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篇: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法纪是学习的保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浆

[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以“法纪”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分几个议题.下面先进行第一个议题——

为什么要遵守法纪 与我们比较有关的法律和校纪班规有哪些

[主持人] 先让我们看一组幻灯片

[幻灯1] 分享上本学期努力取得的硕果 [幻灯2] 四项纪律评比

[主持人] 同学们,所有这些靠什么 请听同学的心声.下面,请我们的班的常怡同学发言,题目是《纪律帮了我们》

[常怡] 《纪律帮了我们》等

[主持人] 常怡说得好.遵守法律和纪律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制定法律,学校规定纪律,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习,使同学们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同学们法纪意识不强,就会违反纪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幻灯3] 课堂斗殴,15岁少年丧命

[主持人] 一些在校学生之所以会成为罪人,主要是不遵守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加上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增强法纪意识.那么,跟我们比较有关系的法律和纪律有哪些呢

[幻灯4] 跟我们比较有关系的法律和纪律有哪些呢

[讨论] [略] [幻灯5] 关系密切的法律和纪律

[幻灯6]四,三班全体学生品行评定方案

[主持人] 我们不但要知道这些法纪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们的主要内容.这里有一些题目,大家做一做,看谁表现最棒.[打开文件]竞赛试题

[幻灯7] 你知道吗(第三部分竞赛试题)[主持人] 接下来,进行主题班会的第二个议题——

[幻灯8] 开学至今,我们学校有哪些同学严重违反了纪律 在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违反校纪班规 是谁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 略

[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代表发言.[田本瑞] 发言(略)[主持人]我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绝不会姑息纵容,发现一起就处分一起.为此,郑重告诫我们班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违反纪律,以免受到学校处分.刚才,大家谈了班上违纪的同学和表现,可以说是义愤填膺.真是“一人违纪,全班蒙羞”.教训深刻啊!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班自从实行“学生品行评定方案”以来,绝大多数的同学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涌现了一批“守纪标兵”,他们是: [幻灯9] 守纪标兵的名单

[主持人] 我们还要根据同学在每个星期的表现,评选出下半学期的“守纪标兵”,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榜上有名.下面,由中队长宣布上星期同学的表现情况.[中队长] 宣布第10周“学生品行评分表”情况 [主持人] 接下来进行第三个议题——

[幻灯10] 对违纪的学生要不要处罚 如何处罚

[讨论] 略

[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代表发言.[钟丽萍] 发言(略)[主持人] 对违纪的同学要不要处罚,让我们看一篇文章.[打开文件] 惩戒是否必要

[主持人] 通过讨论和了解,我们认识到:对一些光讲道理不听的学生,进行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帮助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所以,今后,我们老师批评,处罚学生,班干安排违反纪律的同学罚扫地,冲厕所时,违纪的同学必须虚心接受,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我们班——自己的家,才会越来越美好.最后,让班长宣读《法纪教育专题活动倡议书》 [打开文件] 《法纪教育专题活动倡议书》 [播放主题歌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持人] 四(3)班法纪教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教学反思: 活动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生法制读本》 课题

我们依法得到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明确家庭保护的内容,明确父母对我们成长所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学重点

明确家庭保护的概念,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庭保护”的概念: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伍姨夫妇的教子经。

2.傅珍玉奶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三.小组讨论:

1.伍姨夫妇教育儿子为什么会那么成功?

老师总结“家庭保护”所概括的五大内容。2.从法律上看,傅珍玉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总结“扶养”的定义: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照料,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傅珍玉奶奶或者伍姨的子女,你有什么话要对她们说?(可以配上动作)

五.考考你:

芳芳姐姐下夜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立交桥下。试回答问题: 1.请查阅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出女孩的父母违反了下列哪些法律? 2.为了帮助小女孩回家,芳芳姐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说一说:

1.你的父母对你的抚养教育付出了什么?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你所了解的属于家庭保护的内容还有哪些?能否举出实例说明。作业布置

1.熟读关于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2.写下自己对家庭保护的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 课题

遵守纪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 教学目标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懂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3、懂得自觉爱护文物。教学 重点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怎样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文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表演小品《不能如此开玩笑》。讨论: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纪律。2.看课件〈〈都是鞭炮惹的祸〉〉 谈谈鞭炮的危害。3.保护公共安全,法律有那些规定,我们如何遵守? 4.损坏文物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课内实践指导

1.明辨身边是非 2.

完成课后练习作业布置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a层:大致了解安全常识,尽量保护自己.b层:基本理解常用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c层:知道与生活相关的安全知识,会在不同情况下应用和保护自己.教学重点:有关安全的一些常识

教学难点:在发生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当中也充满了一些意外.安全第一,自己的生命健康总归是第一位的,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一.1.生活当中有哪些意外情况,或者在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安全 a(个别+补充回答)比如有:火灾,用电安全,煤气中毒,交通事故,突发病症,遇见被偷被抢等等.2.遇见这些紧急情况我们能不能慌张 a应该怎样才对 b为什么 c 不要慌张,在情绪上要镇定,因为越是慌张,对事情的处理其实越不利.二.接下来,我们逐一看遇见紧急情况如何处理.1.案例情景1.隔壁邻居家着火了,烟雾很浓.而且有蔓延的趋势.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讨论回答)b 方法:1.打119火警电话.讲清楚自己的地点,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在什么路附近.在消防车还没有到来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火势蔓延了,千万不要只顾着财物,可以拿湿毛巾捂嘴巴,千万不要坐电梯,也不要轻易跳楼等.如果火势不大,要学会一起用消防设施灭火.但是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2.用电用煤:情景2.小名用电时候不小心,触电了.怎么办(讨论回答)b 3.如果还和电器接触,千万不能拿手去碰,要拿干的木头挑.然后立刻打120急救电话.4.案例情景3:半夜起来,忽然闻到煤气味道,怎么办 c小组讨论回答

5.首先:能不能开灯 千万不能.然后,立刻开窗通风,关掉煤气阀门.第二天请人来检查煤气管道.6.案例情景4.遇见被偷被抢,你应该怎么办 c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提示:分事前和事后两种情况.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保证自己安全情况下与歹徒周旋,要智勇双全.当时发现,要大声呼喊,恐吓歹徒,请求周围人的帮助,利用时间,及时拨打110报警,事后,可以去公安局报案或者拨打110求助.7.案例情景5.:自己突然感到不舒服,仿佛要晕倒,或者周围有同学突发一些突发疾病.a b讨论回答,补充回答.8.首先要暗示自己,要镇定,不要惊慌,尽量让自己坐下来,向周围人求助.如果是其他人,要及时拨打120求助,在救护车没有到来之前,也要因地制宜进行抢救,向附近人求助.9.过马路和骑车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a b 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道.骑车要慢一些,不要飞跑,不要和机动车比赛,不要骑到机动车道上,不要一边骑车一边听音乐,不要三五成群一起走.三.请同学复述发生以上情况怎么办,请同学讲讲自己有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和经历,或者听到的,看到的,都可以.b c 四:生命可贵,希望大家记得以上各点,以防万一,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遵守纪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 教学目标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懂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3,懂得自觉爱护文物.教学重点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 遵守纪律的好习惯.2.怎样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文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表演小品《不能如此开玩笑》.讨论: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纪律.2.看课件〈〈都是鞭炮惹的祸〉〉 谈谈鞭炮的危害.3.保护公共安全,法律有那些规定,我们如何遵守

4.损坏文物是一种违法行为.三,课内实践指导 1.明辨身边是非

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布置手抄报——“遵纪守法做文明公民”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

课题三.我们依法得到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明确家庭保护的内容,明确父母对我们成长所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学重点:

明确家庭保护的概念,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庭保护”的概念: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伍姨夫妇的教子经.2.傅珍玉奶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三.小组讨论:1.伍姨夫妇教育儿子为什么会那么成功 老师总结“家庭保护”所概括的五大内容.2.从法律上看,傅珍玉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总结“扶养”的定义: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照料,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傅珍玉奶奶或者伍姨的子女,你有什么话要对她们说(可以配上动作)五.考考你:芳芳姐姐下夜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立交桥下.试回答问题: 1.请查阅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出女孩的父母违反了下列哪些法律

2.为了帮助小女孩回家,芳芳姐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说一说: 1.你的父母对你的抚养教育付出了什么 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你所了解的属于家庭保护的内容还有哪些 能否举出实例说明.作业布置

1.熟读关于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2.写下自己对家庭保护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郭加俊06四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 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第二课时

一:知识技能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结合上节课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二,把收集材料,在班上进行交流.三,教授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招 第1招

警惕“黄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诱惑,抵制黄毒 第2招 学会独处

独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潇洒 第3招

现代居室内的安全

现代居室,空间有限,安全规则,牢记心间 第4招

不要轻易“打”“听” 要打电话,先问费用,量入为出,全家安宁 第5招

正确对待宠物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狂犬病毒,预防在前 第6招

预防20世纪“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预防,洁身自爱,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着怎么办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击队” 紧急危险,求助莫慢,快拨110,转危为安 第9招

久戴耳机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音量适度,轻松惬意 第10招

“电老虎”屁股摸不得

电是老虎,不可糊涂,预防触电,请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须知,勿当儿戏,火警电话,不可忘记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护

少女合群,防止无助,冷静机智,勇敢自护 第13招

学会使用家电产品

家电便利,用前学习,合理使用,遵循规律.第14招 电脑与自护

电脑神奇,积极学习,你是主人,莫做奴隶.第15招

招谨防铅中毒

铅会毒人,慎选器皿,装修防铅,处处小心.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门” 爱牙护牙,防止龋齿,断牙可植,就医及时.第17招

注意厨房中的安全

厨房学艺,细心有序,边学边做,安全第一.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危险,用毕即关,注意通风,防患未然.第19招 不做小烟民

吸烟成瘾,疾病缠身,健康自尊,不做烟民.第20招

面对校园暴力

不卑不亢,自卫适当;对症下药,人人舒畅.第21招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依法行动;合法权益,应当力争.第22招

守护好你的“司令部” 保护大脑,谨慎用药,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第三课时

法制教育教案——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第四课时 青少年学法刻不容缓

一,导入

谈到小明为泄私愤竟纵火一事,此案审判长,龙岗法院的侯庆山法官认为,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他们考虑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偏执性,处理问题时也易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从这一点来说,本案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据了解,小明只有小学文化.据他的老师介绍,小明是个个性很强,很有孝心,不善言表的学生,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曾主动提出停学.社会知识欠缺和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在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竟然不自知.侯法官认为,小明是犯了罪,但他主观恶性并不大,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对这样的未成年犯罪人群,在严肃审判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刻反思,使他们能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美好人生.除司法工作人员应对其帮教外,家庭,学校,政府以至全社会都有义务来关心,帮助,教育他们,尽力将其改造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青少年法制学习刻不容缓(一)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日前记者从某市公安局获悉,在8月25日至30日一周,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突出.近日在该市的石景山分局和东城分局先后在三天内打掉了两个盗窃犯罪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名是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8月中旬,朝阳分局连续打掉两个骑摩托车抢夺作案的犯罪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破获骑抢案件24起,被抓获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人不满16岁,有2人是在校学生.为此,警方呼吁,青 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二)青少年法制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专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龄与犯罪率有很大关系.11岁开始犯罪的为65%;12--15岁开始犯罪的为54%;16--21岁开始犯罪的为46%.成年犯罪中早年发生犯罪的比成年后开始犯罪的多七倍.理论上来说,预防好青少年犯罪,可减少6/7犯罪.今年1--5月份,在校中学生犯罪情况(含职高,寄宿,中专)共计25件,41人 ,其中未成年人32人,成年人9人,女性5人,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25%.占所有案件的2.19%.学生主要集中在职高,寄宿学校.涉嫌犯罪的职高生有20名,寄宿生有10名,中专生有4名,普通中学生有7名.犯罪类型多为抢劫,寻衅滋事等,没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没有预谋.地域相对集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多相识.抢劫物品多为随身听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机.校园内,学校附近犯罪的比较多.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相当薄弱.2,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要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懂法守法是“做人”的底线.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关心的大事,也是千家万户和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法制教育,培育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也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丰富青少年一代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保证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的伟大复兴中,青少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不仅是关系各种人才整体素质的高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总书记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个五年普法规划中,都将青少年列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劳动者;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担负起兴国强国重任.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需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进行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它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就为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也包括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制教育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也有文化知识的成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青少年所占人口比重很大,仅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就有两亿四千多万人,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青少年团伙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增多,暴力化程度加剧,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当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需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增强明辨是非,抵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教案五青少年学法刻不容缓

一、导入

谈到小明为泄私愤竟纵火一事,此案审判长、龙岗法院的侯庆山法官认为,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他们考虑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偏执性,处理问题时也易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从这一点来说,本案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小明只有小学文化。据他的老师介绍,小明是个个性很强、很有孝心、不善言表的学生,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曾主动提出停学。社会知识欠缺和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在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竟然不自知。

侯法官认为,小明是犯了罪,但他主观恶性并不大,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对这样的未成年犯罪人群,在严肃审判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刻反思,使他们能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美好人生。除司法工作人员应对其帮教外,家庭、学校、政府以至全社会都有义务来关心、帮助、教育他们,尽力将其改造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六课时

课题: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认识国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 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二)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 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二)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板书: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 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

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 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 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人民币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第三篇:五年级法制教案专题

黄花塘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法制教育教案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第一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第二课 遇到危险怎么办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

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三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

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第四课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伤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司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案件简介}1999年11月3日,蓬莱市王某有一男孩,今年九岁,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期间被另一学生在玩耍时将左眼砸伤。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医疗费五千余元,现在左眼视力只能达到O.3。请问,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律师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本案中,两学生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根据双方儿童过错大小由双方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又因损害是在校期间发生的,学校也有一定过错,也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五课:玲玲能住在生母家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收养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玲玲从小就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玲玲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儿,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请问:杨老汉能将玲玲领回去吗?

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我国于1991年12月公布了《收养法》。《收养法》第22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于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并对她尽了抚养和教育义务,已经形成了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随便便就被解除。因此,玲玲的生母阻挠杨老汉领回养女是违法的。如果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建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如果收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希望解除收养关系,应该协商解决或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

第六课: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课: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四篇:五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

魏平风

第一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最新小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课:保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

2、当遇到侵害自己的权利时怎样利用法律类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1、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老师首先要进行教育,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学生赶出校门。随便开除学生,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作。

首先,学校的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有危险,要立即修复,消除隐患。比如有些教室年久失修,墙壁上出现裂缝,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学校老师知道后,不及时维修,还让学生在里面上课,那么,一旦教室倒塌,造成学生伤亡,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看电影或者参加集会、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必须做好组织工作。活动前老师要讲明注意事项,并且做好应急准备,活动中,老师不能离开学生,要自始至终照看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

再有,学校要保证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比如教室的光线不能太暗,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黑板离学生不能太近。学校还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卫生设备,并且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种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比如经常为学生检查视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组织学生打预防针或吃预防药,以保证学生创身体健康。

二、总结全文,小组讨论

三、板书

我们有哪些权利

1、受教育的权利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五篇:五年级1班法制教案

洪城河小学法制安全教案

五年级 12011年班 月

活动目的:

认真我校《洪城河小学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和《厕所文明公约》,养成良好在校卫生行为习惯。

活动主题:

学习公约,养好习惯 活动准备: 阅读了解:《洪城河小学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及《厕所文明公约》 活动过程:

导语: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

1、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解《教学楼文明卫生公约》

2、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解《厕所文明公约》

3、针对以上公约,对照我们小学生日常在校行为习惯?谈一谈。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2)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改正呢?

5、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 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2)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3)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在卫生保洁或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容器中,且不可乱倒;

(4)捡拾地面上废弃物。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5)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6)注意入厕卫生。

6、班主任总结

活动效果:良好

下载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7年9月郭加俊五年级法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安全法制教案

    五年级安全法制教案(3) 自然灾害自救常识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

    五年级安全法制课教案

    五年级安全法制课教案(1) 一、指导思想 据有关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

    五年级法制(法律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教学目标: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有哪些保护 教法、学法指导:讲解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阅读P2第一段内容。 二......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渗透法制)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 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

    (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

    法制教育教案(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

    07年3月龚正成五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课时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知识与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

    五年级数学连乘 乘加 乘减教案(5篇模版)

    连乘乘加乘减 执教人:二合小学校本部 赵文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

    五年级数学《通分》教案常村镇实验学校郭杏丽

    《通分》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