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标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浅谈新课标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夏方才
内容摘要: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方面矛盾: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教学实施过程 矛盾
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新课标的理念一经推出,广受教师认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但令我们教师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受教案和教学习惯的束缚,会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错失“动态生成”的良机,不能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标自由度比较大的空间里,如何充分的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启蒙,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空间自由度大,教师创造性实施余地多,对我们的教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知识,关注教学进度,片面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未来生活着想,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因此,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
二、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
课程设计思路中对选修课学习的兴趣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同时开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在新课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显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达到了教学预期的目的,可又没到下课时间,也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教材课时内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然,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教师只有通过增强自身整体素质、提高自身整体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实施所带来的这种要求。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
新课标中,教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我们地理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然而,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我们这门兼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地理学科而言,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使新课标实施的真正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如地理必修模块中的一些内容是以前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如人口与城市中的人口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而以前的必修内容又成了现在的选修模块中的其中一部分(如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在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上会发生偏差,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的失衡,重难点分析与处理、能力要求等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发生“冲突”。这种新教材编排体例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显示出教师对编者的意图理解不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大胆地、创造性的实施着新课标教学,同时,也要正视实践中教师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教师加强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要注意与教学的实际落实相协调。
五、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
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课上只“啃死”一种方法而言,新课标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之先进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后一类学生来讲,可否引导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呢?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的辅导呢?我们认为,大面积、大规模的加班加点补课是绝对违背素质教育本意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也是毫无必要的,但个别的辅导应该大力提倡,这也是个别化教育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必然。要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好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对新课标教学的实施将十分重要。
六、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课改实施给学校教育教学将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领悟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树立了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灵魂的教育目标观,以“主体自觉、生动活泼”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以“参与创造、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师生地位观,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倡导此基本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更客观、更合理与公平。但也不可否认,我还是心存疑虑: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确实发展得会更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像老教材老教法那么考,势必穿新鞋走老路。如果不考试或者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考生学习成绩没有高下之分,家长怎么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应该承认,新课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学生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是课程改革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虽然拥有最大发言权的是我们教师和学生自身。目前,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理念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这一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也是我在教学过程存在的困惑之一。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标实施中不可避
免的,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又朝着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要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不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2]余文森、吴则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3]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5]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二篇:怎样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怎样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0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我国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比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又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人们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对此,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客观、科学地看待和评价20多年来的改革呢?应当说,改革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正常的。令人深思的是,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呢?归根到底,这是因为看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不同。要正确评价改革,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得有科学的方法。正确看待改革,不能没有全局的观点。看待改革,就如同看待一个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只盯着一个人的缺点,再优秀的人也会被说成一无是处。对改革的评价也是一样,只讲成就,忽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不会有太大说服力的;反之,只看到问题,对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一般来说,改革是对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关键要看是大多数人从中得到了实惠,还是只有少数人得到实惠;哪一方面是主流,哪一方面是支流;是成就多,还是问题多。对此,今天大多数人都会感同身受,也不难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看待改革,不能离开动态的、发展的眼光。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免出现磕磕碰碰,遇到坎坷和曲折。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改革,没有曲折,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改革的基础很薄弱,国情十分复杂,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尽善尽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改革的大方向,看改革的目标到底对不对,看改革的前景到底怎样。
第三篇: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纯靠制度来约束、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思想政治工作就凸显了它强大的功效,而企业政工人员对于引导企业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工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活跃起来,但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企业中仍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的,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什么促进作用,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无非是费时费力可有可无的辅助工作;二是上级领导与下级员工的沟通少,上级习惯下达任务发号施令,下级员工则更加漠视思想政治工作;三是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方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还是沿用开会、学习、教育、批评等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以人为本”无从谈起;四是企业政工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不区分员工素质、层次等个体差异,一味灌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企业政工人员没有让员工甚至领导领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没有新颖的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研读员工的心理和企业的情况,没有协调好整体和局部利益并使二者很好的统一所造成的。
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度,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规章制度的人性化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执行,才更有助于培育出强有力的生产劳动者队伍,从而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不少政工人员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材料好找,组织学习的人却很难找。政工人员不单是自身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己研读就可以了,而要将自己研究的内容推广出去,并被广大员工所接受,化为生产工作中的动力才算是起到了作用。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以大家关注的问题为切人点,探寻普遍接受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顺应外界变化,努力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把事物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政工人员要及时发现身边的新线索,借鉴各种传媒的灵活形式,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宣传、企业动态宣传及员工关注事宜的报道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让员工为形式所触动,继而被内容所打动。
三、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性质是务虚的,这也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有误解的原因,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是潜在的,只要工作做到位,潜在的效益就会成为有形的效益,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到实处。因此,政工部门要学会虚功实做,化虚为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善于在经营管理中发现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比如:在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企业要突出地做好保障工作,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职工的提案建议,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就应抓紧落实,把行动摆在员工面前,这样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认为自己确实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四、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政工人员一方面要经常深入了解员工群众,全面掌握职工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调研分析企业出现的问题和员工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搞好对策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五、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综合协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教育疏导。企业内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内心,当员工认为自身发展和企业不相一致时,必定存在抵触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状态甚至会对其他员工有所波及。针对此种情况,政工人员就要深入分析其心理,主动找员工谈心,这不仅仅是解开个人的心结,更重要的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二是培训辅导。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组织员工读报谈感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政工人员将思想理论、企业动态、经济形势、员工关心几方面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员工进行传道授业。要做好思想工作协调至关重要,沟通上下、协调各方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文字表达能力。思想政治如何创新都离不开文字形式,文字要体现出鲜明的观点,这就要求政工人员的口语表达有宣传鼓动性,当然在宣传的过程中言语还要有艺术性。企业政工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指挥员,是具体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如何,具备怎样的能力必将影响着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抓好工作的核心还是要从人员入手,选拔优秀的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升综合素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因此而出彩。
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以外,还要努力提升自身驾驭具体工作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政工干部要学会用语言鼓舞、激励、批评、鞭策、打动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不仅要做到最基本的吐字清晰、语句顺畅,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具体是语气要恰当,根据讲话场合、目的、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总体上要求谦虚又不乏自信、平和而不失热情;语速要平稳,不能过快或过慢,既不能滔滔不绝,也不能慢慢吞吞,要让对方听清楚并且有理解和反应的时间;内容要严谨,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更不能口无遮拦,违反保密纪律,给工作造成损失;语言要准确,不能口不择言、词不达意,要用最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政工干部,经常需要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做好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对每一名政工干部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即所谓的“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思想工作的合力”。而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应该努力做到仪表举止大方、语言表达适度、为人处世到位、工作作风严谨。只有谦虚谨慎,培养亲和力,才能代表政工部门,树立政工干部良好形象;只有准确适度地表情达意,才能做好上传下达,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只有妥帖恰当地为人处世,才能赢得同志们的信任与尊重,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严谨周密地安排布置工作,才能保证每个环节正常运转,不出纰漏、不出差错。
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作为政工干部,写作各种文字材料是一项基本功。语言、文体、格式运用准确是材料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每名政工干部都应该具备独立撰写报告、请示、工作总结、信息、简报等常用材料的能力,有些岗位的同志还应提高撰写政研理论、调研材料等“大文章”的水平。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政工工作的水平要提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而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政工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习是素质之本、进步之基、能力之源。政工干部要提升工作能力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带头弘扬勤于学习的优良学风,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要”,一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情怀,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担当。这种担当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就是要忠于职守,不马虎、不推诿、不耍滑,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三要把做好工作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信守,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把实事干好、把难事干成。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培养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和迫切需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政工干部而言,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通过有效的工作,实现他们工作层面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其自身也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一、影响和制约政工队伍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因素:
1、企业领导认识不足,队伍不稳定。企业是生产部门,是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质量优质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要任务的。这种情况造成一些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只要能随着大局走就可以了。所以总是把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追求税收利润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往往被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人员配备上,也多为兼职,人员不稳定,造成部分人员思想波动,没有精力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发挥政工人员作用。
2、职能职权、工作目标不明确。
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实际工作任务,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有的缺乏操作性强的工作指标,政工人员目标不明压力不足,两标体系的建立和文件落实工作的全面开展,制度目标虽有规定,但落实起来还是有难度。
3、激励机制不完善,实施不力。
企业对政工人员考核由于没有将工作进行具体量化分解,造成素质好的,能力强的满负荷工作,而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在政工岗位上亦步亦趋,但在职务晋升、评功受奖时却论资排辈;致使政工岗位激励机制削弱,人员竞争意识差。\
4、培训率低,放松业务知识学习掌握。
重视其他技术工种的业务培训,忽视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偏重于以工代训、以工代学,即使培训也是短期的,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基本谈不上对政工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工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政工队伍建设的加强。致使政工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
二、少数政工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奉献精神差。政工从业人员,需要有比别人更强的奉献精神。如果自身的思想不先进,奉献意识薄弱就无法充满热情地完成好工作。
2、创新思维少。照抄照转、生搬硬套,不能从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工作套老路,遇事翻资料,僵化守旧,行动按部就班。
3、文字能力弱。只能转发上级的文件,充当“二传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材料,写出的东西缺乏新意。
4、质量意识低。缺乏计划性,往往是领导交代一项完成一项,对自己份内的和单位的工作缺乏超前意识。对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缺乏深入的思考。
二.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为政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转变对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首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作用,它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保证。解决思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为建立和谐企业,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所以企业的管理者更要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改变企业重生产重效益,轻思想教育轻政工工作的现状。
其次,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提高政工干部领导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的要求。
企业内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业务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政工队伍也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企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是各级政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化解矛盾也讲究方式方法,用个案化、当事人特定化等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使能力强业务精的政工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建立健全机构,明确工作指标和任务。
建立健全政治工作机构,使政工工作职责明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政工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以前那种职责不清,思想、教育、宣传、纪检、人事劳资、工会、党务集于一体的混合式政治工作机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所以使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详细分类,细化量化,有利于政工工作的操作和目标实现,使政工人员工作明确努力方向。
3、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工队伍成长环境。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要力争具体。业务学习、履行职责、基本技能、落实制度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建立以“德”、“勤”、“能”、“绩”为重点的政工队伍评价体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政工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激励政工干部把政工工作当科学去探索,当作崇高的事业去追求,这样,政工干部队伍才能稳定而充满生机。
严格考核兑现制度:克服政工人员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把考核成绩与职位晋升、立功受奖等挂起钩来,让考核成绩好的同志,切实得到实惠,成为工作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成绩差的,要动真格的,重锤敲打、限期整改;对个别不适合在政工队伍的人,要及时做出调离安排。
4、加强培训,强化学习,为政工人员提高素质提供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所以政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素质。不仅要强化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学习好国家的近期方针、目标:比如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文件精神;还要了解行业近期要求学习掌握的重点:比如今年按照中央部署,行业正在进行的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结合这一活动开展的“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达到推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发展的目的。
同时通过强带弱、老带新、领导带部下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政工人员业务能力。还要有针对性地定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锻炼,不断总结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5、要建立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流动制度。
既要把一批学历高、专业相对对口,有志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又要允许一些学历低,年龄偏大、能力弱的人员流向其他岗位,从而保证政工人员的流动。选拔政工人员时一是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二是要尊重群众的意见,重视按民意调查的结果选人用人。强调基本素质,包括选拔对象的学历、言表文述、工作经历、甚至性格、气质等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
三、政工人员的自我进步是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必须条件。
企业和组织为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发展进步环境,作为政工干部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煅造,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的政治面貌不优秀、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精,怎能让别人信服,怎能作好别人的思想工作?所以政工人员,要加强八种能力的培养:
1、学习力:侧重培养自己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学习哲学、心理学、政治学、领导科学等知识。并能通过学习与调查,剖析问题及其根源,并找到解决办法。
2、反应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时掌握和领悟上级出台的各种政策、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培养自己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及苗头性倾向、准确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和发现总结提炼新作法、新经验的能力。
3、示范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要求自身严以律己,自觉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政工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
4、执行力:在执行过程中,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文件要求执行的,政工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在自己的看法与上级的指令有分歧时,要先保留意见,不能在职工群众面前说糊涂话,办糊涂事。严格执行的良好作风也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氛围,让职工群众感觉政工工作的科学与严谨。
5、创新力:培养自己善于发现和突破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并通过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工作开展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最怕思维僵化与工作呆板,要善于创新与开拓,找出适应工作要求的新路子新办法。
6、亲和力:培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自己能被群众接受,与职工结成同志加朋友的关系,当别的同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乐于向政工干部倾诉、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7、协调力:培养善于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使上级精神和职工心理有机融合,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一致,在协调中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的能力。
8、表达力:表达力有两个方面:口才和文才。口头表达要求政工干部说话能够把握分寸,表达意愿清楚,条理清晰,态度和蔼。书面表达即文字综合能力,公文写作、论文写作能力要强。为了使写出的文字能够传达到相应的部门和方位,还要掌握现代通讯设备的运用,电脑文档、网上办公及电子邮件等要熟练应用。那种写东西靠秘书,传文件要干事,对现代电子知识拒绝掌握、懒于掌握的人,不能适应现代政工工作。
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行业改革、发展和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思想基础,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建设,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重要保证。有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队伍,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在常人眼里,政工干部在平时工作中都是“耍嘴皮子”的,大理论“三六九”,小道理一大溜,靠“嘴”吃饭。没错,政工干部的职责就是对工作对象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用自己“嘴”打开员工的脑子,循循善诱进入他人的心灵,去引导你、感化你、鼓舞你,为你摆正思想方向,调整行为规范。这是性质所决定的。
“唱功”是政工干部的基本功能,但这完全不够的,仅靠嘴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政工作用,反而会招来“光说不练”的质疑。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政工干部来说也有一个接“地气”的内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身心合一”,做到“三下”:
“心”必须往下移。通常说,“行随心往,心随行动”。政工干部为基层服务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心”,到底有没有为职工的“真心”、有没有为员工的“真情”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如果只是“被动而为”,而非“主动意愿”,最终效果恐怕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带上“真心”、捎上“实意”下一线,走进员工、联系员工、服务员工,以“真诚的心”赢得“员工的心”,深入调研,找准“钥匙”,打开心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放矢。
“身”必须往下沉。如果只有“心”,而没有具体的“行”,显然“要不得”,下基层不能只是“心里想”、“嘴上说”,而没有“具体行”,只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具体行动,做到“身心合一”、“身行合一”,真正做到“心下”、“身下”,赢得广大员工群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鱼得水。
“力”必须往下使。要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用全心、使全力”为员工解困释疑,注重从员工最急切、最盼望的思想反映办起,全心全意全力,扎扎实实地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事半功倍。
“接地气”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上“地气”,才能更好地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职工群众中汲取营养,为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政工干部才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谈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
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 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动力特征表现:
(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基层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思考:
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
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与数学课程的 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 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二、数学素养的教育价值
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所谓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第五篇:在会议实施过程中禁忌事项
首先,要创建一个工作进度表,这是提高效率、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工作表的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邀请的贵宾及确认其成行;
2.舞台设计、场地搭建、灯光音响布置的完成;
3.文书工作、会议资料的准备;
4.房间分配表;
5.用餐(餐标、菜单、主桌、台卡);
6.交通安排;
7.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及联络方式;
8.支付各项定金的时间表;
9.表演者的邀请及确认;
10.礼品、胸花、指示牌、胸卡;
11.会务照片及录像资料的制作和赠送。
在检查准备工作的时候,关键点是:围绕年会的目的、重要人物、核心议题的关联活动是否够丰富、够突出。在客户年会上让赞助商抢了风头就得不偿失了。在结算环节,关键是在活动进行过程当中,要事先指定专人在酒店的每个消费场所签单确认。比如自助餐的用餐人数、用车的时间及里程、洗衣及长途电话费、上网费、酒水、大堂吧消费、迷你吧消费、会议茶歇的人数等等。一般而言,酒店的各项预定都有保证人数的要求,在预计人数的5-10%以内,酒店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总结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此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会务代理的服务评价、不足和建议。
会议接待流程
一.会前:
1.与我社洽谈
2.提供会议所需要的机票、车票、住宿酒店、会议场所、交通等信息。并制定完备的会
议预案书给会议方
3.确定方案,签订合同,预付定金。
二.会中
1.会议接待:专人负责机场,车站的礼仪、接站、攻关等服务。提前在酒店、会议室摆
放好欢迎调幅、欢迎牌、签到台、指示牌等。
2.会前准备:准备好会议所需要的会议资料,会议用品,会议演讲稿等会议相关物品。
3.会议场所:专人到会议室检查会议室条幅、灯光、音响、茶饮等。
4.会议住宿:房间楼层及房间号确认,询问是否有特殊要求。
5.会议餐饮:用餐时间、用餐标准及特殊客人(回民)的确认。
6.会议旅游:旅游线路行程、用车、导游是否增加景点等确认。
7.会议娱乐:娱乐消费形式、消费标准、娱乐地点的确认。
8.会议服务:会议代表合影留念、为代表提供文秘服务及相关服务。
三.会后
1.结帐:提供会议过程中的详细费用发生明细及说明,专人与客户进行核对并结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