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解决办法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解决办法
江西师范大学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孙远菊
作文历年是高考分值的大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中,作文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下笔者通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大的方面,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办法做简单的论述。
一、现状
(一)教师教学。首先是在当前高中学校,由于课时有限,大多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作文教学课,基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系统教学方法,对作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无明确的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其次,教师批改作文效率低且带有随意性。学生作文做完后,大多要等一个星期,批改后的作文才会回到学生手中,学生等待看到老师评语的积极性早已荡然无存。而评改机制不足,优秀作文与普通作文分值差别不大,也使很多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消减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上,首先是学生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自己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于是,学生再次把目光移到了别人的身上,从别的范文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结果是,说到怀才不遇的李白首当其冲,提起忧国忧民的非范仲淹,杜甫莫属。再者,有的学生虽然胸有万语千言,但一到写作文时却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把胸中之话如何串联成文章表达出来。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写作技法,一到写作文,范文漫天飞,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是人家给的,方法是自己套用的。何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文体,我认为必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解决。
二、解决方法
(一)教师
1.在当前情况下,要想在短时期内,学校中开设独立的作文教学指导课并不现实。而老师又急需系统的教授学生写作技巧。针对这一矛盾,我认为,切入点依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所说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平时上课。具体做法是:以所上课文为例谈文体,因文变法,因文用语,单元训练突出重点,训练具有针对性。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为例,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为《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一看便知是记叙文。教师在教学中则可以因势利导,讲述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单元训练则以表达交流模块作为系统指导的材料。如第三单元完成后,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为四大块: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的表达交流模块则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则是针对议论文进行训练。学生在经过课文为范本,体会文体与语体的不同,单元训练系统学习写作技巧。说到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要求以叙述为主,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上到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去突出中心,要求以议论为主,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而说明文则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说明事物,要求说明为主,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
2.注重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培养。教师上课时,依据所上课文文体的不同,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潜移默化的培养培养学生关于写作的谋篇布局。对于一些优秀范文,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揣摩玩味,让学生得其言,领其意,最终达到“得意忘言”的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联系,指导学生写片段作文,通过一个场景,一件事情的描写,训练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巧。
3.首先.教师批改作文应及时,评分要有区别。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上交后,都会期待能快速得到老师的批改,想尽早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坏。教师批改及时,学生的写作记忆还较为深刻,教师的讲评效果才更具实效性。如果老师批改不及时,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则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等到一个星期后作文发回给学生时,学生大多已忘记了作文的写作思路,还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再次进入作文中去。再次,在批改时,打分上优秀作文与普通作文分数应区别开来,让学生体会到作文之间的差距,评论上,应当结合作文的具体实际提出作文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评语应当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发现后进生的长处,指出优等生的不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发展。最后,则是再修改,再评价。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后,进行再次改进,教师也根据学生再次修改后的作文,充分肯定其再次修改后的进步点,对还有不足的地方只做“蜻蜓点水式”的一笔带过。这样能更好地使学生明确“作文为修改出来的”,也使学生在修改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为了更好的表扬和鼓励修改成果,教师可选择几篇修改前后进步较大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全体同学作为范例加以宣传,对于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对于其他的同学也是很好的借鉴。
(二)学生
1.针对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语文课本就是我们最好的写作素材。常常听老师抱怨,学生写出的作文,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个故事,而学生也叫苦连连,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好的写作素材。其实,最好的写作素材,就在我们朝夕相处的语文课本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表面,应注重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知识,往往稍加注意,就可以成为我们作文中很好的写作素材。比如我们上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个不同与以往政治人物的梁启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写作时,我们通过早年热心政治的梁启超和晚年专注学术的梁启超对比,一个看透世事,单薄名利的人物跃然纸上。
其次,身边事物的积累与重组。在教师的耳提面命下,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身边事物来积累写作素材。但是,却忘记了重要的一步,即对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分类重组。比如,我们可以把写作素材分为人生信条,个性禀赋,道德修养等类别,把积累的写作素材依类放进去。这样,写作时,很快就能找适合题目需要的写作素材,大大降低了写作时间。
最后,重视阅读经典。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对于一本好书,学生应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2.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张皮。这样就形成了读与写的脱节。大多数学生喜欢读文章(确切的说喜欢读别人写的文章),却不喜欢写文章。因为懒于写文章,长期下来就造成了当前这种学生不会表达的现状。基于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有意识的去联系写作知识。阅读,可以品味文中的语言、人物、结构和表现手法等,而写作则是运用准确的语言、典型的人物、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旨。学习范文时,学生可以模仿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及写作思路。其实所有的名家创作都是由模仿起步,所有的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未必是自己创造的。学生可在模仿中,慢慢学会关于写作的知识。
第二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支柱,听与读为“吸收”,说与写为“输出”。就输出而言,口头表达为说,书面表达为写,作文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的本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用笔说话”的能力,就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适应当时的教学观念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开始变得苍白。教学双边活动的科学化,日益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付诸行动的命题。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范畴,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则,教与学同处于感性、经验的层面。这一局面越来越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而解决这种困惑,也就成了所有语文教师理所当然的义务。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沦依据
于漪说:“学生应具备相当程度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今日学习语文、学习各门功课的需要,更是为明日做真正的合格公民打基础。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陪伴人工作,陪伴人继续学习,陪伴人的一辈子。”这种写作教学培养能力观可以说是十分中肯的,对于走出写作为应试的阴影无疑是一剂良药,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窗口,也是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目前的现状
1、缺乏系统的写作素材。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作文研究的专家很多,但却没有研究出适合中学生写作的系统的训练素材,虽然市场上有关作文的辅导书很多,但其写作的基本原理几乎同出一辙,异口同声,缺少完善的体系,缺少科学的阐述,它不能适应中学生语文的素质教育。
目前正在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其中虽然编有“写作、口语教材”,但是脱离教科书的另一部分“阅读教材”,脱离中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中学生都讨厌写作文。
2、作文教学的热忱急剧降温。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位置,有40%分值。但是由于作文水平提高时间周期长,花了许多气力,收效甚微。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单不说学生,就说老师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在学校要检查作业时相应地布置几篇作文,学生自然也是应付式地“胡画”或“移植”几篇。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作文本上也有几篇作文,但从质量上来看,都不敢恭维。仔细看题目都还停留在同类题目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缺少系统性、梯度性、序列性、针对性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作文写的不少,水平提高却不多,陷入一种“不爱写不会写,更不爱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中;老师也自然不能从这样的作文中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师生对于作文的关注程度自然“降温”。而假话作文、套话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学生作文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谭”。
3、作文评改效率低下,也是作文很难提高的一大障碍。时常是作文收一周、改一周,经过很长时间的消磨,等我们再评讲时,作文记忆早已消失殆尽,讲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阻塞了学生从丰富多采的生活中获取新鲜信息的渠道,压制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导致学生个性萎缩,才智散失,灵感枯竭,这种失去活力的作文训练,根本不可能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
根据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本课题采取了以下研究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学以致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训练处处体现,可以进行口头训练,也可以展开书面训练。我校的自主教学模式中有当堂训练和拓展延伸,我们充分的利用这一环节。比如在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让学生讨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学习《〈兰亭集〉序》时让学生结合名人事例讨论生死观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既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加深文章的深刻性。
分析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绪。写作需要心境,需要情绪,“观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满海”的写作情绪也是习惯使然,平时读文章时我们要点燃学生激情,适时引领学生体会“从平凡处走向极乐世界”的惊喜,多一些心灵共鸣的快感。这样来培育一颗颗写作的心灵,为写作文做情绪上的铺垫和积蓄。比如学习《我与地坛》,它是史铁生的一篇语言精美、感情厚重、思想深长的散文。字里行间渗透出领悟生命的豁达态度,热爱母亲的深挚情怀。师生研读时,内心砰然,共鸣阵阵。在这种情况下,我随即布置几个作文题目,供学生参考:《感悟生命》、《生命的意义》、《我思故我在》、《享受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玉照》等带着阅读课文中的情绪,学生成文时毫不费力,洋洋洒洒,佳作迭出。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一是引用课文当中有意味的句子,这可以和名句名篇的背诵结合起来。二是概述课文中出现的能说明某些观点的事例。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能从妻妾客的赞美中体悟出感情亲近与有失公正的问题;《鸿门宴》中项羽则不善听取他人意见放虎归山的教训;《勾践灭吴》中勾践面对“变化”而适时改变自我,从而取得胜利的经验。另外,作者写文章本身就是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朱自清在黑暗的年代里能沽身自好,不失铮铮铁骨;李乐薇能在繁杂的生活中为自己建立清新宁静的精神家园;史铁生在遭受命运的打击之后,选择了思考,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创作中获得了新生;川端康成能从“海棠花未眠”中发掘独到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这些高尚、美好、深刻的思想,写作时,或信手拈来,随手征引,或将其思想内涵渗透其中,自然能提高作文的品位。
2、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经常会有“无米之痛”。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校的图书馆也为学生开放,班级可以组织集体去借阅,图书馆也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同时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汉代扬雄善于模仿司马相如;晋代陶渊明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拟古九首》,并在其佳作《闲情赋》序中坦言效法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唐代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写出了《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唐代李白模仿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而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现当代许多作家也大量模仿了欧美作品。古往今来,模仿他人者不计其数,但唯有那些“继往而开来,模仿以创新”者能名闻天下。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所以鼓励学生模仿高考优秀作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
(三)多渠道获取写作资源,让学生有真话可写
作文教学从源头抓起,把源泉开拓得宽一些,广一些,让学生多接触目益向前发展的社会,要接触人与人的关系,接触人和物的关系。不局限在课内,要拓展到课外、校外,抓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并通过课堂演讲、周记等形式让学生仔细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作文教学加强针对性训练
“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系统的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情况登记表,可以设计十项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语言表达、文采、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积累)分别为每一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值量化,经过几次的打分量化,学生的作文知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就更有针对性的要求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有意识的注意某些写作环节。
戏剧界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作更是如此,“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多写仍是提高写作水平方法,写作的路上虽有荆棘密布,但更有艳丽的花朵招摇,一旦学生走进了流光溢彩、顾盼生姿的文字世界,相信一定会由衷的爱上她。
(五)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是通过一篇作文,一次命题考试加上平时作文成绩的平均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评价,只重视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其它诸多因素;这样的评价只是判断,是为评价而评价,而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认识、反馈、导向,更是激励。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学生作文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价。这样,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必要时要随改随批随纠正,让学生有信心写作。书面作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作文课由教师、学生当场点评。让学生成为作文的“裁判”,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六)鼓励老师“下水作文”
在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适当鼓励老师下水作文,这样不光有说服力,而且还利于老师自身把握准教材。
四、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实验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能力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普遍得到提高,加速了实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实验班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写作文由厌写转为喜写、乐写。
1、实验老师总结汇报
实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确树立目标,平时在作文教学中以结构和语言的训练为主,因为近几年的高考均为话题作文,立意较为明确,审题比较容易。清楚了这些,就等于拨开了云雾,我们找到了作文训练的主攻方向。
结构也有许多的模式,经过比较,我们确定并列式结构是高考作文最佳的结构模式。首先,它开宗明义,于开头便提出观点,入题比较快。其次,它把中心话题分化成为若干个小话题,说理议论比较充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模式层次特别清晰,开头结尾反复强化中心论点,首尾呼应,中间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恰成排比,是对中心话题的不同侧面论述。这样文章一目了然,又突出了中心。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从众多的作文结构模式中“删繁就简”,选定一种。根据“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反复训练,往往在高一时期,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模式,且能活用于别的文体。
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功夫。苏轼说:“少小文章须绚烂。”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会用修辞,特别是排比,让它成为学生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会用成语,每篇文章不少于十个。
三、会引用诗文、名言,学以致用。
四、善用举例,举例精当,举例新颖,举例丰富,通过举例展示学识,充实文章内容。
五、会描写,让细腻生动的描写为全文增色,成为既能打动人又能使文章出彩的亮点。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通过对结构和语言的有意强化,学生的作文便像“二月花”一样,领异标新。
去年仅一学期,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07年5月组织学生成功举办了“郑州七中读书月”活动,并且配合政教处组织学生参加郑州市举办的“八荣八耻”征文比赛,其中五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2、学生作文获奖情况
通过去年的教学,学生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上学期就有14位学生获奖,其中曹一彪在征文比赛中获特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实验结论
实践证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实验已取得较明显的成绩,课堂教学结构是科学的、高效的,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课题,是完全符合当前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是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们的结论是:以培养兴趣、加强学生阅读、在模仿中学会创新并且改变评价方式,构建一次作文全过程的基本模式,可以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走过来再回头看,我们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篇:中国农村现状和解决办法
中国农村现状和解决办法
当今中国农村拥有8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正确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前提。然而当今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村在耕作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单位农民的耕作面积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大量投入的积极性。因此很少采用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在作物品种上很少有很大的创新,而且在耕作过程中片面的追求产量,大量施以农药,化肥。从而导致作物的质量下降,出口受到严重的限制,市场份额减少,农民收入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固定设施投入较少,抗灾能力差,靠天收的事实长期存在。
中国当今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投资较少,教育设施落后,简陋!导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新的科学文化技术很难在农村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无法在农村实现,以至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也给农民自身维权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进而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由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以至农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问题缺乏物质和法律上的保障,很难实施。
广大农民普遍缺乏政治权利意识,往往把选举权作为一种交易工具,以至普选出来的村干部很少成为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农民非法参与有扩大的危险。近几年来,农民通过贿赂、暴力威胁和恫吓等手段影响乡村干部决策或村委会选举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有些地方,黑恶势力侵入到村级政权,出现了恶人治村。地痞村霸气焰嚣张,扰乱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农民的财产和生命权益受到极大的侵害和威胁,民主和法制遭到了无情的践踏。
广大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的投入较少,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遇到雨天,地面泥泞,农民的出行都成问题,更加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的特点。而且产品质量较差,销售渠道窄,市场份额占有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一号文件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并把这一问题作为国家生活的重中之重。就目前中国农村的现状,要彻底改变这一现实状况。应该:
A、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这就需要立法机关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坚决限制城市发
展占用大量耕地,依法完善土地审批手续。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这是解决当前农村现状的前提。
B、努力在农村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这不仅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包括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彻底转变当今农村普遍存在的靠天收的现实。这种投入包括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和乡村公路的建设,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实行公司加农户的战略,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化需求。
C、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此外还要完善各种维护农民权利的各种法律和社会监督机制。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D、加强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宣传力度,使他们认清和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并将选举纳入法制保证。能选举出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村干部。
第四篇:中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现状与解决办法
论关于中国中小企业激励员工的问题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搞活一个企业,激发员工并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就必须面对激励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激励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激励误区分析,提出了应对现代管理中激励误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激励 中小企业 误区 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人力资源问题是其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留着人才、如何激励员工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众所周知: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这才是企业唯一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成功的企业,更加重视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激发员工发挥潜力,并把激励作为中小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来对待。
中小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
1未能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员工薪酬水平主要依赖职务的提升,未能以价值贡献作为激励标准。中小企业采用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薪酬往往跟高层、中层和基层主管等职务挂钩,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这种激励制度主要以对高中基层
管理人员激励为主。这种仅以职务高低确定薪酬高低容易使企业资源错置、浪费人事成本,不能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潜力。
2.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
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中小企业制度较为粗放,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员工而言,因为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升迁和裁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这样,往往离职的并非是庸才,升迁的也未必就是良将。
3.激励方式单一,缺乏文化、精神激励
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是物质激励,缺乏文化、精神激励机制,过分强调利益导向及物质激励,不积极了解员工最喜欢什么、最关心什么,没有挖掘员工的内在精神动力。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尊重、成就、动力、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只讲竞争、不讲合作,损人利己、封锁消息、一切向钱看等等,往往得不偿失。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均衡的薪酬体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而要想真正发挥薪酬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要深化薪酬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职位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职位设置、职位序列、职位说明书等。其次,要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对职位价值进行评价,即职位评估。再次,员工能力要与职位要求基本匹配。在职位价值报酬制中,通过采用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位比对等一连串客观的流程理论,一层一层归纳分析的科学方法筛选比对出各职位价值“相对排序”。再以此为基准,配合外部同业薪资市场调查及公司内部薪资策略,订定出各职位应有的相对报酬。
按职位价值确定报酬,可以让员工从注重职位高低转变到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来,以价值贡献换得报酬。让员工面对了解自身价值的高低并寻求真正的努力目标,有利于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时,员工不再仅以形式上的职务晋升为目标而改以提升自我职能或职位价值为努力方向,自然可使公司逐渐导向重视绩效、重视训练与自我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维持企业竞争力亦有其正面的效果及意义。
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淘汰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淘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绩效-考核-激励淘汰-绩效”的流程来描绘,由此可以看出,因绩效而考核,因考核而激励淘汰,因激励淘汰而有绩效,彼此间是互动关系。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是奖惩的主要依据。中小企业要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员工做出考核和评定。考核方法应该有科学性,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规范化。能准确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判断每个人的功与过,以及每个人贡献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正地决定奖励谁、惩罚谁。公正和公平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考核基础上。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员工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员工比业绩、论贡献的积极性,还能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对员工考核方面员工的日常考核应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规定的职责确立关键业绩指标,以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行在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采用末位淘汰制,如GE实行严格的ABC管理法规定必须有10%的员工为c类,这些人会被降职或淘汰。又如在海尔通过考评将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及试用三类,并将三类员工的比例保持在4︰5︰1,试用的员工必须设法提高绩效,否则必将会淘汰。
3.加强文化、精神激励力度
单纯的物质激励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s)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它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小企业必须在完善物质激励的同时,建立起精神激励机制,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
员工在物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后,必然会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层次。若仅靠物质激励来激励员工,那还仅仅停留在激励的初级阶段。故中小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来激励员工。
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员工。企业可以实施目标激励,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然后,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员职工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样,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此外,在工作中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员工,采纳员工建议,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实行工作岗位轮换,让员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走出激励管理误区的对策
1、明确各岗位职责,公开考核标准,做到激励有章可循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 影响激励效果,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
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考核必须做到有奖有罚。对于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反之,犯同等错误的员工, 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惩罚。
2、确定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既要重视物质激励的作用,也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所以企业应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形式上要多样化,以保证实施激励效应的最大化。
经济效益不同的企业激励应有所不同。对经济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要谨慎采用物质激励,高薪对于此类企业而言不太可行。对比较成熟、经济效益良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比较雄厚,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高薪诚聘各方英才,但从合理规划企业成本方面出发,也不能把高薪作为唯一的手段。
3、长期短期激励行为相结合中小企业在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长期性培养,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知识型人才较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和资金为员工制定一套确实可行的职业发展体系。这一职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员工的职务或职称的晋升机会等等,所以企业要给他们一点暗示,他们是最有机会晋升的群体,使其感觉到个人发展方向与组织发展方向趋于一致,个人的潜能就能发挥的更好,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就越大。
4、注重团队激励,提高团队合作战斗力
实际上,一次性重奖作为短期激励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轰动效应”和提高了人们的胃口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可言。企业如果丢掉了集体主义的团结合作精神,那是很可怕的,想要创造出佳绩,个人的能力发挥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坚不摧的制胜利器。当一个团队达成了某种成就时,整个团队都应该获得奖励,为此,中小企业每个季度可以举行一次会议,向每个月得奖的团体进行嘉奖,使他们感觉到企业是真正的重视他们,所以合理的团队激励,能从根本上增强团队合作力,达到1+1>2 的激励效果。
5、重视企业内部沟通与协调,有效激励员工
沟通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要建立起上下畅通的言路,通过专业的激励人员、定期的团队会议、明确的沟通认可和经常性一对一的反馈,源源不断地将激励灌输到团队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已经是一个历史和现今均已证实的真理。不管公司有多大,最后的成功都取决于管理者是否能在集体与集体之中,以及每个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真诚的沟通,了解员工的行为,这样管理者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快乐和满足,他们才会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对员工激励要因人而异,实行差别化的激励方式
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本弱,财力、物力有限,所以对员工激励要看员工所在部门和企业的整体情况和员工的具体贡献。企业在嘉奖员工时, 可以用:张贴一封写满有具体事例的表扬信,让其他员工来一起分享,或者每逢员工遇到婚娶、生日之类的喜事, 张贴出大幅的标语以表示祝贺, 或者每月定期召开员工大会,为寿星专门送上别具一格的生日礼物,也可以是一盒小点心或者是小玩意等。另外还可以给具有闯劲的员工富予更有刺激性的工作, 激发他们内心更高的工作热情;给表现杰出的员工发企业特制的徽章,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卖力;给一家人都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举办团体活动来制造家庭氛围, 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对新进的员工及时完成工作后,要进行赞扬和肯定, 提高对新工作、新环境的热爱,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要做的不仅仅是增加员工的收入, 改善员工的福利,更重要的是根据员工的需求,建立多层次、多种类型的激励方式,并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激励机制,以适应企业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求,要经常和员工沟通、交流,尊重、支持员工,为员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 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中小企业必能脱颖而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丽娟.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1(1)
【2】张一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所有制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M〕2004(9)
【3】田青.世界三种代表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述评,经济研究〔M〕2001(5)
【4】霍爱玲.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企业管理〔M〕2004(7)
第五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1.引言
语法和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两大支柱,是相辅相成的,哪一个方面都不可以偏废。语法知识是英语阅读的前提,是英语写作技巧的关键,同时也是英语口语流利的必要因素。《牛津高级英汉词典》中对语法的解释是:“Grammar----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g them into sentences.”即语法就是把词连成句子时采用的规则,所以语法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必要条件,对语言的运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正是因此语法教学成了现在初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只有牢固的掌握语法知识,才能在精准的时间内提取有效的相关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在做题时举一反三。语法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每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不论是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都大量涉及了语法的考查。举例来说:每年的高考英语作文都占有25分的分值,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英语语法的熟练运用和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学生牢固的语法知识和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是提升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语法教学尤为重要。
在对语法的学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和用工程度对学习语法很重要,但是教师的讲解传授更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决策者和改革者,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对高中语法教学的研究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教什么、怎样教全看教师,教师自身扎实的语法知识及成熟稳定的语法教学观念,都会对语法教学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一方面,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语法教学信念和知识结构对语法教学的影响,而是一味的追求客观因素;令一方面,一些教师虽有一定了解,但不能把握精髓,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师在语法教学上存在的误区使得某些老师过分注重语法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死抠”语法规则,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想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把英语课上成“满堂灌”的语法课,相反还有一些老师完全不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只是按照书上的读下来,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读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掌握不牢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传授语法是所采用的不同教学策略,都是在自身对于语法教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判断和决定都会影响他们处理语法知识所采用的方法。所以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同时入手来探究高中语法教学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