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

时间:2019-05-15 04:1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

第一篇:【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课

时】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及其表达效果(作用)。

2、恰当运用语言,语言表达展示个人的理解、分析、感悟、体验的深度和效度。【金点巧指】

1、识记每一个修辞格,对易混淆的修辞格加以比较分析,强化记忆,对常见修辞格的表达作用要烂熟于心。

2、关注生活,注重知识的综合,用“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节”的语言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中考例析】

1、下面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06天津市)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

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象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丈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2、今年三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总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席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06福州市)

教育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全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06江苏无锡市)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瞒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运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附答案:

1、C

2、重视平民教育(教育要面向平民)

3、“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目标测评】

1、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2、“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人说:‘小李,你真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话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句中加“__”的部分是对偶句。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幅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5、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爱心是。

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读书,;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9、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提示:注意修辞)

例:圆规:(1)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的圆规。

(2)圆规愤愤地回转身。

百灵鸟:(1)

(2)

10、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从正反两方面谈。(2)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老年人固然有不少“蒲柳之姿,望秋先殒”,但也有不少是“松柏之姿,隆冬转茂”的;青年人

。关键在于怎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年龄,对待生活。

11、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4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

时间。

12、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册小人奚足算哉

()

1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海尔集团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因而创先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奇迹-产品零库存(没有积压的产品)。当被问到海尔集团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宫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时主张成功零库存。”

张瑞敏所说的“成功零库存”的意思是:。

14、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印度尼西亚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在即,印尼政府5月13日发出最高级别红色警报,万名倚山而居的村民开始撤离这片“怒火中烧”的家园。

写出“怒火中烧”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15、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的话表明了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16、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

(1)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2)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3)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23人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4)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17、请为下面这则新了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本报讯,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词着实让陈女士温暖了一回。

昨日下午,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封独特的祝福信: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装满了整页白纸,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语:“今生因你疾狂,此爱天下无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玟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牵挂!”信纸的一角,机灵的女儿也没忘了“顺便”检讨一下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女儿称,劳动节和母亲节连着到来,她便想出这种特别的方式来感谢母亲,她还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康乃馨。

第二篇: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中国...

[课 时] 第3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3)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理解层次: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3、运用层次: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考点导学] 识记:

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科举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整整存在1300周年。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录取率仅百分之一二,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确考试内容。

七下课本P18鱼贯而出 P8右上文字图

2、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表现在:

农业方面: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原犁、筒车,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七下课本P14筒车

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商业方面: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

3、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人善任。

一、选择题

(2010·山东威海)5.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010·江苏连云港)3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2010·广东深圳)13.如右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D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2010·江苏宿迁)20.“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C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2010·江苏无锡)3.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10·江苏扬州)27.右图中流经扬州的一段大运河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湖南永州)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C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2010·浙江台州)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此回答12~14题。

12.“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2010·重庆)1.“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重庆綦江)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B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10·广东东莞)7.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B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2010·浙江杭州)5.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C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010·湖南岳阳)4.“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10·广东汕头)3.“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010·福建龙岩2)3.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C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010·重庆江津)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B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10·四川成都)4.“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10·四川成都)6.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B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2010·山东日照)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D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2010·山东聊城)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D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山东聊城)7.“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C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

(2010·广东东莞)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D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2010·福建龙岩)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如右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2010·山东潍坊)4.“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D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2010·广东汕头)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D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010·内蒙古赤峰)2.下列四种工具哪一个是灌溉用的()D

A

B

C

D(2010·山东聊城)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C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10·重庆)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010·江苏南京)5.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010·湖南邵阳)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2010·山东滨州)5.“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C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湖北十堰)22.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C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2010·山西)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D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湖北黄冈)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B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10·重庆江津)2.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D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2010·江苏淮安)1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D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010·山东菏泽)3.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C A.皇帝御赐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举考试制度

D.察举制度(2010·四川宜宾)3.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D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重庆)3.今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B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2010·湖南邵阳)4.藏族的祖先是()A A.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2010·山东青岛)8.“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D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2010·新疆乌鲁木齐)2.唐朝时期,管辖今伊犁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是()B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大都护府

C.安西大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2010·湖北宜昌)5.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的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经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湖北咸宁)10.吐蕃人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B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2010·贵州毕节)1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D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010·重庆綦江)2.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D

A.阿备仲麻吕

B.玄奘

C.吉备真备

D.鉴真

(2010·江苏泰州)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B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2010·湖南长沙)2.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D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010·广东)3.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C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010·福建莆田)5.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D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

(2010·重庆江津)3.隋唐时期,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使节到我国访问。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为日中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突出的代表有()C A.鉴真

B.玄奘

C.空海

D.徐福(2010·福建泉州)3.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B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2010·江苏扬州)28.据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A A.鉴真 B.玄癸

C.空海

D.圆仁

(2010·湖南娄底)4.七年级

(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二、改错题

(2010·安徽)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1)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用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改正:

【×】(1)推荐改为考试

(2010·福建福州)21.武则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A

B 21.错误:A(武则天);改正:唐太宗;

(2010·湖南湘潭)2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22.√;

三、材料分析题

(2010·江苏苏州)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30.(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010·湖北黄冈)28.(6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2分)

28.(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2)唐朝: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1分)(3)元朝:行省制度(1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分)(2010·山东莱芜)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1)上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1分)材料二

国别 唐→天竺 唐→日本 人物 玄奘 鉴真 内容 西行取经 6次东渡 结果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21.(1)丝绸之路。(1分)(2)对外开放。(1分)《大唐西域记》。(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2分)(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10·福建莆田)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

26.(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4分)(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山东泰安)3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1.(1)秦朝;(l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2)行省制度;(1分)西藏、台湾(或琉球)(2分);(3)明朝;(l分)明太祖(或朱元璋)(l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第三篇: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语文综合运用教学案

专题四:语文综合运用

【考点透视】:

语文综合运用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强调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与深入,综合实践活动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命题者的关注。由于语文综合运用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有独到的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语文综合运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必将在以后的中考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1.掌握口语交际 2.掌握图文转换 3.掌握材料探究 4.掌握语言运用 5.掌握病句修改

6.掌握标点符号的辨识与运用 7.掌握应用文的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安徽]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

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 【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_”(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今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规格】5mg/片。【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更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第(1)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在了解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环保法》普法宣传”这一主题进行宣传语的拟写。同时要满足宣传语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要求。第(2)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第①题中“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这句话不合逻辑,句意与原本的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没有”一词多余。第②题,“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应改为能与“责任”搭配的“履行”。第(3)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和得体,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所提取的信息要有效(5mg一片,每次10mg就是一次两片,每日一次,早上服用最佳),语言组织要精炼,务必在30字以内。按照题目要求把转告给“张爷爷”的降压药服用方法写出即可。

【答案】(1)示例1:比喻:环保法,地球的绿色保镖。示例2:对偶:依法保护环境,齐心建设家园(2)①没有②履行(3)示例:张爷爷,这种降压药,您每天早上吃一次,每次两片。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16•荆门]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①【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1)古稀(2)垂髫(3)不惑(4)花甲(5)弱冠(6)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3分)

座位排序是(填效字序号)→ → → → →

②【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

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2分)已领金额: 元。

③【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2分)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1)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谈泊成最美的风景(2)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3)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4)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

④【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4分)【答案】

①(1)(4)(3)(6)(5)(2)②壹佰玖拾陆 ③(4)(1)(3)(2)

④示例:①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③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 ④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第四篇: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件www.xiexiebang.com

第3课时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现代文部分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沉溺

慰藉

麻痹

符箓

炽热

时髦

真知灼

二、字形超市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辉煌殿塘

书藉

闲遐

出类拔萃

三、词语网络

近义词辨析

【积累/积聚】都有“(事物)逐渐聚集”的意思。前者可用于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

后者多用于钱财。如:本书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财富积聚和过度消费现象。

【教养/修养】前者①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②教育培养。如:每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发展水平和家庭教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后者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如:这人有修养,从不和别人争吵。

【灼见/卓见】灼见:透彻的见解。如:真知灼见。卓见:高明的见解。如:您的卓见让我们茅塞顿开。

【精练/精炼】精练(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如:语言精练。精炼:①提炼精华,除去杂质。②同“精练”。如:原油送到炼油厂去精炼。

(二)熟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x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蛟龙生焉

①非利足也

②金就砺则利

①虽有槁暴

②暴殄天物

③性情暴躁

①驽马十驾

②相如虽驽

①圣心备焉

②有备无患

③关情备至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佛印绝类弥勒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①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先达德隆望尊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①用心一也

②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③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①惑而不从师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①术业有专攻

②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①—④读zhōng)

①瓮中之鳖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中道而废

④古之人虚中乐善

(⑤—⑦读zhòng)

⑤木直中绳

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⑦欲中守法

①非利足也,而致干里。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

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⑤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孔子师郯子

④吾师道也

⑤巫医乐师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辨析虚词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③青,取之于蓝

④不拘于时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通假总汇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或师焉,或不焉

四.活用串烧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吾师道也

(师:学习)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

(圣:圣明之人)

愚益愚

(愚: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

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

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耻相师

(耻:以……为耻)

(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一:专一)

五、判断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

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六.异义细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七、集结名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达标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

舟楫

契约

六艺经传

B.麻痹

阿谀

跬步

木直中绳

c.戕害

句读

槁暴

跂而望矣

D.符箓

骐骥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ó)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

B.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

c.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

D.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作,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逐渐

增强

领略

B.逐步

增强

领悟

c.逐渐

加强

领悟

D.逐步

加强

领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第4课时

阅读与写作

课时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掌握高考文言文考点的阅读技巧

3、积累“学习与修养”的写作素材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8.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颖,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①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果,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致:招致,取得

B.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规劝

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

鄙:卑鄙

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几:接近

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基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问焉以破其疑

B.舍问,其奚决焉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项是()

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B.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3.下列各句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

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写作允许模仿,但拒绝抄袭。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译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

(3)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译文: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请对下列两个语段进行鉴赏,写出超过50字的鉴赏性文字

从形式上对语段一进行鉴赏

语段一

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将它那万千声音和形式掩盖下的同一性体验。

从内容上对语段二进行鉴赏

语段二

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无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谰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十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于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二、素材提纯

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内容

话题:学习•修养

第二专题

现代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隘——ài

跋——bá

溺——nì

藉——jiè

痹——bì

戕——qiāng

给——jǐ

箓——lù

钥——yòo

炽热——chì

捏——niē

甄——zhēn

擅——shàn

髦——máo

灼——zhuó

二、字形超市

辉煌殿堂

书籍

闲暇

出类拔萃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实词一词多义

生:

①“生”通“性”,天赋,资质,名词

②生长,动词

利:

①敏捷,快,形容词

②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暴:

①pù,同“曝”,晒干②(tiǎn)天物(bào,糟蹋

③bào,急躁

驽:

①nú,劣马,常比喻没有能力

②nú,比喻愚劣无能

备:

①具备

②准备

③详备,完全到位

绝:

①停止,消失

②隔绝

③极,尽

③横渡

假:

①借给

②借助

③假装

望:

①远看

②盼望

③名望

④农历每月十五

闻:

①听到 ②见闻

③名声

用:

①因,由

②用途,用处

③物资财用

④采用 ⑤任用

从:①跟随 ②自

攻:

①研究

②攻打

③ 雕琢

:(①—④读zhōng)

① 内、里 ② 中间、当中③ 半、一半④

心中、内心

(⑤—⑦读zhòng)

⑤ 符合、适合⑥ 命中 ⑦ 爱到、遭到。句意为,想要使太守受到法律制裁

致:

① 达到

②招引,招来

③表达,传达

④意志,情趣

⑤尽,极

师:

①名词,老师

②动词,从师学习

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动词,学习⑤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传:①动词,传授 ②名词,解释经义的书

二.辨析虚词

而:

①表转折

②表顺承 ③表并列

④表递进 ⑤表修饰 ⑥却,表转折

则:

①就,表条件

②就是,表判断

于:

①比 ②向 ③介词,表所从,可译为“从” ④被 ⑤在

乎:①比②呢,反问

三.通假总汇

①“有”通“又”,“暴”通“曝”。

②“知”通“智”,智慧。

③“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受”通“授”,教授。

⑤“不”通“否”

达标练习

.cB跬步(kuǐ)D炽热(chì))

2.B

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4.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5.D(A为宾语前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

(一)课内语段阅读

7.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8.“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0.c(鄙:庸俗,浅陋)

1.A(A为代词,指“贤于己者”;BcD或为句中语气词或句末语气词)

2.B(“审问”古义是详细地考察、询问,今义是审讯)

3.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4.(1)非常勤勉地只是将进修(学业)作要务,(这)并不多见。(2)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病。(3)(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拿来)追问别人来极尽别人的短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语段一赏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作者将书的世界比喻成这些美好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活泼传神,能唤起读者美好的感受。

【语段二赏析】:“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是每部经典的个性。“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人类对于真、善、美与“崇高”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这也是“教养”之所在。这里,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二、素材提纯

话题:学习•修养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4.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

5.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语文中考总复习》九下文言文 学案

《语文中考总复习》学案导学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范围:九年级(下册)第5-6单元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钟典课时:一课时时间: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审核人:兰桂芬

【教师寄语】

自主复习,奋战中考,百日冲刺,做考场最轻松的你。

【学习目标】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三、将文言文的重要句子或词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正确领会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分析。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文章(或文段)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能够概括和归纳。

六、背诵并默写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课前复习导学】

一、了解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⑴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⑵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⑶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⑷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五至六单元背后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文部分,将第18课《孟子》两章(P155-P158)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将第19课《鱼我所欲也》(P160-P161)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1课《曹刿论战》(P170-P172)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复习背诵,将第24课《诗经》两首(P182-P184)的两篇课文复习背诵。

三、自主翻阅并复习老师在初三上新课时的一些笔记,书籍,习题与试卷,对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概述,复习部分除了导学复习一中提到的背默外,则重点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意、词类活用这几个方面着手。文学句式和字音也是我们在面对中考文言文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否则也很难着手对文言文的理解,故这两方面也要了解与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的指导,请将不懂、不熟、不能明确的内容写在这里,上课的时候同同学,组长,老师研讨交流。

【课堂复习研讨】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做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九距之______ 通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动字,并加以解释。

(1)一鼓作气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惩山北之塞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将鼓之词类活用字是 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请献十金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3)牺牲布帛,弗敢加也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加拂土古今异义词是 _______ 古译 ____________今译 ___________

四、请解释一词多意词的意思。

故逐之()二者不可兼得()三里之城()故得城

公问其故()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城非不高也()

五、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长勺()守圉()畎亩()法家拂士()公输盘诎()敝舆()犀兕()始龀()下视其辙()期年之后()

六、请判断给出的文言句子的句式,并加以翻译。

(1)宋何罪之有? 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感其诚。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之客曰。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舜发于畎亩之中。句式属于 __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训练巩固】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2)公将驰之()(3)既克()(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限四个字)

4.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用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延伸】

(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

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________________②一:________________③识: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课后成果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货吧,同时,也相信在收获一份知识与快乐的同时,是不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呢?请你把在这堂课中的收货写在下面,同时,也把你发现的不足也记录在这里吧!下一次,就要改正不足,发扬有点哦。

下载【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