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第一章四则运算加奥数同步教案
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1.练习:(卡片)30+30÷3 42×3 80÷16+
2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3,计算:
32+540÷18 100—(32+30)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二)探究新知
1.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写在下面。
2.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3,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例1 100—(32+540÷1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一)铺垫孕伏 1.练习。
81÷27 16×5×4(25×3—15)÷
52、口答下列各题 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二)探究新知
应用题
1、教学例1: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奥数 简 单 推 理
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
(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
(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
【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量”,而“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练习2:
(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1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2)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两只鸭的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条鱼的重量?
【例题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8 ○+□=10 【思路导航】在第一个算式中,3个○相加的和是18,所以○代表的数是:18÷3=6,又由第二个算式可求出□代表的数是:10-6=4.练习3: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32 △ -□=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5 ○+○+□+□+□=40(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8 △+△+△=○
【例题4】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2 ○+○+△+△+△=56 【思路导航】由第一个算式可知,△比○多2;如果将第二个算式的○都换成△,那么5个△=56+2×2,△=12,再由第一个算式可知,○=12-2=10.练习4: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8 □+□+○+○=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78 △+△+○+○+○=72(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12 □+□+□-△-△=2 【例题5】甲、乙、丙三人分别是一小、二小和三小的学生,在区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跳远和垒球冠军。已知:二小的是跳远冠军;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甲不是跳高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问:他们三个人分别是哪个学校的?获得哪项冠军?
【思路导航】由“二小的是跳远冠军”可知垒球、跳高冠军是一小或三小的;因为“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所以一小一定是跳高冠军,三小的是垒球冠军;由“甲不是跳远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可知,一小的甲是跳高冠军,二小的丙是跳远冠军,三小的乙是垒球冠军。
第二篇:四年级奥数
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太,可以按期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两天看完。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3)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5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一共修了多少米?
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中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使两盒中的图钉树相等?
(1)有2袋面粉,第一袋面粉有24千克,第二代面粉有18千克。从第一袋中取出几千克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中的面粉质量相等?
(2)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每次从甲盒中拿4只放入乙盒,拿几次后才能使两盒图钉数目相等?
(3)有两袋糖,一袋68粒,另一袋28粒。每次从多的一袋中拿出6粒放入少的一袋里,粒几次才使两袋糖的数目同样多?
第三篇:「全国通用」四年级课堂同步奥数——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四年级课堂同步奥数——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例题1】计算下列各题:(1)94×125×8
(2)25×16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1)38×105=105×()
(2)8×(125×37)=(×)
×37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50×63×2
(2)25×24
(3)125×7×8×9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50×25×4×2
(2)16×25×25
练习
1、积的末尾有多少个零?积是几位数?
【例题2】一套课座椅售价102元,买25套需要多少元?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⑴(26+25)×8=()×8+()×8
⑵
125×(9+8)=()×()+()×()
2、一件上衣125元,一条裤子78元,买这样的8套衣裤需要多少元?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⑴(200+4)×25
⑵201×58
练习
1、不计算,在□中填“>”、“<”或“=”.(1)80×(25×125)□80×(25+125)
(2)
(95+1)×60□95×60+1
(3)5656×65□6565×562、有甲、乙两组数,甲组有2个数,分别是15、16,乙组有一个数,是20,用甲组的每个数分别与乙数相乘,所得的乘积的总和是多少?
【例题3】简便计算下列各题.⑴36×54+46×36
⑵79×199+79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⑴61×39+39×39=(+)×
.⑵11×22+11×77+11=(+
+)×
.2、简便计算.⑴55×65+65×45
⑵97×99+973、简便计算.⑴125×15+125
⑵
75×45+17×25
练习
1、简便计算:45+99×99+542、简便计算:⑴43×99+43
⑵43×99+993、计算:999×222+333×334.
第四篇:四年级奥数-数数图形-教案
四年级奥数第十三章《数数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过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掌握数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和方法。
2、学生通知亲身体验明白数图形时不重复、不遗漏的规律,锻炼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数图形的规律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以前所学的数简单的线段、三角形、角的方法。
二、新授:
例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1)
(2)解答:(1)4+3+2+1=10(条)答:有10个线段。
(2)6+5+4+3+2+1=21(条)答:有21条线段。
总结:如果线段上有5个点,就构成了4条基本线段,线段总数为:4+3+2+1这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以此类推。练习:
数线段:师在黑板上画图(线段上有8个点)。
7+6+5+4+3+2+1=28(条)例2:数角、数三角形。
(1)数角。
(2)数三角形。
(2)数三角形。
解答:(1)4+3+2+1=10(个)答:有10个角。
(2)4+3+2+1=10(个)答:有10个三角形。
(3)(4+3+2+1)×2=20(个)答:有20个三角形。总结:数角、三角形规律的数线段类似。练习:
数线段:师在黑板上画图(数角和数三角形的)。例3:数长方形。
(1)
(2)
(3)(3)1 解答:(1)6个 6=6×1(6=3+2+1)(2)18个 18=6×3(6=3+2+1,3=2+1)(3)60个 60=10×6(10=4+3+2+1,6=3+2+1)总结:数长方形的个数可以用公式:
长边上的线段数×宽边上的线段数=长方形的个数 练习:师在黑板上画图(数长方形的)。
(如果学生接受好,还可以补充数正方形的方法。不过,数正方形的方法将在五年级奥数里会学到。)
方法学会了,那么,会有什么用途呢?接下来学习数图形的应用。
例4:从成都到南京的某次快车,中途要停靠9个站。铁路局要为这次快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也是数线段的问题。中途要停靠9个站,连同成都、南京两个站,共可看作有11个点,进而有10条基本线段,共要准备
10+9+8+7+6+5+4+3+2+1=(10+1)×10÷2=55(种)想一想,上面的计算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点? 答:共要准备55种不同的车票,共有55种不同的票价。练习:P75,第5题、第9题。
作业:练习十三:1,2,6,10大题。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行程问题
在本讲中,我们研究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同的运动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基本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例1 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分析 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200(米);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
解: 40×5÷(60-40)
=200÷20
=10(分钟)
答: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我们把类似例1这样的题,称之为追及问题.如果我们把开始时刻前后两物体(或人)的距离称为路程差(如例1中的200米),从开始时刻到后者追上前者路程差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称为追及时间,则从例1容易看出:追及问题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如果已知其中的两个量,那么根据上式就很容易求出第三个量.例2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10米就是甲、乙二人的路程差,5秒就是追及时间,据此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差为10÷5=2(米/秒);若甲让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可追上乙,在这个过程中,追及时间为4秒,因此路程差就等于2×4=8(米),也即乙在2秒内跑了8米,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也可求出甲的速度.综合列式计算如下:
解: 乙的速度为:10÷5×4÷2=4(米/秒)
甲的速度为:10÷5+4=6(米/秒)
答: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例3 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的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20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68米,则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 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是42秒,这句话的意思是:从火车的车头追上行人时开始计时,直到车尾超过行人为止共用42秒,因此,如果我们把火车的运动看作是车尾的运动的话,则本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车尾与人的追及问题,开始时刻,它们的路程差就等于这列火车的车长,追及时间就等于42秒,因此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差,从而求出火车的车速.解: 520÷42+68÷42
=(520+68)÷42
=588÷42
=14(米/秒)
答:火车的车速为14米/秒.例4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分析 这是一道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冬冬与晶晶两人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比晶晶多跑的路程恰是环形跑道的一个周长(200米),又知道了冬冬和晶晶的速度,于是,根据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就可求出追及时间以及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解: ①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所需要的时间:
200÷(6-4)=100(秒)
②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所跑的路程应为:6×100=600(米)
③晶晶第一次被追上时所跑的路程:
4×100=400(米)
④冬冬第二次追上晶晶时所跑的圈数:
(600×2)÷200=6(圈)
⑤晶晶第2次被追上时所跑的圈数:
(400×2)÷200=4(圈)
答:略.解答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从并行到下次追及的路程差恰是一圈的长度.例5 军事演习中,“我”海军英雄舰追击“敌”军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在10分钟前逃离,“敌”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我”海军英雄舰每分钟行驶1470米,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我”海军英雄舰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可射击敌舰?
分析 “我”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逃离10分钟了,因此,在A岛时,“我”舰与“敌”舰的距离为10000米(=1000×10).又因为“我”舰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即可开炮射击,即“我”舰只要追上“敌”舰9400(=10000米-600米)即可开炮射击.所以,在这个问题中,不妨把9400当作路程差,根据公式求得追及时间.解:(1000×10-600)÷(1470-1000)
=(10000-600)÷470
=9400÷470
=20(分钟)
答:经过20分钟可开炮射击“敌”舰.例6 在一条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4公里,李强每小时行5公里.8点整,张李二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经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
分析 无论相向还是反向,张李二人每分钟都共走4000÷60+5000÷60=150(米).如果两人一直相向而行,那么从出发经过600÷150=4(分钟)两人相遇.显然,按现在的走法,在16分钟(=1+3+5+7)之内两人不会相遇.在这16分钟之内,他们相向走了6分钟(=1+5),反向走了10分钟(=3+7),此时两人相距600+[150×(3+7-1-5)]=1200米,因此,再相向行走,经过1200÷150=8(分钟)就可以相遇.解: 600+150×(3+7-1-5)=1200(米)
1200÷(4000÷60+5000÷60)=8(分钟)
1+3+5+7+8=24(分钟)
答:两人相遇时是8点24分.例7 自行车队出发12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信员立即返回出发点;随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的速度.分析 在第一次追上自行车队与第二次追上自行车队之间,摩托车所走的路程为(18+9)千米,而自行车所走的路程为(18-9)千米,所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18+9)÷(18-9));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差是自行车速度的2倍,再根据第一次摩托车开始追自行车队时,车队已出发了12分钟,也即第一次追及的路程差等于自行车在12分钟内所走的路程,所以追及时间等于12÷2=6(分钟);联系摩托车在距出发点9千米的地方追上自行车队可知:摩托车在6分钟内走了9千米的路程,于是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速度都可求出了.解:(18+9)÷(18-9)=3(倍)
12÷(3-1)=6(分钟)
9÷6=1.5(千米/分钟)
1.5÷3=0.5(千米/分钟)
答: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依次为1.5千米/分钟,0.5千米/分钟.例8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出发,不停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他们同时出发,8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100分钟后乙第一次追上甲,问:当甲到达B地时,乙追上甲几次?
分析 由上图容易看出:在第一次相遇与第一次追上之间,乙在100-80=20(分钟)内所走的路程恰等于线段FA的长度再加上线段AE的长度,即等于甲在(80+100)分钟内所走的路程,因此,乙的速度是甲的9倍(=180÷20),则BF的长为AF的9倍,所以,甲从A到B,共需走80×(1+9)=800(分钟)乙第一次追上甲时,所用的时间为100分钟,且与甲的路程差为一个AB全程.从第一次追上甲时开始,乙每次追上甲的路程差就是两个AB全程,因此,追及时间也变为200分钟(=100×2),所以,在甲从A到B的800分钟内,乙共有4次追上甲,即在第100分钟,300分钟,500分钟和700分钟.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