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饲料与饲养学自考教学大纲
饲料与饲养学(9423)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理论较强,饲料分类部分知识面比较广,日粮配合及动物饲养实践应用性较强。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先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去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最后结合动物的饲养标准和动物饲养实践配合饲料。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评定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论述不同饲料和饲草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各饲料的主要特性,饲料评定的基本方法及饲料配合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饲料与饲养学的先行课程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营养学。在这些学科阐明的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之上,进一步解决如何由饲料提供营养物质全面满足动物生产的各方面要求,饲料与饲养学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如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数学。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
1、普通化学;
2、生物化学;
3、动物营养学;
4、有机化学
重点: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3、各种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
4、日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饲养技术
难点:
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
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饲料能值的评定;
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4、饲料配方
凝点: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饲料营养价值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植物的组成;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饲料能值的评定;维生素营养价值的评定;矿物质营养价值评定。
2、熟练理解:消化试验原理
3、一般掌握:(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饲料能值评定方法
4、熟练掌握:(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2)消化试验(常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人工瘤胃法和尼龙袋法);(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化学评定法、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蛋白质降解率);(4)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组成成分及分析 第二节 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第三节 饲料能值的评定 第四节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价值 第六节 矿物元素营养价值
(三)考核知识点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消化率的概念,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方法(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体外模拟法)。
3、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
4、矿物元素生物效价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水分和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 纤维;营养物质消化率;人工瘤胃法;尼龙袋法;饲料燃烧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蛋白质的化学比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蛋白质降解率;生物法。
2、领会:纤维素的来源及特性;概略养分分析方法的不足;全收粪法消化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指示剂法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评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缺陷;粗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消化率两种方法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能测定哪些项目,有何优缺点?(2)指示剂法测定饲料消化率常采用哪些指示剂?其步骤与全收粪法有何不同?(3)根据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不同的消化特点,比较用牛和用猪测定的谷实类饲料和粗饲料代谢能的大小。(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有何优点?
4、综合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二章、饲料分类及各类饲料评述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饲料分类的原则。
2、深刻理解:(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2)饲料青贮的原理。
3、一般掌握:(1)粗饲料的加工调制。(2)青干草的晒制方法。(3)开发饲料资源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4、熟练掌握:(1)能量饲料的种类,每类能量饲料中几种常用的能量饲料及其副产品的主要营养特性。(2)蛋白质饲料的种类,每类中典型代表饲料的营养特点。(3)饲料青贮的原理。(4)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来源。(5)添加剂饲料的种类,每类中掌握3-5种主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饲料分类
第二节:各类饲料评述
第三节:我国饲料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2、各类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生产实践常用饲料原料的主要营养特点。
3、饲料青贮的原理及方法。
4、干草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5、非蛋白氮类饲料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干草;青贮饲料。
2、领会:(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2)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3)青贮饲料时一般使用哪些添加剂?(4)人工干燥法调制干草的方法有哪些?有何优缺点?(5)比较能量饲料中玉米、小麦、大麦的营养价值。(6)比较大豆粕、棉粕、菜籽粕、花生粕的营养特性。(7)合理的热加工对蛋白质类饲料(豆粕、棉粕、菜粕)营养价值的影响。(8)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3.简单运用:(1)饲料青贮的原理及青贮成败的关键。(2)如何利用好非蛋白质的氮类饲料。(3)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
4.综合运用:(1)青饲料的营养特性,在家畜饲养中有何实践意义?(2)结合动物(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谈谈如何应用好粗饲料?(3)蛋白质补充料分为那几类?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几类饲料?(4)添加剂的种类,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哪几种?
第三章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线性规划最低成本配方。(2)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
2、深刻理解:(1)饲养标准与饲实践的关系。(2)饲料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
3、一般掌握:(1)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2)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4)全价配合饲料及精料混合料生产。
4、熟练掌握:(1)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2)配合饲料的优点及种类。(3)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日粮及日粮配合 第二节
饲粮
第三节
饲料配方
第四节
配合饲料
第五节
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第六节
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
(三)考核知识点
1、饲养标准的科学与灵活性
2、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
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
4、饲粮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关系
5、配合饲料的优点和种类
(四)考核要求
日粮、饲粮、饲料配方和配合饲料
1、识记:日粮;饲养标准;饲料;随意采食量;典型饲料配方;全价饲料;颗粒饲料;浓缩料;精料补充饲料
2、领会:(1)饲养标准与饲养实践的关系。(2)日粮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四边形法与试差法)。(3)配合日粮时必须掌握的参数。(4)饲粮在养殖生产中的意义。(5)配合饲料的优点。(6)浓缩饲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7)饲料配方的共性与特殊性。(8)试验室检测项目与方法。
3、简单运用:(1)用四边形法做一个简单的饲料配方。(2)全价配合饲料及精料补充料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综合运用:(1)结合配合饲料的原则说明在生产实践中日粮配合应注意哪些问题。(2)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关系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3)为什么要对饲料品质进行检查与生产验证,如何检查与验证。
第四章
动物饲养实践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与饲养有关的行为;营养指标的选择;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
2、熟练理解: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3、一般掌握: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4、熟练掌握:采食量的人为调节;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更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三)考核知识点
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4、采食量的认为调节。
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
6、更料的原则与技术。
7、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
8、饲养技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饲养标准
2、领会:(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3)采食量人为控制的意义。(4)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6)饲养技术。(7)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8)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
3、简单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更换断奶仔猪的饲料。
4、综合应用:(1)结合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说明在实际生产中人为控制采食量的意义。(2)运用限饲和丰饲技术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养好繁殖母猪。饲养实践中的动物行为与环境因素 动物的采食量调节 饲养标准
标准化饲养的具体实施 饲喂技术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大部分内容基本一致,有替代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自学教材
饲料与饲养学
韩有文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月出版
2、参考教材
动物营养学
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出版
饲料学
陈喜斌主编
1993.4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自学要求的掌握程度中。
本课程为6学分,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与动物实践结合紧密,内容丰富而复杂。自学者可在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参加动物生产实践,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经济动物等实际技能。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后,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直观性的实验。对当地区或实验室,不能完成的试验,可带领学员到当地的养殖场和饲料生产企业参观,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启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
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
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或医疗
活动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七)对考试命题若干规定
1、考试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要求:考试时只能携带蓝或黑色笔使用。
2、命题要求
(1)一般要求
①不能超出考核知识点范围
②考核目标不得高于最高能力层次,要求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了解或掌握,对基本
技能的考核以会用为度。
③不命偏题、怪题、超大纲题和学术上有争议的题。
④每试卷的考试内容要覆盖全课程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⑤A、B卷不能雷同。各小题不得互相提示。
⑥必须按规定题型命题。
(2)试卷能力层次的比例要求: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
(3)试题难度结构的比例要求: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联系,但二者的概念不能等同,每个能力层次 中均包含着难与易等层次。
(4)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比例为5:5
(5)题型结构:使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不使用填空题、判断题。
(6)评分方法:人工评卷。百分制计分。评分要做到准确无误。掌握好60分及格线。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代
号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
1、钙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
A、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B、凝血 C、形成血红蛋白
D、维持正常视觉
二、多项选择题:从以下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代号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
22、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饲料中水分的含量通常使用的温度是
A、56OC B、60 OC C、90 OC D、105 O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2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四、判断改错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就在小题号前的括号
内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分,共×分。
()
32、测定养分的消化率常用的外源指示剂是盐酸不溶灰分。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39、简述限饲和丰饲的生产实践意义。
六、论述题:结合生产实践回答。每小题×分,共×分。
43、结合饲料青贮的原理,论述在实际生产中做好青贮的关键性措施。
第二篇:动物饲养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性质、任务
《动物饲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营养需要量研究方法、饲料分类与主要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各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饲料配制方法。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养猪学、养禽学、养牛学、养羊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推广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动物饲养学》课程主要内容:水与动物营养;能量营养;蛋白质营养;碳水化合物营养;脂肪营养;维生素营养;婴儿湿疹怎么办矿物质营养;养分间的相互关系;饲料分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和养分效价;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合理利用(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动物营养需要;畜禽饲养标准及其研究进展;全价配合饲料配制;浓缩饲料配制;预混料的配制方法和技术等。
重点是第二、三、四、五、六、七、九、十、二十三、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章。重点和深度上,主要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营养需要量确定方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和动物饲粮配制方法。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主要为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和记录,课后认真复习,并要求参阅相关期刊杂志。
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1-2次课堂讨论、提问、1-2次测验、课外作业、介绍参考文献、参观实习、期中和期末考试。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0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2周,主要进行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部分纯养分和饲料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分析。
实践教学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或学生可结合本学科点教师的课题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并提出实施方案,教师组织讨论并确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实践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第五学期完成,实践教学在第六学期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动物饲养学》,胡坚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面向21世纪教材《动物营养学》,杨凤,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面向21世纪教材《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六、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50 学分 3 其中讲授:50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讲授部分
绪论(0.5学时)
讲授动物饲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婴儿湿疹怎么办动物饲养学与畜牧生产的关系;动物饲养学的发展概况;动物体与饲料化学成分的比较以及学习动物饲养学的方法;动物饲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篇 动物营养原理
第一章 饲料养分与动物体组成(1学时)
食物链的概念,动物与饲料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比较饲料与动物体的化学组成;养分的概念、分类;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饲料养分的测定与表示方法,不同干物质基础养分的折算方法;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 水与动物营养(0.5学时)
水的功能与用途;动物体水的代谢;宝宝湿疹动物体对水的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养分的能量营养(3学时)
基本概念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主要包括养分能量的衡量单位、来源、测定方法;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粪能、尿能、热增耗、维持、营养代谢热等概念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情况;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日粮能量水平与养分的关系及其http://www.xiexiebang.com
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4学时)
蛋白质概念与功能、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氮、理想蛋白的概念;以猪为代表讲授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情况,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限制性氨基酸的确定方法;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情况,反刍动物氮代谢特点、瘤胃氮素循环、瘤胃蛋白质降解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非蛋白氮利用与过瘤胃蛋白控制。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3学时)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功能;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过程;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过程;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评述。
第六章 脂肪与动物营养(2.5学时)
脂肪的组成;脂肪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动物生产性能的关系;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的异同;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
第七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2学时)
一般性介绍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及命名方法,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种类;脂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及影响需要量的因素;水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及影响需要量的因素。第八章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2学时)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过量后果、来源和补充;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过量后果、来源和补充。第九章:养分间的相互关系(1学时)
主要有机养分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机养分与维生素、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篇 饲料
第十章 饲料分类(1学时)
国际饲料分类;中国饲料分类
第十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与养分生物效价(4学时)
饲料化学成分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消化试验及其方法;代谢试验及其方法;饲养试验及其方法;养分的生物效价及测定。第十二章 青饲料(0.5学时)
青饲料营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青饲料的利用 第十三章 青贮饲料(0.5学时)
青贮饲料的原理;青贮饲料的饲用 第十四章 粗饲料(0.5学时)
干草的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秸秕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树叶和其它饲料产品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第十五章 能量饲料(1.5学时)
谷实类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糠麸类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液体能量饲料及其它饲料的营养特性。第十六章 蛋白质饲料(1.5学时)
各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各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性质和特点;非蛋白氮饲料的饲用价值和饲用方法。第十七章 饲料加工调制(0.5学时)
精饲料加工调制;粗饲料加工调制。第十八章 矿物质饲料(1学时)
常量矿物质补充料;微量矿物质补充料;天然矿物质饲料资源的利用。第十九章 饲料添加剂(3学时)
概述;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十章 其他饲料(0.5学时)第二十一章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1学时)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种类及其存在;抗营养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抗营养因子的消除。
第二十二章 饲料对动物产品品质影响(1.5学时),在以上各章节中穿插讲授
第三篇 营养需要与标准化饲养
第二十三章 动物营养需要(5学时)
动物营养需要的度量与测定;维持的营养需要;生长的营养需要;产肉营养需要;繁殖营养需要;泌乳营养需要;产蛋营养需要;产毛营养需要;役用营养需要;幼龄和高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第二十四章 畜禽饲养标准及其研究进展(1学时)
饲养标准;畜禽饲养标准新进展。
第二十五章 经济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第二十六章 实验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5学时)
第二十七章 观赏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第二十八章 鱼类对虾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鱼类营养特点、营养需要、配合饲料,对虾的营养与养殖。
第二十九章 动物采食量(0.5学时)
第三十章 饲养与气候环境(1学时)
第四篇 饲料配制与若干问题思考
第三十一章 全价配合饲料配制(2学时)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原则;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配合饲料的影响因素。
第三十二章 浓缩饲料配制(1学时)
概述;单胃动物浓缩饲料的配制;反刍动物浓缩饲料的配制特点。第三十三章 预混料的配制(1学时)
概述;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维生素预混料配制;复合预混料配制;预混料产品生产
第三十四章 计算机技术和专家系统在饲料配制中的应用(1学时)
第三十五章 对我国动物饲养科学若干问题的思考(0.5)
第三篇: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
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2、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和畜禽生产教育专业学生。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饲料生产与加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有关植物、栽培、土壤肥料及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把饲草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初步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具备一定的草地研究能力。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三)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互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个别章节利用黑板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与标本园的牧草实物相结合。
(五)学时与分配
1、总学时: 40
2、理论教学 32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80%
3、实验教学 8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20%
(六)实践教学
无
(七)课程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的考试方法为笔试、开卷。
课程总成绩为100分,考试占80%,实验占10%,平时(课堂提问及表现、出勤)占10%。
二、本文
绪论 2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牧草栽培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牧草栽培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以及学习中应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讲授中要结合21世纪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密切联系市场经济,使学生深切体会本课程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牧草的概念及牧草生产重要性。(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一、牧草(饲草)的概念
牧草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掌握牧草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二、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了解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解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基础;讲解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草制宜和因畜制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点: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作到因地制宜(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解(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2学时
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掌握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基本形态特征。为牧草识别打基础。
二、生长发育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第二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1学时
一、光照
讲解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二、温度
掌握温度三基点和积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三、水分
掌握水分的生理意义,理解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四、空气
理解CO2、O2、N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五、矿物质
掌握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和土壤的关系 1学时
一、土壤及其性质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其属性。
二、土壤肥力
理解土壤肥力的含义及其提高肥力的方向。第二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主要耕作制度;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主要耕作措施及其作用;牧草栽培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主要耕作措施及其作用。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地掌握播种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耕作 1学时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掌握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二、土壤耕作措施
掌握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节 种子与播种 1学时
一、种和品种的选择
掌握牧草种和品种的选择的依据。
二、种子的品质要求
掌握评定种子的品质方法和要求。
三、种子的处理
掌握种子处理的方法。
四、播种
掌握确定播种期、播种量、覆土深度的方法
五、保护播种
保护播种的概念、实施方法
掌握保护播种的概念、实施方法。
第三节 水肥管理 1学时
一、肥料与施肥
掌握肥料的种类及特性、施肥的原则及方法。
二、灌溉
掌握灌溉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0.75学时 了解病虫害防治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 收获 0.25学时
了解饲草收获对象及收获方法
第三章 豆科牧草 4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主要栽培豆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豆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紫花苜蓿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紫花苜蓿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草木犀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草木犀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草木犀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草木犀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百脉根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百脉根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百脉根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百脉根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白三叶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白三叶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白三叶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白三叶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章 禾本科牧草 4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主要栽培禾本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禾本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黑麦草属牧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黑麦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黑麦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黑麦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无芒雀麦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无芒雀麦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无芒雀麦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无芒雀麦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羊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羊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羊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羊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冰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冰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冰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冰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五章 其它科饲草 2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豆科、禾本科以外的几种其他科主要栽培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其它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苦荬菜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苦荬菜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苦荬菜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苦荬菜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串叶松香草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菊苣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菊苣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菊苣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菊苣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聚合草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聚合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聚合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聚合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六章 青贮饲料及其调制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牧草青贮原理;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贮原理;青贮的一般方法;青贮品质鉴定方法。难点:青贮的调制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况 0.5学时
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定义与目的 掌握青贮饲料和青贮的定义与目的。
二、青贮种类
了解青贮的种类。
三、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了解青贮饲料的优点。
第二节 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 1学时
一、青贮发酵过程
掌握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
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
理解那些青贮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第三节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0.5学时
一、青贮原料
掌握青贮原料在水分和含糖量的标准。
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
了解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对青贮的影响。
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密封、压实、水分、糖分等因素对青贮的影响力。
四、调制优良青贮应具备的条件
掌握青贮对密封、压实、原料水分和糖分等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 1学时
一、常规青贮
掌握常规青贮的加工程序。
二、半干青贮技术
掌握半干青贮技术的原理和条件及步骤。
三、草捆青贮
掌握草捆青贮的步骤。
第五节 添加剂青贮 0.5学时
一、发酵促进剂
了解发酵促进剂的种类。
二、发酵抑制剂
了解发酵抑制剂的种类。
三、气性变质抑制剂
了解好气性变质抑制剂的种类。
四、营养性添加剂
了解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
第六节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 0.5学时
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
掌握青贮饲料感官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的方法。
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 掌握青贮饲料的饲用技术。
第七章 干草调制及草产品加工 4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干草调制的一般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牧草的收割;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难点:牧草的收割。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干草调制的意义 0.5学时
一、干草优点
了解干草的优点。
第二节 牧草的收割 0.5学时
一、牧草的收割时期
掌握确定牧草适宜收割时期的方法。
二、刈割高度 掌握适宜刈割高度。
三、收割方法
了解收割的不同方法。
第三节 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0.5学时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 了解水分在牧草中散失途径和特点。
二、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了解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途径。
干草的调制方法 0.5学时
一、地面干燥法
了解地面干燥法的种类。
二、人工干燥法
了解人工干燥法的种类。
干草贮藏 0.5学时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掌握感官鉴定干草水分含量的方法。
二、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了解干草贮藏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
三、散干草的堆藏
了解散干草的堆藏方法。
四、干草捆的贮藏 了解干草捆的贮藏方法。半干草的贮藏
了解半干草的贮藏的方法。
干草的品质鉴定 0.5学时
一、感官鉴定
掌握干草感官鉴定方法。
二、干草等级
了解干草等级划分标准。
第七节 草产品加工技术 1学时
一、打捆
了解打捆技术。
二、草粉
了解草粉生产技术。
第八章 粗饲料加工调制 2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粗饲料加工与调制的一般方法;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饲料加工与调制的一般方法;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难点: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0.5学时
一、茎叶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阻碍
理解茎叶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二、胞间木质素的阻碍
理解胞间木质素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结壳物质的阻碍
理解结壳物质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四、纤维素链分子结晶结构的高抗蚀性
理解纤维素链分子结晶结构的高抗蚀性对养分吸收的影响。第二节 秸秆饲料的物理处理 0.5学时
一、切碎与粉碎
理解切碎与粉碎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二、浸泡
理解浸泡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蒸煮
理解蒸煮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四、碾青
理解碾青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五、热喷
掌握热喷处理的方法,理解其作用机理。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化学处理 0.5学时
一、碱化处理
理解碱化处理的机理。
二、氨化处理
理解氨化处理的机理,掌握氨化处理的方法。
第四节 秸秆的生物学处理 0.5学时
一、发酵
了解秸秆发酵处理。
二、仿生饲料
了解仿生饲料的生产流程。
第九章 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2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青饲料均衡供应的原理和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青饲轮供制。难点: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1学时
一、饲草需要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需要计划的制定方法。
二、饲草供应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供应计划的制定方法。
三、饲草种植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种植计划的制定方法。
四、饲草平衡供应计划
掌握饲草平衡供应计划的制定方法。
第二节 青饲轮供制 1学时
一、青饲轮供制的类型 了解青饲轮供制的类型。
二、青饲轮供的组织技术 了解青饲轮供的组织技术。
三、附录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董宽虎.饲草生产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南京农学院.饲料生产学 [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3]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001
第四篇:家畜饲养教学大纲
家畜饲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家畜饲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的学科。是在生理生化学习基础上,通过讲授与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了解各种饲料;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及需要特点,掌握日粮配合的方法及配合饲料的一般知识,并通过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习饲养各论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阐述动物营养学原理,阐述饲料种类、营养特点、如何科学利用饲料,阐述动物对饲料营养的需要量、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饲料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饲料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的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掌握适于不同生产情况下的动物饲养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讲述饲料与畜体营养组成和差别。
第二章 动物与饲料的营养比较教学内容:动物与植物体营养成分的比较差别,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及分成分的了解,获得。教学重点:常规养分的测定及定义,样品的制备,养分的分析。教学难点:六大营养成分的获得基本方法。
第三章 水的营养教学内容:水的生理作用,影响需水量的因素,缺水的后果,水分的体内调节作用;能量来源与衡量,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体增热与体热的调节,可利用能及测定。教学重点:水的生理作用,缺水的后果。教学难点:无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教学内容:蛋白质分类、性质,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及价值。教学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及代谢过程及特点,氨基酸的营养作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和一些有关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和代谢过程与特点,氨基酸的相关理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及一些评定方法。
教学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及不同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教学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和代谢过程及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的掌握。
第六章 脂肪营养教学内容:脂肪组成与性质,动物的脂肪营养,脂肪的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营养。
教学重点:动物的脂肪营养、必需脂肪酸营养。教学难点:脂肪的消化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第七章 矿物质营养教学内容: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教学重点: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7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和7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布、功能、缺乏症、来源和补充方式。教学难点:体内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体内矿物元素相互作用间的关系。
第八章 维生素营养教学内容: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A,D,E,K),水溶性维生素营养(B族和维生素),维生素的的衡量单位。教学重点:主要讲述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营养作用,在消化道吸收、体内转化、贮存、和排泄方式,不足所致缺乏症与过量毒性。教学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作用。B族维生素间的营养作用相似点较多,难于记忆。且整个篇幅较多。
第九章 能量营养教学内容:能量来源与衡量,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各种动物评定饲料能量价值的指标,体增热与体热的调节,可利用能及测定。
教学重点: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各环节及影响因素、体增热来源测定意义,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意义。
第十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教学内容:动物消化的方式,消化(代谢)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消化(代谢)率测定的因素,屠宰对比试验、碳氮平衡实验、动物产热量的测定。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介绍消化(代谢)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影响测定消化(代谢)率的因素,测定意义;碳氮平衡试验。
教学难点:表观消化率与与真消化率的测定区别与意义,必须进行直观教学,测定法讲解与公式运用较难。
第十一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教学内容:饲料的分类,八大类饲料及营养特点与饲用价值。
教学重点:分类基本方法、常规饲料(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基本常见饲料,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优缺点的介绍。
教学难点: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的掌握。饲料种类多,不能顾全深度和广度。
第十二章 常规饲料的加工教学内容:介绍精饲料、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的几种加工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常见饲料的物理加工方法、粗饲料的基本加工方法,青贮饲料的加工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原理的掌握。
第十三章 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配合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维持需要、生长育肥需要、产蛋需要、产奶需要、繁殖需要、饲养标准;配合饲料的种类(浓缩料、全价料、预混料等)与生产原则、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确定方法,营养推荐量饲养标准的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营养需要量的掌握。合理使用各种饲料并计算出饲料配方,多种饲料的搭配计算的熟练掌握。
第十四章 饲养技术教学内容:介绍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饲料混合方式、饲料处理方式,饲喂次数与方式;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教学重点:饲料的混合、处理饲喂、更换、限饲使用,日常操作规程。
第五篇:宠物饲养课程教学大纲
宠物饲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宠物饲养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人在逐年增加,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宠物的饲养数量增加很快。由于宠物的繁育、营养和饲养技术以及消费内容等与传统的家畜和一般的肉用型特种经济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开设宠物饲养学这门课程有其需要性和必要性。
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宠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内容包括: 各类宠物(包括犬、猫、鸟、鱼和爬行类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同时对宠物饲养的相关法律、福利也做了简要的介绍。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家畜解剖基础、生理学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和动物繁殖学等专业基础课。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服务。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核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本,基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占很少比例。
四、教学建设
(一)、媒体的选择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并配合实践教学。文字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录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其声、像优势,用于明确教学目的,强化教学内容,指明重点,讲解难点,给出学习思路和方法,重现必要的教学活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
1)主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力求循序渐进,通俗易
懂,便于自学。每章后有小结和思考题。
2)实验、实习教材:附在主教材后,主要是实验、实习内容及教学要求
2.录像教材采用系统讲授专题结合的形式。录象教材的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录像内容 的选择、表现形式和编辑制作的优化。内容选择根据教学需要,有利于发挥录像课的特长,不搞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再现。
(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数为90学时,5学分。其中录像11学时、实验45学时
序号 2 3 4 5 合计
教学内容 宠物犬 宠物猫 观赏鸟 观赏鱼 爬行类宠物
课内学时 12 12 9 10 45
录象学时 3 3 2 2
实习学时 12 9 10 45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第一章 宠物犬 第一节 犬的生物学特征
1、犬的分类分布
2、犬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宠物犬主要品种介绍
一、国内著名品种
二、国外著名品种
第三节 宠物犬繁育场建设
第四节 宠物犬的繁育
一、繁殖特点
二、选种和配种
三、妊娠和分娩
第五节 营养需要与日粮
一、营养需要和饲料
二、配方实例
第六节 饲养管理
一、宠物犬的用具
二、种犬的饲养管理
三、仔犬和幼犬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 调教
一、调教的基本方法
二、调教的基本内容
第八节 疾病防治和保健
一、常见疾病及治疗
二、病犬的护理
三、日常保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们掌握犬的主要生物学特点,著名的宠物犬品种及其外貌特点,犬的选种选配、生殖生理及配种技术、妊娠鉴定和产仔期管理,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了解宠物犬的调教和技能训练技术以及宠物犬的疾病防治和日常保健。
(二)、宠物猫 第一节猫的生物学特点
1、猫的生理特点
2、猫的生活习性
3、猫的性格特点
第二节 宠物猫的主要品种
1、长毛猫品种
2、短毛猫品种
第三节 宠物猫繁育场建设
第四节 宠物猫的繁育
1、猫的繁殖生理
2、选种和配种
3、妊娠和产仔
第五节 宠物猫的营养需要与饲粮
1、营养需要
2、饲料及配方实例
第六节 宠物猫的饲养管理技术
1、仔猫的饲养管理
2、种猫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 宠物猫疾病防治和保健
1、常见疾病的防治
2、日常保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们掌握猫的主要生物学特点,著名的宠物猫品种及其外貌特点,选种选配、生殖生理及配种技术、妊娠鉴定和产仔期管理,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了解宠物猫的疾病防治和日常保健。
(三)观赏鸟
第一节 观赏鸟总论
1、观赏鸟的饲养设施
2、观赏鸟的营养及饲料
3、观赏鸟类的繁殖
4、观赏鸟的捕捉、运输和驯养
5、观赏鸟技艺的训练
6、观赏鸟疾病防治
第二节 雀形目观赏鸟的饲养
1、画眉
2、百灵鸟
3、芙蓉鸟
4、八哥
5、红嘴相思鸟
6、黄雀
7、金翅雀
8、云雀
9、蜡嘴雀
1-、红点颏
11、黄鹂
第三节 鹦形目观赏鸟的饲养
1、虎皮鹦鹉
2、绯胸鹦鹉
第四节 鸡形目观赏鸟的饲养
1、环颈雉
2、绿孔雀
3、珍珠鸡
第五节 其他观赏鸟的饲养
1、绿头野鸭
2、信鸽
教学要求: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观赏鸟观赏鸟的场房设计;掌握观赏鸟的营养需要、食性及饲料;掌握观赏鸟的繁殖特点、雌雄鉴别及配对、孵化和育雏;掌握观赏鸟常见疾病的防治;了解观赏鸟的技艺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画眉、百灵、芙蓉鸟、鹦鹉等常见的观赏鸟的特点、繁殖和饲养管理;了解其他观赏鸟的外貌特点及饲养要点。
(四)观赏鱼
第一节 淡水观赏鱼
1、淡水观赏鱼的种类
2、水族箱及水族造景
3、水质控制
4、淡水鱼的繁殖
5、淡水鱼的饲养技术
6、鱼病预防和治疗
第二节 热带海水观赏鱼
1、海水特性和人工海水
2、热带海水鱼的饲养设备及置景
3、热带海水鱼饵料及饲养技术
教学要求:本篇要求学生掌握观赏淡水鱼、海水鱼的主要种类;掌握水族箱的关键设备和水族箱造景;掌握淡水鱼的水质控制和繁殖技术;掌握人工海水的配制;掌握淡水鱼和海水鱼的饲养技术和常见疾病防治。
(五)爬行类宠物
第一节 龟类
1、生物学特性
2、龟的人工培育
3、饲养管理
第二节 蛇类
1、生物学特性
2、繁殖
3、饲养管理
第三节 蜥蜴
1、宠物市场常见的蜥蜴种类
2、蜥蜴的人工饲养
教学要求:简要了解国际宠物市场中常见的爬行类宠物的种类;了解绿毛龟、蛇类和蜥蜴的生物学特点和饲养技术。
第四部分《宠物饲养》实习教学大纲
一、本实习的目的任务
本实习目的和任务是:在《宠物饲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宠物繁育中心和宠物医院等场所,加深学生对主要宠物的品种特征、繁育技术、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认识。
二、实习主要场所
宠物繁育中心、宠物市场和各地正规的宠物医院或诊所、宠物培训基地。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
1.主要宠物(包括犬、猫、鸟等)名贵品种的形态特征和性情。
2.宠物犬、猫和鸟的繁殖技术:具体包括动物的发情表现及发情鉴定方法,配种方法、妊娠鉴定。
3.宠物犬、猫和鸟的饲养管理技术:具体包括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和母犬、猫在妊娠期和产仔期的管理,幼仔的饲养管理。
4.主要宠物的日常保健和常见疾病的防治
5.宠物犬、猫和鸟的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技术等。
6.水族缸的设备、环境的控制;水草修剪和栽培;水族造景;淡水和海水鱼种类,饲养管理和繁殖,常见鱼病的防治、诊断和处理技术。
7.调查近年市场上新出现的宠物种类及其特点.四、实习大纲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