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上欣赏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那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欣赏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问为他们对老师所介绍的作品毫无所知。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们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判断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几年来对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发现,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欣赏课在绘画技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及审美情操。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这样学生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哪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四.研究基础

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使为了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为祖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及教师对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小学,中学、大学。关于情感体验、审美素质、现状、策略等,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欣赏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同时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清代画家恽寿平写道:“尝谓天下人,不可使人疑,惟画理使人疑而得之。“疑”是指作品要含蓄,能引起人的联想,能发人深思。“使人疑而得之”,就是使人在欣赏中,不仅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思想上也有所收益,而提高了人的艺术素养,这充分证实了美术欣赏是一种认识过程,它符合我们运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以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而且美术欣赏活动虽然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有着不同阶段的认识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阶段,又是很难截然划分的。在感性阶段也常常伴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判断等理性活动;在理性认识阶段,也总离不开具体、个别的艺术形象,始终伴随着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一点同科学中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欣赏之中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但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却有很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帮助他们认识艺术现象和提高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经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可通过艺术作品的构图内容、题材形式、表现技法的分析以及创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艺术主张等方面,及艺术家对画面效果和图式的还原,让学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不至于抽象或教条的理解艺术、实质性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学校非常重视对课题实验的指导和理论学习,教科室利用书籍、网络,收集积累了大量和课题有关的资料供教师查询,这些资料都可以有效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除学习文献外,还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2.前期学校已经为课题组添置了相关理论书籍。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激励措施,通过细致、规范的考核,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导、激励、改进、鉴定。对于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改实验的教师,不仅给予物质的奖励,还采取一系列政策上的倾斜。如优先外出学习、优先评优晋级等,使教师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在师资培训、经费等方面学校都有意识的向课题组老师倾斜。

3.我曾经参与校级课题的资料的整理与搜集工作,自己常年带多年级美术,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科研资料,平时善于思考,多读教学论著,有一定的科研与反省能力,保证能按时完成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态度和感受。

(2)观察法:采用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

(4)案例研究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方向。

2.研究计划及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8—2009.12)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美术欣赏课的研究现状,总结其原因。相关书籍:《教育学》、《中国美术鉴赏》 第二阶段:课题论证阶段(2014.2—2014.6)

继续搜集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了解学生对欣赏课的态度及期望。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8—2014.11)

继续欣赏课有效策略研究,尝试以直观性为主的不同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以不同层次的作品给学生以不同的艺术感受,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教学论文及阶段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4.11—2014.12)

继续进行有效策略的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上缴结题报告。

3.课题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热爱,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2).通过研究,形成一种新型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和有效的整合能力。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东吴镇天童小学 吴娟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方式之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们就需要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在美术欣赏的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自主欣赏能力,最终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提高审美素养。

【关键词】自主欣赏有效性文化情境情感体验审美素养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欣赏就被划分在“欣赏•评述”这样一个学习领域将,并说明,“欣赏•评述”这个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从而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欣赏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力,这种视觉感受力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领悟能力,还需要对美术语言本身有一定的理解。

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些专题欣赏课中所呈现出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他们很多是“没见过”,更多的是“看不懂”,根本理解不了,而许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那到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该采用什么策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欣赏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

一、有“备”而赏,注重文化情境。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中,对着离学生生活经验很远的艺术品,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一幕就是:教师口若悬河,讲完整堂美术课,而学生只有一味地被动接受,直到听得一脸漠然。像这样的课,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只有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了,就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也一样,只有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浙美版第七册《秦陵兵马俑博物馆》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

书馆、网络来收集有关秦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下秦朝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一下秦始皇。从而让学生产生思考:“为什么秦始皇要建造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规模为什么会如此巨大?”„„

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参与过的有“备”而赏,就会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欣赏教学就不会只光光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了,而是进入更深层次对文化情境的感受。

二、角色融入,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大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但同时,由于种族、地域、时代等等的差异,导致了艺术的多元化。可是小学生并不能直接理解这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角色转换。还是如《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这课,我让学生来当当“秦始皇”,当当“秦朝的大将军”等等。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秦朝的皇帝,面对自己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你有什么想法?会怎样为自己的陵墓做安排?你要怎么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如果你是秦朝的大将军,你会让你的士兵拥有怎样的士气?你会怎么安排兵马的位置?”等等。这样的身份设计就会使学生有更多的角度去了解欣赏内容,以宽容、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审美认同。

经过了这类教学活动,也使学生受到了情境的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艺术感受,内化了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多感官体验,培养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美术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在欣赏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那如何亲身体验呢?我们都知道在欣赏教学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仅凭视觉感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辅以听觉、触觉等感官,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增强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如浙美版第六册《皮影》一课。皮影戏是集戏曲、音乐、美术、文学等为一体的我国古老的综合艺术。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视觉感知“皮影”之后,再让学生欣赏一段皮影戏,感受皮影戏中的戏曲唱腔,也可以实际让学生拿上一个皮影,装上操纵杆,让学生现场试着表演下皮影戏。经过这种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愿意

去欣赏,主动去欣赏,那才是欣赏教学的真正基础,才是审美素养提高的真正开始!

在美术课上,经过有效欣赏后,学生的记忆储存逐渐积累增加。这时再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自觉提高。这类潜移默化的图像记忆也就推动了学生整体审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宋长英

——激发幼儿兴趣,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二零零九年初,我们翠园幼儿园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近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美术内容多样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美术课,多是绘画、涂色,孩子感觉枯燥、累、没兴趣。大多数幼儿表示:学习了线描画,就不想再画油画棒画;学会了水粉画,就不想再画线描画„„。要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审美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欣赏、体会不同的艺术美,让幼儿多尝试、多感受。教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特点,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像拼贴画、剪贴画、彩墨画、手工创作、陶艺制作等等,从而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材料,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课、欣赏课、课外写生、辅助游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为看见作品中大量的雷同、简笔画、卡通形象,或是成人味十足而感到惋惜,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评价有偏激。

每次画玩画,总会听到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声音:“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这么乱,这儿画的这么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画的是啥呀?”。孩子的画被说的一无是处,少有家长伏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讲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哪一次的画画的比较好,就会用怀疑的眼神和挑剔的口吻询问:“这是你画的画,老师没帮助你?”象这样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辅导,可以想象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还会有创造欲望吗?他们还敢大胆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在翻看《幼儿画报》时,总有一些老师看不习惯一些孩子的画,认为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居然还得了金奖。对于一些外国小朋友的画,更是看不顺眼。为什么国内的绘画专家和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幼儿连基本形都不会,何谈创作,创作是以后的事;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一开始就要张扬孩子个性,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创作,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相信到以后,孩子需要基本技能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偏重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刺激孩子们心灵中的冲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创造、去探索、去表现。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他们内心地情感世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画才不愧是“儿童画”,也就是说,儿童作品应该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思想和眼光的“烙印”,在孩子们的笔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现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把人画的比树还高,把人的头画的比身子还长,五官随意变形和夸张„„激发幼儿潜能,使之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几幅画就是我们大三班小朋友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时的绘画作品:

它们体现出了儿童的稚幼、天真、快乐、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因此,每个孩子根据个人感受,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100个儿童就会有100种表现方法,如果企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规范统一教学要求,甚至由于对儿童的绘画语言不理解,看不懂,就简单、武断地用“正确”、“错误”来区分和评价,使儿童绘画不仅得不到正常发展,反而起了抑制

三、教师要因人施教,培养幼儿个性。

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都鼓励,培养幼儿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儿童的个性不一样,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表现在作品中,也有的奔放快畅,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腻,处处得当,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特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冰冰爱画动物;栋栋爱画海洋生物;丫丫爱画人物;琦东想象力丰富;铭宇色感好等等,在画画时,应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通过绘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怎样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要多留意孩子画画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鼓励他们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不拿孩子的画相互比较,以免孩子和别人学,迷失自己。经常暗示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强化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要引导孩子想象着创造。

艺术是求异的,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一幅好的创作首先是与众不同,因为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只会照着范本画画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的临摹能力不错,是一台高级“复印机”,“印”来容易,却无意义!而对于创造性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

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在班中设立了一处《美术天地》,孩子们谁有新作品,就可以及时的在此展示。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天地,可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大大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讲述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法宝,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异常丰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想象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想象与创造只有一步之遥。想象着创造是孩子们在绘画中的一次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生活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体现儿童稚幼特点,表现儿童真实情感,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美术。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作品,是孩子们在一次绘画活动《树的想象画》中孩子作品

五、鼓励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现在,社会中各种美术活动很多,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一方面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快速提升自己。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更能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幼儿绘画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频频获奖。以下是孩子们近期的比赛作品:

总之,近一年的课题试验,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多,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佳作,一次次喜悦,时刻萦绕在心头,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快乐!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密切关注美术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为幼儿园美术工作更好的开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和扼杀的作用。

第四篇:激发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策略

激发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策略

叶海鸿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内容编排,分析影响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心理因素,提出激发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策略。通过讨论激趣,穿插激趣,想象激趣,综合激趣,现场激趣等多种灵活的方式,促进美术欣赏课趣味横生。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审美情趣 激发策略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影响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充分的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编排体系是影响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客体,各年级段小学生是影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主体。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编排分析

(一)低年级的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漫游飞行世界》、《海底世界多奇妙》、第三册《民间玩具世界》、《现代玩具世界》、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内容富有情趣、好玩,贴合低年级阶段的审美需求,如:把鱼画在白云上,把飞机潜入海底,画人物眼睛大过头部、不画耳朵、头发等等,画里的事物东倒西歪,画面充满童真。

(二)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初步了解接触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七册《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五彩缤纷的中国花鸟画》、第六册《古老的交通工具》、第五册《各式各样的民居》等。其特点是在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内讲授适合他们的国内外优秀作品的欣赏知识,增加学生审美的宽度和深度。

(三)高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十一册《祖国在我心中》、《社区即景》、第十二册《激愤人心的革命历史画》等。其特点是在学习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操,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近代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影响小学生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年龄特点

首先,儿童对具体直观的事物兴趣深厚,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习惯,强烈鲜艳的色彩会刺激儿童的感官,比如蓝蓝的天空,红红的花朵,绿油油的草地,黄澄澄的芒果……这些鲜明艳丽的颜色往往特别吸引他们的眼球,因为这些颜色会使他们感到喜悦,很乐于接受。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如对“色调”、“构图”、“透视”等概念进行解释时,则会表现出烦躁困惑。

其次,儿童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往往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闻以及对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一幅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比如:彩虹、草地、花朵还有色彩鲜艳的水果静物等绘画作品,他们多数会喜欢,并乐意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第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例如第八册欣赏课《美丽的服装》,很多学生还是会盯住模特的头像仔细欣赏,对眉眼的兴趣超出了衣服的款式、色彩的关注。

当然,影响小学生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主体因素还有很多,但是,把握了小学生单纯、幼稚、爱动的主线,就拿到了激发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钥匙。

三、激发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策略

结合课堂主体和教材客体的特点,教师有必要规避几种常见的破坏课堂审美情趣的情形:避免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使欣赏成为“讲赏”;避免教师的赏析脱离学生实际,自我陶醉,陷学生于茫然,使欣赏成为“独赏”;避免课堂播放大量电脑图片,把本该板书或描述的内容也做进课件,使欣赏成为“观赏”。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情趣呢?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远远比被动接受的过程吸收的知识更多、更广、更有兴趣,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让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感、获得深刻的欣赏体验。教师过多、过细、过深的讲解,既不利于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我经常采取如下几种的教学方法,来激发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情趣。

讨论激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构图等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第九册的第2课俄罗斯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河纤夫》中,每个人物的角色都不一样,要从他们的衣着、动作、年龄来分辨哪位是新手时,学生们因为观察不全面很容易混淆,这个时候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种方式的欣赏真正体现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他们对所欣赏过的画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锻炼了观察能力。

在“讨论激趣”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而是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得出结果,让美深入内化,从而得到升华。如在岭南版教材第9册《多面人》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幅《多拉〃玛尔》不好看,好像怪物,画面里的人支离破碎,有的学生却认为好看。这时,我暂且不去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如果认为学生不可以对大师的画产生质疑,从而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对大师的不敬,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穿插激趣。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以便用于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利用一些课外相关的能激起儿童兴趣的图片,结合课本一起讲解,这样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兴趣中吸收更多相关的知识。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想象激趣。多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纵贯天地,横穿古今,足不出户,就能让人感受纷纭的世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材第十一册的《革命历史画欣赏》一课中,播放新中国成立庆祝大会的音频,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味开国大典的盛况,在头脑中设想,如果自己画“开国大典”应该怎么画?再出示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两者比较,不但能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兴趣。

现场激趣。这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即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2006年冬,我们学校组织一次“师生迎春书画展”,我带着一班学生前去参观展览,可能是因为平时很少带集体去室外观看展览,而且是上课时间出去的,学生们一路上兴高采烈。到了展览馆,个个都如饥似渴的欣赏着展厅里面的每一幅作品,有的拿出准备好的笔记在做记录;有的几人一组各抒己见小声评论墙上的画;有的在自己的作品前在为同学们讲解自己的作品。观赏完画展回来后学生们的收获比任何一节课都大,他们都在为自己喜欢的画写了详细的观后感。到下次上课时,学生们个个都能说出自己的观后体验,好一部分说得还挺深刻。可见,户外的欣赏同样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又如我上岭南版第3册《给树爷爷画像》这一课时,我就带着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很多不同的树,结果学生们都在一颗老榕树下停了下来,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我看见树爷爷了。我说:那你为什么说它就是树爷爷呢?答案很清楚,那就是它长满了“胡子”。接下来就是给树爷爷“画像”了,这一次的体验性欣赏,让学生对树木和大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

综合激趣。从小学美术课程的编排体系来看,很多内容都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艺术从来都是相通的,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学科综合的契合点,就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教学人教版绘画教材《宜兴的紫砂壶》一课,教师在介绍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地位作用时,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徜徉在醇厚的艺术氛围之中,经典音乐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不需要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能服务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也能促进语文学习。学科的融合发展,需要教师有整合资源的意识,把握机遇,携手共进。在第七册《家乡的桥》的教学之前,提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运河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对运河桥进行观察,从不同的时间对运河桥进行观察,把运河桥画出来、照出来,拿到班上交流。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在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把运河桥的形状比喻成“彩虹”、比喻成“弓”……同样一座桥,有夕阳下的艳影,有风雨中的兀立,有人车的川流不息,有夜晚的凄寂,一座桥似乎也因此有了生命。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通过发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拓宽了美术教学的资源。

水无常势,教无定法。除了以上这些常用的激发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的方法以外,还有游戏激趣、媒体激趣、绘图激趣、表演激趣等常用常新的方法。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带着孩子们玩,和孩子们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美术爱好者。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论文评比

美术课欣赏犹如风筝不断线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无锡市崇安区广益中心小学 于建安

内容摘要: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往往是图片展示,学生欣赏,老师介绍,最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重视一下,主要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已经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了。老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欣赏的手段及内容日趋多样化,鞭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欣赏 体验 无规律 新媒体。

在教学中美术老师每节课都会碰到欣赏教学,欣赏也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美术课从头到尾都是欣赏。美术欣赏教学从古到今都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单一,有的甚至内容过时,程式化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也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们需要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美术课欣赏课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及课后持续探究的能力。在课后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和再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堂出示欣赏图片后便一讲到底,好多都是自己学到的知识再介绍,有的人云亦云,有的自主观念造很强,意识片面。课堂教学造成教师投入,自己欣赏的章节兴奋激扬但学生漠然以对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表面化的理解而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我经常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画面大的效果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我经常要求学生反问老师或同学。说实话有的问题还真的回答不上来,因为年龄的差异以及对问题的欣赏角度的不同使得我不得不要求自己多倾听学生的体会和发言,了解学生对图片欣赏的侧重点和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根本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只代表了个人的观点,是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其实评论不只是教师可以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可见对于客观事物学生们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与生俱来的探究欲,他们特别喜欢参与焦点问题的讨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创造力。因为在探究欲的心理里面就包含有能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美术课堂教学欣赏要达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体验理解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欣赏这一环节我没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以及可操作的样板式的欣赏程序。

我在美术欣赏教学时做到无法而有法。例如六年级有一节外国建筑欣赏,书中出示的是哥特式,巴拉克式的经典欧式建筑群以及我国故宫,天坛等精美建筑,我让同学先欣赏我们的教学楼,同学们都说好看的,还说我校的八角楼最好看。我又播放了无锡市中山路上的几家大型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家觉得比我校的八角楼好看多了,我及时追问学生好看在哪里,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又出示了书上的欧洲经典的哥特式建筑图片,问学生这些建筑比我们中山路的建筑来哪个好看,好看在哪里?趁着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好奇问题,我重点介绍了这些建筑注重装饰,利用光影,石质外墙,悠久历史等,以及让学生把这些图片和我国的伟大建筑故宫相比,差别在哪里,各自的特色在哪里。课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讨论还在继续,很好啊,那就请同学们带着探究的兴趣课后查找资料吧。

每节美术课我都不把欣赏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来处理,我把欣赏放在一节课的各个时段,穿插在各个环节,美术课缺少欣赏是称不上美术课的,例如五年级美术《画脸》,我不急着让学生欣赏彩绘脸的作品。十多个小朋友一起来个合影,再给几个同学用唇膏在脸上稍画几笔再合影,俩张照片同时放在电脑桌面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后一张照片上,我说要是后一张每个人都画好脸那拍成照片更醒目了,不同场合画的脸就是为了吸引观众,很自然的导入本课的欣赏。记得在那节课快要结束时有个学生问的问题我印象深刻。她说画脸是为了自己好看,很吸引人目光。我说不竟然,例如京戏中的脸谱就是为了剧情人物性格的需要。很自然的又放到了欣赏京戏脸谱的环节上。做到欣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美术课犹如风筝不断线,课堂如风筝,学生的思维如风筝,是以发散形式展现的,美术欣赏看似没有主线,其实不然,老师要巧妙的把每个环节穿插出来,欣赏就是这根线,老师的知识内涵显得尤为重要。欣赏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独立展现,更高级的是穿插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里面,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启发研究。例如四年级《我设计的包》一课。课前我要求同学每人带一个家里的包包,上课时大家拿出来一起欣赏,摸一摸,看一看,背在肩上走一走。在和同学一起欣赏的同时提出到网上皮具城看看,选选自己喜欢的一款,在欣赏中了解包的有关知识。在用彩纸做包一环节中亦注重欣赏和学生的评价,不同的欣赏内容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

运用网络资源,延伸拓展课堂。网络资源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欣赏的平台,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网络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也不例外,大量的图片在网上都找的到,他可以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也可以以课堂为点,网络为面,拓宽知识面。

小学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欣赏也随着课堂的改革,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

下载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如何......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卫凯 【摘要】小学美术课欣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应强调欣赏与动手相结合,在体验中深化审美感受, 培养创......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宋海波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 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盐城市龙冈小学 顾凤銮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

    美术欣赏课学习心得

    学号:200920516002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郑颜 系 别:食品与生物化学工程系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 级:食品09-2 指导教师:程 刚 二零一二年六月 美术欣赏对大学生的作用......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5篇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摘 要】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小学课堂......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申请的课题《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我校领导、全体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确立的。我代表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