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幼儿园中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幼儿园中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儿童观不断深入广大幼教领域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内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游戏的实用性来划分,游戏可以分为自发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发产生的,能充分反映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游戏;教学性游戏是教师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游戏,一般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
关键词:游戏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儿童观不断深入广大幼教领域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内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游戏的实用性来划分,游戏可以分为自发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发产生的,能充分反映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游戏;教学性游戏是教师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游戏,一般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由于教学游戏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寓含着教师的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操控,因此教学性游戏成为教师最喜爱的教学形式,但是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从一个实际中的游戏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案例1: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买”与“卖”的含义,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组织孩子们在表演区玩起了“超市小当家”的游戏。老师把全班孩子分成五组,每六人一组,每组有一个收银员和五个小顾客,大家轮流当收银员并向孩子们强调了了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了,晨晨却自己坐在小椅子上,低头看自己的图画书,四组的孩子告诉老师自己组里少一名小顾客,教师就把晨晨拉进了四组中。整个游戏就只包含买与卖两个环节,孩子的游戏积极性渐渐消失了,游戏也就草草收场了。
案例2:
中班表演游戏《老虎的遭遇》扮演“青蛙”的幼儿对饥肠辘辘的“老虎”说“:我有一个主意,我们比赛跳远,要是我跳得比你远,你今天就不能吃我。”“老虎”同意,于是“青蛙”悄悄的咬住了“老虎”尾巴,和他一起跳了起来。突然,一个幼儿发现了问题:“不对,青蛙跳得没有老虎远!不信,你量量!”旁边演大叔的孩子也说,“就是,青蛙的脚落在了老虎的后面,他应该跳到前面才对!”青蛙看看自己的脚和老虎的脚,没有说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然而,一直在一旁观看的老师介入了:“演到哪里了?下面该谁讲话了?别吵别吵,我们接着演。”
案例3:
作为“认识蔬菜”的延伸活动,教师准备了各种蔬菜实物和小动物图片,组织孩子们玩起了“帮小动物回家”的游戏,让孩子们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喜欢的蔬菜。孩子们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很是兴奋,忘记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七嘴八舌的跟自己的小伙伴讨论起来了,瑶瑶拿着彩笔画起了胡萝卜和大白菜,露露把白菜顶到头上当帽子„„很明显,孩子们对五颜六色的蔬菜很是感兴趣,但是教师可不是这么想,她急于把孩子们拉到游戏的主题,不断打断孩子们的交流,甚至没收了瑶瑶的彩笔。
从这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忽略了游戏的发展性价值。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主要的授课形式和幼儿学习形式,饱含了教师的种种期待和希望,教师把教育的目标蕴含其中,大部分时间关心的是幼儿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这个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常规教育、品德培养方面有什么影响和作用。教师总是致力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获得了探究事物的方法和毅力,是否获得了对于某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教师所忽视的恰恰是对幼儿最重要的。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很显然,幼儿对蔬菜的颜色和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颜六色的蔬菜也唤起了幼儿“玩”的热情,但教师却急于把孩子们拉回游戏的主题,教师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可以留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游戏,在自由气氛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获得愉悦的情感经验。
2、游戏的生成性价值没有受到重视,没有顾及到幼儿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兴趣。
听过幼儿园公开课的老师应该都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讲课教师极力的把“开小差”的幼儿拉回课堂,都想在自己的预设下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对幼儿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想法或火花不是极力回避就是敷衍了事。在案例2游戏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突然对距离的远近及其测量问题产生了兴趣,本来这是一个生成新游戏———让幼儿学习“测量”的很好时机。如果此时让幼儿探索距离的远近问题,可以让幼儿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是,教师却“固执”地要幼儿回到刚才故事中断的地方继续表演,直到将教师所要求的东西演完。这样的游戏仅仅成为教师完成其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具有教育性,算不得真正的游戏教学。然而这种性质的游戏教学却在幼儿园实践中屡见不鲜。许多幼儿教师仅仅把游戏当作教学的手段,游戏的运用仅仅是为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奈的组织着陈旧的、毫无价值的游戏,幼儿在教师的权威下机械的、呆板的进行着教师要求做的事情。
3、游戏由教师控制,幼儿成为被动游戏者。
不论是何种游戏,只有儿童主动参与了游戏才会具有价值,如果儿童是被动参与游戏的或者游戏的过程不由儿童自己支配而是由教师操控全局,那这样的游戏虽然看似达到了游戏教学的目标,实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毫无价值意义可言。虽然在教学性游戏中,教师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起着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并帮助把具体的感性经验升华成概念知识的任务,不过教师要时刻谨记,游戏的主角是幼儿,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参与者、鼓励者和支持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如在案例1游戏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晨晨对“超市小当家”的游戏并不感兴趣,教师却不问缘由的把他拉入游戏中,而且从游戏的发起到分组到指定角色,整个的游戏过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幼儿游戏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被剥夺了。而游戏2也体现了这一点,幼儿被教师拖着走,教师说接着演下去,幼儿就得放弃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老师的吩咐继续演下去。或许,幼儿此刻的兴趣并不在表演怎样进行下去,而是在思考另一个被老师忽视的问题:“青蛙没有老虎跳的远啊,老虎应不应该把青蛙吃掉呢?”
4、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时,主观随意性太强,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指导。
教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缺乏对儿童游戏行为的系统观察。因此,游戏的计划性不够,缺乏指导游戏的目的意识,不了解儿童游戏的意图,不能对儿童游戏的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往往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不会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而且教师对游戏的干预意识很强,会不时的“打扰”到孩子们的游戏,教师并不关注幼儿作出某种游戏行为时的心理而过分关注于游戏的结果,并且缺乏足够的耐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己尝试、探索和发现。正如案例中的教师最后一句话:“演到哪里了?下面该谁讲话了?别吵别吵,我们接着演。”很明显,教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游戏中去,真正的好教师是会跟幼儿一样为游戏中的动物遭遇而感到开心或难过的。通过这句话我们也能看出,这位教师对教学的不负责任,都不知道“演到哪了?”,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谁说话了?”,就这样的状态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有效的指导吗?
5、游戏的形式化倾向严重,内容简单化。
游戏的组织权与控制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游戏的展开也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者是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游戏的内容与时间也是由教师来掌控,很多玩具与材料对幼儿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和挑战性,教师却不厌其烦的组织幼儿重复游戏,并没有考虑到重复游戏是不是还能唤起幼儿游戏的兴趣,简单的重复性游戏只会让游戏陷入形式化的境地。而对于游戏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问题的表面,并不能深入问题的实际层面,如在案例1的“超市小当家”中,幼儿只是简单的了解到买与卖的过程,而对于买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商品价格标签、付钱、找零)却应付了之,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渐渐消失而导致游戏草草收场。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运用不当会祸及幼儿的身心成长,看似简单的游戏教学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智,作为教师不可掉以轻心,针对以上阐述的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改善:
1、树立正确的游戏发展观,恰当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但却很少有人认识到游戏的发展性价值,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教师仅仅把游戏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而忽视了游戏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游戏发展观,不要把眼光仅仅聚焦于幼儿学到了多少。
案例中所出现的教师极力把孩子拉回表演的行为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都希望上课的步骤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进行,往往忽视了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倾向,这就牵涉到一个广大教育者都很矛盾和纠结的问题: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这对矛盾该怎样调和?其实预设与生成这两种课程模式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们都应该是为儿童服务的,因此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课程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的都是可以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来促进游戏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恰当而有效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幼儿不合乎预设程序的意外行为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智慧。教师对幼儿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想法或火花不应该极力回避或敷衍了事,而应该因时因地且恰当合理的把握教育时机生成一种具有价值的新游戏。
2、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儿童,教师成为游戏的支持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教学性游戏中,由于教师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起着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并帮助幼儿把具体的感性经验升华成抽象的概念知识的任务,这就容易造成一个误区:教师是游戏的主导者,幼儿的游戏行为应该跟随教师的思路,教师却成为主角,操控着整个游戏的进程与方向,幼儿成为游戏的被动参与者,甚至说是教师控制的木偶,这就完全违背了我们设计游戏的初衷,不管是怎样的游戏,幼儿才是游戏的主角,游戏的自主权不应该在教师手中而应该在幼儿手中,只有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游戏才会具有价值,如果幼儿只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机械的操作着某种玩具或动作,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作为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扮演着三种角色:游戏前材料准备、环境创设的组织者;游戏中适当干预、引导幼儿游戏行为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扮演着幼儿知识经验的总结者和提升者。但自始至终教师都只是作为配角的身份出现的,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原有的观念,不再把自己作为游戏的操控者和独裁者,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由和谐、不受拘泥的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教师应恰当把握游戏指导的时间与方式,克服主观随意性
首先,教师在指导前一定要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确定这个问题幼儿能不能自己解决,需不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明确意识到,适度的阻碍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把握不好而超出了幼儿能力范围过多的困难也有可能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受挫。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恰当时机,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幼儿还处于身心发展的低水平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模仿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该亲力亲为,给幼儿一个感性的体验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对于一些语言水平较高的游戏,教师在指导时更需要技巧,把一些生僻的词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传递给幼儿,把难以理解的句子用情景表现或肢体语言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幼儿的感性体验,同时还能唤起幼儿积极表演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
4、把握教育契机,在游戏中深化学习内容
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有“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理念,福禄贝尔更是推崇有加。现代的教师也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中游戏教学占很大的比重,教师也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但却往往把握不住教育的契机,白白丢失了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教师不应该只把游戏当做小孩子的玩闹,忽略了游戏的价值。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尽量的引导幼儿思考更多的问题,引导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授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如案例1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话题,如“商品的价格标签怎么看?”“我们有五块钱,可这个巧克力只卖三块钱,该怎么办啊?”“我们要买盒饼干,钱不够了怎么办?”“付钱的人好多啊,我们该怎么办?”“丽丽和天天同时看上了这个玩具猫,可只有一个,该怎么办?”这些新话题不仅能够重新唤起孩子们游戏的热情而且还能在游戏中深化幼儿对“买”与“卖”的理解,并能让幼儿学到怎样与人交往,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很轻松的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不要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在大人眼中再简单的事情都或许需要幼儿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一定要放低姿态,以同伴的身份为幼儿提建议、出主意,采用一些诸如“你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些?”“你这样试试看看会怎样?”而不是类似“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才行”这些命令式的口气。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说任何游戏都要有教学目的、教学结果,不能过于功利性,一旦游戏被套上教育的“枷锁”,那游戏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发展价值。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谨记: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园和教师只是为儿童提供均等的游戏机会、充足的游戏材料、适当有效的引导性干预和分享游戏经验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享受游戏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孟瑜.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9(4).
第二篇: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六: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优化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 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第五、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 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六: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优化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第五、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多年的教学,觉得农村孩子特别害怕写作文。
农村孩子害怕写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写作文的兴趣或愿望;
二、写作文无话可说;
三、作文时有话可说但说不具体:
四、语言表达欠缺个性。这是当前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当前学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内容空乏,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入手,指导学生写作,从生活中获取源头活水,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写作,快乐地学习
怎样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呢?下面谈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看来,写作课是一门极无聊又浪费时间的课程,而在作业的上交情况来看,学生作文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写作教学的正常运行。面对这种现象,不要硬性的要求学生一周写几篇文章,不再照搬课表写作要求严格的限制写作范围,而是将写作贯穿到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过一篇课文,学生都会有很多看法和见解,此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动笔大胆写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学习完《珍珠泉》之后,我让学生星期六星期天去观察家乡的龙潭,回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要求学生仿照《珍珠泉》的写作方法把自己所看所想写下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得到了激发,写作热情也高涨了。
然后,联系自身经历,丰富写作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内容简短空乏,字数达不到要求等现象。针对此问题,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自己的经历,说自己的故事。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开始,写作成果不是很理想,抄袭现象严重。后来,我发现有个同学写的特别感人,文章整整写了几百字,传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把它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之后,学生们纷纷落泪。后来批阅着他们重写的作业,我心里倍感欣慰,学生们终于肯写自己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情感。
再次、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小学生作文,说的通俗些就是练笔,小学生练笔中总会有一些闪光之处,如题目起得好或某个词、某句话写得好等,教师要时时表扬学生这些闪光之处,让学生深深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学生才会爱上作文,才会乐写作文。另外,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写作兴趣也很重要。用一种欣赏的口气和婉转的语句来评价他们的习作,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有位学生写了星期日和同学到野外郊游,他们一起跑呀、唱呀,玩得很开心。看到了茂密的森林;闻到了花草的芳香,也听到了各种鸟儿的鸣叫。那一天过得很有意义。我看完后,认真地写上了这样的评语:“看了你的作文,仿佛那种快乐的情景就在眼前。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快乐去呀!”这样的评语怎不让学生感到兴奋呢?评语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表达、喜欢写作。
课外阅读、扩充素材。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最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写作内容之所以
空洞,只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写真话,写心里话,轻松愉快的进行写作。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困惑及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移风中学
数学组
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原华东师范版是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解决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让教师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有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数学教师应尽快的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