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课时语音汉字教学案(无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
第1课时 语音汉字
【课 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语音汉字 【考试要点】
1.语音(掌握常见字的读音)2.辩析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3.辨别汉字的正误,改正错别字 4.规范端正写汉字 5.使用工具书查字典
【复习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方音的情况。” 【题型分析】
语音试题题型主要有:①选择题: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或选出所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②填写题:或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在语段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③改错题:改正所列词语中不正确的读音。
文字试题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或选出所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或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或选出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查找所列汉字有错误的一项。②创新题:给某一汉字增加一个笔画组成不同的汉字;在所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某一汉字意思相近的字。③改错题:在所列词语中找出错别字并按顺序规范、端正、整洁地改正在田字格或方框里;在语段中找出错别字并在文后横线或括号中改正;找出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拼音后的横线上填写相应汉字。【解题方略】
1.语音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按照课标要求,掌握常用的3500个汉字,尤其是所学教材中的注音字、多音字。
2.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认清字形、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对3500个常用汉字能规范、清楚、端正地书写,平时在写作、生活和课外阅读中要留心观察,发现错别字要及时纠正。要特别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形似字、注音的常用字和日常生活广告中的错用字。【例】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但在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xuè()suǒ()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开始讲的时候,那些识字的,也还有模().有样地翻几下作文本,应和()几句。后来说得多了,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 xuè ② suǒ(2)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模 ② 和 【参考答案】谑 琐 mú hè
解析:这一道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语段具体语境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的能力。试题材料选自课外。这些汉字是考生课内所学,对此自然也是耳熟能详。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试题读一遍,弄清试题要求;其次是要与平时积累的字词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填写与拼音相对应的汉字,准确给汉字注音。【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庸碌 锋芒毕露 赃物 吹毛求疵 B.杀戳 一泻千里 恣睢 冥思暇想
C.沉湎 苦心孤诣 驻立 顾名思意 D.谰语 获益非浅 急燥 声名狼籍
【参考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辨析错别字的情况,正确选项为A。16个词语均选自考生所学教材,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干扰项B项“杀戳”的“戳”应为“戮”,“冥思暇想”的“暇”应为“遐”;C项“驻立”的“驻”应为“伫”,“顾名思意”的“意”应为“义”;D项“急燥”的“燥”应为“躁”,“获益非浅”的“非”应为“匪”。多数考生容易把正确项选为B。因为B项中“戳”与“戮”形似,容易混淆;对“暇”与“遐”的字义不甚清楚,造成混用。解误方略是弄清楚常见形似字的区别,理解辨析常用字的字义。【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ŭ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shŭn()吸 贪婪().(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参考答案】(1)吮 lán(2)沧穹——苍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hàn)匿笑(nì)鲜为人知(xiān)...B.怡悦(yi)广漠(mò)一气呵成(hē)...C.亢奋(kàng)蹒跚(mǎn)沧海桑田(cānɡ)...D.烦燥(zào)干涸(hé)相形见绌(chù)...【参考答案】 B 3.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补足成语。(4分)
(1)童趣àng()然(2)上下默qì()
(3)别出心cái()(4)惟妙惟xiào()【参考答案】(1)盎(2)契(3)裁(4)肖
第二篇: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课时句子排序教学案(无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
第4课时 句子排序
【课 时】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句子排序 【考纲要求】
1.重新排列句序,使句子连贯,附合逻辑。
2.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将语段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衔接顺畅。命题趋势: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主观排序。【考点导学】
一、排序主要要求:语言连贯
1.围绕一个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2.安排好句子的先后顺序。
3.注意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过度和衔接。4.注意语意和语气保持一致。
二、梳理语句的方法
1.句子的组合一般有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2.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或方面来阐述中心句的,再按内在的逻辑联系加以梳理。
3.也可借助关联词、代词和总括性的词语来帮助分析。
三、例题(完成下列各题,找出规律、方法)
1.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我们该,,努力成为信念坚定、知识丰厚、脚踏实地、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①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②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 ③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 ④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2.排列下面语句,使之成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一个人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敏锐。②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做笔记则能使人精确。③因此,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④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饰无知。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3.把下面的句子连缀成一段话,写出你排列的句序。①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②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③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的近似于无。④ 在中国画中,浓的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⑤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寻思。⑦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正确的是:
四、探究分析
1题结合下文可知,①句中的“爱国主义”对应“信念坚定”,②句中的“奉献社会”对应“品德高尚”,③句中的“勤奋学习”对应“知识丰厚”,④句中的“深入实践”对应“脚踏实地”,因此应该选D.2题由“如果”句可以看出①、③、④句为一组句子,又由“因此”看出这一组句子表结果,故不能置前,只能是②句打头,带“因此”的③句紧随其后,再根据语义、对应及④句中的“又”这个标志性的词语不难看出①③④句中的“孤独探索”、“懒于动笔”、“不读书”正好与②句中的“读书”、“讨论”、“做笔记”倒过来一一对应,正确答案应该是A.3题根据语义和标志性词语可以看出“前者”、“后者”是一组,它们分别指代④、⑦中所写的两种美,根据“也是美”可知⑦居④后,这就初步排定了④⑦①③的顺序。根据语义可以看出②、⑥句是对“淡之美”的阐述,又由②句中转折连词“可”可以看出②紧随③后,有过渡的作用。其中⑤句根据语义既可以打头作为说明对象,又可以置尾作举例说明,但根据“就是”一词,我认为还是放在结尾好。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⑦①③②⑥⑤
五、归纳总结
根据以上的探究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句子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1.结合语境(上下文)看对应关系。2.看标志性的词语。3.注意语义的衔接
4.句子多时应注意先分组结对,合并内容。5.注意句子的特征,如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6.还要注意整体感知和文体知识。
六、巩固练习
1.【2015•贵州黔南】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2.(2015•山东泰安市)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③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④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⑤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⑥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A.③④⑥②⑤①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③④⑥②⑤
第三篇: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1课时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教学案(无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
第11课时 古诗词鉴赏考点二 名句赏析
【课 时】第 11 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
【考点突破】名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称道。解答时要从炼字用词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去把握诗句的意蕴。因此应关注诗句中的写景句、哲理句和抒怀句。【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方法指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写景句的答题模式:赏析角度+所绘之景+表达情感(烘托意境)。哲理句的答题模式:理解句意+揭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抒怀句的答题模式:抒怀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抒发的情感。
【答题格式】该句(字)运用
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切入角度+内容+情感 【题型示例】
示例一: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题格式: 释句+修辞+内容+情感。
示例答案: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埋没马蹄。这句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示例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广泛被人们运用。
答题格式:释句+哲理
示例答案:这句诗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句诗一直被人们广泛运用。
示例三: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题格式: 释句+词语+内容+情感
示例答案: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哪家新来的燕子衔春泥筑巢。“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考点精炼】
(一)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二)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 考点精炼答案:
1.示例1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的景色,“钟”字为凝聚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割”字炼字极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2.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夜景,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3.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敌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自己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世事的洞彻和达观。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面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应有豁达胸襟。
示例2: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并用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一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不必悲观,同时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伤,表达诗人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四篇: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0课时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教学案(无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
第10课时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 品味炼字
【课 时】第 10 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 【考点突破】
1.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2.“炼字”炼什么?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也不可忽视
【题目形式】
1.简析某字的妙处(艺术效果、表情达意的作用、意蕴)等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 3.本诗的诗眼歌是哪个字?为什么?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方法指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所用的手法。(第一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二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三步)
【答题格式】该字有的意思。运用
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解释+手法(用法)+内容+情感 【题型示例】
示例一:直接鉴赏关键词 春
望(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技法点拨:
1.解释字义:“搔”本指用手指轻轻刮,此处指诗人要解愁的动作。
2.描述诗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凄之象”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3.点出技巧,阐述效果(艺术效果、表意效果):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示例二: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点拨: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准确找出符合题意的独具特色的词,然后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关注诗歌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1.明确回答哪个字用得好:破字用得好
2.解释字义:破即碎,不完整。这指长安城沦陷,处处破败。
3.诗句描述:国都沦陷,城池破旧,满目断壁残垣,只有山河依旧在。
4.点出技巧,阐述效果(艺术效果、表意效果):破字使人触目惊心,营造了荒凉寂寞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示例三:比较鉴赏关键词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4分)技巧点拨:
1.判断“能”或 “不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关注手法用法(从修辞角度入手)不能。“见”是看见,是无意中的偶见。“望”是有意向处看。
2.理清该字表现的对象,把该字放回到原句中,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景象; “见”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南山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体现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及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望”字体现不出这种心境。
参考答案:不能。“见”是看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南山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体现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及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望”是有意向处看,体现不出这种心境。【考点精练】
(一)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怒”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面各 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三)品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提问】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 考点精炼答案:
1.参考答案:“怒”有气势盛的意思。(1分)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河水人格化 ;(1分)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1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答案】A 3.参考答案:“阔”更好。“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表现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因此“阔”比“失”好。
参考答案二:“失”字更好。“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第五篇: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3课时中国...
[课 时] 第3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3)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理解层次: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3、运用层次: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考点导学] 识记:
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科举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整整存在1300周年。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录取率仅百分之一二,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确考试内容。
七下课本P18鱼贯而出 P8右上文字图
2、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表现在:
农业方面: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原犁、筒车,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七下课本P14筒车
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商业方面: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
3、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人善任。
一、选择题
(2010·山东威海)5.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010·江苏连云港)3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2010·广东深圳)13.如右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D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2010·江苏宿迁)20.“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C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2010·江苏无锡)3.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10·江苏扬州)27.右图中流经扬州的一段大运河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湖南永州)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C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2010·浙江台州)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此回答12~14题。
12.“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2010·重庆)1.“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重庆綦江)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B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10·广东东莞)7.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B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2010·浙江杭州)5.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C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010·湖南岳阳)4.“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10·广东汕头)3.“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010·福建龙岩2)3.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C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010·重庆江津)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B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10·四川成都)4.“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10·四川成都)6.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B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2010·山东日照)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D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2010·山东聊城)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D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山东聊城)7.“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C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
(2010·广东东莞)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D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2010·福建龙岩)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如右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2010·山东潍坊)4.“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D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2010·广东汕头)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D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010·内蒙古赤峰)2.下列四种工具哪一个是灌溉用的()D
A
B
C
D(2010·山东聊城)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C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10·重庆)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010·江苏南京)5.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010·湖南邵阳)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2010·山东滨州)5.“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C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湖北十堰)22.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C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2010·山西)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D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湖北黄冈)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B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10·重庆江津)2.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D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2010·江苏淮安)1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D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010·山东菏泽)3.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C A.皇帝御赐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举考试制度
D.察举制度(2010·四川宜宾)3.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D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重庆)3.今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B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2010·湖南邵阳)4.藏族的祖先是()A A.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2010·山东青岛)8.“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D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2010·新疆乌鲁木齐)2.唐朝时期,管辖今伊犁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是()B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大都护府
C.安西大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2010·湖北宜昌)5.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的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经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湖北咸宁)10.吐蕃人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B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2010·贵州毕节)1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D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010·重庆綦江)2.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D
A.阿备仲麻吕
B.玄奘
C.吉备真备
D.鉴真
(2010·江苏泰州)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B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2010·湖南长沙)2.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D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010·广东)3.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C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010·福建莆田)5.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D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
(2010·重庆江津)3.隋唐时期,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使节到我国访问。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为日中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突出的代表有()C A.鉴真
B.玄奘
C.空海
D.徐福(2010·福建泉州)3.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B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2010·江苏扬州)28.据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A A.鉴真 B.玄癸
C.空海
D.圆仁
(2010·湖南娄底)4.七年级
(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二、改错题
(2010·安徽)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
】(1)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用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改正:
【×】(1)推荐改为考试
(2010·福建福州)21.武则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A
B 21.错误:A(武则天);改正:唐太宗;
(2010·湖南湘潭)2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22.√;
三、材料分析题
(2010·江苏苏州)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30.(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010·湖北黄冈)28.(6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2分)
28.(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2)唐朝: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1分)(3)元朝:行省制度(1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分)(2010·山东莱芜)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1)上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1分)材料二
国别 唐→天竺 唐→日本 人物 玄奘 鉴真 内容 西行取经 6次东渡 结果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21.(1)丝绸之路。(1分)(2)对外开放。(1分)《大唐西域记》。(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2分)(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10·福建莆田)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
26.(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4分)(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
(2010·山东泰安)3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1.(1)秦朝;(l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2)行省制度;(1分)西藏、台湾(或琉球)(2分);(3)明朝;(l分)明太祖(或朱元璋)(l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Czxxw.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