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坡哪儿去了教案
山坡哪儿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山坡不见的真正原因。
2、通过对比、讨论、猜测对话,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知道要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熊,老槐树、小草、大鸟、小鱼图片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那小熊的家住在哪里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一听。(出示小熊图片)
二、分段讲述故事,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心情。
1、提问
1、小熊家门前的山坡原来是什么样的?
请你用一句话“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来说说看?你能加上好听的词语吗?(有什么样的树?有什么样的花?)
2、你觉得小熊住在这里,心情怎么样?
小结:是呀,小熊每天都来这里玩,它可喜欢这里了
2、进行景色对比,感受小熊心情。
提问
1、小熊旅行回来后看到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贴图)
2、请你说说小熊现在的心情如何?
3、请你猜猜美丽的山坡去哪儿了?
小结:小熊的心情也非常着急,于是它去找它的朋友询问了,我们也跟着它去寻找答案吧!
3、继续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片提问:
1、小熊是怎么问老槐树对的?
2、老槐树是怎么说的?(注意多请幼儿复述,注意语气)
小结:原来大树的根可以把泥土牢牢的抓住。那小熊还找了谁?
出示图片提问:
1、小熊是如何问小草的?
2、你觉得小草会如何回答?(根据幼儿回答讲故事)小结:原来小草们可以保护泥土不被水冲走。
4、分析、猜测小熊和大鸟、小鱼的对话,体会小熊的心情。
师:小熊又去问了它的动物朋友。请小朋友看看小熊问了谁?出示大鸟图片 提问:
1、你觉得小熊会怎么问大鸟的?
2、它又会告诉了小熊什么呢?(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完整的说)根据幼儿回答讲故事
小结:树不仅是鸟的家,而且它的根可以抓住泥土,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
出示小鱼图片
师:
1、你觉得小熊会怎么问的?
2、小鱼妹妹会怎么回答?
根据幼儿回答讲故事
小结:清清的小河也被污染了,小鱼也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了。
提问:小熊听完大家的话,你觉得它的心情变得怎样?
师根据幼儿回答讲故事:小熊听了大家的话……搬家了
三、完整欣赏,再次体会心情变化,完整感知山坡不见了的原因。
提问:故事听完了,故事中小熊的心情有哪些变化?美丽的山坡到底去哪里了? 小结:原本开心快乐的小熊,变得伤心难过了,这一切都是我们环境被破坏造成的。
四、集体讨论,培养环保意识。
现在,小熊要请小朋友们把山坡找回来。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总结:希望每个小朋友能当环保小卫士,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朵,不践踏草坪,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
张笑 2014年六月
第二篇:家长助教活动大班语言:《山坡哪儿去了》
家长助教活动教案
语言活动《山坡哪儿去了》
大二班家长 方海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2、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活动准备:课件。
教学重难点:了解生态遭破坏的原因及严重的后果。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瞧瞧,谁来了?(出示小熊画面)在小熊家门前,有一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想看吗?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讲讲小熊家门前的美丽景色吗?这儿的环境很美,这里的空气情况是怎样的?小熊住在这么美的地方,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二、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小熊的家门前有个小山坡……美丽的山坡到哪去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美丽的山坡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熊旅行回来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变成了这样呢?小熊看到了这一切,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小熊家
门前那个美丽的山坡到哪儿去了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问家门口的老槐树……我快没办法呼吸了,我得赶紧搬家)练习小熊与动植物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1)倾听、练习小熊与老槐树、小草的对话,了解树和草对保护泥土的作用。
教师:美丽的山坡不见了,小熊真着急,它急忙去询问它的朋友。(出示老槐树和小草的画面)请大家听一听小熊是怎么问的。
提问:小熊是怎么问老槐树的?老槐树是怎么回答的?它又是怎么问小草的?小草是怎么回答的?你们认为山坡不见了和这两个植物朋友有关系吗?如果树和草长在山坡上,对山坡有用吗?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学一学小熊和两个朋友的对话吧!
(2)倾听、练习小熊和大鸟、小鱼的对话,体会小熊的心情。
教师:小熊又去问了它的动物朋友。(出示大鸟和小鱼的画面)听一听它是怎么说的?提问:小熊在哪里发现了大鸟?大鸟在空中干嘛?盘旋是什么意思?
小熊问它们,你知道美丽的山坡哪去了,大鸟告诉了小熊什么?小鱼呢?它说了什么?
让我们学一学小熊和动物朋友的对话。
(3)教师:小熊的美丽的家园被毁了。这时,它的心情变得怎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梳理山坡不见的真正原因。教师:接下来,小熊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熊最后说了什么?你觉得让美丽的山坡不见的原因是什么?你想对砍树的人们说些什么?
四、讨论:美丽的山坡能回来吗。
教师:我们怎样帮助小熊重建家园,让美丽的山坡回来,让小熊高兴呢?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熊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且你们的想法如果能运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三篇:幼儿园《山坡哪儿去了》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怎样来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幼儿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欠缺的,当我问到山坡为什么会没有,大多数的幼儿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过我的仔细讲解,他们终于有点了解了。所以,在以后,老师应该丰富幼儿环保方面的知识。
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不应单纯是幼儿园、学校的事,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有这个职责。在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我觉得植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植树的意义大部分孩子都已经理解,而且也是一个最直接、最实际的环保行动方式。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在家中开展“绿色小阳台”、“绿色小房间”等活动,并在植树节陪同孩子到家的周围和在小区进行的植树活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绿化、净化与美化。
第四篇:《哪儿去了》冀教版教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哪儿去了》冀教版教案,看看吧!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第13课。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口字旁儿”。
2、正确认读十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四季的变化及每个季节的特点。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了解四季的变化及每个季节的特点。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夏秋冬的景色各是什么样的。
(二)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四季的课文。
(三)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这样的设计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自己认不好或不认识的字。并和同桌同学说说不好认的字自己是怎样认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认字方法,渗透个性化识字。
(二)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师指名读词语或生字,正音。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认字方法,渗透个性化识字。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哪儿去了》。
二、读课文,深入品味。
(一)师先请2-3名同学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二)全体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具有初步的评价意识和能力。这种读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朗读中认识了问句。)
(三)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四季是怎样变化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春娃娃的花篮是什么样子?夏哥哥的绿叶指的是什么?秋姐姐的地毯和冬爷爷的白被子各是什么样子?(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对于有独立见解的,要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交流,给了每一个孩子想象发言的机会。教师的适时鼓励,又给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
(四)教师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学生练习朗读。再指导男女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在朗读中认识问句并体会问句的语气。
(五)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象的画面。
三、指导背诵儿歌。
(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朗读能力想象力都得到发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设计意图: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课内延伸
放手让学生绘画:你喜欢哪个季节,就画一画哪个季节的景色。(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第五篇:二分钱哪儿去了美文
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
一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二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分。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
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孩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辩。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了。”
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正准备离开,却被老师叫住了。
老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被迷惑吗?就在于你们看问题简单化了。客观事物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致当事物变化后你们还不肯改变最初的印象。你们看,起先老汉收了六角钱,可由于其中的一角被退还很快就不存在了。而你们的脑海里却始终保留着‘六角钱’的印象。这种静止不变的思考方式是有害的,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地分析事物。譬如,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先入为主’的习惯,当某个同学给他的最初印象不好时,他会把这种印象牢牢地固定住。当这位同学改正了以前的缺点后,他也仍然不肯改变以前的印象。”
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这些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