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共5篇)

时间:2019-05-15 04: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

第一篇: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

苗族大型舞蹈传承与创新教学案例

——让民族之花开满校园

【摘要】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更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各少数民族在自己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性,保护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真实写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的内容就是把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校园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把苗族文化跟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苗族大型集体舞

校园大课间活动

团结协作精神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云南就有26个少数民族,而每 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目前很多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或逐渐在消失,国家为了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那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和条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为了切实落实“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我省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全省各中小学推开,民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根据我县有苗族、彝族、白族和汉族杂居的情况,我选了苗族文化作为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容。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大型集体舞是苗族传统文化当中很独特很传统的一种文化之一,是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团结协作的途径。

二、实施过程

(一)苗族大型集体舞分析

苗族大型集体舞是在音乐旋律中集体进行的大众性自娱自乐的舞蹈,在苗族群众口头中又称为“团结舞”,这种大型集体舞的特点是动作比较简单,人人都能跳,听着音乐跟着就能跳,看着别人的舞蹈动作就会跳的舞蹈。苗族大型集体舞是团结合作,互相学习的一种体现,也是苗族培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一种方式。

苗族大型集体舞的音乐是由流传于苗族地区的多首乐曲合并串连而成的乐曲,乐曲节奏欢快,速度有快慢,比较适合大众表演。

(二)学生分析

我认为:学生没有见过苗族大型舞蹈的场面,也没有参加和体 验过大型集体舞的表演,但是学生会听音乐,通过老师的教授,学生可以跟着学跳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跳就能感受和体验跳集体舞的氛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来开展活动,让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真正落实在我校的教育教学中,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学习苗族传统大型舞蹈基本动作,充分展示我校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3、通过民族文化和校园大课间的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同步健康的发展。

4、认真落实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文件精神,用民族文化渲染校园文化建设。

5、通过校园的艺术教育和大课间活动来传承和创新苗族传统的大型舞蹈。

6、通过苗族大型集体舞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

学会听辩音乐,能根据不同歌曲的旋律,跳不同的舞蹈动作,从集体舞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苗族集体舞的一些基本动作和舞步。

(五)教学难点:

能听辩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变动作,跟音乐跳着动作入场和 做队形变化。

(六)课前准备

1、先选择好音乐;

2、根据音乐的旋律设计舞蹈动作和在操场上的队形变化;

(七)教学思路

1、用4个课时的时间学最基本的动作,让学生在教室以班级为单位,学会舞蹈动作,再让学生跟这苗族大型舞蹈的音乐跳。

2、用一个星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入场和队形变化排练。

(八)教学手段

1、用示范和讲解法教学生学习舞蹈动作;

2、用动作模仿法带学生学舞蹈动作;

3、用集体表演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熟悉音乐和动作。

(九)教学用具

1、在教室运用多媒体设备

2、在操场上用广播器材

(十)课时安排 :4课时

(十一)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学苗族大型舞蹈的七个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听每一首小乐曲的旋律。

2、学会每一歌曲的动作。

3、掌握苗族舞蹈的动作要点。教学重点:学每一小乐曲的动作。

教学难点:跳的动作到位,动作与音乐稳合。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师:弹琴。

生:学生听着音乐进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是: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和良好行为习惯。(2)整理队形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站队,按照六排八行的队形站好。生:排队

师:做准备活动,跟老师一起做练习。生:模仿老师做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是:这样排好队形是为学生跳集体舞做好提前的准备活动,同时也为了学生的安全。(3)导入:

师: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唱歌”每当苗族人相聚在一起,都要通过跳舞的方式来互相学习和交流,他们跳的这种舞叫做“苗族大型集体舞”又称为“团结舞”,今天我们了来学跳苗族大型集体舞。生:听老师介绍苗族大型集体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苗族大型集体舞的相关文化和民俗常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听老师介绍苗族大型集体舞。(4)集体舞教学

师:请同学们听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生:初步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示范跳第一首小乐曲。生:静静地观看老师示范动作。师:请同学们来跟老师学动作。

生:跟老师学跳动作。

师:一边讲解动作要点,一边示范一边教跳动作。生:跟这老师的口令学跳动作。

师:按照上面的教学方法,教授每一首小乐曲的动作、、、、、、生:跟老师学跳每一首小乐曲的动作、、、、、、师:往下教、、、、、生:继续学、、、、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老师主要是通过徒手的方法,先教学生跳每一首小乐曲的动作,让学生先学会每个动作的要点,把动作学到位,用一节课的时间把七个动作学会。第二课时:听音乐,根据音乐跳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听每一首小乐曲的旋律。

2、能听辨每一歌曲的旋律,并初步跟音乐跳动作。

3、掌握熟悉音乐。

教学重点:熟悉每一小乐曲的旋律。教学难点:初步能听音乐跳动作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师:弹琴。

生:学生听着音乐进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是: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和良好行为习惯。(2)整理队形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站队,按照六排八行的队形站好。生:排队

师:做准备活动,跟老师一起做练习。生:模仿老师做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是:这样排好队形是为学生跳集体舞做好提前的准备活动,同时也为了学生的安全。(3)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的苗族大型舞蹈学习,请同学们复习一遍上节课学的动作。

生: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情况,同时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4)集体舞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完整的听听音乐,熟记一下每一首歌曲的旋律。生:初步听音乐,感受完整的大型大型集体舞的音乐的。师:请同学们听着音乐,看老师示范跳。生:静静地观看老师示范动作。

师:请同学们来跟老师一起随音乐学动作。

生:跟老师学跳。

师:一边讲解动作要点,一边示范一边教跳动作。生:跟这老师的示范学跳动作。师:老师带学生跟音乐跳、、、、、、生:边听音乐边跟老师学跳动作、、、、、、师:反复带跳动作、、、、、生:继续学跳,通过反复练习熟悉音乐和动作、、、、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会听音乐,做到能听着音乐就跟着跳动作,记住和分清楚哪段音乐跳什么动作。

第三课时:以班级为主,到操场排练入场和队形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自己班级入场的路线和到达的指定地点。

2、教会学生在本班所在的场地位置边跳边作队形变化。

3、熟悉音乐和动作,并记住队形的变化方法。教学重点:排练学生入操场和作队形变化的方法。教学难点:教会学生一边跳一边做队形变化。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师:弹琴。

生:学生听着音乐进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是: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和良好行为习惯。(2)整理队形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站队,按照两列纵队的队形站好。生:排队

师:听音乐,按照老师的要求跳入场的动作。生:按照老师跳入场动作。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班级入场的位置和所要到达的位置,能跟着音乐边跳边入场。(3)导入:

师:苗族大型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队形变化可以根据场地和活动要求做队形变化,队形变化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在场地宽敞的地方,苗族大型舞蹈的队形可以做复杂的变化,队形有圆圈,几何图形,苗族特有图案变化等等,在场地小的地方,一般就是圆圈和纵横队形。

生:了解老师介绍苗族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苗族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化,以及变化的方 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苗族大型集体舞队形变化教学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跳着动作入场。生:初步听音乐,跟着音乐跳着舞入场。

师:请同学们互相学习,学会合作,按照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做队形变化。

生:静静地听老师的要求,按照老师的提示跳。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指定的队形,根据音乐做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走队形。

师:一边讲解队形要点,一边走一边跳动作。生:跟着老师的口令做队形变化。师:往下教、、、、、生:继续学、、、、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放飞练习,让学生熟悉音乐,并分清楚哪一段音乐要跳什么动作,哪一段音乐要做什么队形变化,记住音乐、动作和队形变化。

第四课时:以年级为单位,集体排练苗族大型舞蹈入场和队形变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倾听老师的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配合老师和别人。

3、在集体排练中学会照顾别人,学会尊重别人,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全校班级集体入场排练和队形变化排练

教学难点:各班熟悉各班入场的路线,并做到能够安静的听老师统一调度和排练安排,在做队形变化时,不慌乱。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师:用广播器材统一组织学生做入场准备。生: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后场。设计意图是:有序的做好入场准备。(2)各班入场练习

师:请各班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排好队行,在广播的统一指挥下听音乐跳舞入场。

生:各班排队,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按统一指挥要求入场。师:入场时,各班安排各班以前大课间活动的路线走,走的时候听音乐跳着舞入场。

生: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听音乐跳着舞入场。

设计意图是: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做好入场准备和入场练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各班有班主任协助,学生入场时不会因为激动而不乱,排练效果会更好,同时学生的安全也有保障。(3)集体舞队形变化教学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各班在各班指定的位置跳集体 舞,要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生: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听音乐跳集体舞,各班按照大课间活动的路线跳着舞入场,跳到了各班指导的地点,就在原地跟音乐跳集体舞,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设计意图: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和监管下,跳着舞入场走各自班级的路线,集体舞的入场就有序不会显得很乱,安排以前大课间活动的路线跳到各班的指定地点,使集体舞富有动感,在各班指定的位置上跳集体舞,并根据音乐在动作和队形变化富有特色。

三、亮点特色

这个教学活动的亮点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我的教学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资源和经验。

第二是教学活动结合了学校的工作安排。我的做法是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与学校大课间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目前我校活动场地狭小,大课间活动只能分室内外、分年级同时进行的情况,把这两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做,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工作安排要求,又丰富和增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第三是活动效果有特色。一方面可以突出我校大课间的活动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课间活动的特色,切实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是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艺术教育和大课间活动来传承和创新苗族传统的大型舞蹈。

四、运行成效

这个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原则开展活动,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苗族大型舞蹈有机的融入在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用民族文化来渲染校园文化,用苗族大型舞蹈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用民族文化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感。

运行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活动内容为苗族传统的大型舞蹈,我的教学设计在采用传统舞蹈的同时,结合学校场地和学生安全的实际情况,创新的进行了新的编排。我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内容符合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

(二)教学活动体现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原则

1、育人的原则。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苗族大型舞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苗族大型舞蹈的过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音乐素质。

2、整体性原则。苗族大型舞蹈符合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和教育规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使苗族大型舞蹈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形成统一整体。

3、传承和创新原则。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民族文 化进校园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我校文化建设和形式,在传统的苗族大型舞蹈中挖掘新意,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学生领悟民族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4、贴近原则。苗族大型舞蹈的学习贴近学生品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现性。

(三)教学活动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苗族大型集体舞本身就是一种团结舞,其本质就是团结合作,在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各班为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排练,尤其在排练出场和在操场活动时,得到了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领导和老师之间都体现出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大家都有了这种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精神,苗族大型舞蹈教学在学校才能够按预期的目标完成,活动效果才好。

五、发展展望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大型舞蹈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内容,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性,保护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就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真实写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苗族大型集体舞能够从苗族内部活动走向社会活动,尤其是能够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容进入教学课堂是一件非常 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苗族大型舞蹈的传承和创新是苗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课间活动的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在学校得到了传承和保护的有效举措。我想把这一套苗族大型集体舞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广,让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民族文化之花开面校园,让民族音乐唱响校园,让民族文化真正走进世界文化。

第二篇:五指山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集体舞大赛-主持词

五指山市 2010 年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集体舞大赛

主持词

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男:今夜的五指山繁星满天,微风轻拂,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女 :今夜的五指山歌声飞扬,舞姿翩翩,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男:在即将迎来黎族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节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以舞会友,跳出五指山的昂扬风采,舞出五指山奔放激情。女:在集体舞大赛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们为大家介绍出席今晚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分别是:

男:今晚的比赛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文艺界知名人士担任会演的评委,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们。

女: 他们分别是——————

男:欢迎各位评委嘉宾的到来。

女: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领导致辞。

男:比赛即将开始,今晚的比赛我们采取现场亮分的形式为参赛队伍打分。为公平起见,在前三支队伍演出完毕后评委再对比给分。女:此次比赛我们组委会特设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4 名,三等奖 6 名,优秀奖若干名,让我们用掌声预祝他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男:好,我们的比赛现在正式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各支队伍的精彩表演,首先上场的是财贸口代表队,他们表演的是“舞动旋律”,指导老师:修晶,请民族艺术健身舞蹈队做好准备。

结束语:

结束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本次比赛的成绩也已见分晓,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颁奖仪式,首先我们颁发的是优秀奖,获得优秀奖的是:„„有请„„为获得优秀奖的代表队颁奖。

接下来颁发的是三等奖,获得三等奖的代表队是:„„有

请„„

二等奖

一等奖

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对各支获奖队伍表示祝贺,恭喜他们!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五指山市 2010 年黎族苗族“三月三”节集体舞大赛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再见!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集体舞教学 文档

浅谈幼儿园集体舞教学

古溪镇幼儿园 李春梅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集体舞教学中的“舞谱”,以及打破传统舞蹈教学,采用尝试法,激发孩子们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让孩子们自觉学习、快乐学习。在舞蹈教学课堂中以孩子为中心开展集体舞教学,让孩子们成为集体舞学习的主人。【关键词】舞蹈;幼儿园集体舞教学

从集体舞的渊源来看,它是一种传统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群众文化,它包括圆圈舞、行列舞、方阵舞、链状舞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化特点浓厚的集体舞,突出的是娱乐性、通俗性和参与性。幼儿园开展集体舞教学可以给幼儿提供没有太多记忆负担、动作负担、重在参与,享受人际交流的机会,使孩子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丰富的队形变化中感受个体与集体和谐活动的过程,享受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体态的、非语言的交流,获得审美情趣的艺术体验。

集体舞组织过程中,教师都认为教学精力投入大、孩子在学习集体舞中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躁动、队形乱,同伴之间交往不畅,课堂纪律难掌控;另外老师教学方法单

一、教师承受着教学效果与精力投入不成正比的压力。因而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集体舞学习往往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手腕花、跺跺脚等动作随意性大,同伴合作简单的律动活动。

那么如何来正确定位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使得它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使幼儿身心得到积极有序地发展?寻找什么样的策略为师生“解压”?探索出集体舞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集体舞的大众参与,绽放集体舞的魅力?成了我们幼儿教师的工作重点。于是我尝试在幼儿园大班进行集体舞教学的研究,注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拓展创新教学方法,浑身解数地发挥良好的教学方法施效。通过探索研究,建构了集体舞学习的基本常规、初步了解了专业性的舞蹈词汇,发挥了集体舞在幼儿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萌发了幼儿学习集体舞的兴趣。

要提高小朋友的舞蹈表现水平,作为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受去启发孩子们的感受,特别是自己示范表演时要有激情,感情要投入,要在孩子们面前树立起艺术形象,让他们感受到舞蹈中的音乐美、韵律美、姿态的美。我认为,要提高幼儿的舞蹈表演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启迪幼儿审美意识,善用欣赏感受法

集体舞像一幅幅运动婀娜多姿的画面,带给人们动态的美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集体舞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幼儿感受、理解,丰富集体舞的元素。在《金孔雀轻轻跳》舞蹈中,将欣赏了解孔雀渗透在幼儿的一日各个环节中。音乐活动中,欣赏优美抒情的乐曲,想象音乐的每一个乐句中蕴含着孔雀的舞蹈动作以及多个动作下的有趣情节。区域活动中,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以及幼儿舞蹈录像《大青树下》,感受孔雀舞的基本手型、三道弯的基本舞姿、常用的舞蹈词汇,并尝试学学跳跳。自由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孔雀舞优美独特的造型动作图片。通过多途径地感受,幼儿喜欢七彩羽毛,舞步轻盈、气质高雅的孔雀。表演时,她(他)们会用自己的头、颈、腰及四肢来模仿孔雀,表现心目中美丽的孔雀天使。集体舞是许多人按比较严 格的队形和动作来规定一起跳舞的形式。整齐、有序、和谐是集体舞的另一种美感。这种和谐之美,光靠老师口头描述,孩子们很难理解,更难感受和谐美究竟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快乐。我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集体舞和中外民间集体舞给幼儿欣赏,感受多个人在舞蹈中动作的变化、队形的变化、以及每位表演者在舞蹈中的作用。让幼儿较真切地看到这种和谐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来源。欣赏后,孩子会说,“表演者动作都是一样的,很美。”“有比较多的队形变化,变化的时候能跟随音乐,变得很快,很整齐。”通过感受和欣赏,在幼儿头脑中产生美的意境、浮现舞蹈的创想,对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萌动表现和创作的欲望。

二、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妙用“舞谱”法

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一般2—7岁的孩子属于这个阶段特点。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的出现,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因此,我在集体舞中根据幼儿这一思维特点,以“舞谱”、“舞画”或者“舞图”为手段,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1、在舞蹈动作学习中活用“舞画”。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多采用“言传身教教学法”即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来传递动作信息。这种方法的好处,教师亲身示范、临场指导,有极强的现场感,使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得到发挥。但它具有模仿性和机械性,偏重动作技能的学习,缺乏主动探索动作的过程。随着幼儿学习心理需求的发展和场地环境光的制约,这种方法束缚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而舞图的运用,为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观察、理解保证了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孩子既动脑又动身体,既减轻了老师反复示范讲解的辛苦又满足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如在《亲蜜的好朋友》活动中,我把“脚尖脚跟脚尖跳”的舞步画成舞画分解图,孩子通过观察图上的动作符号做动作,虽然孩子在理解中有争议,然而这种争议更加深了孩子动作的印象。《三人邀请舞》活动中,邀请动作和音乐很难配合。于是我将动作的舞画与音乐的图谱两者结合,借助熟悉的音乐图谱来与之相应的舞图匹配,增强了形象记忆与已有的经验迁移,为幼儿合拍准确地舞蹈提供了方便。

2、在队形变化中巧用“队形谱”。队形变化是集体舞的核心。通过队形谱,使动态的变化转化为静态的图示,让不好控制的变化转化为方向线路分明的图谱。如在《亲密的好朋友》《幸福拍手歌》中,有双圈运动的队形变化。出示队形谱,外圈与内圈的孩子是一一对应的,内圈的孩子有箭头,而外圈则没有任何标志。幼儿观察后得知,在双圈上舞蹈,外圈孩子静止不动,内圈孩子按照箭头方向行进,等到音乐结束,一号的孩子移动到二号的对面,依次前进一个位。观察理解之后,把队形变化逐渐内化,运用到自己的舞蹈中,教师只需要对个别孩子的辅导,增强了幼儿自我观察学习的能力。在《茉莉花》中,队形变化更复杂,出现了由斜排组建的太阳型。运用队形谱,在队形谱上标上每一排的位置,排头与排尾的位置,孩子通过观察讨论,知道排头面向圆心,排尾向外斜斜展开。队形谱的运用,给集体舞的队形变化提供了很多方便和快捷。无需教师再一一地拉扯着孩子到位,更不需要老师声色俱厉地强调队形的要求,只要用“队形谱”这位无声的老师,来 提示孩子,在幼儿心中逐渐产生集体舞队形变化中的“法”意识。让“法”来约束孩子们的行动,规范孩子们的动作,达到集体舞的要求。

三、反思传统教学,灵活采用尝试法

1、先练后讲,渗透法。

传统的集体舞教学“先讲后学”,“先讲后练”的“填鸭式”的“随堂灌”。即使你讲得口干舌燥,带着他们数拍子,分解动作,仍是“一头雾水”搞不清,反倒把原来的动作分解也丢没了。我根据幼儿多动好学的特点,采用“跟我一起跳”的办法,在音乐中学动作,在反复的练习中感知动作技能,再回头来讲分解动作,讲讲动作的难点并纠正动作。先练后讲,先学后导,在尝试中学,以渗透式为主要特征的尝试教学法,符合幼儿在动作中学习的特点,满足幼儿好动的心理特点,不仅学习动作速度快,而且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动作水平和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多动少讲,身体语言示范法。

幼儿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个高度兴奋的孩子发出的尖叫声会感染和引发几十个孩子的“共鸣”,分贝之高,震耳欲聋,难以遏制。若采用“高压政策”在孩子们兴奋的“制高点”上与其对峙,很被动,只能使他们更加亢奋,给自己难堪,降低自己在孩子们面前的威信。试着以“无声胜有声”。我设计了一组课堂常用语手势,如:“集合,整队”左手举拳,双手平拉;“上位”双手外翻,手心朝上分开斜上举;“下位”双手外翻手心朝下分开斜下举;“停止,准备”:右手分开手心向下,左手食指顶着右手掌心中。试用后,使我感到用手势指挥比当场呵斥、生拉硬扯的办法好,孩子们适应之后,受益无穷。它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嗓音负担,而且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在使用手势时,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保持微笑是必须的,用眼睛与孩子交流:和蔼、自信、大度,再配上果敢、干练、洒脱的手势,效果更佳。切忌烦躁、厌倦、无精打采和惊慌失措。要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你、亲近你、崇拜你,才能当好老师,教好他们的课程。

四、切实探索舞蹈教学的电教化手段,尝试多媒体辅助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幼儿园教育的众多领域,它们具有能化静为动、声像并茂,渲染气氛等特点,使一些难以体会和理解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中能发挥激发幼儿兴趣、加强交互性、扩充信息的作用。舞蹈是动态的艺术造型,将舞蹈的“动作”与课件的“动态”两者相容,动中交互,动中学习。因此,在感知理解和队形学习的两个环节中都渗透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茉莉花》的感知理解的活动环节中,把舞蹈情节和内容以图示形式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孩子们能随着音乐轻松有趣,一目了然理解音乐和舞蹈中的内容。在《七色光》的舞蹈中,六纵队变化到六个小圆,重点将队尾带动整列行进的路线运用课件的演示,使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有序地行进,控制行进的速度,感知变化后的成果。在《茉莉花》的舞蹈中怎样使孩子能均衡、有序、快速地从六个小圆回归到一个大圆是难点。利用课件形象地演示,让孩子们多次感受到小圆上哪两个孩子开始分化,两边孩子回归的路线。传统的集体舞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好探索、好尝试、好批判、富有个性的新时代孩子。一味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将抹杀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会埋没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孩子们在集体舞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悦,舞蹈的美好快乐。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第四篇:浅谈苗族地区作文教学

浅谈苗族地区作文教学

在农村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更是如履薄冰——艰难,自不必言。当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主要是:

1、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信息比较闭塞,苗族人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即使与外界有异地交流,更多的也是苗族本民族,而本民族基本都居住于山区,所以,山区的孩子抬头见到的四处是大山,低头见到的满眼是石头红土,生长在这样闭塞的环境里,学生见到的事物少,见识不广,知识面非常窄;

2、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促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根本不够重视,学生读也好不读也罢,孩子是否上学对于家长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念书还不如在家干点农活或学技术挣钱实惠;

3、语言环境的影响,苗族地区不管任何人都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以至于本地区的孩子只会使用苗语对话交流,不会说汉语或说汉语很吃力,无法正确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出的话也是颠三倒四,语不达意。不会说话,说不好话,怕说话,不敢说话,最后干脆不说话,连最基本最有效的汉语训练途径也放弃了,这必然使学生语言生疏,而无法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无法写出语句通顺的作文。

鉴于以上有因,我认为在山区搞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由于苗族学生长期身居大山,近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足不出户”。苗族学生自幼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封闭对他们的影响自然也不例外,深居简出,与外界往来太少,以致于他们见识太窄,知道的事物太少,最常见的事物都叫不出名来,一些简单的常识都搞不清、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简直是不可思议,所以,我认为作为山区的教师,必须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各种认识事物的机会。具体做法如: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在没有插图的情况下,教师应自己绘制或找一些图片、照片来进行教学,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接触一下真实的事物,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如飞机、坦克、大炮、军舰、轮船等,能见到的让他们见一见,不能亲自见到的,找些图片和照片給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飞机、什么是大炮、什么是潜艇等,丰富他们的记忆表象,以后涉及到相关的事物不至于使他们一无所知,要开阔学生的眼界,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参观活动,如参观工厂水电站、养殖厂、奶牛场等,让学生增加一些其它社会组成部分的情况和相关知识,了解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要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组织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读书的条件,让学生从书中学到各种知识,了解到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而知道各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年山区的不少人家也有了电视,让他们多看看电视,了解一些国内外的大事、小事、新奇事,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族风情,让他们知道除了苗族之外,还有很多民族,各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让 他们从电视里了解山外的精彩世界,除此外,老师还应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将来有一些值得他们留念和回忆的东西,这样写作文时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二、抓好语文教学,为写作奠定基础。

抓好平时的语文教学,这是写作的基础。抓好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说是听,“上课要专心听讲”这是我们常说的话。什么是会听?会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能听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能听出对方说话中的错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叫做会听;说是听的延续,会听了,能听了,听得多了,要学会把自己的看法和认为表达出来,这就是说,说就要求把自己的想法说清讲明,语言要流利干脆。能听了,会说了,按理说应该会写了,但这不完全,因为写作是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体,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产儿。能说准确流利的话未必就能写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因为我们还差着书面表达能力,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名篇佳作求教,学习借鉴别人好的描写方法,表现形式,表现句式。何为名篇佳作?我们教材上的课文,我们订阅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老师名篇佳作,那么多名篇佳作,我们怎么处理呢,要多看、多读、多思、多记、多思,读每一篇课文(作文)都要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弄懂了之后,你再试着模仿写几个句子和段落也就掌握了别人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了。多记,看过别人的作品后,要注意把别人用的好的词语和 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学着仿写应用,这样读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写是前三种能力发展的终极目标,能写是对其它三种能力的检验,久练笔熟,多写则笔下生花。所以作为老师在发展学生前三种能力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动笔写,通过写来巩固前三种能力,又由前三种能力反过来推动写的发展。

三、加强作文各环节间的指导

要搞好作文教学,要注意加强作文各环节间的指导。具体地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写作前的指导。a、观察类作文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以及观察的侧重点;b、写人记事类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选择典型材料,围绕人物特点和品质展开描写,记事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c、状物类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写清事物的外形、颜色、质地、大小、材料和用途,作者本人对爱物的感情等,如果写的是动植物,要注意写清生长情况和生活习性等;d、应用文类要注意它的格式。

2、写作时的指导:要教会学生审题,如何定题目,怎样围绕题目构思选材,如何安排段落,(一般小学阶段,学生能掌握三段式就行了,最多不宜超过四段)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开头,中间处理,又如何结尾等,同时适当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描写方法,注意提醒学生不写错别字。

3、写作后的指导:写完后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把用错的字改正过来,写得不通顺的句子要修改通顺,用得不恰当的词语重新改换,修辞不恰当的要重新选择修辞手法,用错的标点重新更正,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4、作文的评改:学生的作文评改要究方式方法,我认为没有必要全批全改,全批全改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老师的负担,而且批改下来的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因为苗族学生大多数人根本看不懂老师的批语,少数几个人也只是似懂非懂,把时间花在批改上无疑是舍本求末,适得其反,做无用功。我认为作文课的最后工作重点应放在“评”上,老师应腾出专门时间来进行讲评,讲评时也没有必要全讲全评,而是有选择地找出几篇典型的来讲评,好、中、差的比例按3:2:1来挑,挑出的作文老师要指出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句子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妙,哪些句子写得不好、不恰当、不通顺,哪些词语用得不准确。哪些题目取得好,哪些不好,哪些偏了题。通过讲评,让学生自己对作文中的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所认识和了解,以达到改正错误和发扬优点,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5、利用一切相关因素影响和促进作文教学

作为山区的教师,我们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于汉族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自己具备的汉文化来影响他们,把你知道的汉族文化形式、生活习惯、娱乐方式、交友方式、思想信仰,生产劳动以及生活常识等文化信息,利用平时与学生聊天谈心机会渗透灌输给他们,使他们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从而改变自己长期落后、闭塞、愚昧的现状。在此过程中同时也减低了作文教学的困难梯度。山区苗族长期使用苗语,导致了说汉语表达不清,词不达意,这种现象需要改变。作为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讲汉话,讲清说汉话、普通话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同时让他们督促孩子搞好学习,尤其是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不是一般的泛读、齐读,而是要有感情地朗读,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机会,如图书角,每周一读等,除此外,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多看电视,听收音机,然后模仿剧中人物进行表演或复述故事内容,我想,通过个人这些做法和举措是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总的来说,如果注意了我所说的上述几点,加以认真实践,我想哪怕你扎根山区,你的作文教学也必定会有所开创、有所收获,你的学生也必定能写出几篇令你赞不绝口的妙文来。

罗建平2012年1月1日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集体舞教学案例《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教案

幼儿园大班集体舞教学案例《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关注教学流程设计满足儿童学习内需

吸引孩子的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常常是有讲究的,也就是说,其流程的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刻意的”。

这个“刻意”往往是建立在教师对孩于学习特点充分把握基础上的,能满足孩子学习内需的活动。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与思维特点是:好游戏、好模仿、好想象、好表现、好交往、好挑战。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针对孩子的上述特点,我从以下几点来满足孩子各方面所需。

一、“精心”创设“好故事”,满足孩子审美想象的需要。

“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好玩的游戏,才能够激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好玩的游戏情境”一一故事,来吸引孩子们主动加入。一个好的故事意境,通常会伴随着一个符合逻辑的游戏规则:一个有效的教学流程设计,必然会对“故事”进行精加工。只有精心设计的故事,才能为教学流程地顺利开展,埋下伏笔。

二、“巧妙”编配q隋境儿歌”,满足孩子自主调控动作节奏及交换舞伴规则的需要。

所谓的一隋境儿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为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情节,以较好地感知音乐节奏,所创编的符合游戏情节和音乐节奏的语言提示。在富有意义的情境儿歌辅助下,孩子们能够借助儿歌的语言提示来调控自己的动作节奏,同时,儿歌的语言指导,也对后续交换舞伴游戏,起到了提示、引导的作用。

三、“故意”设计“怪动作”,满足孩子表演、娱乐的需要。

该活动中,教师在念儿歌“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时,设计了_一组动作“跑一一摊开手耸肩(即嗯、嗯处),就是一个趣点的引发,传递给孩子的潜台词是:“没找着”。而原设计中,是边念儿歌,边做“跑”的动作。

显然,新的动作设计,降低了原设计中,只机械地做“找的动作”的乏味感、疲劳感,情趣性,从而满足了孩子自发表演和娱乐的需要,所以孩子才会觉得好玩、有趣。

四、“潜心”思考的“位移方式”,满足孩子合作交流、人际支持的需要。

在集体舞教学中,人际的互动与交流,是孩子们获得愉悦体验的源泉。不同的空间位移方式,常常让孩子们惊喜自己可以和不同的伙伴进行接触与互动。

比如:如何能让这命“内圈追外圈”的游戏规则,既符合教师设计的故事逻辑,又能满足孩子充分进行人际互动的愿望,都需要教师精心的策划与缜密的思考。

所以,一些环节的考虑,都必须设计在教学流程之中,都必须与先前的游戏情境、游戏规则相匹配,只有经过这样“潜心的思考与安排”,才能让教学凸显我们期望达到的游戏效果!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五、“刻意”制造的“竞技挑战”,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刻意创设了“狐狸抓鸡”的游戏情节,这种刻意设计的“追逃游戏”,不仅考察孩子仔细倾听能力,还要考察孩子快速做出“追或逃”的反应能力。满足了孩子寻求安全、追求挑战、获取胜利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他们高涨的情绪能够不断得以宣泄与释放,从而获得轻松愉悦感。

由此,我们感受到,经过“设计”的教学流程所彰显的优势在于:

1、教学流程“设计”的过程,就是给孩子提供支架的过程,有助于孩子的学习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

2、经过“设计”的教学流程,更关注孩子学习的心理,从而更能有效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需,让孩子由被动感知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不断激励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只有在不断地产生学习的内需的同时,才有可能主动地去探索、去恩考、去实践,才会成为想学、乐学、会学的学习者。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只有关注孩子的学习需要,才有可能让教学变得流畅,赋予生动性与吸引力!

下载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苗族大型集体舞教学案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集体舞比赛汇总表(共5篇)

    校园集体舞比赛汇总表 低年级组 一一 一二 二一 中年级组 二二 三一 三二 四一 10、2 高年级组 四二 五年级 评委 1 评委 2 评委 3 评委 4 评委 5......

    大型货车赔案案例

    2010年6月,我司客户某物流公司大型牵引车及挂车装载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由天津港驶出,在行驶到港口出口某上下坡路段时,由于车身过长(加挂车后超过30M、车身最高处4.5M),整车前半段......

    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

    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陆春燕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2-07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

    教学案例(共5篇)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策略 ——学习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课堂实录有感 今年是我工作以来第三次教学三年级,也是我第三次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对于于永正老师......

    教学案例(共5则)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这学期学习了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和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 当教学 “我们......

    苗族板凳舞教学教案5篇

    分享教案 设计者:吴诗丽 参与设计者:刘敏、肖艳、杨全香、杨丽萍、唐佳、吴敏 活动名称:苗族板凳舞 领域:艺术 分享时间:4月7日 用于时间: 活动来源:我们的家乡贵州是一个多民族......

    苗族舞蹈教学总结(范文大全)

    苗族舞蹈学科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聆玥 舞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舞蹈艺术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

    大班集体舞教案:田纳西摇摆舞(共5篇)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第一小节自由创编动作,第二小节自由扭动)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领袖舞蹈的表现模式,努力尝试在XX处独立做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