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减法性质、除法性质》word教案.doc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c)
×b×c= a×(b
(2)1035-(497+235)(2)1035-(497+203)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a÷b÷c=a÷(b×c)
第二篇:减法的性质教案
减法的性质
教案
班级:12级初英1班 姓名:张雅倩 学号:1218136301
《减数的性质》教案
预习自学,明确目标(环节一)
(一)课前预习: 有位同学在读百科全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呢? 学生演板。列出不同解答方法(二)学生生汇报解题思路:
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两部分的两种思路。让学生比较几种方法,思考哪种方法最简便
巩固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1)85-8-2(2)126-70-26 85–(8+2)126 – 26 – 70 学生演板。每人算一个算式,可请你的同桌来计算另一个算式。2.认真看一看上面的两组题的算法。想一想:
(1)看看,比比都是怎样计算的,上下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由第一组的上下两题可以得出:(出示ppt)85-8-2 ○ 85-(8+2)(○内填 >,<或=号)(3)你会用喜欢的符号语言表示吗? 如:a-b-c =(4)你会用数学语言叙述出这种计算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 ____ 两个数,等于一个数_____ 这两个数的_____。
3,由第二组的上下两题得出:(出示ppt)
126-70-26 ○126 – 26 – 70 你会用你喜欢的符号语言表示吗? 如:a-b-c = 用数学语言叙述出这种计算规律。
一个数连续_____ 两个数,可以_____ 两个减数的位置,先_____ 第二个减数,再_____
4,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生汇报解题思路:
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两部分的两种思路。围绕两个算式的关系来分类 学生分类情况:
1、将有括号的分为一类,没有括号的分为一类。
2、将算式相等的归为一类。(有、无括号、是否相等)将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用“ =”连接起来。从结果说是相等,从意义说是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两部分求部分,但思路不相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环节二):(出示ppt)
(一)相同点:
1、两个算式中的的三个数都相同,结果相等,顺序也相同;
2、都是从同一个数中去减;
3、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二)不同点:
1、运算顺序不同;
2、左式没有括号,右式有括号;
3、左式是两个减法,右式一减一加;
4、左式是从一个数中分别减去后两个数,右式是从这个数中减去的是这两个数的和。
(三)学生描述算式的意思:
一句话表达: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这两个数;(连续)
字母表示:a-(b+c)=a-b-c„„
读一读这个规律。结合算式说说自己的理解。(1)85-8-2(2)126-70-26 引导学生说: 能凑整。从数字上看出来的。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整百数,减起来好算一些了。
反馈评价总结归纳(环节三)
课堂小结。
1、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问:减法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观察,小组合作、交流这些方式习了减法的运算性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灵活的应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
第三篇: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案
《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天师附小 王红梅
学习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连减简便算法。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减数,再减去前一个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对口令游戏
2、叙述:同学们喜欢整
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计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初学交流
(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3)体验多种计算方法
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66 b.你是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为什么?
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2.合作引领:
(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100-20-80=100-(20+80)160-32-60=160-60-32 …………(2)总结规律: 讨论总结:
①交流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在计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出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板书:用字母表示 a-b-c=a-(b+c)=a-c-b
★-▲-■=★-(▲+■)
三、反馈提升:
(一)、相机测评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2.选择题。看看哪种方法好。3.数学小医生。
(二)拓展提升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板书设计: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134(页)=234-100 =200-66 =134(页)
减法的运算性质
(66+34)(页)=134(页)=234-34-66 =134
第四篇:减法的运算性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两种算法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先感知再抽象出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在设计中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学内容:
《减法的运算性质》(《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师:我在商店买牙膏花4。5元,买香皂花3。5元,付给售货员10元钱,请帮老师算一算,售货员应找给老师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10-(4。5+3。5)10-4。5-3。
5二、研究分析减法的性质.
1.出示例1:四年级一班有图书84本,借给第一小队26本,借给第二小队30本,还剩多少本?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还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减去第一小队借的,再减去第二小队借的.
2.师:这两种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分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5.概括讨论的结果.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2)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练习: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适当的符号.
459____47____153=549-47-1
53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个数,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或a-b-c=a-(b+c)
8.练习: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根据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运用性质简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
43师:怎样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2.练习:
(1)756-(165+48)
(2)832-346-154
(3)876-(276+158)
(4)3950-668-23
2四、小结:
1.什么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2.通过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的性质3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概念的经验,他们在学习自然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实际中抽象、辨析、运用,有一定的方法基础,在知识上他们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三年级小数从长度、人民币的认识中开始学习,本节课的素材也是长度的变化,学生对这一素材并不陌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所乡镇小学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也比较强,这班学生比较喜欢共同合作小组交流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导入: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品名 中性笔 品名 笔袋 单价 2.50元 单价 8.00元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课件出示: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分米=()厘米=()毫米
1元 =()角=()分
3米=()分米=()厘米
2.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教师提问: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你能想个办法比较出这几个小数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出现直尺,体会: 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学生汇报: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 0.100米=100毫米
(5)教师提问:从结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6)教师补充说明: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7)教师小结:这三个数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3.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1)出示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思考:怎样表示0.30和0.3?分组讨论并动手涂色,完成比较。
(2)学生汇报:0.30表示30个 也是3个 ;0.3表示3个。所以0.30=0.3。
(3)演示讨论结果:将两张纸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表示出0.30和0.3,将两张纸片重合,发现阴影部分也重合。
(4)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5)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6)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师提问:通过例
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教师概括: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比较: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变化?
5.应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0.70=0.7;105.0900=105.09)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0.2=0.200;4.08=4.080;3=3.000)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三 巩固练习
判断:
1.4.6=4.60()12.5=12.05()2.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找朋友:(用“——”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6.5元 8元
2.40元
8.00元
2.4元 6.50元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3.5=
5.1000= 13 =
0.3020= 4.08=
2.04500= 思考题:
怎样才能使200=20=2这个式子成立!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