操作者。
21、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内在规律?它与社会大系统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答:指新闻传播活动独有的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用新近事实说话为核心内容的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新闻事业形成、发展和运作的规律等等,它与社会大系统规律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第七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
1、简述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答:提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而提出的口号。1644年英国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把出版自由作为公民权利。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第一次把新闻自由作为宪法的条文。
发展过程:新闻自由口号主要是在17世纪奠定了自己的思想基础,18世纪付诸实践,19世纪达到了顶峰,并从顶峰开始跌落。到20世纪初,这种新闻自由思想导致了媒介权力的放任,已经令人不堪忍受。到20世纪40年代,取代这一思想的社会责任论的新闻自由观在美国诞生。社会责任论对旧的新闻自由观作了修正,对新闻自由口号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新闻自由是有条件的,享受自由权利的人应当对社会担负道德责任;在防止滥用自由的前提下,扩大和发展新闻自由的权利;社会责任论还主张政府对传播行为实行必要的控制和干预。显然,这是对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简述无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历史?
答:当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始拥有自己的新闻事业时,却屡遭资产阶级政权的无情压制。于是无产阶级接过新闻自由的口号,举起新闻自由的旗帜,向资产阶级手中争取自己应当享有的新闻自由权利。无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遭到资产阶级 20
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新莱茵报》出版不到一年就被查封,《火星报》被迫在国外出版,《湘江评论》出版五期便被迫停刊。但,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办秘密报刊,并尽可能地争取公开出版合法报刊,把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结合起来。1905年,列宁创办了公开发行的《新生活报》,又创办了秘密发行的《无产者报》。《真理报》在创刊后两年的时间里,遭到沙皇政府的八次查封,但每次查封后不久便又以别的报名出版。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一方面封闭一切反动的新闻机构,同时又迅速出版自己的报刊、开办自己的广播,建立起属于人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3、新闻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答: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二是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传播自由是实现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自由是传播自由的行为目的。
4、新闻自由的实质及其定义是什么?
答:新闻自由是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是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自由观点,它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
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指的是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一般来说,新闻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无钱无权的阶级是没有新闻自由的。而且,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和国际环境中,有这个阶级的新闻自由就没有另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不受限制的程度,但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主观意志和主体行为。一定历史时期所能实现的新闻自由,由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来决定;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手段和条件。
(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说,实现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是一种需要多方面奋斗才能达到的目的。但民主、自由这样的政治概念和政治行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维护经济政治制度的工具和手段。
6、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就是金钱和资本的自由。2)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极力操纵新闻传媒。3)资本主义新闻媒体的自由被限定在不能侵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严格界限之内。
7、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自由为前提。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8、什么是新闻控制?对新闻事业施加控制的理由是什么?
答: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9、新闻控制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答: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说,实现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是一种需要多方面奋斗才能达到的目的;但民主、自由这样的政治概念和政治行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维护经济制度的工具和手段。革命的阶级之所以百折不挠地向反动势力争要新闻自由,从来都是以争到的自由为手段,有力地宣传本阶级的政治主张,说服和动员群众去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任何阶级都不把斗争目标局限在争取新闻自由上,都懂得运用新闻自由为更高的任务而斗争。
10、新闻法制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法制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11、新闻立法、新闻法规和新闻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立法指的是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规的程序和过程,它是新闻法制的首要环节。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新闻专门法就简称新闻法。
12、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新闻伦理的关系是什么?
答: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贯穿新闻政策的根本精神;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文,但这并不意味阗政策就是法,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新闻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新闻伦理由协会等非权力机构制定。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职业道德的规范较为笼统和抽象,新闻法规则严格和具体。二者的强制方式不同,违背新闻伦理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触犯新闻法除了道德谴责,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文,新闻法规可以说是法律化的新闻政策。
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相同点:1)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2)二者的根本目标和使命3)二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不同点:1)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2)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3)二者的强制方式不同。)
13、简述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史? 答:P152.第八章 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新闻事业
1、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产生的过程?
答:资产阶级新闻诞生于17世纪,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私人经营以商业新闻为主的时期;(2)充当反封建政治斗争工具的时期;(3)为资产阶级党派之争服务的“政党报纸”时期。(4)面向市场的大众化报纸时期;(5)财团控制的传媒垄断时期。
2、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其特征是:(1)新闻资产的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对新闻带来的操作和控制。(2)以不触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为界限,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和利益;(3)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新闻竞争;(4)完全商业化,以赢利赚钱为首要目的;(5)宣传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怎样评价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历史地位?
答: 曾经起到的革命作用和进步作用。创造和积累了新闻传播和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资本主义新闻体制的局限和弊端。
4、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产生的过程?
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于19世纪初,至今经历了:A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产生前的工人报刊阶段;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报刊阶段;C为夺取政权直接服务的政治报刊阶段;D为建设新社会服务的大众传媒阶段。
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其特征是:A新闻资产实行公有制,新闻事业属人民所有;B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C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展事业和开展竞争;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E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6、简述世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答:十月革命后,在前苏联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留下了新闻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可贵经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实践中这些国家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不少缺点:A从传媒 23
结构到传播内容较为单调,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样性需求;B宣传内容长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迟迟没有完成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转移;C依附于单纯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流于僵化;D惯于用生硬灌输的方式去说教,缺乏生气、活力和创造性;E新闻法制不够健全,不善于用法律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F缺少群众的声音,没能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对发扬民主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传媒逐步走向私有化,外国新闻垄断集团加紧渗透,传播方针和内容迅速“西化”。G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逐步摆脱“左”的束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实行资产私有,社会主义则是资产公有。(2)指导思想不同。资:个人主义。社: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3)资:无序竞争。社:统一领导下的协作和竞争。(4)资:赚钱第一位。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也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它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确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传媒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它继承中国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教训,引入当代的传播技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形成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传媒格局、运作机制和传播风格。
9、简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设与改革的关系?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目标,是要通过不断深化的新闻改革来实现的。而新闻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坚持新闻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握好新闻改革的进度和力度。在改革中要继承中国革命和进步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更重要的是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改革试验,善于总结和探索。
10、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播技术进步的关系?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进程,同时也是传播技术高度现代化的实现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用最新通讯传播技术武装新闻事业,已经实现了传播媒介的高度现代化,壮大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竞争实力。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本质上都要靠技术进步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在新闻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绝对不能甘于落后,必须加快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的速度,建设起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效率一流的社会主义传媒群体,形成足以支配社会舆论的竞争实力。
1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已经显示出哪些本土特征?对每一特征请略作评析。答:(1)坚持和发扬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独特优势。
(2)形成了以各级党报和党所领导的其它传媒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新闻事业结构。
(3)既上情下达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又上情上达做人民的喉舌,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早在1945年,刘少奇就明确指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既满足群众的需求,又引导群众 24
前进。社会主义一定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者是内在一致的,相互统一的。***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6)提高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7)讲党性,顾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毛泽东:政治家办报。
新闻传媒既然要当作企业来经营,其领导人和管理者就应当具有现代企业家驾驭市场的魄力和才能,但新闻传媒作为喉舌,要求它的领导人和管理者要讲党性,首先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眼界。
(8)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从传播内容到传播风格都贴近时代和贴近群众。
(9)坚持下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闻批评。
(10)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11)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答: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一切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
2、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特有的优势?
答: 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就成为一切传媒普遍提倡和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发出了“准确、准确、再准确”的警句。
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
列宁: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毛泽东历来强调共产党人要讲真话,报纸要了实情。
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
1947年,针对当时解放区一些报纸在土地改革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失实报道和错误倾向,解放区新闻界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是前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编造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了虚假报道的代名词)运动。
1958年一股浮夸风,是一场蔓延全党、风行全国的造假运动(大跃进时期)。
3、为什么说真实性是新闻传媒普遍提倡和遵循的原则? 答: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就成为一切新闻传媒普遍提倡和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石阶上,大凡新闻机构,无论是资产阶级的还是无产阶级的,在此问题上均有共识。他们几乎都把真实性作为自己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和所遵循的首要原则。
4、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也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答:资产阶级新闻媒体之所以这么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是因为他们也知道,新闻不真实会损害新闻媒体的声誉,并会最终导致手众的唾弃、广告商的背离,这样一来,媒体的生路也就要终止了。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坚持真实性原则,在思想路线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2)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
5、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新闻媒体的报道失实现象?
答: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的制约,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限制,报业间的尔虞我诈、自由竞争、商业化运作以及从业者的价值观念、道德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各种利益、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支配和影响下,也常常会在报道中出现失实现象,有时甚至会有意造假,或是出现报道片面,不能从总体上全面反映事实真相、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情况。而新闻媒体一旦被资产阶级政治寡头所控制,还会成为它们实行独裁专制的法西斯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常常会信口雌黄,公然造假行骗,堕落为“造谣机器”,真实性原则荡然无存。
6、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办报实践中十分注意坚持真实性原则。《新莱茵报》时期,严格坚持报纸要用事实说话,对任何不真实的报道都毫不留情。一旦发现失实报道,他们立即让有关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作出检查、更正,严重的,还要中止其继续为报纸撰稿。甚至连普鲁士反动政府官员要证实某一情况时,也要翻阅《新莱茵报》。
列宁在自己的报刊活动中,始终坚持用真理的声音去唤醒民众,用事实的力量打动读者。毛泽东历来强调共产党人要讲真话,报纸要报实情。
刘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他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去考察党的政策到底对不对。
周恩来强调事实对于真理的重要性,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
7、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坚持真实性原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应当联系实际,坚持讲真话。因为报道真实了,群众才会相信。因此,从创党初期到革命年代,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审查把关,以防差错。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阐述新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中第二个问题集中谈的就是“新闻如何能真实”。1947年,针对当时解放区一些报纸在土改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失实报道和错误倾向,解放区新闻界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前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编造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成为虚假报道的代名词。)运动。不但对解放区新闻宣传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解放区报纸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报纸与群众和党与群众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报道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较为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但是失误和教训也不少。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从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社会政治气氛越来越紧张,敢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而说讲话在一段时间不但不受惩罚,反而是一种时尚。1958年的浮夸风,造假运动风行全国,到了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下,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报纸版面。新闻事业威信降到了最低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重新被确立起来,新闻真话多了,实情多了,但失实现象仍时有 26
发生,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当前坚持真实性原则仍然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它始终保持和发扬着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光荣传统,并且因此而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欢迎。而一旦它违反了这一原则,不但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还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从而失去自己的生存之本。
8、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
答: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坚持真实性原则,就是要求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时,要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合,要从客观实际入手。
分析事实,反映事物和报道事物,要从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辩证地、历史地描述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9、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和报道事物。新闻真实性的一般要求是:
(1)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首先,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等,应用时要会分析哪些方面失实)。其次,新闻中所引用的材料准确。
(2)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10、新闻要想做到真实,必须遵循哪些一般要求? 答:(1)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首先,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等,应用时要会分析哪些方面失实)。其次,新闻中所引用的材料准确。
(2)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11、为什么说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 答:(1)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
要支持真实性原则,从思想路线上看,主要体现在:A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B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
(2)坚持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这既是“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涵义,也是“本质真实”的涵义。
1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坚持真实性原则,在思想路线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2)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p187-189)
13、为什么说坚持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答:新闻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和报道,要真实地反映和报道客观物质世界,必须借助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言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真实 27
性原则。
14、如何看待“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问题? 答:“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现象真实”是指如实地反映和报道事实。“本质真实”不好把握,而现象真实较好把握,只要如实地反映和报道事实就行了。“本质真实”是要有条件的,并非所有新闻报道都要做到反映事物本质,诸如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动态新闻、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不必等到了解到了本质才做报道。而对一些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对一些重大事件、敏感问题,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真实”的水平上了,而应当努力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整体面貌,做到“整体真实”和“本质真实”。大量的深度报道,都属于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结合的报道,给群众以启发、教育和积极引导。
15、新闻失实有哪些表现方式?
答: 1)政治需要,公开造假。2)于己不利,隐匿真情。3)宣传典型,任意拔高。4)屈从压力,写昧心稿。5)唯利是图,编造新闻。6)粗枝大叶,调查不实。7)道听途说,捕风捉影。8)知识贫乏,不懂装懂。9)合理现象,添枝加叶。10)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16、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哪些?
答:1)政治的原因;2)社会的原因;3)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原因;
17、新闻失实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答:从现象上看,虽然大量的新闻失实为新闻工作者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主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却在于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因此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是一种系统工程,关键取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取决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一个大家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维护真理、坚持原则的老实人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失实报道的政治土壤和社会土壤,切断失实报道之源,这才是治本之道。
18、如何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
答:从现象上看,虽然大量的新闻失实为新闻工作者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主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却在于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因此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是一种系统工程,关键取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取决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一个大家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维护真理、坚持原则的老实人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失实报道的政治土壤和社会土壤,切断失实报道之源,这才是治本之道。(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显然,有了片面性,就会绝对化地看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这对正确认识事物都是十分有害的。要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现象,一是要头脑冷静二是要掌握辩证法。
(3)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应当严格规章制度,堵塞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漏洞。从采写、编辑、审发到排版、印刷、传输,各个环节都应当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第十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倾向性? 答:新闻事业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它主要体现在传播者在选择和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作出的是非判断和爱憎取舍。
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属于一般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是某一阶级或政党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一切新闻机构都要根据自己所依附和代表的那一阶段或政党的利益和要求,通过新闻手段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性。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答: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它总是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的集中体现。
3、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党派性?
答:新闻事业的党性——是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意志和思想、感情通过新闻手段的集中表达和体现。它是指传播者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标准,以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
4、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总是公开声言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表明自己要真正反映和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要为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目标而奋斗,体现出鲜明的党性立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又打着“超党派”的幌子。
5、为什么说列宁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理论的创立者?
答:列宁在1905年11月发表于《新生活报》上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曾译作《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第一次提出了出版物包括报刊的党性原则问题。他明确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的主要观点是:1)出版事业(包括报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2)出版事业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党报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受党的监督和领导。3)党组织要关心和重视出版事业,要加强对出版事业的领导。4)清除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整个出版事业都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5)只有完全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出版事业才是真正党的出版事业。
列宁注意到了把坚持党性原则同为劳动人民服务结合起来,强调党的报刊同时应该是人民的报刊;把坚持党性原则同保障写作自由结合起来,强调只有那些扎根于人民之中,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说话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列宁针对当时俄国党内出现的机会主义思潮提出了出版事业的党性原则问题,并对其内容作了深刻阐述。它所确立的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成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同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的党报坚持党性原则的光荣传统,也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所继承。
6、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 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并对其内容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列宁。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的主要观点是:(1)出版事业(包括报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2)党报应接受党的领导。(3)党组织要关心和重视出版事业,要加强对出版事业的领导。(4)清除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整个出版事业都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5)只有完全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出版事业才是真正的党的出版事业。
7、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1)报纸服务于宣传生产建设。(2)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检验一家新闻机构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标志。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如何坚持党性原则?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要支持好党性原则就应当既牢记新闻工作的党的观念,注意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党的政治纲领、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办事,又不忘新闻媒介的产业性质,充分考虑群众和市场的需求,增强服务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与信息服务,同时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9、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
一、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和指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三个方面:1)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2)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新闻报道;3)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思想上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防止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二、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在四个方面:奋斗目标的一致;部署步调的一致;政策策略的一致;宣传口径的一致。关键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注意:1)旗帜鲜明,积极主动;2)准确全面,防止偏颇;3)联系实际,注重效果。
三、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租住原则和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
10、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和指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三个方面:1)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2)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新闻报道;3)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思想上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防止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1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在四个方面:奋斗目标的一致;部署步调的一致;政策策略的一致;宣传口径的一致。关键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注意:1)旗帜鲜明,积极主动;2)准确全面,防止偏颇;3)联系实际,注重效果。
1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组织路线上体现党性原则?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
1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革命性要求新闻事业做革命的促进派,为改革吹进军号;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性要求新闻事业全面考虑社会变革的主客观条件,做冷静的促进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可以实现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向党负责归根结底是为了向人民负责,只有向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向党负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既积极向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热情向上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既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又善于用群众的实践检验党的政策;既要使传播效果让领导认可,更要让群众对新闻传播感到满意。
(3)纪律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遵守党的纪律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是一致的。无组织无纪律是没有党性的表现,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口径一致,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14、为什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
答: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革命性要求新闻事业做革命的促进派,为改革吹进军号;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性要求新闻事业全面考虑社会变革的主客观条件,做冷静的促进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可以实现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5、为什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1),要发挥好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2)要发挥好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3)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4)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和监督,无条件地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又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忠实反映人民的意见。
16、为什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纪律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致? 答:遵守党的纪律和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致的。无组织无纪律是没有党性的表现,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口径一致,又要充分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1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
答: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党的舆论机关,担负着宣传思想和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行政治家办报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保证。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须具有很好的政治素质,有了很高的政治责任感,才能有助于更加自觉地加强其他方面的素质修养。
1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政治家办报”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
1、为什么说指导性是新闻事业的固有属性? 答:新闻事业所具有的通过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有意识地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凡新闻传播皆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凡信息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凡新闻传播都有一定的意图,都会对社会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如何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 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是指所传新闻有所为。针对性是指新闻传播有所指。指导性是指所传新闻有计划地把公众引向预期的目标。他们的关系是:新闻传播从目的性、针对性到指导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提升的过程。传播的目的性决定了传播的针对性,而最终达到追求传播的指导性的目标。
3、新闻传播的指导性有哪些特点?
答:1)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2)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处于平等地位,对社会公众没有强制作用。3)指导领域的多样性。4)指导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4、为什么说坚持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传统? 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历来公开承认并高度重视新闻的指导性。它们总是自觉地把新闻事业作为教育和引导群众、干预和指导斗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对于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他们创办《新莱茵报》,正是要把它作为“运动的喉舌”,每日通过传播有关群众运动的信息,发表有关当前时局的评论来“干预运动”,指导斗争,把人民革命引向深入。他们一生都在用报刊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事业。
列宁是通过论述报纸的组织作用来谈报纸的指导性的。他把报纸看作是共产党人指导工人运动的重要组织手段。,报纸通过传递关于运动的信息和党的关于运动的决议、指示来直接组织和指导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又强调运用报刊来指导经济工作。
毛泽东把报纸视为反映和指导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组织和教育群众的武器。刘少奇说:“中央就是依靠新华社领导人民,指导党与政府工作。”邓小平把“拿笔杆子”看做是“实 32
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从一建立就十分重视运用报刊指导民众,指导工作。建国后,更是始终不渝地把传媒作为指导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工具。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的特点?
答: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6、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答:一般说来,群众接受新闻传播是一件自愿的事。任何运用行政命令方式强迫群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而如果群众不愿意接受新闻传播,那么你的新闻报道再有指导性,也无法实现对群众的指导。因此,要发挥新闻传播的指导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形式组织新闻报道。一篇新闻报道在向群众提供某种服务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某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排除了某些思想障碍,自然便体现出了某种指导性。所以,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指导,加强服务就是加强指导。服务得好,指导性就强;服务不好,指导性就差。
7、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发挥指导作用时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答:新闻媒介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就要坚持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通过经常的、有效的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人物、先进事物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又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用科学理论、革命理想、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来塑造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8、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发挥指导作用时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担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应当是教育者,是先生,是为群众导向、指路的人。但是要想收到的好的教育和导向效果,当先生者,须先当学生,受教育者,须先受教育,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拜师,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讨教,并且自觉自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代言,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9、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涉及哪些方面?
答:指导范围:指导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
10、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常用的指导方式有哪些?
答: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鼓舞指导、警戒指导。
1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运用各种新闻形式和手段,把握和控制好舆论的方向,并努力将其引导到符合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的方向上来,引导到符合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方向上引导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方向上来。
12、什么样的舆论才能称作“正确的舆论”?
答:正确的舆论: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13、如何理解“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答: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作为一种民众的共同意见,它却能代表人心的向背,预示政治的风云,关乎事业的成败,维系国家的兴衰。它靠着一种精神信念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调节社会的运行机制。舆论的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我国强调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所谓“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包括: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14、新闻媒介在传播舆论方面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答:首先,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其次,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第三,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15、如何识别“正确舆论”与“错误舆论”?新闻媒介应当如何对待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舆论?
答:正确舆论:是指那些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反映了时代主流与本质,真正代表民心民意的舆论。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建设性的、正义的舆论。
错误舆论:是指那些背离社会发展方向,逆时代潮流而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舆论。大体可分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三种。
错误舆论虽然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区别,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对民意的歪曲和对事物的曲解,都会对社会、对人民带来消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待错误舆论,应当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揭露其错误性质,指明其社会危害,肃清其不良影响,使其退出舆论舞台和社会阵地。错误舆论往往以“民意”面目出现,带有较大虚伪性和欺骗性,对错误舆论的批判要多用事实说话,要通过大量准确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断来推翻错误舆论中不合逻辑、违背常理的推理和论证,以增强批判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批判错误舆论还要同传播和弘扬正确舆论结合起来,要做到扶正祛邪,以正压邪,确保正确的舆论占据主导地位和压倒优势。总之,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舆论环境中,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大力扶持正确舆论,坚决批判错误舆论,努力形成主导性舆论的强势,营造一个有力的舆论环境。
16、如何理解错误舆论在程度上存在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答: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片面舆论是指舆论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仅仅根据自己的个人的好恶,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观点和意见。属于人民内部性质。反动舆论是指舆论人完全站在反人民、反社会和反法制的立场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违背多数群众利益与意志的观点和意见。是与人民对立的。而极端舆论则是介乎人民内部与对立之间的性质,是可以朝两头转化的。是指舆论人不顾客观事实和实际效果,带着某种情绪和偏见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负面观点和意见。
错误舆论虽然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区别,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对民意的歪曲和对事物的曲解,都会对社会、对人民带来消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待错误舆论,应当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揭露其错误性质,指明其社会危害,肃清其不良影响,使其退出舆论舞台和社会阵地。
17、从我国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上的经验和教训,认识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意义? 答: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工作效果如何,除了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外,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艺术和技巧掌握得怎样,水平如何也是重要的条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艺术和水平高,就能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反之,则可能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
我国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方面也曾有过许多失误的经历,有过许多沉痛的教训。可以说,历史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许多重大挫折和失误,与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方面的失误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总之,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对舆论导向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提高舆论导向的艺术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事业在团结民众,稳定大局,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18、要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应注意掌握哪些方法? 答:(1)关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新闻手段的特点是以事实以依据,以事实作基础,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述来表达观点,进而形成舆论并影响和引导舆论。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在重大问题上,要适时地针对已经出现的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亮明立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新闻媒体要从舆论导向的角度积极开展新闻批评,大力扶正祛邪,形成社会舆论的强大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风”和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19、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可以起“空调机”、“排气阀”和“减压阀”的作用? 答: 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要善于发现热点问题。
20、如何认识各级各类新闻传媒在舆论导向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答:各种新闻媒体由于行业和专业分工以及读者(听众、受众)定位不同,其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报道风格自然会有差别,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新闻传播主动权,以便在新闻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必然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新闻市场的不断变动和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
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不同媒体在宣传内容、报道手段、人员组成方面应当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汇成全方位、立体化和综合性的舆论传播和引导的体系和网络,组成舆论强势,以争取最佳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效果。
讲协调,讲合作,还要注意防止简单化、程式化和表面化,不要追求表面声势,不要搞“千篇一律”,不要搞“大轰大嗡”,不要刻意制造舆论“热点”,而要注意讲究实效,通过扎扎实实、富有创造性、带有鲜明特色的工作,使我们的宣传报道能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国家的新闻事业从根本上说都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目的,而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也要依*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来完成。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所在。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在其报刊工作实践中提出,并逐步确立和充实、完善起来的。
马克思在1842年主编《莱茵报》期间就提出关于人民报刊的思想,集中表达了他对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一些基本观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列宁除了强调党的报刊要反映工人群众的利益,充当工人群众的喉舌外,还格外强调党报工作要争取工人群众的支持。十月革命后,列宁时常提醒强调党和苏维埃报刊注意挑选和扩充工农通讯员,建立健全工农通讯员队伍,以便了解各地情况,保持同群众的关系。列宁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注入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对这一问题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党报不但负有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使命,还担负着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任务。他还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主张,要求党报工作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办好报纸,这是毛泽东党报工作群众观理论中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的新闻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工作传统,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党报工作群众观的理论。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同群众(受众)的关系? 答: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同人民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和血肉关系。
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坚持群众性原则的优良传统? 答: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同人民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和血肉关系。它是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者和捍卫者,它总是把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始终自觉充当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工作,逐渐形成了坚持群众性原则的优良传统。
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加大群众性内容。传播内容适应群众的需要,及时让群众知晓时局的发展,了解事实的真相,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正确反映群众的情绪,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2)提倡群众性形式。报道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3)实行群众性方式。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好新闻事业。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实行专业人员和广大通讯员相结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6、如何理解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新闻媒介怎样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
答:所谓群众性内容,是指新闻传播要提供群众所需要的各种新闻与社会信息,反映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劳动业绩,满足群众的获知、信息服务及舆论表达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在新闻传播中的基本要求。
1)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其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2)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3)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业绩。
7、如何理解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新闻媒介怎样体现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
答:所谓群众性形式,是指新闻报道要充分考虑群众接受新闻的心理习惯和能力、水平,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力求做到通俗化、大众化、多样化和个性化。1)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化2)语言通俗易懂大众化3)风格鲜明泼辣个性化。
8、如何理解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新闻媒介怎样实现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
答:所谓群众性方式,是指新闻工作要贯彻实行群众路线,要依*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办好新闻事业。实行专业人员和通讯员及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式。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9、为什么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这些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党报工作实践充实和完善了群众办报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新的发展。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特殊贡献在于,他不但第一个明确使用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概念,并对其内容作了较为集中、全面的阐释,而且亲自指导党报工作者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传统。
10、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群众路线的角度认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答: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思想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工作路线。其核心内容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好工作。群众路线在党报工作中的体现,概括地说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办好报纸。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正是对这一内容的形象概括。
11、毛泽东在确立和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方面的特殊贡献在哪里?
答: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特殊贡献在于,他不但第一个明确使用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概念,并对其内容作了较为集中、全面的阐释,而且亲自指导党报工作者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传统。
毛泽东是以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这一基本思想为出发点来阐释群众办报问题的。在他看来,人民群众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关心和支持报纸的工作,为办好报纸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主张开门让党员和群众参加办报,反对由少数专家关起门来独自办报。这是他为党报工作确定的一项根本原则和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事业始终坚持这一方针,在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传统。
12、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于加强人民群众同新闻事业、同党和政府的
联系有何意义?
答: 1)有助于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2)有助于吸引党员和群众关心和重视党的新闻事业。3)有助于保持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4)有助于加强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5)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联系。
13、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各级党委要把办好新闻事业作为重要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2)动员广大党员关心和参与新闻工作,以此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任务。(3)建立健全党政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机构。(4)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吸引广大群众支持并参与新闻工作。(5)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新闻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
14、党组织要加强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一、选派政治上强、业务上懂行的同志去担任机关报(刊、台)的主要领导职务,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二、党委要适时讨论、制定宣传方针,确定重大报道的指导思想,帮助新闻单位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
三、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新闻工作,审阅重要稿件,撰写重要社论、文章,以保证新闻工作与党委工作的协调一致。
四、吸收新闻单位的主要领导列席党委有关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并组织贯彻党委的工作部署和领导意图。
五、经常收听新闻单位关于做好新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指导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鼓励新闻单位的同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按新闻规律做好新闻工作。
六、要尽可能帮助新闻单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15、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有何意义?
答:发展通讯员,建立党报通讯员队伍一直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通讯员来自人民群众,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本身是群众的一员,每日和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学习,同娱乐,因此他们最能体察群众的情绪,最熟悉群众的生活,最了解周围事物变动情况的来龙去脉,所以也就能最迅速、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情况,表达舆情,提供各种新闻信息,使新闻媒介同人民群众、同实际生活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16、为什么在历史新时期依然要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答:1)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保证可靠的新闻来源。
新闻工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把握,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其广度、深度和真实程度仍然十分有限。而要弥补这一缺欠,唯有依靠群众。
2)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才能保证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权利的实现。
3)基层通讯员是现代新闻传播倚重的重要力量。
依靠他们,新闻机构可以及时获得新闻线索、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依靠他们,新闻机构可以随时保持同基层、同群众、同实际的密切联系;依靠他们,新闻机构可以使自己耳聪目明,触角四伸,信息渠道畅通,新闻传播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得到有力的保证。这是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基础条件。
17、要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应注意运用哪些原则和方法?
答: 1)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统一起来,不能崇拜群众的自发性,要用先进思想教育和武装群众。2)把依*群众和依*专业队伍统一起来。3)把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统一起来。
18、如何理解新闻工作要注意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统一起来?
答:新闻媒介对“群众的需要”要具体分析,要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要笼统地、机械地去讲“群众的需要”,要把满足群众的需要与教育、引导和提高群众统一起来,为此,新闻传播要做到:1)不能崇拜群众的自发性,要用先进思想教育和引导群众。2)不能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3)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
19、如何理解新闻工作要注意把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统一起来?
答: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不能因此去否定“专家办报”的作用,新闻工作有其特殊的业务要求,需要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专业人员经过专门的训练和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积累,具有新闻工作的丰富经验,是日常新闻采写编播业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新闻工作的骨干和晶华,离开他们的劳动和智慧,要想做好新闻工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要注意发挥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把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很好地统一起来。要防止两个倾向:
1)排斥群众,搞专家关门办报。(害处: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伤害通讯员及群众感情,影响同群众的关系,违背了群众办报的方针。)
2)否定专业工作者,搞“工农兵办报”。
20、如何理解新闻工作要注意把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统一起来?
答:新闻单位绝对不能只监督别人,而拒绝别人的监督,要自觉地把监督社会和接受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好监督社会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的全部工作置于社会与公众的监督之下,做到正确使用监督权利,发挥积极的监督功能,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服务。
具体方法:主动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出现失误和发生错误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并立即作出纠正;健全法律法规,严格内部规章制度,对滥用舆论监督权利的行为加以有效限制;吸收和依靠社会力量,加大对新闻媒介的监督力度等等。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
1、何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形式有哪些? 答: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通常它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如游行、集会、示威、组织社团、印刷出版、新闻传播等等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方式。而批评、建议、检举、揭发、控告、申诉等等也都可以作为舆论监督的形式。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2、何为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答: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监督主体:一种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另一种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所实行的。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意义? 答:(1)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2)有利于防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新闻媒介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党内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战斗力,维护了党的威信。(3)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议政、参政的能力。(4)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地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5)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舆论监督主要运用的是批评手段。但批评本身不是目的,说到底,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对象有哪些? 答:权力组织;社会团体;各种社会成员。
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1)决策出台过程;2)决策执行过程;3)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4)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5)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
6、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有哪些特征? 答:1)传播及时;2)传播公开;3)传播持续。
7、什么是新闻批评?新闻批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革命导师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促进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发展,纠正工作失误和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一项重要原则,并且把报纸等新闻媒介作为实行这一原则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就为新闻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南。
8、新闻批评同其他批评形式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答:及时性、公开性、群众性和权威性。
9、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舆论威力? 答:新闻批评可以将被批评的人和事公诸于众,并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对被批评者形成一种代表党 心、民意的政治压力。正是这样依*舆论的力量对被批评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些久拖未 决的问题在媒介干预下能得以迅速解决。但新闻批评的舆论影响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它并 不具有执法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
10、新闻批评通常采用哪些形式?
答:点名批评、不点名批评、他人批评、自我批评。
11、新闻批评包括哪些类型?
答:一般性批评报道、典型性批评报道、连续性批评报道、追踪性批评报道。
12、新闻批评可以采用哪些报道方式和方法?
答:用事实说话 ;发表评论文章;刊播读者来信;开展专题讨论
13、如何理解毛泽东关于报纸批评的“三字方针”?
答:1954年毛泽东和胡乔木等人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了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管,好”的“三字 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开展好;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14、要正确开展新闻批评须注意哪些原则和方法?
答: 1)要出于公心,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2)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误。3)要以法律 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4)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5)要坚持 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
15、为什么提倡批评报道要有回报和交待,要注意结果和效果?
答:新闻批评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也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消极、落后的东西,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而是为了指出缺点,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帮助通知。因此,一定要注意讲究实际效果。通过新闻批评,要使群众看到批评的缺点是可以克服的,从而树立起前进的信心。这就要求批评报道要有个回报和交待,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特别是对来自群众的批评稿件更应当有确实的交待。一般情况下,批评之后,要争取被批评者作出检查,作出公开的自我批评,并说明他们改正被批评的那些错误的情况。
批评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给出结果,说明新闻批评有力量、有效果,同时也说明新闻机关本身有威信。新闻单位不应把批评稿件见报或播出作为完成批评报道计划的最后标志,而应在稿件发表后继续同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反应,向读者(听众、观众)做连续报道,并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如果被批评者对批评还缺乏认识,可以通过连续报道进一步作具体的批评帮助和转化工作,可以依靠新闻舆论的力量促进这种转化;这样既可以巩固批评的成果,又能达到教育干部、群众的目的。
16、什么是正面宣传?如何理解正面宣传的三层含义?
答:所谓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和评价。
第一层,是指报道内容是积极的。
第二层,是指报道倾向是肯定的。
第三层,是指宣传效应是正向的。
17、如何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
答:以正面宣传为主,概而言之,是指在传播内容中,肯定主流和弘扬正气的正面报道要占主导地位。这里既有质的把握,也有量的权衡。“正面宣传”主要讲的是报道内容、报道倾向、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效果。而“以正面宣传为主”主要讲的是报道方针、报道策略以及报道数量与分量的把握。
18、如何理解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
答:
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正面宣传是从正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批评报道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出新的前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更好,让事业发展得更快。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不破不立。没有以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批 41
判,正面宣传就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实践说明,对消极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闻批评的意义,要敢于开展新闻批评。
对每个新闻机构来说,都应当始终把握住让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批评报道只能占次要地位。批评的东西不宜太多,太集中,要注意将一些批评的热点问题分流。
(一种辩证关系,他们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正面宣传是正 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批评报道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 出新的前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好,让事业发展的更快。)
第十四章 新闻职业和新闻从业者
1、新闻职业的含义是什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答:以新闻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新闻职业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从各种社会分工中分离出来是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事业产生以后的事。
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以威尼斯为中心的一些商业、交通、造船业和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出现了一些专门以收集、编写、传播各类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为生的人,他们把收集到的信息手工抄写贩卖,虽然手抄小报由于不定期出版,时效性差,无报名、无标题,还称不上是报纸,但它却是新闻事业产生的初级阶段的代表形式。它表明新闻传播已开始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出现了,其标志就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采访、写作和传播者。而世上最早的新闻行业组织——新闻记者公会也于16世纪,在威尼斯出现。
我国的职业新闻从业者是随着19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历史上,我国第一个新闻记者是梁发,他在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六甲的第一家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从事采编和刻印、发行工作。
2、新闻职业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优势? 答:基本特征:(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2)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3)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4)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5)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3、如何理解新闻职业的弱点?
答:时间所限,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匆匆忙忙进行采访,匆匆忙忙地作出判断,匆匆忙忙地写出报道,这难免浮浅,而深层的、背后的、实质的东西就不容易看到。由于浮浅,有时还会出现失实报道。但却是可以弥补克服的。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首先要重视这一弱点,同时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张扬长避短,以弥补这一弱点可能造成的失误。平时有条件时,多深入、多调研、多积累的方式,在应付突发、紧急采访任务时,就可以凭借平时积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写出真实、深刻的报道。另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用知识、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使自己沉着冷静熟练地完成报道任务,避免弱点给新闻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4、新闻从业者指的是哪些人员?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答;新闻从业者: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为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其范围是:1)新闻信息采编播的业务人员;2)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3)新闻产品的发行推销人员;4)新闻教育和学术研究人员;5)新闻传播的管理人员。其主体是记者和编辑。
5、新闻记者具有哪些素质特征?
答:素质特征:(1)政治上要求高。(2)社会活动能力强。(3)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5)知识面广。
6、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答: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7、新闻从业者为什么必须增强法制观念?
答:1)在法制社会中,新闻工作同一切其他工作一样都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运作。新闻工作不得作出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事情。
2)新闻从业者要加强法制观念的修养,就必须认真学好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自觉遵守法律,宣传好法律,善于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动,要尽力防止新闻侵权和毁誉行为,防止由于新闻报道失实、失误而造成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8、如何理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答:新闻从业者同其他社会职业一样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客观、公正、诚信、正直等等,就是世界公认的一些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要求。
新闻从业者要讲究职业道德,就须增强职业自律意识。要教育培养新闻从业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职业行为,认真处理好自己与新闻接受者、与被采访对象、与新闻信息提供者、与新闻通讯员、与新闻控制者之间,以及个人与编辑部集体、与本部门同事及外单位同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注意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防止以权谋私,以稿谋私现象,防止搞有偿新闻,搞黄色新闻等等。
9、谈谈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项具体要求的理解。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这六条准则包括了对新闻从业者政治、思想、业务各个方面的要求,但主要讲的是道德修养。归纳起来,它体现了一个核心思想:即新闻工作者要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真理,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她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在品质和作风方面的严格要求,应当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规范。
10、如何理解业务能力修养在整个新闻从业者职业修养中的作用? 答:所谓“业务能力修养”,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各种业务技能的训练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培训与锻炼。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的十八般武艺,才能掌握新闻工作的主动权和自由权,因此,必须加强业务能力的修养。
1)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2)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3)调查研究能力。4)文字表达能力。5)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
11、理解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认识新闻工作者加强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的意
义?
答: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了解情况、认识事物、获得真实报道材料的重要方法。新闻工作者不作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写作权和报道权。因此一切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要学会并且善于向社会调查,向实际调查,向群众调查。
由于新闻报道讲究新鲜,注重及时,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允许新闻工作者从容不迫地到一个地方蹲下来进行较长时间的、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作出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而往往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就新闻事件中的某个问题、某个方面进行急匆匆的调查采访,然后做出迅速的判断,写出及时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很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
12、为什么说新闻工作带有很大的冒险性和挑战性?
答:战火的考验、灾难的袭击、暴徒的挑衅、不明真相者的围攻、被批评者无理纠缠的法庭诉讼等等,所以新闻工作带有很大的冒险性和挑战性。新闻工作者要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承担各种紧急的采访任务,因此要能够适应各种可能出现的艰苦工作环境,要有一副健康、壮实的体格。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顽强的毅力,要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
1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新闻从业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1)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彻底的只许唯物主义者、支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思想修养。为此必须加强以下修养:一是要尊重事实。二是要服从真理。所谓“不唯上”,是指对上级领导、权势人物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是指对书本上的东西不迷信,不盲从。
(3)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4)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创新更是其职业内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求新、创新的工作。用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报道最新的新闻及各种社会信息,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求。
新闻工作者要求新、创新(如改版),首先要善于独立思考。
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1)要善于独立思考、冷静分析,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工作。(2)要掌握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要改变传统的直线思维和单向思维的方式,学会运用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3)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4)要有点冒险精神。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要讲党性、讲政治,提高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答:做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时时不忘自己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要树立起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讲党性、讲政治,关键在 44
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时、事事、处处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同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同时要具有政治家的胸怀、眼光、胆略和责任心,要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为己任;要善于从宏观出发,把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要善于从国家安定的大局出发,努力促成国家的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15、如何理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新闻工作者职业修养中的作用? 答: “不唯上”是指对上级领导、权势人物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是指对书本上的东西不迷 信、不盲从、不搞形而上学,不搞本本主义。总之要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坚持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尊重事实,服从真理。
1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如何认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新闻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答: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新闻事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其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新闻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起公仆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作为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根本。
新闻工作者要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键在于要有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确立起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要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并为他们声张正义。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的新闻工作者是难以真正了解和熟悉群众的,即使身子到了群众之中,思想也会格格不入,总有生花妙笔,也难写出真正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报道来。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深厚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贯注到自己的工作中,体现在自己的新闻报道中,才能写出真正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报道,也只有这样的新闻工作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17、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不断创新?
答: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创新更是其职业内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求新、创新的工作。它每日每时都须寻访和发现新事物,反映和报道新事物。用最新的概念、最新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报道最新的新闻及各种社会信息,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求。
1)善于独立思考。忌嚼别人嚼过的馍2)掌握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学会运动 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3)不断进取的精神。4)有点冒险精神。
18、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答:新闻工作者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深入,才能开阔眼界,丰富学识;只有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求新、求异、求变,才能在新闻工作中不断创新;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新闻工作任重道远。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厚望。每个新闻从业者都应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加强修养,是自己尽快地成熟、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闻学概论到此毕)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1
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④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4)如何实现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二者的统一?
在新闻报道中,只要尊重事实,始终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并善于把倾向性隐含在事实及对事实的描述过程之中
(5)联系实际,谈谈虚假新闻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①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②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③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发展的基础;④严重破坏影响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履行
(6)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的方法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②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③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④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⑤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第三章
(1)如何从事实包含的要素及社会与公众需要两方面理解新闻价值的内涵?
新闻价值: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与公众新闻需求的要素的总和,是事实所包含的要素及公众需要的统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
①新鲜性。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越小越好。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技术条件及不同媒介形态条件下,对新鲜性的要求不一样。
②重要性。要注意的是,有些新闻事实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关系到人民生活,而且影响面大,同样具有重要性。
③显著性。和显著性相关的因素非常多,同时,要注意显著性和重要性的关系,一般而言,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往往具有显著性,但是,具有显著性不一定就有重要性。
④接近性。不仅仅包括地理上的接近,还包括社会类型诸多方面(如心理等)的接近性,对接近性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
⑤趣味性。要注意表现趣味性时要避免流于庸俗。
(3)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准确地呈现新闻价值。
⒈发现:①取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②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③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
⒉呈现:①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②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③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4)检验新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能否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它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满足程度的评价之中。
(5)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阶级立场(根本)、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经济利益的影响、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影响
第四章
(1)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②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③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①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成为特定主体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3)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功能?
①播信息,报道新闻;②映舆论,引导舆论;③务受众,服务社会: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倡导文明,宣扬道德;刊登广告,服务生活;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5)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①推动经济发展;②引导人民思想;③培育社会风尚;④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章
(1)如何理解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表现形式。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敢于公开承认并执著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政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当世界上还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候,新闻事业就不可能没有阶级性和党性,也不可能成为“超阶级” 的“社会公器”、“公共通讯工具”。
(2)为什么说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
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承认这一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也承认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在历史的沿革中,坚持党性原则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如何理解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规范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部活动的行动指南。
②求我们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
(4)“三贴近”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新闻工作怎样做到“三贴近”?
主要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贯彻: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②立足于基本国情,③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④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5)为什么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是现实中国的主流,是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事实。如实地反映这些事实,报道和歌颂人民群众的伟大壮举和业绩,展示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是新闻媒体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必须尽到的一份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处理其中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新闻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多做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条件。
(6)如何处理好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做好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
①明确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是从新闻事业反映全局来说的,是对新闻报道的整体而言的,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说好的,也决不意味着不能暴露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本义与实质,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貌。③实践证明,不充分肯定和倡导现实生活的光明面,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不揭露现实生活的阴暗面,也会影响正面宣传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
第六章
(1)宣传包括哪些要素? 新闻宣传与宣传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
宣传五要素: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
联系: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广义宣传中遵循新闻报道规律、体现新闻特质的那一部分,被称为新闻宣传。
区别:新闻宣传与宣传各有特点。新闻宣传强调恪守真实性原则,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闻宣传是形式多样的宣传中的一种,力图以报道新闻而收宣传之效。
(2)试述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①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②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③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3)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①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验标准,②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③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4)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基本任务:①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②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③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④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基本要求:①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②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③有的放矢,讲究实效;④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⑤讲求传播艺术;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5)如何在实践中把握新闻宣传的艺术?
①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②善于用事实说话;③要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
(6)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第七章
(1)什么是新闻舆论和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通过新闻手段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定的舆论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 舆论导向: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何重要意义?
①关系到党和人民的福与祸;②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③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3)如何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
解题思路
重大主题新闻宣传:①善于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新闻媒体报道;②是善于策划重大主题宣传;③是善于整合新闻媒体的资源,形成新闻报道的合力,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④是善于运用新闻报道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
做好典型宣传应注意以下三点:①要真实、可信;②要深入挖掘;③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5)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①了解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②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和感染力;④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第八章
(1)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①定义: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②主要特征:公开性、广泛性、及时性
③功能:检测、约束、警示、反馈
④地位和作用: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①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②对违法违规行为;③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④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⑤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准确、科学、依法、建设性
(4)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样的社会责任?
①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②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③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5)举例说明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法包括什么?
①批评与表扬相结合;②点名余部点名批评相结合;③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④既要适时,又要适度;⑤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⑥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⑦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第九章
(1)新闻出版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2)怎样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①新闻出版自由具体的,主要表现在: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其内容是具体的,并且它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②新闻出版自由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自由。它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实质:为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①是资产阶级垄断财团充分享有的权利;②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利用新闻媒体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有哪些?
①摆脱了资本的奴役;②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③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三篇:《金融学概论》基本复习与思考题
《金融学概论》基本复习与思考题.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本文由GreeeeN3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判断题
1、货币制度的概念
2、黄金输送点概念
3、信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私有制,而充分条件则是剩余产品的出 现。
4、商业信用的概念
5、消费信用的概念
6、利息的本质
7、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基准利率
8、投资级债券
9、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10、汇率的种类
11、铸币平价
12、购买力平价学说
13、利率平价学说
14、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5、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概念
16、回购协议的概念
17、公募与私募、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
18、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
19、期货的概念
20、股票价格指数概念
21、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
22、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管理系统
23、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渠道
24、房地产开发成功的“532”定律
25、中央银行产生的前提
26、香港中央银行制度
27、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扩张不是以负债为前提的。
28、货币需求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29、商业银行通过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对 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30、居民主要是通过改变通货存款比率 C/D 以及定期存款对活期 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31、企业是通过持币行为以及贷款需求的变化影响货币供给
32、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33、货币总需求决定货币总供给
34、货币总供给形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35、二、简答题
1、简述“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原因 简述“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简述
2、简述银行券产生的过程
3、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
4、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6、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8、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
9、简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10、简述信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1、简述信用与金融的关系 简述信用与金融的关系
12、为什么说现代经济又被称为信用经济? 为什么说现代经济又被称为信用经济? 为什么说现代经济又被称为信用经济
13、简述银行信用的特征
14、简述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5、简述利率风险结构的主要原因 简述利率风险结构的主要原因
16、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结构?
17、我国 1997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我国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外汇包括哪几类》 我国外汇包括哪几类》
18、简述汇率制度包括的内容
19、简述金融市场上的功能 简述金融市场上的功能 20、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21、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 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 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
22、简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观点 简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观点
23、简述弱式有效市场 简述弱式有效市场
24、简述货币市场的特点
25、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26、简述期货合约的价值
27、简述期货的功能 简述期货的功能
28、简述证券市场与借贷市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简述证券市场与借贷市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简述证券市场与借贷市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9、证券市场的功能 30、简述上市公司的利与弊 简述上市公司的利与弊
31、简述公司上市操作主要经历哪几个流程 简述公司上市操作主要经历哪几个流程
32、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符合哪些条件?
33、选择机证券经营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机证券经营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机证券经营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4、公司选择律师事务所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5、企业选择财务顾问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6、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8、简述企业境外上市的目的? 简述企业境外上市的目的? 简述企业境外上市的目的
39、简述境外上市的特点和优势 简述境外上市的特点和优势 40、简述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的特点 简述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简述创业板
41、简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 合哪些条件?
42、简述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3、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未来趋势
44、简述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 简述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
45、我国现行金融中介体系的框架是什么? 我国现行金融中介体系的框架是什么? 我国现行金融中介体系的框架是什么
46、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
47、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48、简述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简述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49、简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50、简述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与影响是什么? 简述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与影响是什么? 简述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与影响是什么
51、商业银行贷款流程是什么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是什么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
52、简述美国信贷的 6C 原则 简述美国信贷的
53、简述企业融资前的准备工作 简述企业融资前的准备工作
54、简述企业争取政策资助的要点
55、简述建立和发展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简述建立和发展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56、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57、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58、为什么说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必要的?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必要的?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必要的
59、中央银行是如何货币供给的? 60、简述货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61、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62、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6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率损失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率损失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率损失有哪些 64、什么是通货膨胀的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什么是通货膨胀的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什么是通货膨胀的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65、通货紧缩的成因有哪些? 66、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68、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69、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70、为什么要设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7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特点?如何配合使用? 72、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 73、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74、金融监管失灵表现在什么方面? 金融监管失灵表现在什么方面? 金融监管失灵表现在什么方面 75、什么是金融监管政策的溢出效应? 什么是金融监管政策的溢出效应? 什么是金融监管政策的溢出效应 76、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三、论述题
1、欧元的产生对传统货币理论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想一想亚洲可 能产生“亚元”吗?
2、你对如何构建我国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有何建议?、你对如何构建我国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有何建议?
3、对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和发展的 方向你是如何看待的?
4、根据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谈谈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谈谈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如何? 理论
5、《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是如何规定的?资本要求 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6、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之间的矛盾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什么?如何 进行协调?
7、论述小企业在贷款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论述小企业在贷款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8、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9、、你是如何理解目前我国实施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的?
第四篇:2018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00633真题标注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633)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 A.《中国新闻史》 B.《中国报刊史》
★.《中国报学史》 D.《中国报业史》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普尔兹 ★.施拉姆等人 C.李普曼 D.约斯特 3.新闻记录的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
A.过去状态 B.显著状态 ★.最近状态 D.未来状态 4.以记实手法反映现实,记录事变,与新闻同类同宗的是 A.政治 B.文学 C.艺术 ★.历史
5.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说法的是 A.庞德 ★.博加特 C.本杰明 D.普利策 6.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
★.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 B.时新性、重要性、生动性、显著性、原则性 C.时新性、显著性、社会性、重要性、趣味性 D.时新性、显著性、原则性、趣味性、重要性 7.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是
A.新闻事实 ★.新闻报道者 C.政府部门 D.受众 8.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生产新闻为生的职业工作者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 B.18世纪的美国 C.17世纪的德国 D.19世纪的中国
9.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播音的广播电台是
★.KDKA电台 B.英国广播公司
C.中央广播电台 D.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0.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理论依据是
页 1 A.知情权理论 B.人道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论 D.古典新闻自由理论 11.新闻事业阶级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 A.发表政治观点 B.公布编辑方针
C.公布传播宗旨 ★.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 12.舆论学的创始人是
★.李普曼 B.普利策 C.约斯特 D.小野秀雄 13.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 A.人道主义 B.新闻自由的前提
★.自我修正过程 D.社会责任理论
14.指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直到19世纪成为全世界一个伟大口号”的是 A.拿破仑 B.弥尔顿 C.马克思 ★.列宁 15.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事件是 A.窃听门事件 B.五角大楼事件
★.水门事件 D.反越战事件
16.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国家是
★.南斯拉夫 B.芬兰 C.中国 D.苏联
17.从诞生的那天起,近代新闻事业天生赋有的阶级属性是 A.封建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前身是
A.资本阶级新闻事业 B.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19.我国新闻机构走上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是
A.广阔新闻市场的出现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C.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 D.传媒集团的出现 20.提出“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予真理”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周恩来 D.邓小平
21.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表现的倾向性属于
★.一般倾向性 B.社会倾向性 C.政治倾向性 D.文化倾向性
22.处理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问题,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否定专业工作者,搞“工
农兵办报”;二是
A.排斥群众参与办报 B.排斥专家参与办报
C.排斥领导参与办报 ★.排斥群众性,搞专家关门办报 23.1996年重新提出“政治家办报”要求的是
A.胡耀光 B.李先念 ★.江泽民 D.邓小平
24.“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一观点出自 A.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C.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D.江泽民的《在全国新闻研讨班上的讲话》 25.“正确舆论”的含义通常应当包括
页 2 A.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正确、话题内容正确
★.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C.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科学、传播时间适宜 D.政治方向正确、传播内容健康、传播速度快捷 26.《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版)第一条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7.为鼓励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实行舆论监督,中共中央1950年4月专门做出 A.《关于改进报纸批评的决定》 B.《关于开展舆论监督的决定》 C.《关于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28.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是 A.媒介的监督 B.政府的监督
★.人民的监督 D.社会的监督 29.恩格斯认为,新闻职业的弱点是 A.跟风炒作 ★.浮光掠影 C.捕风捉影 D.身不由己
30.对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监督,属于对 A.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 B.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决策者和管理者行为的监督 D.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的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资本主义社会新闻自由背后隐藏着不自由的本质,主要表现为
★.这种揭露往往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产物 B.不允许新闻传媒揭露政党丑闻
★.新闻传媒批评政府,也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一种策略 D.传媒不可以批评政府官员
★.传媒不能否定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 32.新闻传播的环节包括
★.受众接受 ★.加工制作 ★.选择事实 ★.播报传递
★.信息反馈
33.新闻报道要做到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关键在于
★.要有一种政治勇气 ★.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要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行动决心 ★.要不怕邪
★.要不怕压
34.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主要表现为 + ★.党派性 B.方向性
★.阶级性 D.斗争性 E.鲜明性
35.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方式的有
★.思想指导 ★.政策指导
★.信息指导 ★.典型指导
页 3 ★.警戒指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简述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
37.简述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在新闻传播行为中的决定和影响作用。38.简述制约新闻事业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39.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含义。40.简述社会主义新闻报道本质真实的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41.试述导致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42.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五、综合应用题:l5分。
43.阅读下列滥用媒介权力的案例,运用所学新闻理论,分析对新闻传媒进行新闻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控制的目标和手段。
原21世纪传媒总裁沈颢等30余嫌疑人被移送起诉
中新网上海(2015年)2月28日电(记者陈静)上海警方28日披露,警方将原
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颢等30余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涉及 罪名为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等多宗个人犯罪,涉案金额上亿元.
警方称,现已查明,自2009年以来,21世纪传媒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 纪网、理财周报3家媒体、7家运营公司,利用其在业内具有的广泛影响力,与润言、鑫麒麟等多家公关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利用上市公司、IP0公司对股价下跌、上市受 阻以及相关产业公司商誉受损的恐惧心理,以发布负面报道为妥挟,迫使教百家被侵害 公司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收取“保护费”,进行“有偿不闻”。
尤其是沈颢作为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通过制定高额考核指标,要求下 属媒体利用负面报道和“有偿不闻”的方式逼迫被侵害公司合作,从而成规模、产业化 地非法牟取暴利.此外,沈颢等人利用职务为个人非法牟利,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据悉,21世纪报系总编沈颢、总经理陈东阳2014年9月25日被警方带走.9月 初,21世纪报系旗下的21世纪网主编等负责人因涉嫌新闻敲诈被警方立案侦查.该报 系隶属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起由上海警方破获的案件,被定性为“以舆论监督为幌 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案件”。
页 4 页 5
页 6
第五篇: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思考题5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思考题
第九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什么是讲话类文书?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答:讲话类文书就是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发言时所依据的各类文稿的总称。
讲话类文书的类型:⑴ 讲话稿
⑵ 开幕词、闭幕词
⑶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讲话类文稿的特点是什么?
答:讲话类文稿的特点是:⑴ 口头性 ⑵ 直接性 ⑶ 针对性 ⑷ 情感性
简述讲话类文稿的写作要求。
答:⑴ 主体要鲜明、集中 ⑵ 材料要真实、新颖 ⑶ 布局要清晰、紧凑 ⑷ 语言要明白、生动 什么是记录类文书?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答:记录类文书是指如实记录有关内容而形成的公务文书。一般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接待记录和大事记等。
记录类文书的特点是什么?
答:记录类文书的特点是:⑴ 内容的纪实性 ⑵ 材料的直接性 ⑶ 语言的实录性
什么是简报类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简报,就是简明扼要的书面报告。
简报类文书是用于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沟通情况、推动工作开展的一种简短的、摘要性的信息载体,是使用最普遍、最广泛也是最常见的应用文书之一。
常见的简报类文书有哪些名称?
答:简报类文书只是一种统称,常见的名称有“简讯”、“快讯”、“快报”、“动态”、“信息”、“工作通讯”、“情报通讯”、“情况反映”、“内部参考”、“摘报”等。
简报类文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⑴ 简
就是说简报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
⑵ 快
就是说编发简报要迅速及时。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⑶ 新
就是说立意要新、内容要新。
什么是建议类文书?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答:建议类文书是以书面形式提出建议、意见的一类公务文书。
建议类文书一般可分为议案、提案和建议等。
建议类文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⑴ 建议性。建议类文书应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利于改进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⑵ 说理性。建议类文书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批判性的构想,要写明提出该问题的依据,充分说明理由,富于说理性。
⑶ 委婉性。建议类文书不仅要其能晓之以理,还要求能动之以情,这就要求建议者的语气委婉平和,切中要害、切勿使用要挟性语言,以免适得其反。
简述提案及建议的写作格式与要求。
答:㈠ 提案的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提案的写作一般包括:标题、案由、提案人、理由、办法、日期。
提案的写作要求:
⑴ 熟悉同提案的有关情况。
⑵ 注意区别提案同一般文章的行文格式。
㈡ 建议的写作格式:建议的篇章结构,是由标题、称谓、正文和落款组成。
建议的写作要求:
⑴ 把握分寸要适度
⑵ 所列内容要具体
⑶ 表述语言要精炼
第十章 公文处理工作 简述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及其理解。
答: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公文处理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机关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以及整理归档所进行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公文处理工作这一广义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⑴ 从发文阶段来说,从思想观点的酝酿、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文字起草与讨论修改、审核把关与领导签发定稿以至印制发出所必须经历的一系列处理环节。
⑵ 从收文阶段来说,从来文的签收、登记、分办、传阅、拟办、拟办到承办、催办以及答复等,也必须经历一系列处理环节。
⑶ 从公文的管理来说,机关秘书部门应当切实做好公文的平时管理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公文的效用,又要有利于公文的保密,还必须建立一系列管理环节。
⑷ 从公文的整理归档阶段来说,公文的处理完毕以后,人们还要将其中对今后的机关工作活动仍然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进一步管理编目,进行归档保存。
狭义的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主要是指机关内文书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公文的收发、登记、催办、管理与保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⑴ 政治性 ⑵ 时限性 ⑶ 机要性 ⑷ 规范性
公文处理工作对机关工作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 助手作用。在机关内部,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领导和业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助手。
⑵ 纽带作用。任何一个机关,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有上下左右的机关与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⑶ 查考作用。公文在处理完毕之后,需整理归档。
简述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及主要内容。
答: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组织机关的文书工作,及时准确地处理机关的往来公文,有条理地、安全地运转公文,完整地保管公文,正确地发挥公文的作用,有效地推进机关工作,为机关领导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这一基本任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 文件的收发、登记和分送。
⑵ 文件的拟办、批办、承办和承办。
⑶ 文件的撰写、校核、签发、缮印、校对和用印。
⑷ 会议、汇报、电话的纪录和整理。
⑸ 文件材料的平时整理、提供借阅利用等工作。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⑹ 归档文件材料的系统整理、编目和归档工作。
⑺ 处理群众来信。
⑻ 为机关领导准备有关资料并完成机关领导人交办的其他文书工作的任务。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怎样设置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答:⑴ 对于一些较大的机关来说。由于他们的公文处理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且某一些环节又具有专门的业务技能,所以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归机关的办公厅领导。
⑵ 对一些较小的机关,或者基层单位来说。由于他们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数量比较少,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公文处理工作的机构。
⑶ 对一些企业单位来说。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都在办公室内设文书科或秘书科等公文处理的工作机构,来进行日常的企业公文处理工作;而小型企业则只在办公室内设专、兼职的文书工作人员就行了。怎样认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关系?
答:⑴ 从全国来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党和政府系统的文书工作。
⑵ 从一个机关来说,它的公文处理工作是由本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负责领导。
⑶ 从上下级机关的关系来说,上级领导机关的办公厅(室)负有责任对其所属的机关、单位的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⑷ 从机关主要业务职能部门来说,机关的业务职能部门可责成一名秘书分工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⑸ 对机关档案部门来说,机关档案部门所开展的档案业务工作和公务处理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对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也负有一定的指导责任。
简述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答: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的类型:集中形式、分工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的选择:
⑴ 机关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⑵ 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层次、数量。
⑶ 机关收发文件数量的多少。
⑷ 机关办公驻地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距离的远近。
⑸ 机关工作人员的数目和机关文书工作人员的配备,等等。
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公文处理必须准确、及时、安全、保密,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坚持实事求是,按照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
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要求的重要性。
答: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概括为:准确周密,确保质量;及时迅速,注重时效;保守机密,安全可靠;集中统一,加强管理;实事求是,遵规守纪;精简文件,提高效率。
⑴ 公文处理必须准确、周密,确保质量。准确、周密是对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提出的质量上的要求,包含了公文处理工作在政治上、文字上、运转处理上的全面质量要求。
⑵ 公文处理必须及时、迅速,注重时效。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注重时效,提高效率。
⑶ 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安全可靠,确保机密。公文在运转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所谓安全,就是维护好文件,使文件不受损坏,延长寿命。
⑷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机关的公务文书,是在机关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密性和现实效用性的重要办事工具。
⑸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规守纪,按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公务处理坚持实事求是,按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体现在公文呢处理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中。
⑹ 精简文件,深入实际、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官僚主义是机关的领导作风问题,而文牍主义是同官僚主义有着密切关系的,它们都是妨碍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有效的四化建设的极大障碍。
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