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 照镜子》教案2
《2.照镜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图画、语言对镜子成像的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尝试制作潜望镜、万花简;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科学知识:
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潜望镜;万花筒;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
学生准备:两片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平面镜;三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平面镜;两张硬纸板;一些彩色碎纸屑;一把光亮的不锈钢勺子。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比“有心”
1、谈话: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脸上亮光光,或坐或站立,人们跑过来,请它照个像。”
2、学生说出谜底:镜子。
3、提问: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伙伴,关于它,你了解哪些?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
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让学生观察后,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四、用镜子玩“闪闪红星”和“亮眼睛”这两个小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
1、“闪闪红星”是看着镜子让笔在两个五角星缝隙里走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涂完。
2、“亮眼睛”是比一比看谁能从镜子里最先看到正确印刷的文字,并读出来。
五、活动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没见过表面不平的镜子呢?
2、如果我们用这样的镜子来照一照,会是什么样的呢?
3、做一个可以照到后脑勺的玩具。
六、成果形式
1、“闪闪红星”和“亮眼睛”记录表格。
2、制作出万花筒和望远镜,并做出创造性功能,创新型设计。
第二篇:《照镜子》教案
《照镜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1、通过对自己或同学的身影观察,对人体的形态留下较深的印象。
2、本课虽在手形想象画的基础上适当地提升难度,但把身体造型游戏、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教学目标
1、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观察后对形体进行更丰富的造型表现;能进行一定的配色和创意造型与表现。形体的互相重叠以及想象和描绘。
四、教学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家人、同学的不同形体变化;
2、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
五、身体造型游戏
请学生到台前作跑、走、坐等各种造型,下面学生观察特点。
六、作业布置
用彩笔画一幅自己所观察、联想、想象到的人体作业并配上色彩(鼓励学生要有与别人不同的想法,还可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
七、作业与评价
指导每个小组参观其他小组的作业情况,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评价每小组有创意的作品。
第三篇:《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2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八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资料的阅读、研究能力。
4、通过模拟实验了解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每组各一个。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太阳是一个发光、发热的星体,体积、质量都相当大;我们又知道地球带着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除地球外,还有哪些星体也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呢?这是我们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了解构成太阳系的星体
1、出示太阳系挂图或投影片。
①提问: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那些知识?
小结: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的天体叫做“行星”。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转动的天体叫卫星。行星和卫星自身都不能发光,我们之所以能见到它们,是它们反射了太阳的光。
2、地球公转一圈时间为一年,自转一圈时间为一天。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白天和黑夜,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一年四季。月球饶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27.3天,约等于一个月。
②围绕太阳旋转的有哪些星体?
太阳系里有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小结: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很大的天体家族。
三、了解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四、了解九大行星运动的特点
九大行星环绕太阳旋转有下列一些特点: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太阳公转的;
2、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4、它们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而没有飞离太阳,是因为太阳的巨大引力作用。
五、总结拓展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外拓展: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第四篇:《2. 观察水》教案2
《2.观察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能力目标: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通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3、提出问题:如果四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用什么办法找到水?
4、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
1、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4、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
5、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性:
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
3、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4、提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5、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布置比赛任务:请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用具,在不搬动桶的情况下,将一只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
2、学生分组讨论,并领取比赛用具。
3、学生运水。
4、学生汇报交流。
5、老师总结。
第五篇:2.芦花荡教案2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探究
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明确:(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第1段)【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第13段)【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9)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地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诗情画意的散文笔法,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冀中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一位干瘪的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找革命队伍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自信自尊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让我们以毛主席的词句共勉: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愿同学们发奋努力,为祖国在21世纪的繁荣昌盛而出力!
五、作业练习
1、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 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2、阅读课外阅读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两文的异同。
3、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