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5 04: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第一篇: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指导本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绥化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绥化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本专业课程建设成效

“十一五”期间,本专业构建起了基本符合现代特教要求、适应我省特教实践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全体教师不断摸索和改进课程实施方法,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取得了一定成绩:课程实施中积极探索了体验式教学、参观、讨论、阅读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重视实践性课程的开发,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精神的培养。此外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业改革、考试改革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青年教师很快实现了由特教师范生到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化,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专业课程开设时有选择地采用多本特教专著的观点和素材,将最先进、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教理念和方法引入课程实施的多个环节。同时鼓励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研究,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编著相关的校本教材。本专业的《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是目前的重点建设课程,2009年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聋、盲、智障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还占比较大的比例,而多类儿童的康复训练课程,尤其是以自闭症、脑瘫等为代表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相关课程还比较少,缺乏专业指向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性课程以及相配套的教材、技术与人员。为了更好地适应特教实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成长课程群”的建设势在必行。此外,教学内容、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坚持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逐步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四、课程建设目标

加强特教专业课程建设及多层次的教育与训练,立足实际,编写体现校本特色的专业教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力争始终保持本专业课程建设在全省的领先水平。到十二五末期,构建起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为课程主轴,含括特殊教育专业态度、知识、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维度整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应凸显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与教学的特点;体现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特殊教育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特别重视特殊教育理论和特殊教育观对特教实践的指导作用和特殊教育理论的实际运用;体现生理与心理,教育与康复,家庭、学校与社区等多个维度的整合,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生成有合作力的、全面的特殊教育思维方向与行动模式。

五、课程建设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位层次,使本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形成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水平师资梯队。

(二)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由每位任课教师完善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精心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规划教材,积极编写自己有优势、有特色的教材。进一步开发、完善、优化课程网络资源,开发手语等课程网上答疑、网上复习、练习、自测、拓展等平台,实现交互式学习。

(三)加强专业图书资料的储备。积极购买、征订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图书资料,尽快建立起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图书资料库。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重视加强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

(五)推进教学改革。重点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讲授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结合起来,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师 生的双向互动,努力建设“和谐课堂”。

(六)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一套科学严格、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课程考核制度。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七)加强课程建设的立项研究。制定鼓励措施,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主要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

(八)加强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健全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从而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强化责任主体,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篇: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为建设一支适应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绥化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本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和学科、专业发展计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风端正、团结合作、具备一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研究生学历者5人,学科背景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和医学,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常规教学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缺乏;教师的特教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应用型的实践课程教师和实验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要;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任务较为艰巨;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不强;缺乏适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潜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本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特殊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发展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建设理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师资并重的原则,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1

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以引进与培养高水平师资为重点,全面促进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趋于合理,为实现本专业的长远、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证。

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尽快改变目前青年教师偏多、缺乏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现状。形成以特殊教育专业为主体,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保健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整合的特殊教育跨专业团队,并将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的理论技术和特殊儿童的类型两大线路交叉,进行教学与科研合作团队构建,同时建立并完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

五、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一)引进在感官障碍和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以及康复医学、言语语言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康复治疗学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二)聘请国内知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或特殊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来我院讲学,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选派教师到在特殊儿童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成就的特殊教育院校进行理论研修,到特教基层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形成理论研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机制,切实保证应用型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探索开放化、多元化的师资建设之路,即教师队伍由固定和中长期、短期聘用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多种类型构成,在稳定

固定教师队伍的同时,争取其他类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五)实行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为主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鼓励没有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在职进修提高,以适应新办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有关学术研讨会议、业务培训会议,或到高层次院校的相关专业参观、学习、考察。

(六)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他们带动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七)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以及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传、帮、带”,保证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八)通过完善并运行教学训练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师苦练教学本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以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考试方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九)贯彻落实学校和本系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执行保障、支持政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证;二是切实执行竞争、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切实执行约束、管理政策,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

第三篇: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0503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文件

榕外院教„2013‟ 号

关于印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

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组织实施。

附件: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科“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办公室 2013年4月18日印发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根据我校申请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和授权专业评估及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导向,坚持“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研究与实践并重,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建设原则

1、整体优化的原则。学校要做好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实现学校课程体系的效能最大化。各专业应按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加强各课程之间内容与结构的整合,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坚持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并重、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的原则。学术研究是课程教学内容出于学科前沿的重要保

证,教学研究尤其是课程研究是保证课程具有旺盛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同时,要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

4、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建设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先行建设受益面广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而后逐步推广,全面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的本科课程建设,整合优质课程资源,逐步开展网上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全面实施主讲教师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编制完整的课程建设材料,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实践环节指导计划、教学参考资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具体建设目标

到2015年,计划建设80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50门课程主要在公共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立项;30门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实验、实践类课程中立项。各立项课程必须以学校的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平台,实现所有课程资源的在线共享。

四、课程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各院(部)在课程建设中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使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学术带头人培养有机地

结合起来,要选拔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课程建设工作,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优化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局出发,打破学科、课程间壁垒,注重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要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积极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实验、实践类课程建设要改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大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各课程教学组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校园网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资源,推动课程教学和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鼓励校级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

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材建设

课程教材原则上优先选用近三年新版(修订版或再版)的高质量教材,积极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各院(部)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搜集并整理相关课程的图书资料、参考用书、学术文献等,完善院(部)资料室建设;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及课程建设实际,鼓励课程组根据课程需要自主编写适应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材,在教材建设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课程质量评估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每门课程均应有制度性的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估检查办法,要建立健全同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课程质量调研分析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并接受学校组织的评估检查,针对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校级精品课程定期进行建设情况检查。

五、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验收

(一)建设周期

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在五年内分三批立项完成。每批建设20门左右课程,每门课程的建设时间为二年。其中,2014年参加我校申请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和授权专业评估的首批五个本科专业,即英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动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在2014年10月前基本完成建设。

(二)立项及经费

学校将按照课程建设规划的进度每年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立项课

程建设。各校级课程立项由各课程建设小组申报,所在学院(部)推荐,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学校领导批准,确定以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

学校对立项的精品课程提供建设经费资助。每门校级精品课程资助建设经费7000元,相关经费使用和管理参照《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本科教学工程与一般本科提升计划经费管理办法》。

(三)检查及验收

学校将对立项建设课程开展中期和验收检查。检查工作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检查方式可通过网上开展,也可到相关学院实地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将被取消立项,停拨建设经费,但保留其1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立项。

(四)项目评估

学校定期对各级立项建设课程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估,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1.自检。各学院(部)组织专家进行学院内部自查,每门立项课程每年须撰写自检报告,并报送教务处备案。

2.中期检查。立项一年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各立项品课程进行中期检查,合格者拨付后期建设经费。

3.结项验收。立项二年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各立项课程进行结项评估验收。

第四篇:路桥专业十二五规划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路桥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在学校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根据我校“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方案精神,结合路桥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制定路桥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对我院乃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积极与社会产业接轨,并力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努力改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的能力。

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从本专业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优势。遵循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新时期高等应用人才。

二、路桥工程专业学科现状分析

路桥工程专业获市教委的批准,从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五年来,围绕制定的“路桥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和“路桥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这两个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各项工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学计划及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培养、图书资料的储备、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本专业的建设与培养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社会急需的特色人才的目标相比,还相对滞后,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1、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文件的规范化建设

教学计划在所有教学管理文件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并能反映专科办学的特点。为此,我们走访了重庆兄弟院校路桥工程专业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市重点院校,在借鉴他们教育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生源素质和现有条件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先后编制了2004年教学计划、2005年教学计划,2006年—2010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实验设计指导书等文件也不断地修订并得以完善。

2、课程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根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的要求和市优质课程评定条件,对主干课程进行了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建设目标。经过五年来的努力,路基路面构造施工、桥梁结构构造与施工、隧道施工与管理、道路勘测设计等主干课程采用了多媒课件教学方法,完成了2门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根本。我们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采取了可行的措施:第一、聘请校外专家和引进人才;第二、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院校进修学习;第三、选派骨干老师作为访问学者与外校知名教授一起研究本专业前沿课题,及时准确了解本专业当前的发展动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第四、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和研究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学科师资队伍总量有所增加,水平有所提高。路桥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务教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5人,讲师7人。过去几年,学科队伍建设规划不够明确,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层次偏低的情况下,学科队伍建设目标不是十分明确,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学科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学科队伍的基础比较薄弱,直到2007-2008末,梯队才基本形成。

4、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专业的硬件部分,是办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其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所以我们不仅制定了实验室建设规划,还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设备购置计划;已建成的实验室有桥梁结构构造与施工应用实验室、道路结构构造与施工实验室。随着专业与学科发展,以上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资金投入的缺口很大。

5、教学科研工作

在2005—2010年期间,本专业学科在科技方面发展势头较好。5年来,科研成果从无到有,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十几篇(本),高水平论文呈明显增长势头,科研团队在逐渐形成中。与办学目标相比较,尚存在明显问题与差距:①科技意识与市场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教师科技人员缺乏明确的岗位要求与严格的业绩考核,技术储备能力较弱,成果与专利意识淡薄,鉴定成果少。②无

科技经费,缺乏有效培育机制。③科技资源投入不足,整体研究条件较差,离形成团队、联合攻关、凸显优势有较大距离。这些问题,有待于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

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优势,以路基路面构造施工、桥梁结构构造与施工、隧道施工与管理等课程为龙头,拟增高等级公路施工管理等紧缺专业,打造一两个院级精品课程和一个市级精品课程,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优秀院级教学团队,努力成为在全校具有领先地位和特色鲜明的专业,并力争在全市同类高校具有一定影响。

(1)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

巩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示范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等方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居西部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获得3项省级以上教研课题;获得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力争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2)专业与课程建设

拟增加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等社会急需专业;完成校级示范专业建设;建设院级精品课程4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

(3)师资队伍建设

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优秀院级教学团队;遴选2名院级青年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取得人数达50%以上,外聘兼职教师承担50%以上的教学工作量。加大教授、副教授、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4)办学条件

教学基本设施和实训实践教学条件符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标准的动态要求,院级实训教学中心达到4个左右,新建结构实训基地、公路质量实训检测中心等实训室。

四、总体思路和实施措施

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满足国家、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方向明确、队伍稳定、设施完善的合格学科。

战略实施步骤:

第一步:结合学校 “评建”的形式要求,通过半年院内示范专业的建设,达到高职高专学校专业建设优秀的标准和要求。

第二步:积极推进品牌专业建设,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力争本专业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成为学校重点专业。

第三步:再通过十年的建设,达到市内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并有较大影响。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体现教学中心地位。打造市级优质课程、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出版反映教学改革成果、体现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高质量精品教材。按照教育部专业水平评估指标学院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各项指标达到优秀标准。

主干课程:路基路面构造施工、桥梁结构构造与施工、隧道施工与管理、道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路桥施工组织与管理、爆破施工技术、道路勘测技术等。

支撑学科:公路建筑材料、路桥工程制图、路桥构件受力分析与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路桥工程地质、道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以及协岗、定岗和顶岗实习等。

相关学科:社会学、文化学、路桥美学。

2、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道路建设。

争取承担市(部)级科研项目立项,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进入全校前列,在各级成果奖上有较大突破。重点建设科研与实训基地:路桥结构实验室、公路工程质量检验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情景实验室和校外顶岗实训基地等。

3、争取学校经费投入,保证各项措施顺利进行。

第五篇:“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拟《##县“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县特殊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爱扶助残疾儿童,全面实施“两免一补”等扶残助学政策,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县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县0至18周岁三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总人口290人。其中0至6周岁9人,7至12周岁132人,13至15周岁100人,16至18周岁49人。2009年,全县7至15周岁视力残疾儿童少年30人,已入学24人,入学率为80%;7至15周岁听力残疾儿童少年33人,已入学25人,入学率为75.76%;7至15周岁智力残疾儿童少年169人,已入学134人,入学率为79.29%。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大部分随普通班就读。由于我县目前办学条件有限,不能解决盲、聋、哑和严重综合残疾的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特殊教育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十一五规划中就单独列出特殊教育规划,并计划在县城内办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并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了规划,专门编写了《可行性报告》和《各种设施设备的平面规划图纸》,确定了全县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根据省、州特殊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有关工作意见,保证了特殊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逐步健全。五年来,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实施了 “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职责主体不明。县、乡两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工作职责和工作职能不清,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缺乏依法规范的行政支撑和整体合力。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到目前我县尚未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病情较轻的只能随普通班就读,病情较重的(如:盲、聋、哑、重度智障)无法上学。在学习上有大部分学生也由于残疾因素严重影响他们的学校,大部分残疾随班就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和歧视,不利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导致这些残疾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给社会带来一定负担,影响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二、今后五年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坚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坚持依法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坚持积极扶持、规范管理,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总体目标。构建完善的残疾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多元化特殊教育需求,保障其接受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权利。

(三)具体目标。

1.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契机,积极争取特殊教育项目及经费,力争于2011年在县城筹建一所18个教学班,能容纳356名在校生,条件齐备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2.发展学前教育,提前早期干预年龄。继续办好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办智残幼儿早期干预班。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除丧失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外,力争到2015年视力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0%,听力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3.5%,智力适龄儿童少年残疾84.0%。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凡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5.深化办学及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渠道办学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县特殊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成立##县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娄爱华副县长担任组长,由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劳动保障局、县残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及时研究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制定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政策与规划;完善县特殊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实施机制、督导机制和评估机制;统筹协调全县特殊教育工作。

(二)理顺特殊教育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方力量、交流经验情况、研究发展措施、督促政策落实的要求,由各成员单位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有关特殊教育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卫生、劳动、财政和残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做好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对特殊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负责特教师资培训;组织学校实施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

2.卫生部门负责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分类和检查诊断证明,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特殊教育招生的筛查鉴定工作;对在校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定期复查和医疗康复指导;对教育康复效果进行评估鉴定;承担向社会宣传、普及康复医学知识的工作。

3.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依托社区服务机构,配合基层残联组织,对残疾儿童家庭进行教育咨询和指导。

4.劳动部门负责协助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种类和用工准入资格进行指导和规定,帮助做好残疾人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5.财政部门负责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经费进行统筹协调,制定特殊教育发展、特教师资待遇等经费政策,承担特殊教育事业经费保障的责任。

6.残联负责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类别、等级、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数据统计,登记造册;承担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和残疾人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

(三)科学布局规划,完善运行机制。遵循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布局。

1.县教育局按规划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学历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向高级中学以上教育延伸,以普通高中和地方高校招收符合招生政策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学生高中以上教育发展。

2.县残联负责建立和完善以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体系。承担0-6周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工作。负责全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规划、指导、管理、评估和督查,负责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后的义务教育入学衔接。为残疾人获取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建设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工作指导,把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管理,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立并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师资得到培养,充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配备,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努力,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使用后教学、生活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特殊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特殊教育环境,让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成长。鼓励家长及时送残疾儿童入学接受相关教育和康复训练。通过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为残疾儿童构建美好的未来。

下载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站十二五规划建设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二○一○年四月 —1—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

    大学“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讨论稿8.17))

    塔里木大学“十二五”学科(专业) 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竞争力......

    课程建设规划

    蚌埠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我院课程建设工......

    课程建设规划

    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建设规划 二0一一年九月 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建设规划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未来......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以工代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水利部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区域的建设重点,提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十......

    十二五建设规划(推荐五篇)

    寿县小甸中心学校“十二五”期间 校园建设规划 一、义务教育段建设规划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低于7㎡,810人,总建筑面积为4860㎡,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