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与科技的结晶——“鸟巢”》
《艺术与科技的结晶——“鸟巢”》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肖承凤 工作单位 江西省南康中学
邮 编 341400 E-mail xcfeng2006@163.com
联系电话 ***
教材分析:
“鸟巢”是我国首次承办奥运会(2008奥运会)主会场的标志性建筑,它是当代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从外观、结构特征、色彩的应用、科技含量等方面欣赏,将会给人们极大的启迪与鼓舞,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崇尚科学的精神,这是一则很好的联系实际的美术欣赏教材案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鸟巢”的外观、结构特征、色彩的欣赏,了解“鸟巢”的艺术特色及其科技含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鸟巢的欣赏,体会“鸟巢”的设计理念,感受其完美的艺术形式、浓厚的人文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欣赏法、互动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制作CAI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点击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申奥成功众人欢呼的情景。
师: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到计时,她将是我国向全世界展示综合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与舞台。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承,灿烂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8月8日,奥运圣火将在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点燃,届时,我国将张开臂膀喜迎八方宾客。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本届奥运会的主会场,世界奥运史上独具一格的标志性建筑——“鸟巢”。
(顺势揭示课题:艺术与科技的结晶——“鸟巢”)
(设计意图:运用北京申奥成功影片导入,启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导入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顺势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师生互动——奥运知识竞答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奥运会五环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
1、奥运会五环标志的含义是什么?(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
2、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集中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一贯遵循的宗旨及提出的格言和口号上,“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更高、更快、更强”是其格言。)3、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是什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4、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什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家都将受到世界的瞩目,而奥运会主会场建筑更是关注的焦点,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先进科技的窗口,极具标志性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奥运会有关资料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领略奥运精神,为欣赏“鸟巢”作铺垫。)
(二)、初步感知“鸟巢”
教师展示“鸟巢”的外观图和内部构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鸟巢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色彩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面对教师的问题,学生自由畅谈。(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初步感知鸟巢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色彩特点、象征意义。)
(三)、深入作品赏析: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教师介绍鸟巢的基本情况
1、鸟巢的设计者
奥运会不仅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创造最伟大的作品。
鸟巢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钢等合作完成的。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是瑞士富有远见的建筑师,实用主义理论家和讲师。他们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赋予建筑物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他们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历史、资源和技术背景。
图:鸟巢的设计师赫尔佐格(右)和德梅隆(左)
图:“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曾荣获20多项国际国内奖项。
2、鸟巢的基本情况
A
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将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B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像树枝组成的鸟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的,高69米。
C] 鸟巢外壳采用了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D整个体育场内部没有立柱,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会期间的20000个临时席在体育场的最上端,而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赛场。
E 场内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的合理划分和人性化的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F 钢结构的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是我国自发研制的Q460高强钢材,填补了我国这项技术领域的空白(3)鸟巢的象征意义
建筑设计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外观造型、内部结构、色彩等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
鸟巢
太极图
曲腹盆(彩陶)
镂空陶瓷
造型:
a 圆的外形似鸟窝,如摇篮,孕育着人类对未来的梦想与希望。
b圆的造型象中国传统的太极符号,阴阳相生,阴阳互化。体现了世界各民族拥有同一个梦想——携手共进、和平发展。
c圆的造型结构又象陶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色彩:
a 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富有光泽和时代感。
b红色看台灿烂、热烈、喜庆。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中国红作为中国
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看台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图:国旗
中国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对鸟巢的认识由前面的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
三、学生讨论
1、讨论话题:“鸟巢”从何方面体现我国倡导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按座位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2、讨论小结:
生1:从设计者来看,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者走在一起,融各民族优秀文化与理念,以人性化的设计,独特的构思,充分体现了奥运大家庭的团结与和平。全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和平与发展。
生2:结构及其材料的应用,突出了环保的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
生3:钢结构的应用,使世界上单梁跨度最大在鸟巢中得到应用,整个材料的生产、设计与建筑均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科技的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鸟巢”设计理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本课小结:
教师归纳:
1、“鸟巢”是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设计,整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
2、当人们进入巢内身临其境,国籍、肤色、语言不再成为陌生的理由,此时会由然升起一种小小环球命运相连的特殊感受,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这就是本次北京奥运会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3、不管在什么时代,文化的根源永远不能弃失,因为母土文化永远能够涵养后代子孙。
五、课外拓展
通过欣赏“鸟巢”,你有何感想?请用文字形式表现(100—200字)。
第二篇:艺术与生活的结晶(析《简·爱》)读书报告
生活与艺术的结晶
--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简·爱》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00011031纪燕妆
内容提要:艺术是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艺术美是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官乃至心灵的一种美的享受。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
表作《简·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晶,这部作品把现实与艺
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它带给人们浓郁的浪漫神秘的感官享受,又带领读者进入曲折甜美的生活与爱情的历程中去,让读者在现
实中体味一个如梦般的美丽故事。
艺术美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反映。它反映客观的生活对象的审美属性,成为审美主体的感受的物化形态。现实美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丰富和多样,但却因其分散粗糙的形态等多种原因不能满足人们的广泛的审美需要。美只有通过审美,才有价值。因而,艺术美的出现就适应了这种需求。小说是艺术美的一种,它在体现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在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中具有特殊的功能。艺术美是被审美化了的现实美。如歌德所说,艺术“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但是,艺术不等于生活,它是审美化了的生活。特别是小说,它的逼真程度有时简直能达到和生活不差分毫的程度,然而艺术终究不是生活,正如就真实反映现实生活而言,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简·爱》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与此同时,它又采用了许多梦境、幻觉、预感和象征、隐喻的手法,其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细腻真挚。作品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于娓娓叙述一个灰姑娘式爱情故事中创造了一种紧张气氛,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欲望,紧扣读者的心弦。
真、善、美,三者的关系是统一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美的。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以对于真的把握和认识为前提的。列夫·托尔斯泰说:“在生活中,谎言是卑鄙龌龊的,但它不能消灭生活,它只能以这种卑鄙行为玷污生活······但在艺术中,谎言会消灭现象之间的任何联系,使一切都蒙上粉灰。”这样看来,在艺术中的谎言是被审美化了的,它的出现更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可欣赏性。在一部小说中,无论是可恨的欺骗,还是善意的隐瞒,都是为了替作品中的人物制造一个表现其性格的环境,同时也为了引起读者厌恶或同情的感情共鸣。在《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对多次半夜发生在家中的意外的刻意隐瞒,一直死守着那个关于三楼上那个女疯子,那个放火、咬人、怪笑的女疯子就是他父亲作主给他的妻子的秘密;罗切斯特以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为掩饰来一步步看清简·爱的心意,还有简·爱在牧师家中一开始对自己身份的刻意隐瞒,这一连串似乎善意而又带有自私的谎言贯穿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相知到相爱,从分离到重见的过程。这些看似违背真实的谎言为作品增添了层层神秘的面纱,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是他们不舍得停止阅读,一直到真相大白为止。
但是,真不等于美,生活中真的东西不等于艺术中美的东西。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的成果,它是经过艺术家审美观念观照后的审美化的产物。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中的真实的东西,那只能形成琐碎平庸的现象罗织,造
成对艺术美的损害。那些生活中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东西,尽管是真实的,却不可入小说。小说作品选择的是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把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是小说家对生活中现象的审美发掘,是对生活中各种制约着事物进程的关系的审美把握,是对生活的逻辑及其在生活逻辑中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的忠实。
然而,不管艺术真实以怎样更高的的形态出现,不管作家以何种方式去发掘生活中的审美内涵,都不能也不应该摆脱生活的真实性。因为,在完成生活与艺术的能动转化过程中,又都渗透和表现出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作为美的理想,反映着作家的实践要求和愿望。美应该有理想,社会理想孕育产生了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作家对现实反映的方式,它有着充实的社会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变异性,使不同时代的作家所写出的作品富于鲜明的时代色彩。《简·爱》发表于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正渐趋成熟,在资本主义经济掠夺发展下,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生存空间更狭小,生存环境更恶劣。夏洛蒂·勃朗特的眼光和笔端因而指向了这一广大的阶层,为中小人物争取生存权利、个人独立地位大声疾呼。它叙述了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但立意更高,角度更新。简·爱贫穷而卑微,一个孤女,一个家庭教师,但她不论自身境遇如何不幸,始终坚持追求平等、自主和道德完善。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和道德的美感力量,她战胜了美丽高贵的英格拉姆小姐,得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在她踏入教堂,以为幸福来临的时候,所有真相瞬间揭穿,在社会习俗与命运安排下,她只能当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或者说在那一刻,成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的她也可算有一次小小的胜利,但她偏要坚韧的反抗命运的嘲弄,要么得到一切,要么就什么也放弃,宁愿只身流浪,也不要不平等、不完善的爱情。至此,一个追求平等自主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作家对蕴藏于中小人物身上的精神和道德美感的赞美,也是对中小人物为争取独立生存权利斗争精神的讴歌。在简·爱的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虚构的但有血有肉的女人,更看到了一个真正自尊自爱的真实灵魂,即作家自身的缩影。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山区的穷牧师家庭。尚在幼年,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无力抚养四个孩子,只好将子女送到半救济性质的寄宿学校上学。结束学生生涯后,她又留校任教三年,之后外出担任家庭教师。她的这部分经历,在《简·爱》中都有生动再现,成为简·爱的生活背景与成长历程。夏洛蒂从小酷爱文学,对美术、音乐、时事政治都有浓厚兴趣,这些在简·爱身上也有深刻体现,从而赋予简·爱不平凡的气质和坚韧自尊的人格。在作品中,无论是简·爱在桑非尔德果园里与罗切斯特先生的深情表露,还是她出走后的艰辛流浪的描写,都毫无扭捏状态和多愁善感的情调,而是有血有肉地表露了女主人公——也就是作家本身——的真实心灵,写出了自尊自强的人——尤其是自尊自强的女子的天性,令人肃然起敬,增加了对人性的敬意。因而,无疑《简·爱》是夏罗蒂·勃朗特其平凡而又富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生活可以是丑的,但艺术却不可能成为丑的。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美的集中体现。美和丑都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但只有当它们的存在形态为审美主体所能感受的情况下,它对主体才会有审美判断的意义。善于对美和丑进行转化融汇,才能让人感受真正的美。丑对美创造了特殊点鲜明的异态的美。《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矮小,瘦弱,苍白,不但不美,甚至还有一点丑陋,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先生也并非翩翩男子,这在人物外貌上打破了一向灰姑娘故事以俊男美女为主角的惯例。但是,在这两个不美的人身上却闪烁着令人眩目的光芒。简·爱拥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体验能力,有一种一般人不能欣赏、不懂欣赏的内在美;而罗切斯特先生他强悍而又温柔,暴烈而又敏感,刚毅而又机智,他独具慧眼,与简·爱达到精神上的契合,他们是灵魂上的结合。这样的一种结合,一种搭配,让人们领略到另一种美,一种更平凡,却又更深沉更永恒的美。
毫无疑问,《简·爱》是生活体验与艺术创作的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刻画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作家的自身与周边环境中寻找到点滴痕迹,如简·爱在寄宿学校中的好朋友海伦身上就可以寻到夏罗蒂其姐姐的影子。这样子的创作带给人们既真实又虚幻,既伸手可触又飘渺遥远的感觉,令读者在作品中看到简·爱,同时又感受到夏罗蒂·勃朗特本人。作品中,简·爱在重回到罗切斯特先生身边时,真诚地表白:“我永远也不愿离开你,先生,从今天起。”就这样,一个平凡的爱情故事步向完美的结局,却又让人领味到一种痛彻心扉之后无法言喻的喜悦。这样的领味,有赖于作家能够把生活与艺术灵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题材新颖,立意高尚又扣人心弦的非一般的灰姑娘式爱情故事。
第三篇: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复习提问】1.何谓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
2.何谓金属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2课时)
第二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基本要求】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重点】1.有关金属结构的基本概念:晶面、晶向、晶体、晶格、单晶体、多晶体,金属晶格的三种常见类型。2.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
3.晶粒的概念及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难点】
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选讲)。
§2-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所谓晶体是指其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物体。
(晶体内的原子之所以在空间是规则排列,主要是由于各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平衡的结果。)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非晶体:在物质内部,凡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如普通玻璃、松香、树脂等)。非晶体的原子则是无规律、无次序地堆积在一起的。
二、晶体结构的概念 1.晶格和晶胞
晶格:把点阵中的结点假想用一系列平行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子称为晶格。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称为“晶面”,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称为“晶胞”。2.晶面和晶向
晶面:点阵中的结点所构成的平面。晶向:点阵中的结点所组成的直线。
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可以用晶胞来描述其排列特征。
(阵点(结点):把原子(离子或分子)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称为阵点或结点。点阵:阵点(或结点)在空间的排列方式称晶体
图2-6
面心立方晶格
(三)密排六方晶格
由12个原子构成的简单六方晶体,且在上下两个六方面心还各有一个原子,而且简单六方体中心还有3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铍(Be)、Mg、Zn、镉(Cd)等。
图2-7 密排六方晶格
§2-2纯金属的结晶
结晶的基本概念:一切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如凝固后形成晶体结构,则称为结晶。金属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所以金属自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金属的结晶。
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实际结晶温度的测定:(冷却曲线)
图2-14 过冷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
过冷度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见图2-14。
2)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合金,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3)振动处理:
四、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
晶体缺陷:晶体中出现的各种不规则的原子堆积现象。1.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
晶体中的空位、间隙原子、杂质原子都是点缺陷。
图2-15 点缺陷示意图
2. 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位错
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第四篇:当代科技与陶瓷艺术创新教案
第七章 当代科技与陶瓷艺术创新
第一节 高聚物对陶土材料的加固
1、α-氰基丙烯酸乙酯对陶土材料的固化 基本思想:
将制作好的陶土坯子晾干后,浸透于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丙酮溶液中,然后α-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脂,只含少量的增稠剂、稳定剂,能瞬间快速固化,在空气中微量水催化下发生加聚反应,迅速固化而将陶土粘牢。从而形成坚硬的冷陶瓷。
2、辐射法制作冷陶
2.1基本思想:
将制作好的陶土坯子晾干后,浸透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溶液中,然后使用Co60辐射源进行照射,从而使被陶土坯子吸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发生聚合,生成聚甲基丙烯甲酯(即有机玻璃),从而形成坚硬的冷陶瓷。
辐射交联,就是用辐射法使两条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交联的净效应是分子量的不断提高,直至三维网络结构形成,所以高聚物一旦发生交联,就变得难溶、难熔。
辐射聚合就是用辐射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用辐射法可以实现烯类单体的气相、液相、固相和乳液聚合。用辐射法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分子量高、纯净等特点。
2.2制作步骤:
1)首先使用陶土制作造型
2)将制作好的造型放阴凉处晾干,使其脱水。
3)将脱水后的陶土坯子放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收 4)将吸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陶土坯子放置于Co60辐射源下进行照射,使之发生聚合 2.3优点:
无需高温,能够很好地保存陶土本身未烧之前的色泽和质感。
第二节 数字辅助设计陶瓷釉料图案
1、基本思想:
陶瓷釉料图案需要在1000多度多高温之下发生窑变才能形成最终的颜色,这使得艺术家难以直观地进行陶瓷艺术的釉料颜色设计,本思想基于釉料色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首先在计算机里进行直接的图案设计,然后再将设计好的图案转换为使用代码标示的釉料上色方案,最终将根据代码指示将釉料描绘到陶瓷坯子上,结果高温灼烧后即可获得预期的图案。
2、案例
2.1案例:Rob Kesseler的陶瓷艺术设计
英国克佑区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Wolfgang Stuppy)和视觉艺术家罗布·克塞勒(Rob Kesseler)对植物有性繁殖的复杂性进行了仔细剖析。Rob Kesseler对英国皇家野生植物园里的大量野生花粉进行了显微摄影,获取了许多精彩的照片,着力再现被迁移到社会各方面的自然世界,植物,花朵形象。
Rob Kesseler将拍摄的野生花粉显微照片扫描后输入到透明的激光薄膜上,如何使用丝网印刷把图片印制到涂料纸上。干燥后,把印好图案的涂料纸浸泡在水里,使图案从纸基脱落并且转印到产品坯体上,在750~900度之间烧制。
此外,数字技术也可以为图案的设计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及风格上的突破。2.2案例:2007Adobe·中国 / Shall We Dance数字艺术大赛 金奖作品 范永光(山东)青花
《青花》是一只青花瓷盘,传统纹饰和通透的色泽尽显了中国青花瓷器的细腻滑润。仔细观察,上面的花纹图案竟然是Adobe软件中的各种工具图标排列而成。可见作者是耗费了很大心血,利用了很多时日,才想出来,做出来。作品的整体设计符合“中国风”要求,在以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青花瓷作为载体的同时,能够把Adobe的元素非常完美地糅合在其中,不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同时展现了数字工具所带来的无穷魅力。这是现代数字艺术逐渐重视中国文化,并与中国文化密切结合的一种最佳的外在表现形式。第三节 数学思想与陶瓷艺术
1、数学思想与陶瓷造型制作
安•库瑞尔的作品通过对三角锥和圆锥等几何造型形的拼接加工和镂空雕琢等处理,以陶瓷的材料诠释了几何的形式美。
恩瑞克·梅斯特的陶瓷艺术作品则对更为简洁的体块进行增减处理,对简单形态的艺术潜力进行来深入的探索。
卡罗·森麦可的几何结构陶瓷艺术作品显得单纯、简洁、明快,充满喜悦感。手工制作的造型却如同车床、刨床下的金属产品。他对不同的圆形、弧形进行切割、组合,产生来及理性极简单的形体语言,充满哲学思考
约翰·梅森的作品采用了大量相似或相同的几何造型进行重复构造,每件约有180—200厘米高,大部分由结构化的单元镶接成扭动穿插的立式结构,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的特征。
瑞内特·威尔姆斯的作品将一些数学中的曲线延展为曲面,从而将陶瓷脆硬的特性与柔美的数学曲线融为一体。
2、拓扑造型的陶瓷艺术作品
拓扑学是十九世纪形成的一门数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在拓扑学里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等元素都可以弯曲、改变。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对许多实际事物的研究都可以转换为拓扑学的研究。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拓扑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学科,如大范围变分法、规范场理论、拓扑度理论等。拓扑学应用于其它学科更是取得大量成果。近几十年来,拓扑学在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也有直接和间接应用,它与各数学领域、各科学领域之间的边缘性研究方兴未艾。案例:Eva Hild的拓扑陶艺作品:
第四节 以科技题材为主题的陶瓷艺术作品
理查德·罗金的陶瓷作品《心脏》系列是对人类心脏的写实复制,这些造型逼真的心脏被制作为类似机械部件的效果,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心脏这一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而他的作品《大脑茶壶》则在一个普通茶壶的外表上制作了大脑的纹路,使人们对茶的功效产生一种意念上的联系。
斯蒂文·蒙哥马利的作品对当代科技之下产生的各种工业产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他使用数米高度陶瓷材料对机械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锈蚀的色泽、金属的质感、真实的结构,甚至连各部位的螺钉和铸造翻模的痕迹都清晰可见,金属断口更是让人如面对实物。他的“机器”的大部分管道、齿轮、消音器、螺旋桨、螺钉等都没有被磨损,一些残破的裂口像是正在工作的新机器突然受到强大外力的撞击而变成静止的一样。正是这样一些疑问使他的“机器”超出了现成品、仿制品和废弃品的诸多意义而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意味。
机器作为我们文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和依赖,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不幸。机器是城市生活的写照:速度、效率、紧张、繁忙,其本身既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力量、服从和安全,同时又带来破坏性、攻击性、不稳定性和冷漠感。这些矛盾的两重性,不仅体现在真实的机器之中,更体现在蒙哥马利的陶艺作品中,并通过他的作品的隐喻,使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未必让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显得更具哲学意义。
第五节 陶艺造型过程的定格动画
1、基本思想:
使用陶土材料进行不断的造型制作,并且将每个步骤的结果拍摄下来,最后将整个的变化过程连接成一个动画,我们将看到一个“活”了的陶土。
2、制作方法:
2.1细心设计制作造型的每一个步骤
2.2保持造型在工作台上位置固定不变,并且以完全相同的拍摄角度、方位对造型的各个状态进行拍摄
2.3每对造型进行一次造型修改之后将手移开,同时完成一次拍摄
2.4以每秒24帧以上的速度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可以连贯播放的动画
3、案例:捷克动画大师杨史云梅耶陶土动画作品《对话》
《对话》表现了两个泥人由亲吻到亲密交融,最后以拳相向,共同毁灭对方的过程。
第五篇: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三.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七.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八.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南昌市第十八中学 吴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