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

时间:2019-05-15 04:0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

《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体会段落间的逻辑关系。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积累文中引用的名句。

3情感目标:.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关注文中谈到的天人、人人及个人思想情感矛盾与平衡的三个关系,并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理解并深入体会文章核心观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生活的感知和阅读积累,深入体会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谈到的天人、人人及个人思想情感矛盾与平衡的三个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季羡林先生就有这方面的感悟,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做人与处世》。(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可使用多媒体)

(学生借助预习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2009年7月11日上午,在北京仲夏闷热的空气里,学术大师季羡林,带着他那如空谷传音般旷远绵邈的思想,驾鹤西去。天堂里,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他钟爱一生的印度梵文。

1911.8.6~2009.7.11,容忍而温和的季羡林走完了漫长而淡泊的一生。

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布的短消息里,给了季先生三个头衔“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虽然这是最简练的盖棺论定,但“大师”是最不能省略的。季先生一生勤奋黾勉,每天清晨4时半即起。或读书或著述。90年来天天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不敢懈怠”。从“水滴石穿”的工夫做起,一生创获良多,最后得《季羡林文集》24卷,逾千万字,内容广博精湛深厚,真正是著作等身,真正是实至名归、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然而,就在人人争说大师之时。我却想到:季羡林先生首先是一位人格大师。

单以著作字数论,超过季先生的也还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季先生这么毫无诟病地、一致地受到普遍尊敬和真心爱戴呢?无他,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先生高尚无瑕、几乎是至人的品格。

季羡林,人们尊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于这三顶桂冠,他拒绝了;他忠实于包办的婚姻,也有过异国的恋情……羡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1911年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6岁以前,他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笔和纸。6岁那年,他到济南投靠叔父,开始念书,1930年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又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读过他的传记的人感慨地说:“作者不盛气凌人,书写得亲切,使人感到,资质平常的人只要勤勤恳恳,也总能多少有点收获。”勤奋确实是季羡林由一个最贫苦的少年转变为知名学者的关键之所在,直到步入晚年,他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研究写作,号称“北大一盏灯”。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最新作品《病榻杂记》不久前在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病榻之上,季羡林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追求的是内心的和谐,崇尚的是淳朴恬淡,欣赏的是本色天然,心仪的是身心自由。季羡林要主动摘去这三顶桂冠,不能不说是一种守拙淡泊、有大美而不言的学人品格,唯有真名士才具有的风流洒脱。

性情中人季羡林:“去掉乌纱,如释重负”

“我的眼前有时闪出一个长队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龄顺序排成了的。我还没有站在最前面……这个长队缓慢地向前迈进,目的地是八宝山。时不时地有人“捷足先登”,登的不是泰山,而就是这八宝山。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抢先加塞,我要鱼贯而进。什么时候鱼贯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挥手,向人间说一声“拜拜”了…… ”——季羡林

“我数十年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不管好坏,鸳鸯我总算绣了一些。至于金针则确乎没有,至多是铜针、铁针而已。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 ”

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的中山装。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摘下外界冠以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谓,甘愿找回一介布衣的本真面目。先生风风雨雨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透过老人平易近人的絮语,人们仿佛随着他翻阅人生书本中生动的一页页。

他的文章自然清新,且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他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感召了无数的青年人。

今天,就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共同思考“做人与处世”的话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定几名学生分段朗读),提出要求:

参与朗读的同学吐字清楚,准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其他同学圈画生字词,并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3.整理生字词。

范畴

惩罚

不一而足

屡创奇迹 匮乏

简明扼要

天人合一

发人深省

箴言

危言耸听 庶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的关键是什么? 做人与处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5.作者开篇就指出自己的基本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门见山,第一段统领全文,使读者能够一下子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我们先来看看“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中哪几段在谈这个话题?

明确:第二段至第四段。

2.从篇幅上不难看出这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默读这三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认为 与大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伙伴,即“天人合一”。人类应当采用和平手段向大自然索取。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两种手段:和平手段与强制手段。并举出采用强制手段的西方人所取得的眼前利益。紧接着在第三段即指明这种看似“征服”的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两段内容一对比,不难得出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制手段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人们高呼环保的做法正是符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希望人们能够说到做到。

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是什么关系?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思考与讨论”二)

明确: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即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要想生存,必须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供应,这种供应只取之于大自然,我们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造物是有尽藏的,用之是有竭的。我们在使用大自然资源方面,决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只有这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才能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4.除了文中所举出的实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以强制手段向自然索取或大自然给我们以惩罚的例子?

明确:如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杀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我们所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等流行疾病;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严重影响、大范围的干旱或冰雪灾害等。确实到了我们该深刻反省的时候了。5.与后两种关系相比,作者为什么不惜大量笔墨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呢?

明确: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话题,而后两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处世之道。如果解决不好人与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关系,整个人类将陷入生存的危机,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处世问题了。

教师总结:所以季羡林在其他很多文章中都反复提及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问题,并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世纪人类需要解决好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还在一些文章中引用了诗人歌德的名言:“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就让我们虔诚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天人合一,只有把大自然的利益看做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才有可能更长久地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

6.作者认为应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真”和“忍”。即真情实意相待,相互容忍。

7.对于这方面,你有切身体验吗?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的?(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可围绕真诚与容忍展开,也可提出其他的观点。关注课下注释对张公艺的介绍,加以积累。)

8.作者只以寥寥数笔阐述自己对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的看法,认为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这两句名言的?

明确: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摒除心中的私心杂念,对生活持淡泊之心,令心神宁静,才可以令自己的精神追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令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的人没有私心,也就没有了思想感情的矛盾。诸葛亮的一生正是如此,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毫无私心杂念。

五、语言积累。

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画出值得积累的语言点。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天人合一

有多种理解,文中解释为:“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六、片段写作

仿照文章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的特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对“做人与处世”的看法

七、作业

查找季羡林其他散文作品自读。(推荐篇目:《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春归燕园》《八十述怀》)教学后记

第二篇: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1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关注文中谈到的天人、人人及个人思想情感矛盾与平衡的三个关系,并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入思考。2.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体会段落间的逻辑关系。3.体会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积累文中引用的名句。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阅读他的其他散文代表作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理解并深入体会文章核心观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生活的感知和阅读积累,深入体会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季羡林先生就有这方面的感悟,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做人与处世》。(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翻书。)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可使用多媒体)

(学生借助预习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1911年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6岁以前,他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笔和纸。6岁那年,他到济南投靠叔父,开始念书,1930年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又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读过他的传记的人感慨地说:“作者不盛气凌人,书写得亲切,使人感到,资质平常的人只要勤勤恳恳,也总能多少有点收获。”勤奋确实是季羡林由一个最贫苦的少年转变为知名学者的关键之所在,直到步入晚年,他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研究写作,号称“北大一盏灯”。

他的文章自然清新,且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他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感召了无数的青年人。

今天,就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共同思考“做人与处世”的话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定几名学生分段朗读),提出要求:

参与朗读的同学吐字清楚,准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其他同学圈画生字词,并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3.整理生字词。

范畴

惩罚

不一而足

屡创奇迹 匮乏

简明扼要

天人合一

发人深省

箴言

磕磕碰碰

庶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的关键是什么? 做人与处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5.作者开篇就指出自己的基本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门见山,第一段统领全文,使读者能够一下子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1.我们先来看看“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中哪几段在谈这个话题? 明确:第二段至第四段。

2.从篇幅上不难看出这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默读这三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认为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伙伴,即“天人合一”。人类应当采用和平手段向大自然索取。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两种手段:和平手段与强制手段。并举出采用强制手段的西方人所取得的眼前利益。紧接着在第三段即指明这种看似“征服”的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两段内容一对比,不难得出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制手段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人们高呼环保的做法正是符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希望人们能够说到做到。

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是什么关系?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思考与讨论”二)明确: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即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要想生存,必须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供应,这种供应只取之于大自然,我们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造物是有尽藏的,用之是有竭的。我们在使用大自然资源方面,决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只有这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才能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4.除了文中所举出的实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以强制手段向自然索取或大自然给我们以惩罚的例子?

明确:如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杀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我们所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等流行疾病;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严重影响、大范围的干旱或冰雪灾害等。确实到了我们该深刻反省的时候了。

5.与后两种关系相比,作者为什么不惜大量笔墨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呢?

明确: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话题,而后两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处世之道。如果解决不好人与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关系,整个人类将陷入生存的危机,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处世问题了。

教师总结:所以季羡林在其他很多文章中都反复提及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问题,并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世纪人类需要解决好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还在一些文章中引用了诗人歌德的名言:“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就让我们虔诚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天人合一,只有把大自然的利益看做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才有可能更长久地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6.作者认为应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真”和“忍”。即真情实意相待,相互容忍。

7.对于这方面,你有切身体验吗?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的?(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可围绕真诚与容忍展开,也可提出其他的观点。关注课下注释对张公艺的介绍,加以积累。)8.作者只以寥寥数笔阐述自己对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的看法,认为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这两句名言的?

明确: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摒除心中的私心杂念,对生活持淡泊之心,令心神宁静,才可以令自己的精神追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令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的人没有私心,也就没有了思想感情的矛盾。诸葛亮的一生正是如此,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毫无私心杂念。

五、语言积累。

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画出值得积累的语言点。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天人合一

有多种理解,文中解释为:“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六、作业。

查找季羡林其他散文作品自读。(推荐篇目:《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春归燕园》《八十述怀》)板书设计: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第三篇: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事是需要用生命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只有生命终止研究和实践活动才能结束,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和实践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借鉴前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

●做人处事六原则:一要守本分。二要守规矩。三要守时限。四要守承诺。五要重方法。六要重效果!

●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做事可失败,做人不能失败;过去可失败,未来不能失败!

●做人的属下要如土,能谦卑低下;做人的主管要如海,能不拣粗细。与朋友相交要如林,善含藏万象;与大众相处要如水,能屈伸自如。

●做人要讲是非,但不要太计较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

●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

●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比赛,有胜有负;地位,有上有下;际遇,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做人要尽力而为,处事要随遇而安!

●做人切记三不要: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二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三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渗漏,得拿起时则拿起,得放下时且放下。做人要懂得拿得起是一种胆略,放得下则是一种智慧!

●做人贵在清白,做事贵在认真,做学问贵在好高骛远。做人要有志、有识、有恒、有自信。做事要不图虚名,多干实事!

●做人牢记三点:

一、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二、接受表扬要低下头来,接受批评要抬起头来;

三、不要把善良看成愚蠢,不要把谦虚看成懦弱!

●人生中要牢牢把握三条线:一是生命线(政策策略);二是警戒线(党纪党规);三是高压线(法律法规)!

●做事,要做好事,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做事,工作上求勤奋,结果上求卓越;做人,信仰上求高尚,行为上求自律。

●做明理的智能人,做欢喜的快乐人,做奉献的爱心人,做有力的忍耐人,做融和的大度人,做共生的地球人!

●做人三要:一要恩怨分明、敢作敢为、敢拼敢搏。二要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心态平和。三要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方便!

●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亲友要慷慨,对大众要礼貌。要用体谅的心对待亲情;要用结缘的心对待友情!

●做人骄气不可长,傲骨不可无,贪欲不可有,爱心不可少。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庄严自己!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和礼仪;视听如教,必能受益;思想如流,必然清澄。

●做事要专,做人要宽。做事可以兼职,做人只能专职。清白做人,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

●与其做一个有价钱的人,不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与其做一个忙碌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效率的人。人不能只生活在过去,更要快乐地生活在未来。

●做人应自强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做人应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面对挫折要有自信,面对失败要有傲骨!

●做人在学习领域要精益求精;在工商社会要交流纵横;在人际空间要谈笑经营;在孤独寂寞要心灵平静!

●不妄动,动必有道;不滥言,言必有理;不苟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做人要:知理、知事、知人、知情!

●做人十忌:忌虚荣、忌懒惰、忌骄慢、忌暴戾、忌贪吝、忌私心、忌无信、忌邪执、忌不忠、忌说谎。

●诚实者胜,勤劳者胜,谦虚者胜,仁义者胜,大公者胜,笃实者胜,忠忱者胜,信用者胜,圆融者胜。

●有先见之明,是一种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种素养!

●做人须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处事把握分寸,能张弛有度;知足,即不为物欲俘虏,满足以无为有!

●自满、自大、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骄傲、嫉妒、贪婪是人生三个火星。说坏话、说假话、势力眼是人生三大厌恶!

●做人要靠“二礼”治天下,“三法”定江山。所谓“二礼”是:彬彬有礼、讲话讲理;所谓“三法”是:想法、看法、做法。

●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人格内涵包括知、情、意。知是知觉、知识、智慧;情是情感、情绪、情操;意是意念、意识、意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做人要以礼义交际,以廉耻律己!

●自尊、自知、自制是做人最高境界。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贪睡、困倦、恐惧、愤怒、懒惰、拖延是人性中六种祸患。节制、静默、秩序、决断、俭朴、勤劳、诚挚、正直、涵养、整洁、宁静、贞洁、谦逊、谨慎、敏捷是做人的三十字方针。

●做人要五有:有强健的身体;有正当的职业;有精湛的技能;有丰富的知识;有公道爱人的热心!

●诚实守信,是治业之根本;知己律己,是立身之要道;容人助人,是处世之良津!

●事繁勿慌、时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看财物应象流水,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做金钱奴隶;做人应象称杆,追求正直,超越平庸,凭良心处世!

●懂得自尊体现自我涵养,尊重别人体现宽容大度,保持尊严体现高尚人格。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是人生天平上的三个重要支点!

●活泼不放荡,热情不冲动,开放不疯狂,好学不嫉妒,好强不逞强,聪明不傲慢,出色不张扬!

●谨慎不惟诺,善良不懦弱,练达不草率,稳重不寡断,诚实不虚伪,忠厚不愚蠢,自谦不自卑,自信不自负,刚毅不固执,果断不冒失!

●温柔不懦弱,文静不造作,靓丽不妖艳,求异不求怪,贤惠不胆怯,热情不轻浮,自爱不自恋,机敏不多疑!

●帅气不轻浮,平常不霸气,善辩不纠缠,能言不多事,谨慎不畏缩,勇敢不粗鲁,细致不小器,精明不计较,重情不自扰,失恋不失志!

●以澹泊明志,以担当办事,以智能除惑,以无求交友,以勤奋学习,以慎言防口,以勤俭生活,以宏愿立志,以热心做人!

●做人要如镜,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如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如本,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如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如钟,分秒珍惜生命。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舍财义气;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气。

●做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自己责任;做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才能堪受人生担当。

●讲话要含蓄,切忌太露;态度要委婉,切忌太直;处事要圆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深厚,切忌太苛。

●对自我要有约束力,对他人要有亲和力,对处世要有宽容力,对求知要有精进力,对困境要有忍耐力,对成功要有推动力!

●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宽容心,才能爱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

●就事论事,这是用人的原则;通情达理,这是处世的原则;荣辱与共,这是交友的原则;生死无惧,这是做人的原则。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达乐观的生活襟怀,反身求己的思过习惯。人格有品,生活才会有质!

●做人要懂得报四恩:一报万物养育之恩;二报父母扶养照顾之恩 ;三报恩师提升智能之恩;四报夫妻互相照顾之恩!

●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顺境逆境,切莫止境。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内向不自卑,礼貌不低俗,倔强不蛮横,坚强不霸道,执着不固执,随和不随波, 谦逊不过分,忍让有分寸,宽容不迁就,谨慎不畏缩,活跃不轻浮, 稳重不高傲。

●失意不丧志,得意不忘形;挫折不气馁,失败不灰心;勇敢不鲁莽,自强不自欺;批评不中伤,赞美不奉承;自信不骄傲,矫枉不过正!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健康、信仰、物质基础是人生三大支柱。做人须具备三有:有健康、有专长、有平常心!

●鸟有树则栖,树倒则飞;鱼有水则活,水涸则亡;花有春则开,春去则谢;人有信则立,信丧则败。诚信是做人之本!

●世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我们要蔑视人渣,不甘人手,羡慕人才,争当人物!

●做人不图虚名,讥讽随之消失;做人多干实事,荣誉不期而至。做人要自由、自主、自立,做人不要自我、自大、自负!

●容人、助人是人际相处之良津;知恩、报恩是人格追求之美德;宽厚、诚信是做人处事之根本。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做人不能只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智慧的眼光!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难以挽回。做事忌随心所欲,做人须严谨慎重。一个人的智慧是他的朋友,一个人的谬误是他的敌人。

●人失足,可能马上恢复站立;人失信,永远难以挽回。信誉比财产更重要,一个人财产再多,也永远洗刷不了失约而造成的良心污点!

●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贵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使尽本事,做人一定要尽到本分!

●对待父母要用心孝敬,对待师长要用心尊敬,对待自己要用心自律,对待他人要用心关爱。做事要脚踏实地,做人要诚实守信!

●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兴!

●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

●人心深不可测,我心清澈见底,人心变化多端,我心常驻恒态。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句坏话,我给他一曲赞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德报怨,以善报恶!

●做事要精明,做人要厚道。心胸宽广,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就是厚道;心存善良,人负我我不负人就是厚道;心向美好,少栽刺多栽花就是厚道!

●做人缺乏厚道,就有鸿门宴,就有莫须有。做人缺乏厚道,就缺少信任,缺少融洽,缺少和睦相处。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要懂礼仪,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

●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

●大海的浪花靠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做人应积极进取,挑战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

●知识与品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静态与动态并重,智力与能力并重,人文与科技并重,慈爱与威严并重,做事与做人并重!

●好话,能引起别人善心;坏话,会激起别人恶念。多说一句好话,多添一分和气。为人就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结好缘。

●原谅别人过失,改进自己缺点,留驻真挚爱心,追求美好人生。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谴责别人就是亏待自己!

●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做事要往细处察,往深处解;做人要往好处看,往远处想!

●一切好事,从我本身做起;一切好言,从我口中说出;一切善举,从我内心开发;一切友人,从我至诚礼敬。

●行为,一举一动要自重;讲话,一言一行要自重;处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时一刻要自重!

●心如果松散,则凡事做不成;心如果疏忽,则凡事不能专心;心如果固执,则万事不得真谛。凡事都要在心,拥有责任感是做人最高贵的情操!

●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待事要明确而且果断,待理要正直简练通达。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做人与处世同样重要,我们不但要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做事。

第四篇:《做人与处世》教案

《做人与处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

2、借助本文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理有据。

3、了解作者,课下阅读他的其他散文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和文中出现的名言名句。

2、根据对课文学习和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关注文中谈到的天人、人人及个人思想情 感矛盾与平衡的三个关系,并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理解并深入体会文章核心观点。

2、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尝试创作。

教学难点

1、尝试创作简单的议论语段。

2、理解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季羡林先生在这方面就很有感悟,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有哪些。打开课文《做人与处世》。

二、新课学习

1、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农民家庭。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他6岁离开父母,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1929年,季羡林与彭德华结为夫妻。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2)作品介绍:

《做人与处世》作者季羡林,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个人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会就能和谐;否则,生活就会苦恼,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就会出现混乱。

“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基本的表露。它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

2、基础训练:

(1)划线字注音:

范畴(fàn chóu)匮乏(kuì fá)弊端(bì duān)扼要(è yào)磕磕碰碰(kē kē pèng pèng)屡(lǚ)创奇迹(2)解释词语: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3)语言积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天人合一

有多种理解,文中解释为:“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 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3、重难点探究:

(1)思考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做人与处世,必须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2)作者开篇就指出自己的基本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段开门见山,统领全文,使读者能够把握文章的内容。(3)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与自然交朋友,“天人合一”。人与他人的关系:以真情实意相待,互相容忍。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消灭私心,淡泊宁静。

(4)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中哪几段在谈这个话题?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大自然关系?

第二段至第四段。

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伙伴,即“天人合一”。人类应当采用和平手段向大自然索取。(5)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两种手段:和平手段与强制手段。并举出采用强制手段的西方人所取得的眼前利益。紧接着在第三段即指明这种看似“征服”的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两段内容一对比,不难得出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制手段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人们高呼环保的做法正是符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希望人们能够说到做到。

(6)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

(7)除了文中所举出的实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以强制手段向自然索取或大自然给我们以惩罚的例子?

如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杀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我们所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等流行疾病;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严重影响、大范围的干旱或冰雪灾害等。

(8)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有哪些?

拒绝一次性筷子,不购买包装过于复杂精美的商品,节约水、电资源等。(9)作者为什么不惜大量笔墨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呢?

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话题,而后两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处世之道。如果解决不好人与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关系,整个人类将陷入生存的危机,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处世问题了。

(10)作者认为应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和“忍”。即真情实意相待,相互容忍。

(11)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的? 我们就应多为对方考虑,多忍让,对家长也是如此。

(12)作者只以寥寥数笔阐述自己对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呢?认为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这两句名言的?

消灭私心,淡泊宁静。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摒除心中的私心杂念,对生活持淡泊之心,令心神宁静,才可以令自己的精神追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令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的人没有私心,也就没有了思想感情的矛盾。诸葛亮的一生正是如此,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毫无私心杂念。

(13)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举了大量的例子,引用古人的名言来进行论证,从而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议论文”。其中作者的核心观点叫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之下又可有分论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别是什么?

中心论点:做人与处世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个人思想感情三种关系。分论点:人类应与自然交朋友,做到“天人合一”;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应做到“真”和“忍”; 解决个人思想感情的矛盾应做到消灭私心。

(14)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想令读者信服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有理有据的?

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部分。作者提出“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并含蓄地表明应采取“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理”。其中举出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等等现象,并举出张载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进行论证,这是“据”。

4、拓展思考:

收集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关资料: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

三、结论总结

季羡林在其他很多文章中都反复提及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问题,并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世纪人类需要解决好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还在一些文章中引用了诗人歌德的名言:“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就让我们虔诚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天人合一,只有把大自然的利益看做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才有可能更长久地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

四、课堂练习

1、积累本课生字词及注释增加词汇量。

2、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

3、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五、作业布置

1、你认为应该怎样消灭私心?

2、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人(例如怎样对待父母、老师、同学)?

3、查找季羡林其他散文作品自读。(推荐篇目:《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春归燕园》)

4、仿照文章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的特点,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对“做人与处世”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做人与处世

必须处理好 三个关系: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个人心中思想感情 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天人合一”“真”“忍”“消灭私心”

第五篇:做人与处世哲文十篇

做人与处世哲文十篇: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生定律

目录

1.“一”字人生

2.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生定律 3.刘墉语录

4.季羡林谈人生之做人与处世 5.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6.不要患得患失 7.人生的智慧 8.知足知不足 9.人生不过如此

10.陆小凤传奇经典对白 “一”字人生 人生是一条路

人生经历的路,不全是平坦大道,亦不全是崎岖坎坷。路虽然弯弯曲曲,但脚尖总是向前。走在人生的路上,坦荡处要思危岩之嶙峋,险道中要思前方之通途。要赶路就别怕跌跤,人生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跌倒,而是如何避免在同一地点再次跌跤。一次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之后再也不能爬起来。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伤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一味重复前人的脚印,会迷失来时的路;总站在别人的影子底下,会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没有跨不过去的沟,没有反不过去的山。遭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才能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妙。

人生是一台戏

每个人都是这台戏的一个角色,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点甚至只是跑龙套的。许多人因为角色的微不足道而拒绝努力去扮演,好高骛远,结果永远令自己失望。成功是从所扮演的角色开始的。有人处事,千万别逢场作戏,游戏人生。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凡朴实,努力完善一个真是的自我,切莫虚伪和狡诈。如果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如果当面是人、背地是鬼;如果台上是人,台下是匪;如果在家是良、出外为娼,那么即使是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也照样会演出悲剧。人生没有排练,一切都不会重演。只有永远清醒的人,才能永远认真;只有永远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一步步走向辉煌。

人生是一首歌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歌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声。只有用心去唱,才能唱出激情,唱出活力,唱出精彩,鲜花和掌声才能属于你。或许你是把竖琴,只能发出小溪的声音,你不必假装江河;或许你是只麻雀,没有动人的歌喉,你不必假装成夜莺,西方一味哲人有句警示名言:“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作为人,最智慧的处世方式是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使自己成为最好。不要因为自己的歌声微弱就主动放弃壮怀高歌的权利,唯有一生都在歌唱的人才有灵魂。

人生是一场牌局

拿到好牌不一定会赢,拿到坏牌也不一定就输,看别人怎么玩,更要看你自己怎么玩。如果拿一副不算太差的牌,你一定要争取去赢;摊上一副糟得不能再糟的牌,也要尽可能找出一两张还算不赖的牌,用它作为强项,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些,也就是说要竭尽全力地控制住牌势。《荷马史诗》的作者是歌盲人,海伦.凯勒则又聋又哑又瞎,有谁比他们摸到的那副牌更糟呢?但是他们没有输。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什么牌,而是怎样将牌打好。

人生是一枝花

有的人是山中野花,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管生存环境多么的恶劣,他们都会抓住每一点可以生存的条件,然后生出根,长出枝,开出花,结出果来。他们明白,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己奋斗。有的人是盆中花,他们生于富贵权势之家,在吃穿不愁无忧无虑中长大,在被人仰视的地位上生活,从小到大不曾尝过吃苦的滋味,从不知何为拼搏,一旦赖以生存的优越环境有所改变则无法生活下去。还有的人是瓶中花,因外表美丽讨人喜欢而走进花瓶,为了暂时的名利放弃自由而困于瓶中,一旦枯萎就会被人抛弃。只有保持自尊自信,有韧性,不懈努力的人,才会开出最绚丽的生命之花。

人生是一盘棋

人与人组成了社会,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棋盘,帅、士、象、车、马、炮、卒齐全,各就各位,每个棋子充当了不同的角色。生活中有的人身居要职,荣华富贵;有的人幕后出谋划策,欺诈他人;有的人横冲直撞所向无敌;有的人默默献身,功劳簿上难寻。人于社会,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棋子,一步失误,全局皆输。二者区别在于,棋局一次失误还可重新比赛,而人生失败,不能再来第二局,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人生是一笔未知的存款

只有到人死后,别人才知道具体数额。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才是现金。

人生是一列疾驰的火车

机遇和缘分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乘客在旅途中相遇、相知、相交、相知。多年的人生,生活的缤纷,构成人生一幅流动的风景。但更要知道,人生是一趟单行列车,没有回程车票。

人生是一场赛跑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你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

人生是一杯清水

关键在于自己放什么进去。放进去泥沙它便会浑浊,放进茶叶它便会茶香四溢。一切取决于自己的一颗心;一切取决于自己的一双手。

人生是一本书

内容复杂,分量沉重,自己读自己,也让别人读。愚昧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人生也是一本错误百出的书,没有再版,也没有勘误的机会。

人生是一个五味瓶

盛满着苦、辣、酸、甜、咸,倘若装着的只是一瓶糖,那么人生就太过于单调乏味了。人生没有挫折与失败,没有难过与哀伤,就会像探险家到动物园看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枯燥无味。

人生是一面镜子

你对着它皱眉,它回你皱眉;你对它微笑,它回你微笑。

人生是一把火炬

文学大师萧伯纳说得好:“人生是一把由完美暂时拿着的火炬,完美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人生的定义丰富多彩,人生的美好,等着完美去发现;人生的无悔,也等着完美去打造。珍重人生,珍重自己。

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生定律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但这个世界上,了解自己正是最难的一件事。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所以常感到手足无措,所以就跟着别人走,要么身边的人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要么当前流行干什么,我也学着去干什么,这是件可怕的事!“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一个失败的选择,可能会让你的一生暗淡无光。我们在选择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出发,不要什么行业赚钱自己就干什么,赚钱的行业未必是适合自己的,永远记住,做适合自己的事,比努力地做事更重要,也更容易成功。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老师的、家长的、同学的、甚至有时候是朋友的。他们总会给你出各种各样的主意,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当他们的建议和你的想法相矛盾的时候,要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应该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中谋求成功。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这个行业对人生的意义、自己可能在这个行业中出任的职务,以及在这个行业中是否会有所发展。人是有差异的,人的智能总是朝着各个方向发展,不要执意在“贫瘠的土地”上耗费精力,而荒废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学习文学的道路。奥斯瓦尔德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努力学习着文学上所有能学到的东西,然而最后他发现,自己的性格过分拘谨,虽然有很完美的品德,但缺乏浪漫的想象力,很难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于是他选择了油画,他依然努力,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亦不会润色,更缺乏艺术的理解力,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后来他觉得自己在绘画上可能是个不可造就之才。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在化学上有别人没有的天赋,所以又改学化学,他一丝不苟的精神很快得到了回报,奥斯瓦尔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点燃了,这位在文学、绘画上毫无所成的人,竟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很多人都在不适合自己的行业里苦苦挣扎,既不开心,也无成就,虚耗着自己美好的光阴。有时候一个在这个领域一无是处的人,到了其他领域,就成了一个顶尖的人物。这和物品是一样的,一块石头,放在菜市场里卖,一定不会卖出太高的价钱,但是如果换到一个古玩市场,它的价值或许就会翻倍甚至卖出天价。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交给他一块石头,叫他去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但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这个门徒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摆件,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可以把这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门徒回来后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师父说:“现在你带着石头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一千元钱。”师父说:“现在你去古玩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门徒去了古玩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五万元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钱出到十万元。但是这个门徒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二十万元、三十万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这个门徒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门徒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人疯了!”门徒回来了,师父拿回石头说:“我们不打算卖了它,不过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主要是想培养和锻炼你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菜市场,那么你只有那个环境的理解力,你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这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就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如果你依然平庸,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安于现状而不去寻找,那你永远无法发现自己的价值。

刘墉语录

泄露天机的人,易遭天谴;打听人机的人,易遭人怨。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

“贵人不一定真的尊贵,他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你的敌人!”

“失意人前,勿谈得意事;得意人前,勿谈失意事。”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来自:孔子《论语·颜渊》

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孩子们多幻想;青年人多理想;老年人多感怀。无知的常幻想;强健的常理想;衰退的常感怀。幻想、理想、感怀就代表着生命的三个阶段。

富贵时,难以入口的粗茶淡饭、竹笋菜根,穷困时,却可能嚼出真滋味;

得意时,不屑一顾的贩夫走卒、仆从杂役,蹇阨时,却可能变成真朋友。

太爱了!太近了!像两人三脚的游戏,很容易摔倒。太淡了!太远了!Out of sight,out of love!渐渐没有感觉。于是近一阵、远一阵、聚些时、离些时吧!常在孤独时盼望他,总在缱绻时离情依依吧……

什么是创意?

创意常常是表现你独特的观点,那是一种创造。每个艺术创作都是「创造」,不是「拷贝」。

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

牠冷了,来偎你;牠饿了,来叫你;他痒了,来摩你;他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牠,是牠守你。

说「我该死」的总是先升官,说「我没错」的总是先滚蛋。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

即使你帮助人,也要把对方的面子做足。

一个失去部将的将军,还不如一个会作战的小兵。

这世上不合理的好处,是不能拿的。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如果绝对的权力,会造出绝对的腐化。那么,不断的竞争,就能造成不断的进步。

在你最得意的是,切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人生真像一局棋,一局只能下一盘的棋。可惜多数人,可能一直下到结束,还摸不清自己在下什么棋,这局棋又该怎么下。

伴郎伴娘长得再漂亮,也不能代替新人入洞房。

自从昆虫发明了翅膀,蜘蛛就发明了网。

放老鼠夹的时候别吭气,夹到老鼠之后再叫好。

要知道,每个吹牛都是一种谎言;每个魔术都是一种慌术;每个托词都是一种谎话。这些“慌”,多半没有恶意,而是为了表现,为了面子。

当一只小猫扑向大狗,不论大狗多有理,人们总为小猫叫屈。

如果你同时养了猫和鱼,猫吃了鱼,你除了责备猫,更应该责备自己。

如果你做中间人,要忠实地传达,不可添油加醋。如果你做调解人,要不听丑话,只说美言。

你到底该用自己的眼睛,还是用别人的眼睛,甚至别人朋友的眼睛,看这个人生的战场呢?

你要是不说话,别人不会当你是哑巴。你要是多说话,别人一定知道你是好骗的傻子。

老扒手扒新人类被抓,是因为摸不清新人类的新口袋。

虽然称为时装秀,但是愈不穿愈秀。

被旅行团遗忘在车上的,总是原来在车上最没声音的。

感情!感情!既然你冷感,我只好无情。抱负!抱负!既然你不抱我,我只好负你。

恋爱靠机会,婚姻靠智慧。

女人的贞操就像箱子上的锁,挡得了君子,挡不了小人。

今天人都死光了,明天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

要你老婆停止看她的连续剧不难,只要你装作迷恋剧里的女主角。

被海洋遗忘在沙滩上的贝壳,让人串起,成为美丽的图案。

要了解他们,就先用他们的眼睛去看。

不要打扰一棵小草的安宁,因为她正美化我们的世界。帮助别人,就等于帮自己。

家庭失和——自己人受伤,外人看笑话,有心人占便宜。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污泥。没有一个今天的果实,能否定昨天的种子。

爱是包容,爱是体谅,爱是感恩,爱是永远的挂念。

我们常匆匆忙忙走到路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路的风景。

“理直气壮”不如“理直气和”,后者更见涵养、更有风度!

以非法手段得来的“通行证”,常通向最危险的地方。

以其最好的期盼,造出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

爱要学习、要体验、要缅怀,使许多平凡的言语和动作,能被唤起,且在回忆的烛光前,投射出惊人的影像……

当正义和责任应该发言的时候,不要让金钱出声:后者一出声,前者往往就沉默了。

机会是要创造的,每个偶然里都有必然。许多聪明人,知道以必然导出偶然,再以偶然创造必然。

一个人如果20岁而不美丽、30岁而不健壮、40岁而不富有、50岁而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

刘墉简介 出生年月:1949年

籍贯:北京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代表作:《杀手正传》 《点一盏心灯散文集》 《不是教你诈》等 主要经历 1983出版“花卉写生画法”(中英文版),984出版“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幽默散文集“小生大盖”由皇冠杂志社出版。1986出版“点一盏心灯”散文集。

季羡林谈人生之做人与处世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 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小蚂蚁看见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非常羡慕,看见一头大象在森林中搬运石头,也非常羡慕。蚂蚁被人踩在脚底,不能飞,又没有力气,好可怜!蚂蚁思前想后,伤心欲绝。谁知,蜜蜂和大象倒向蚂蚁前来诉苦,蜜蜂说自己要辛苦地采蜜,大象说自己要吃力地搬运,日子都不好过,做个蚂蚁该多好,自由自在地爬山过沟。

小蚂蚁这才懂得,不必去羡慕别人,谁都可以拥有快乐。林肯曾经说过:“你想要多快乐,就可以多快乐。”是的,快乐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条件,不需要什么雄厚的资本,只需要有意识、有心愿!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缺陷,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愿意去做一些失败者所不愿做的事情,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好高鹜远,总是去追求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应该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的能力如何?我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我的理想中哪些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哪些是永远都达不到而应该放弃的?当我们真正能够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转换我们的思想,执行我们的行动方案时,我们就会变成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上搞了一次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最后,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主办者的预料。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直到他得肺病死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世界上竟有那么多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难道这些点击者的生活还不如当时的梭罗吗?显然不是,因为从点击者选择的国籍来看,他们大多来自西欧及北美。这些地方的穷人,也远比当时的梭罗富裕,那么,是什么使他们羡慕起梭罗呢?

为了搞清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商人回答说:“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成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所以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

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经理、饭店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职员等,其中一个人是这样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意旨,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的确,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踏破铁鞋去寻找那些离你十万八千里的、遥不可及的生活目标呢?

如果你认为只有拥有很多很多的钱、有很大很大的名气,你才能够快乐的话,你怕是很难快乐起来了,因为暴富的机遇和条件实在难求,而人生中的巨奖如诺贝尔奖、奥斯卡奖我们大都得不到。反而人生中寻常的赏心乐事如一声赞美,一个轻吻,亲友围坐,一席盛宴,明月当空,落日红霞,都是我们可以享受到的。不要因为得不到人生的巨奖而烦恼,要享受人生中可爱的小事。这种小事多得很,人人都可以从中享受到快乐。

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三个人同喝一眼泉水,其中一个人用金杯盛着喝,另一个人用泥碗盛着喝,第三个人用手捧着喝。用金杯之人觉得自己高贵,用泥碗之人,觉得自己贫贱,而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痛快快说了一句:好甜的水!

人们有时候觉得生活得不痛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于注重形式,比如为了追求时尚而买了一双正满大街流行的鞋子,虽然穿着不合适,脚都磨起泡了,但还是硬挺着。其实生活不在形式,而在内容。鞋子的款式不重要,关键是舒适与否。我们不要为了时尚而让脚受委屈,更不要为了某些虚荣的名利,而把宝贵年华和快乐舍弃。

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贫富美丑,最难能可贵的是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正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为世俗的观念所困惑。生活中,你应该清楚什么东西适合你,你适合做什么。如果你是一只鸡,你就从土里刨食找乐趣,如果你总是羡慕苍鹰在天空翱翔,结果,连自己那点乐趣也没有了。

从前,有一个老铁匠,临死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打了一辈子铁,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有两块上等的好铁……”话还没说完,老铁匠就咽了气。

老铁匠的两个儿子,老大长得魁梧高大,喜欢习武弄剑;老二长得瘦小孱弱,平时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老大用父亲留给自己的那块铁打了一把宝剑,终日不离身,每天刻苦练剑,闻鸡起舞,风雨无阻。老二把那块铁磨成了几把锥子,给人缝缝补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哥哥不满弟弟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弟弟说:“我将这块铁打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宝剑,今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你却将自己的那块打磨成了一个整天与针头线脑相伴的锥子,你只能成为一个只贪眼前小利的商人。”弟弟听了不置可否,继续埋头做自己的生意。

不久,异国入侵,老大背着剑,走上了战场,在千里边疆,他意气风发,挥剑劈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班师回朝后,被皇帝赏识,成了国家栋梁,荣华富贵不请而至。老二的妻子见了,便埋怨丈夫,当初何不将那块铁铸了宝剑,也不至于生活得像今天这样贫穷了,可是老二却说:“我天生就是做小本生意的命,你让我挺剑上战场,岂不是白白送死。”

几年之后,一些奸臣看不惯老大仅凭武夫之勇而居高位,于是在皇帝面前屡进谗言陷害他,而皇帝也觉得天下太平了,犯不着为了一个武将而惹得众臣不高兴,于是打发老大回老家了。

回到家乡的老大,尽管一身好剑法,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得靠瘦小的弟弟用锥子替别人干活挣两个小钱来维持生活,他不由地感叹:“你的锥子还能做针线活儿,我这把剑能干什么呢?真是中看不中用,没有一点实用价值,还不如一块废铁。”

我们很多人也像这位哥哥一样,总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非凡之人,要创造奇迹,看不起平凡的人生,可是实践证明,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的英雄,而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民百姓。由于我们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应该享受的乐趣。其实,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想爬到山顶上去摘月亮,永远是痴心妄想。

我们不比任何人高贵,也不比任何人低贱;不比任何人多什么,也不比任何人少什么,我们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惟一。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强求自己与别人一致,那么我们葬送的就不仅仅是自我了,而是连生存的能力也会失去了。

有一只狐狸,遇到一只蜈蚣。狐狸用怀疑的眼睛对蜈蚣说:“我用四只脚走路都会绊倒;你用一百只脚,怎么可能走路呢?”蜈蚣本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在听过狐狸的问题后,它失眠了,它的脑袋一直在不停地思索:“对,狐狸也许说得对,奇怪,我怎么能够用一百只脚走路呢?如果我只用其中四只脚走路,是不是会走得像狐狸一样快呢?”

第二天早上醒来,蜈蚣就不会走路了。

人类更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他适合的生活方式,有人是狐狸,有人是蜈蚣。

现在媒体总在不厌其烦地对大众进行呼吁:追求成功,紧跟时尚,拥有财富是光荣的,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在这种氛围中,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因为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或是用来证明自己,生活的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

许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社会公认”的幸福标准,把幸福量化为“住房、汽车、漂亮老婆、富豪老公”等等,一天到晚汲汲于此,幸福没有找到,时间却飞速流逝了。其实,要追求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标准追求,要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了脑性麻痹症,四肢和身体都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中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在常人看来,像黄美廉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了。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在场的人都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这是一种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啊!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勇敢面对现实;肯定自己才能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陷,并非只有你是最不幸的。知道了这一点,就无须再抱怨命运的乖蹇和不济,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多找找自己适合的,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不要患得患失

有的人在得与失之间,不停地徘徊,一生都处于苦恼之中。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不管阴天还是晴天都要痛哭流涕,人们见了都很纳闷,就问她原因,她说:“我儿子是卖雪糕的,所以一到阴天我就担心儿子的雪糕卖不出去,就伤心得哭个不停;而我女儿是卖伞的,所以一到晴天我就害怕没人买我女儿的伞,也会悲伤地大哭起来。”人们听了,哭笑不得,就对她说:“以后,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买你儿子的雪糕了,阴天的时候就想人们都去你女儿那里买伞了,不就可以了吗!”

生活中,像这个老太太这样患得患失的人很多,他们对取舍犹豫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每天的同一时间,一辆豪华轿车总会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

一天,百万富翁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没住宅,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百万富翁听了以后,对他说:“今晚你一定能如梦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付一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个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人已搬出旅馆,重新回到了公园的凳子上。

当百万富翁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里,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于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如俗话所说:“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人生的得失,要知道世间之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所以得到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无所适从。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其实得到固然令人欣喜,失去却也使人着迷。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连上帝都会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一扇窗,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常情而言,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大都喜不自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之色流露于外。但是对于那些志趣高雅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能己悲”,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以待。如晋代的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之后,认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官还乡,他失去了功名利禄,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养家糊口的凭借,但是却毫无遗憾和留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神上的这种得意和轻松,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难以取代的,陶渊明不被世俗所束缚,舍弃物质利益,放飞心灵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我们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

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只有那些短视的人,才只顾眼前利益,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而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作深入分析,只看到是一种失,便避之惟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人生的智慧-《于丹论语感悟》

真正的孝敬,是一个人用对自己长辈的心推及到社会上。

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很多的辉煌,但是永远也不能忘了脚下的起点,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心。只要父母还在,就是儿女的福分。

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

人的过错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在过错里最见人心。

“知人”,从知道自己到了解他人,都要摆对位置才行。

人要想真正达到大智慧,最后都是要叩问内心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智慧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一切澎湃于心,让我们真正能够在心里面有所酝酿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努力。

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大概也就正确了。

一个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开。

向书本学,不如向人世学。

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是外在的一切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常常是他内心的取向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

善于转换思路,是一种大智慧。

学习永远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

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在今天的社会中,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

真正的诚信,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个人接受自己的现实,真诚面对自己,这是信誉的起点。

诚信是一块试金石,验证着人品的高下。

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

一个人的荣辱观,光靠政令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

清廉为官,以身作则,这是德政的起点。

人可以有欲望,但不可以贪婪。

君子不需要有一种外在的凌厉气势,他很少攻击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治世需要丰富的心灵,需要不拘一格的人才。

由自己心灵出发,抵达他人心灵,这就找着自己跟他人相处的途径了。

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就是在内心开发和确认好自己的价值。

宽容源自于理解,就是看一看他人的境遇和自己的生活,将心比心。

一个人如果看到什么都是本分,那就没有感激;如果看到情分更多,那就会有一种珍重之心。

与他人一份情怀,与自己一份方便;给世界一份温暖,给自己一份宽和。

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间。

忠恕,简单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

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

你克制自己不好的地方,你的心就会平和下来,一旦平和了,仁爱就会流露。

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对你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对你就怨气冲冲。

知足知不足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至于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季羡林)

人生不过如此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精彩文摘:

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一只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生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因为在研究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以后,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陆小凤传奇经典对白

夜。秋夜。残秋。

大牛立刻接着:“我带你过去看看,你就知道这幅画简直是狗屁了!” 陆小凤:“我宁可看狗屁。” 大牛:“为什么?”

陆小凤笑了笑:“山水到处都是可看,狗屁却少见得很!”

陆小凤又叹了口气,在心里骂了句:“他妈的”

每当他发觉自己已不能抗拒某种诱惑时,他都会先骂自己一句。

陆小凤淡淡接着:“我想的事很多,有时我想做皇帝,又怕寂寞,有时我想当宰相,又怕事多,有时我想发财,又怕人偷,有时我想娶老婆,又怕罗嗦,有时我想烧肉吃,又怕洗锅,有时我甚至还想打你一巴拿,又怕惹祸!”

陆小凤叹了口气,苦笑:“每个人活在世上,好像都是想得多,做得少,又岂止我一个。”

一个人只要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受到某种约束,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出来,这世界还成什么样子?

陆小凤道:“我常常做错事,幸好我偶尔也会做对一次。”

陆小凤笑了笑,道:“一个人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就是他最大意的时候。” 孤松道:“因为他认为成功已垂手可得,警戒之心就松了,就会变得自大起来。” 陆小凤道:“所以这世上真正能成功的人并不太多。”

有雾,雾渐浓。

这个人就站在迷迷蒙蒙,冰冰冷冷的浓雾里,仿佛自远古以来就在那里站着,又仿佛是刚刚从浓雾中凝结出来的。

这个人虽然比剑更锋锐,却又像雾一般空蒙虚幻飘渺. 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西门吹雪!

陆小凤道:“我这一生中,也曾遇见过很多可怕的人,也没有一个比你更可怕的!” 玉罗刹笑了。

陆小凤忽然觉得连自己都已迷失在雾里。

-------------------------

秋。西山的枫叶已红,天街的玉露已白。秋已渐深了。

他(陆小凤)也知道这城市中最美的,既不是街道和房屋,也不是那天下驰名的风景名胜,而是这里的人情。无论你是从哪里来的,无论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来过,你就永远也忘不了这城市。

陆小凤喜动颜色:“恭喜,恭喜,恭喜……”他接连说了七八遍恭喜,他实在替西门吹雪高兴,也替孙秀青高兴。朋友们的幸福,永远就像是自己的幸福一样。——陆小凤实在是个可爱的人。西门吹雪也不禁笑了。他很少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就像是春风吹过大地。

西门吹雪冷冷道:“并没有人要你解释。” 陆小凤道:“我是惟恐你害怕。” 西门吹雪道:“我只怕一种人!” 陆小凤道:“哪种人?” 西门吹雪道:“罗嗦的人。”

无论什么事都一样,你要求的若是完美,就得先对它有一种狂热的爱好。就像西门吹雪对剑的热爱一样。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做人与处世》教案设计 长春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人与处世经典言论(大全五篇)

    《做人与处世》2013年1期今人今语 曾经,艺术只是被作为艺术来欣赏,而非一种投资;储蓄是为了确保安全,而不是被拿去当作Faberge复活节彩蛋珠宝来炫耀;政治是关于议题,而非竞选资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

    《蜡烛》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特点。 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蜡烛的象征......

    八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 长春版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与背景;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品味小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理解......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青春碎了依然是青春.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青春碎了依然是青春 我会把最姜的年华。永远挂在我的脖颈那时我已经开始学会扮酷。每天早晨会在镜子前面蹲上半个小......

    做人与处世阅读答案[精选多篇]

    儿需要阳光的陪伴,才显美娇艳;鱼儿需要流水的陪伴,才有戏水欢;人生需要阅读的习惯,才能辉煌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人与处世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做人与处世季羡......

    八年级语文上册 湖心亭教案设计 语文版(5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

    毛遂自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及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注意体会文......

    长大的距离——读《做人与处世》有感(5篇)

    长大的距离——读《做人与处世》有感距离是遥远的代名词,可以被我们拉近,也可以被我们疏远。再遥远的距离,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也会感到近;再近的距离,没有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也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