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识字 快乐多样
生本识字 快乐多样
摘 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起点。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特点,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并把识字延伸到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游戏;兴趣;自主
在“高效课堂”的春风吹进“百校千课”的大好契机下,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着。一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今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以下,就生本的理念谈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一些策略: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进一年级语文课堂使学生把“玩”的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办法。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个童话故事或人物贯穿教学。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还可以运用各种识字游戏:
猜字谜:根据这些字的特点,学生自己出字谜请同学猜字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火眼金睛: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字形结构。
一字开花法: 在进行一组字教学时,可画一朵花,在花中间写上独体字,让学生加偏旁组成新字,写在花瓣上,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识字兴趣,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即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二、传授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运用多样的记字方法
生本教材的识字容量大,每节课都有20多个生字,重点在生僻、容易混淆的字上下工夫。
加一加:偏旁加偏旁(笔画)。如:目+米=眯。
减一减:熟字减偏旁(笔画)。如:百-一=白。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如:晴-日+目=睛。
编一编:根据字型和字音展开想象,编故事记忆。汉字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每一个生字都会表达出一个事物的形态样子或在诉说着一件事情,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汉字的偏旁部件及读音,发挥丰富的想象把它们编成一个故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帮助记忆生字。如我班学生所编的故事:星:今天我生日是小寿星。驮:马驮着大人。眯:眼睛(目)看到大米笑眯眯……
分一分: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相近或字音相同来归类识字,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记字。教师应对学生的记字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对识字有足够的自信。促使其主动参与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记忆生字。学生掌握这些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从而在乐趣中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和技巧,减轻识字难度。
2.强调课前预习
“教就是为了不教。”我们应该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就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探索、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实践的机遇。如:在教学《丁丁写字》和《小闹钟》这两篇选读课文时,我都采用了由四人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同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小组的情况记忆难字,可以选择自己组喜欢的识字游戏进行识字巩固。
三、课后延伸,形成开放的语文观
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单靠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我们可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1.拓宽识字的途径
学生认的字忘记了,这很正常,可以想一些办法让他少遗忘。如果认为学生认识了就应该记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以后学生还要和这些字见面,多见面就记住了。再说我们大人都经常会忘记一些字,为什么小学生就不允许呢?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应跳出课本,寻找一切识字途径,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巩固已学的生字。
2.以读引读,学会阅读理解
大量阅读还有助于学生识字。小学生爱看童话,但由于其中有些字词不认识,使得他不能顺利地阅读,这时候来教他认字识词,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本来枯燥的识字过程就少了很多烦恼,遇到困难也就会想办法来克服,使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在看书的过程中把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
总之,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学习的起步时期,生本教育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一起分享语文识字教学的乐趣。
第二篇:以生为本,快乐识字
以生为本,快乐识字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低段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低段识字更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让低段生有效识字进行了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总结出了几种办法。
关键词:生本课堂;激发兴趣;高效识字
一、课堂识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低段生课堂识字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乏味,机械化的识字教学导致学生缺乏识字学习的兴趣。尽管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识字方法,比如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办法的变换,机械识字多,办法单一。教师只是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课堂抄写、听写、写错一次罚抄即便等,这样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学效果更会适得其反。并且这种方法并不是生本课堂的教学方式。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像是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引领大家走向真正的生本课堂。何为生本课堂,正如郭教授提出的这样:生本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也就是说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为这样,每个语文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根本,马虎不得。尽管教师有这样的意识,然而一、二年级孩子对于生字识记,总是记得慢、忘得快,课堂40分钟又能腾出多少时间给以练读、检测呢?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生本课堂中,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我们把识字主动权还给孩子们,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他们间思维碰撞激起快乐的火花,识字不再被动、不再枯燥,而将是轻松、快乐的学习。
二、生本课堂上识字教学的方法
那么,生本课堂的识字教学如何落实?以下,根据平时实施情况,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1.巧设游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面对枯燥的生字,无味无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首先要唤起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
①玩一玩,轻松识字
巧设游戏,创设识字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乐于学。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有课堂中较常见游戏形式,如“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等,也有新颖巧妙的游戏形式,如“大转盘”、“大风车”、“送信”、“火眼金睛”等。我们需要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如在《从现在开始》一文中,把生字藏在了猴子、袋鼠、猫头鹰、狮子图片上等,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动物们都来参加森林之王竞选大会,它们身上带来了许多字宝宝,想和我们‘捉迷藏’,看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画中寻找生字并认真地认读起来。
②猜一猜,快乐识字
根据孩子们好奇好胜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他们猜字,争取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猜谜识字。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法幽默风趣、益智动脑,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得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增强了记忆,提高了识字效率。
2.巧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生字教学,更应让孩子们去观察发现,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快速进入生字学习情景,使文本内容更生活化、亲近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蜻蜓、蚯蚓、蝌蚪、蜘蛛、蚂蚁”的识字环节,我是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们,烈日炎炎的夏天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今天,老让我们一道走进美丽的夏天,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师点课件出示美丽的夏景图: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河,还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的活动情景。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蜻蜓、蚯蚓、蝌蚪、蜘蛛、蚂蚁”含有音节、词语的昆虫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们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学生踊跃发言。
师: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啊!小朋友们能把它们的名字记下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学生个人练读,同桌互说。)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记住了蝴蝶和蚂蚁的名字。
生:我记住了蚯蚓的名字。
生:我记住了蜘蛛和蜻蜓的名字。
(师点击课件中的含有音节的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这些动物名)
3.自主识字,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面对每节课要学习那么多生字,而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孩子对生字识记速度、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为孩子们提供了“倾吐”的舞台,让会说的孩子能够说的更好,不敢说的孩子能够大胆说,不会说的孩子知道说,从而发挥“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先由小组长带领大家轮流读音,认字形,找朋友。接着大家一起讨论识字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独特的、有效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顺口溜、编字谜等,方法多样,效率高效。如,在《“红领巾”真好》这课生字“蹦”字学习,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孩子用加一加“足+山+朋友”“足+崩”,有的孩子编字谜“两个小朋友在山下踢足球”,有的孩子形近字记住这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字特点记字“跟脚的动作有关”……孩子讨论积极、方法多样,多么形象、多么有趣,学生乐学,会学,比一个人自己学习的效率还高,课堂情意浓浓。
又如,如在“部首变换小魔术”这一拓展识字游戏环节中,利用集体的智慧每次都能变换出近十种甚至更多的新字,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也常常为孩子们惊人的识字量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为他们喝彩!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在《教育走向生本》当中,郭思乐教授这句话给了我很大触动。虽然我在有效的识字教学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我会本着“一切以孩子为主”原则,在生本识字教学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寻求更适合每个孩子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三篇:快乐的“生本”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心得[范文]
快乐的“生本”班主任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班主任,98年毕业后就一直在大朗从事着教育工作,说来也巧,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都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算一算也“革命奋战”8个年头了。和广大的一线班主任一样,我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育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曾有这么一句流行于班主任工作中的经典名言:“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因为她小到整天对着一群小孩子,管着那些鸡皮蒜毛的事儿。”但是我觉得虽然她是一个谁也看不上眼的“主任”,但是却可以让你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很多单纯可爱…正因为这样,多年来,也曾有多次可以远走高飞的机会,但自己始终选择了留下,因为自己总是割舍不下与学生的这份师生情缘。
我校从03年开始实行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生本实验教学的研究,很荣幸,我成为第一批的实验教师,并担任班主任。眨眼间我和学生们共同走过了四年的生本之路,在这四年里可以说我很快乐,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为什么?因为我坚持在教学、教育和管理班级上都运用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指导、实践,其效果实在让我感到特别地兴奋和骄傲。
一、以生为本,就是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实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教育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这种看似简单,但其实蕴含着深刻教育本意。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是那么民主、平等、团结、有个性、能力强。有时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对学生说:“你们真棒啊!”我非常信任他们的能力,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凡是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都交给他们去做。学生的能力是不断锻炼出来的,当学生获得主动权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发展使我感到震惊。生本教育方式真的既轻松,又有效。
1、管理依靠学生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的任务终归要学习者自己才能完成的,别人是不能代替或包办。只有让学生参与,自己完成,他们才能把知识内化成为自己所有。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主动权和参与机会。为了搞好班级纪律,我让学生来自编班级管理条例,哪一个同学想到的纪律要求就把它编成班级管理条例,并起名叫:×××同学管理条例,在班里公布、实施,由想出这个条例的学生来负责该项内容的监督与实施。想不到学生纷纷踊跃举手编自己的条例。如:不准随便扔垃圾、见到老师或客人要有礼貌问好、要准时交作业等等,他们想的比我想的还要完善。学生看见这些纪律要求变成有自己名字的管理条例感到多光荣啊,他们都像“当官”一样神气、认真。结果,班级的纪律一下子就好了。在我们的班集体中,人人有官当,人人给人管,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每个孩子既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大家都很认真守着“岗位”。特别是自信心不足的慢生,他们有了这样光荣的“岗位”,便产生了自信和骄傲,我充分的把管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小组的合作学习,从一年级开始我班就是采取四人小组坐的形式,每个小组自己取好组名,然后选出组长,由组长和组员一起制定好小组里的制度,班级里的每项常规都与小组挂钩,并把这些常规定为分数不等的分值,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于加分,这样学生想到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小组,是集体。每周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秀小组,进行奖励。几年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直没有改变,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的完善,学生早已习惯和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他们在小组里会质疑,爱讨论,相评价,懂分享,互促进,共提高。
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品德、行为习惯也好,都不能只是单向地传授,教育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传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他们才有空间去创造和锻炼,以至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是生本教育说的“借力”,依托学生资源来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依靠学生
大家知道,随着社会的转型,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不同了,他们接收的信息很多,甚至有的超越成人。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教师要民主、平等,那些传统的控制和压抑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合了。孩子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哲学观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孩子的观点来教育孩子。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我发现讲过以后学生很快又忘记,总是要反复地说,连我自己都觉得很麻烦。后来我想起了生本教育,必须要转换方式,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悟。学习的核心是感悟,人要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于是,每节班会课我都请学生来发言,要求他们说说本周的建议及要注意的事项,并想出解决的办法。我让学生形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不能依赖老师讲,把教与学的任务都落实到学生的身上。真的没想到那小家伙们比我还讲得好,还要有感染力。自此,以后的品德、行为习惯教育都不用我操心了,学生自己能够解决,而且他们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思考问题不一定跟我们相同,我们应相信孩子也是哲学家,要善用学生来教育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展教育的艺术风采,并促进感悟的形成,使学生能真正受到启发和教育。
3、贯注强大动力
开心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的源动力,当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和这个老师,所以,在教育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要让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需要多表扬。过去,老师的表扬都是机械性的:拍掌,你真棒等等,看得学生都很厌倦了,已经失去了表扬的意义。而在我们的生本实验班里,表扬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有老师表扬学生,有学生表扬学生,还有由学生来表扬老师。因为我们建立的是促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学生的活动是自由、自主的,表扬的方式和对象可以由学生选择和创造,我们不能预测学生的决定,因此,表扬不带有机械性,而是丰富多彩的。而当我跟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希望能让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当请同学回答时,我会说:“请我们可爱的霏霏回答”,或“请我特别喜欢的霏霏回答”,或“请聪明的霏霏”等等。当她听到自己是可爱的、聪明的、或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心里都会乐滋滋的,自然会更加认真了。有时候,学生用自己的眼神、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示对×××同学的鼓励,“×××同学我发现今天你的发言太精彩了,令我刮目相看”。甚至还会表扬老师呢,例如:“老师的话令我受益匪浅”,“老师说的很不错”等等,课堂上经常都会想起热烈的掌声、鼓励的掌声。表扬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的艺术,我觉得作为一名长年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老说,应探讨多一些能让学生感到喜悦的表扬方式,使学生不会害怕学习,不会觉得自己笨,而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和愉快,使之爱上学习。
另外,不管多忙我都一直坚持每周给学生评比奖励,小组的积分评比、个人的积分评比、读书之星的评比、自学之星的评比、组长对优秀组员的评比、班主任对小组长的评比等等,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们在鼓励中不断的享受快乐,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二、以生为本,就是全面关爱学生
教师职责除了教学,更重要的就是育人,班主任更加不例外。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发展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待这种差异,我不会怨天尤人或者是冷眼相看,而是对他们更加的关爱,我认为如果这样的学生我都能教育好他们,那么比他们好的学生就更没问题了。生本教育不仅适用于教学,用生本理念育人,其效果同样显着,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课堂上有了真正的精彩,而且特别的学生思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她叫小贤,三年级时来我班的一位女生。高高的个子,齐耳短发,一双大而深邃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敌意和挑畔,好像藏有无数的秘密。她不与同学交谈,自己独来独往;上课不听讲,要么发呆,要么不停地动桌子动椅子;有时会无缘无故的闹情绪,不进课室上课等等,最令我害怕得就是每当她情绪失控的时候,就会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说一连串你根本听不懂的话,肢体动作相当的夸张。经了解小贤患有一种叫少儿多动续发抑郁症,这属于一种双重的心理障碍,一直在接受治疗,每天要吃大量的药片,隔段时间还要去广州看心理医生,但是情况好像没什么好转。做了几年的班主任,调皮捣蛋的学生见得多,但这样的孩子还是第一次遇见,一个长得文静漂亮的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让人看了很是心疼,于是自己暗自决心,一定要帮助她,要让她和我们班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1、我就是你的耳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特别是像小贤这种孩子,从她的眼神中我就能感受到她有很多话想说,却不想和别人说。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我就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我总是有意无意的找她聊天,并且开玩笑似地告诉她:“以后老师就是你的耳朵,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就来说给你的耳朵听吧。”慢慢地她的话多了,经常把发生在她身边的“秘密”告诉她的“耳朵”,有些是她对父母的不满,有些是她对同学的不满,有些是她开心的事……在倾听时,不管她说得对与不对,我不插话,不打岔,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事情。我让她把一切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不要在心里压抑着。然后有些没有必要评论的事情我就摸摸她的脑袋,或者是拉着她的手,笑笑说:“很好,没事的。”有些确实是小贤不对的,在谈话中我就会尽可能得避免一些“你不对”“不可以”“你错了”的批评语句,婉转、幽默地告诉她道理,往往这种做法她是最接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当我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小贤的内心世界,她也就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尊重和关怀,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2、我就是你的医生
由于长期吃大量的药片,她的情绪总是波动很大,于是,我找到她父母长谈了一次,建议她停药和不要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了,因为小贤现在很抗拒,父母有点担心,我就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们,从今天起我就是她的心理医生。
停药之后的小贤快乐了很多,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她和正常孩子一样,我和她制定来了个君子协议,主要是克服她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不在同学面前闹情绪,有什么不愉快找我,如果是在家,就可以打电话给我;上课尽量不再动来动去,以不影响到同桌为原则等,小贤欣然接受了。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她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偶尔还是会闹闹,但次数明显的降低了,每当这时,我总是用欣赏的目光去鼓励她,竖起大拇指夸奖她,她的笑容更加的灿烂无比。
作为她的“医生”,不仅要和她沟通好,还要顾及到她周围所能影响到她的一切,所以我先找她所在的小组,要求组员们对小贤多点宽容,多点帮助,不要总是去指责和批评她,有什么意见先向老师反映,这样首先保证她在班里的小集体里得到关心和爱护。另外还与各个任课老师说明了她的特殊情况,让大家都付于她多些爱,因材施教。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她的父母,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他们交流,并要求他们在家里同样能给到小贤这种氛围,多些包容,少些责骂,不要让她再排斥和惧怕回家。
我想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去欣赏和包容学生,这样不仅包含了对小贤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她当做正常的孩子一样看待。不知道是那位名人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小贤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3、你就是我的宝贝
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小贤转变很大,在学校她有了伙伴,有了笑声,成绩提高的很快;在家里她也已经能父母、姐弟比较融洽地相处,大家也为她的转变感到欣喜。虽然她还是比较依赖我,一到周六、周日就会和我煲电话粥,就算放长假我回老家也不例外,但是我不厌烦,总是开心地和她聊天就像老朋友一样,并且总不忘告诉她:“你就是老师的宝贝,老师最爱最爱的宝贝。”每每听到这句话,她都会咯咯地笑出来……是啊,她的确是我的宝贝,她就有如珍珠,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完成从一粒沙到珍珠的转变。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是班主任的宝贝,每一件都是那么的珍贵,每一件都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从小贤的转化个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学生,真心实意为学生,想尽办法去帮学生,用心用情去爱学生,发自内心而不做作,坚持不懈而不放弃,这样,哪怕是再调皮、再抑郁、再难教的学生都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上,迈出步子。生本教育的确是一条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路。当你交付给学生的任务越多,他们的能力就变得越好。实验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想方设法调动和利用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会迅速地发生变化,变成新的生命,你便能享受生命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作为生本教育实验班班主任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
第四篇:生本课程
新泰市小学生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山东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精神,改变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建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联动发展的立体课程模式,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我们提出的生本课程。各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积极探索生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生本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自主、独立是生本课程的主要特征。教学中以学生自己观察、操作、体验、交流为主,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 1
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鼓励标新立异、发明创造,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2、实践性原则
生本课程应以探究体验为主,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鼓励学生自觉进行实践活动,大胆地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并用,广泛接触事物、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综合性原则
生本课程以综合性的学习为主,它的学习内容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是跨学科的、多学科的综合学习。这种学习有助于弥补分科学习的不足,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运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
4、过程性原则
通过开展生本课程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主、综合学习的空间、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实际体验、态度养成、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5、开放性原则
生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实际、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使学生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6、安全性原则
各学校在生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充分预估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风险预
判和控制能力,严格落实学生活动人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辅导教师等安全内容,确保学生、教师的安全。
三、课程类型
从内容上可将生本课程分成经典诵读类、学科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其它类。
1、经典诵读类。根据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优秀经典诗文(或片段)让学生诵读,目的在于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学科类,包括阅读、写字、趣味数学、英语口语训练等,目的在于巩固拓展学科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阅读、质疑、提问、查阅、思考等自觉求知能力的培养。
3、科技类,包括小观察、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微机操作等,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4、艺术类,包括泥塑、剪纸、国画、素描、书法、声乐、器乐、舞蹈等,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体育类,包括棋类、球类、体操、武术等,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竞技心智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6、其它类,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开设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各种个性课程,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
为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把上述1定为必修课程,2-6为选修课程,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四、组织形式
1、班级活动班:以原班级为组织形式,要求人人参与。
2、年级活动班:打破原班级界限,按项目进行重新组合,要求全员参与。
3、特长活动班:打破年级界限,要求特长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以学校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以业务校长牵头,教导处指导,政教处、年级组齐抓共管的课程管理体制。
2、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制定《校级生本课程实施方案》,明确生本课程的组织管理和奖惩。二是建立“三查一听一看一座谈”管理制度。“三查”指检查计划、备课、教学记录;“一听”指深入课堂听课(或参与活动);“一看”指看生本课程成果(包括平日成果与期末展示成果);“一座谈”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生本课程教师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
3、选配高素质辅导教师。生本课程教师的选聘以兼职为主,专兼职结合,采取双向选择制。目前,由于学校编制受限,不可能有充足的专职生本课程教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丰富,且大部分“一专多能”,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积极承担生本课程教学任务,能使学科教学和生本课程教学从内容到方法上均得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合唱、书法、美术、英语、计算机等)要根据教师本人专业特长优先安排课程的辅导,使广大教师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使生本课程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为确保生本课程质量,学校应通过业务讲座、外出学习、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可以采取以自训为主、外培为辅的办法,在广大教师中形成
“强带弱、老带新”的自训风气,既促进广大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又培养教师多种能力,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专多能的要求。
4、撰写课程计划。撰写《生本课程计划》是教师开发活动课程的主要方面,是活动课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生本课程计划》由教师根据所指导学生的课程内容、目标要求撰写,经学校审定后供学生选择。
5、做好“多元化评价”。重视对生本课程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参与度、满意度和提高度,具体评价指标是课程内容、实施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各学校要立足课程性质,积极探索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途径和方法。可以通过知识辩论赛、作品成果展示、演讲、竞赛以及书面考查等不同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同时,加强对教师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评价,将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对教师的评价内容。特色课程开展情况要列入各级视导检查内容,成绩计入综合考评。
六、实施建议
1、明确“五定”要求
(1)定时间。实行“半天无课日”,由教导处制定出方案,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并制定生本课程课程表。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
(2)定地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各种功能室和室外活动场地,由教导处统一协调,因地制宜地开展,保障生本课程有固定的活动空间。
(3)定辅导老师。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把个人负责与集体协作相结合,由教导处确定具体的辅导形式。
(4)定参加人员。学校对开发的生本课程予以整合、审核,将其编入《学生生本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并予以公布。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自主权,逐步实现“一生一课表”。通过选课超市的形式,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组织引导学生从中选择,然后依据选课重新编班。
(5)定课程内容。各活动班要根据《生本课程计划》、学科特点、教师特长和场地实际,明确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做好四个“结合”
(1)因校制宜与拓宽渠道相结合。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合理设置生本课程,力所能及地增加和改善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活动空间,不搞不切实际的课程项目。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拓宽课程渠道,利用社区、驻地企业、文化中心等社会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扩大课程空间。
(2)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要尽量做到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可选择项目多,方便师生开展活动。同时,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必须培植重点项目,形成学校特色。
(3)计划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生本课程设置必须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周密计划,形成规范、系统的学校课程开发体系和实施方案。同时,鼓励师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完善活动课程,让师生的自主性得到有效发挥。
(4)培养特长与创建特色相结合。开设生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广泛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特长,同时,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特长培养,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3、抓好三个“落实”
(1)落实生本课程管理责任制。学校校长是生本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负责各类课程教学班(或小组)的人员编配;学校选聘的辅导教师具体负责课程计划的编写、组织、评价;学校职能处室做好监督检查、指导评价。
(2)落实生本课程教师的工作量。由于生本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更需要创造性,因此要综合评估辅导教师的工作,按所开课程的实际课时数计入教学工作量,并按各学习小组取得的成果、成绩进行奖励,提高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落实检查制度。生本课程项目要由学校统一制定课程表,按时开展活动。学校分管领导要每天按照课程表进行检查、指导,并把生本课程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五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育专家顾泠沅曾说过:“只有学生愿意学、学得起劲,这才是课堂最大的增值点”。一.“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内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是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内容。用充满活力的简单方式取代严苛繁杂的课堂设计,把追求短期指标的课堂转变为“追求人的发展”的课堂,把控制生命的教学坚决地转变为“激扬生命”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成课堂、自主实践,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合作、主动延伸的课堂。(一)生本课堂首先应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二)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超越教材,积极审视、科学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预设内容+生成资源”,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三)生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眼中有学生”,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共振共鸣,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大关注点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激扬生命的方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每一个45分里落实低负高效。(一)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②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③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二)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位置,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评课时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三)关注让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落实;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①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②
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三.我校“生本课堂”理论下特色化、校本化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生本课堂”理论是支撑新课堂的灵魂,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学情不同,方法不同,用“生本课堂“的特色化、校本化去解决“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我校自2012年结合昆铜中学、北蝉中学、干览中学的教学模式,开始尝试用“生本课堂”的理念在七、八年级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主动学习,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
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注:参考其他学校实行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特点进行合理整合)分为先学后教--再学后比--整理检测--预引对接四个主要环节;七步教学操作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先学),2、课堂探讨(后教);
3、合作探究(再学),4、展示评比(后比);
5、学习整理即课堂小结(整理),6、当堂检测(检测);
7、预引对接(预引)。(注:前5个环节在前期实施过程中作为考查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必须具备的项目,后两个环节允许教师根据教学进程与时间合理安排。)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及要求见下表
2011年以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校本学习为契机,在七年级对数学、科学两门理科进行师生共用“导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试点:结合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个人主备先行,组内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教学后反思并进行第二次备课;于新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导学稿提供的预习流程自学,完成旧知回顾与新知探索(以填空形式出现),理顺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批阅导学稿(可集体批阅也可抽样进行),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与教学时间重点突破。
“导学稿”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中上生能及时完成,对这些学生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多数中下生显然缺少必要的影响与促进,这些学生较少完成,有的只是当作任务,在未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导学稿中新知的填空,导致预习质量低下,教师第二天的批阅无法从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中找出共性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同时由于只是两门理科进行“导学稿”的教学尝试,学生的作业量相对实施前略有增加,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每天必须完成的预习工作的一个原因,而各班级同一学科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一年试行效果不理想,对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的任课教师没有一定的观念影响,“导学稿”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有一定困难,但从另一方面也为我校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借鉴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方面的。鉴于导学稿教学法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缺少学生自主参与性,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少等多方面问题,而我校学生厌学情绪居高不下,各年级段各学科成绩在我区各初中学校排名中多居八、九位,个别学科成绩略有下滑,“优生不优,后进生增多、中间生减少,整体成绩呈前低中平尾翘”,陷于农村初中“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尴尬局面。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吸收我东乡片两所小规模农村学生实施的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经验,以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抓手,在七、八年级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施多年并逐步凸显教育价值的协商教育,从德育和教学两方面同时推进。
经过三、四两月不到的推门听课,大部分教师已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正悄悄发生转变,这一教学模式也逐步被多数学生接受,从随机调查看,课堂学习小组中编号为“2”、“3”、“4”的学生影响较大,“2”认为以前自己学习中遇到问题,没人给予帮助,现在能很快在组内得到解决,因为教师明确规定“4”或“5”有义务帮助自己;“3”认为以前课堂学习中自己容易走神,听课不专心,现在组内同学会提醒自己认真听讲;“4”觉得自己在组内合作中获得进步的同时,通过帮助别人也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对自己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与提升,各层学生“动起来”的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虽然我们的课堂学生看上去是“动”起来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动的多,“神”动的少,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短期指标的影响,仅仅满足于课堂形式的转变,为了知识点和分数的问题,特别是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课堂后,并没有让学生在“根本处”真正自主,仅仅用一些固定的书面安排去束缚学生的问题,导致我们各备课组研讨形成的详尽的导学案与似乎“热闹”的小组讨论,“精彩”的班级展示都只是载体和形式上的东西,教学进度的影响促使教师走回头路的意识随着教学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个别教师习惯性与学生争抢课堂主权,“复辟”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四.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及反思与进一步的设想
(一)从七八年级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多数教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适用现推行的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从随堂听课与教师课堂观察,部分班级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缺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该教学模式的兴趣仅能持续前几天,小组集体意识淡薄,小组合作讨论不愿参与,总把自己当作旁观者,个别学科45分钟内不愿主动回答一个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八年级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八年级教师普遍认同“在八下学期快结束时才尝试这一教法,从让学生适应并接受这一教法的时间上来说,有种一再“亡羊”后才考虑“补牢”的味道,现采用的小组激励机制对这些多次经历学习上失败,父母和自己都已麻木、放弃的后进生来说,已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课题组曾找过部分学生交流,部分后进生对自己能否加分,能否为小组加分,能否通过自己努力与小组一起成长,成为某个比赛项目优胜之星,他们多流露出“无所谓”;同时这些后进生正成为他们所在组在各科课堂教学各项目比赛垫底的主要原因,小组成员逐步丧失对他们帮助共同提高的意愿,而其他组多不愿接纳,就算碍于教师面子勉强接受,过不了几天仍会因这些学生课堂上不良、无用表现在其他组成员一致要求下被“退货”。如何转变这部分后进生仍成为教师深化、推行教学改革最头疼的问题。
(二)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稿,如何发挥导学稿的有效指导价值仍是教师关注并无法解决的问题
1.有教师提出:新课中部分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知识的细节内容,学生不可能通过预习解决,有的连组长都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课前导学稿的批阅中多有发现),而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对学生学习新知又容易“先入为主”,对课堂教师的讲解修正造成一定阻碍。
2.一般导学稿中都明确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多不去阅读,让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前或知识整理环节让通过集体阅读或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而对于导学稿中教师出示的书中例题,学生多采用简单抄袭解答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展示环节只是书上过程的简单搬用,如果教师缺少进一步对解答过程的提问,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教师确实一时无法发现。在八年级数学导学稿中,曾采用以书中例题类似的变式题作为例题,要求学生在书中例题理解的基础上类似解答,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与变通能力,以变式题组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在八年级科学中,有教师提出在预习环节必须完成两个任务:①是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内容必须完成,对学生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提前给予指导;②课堂中的探究内容(导学稿中出示)要求学生先看过、了解过,初步数学探究内容与问题;但从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再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按教师一再强调的操作方式进行,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合上书参与思考时多无从下手。教师最担心的是:对多数学生来说,预习仅成为流于形式上的教学环节,没有多少实际的教学价值。
(三)在让学生对先学内容与再学内容进行展示的环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让实践中的教师彷徨、忧虑而有些无所适从
1.口头表述的学生表达声音不够响亮,不规范,有些问题组内虽经过集体讨论,但表述的同学未真正理解,表述过程仍有多个问题,教师不得不随时通过当堂指导提醒表述的同学注意表述方式才有所改观。
2.其他组学生在展示或表述时,其他组学生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未认真倾听或观察板演过程,或做导学稿下面环节的练习、或做作业,有的甚至表面上讨论问题趁机聊天说笑;整个课堂似乎学生“积极参与”,但真正“有效参与”的很少。
3.为加分环节的公平性,让更多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展示,教师不得不安排较多教学时间进行展示、点评,有些一题多解,学生为本组能多获得分值,提出自己的解法,有时因为没有认真倾听或组内交流不充分,解答思路断断续续,需要本组同学相互补充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有序展开,以前一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教学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被拖成一课时仅完成一半多,应该说进度问题是教师最纠结,也是教师想走回头路的重要原因。有心的教师曾采用根据学习内容预先把问题或活动分配到各组,由组内商议并指定由谁完成展示,少用抢答方式,减少展示时间,推进教学流程。
4.生本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而在对“合作学习任务”(探究有价值意义的内容)进行组内讨论环节中,讨论多停留在表面,有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教师举出反例时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小组合作效率确实不高。
5.现推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的单词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缺乏一定的语境,教学环节未能环环相扣,对学生阅读、口语能力的提升带来相当困难。(四)教师的担心
若把课堂较多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学习新知,容易造成在交流展示时学生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而缺少对知识来龙去脉的深入理解,缺少对知识与例习题的变式、拓展延伸;就连优等生对学科中难度以上的问题思考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若教师对新知识讲解分析过少,课堂容量大量减少,是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优等生的思维的培养会成为另一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一点从北蝉、干览两所中学的教师交流中得到验证。而我校必须尽快解决的“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目标又如何得以实现?优等生的进一步缺少是否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与优生的流失?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一时也无法有效解决。而从各组优等生的交流中可知,多数优等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担负的帮教任务不喜欢、不愿花精力去做,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小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五)小组座位安排带来的弊端
小组座位的安排与加分竞赛机制对部分学生缺少诱惑,在某一方面却为这些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便利,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现象重复发生,而部分组长为避免本组“1”、“2”学生因旧有不良学习习惯常忘做作业或不做作业导致本组被扣分,往往默许甚至提供抄袭作业的便利,而这些学生还理直气壮解释为“组长给予指导”。组长的职责与各小组的监督机制仍有待今后教学模式深化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与完善。另一方面,教室内座位的安排也让我们教师很纠结:八年级各班人数多为32~36人,无法以每组4人或5人安排,6人组(5人组、6人组座位编排如图所示)多常见于现行座位安排中,于是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6人组)不得不面临背对或侧对黑板听讲的局面。一段时间后,教师麻烦于集体讲解或展示点评时一再提醒“请看黑板”,学生麻烦于一堂45分钟课堂内必须多次转身或转头看黑板,有的时间一长出现颈部酸麻现象或不注意听讲;而各段3、4、5班级教室面积小,座位安排空隙少,教师巡视不方便,却让学生讲空话更方便。(六)在“合作学习展示”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缺乏策略
1.没有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时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2.教师往往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没有把握好,没有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⑶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没有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部分感悟与反思
1.生本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功夫在课下,精彩在课上”,老师的角色就是如何组织学生精彩展示,如何给小组活动搭建平台。
2.突出学生主体不等于放任学生自己学,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应为之。其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绝大多数是取决于主导的催化能力的高低,那种淡化或否定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恰恰是“主导作用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有效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型、课标、学情积极探索“讲”与 “学”的“黄金分割点”,而不是每节课过多地纠缠在时间的多与少,更不应用时间占用的多少来衡量课堂45分钟效益!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⑴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等,我们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⑵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4.郭思乐教授说过:“比起学生能做的事情来,我们需做和可做的并不多”。新课堂的成功,需要我们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而面对学生的学习,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即“读和做、缓说破”,“先成长、后成绩”,“素质好、何愁考”,在痛定思痛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为使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推行,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教学模式的探索引向课题化发展,决定成立白泉初级中学课堂改革研究小组:(一)研究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