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案内容

时间:2019-05-15 05:2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教案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教案内容》。

第一篇:第一章教案内容

浙 江 经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案 内 容

教案内容

第一章

市场营销概述

第一节

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学 一. 市场营销及核心概念

1.市场营销的含义 2.核心概念

3.案例一:坐困愁城的发明家

二.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1.市场的概念

2.市场的构成要素 3.市场的分类

(一)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场营销”一词译自英文“Marketing”。

1.市场营销、市场行销、市场销售、市场运销、市场营运等;

2.市场学、市场营销学、市场销售学、市场运销学、市场营运学等等。3.定义: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市场交换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流向顾客,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综合性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和预测,选择目标市场、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生产和定价,选择销售渠道,产品促销,产品运输、储存、销售以及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二)核心概念

1、需要:指人们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它是由人类自身的生理条件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2、欲望:是指人们想得到基本需要具体满足物的愿望。

3、需求:是指对某种具体产品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

4、效用、费用和满足: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所要支付的费用及提供的满足程度大小来决定十分购买。

5、交换和交易:一个人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第一是自行生产;第二是强制取得;地第三是乞讨;第四是交换。

所谓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做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的 行为.交易是交换的结果。

二、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外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发展

1、萌芽阶段(1900-1920年)

2、应用与发展阶段(1921-1945年)

3、形成和巩固阶段(1946-1955年)

4、完善和创新阶段(1956-)

(二)我国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发展

1、引进、传播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

2、研究、形成和应用阶段

案例一:坐困愁城的发明家

能源危机引起了各种各样严肃而又有趣的发明,这些发明都是为了节省矿物燃料或开辟新的能源。比如用廉价原料玉米制成液化气、利用太阳能和分能,或采用可使用多种能源的机器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等。

有位发明家研制了一种同时兼备上述三种特点的小汽车,他将汽油箱改为一个高效能的快速甲烷发生器,该发生器可把有机物如杂草等随时转化为燃料;汽车棚顶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当甲烷用完时可由电池驱动,而在平时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另外车上还装有一对风翼,以便在风向和风速适宜的条件下使用。这种汽车采用最先进的设计、材料和工艺技术,不仅重量轻,而且装有十分理想的气动装置。

这位发明家认定这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因此便回到老家——墨西哥的一处深山里。他自信世界上所有的厂商都会蜂拥而至,坐等在家也会有人踏出一条通向他家的路来,可最后什么人也没等到,那项杰出的发明放在那里生了锈布满了尘埃。

为什么没人来买这位发明家的小汽车呢?就是因为没有进行营销,他没让需要购买汽车的顾客知道他的产品,也没有把这种汽车的优点和情况告诉顾客,即使有人远道而来购买汽车,恐怕这位发明家也不知道给汽车定多高的价格。

这位发明家没有对其产品进行分配,没有进行广告宣传和定位,最糟的是他没有考虑市场,更没有考虑到影响市场的环境。首先,由于近年来墨西哥发现了大量的油田和天然气,不存在能源危机问题,以致对他那种汽车的需求量不大;其次,这种车最多只能乘坐四个人,而墨西哥人的家庭往往人口较多;另外,他也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者的干预,因为甲烷发生器会产生污染。他认为这种汽车在美国会有可观的市场,因为那里汽油短缺且价格高,可他没料到墨西哥政府和某些官员会反对向美国出口这种汽车,因为向美国出口这种汽车,会减少美国对墨西哥石油的潜在需求量

这样,由于没做任何营销方面的工作,没有国内市场,又遇到环境困难,发明家这种“奇妙”的小汽车没能给他带来一个比索。[案例思考] 发明家研制的小汽车为何无人问津?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因为没有进行营销。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是产品的好坏要以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来评判,再好的产品也必须进行营销。

第二节

市场和市场构成一、市场的概念

1、本意: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2、经济学:一定时空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市场营销者的角度:一种商品(或劳务)所有实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或者说哪里有需求那里就有市场.

二、市场的构成要素: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

1、消费者人口: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消费者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和容量,而人口的构成及其变化则影响着市场需求的构成和变化。

2、购买力:是指消费者支付货币以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是构成现实市场的物质基础。购买力的高低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3、购买欲望: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动机、愿望和要求,它是使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必要条件。

三、市场的分类:

1.根据市场范围划分 2.根据市场客体划分 3.根据市场状况划分

4.根据市场竟争程度划分 5.根据商品类型划分

6.根据商品流通环节划分

第三节

市场营销观念及其演化

营销观念,又称为营销哲学或营销理念,是企业市场营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从西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出现以下五种有代表性的营销观念:

(一)、生产(产品)观念

(二)、推销观念

(三)、市场营销观念

(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五)、生态学营销观念

(一)、生产观念可以概括为: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

 生产经营的重点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生产出让消费者买得到的和买的起的产品。因此,生产观念也称作“生产中心论”。

 从生产观念还派生出一种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有特色、价格廉,就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不愁销路。不太重视产品品种、式样与功能等的创新和销售。

案例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办人福特册曾经说过:“不管顾客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的汽车就是黑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福特汽车公司通过采用大量流水生产组织形式,大大提高了福特汽车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从而大大降低的福特汽车的售价,使福特汽车供不应求,清一色的黑色汽车畅销无阻不必讲究市场需求特点和推销方法。显然,整个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是被动的,消费者没有多大选择余地。

(二)、推销观念的出现:当市场上开始出现生产过剩和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取代产品生产而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首要问题。推销观念出现了. 推销观念认为:企业推销什么产品,消费者就会买什么产品。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的重点是:注意运用各种推销手段和广告宣传向消费者大力推销产品,以期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销售。 案例三:一家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20年代以前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30年代左右,它的口号改为:“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一些存货待售的企业,则更加重视推销技巧。

 在这种情况下,推销观念的出现,提高了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地位,是经营指导思想的一个进步。但是,推销观念并未脱离以生产为中心,“以销定产”的范畴。因为它的着眼点仍然是产品,即仍是着眼于既定产品的推销,至于推销的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则未予以足够重视。

(三)市场营销观念

1、产生的背景:

(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军事工业转产民用产品,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社会产品供应量剧增,品种花色日新月异;

(2)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消费政策,刺激和促进消费者购买力大幅度地提高,使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不断地发生变化,迅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以购买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

2、市场营销观念可以概括为: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和销售什么产品,换言之就是: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

 在这种观念是指导下,企业营销的重点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集中企业一切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通过千方百计地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

1、人们认识到,单纯强调市场营销观念,可能忽视满足当前消费需要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危害人类健康等诸多弊端。

2、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合理行为应该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谋求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提供任何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符合本企业的利益,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案例六

 汉堡包快餐行业受到的批评

汉堡包快餐行业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食品,但却受到了批评。原因是他的食品虽然可口却没有营养。汉堡包脂肪含量太高,餐馆出售的油煎食品和肉馅饼都反映过多的淀粉和脂肪。出售时采用方便包装,因而导致了过多的包装废弃物。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这些餐馆可能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同时污染了环境。 [案例思考]汉堡包快餐行业为什么受到批评?

 分析:因为它一昧迎合消费者,却忽略了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五)、生态学营销观念(21世纪)

 生态学营销观念认为:现代社会进入到了

21世纪,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前破坏环境的生产销售行为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要求了.现在要求的是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持续发展等观念.

第二篇:教案书写内容

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一、教案内容

教案的内容详略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题目;(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及难点;(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

二、教案主要内容的阐述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上课的导语。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员的心理,精心设计上课的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三、编写教案的一般要求

(1)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如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一个教学点在上《果树栽培》课时课堂设在果园里,教学效果特别好,学员易学易懂,受到大家的欢迎。

(2)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尾声(5分钟)

第三篇:构成内容教案

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

教 案

授课专业: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方向)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数:80 课程学分:

考核方式:知识点考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 授课教师:肖文涛 课程背景与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对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或权力)苛求前人,但对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历史功绩,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格罗佩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地开拓了设计教育这个领域;二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训练课程体系的确立。而后者则应归于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和约瑟夫.阿伯斯Josef Albers三人的势力。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德国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因为包豪斯就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高潮和尾声);而且 1 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固然,最引人注目的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其本质是技术层面的,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而当时欧洲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课程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理论支持,也没有理论依据。但在包豪斯参加基础课程(Vorkurs)教学的,除了前面指出的三位以外,还有那个时代的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和克利等,他们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而且有非常明确和执着的目的性。作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学体系开创者的伊顿,他一开始就将学生置入一个理性的视觉训练的教学环境之中,犹如一个洗脑的过程,把学生入校以前形成的非专业视觉习惯完全洗掉。代之以崭新的、理性的观察习惯和视觉规律,由此来启发学生的视觉潜能和想象力。他把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材质肌理综合在一起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艺术家任意的、自由的个人表现。并明确强调他训练的终极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目的。对他说来,基础课始终只是基础,不能当做目的。这就明确了构成课是通向设计的桥梁,它在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只能如此,故这个基础课教学的目的不是构成自身,构成只是开拓设计的一个造型观念。

我校设计类专业的构成基础这个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课程组的骨干教师五年多来作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综合了多种背景与经历的教师的教学经验,而形成了现在这套教学大纲和执行这个大纲的基础教学方案。这套大纲和方案不仅有充分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支持,而且课时主体的后两大部分是以比较详实的作业体系构成的,从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一部分的三章内容为全课的理论基础,支持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是本课程负责人编著的《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一书,该书已于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业体系部分,每类作业都有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作教学参考,并对其理论支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长江职业学院 汽车、建装教研室 2006年12月30日

说 明:

1、本教案为课程教学大纲具体执行基本方案;

2、《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一课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基础课,开课面大,班级多,由多位教师分担执行,各位教师在承担与执行本课教学任务时应参照课程教学大纲与这份共同性教案,并结合所教学班级的专业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3、课程,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执行教学的方案,都是动态展的,本课的教学也将不断总结教学得失。加强教研活动,引进新思维与新内容,使之不断充实、提高,与时俱进。

一、课程单元、章节

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学生讲时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皆出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四、教学进度:

学时不多,但一定要简明扼要地说清课程,确立概念。并引介必的事例与形象资料。

五、课时数:2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讲解与电子课件

七、参考书:

1、Howard Dearstyne, Inside The Bauhaus,Rizzoli,New York(1986).2、王受之著《扫描与透析——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学设计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腾守尧、聂振斌等著《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南京出版社(2006)

4、<美>盖尔.格里特.汉娜著《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 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 1-1视觉要素与构成概念

1-2作为视觉形态的点、线、面、体 1-3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 1-4形与造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建立“构成”概念;

2、转换视觉习惯,养成新的理性观察方式;

3、使学生认识抽象造形的意义——从具体事物抽取形式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4、要求学生牢固建立从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出发的分析思维模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大量通过动手做作业来教学,若缺乏理论支持便达不到转换学生视觉习惯和形象思维模式的目的,理论性强,需厘清的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与学术见解。

四、教学进度:

一开始宜慢一些,许多内容对于初年级的学生都会显得太专业化,尤其新概念与思维的导入都需要一个过程。

五、课时数:8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讲解,电子课件,绘图演示(黑板)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思考题:

1、什么是视觉要素?什么是设计要素?

2、谈谈你所理解的“构成概念”?

3、作为视觉形态的点、线面与几何学上的点线面有何区别与联系?

4、构成意义上的视觉习惯是怎么一回事?

5、构成上的视觉形态动力学是何含义?

八、参考书:

1、<俄>瓦.康定斯基著《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2、<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基本设计:视觉形态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科学出版社(2000)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二章 色彩设计原理 2-1色彩与色彩视觉现象 2-2色彩有空间与色彩构成 2-3色彩心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转换视觉习惯就是要形成按视觉要素理性的分析精神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而色彩便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要素。本章从色彩学理论的角度去认识色彩这个视觉要素。当一个搞纯艺术的画家,色彩学理论也许并不重要,但干现代设计这一行,4 严格的色彩学理论知识则必不可少。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色彩知识,并掌握做设计所必需的色彩学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色彩构成是很理性化的,它要求有序地认识色彩与有序地使用色彩。而这些要求在现阶段的沿龚展绘画的色彩课教学是很难达到的。最坏的时候还会被灌输一些错误的色彩概念。此外,色彩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如何让学艺术的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也是难点之一。

四、教学进度: 内容精炼,稳步推进

五、课时数:8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讲授,电子课件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建立严格的色彩心理学维度——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觉经验;

2、加法(色光)与减法(色素物质)色彩混合的原色是什么?相互关系是什么?何为互补色?

3、心理学色空间与色度学色空间是怎样构成的?二者有无联系?

4、如何从色空间的秩序去分析和认识色彩构成的类型与规律?

八、参考书:

1、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2、Harald Kuppers, Farbe, Gallway Verlay Munchen.(1977)

3、Hideaki Chijiiwa, COLOR HARMONY,a Gnide to Creative Color Conbinations’, Rockport Publishers, Massachusetts(1987)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三章 图形知觉心理学

3-1图形知觉的完形心理学原理 3-2空间知觉

3-3质感与纹理模式 3-4视错觉与无理图形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由各种视觉要素集合而得的构成,终将在人的视知觉中被认知为一个图形,图形知觉的心理结构对于构成途径与效果的理解十分相关。图形知觉心理学是破解与开拓图形创意的知识宝库。本章讲授图形知觉的完形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度知觉,材质视觉和视错觉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带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包含丰富的知觉经验内涵。难度虽不是很深,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与构成作业的每个特殊方法和途径相联系,将其转化及图形创意的思路,从而尽可能使作业体系条理化、逻辑化。

四、教学进度:

稳定推进

五、课时数:6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教学讲授,黑板绘图演示与电子课件。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理解从视觉要素——完整图形的完形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2、从完形心理学的图形知觉原理对平面构成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3、何谓“纹理梯度”?如何将其用于分析平面构成的深度感?

4、试述“无理图形”的知觉特征及其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

八、参考书:

1、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2、<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R.D.沃尔克,H.L.小波克主编《知觉与经验》,科学出版社(1986)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二部分 媒介与技法

第四章 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70%以上的课时是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各种类型的构成练习作业,媒介与技法的介绍必不可少,本章教学通过媒介实物(商品)及技法示范让学生对基础性设计媒介与使用技巧有所认识和了解,以便在后续的作业实践中去体验,发挥与创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触与使用媒介,以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媒介的使用技法与特性。

四、教学进度:

从讲解、引介、示范与尝试性使用,购买与准备,逐步向作业体系的实践性教学过渡。

五、课时数:

灵活掌握,但至少应有6学时势课堂教学与操作示范。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讲解、媒介实物介绍、技法示范,媒介与技法特性及效果的作品示例。

七、参考书:

1、Tom Porter and Sue Goodman, MANUAL OF GRAPHIC TECHNIQUES Vol-1-4, For Architects.Graphic Designers, Artists, Chales Scribuer’s Sons,New York(1983)(该书中相关内容可在本院古大治编校内印行的《设计专业英文读本》(2003年)一书中可见到)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三部分 课程作业体系

第五章 基本色彩练习作业(A-1—A6)6项作业 第六章 黑白平面构成作业(B1—B20)20项作业 第七章 综合平面构成作业(C1——C8)8项作业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见教学大纲对各项作业的说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每项作业解释清楚其构成原理及理论内涵。

四、教学进度:

后附每章作业课中某些特殊作业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

五、课时数:68学时—78学时

第五章 基本色彩练习作业(A)

平面与色彩构成课的作业训练基本上借用绘画手段来完成,但基础绘画中的工具性知识常停留在经验与感性的水准之上;色彩学理论知识理性严谨,体系完备,又常与工具性实践脱节。本章作业体系训练的目便是通过有目的的使用色彩媒介与技法,通过在此阶段学生尚未能意识的构成手段,将物质层面的色彩——颜料,与视觉要素的色彩——色彩学知识结合起来,将手中的商品颜料物质的色彩特性与色彩学的心理学维度结合起来,达到在技法实践中有序认识色彩与有序使用色彩的目的。以为后续作业奠定技术基础。

A-1与A-2:

通过建立知觉经验,巩固两种色彩混合——例如CAD显示器或TV上的色光混合,与喷墨打印机和印刷工艺中色素物质的色彩混合——的三原色的正确、严谨的概念,弄明白两组三原色RGB和MCY之间的色相秩序与互补关系。作业本身也是一种色相推移的构成范例。

在做作业的操作层面上,电脑调色板的应用最为理想,尤其是色光混合与两组三原色的准确再现。用颜料的手绘操作,色光混合只能 用大红(R),正绿(G),偏紫的蓝(B)以空间混合(平均混合)的方式来替代。而减法混合的三原色则 在MCY三个色的颜料选择上难于准确实现,例如大多数商品颜料都无品红(M)这个色彩。而青这个色各在通俗概念上难于在每个人的知觉经验上取得统一,青色(C)是偏绿的蓝,颜料中的湖兰较为接近。黄色当然没有问题,有色相准确的黄色颜料。

此外,给学生讲清楚色光混合何以称之为加法混合,色素物质(颜料)的混合何以称之为减法混合,便能说明R-C,G-M,B-Y何以形成补色关系的道理——即色相在频谱(波谱)关系上“互补”的道理。

这两个作业貌似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色彩学最基本的知识,而且是在现代色彩处理与还原技术中最具应用价值的知识。

A-3:商品颜料的色相排序

商品颜料——水彩画颜料,水粉画颜料,丙烯颜料或油画颜料等,都包括三大类色彩。

1、色相纯度高的颜料(如,玫瑰红、大红、朱红、橙黄、草绿、中绿、翠绿、湖蓝、群青、钴蓝、钴紫等);

2、色相纯度较低的颜料(如土黄、土红、棕、赭、褐等;

3、非彩色系颜料(如黑、白、培思灰)有序使用色彩建立在有序认识色彩的基础之上,这一作业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颜料的色彩在色空间的位置,弄清其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心理学维度上的秩序。

A-4:Wohnfibel六角色盘原色混合与纯度演色作业(限定手工完成)这是在前西德设计界采用的一种独创的混配色彩的方法。它通过纯色与非彩色系颜料的有序混配,能推演出一系列秩序井然、明度与纯度有规律变化的色块。作法大致步骤如下:

1、用圆规与直尺作一内部形成蜂巢状网格的正六边形,并在其网格节点上用圆规划上等半径的圆(中心点上不划);

2、在最内一圈六角形的六个圆内按色相关系填绘R-Y-G-C-B-M六个原色;

3、在第二圈六角形的12个圆内按内圈的六个原色作色相环推演,即 R Y G C B M R Y G C B R + Y + G + C + B + M Y G C B M(M+C)

4、依次向外层层混色推演,并在每层次推演时加入固定比例的黑、白或灰。MH 此形成的色盘则具有如下特点:

(1)层层外推所产生的色块纯度依次递减,但在每层次的正六边形上的一圈色块在色相秩序上保持不变;

(2)随着每层次的演色和无彩系黑、白、灰的加入,其明度与纯度是呈规律的变化;(30能呈现出许许多多漂亮的,有一定色相倾向的灰色(低纯度)色样,而每个色块的混色过程都是可以追溯的。

(具体操作作备电子刘件或图片示例进行讲解)

A-5:彩色人像照片的马赛克图像手绘 本作业训练的目的是双重的。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各种商品颜料都是化学物品(或更认真地应算作化学药品),不同颜料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再加上不同颜料的配方与制作工艺,又赋予颜料以性态与胶体化学特征。从而使每种颜料都具有不同的技法特性与表现效果。对于艺术与工艺地使用颜料而言,颜料的以下几种技法特性是必须了解的:

1、颜料的色相与明度,以及不同颜料调色混合后的色相变化,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有何规律性;

2、颜料的着色能力(或污染能力)这会影响调色上各色在量与比例上的控制难度,例如普蓝、翠绿青莲与煤墨等就是着色力特别强的颜料,少许加入便有很大的影响力;

3、颜料的透明程度与覆盖力;

4、颜料的着色附着力(牢度)等。

这些性能的了解都影响到能否有效地,一步到位地准确调配出预期的色彩来,这是色彩技法的根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本作业则有助于这一目的实现。首先,一幅马赛克人像的色块数量巨大,一张作业就要求上千次色彩调配。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一幅色彩效果上乘的人像照片,每一个小方格内的色彩都不相同,只有细心地观察比较,反复地调配色彩才能在作业上将一幅人像在色彩上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此外人像上的色彩都不是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色彩简单能调配出来的。故这一作业价值极大。

此外,“马赛克”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一种基本模式。一种平面像素概念,其中所包含的数学含义(或图像处理底层技术)是:随着定义域的离散化——分成一个一个细小的区域,原本在整个定义域(大范围)内的非线性(复杂变化关系)函数,在每个小范围内便可以用线性(简单变化关系)函数来替代——即每一个小方格内都是一个均匀的色块。故这一作业便是一张手绘的数值化图像。小格分得越细小,远距离上看去它就越平滑逼真。

可见,这一作业又是对作业赋予意义的一个例证,一张盲目的,任意表现性的马赛克作业是无以与之伦比的。

A-6利用色彩联觉与联想的抽象表现性色彩构成(手绘与CAD皆可)这一作业与第一部分第二章第3节的课程内容相对应。相对于前5项作业的限制与严谨,这个作业是一种释放。这一类作业也是伊顿开创的,参见:<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第四篇:电子教案内容

Flash CS3的元件类型

图形元件 :图形元件主要用于创建动画中可反复使用的图形,图形元件中的内容可以是静止的图片,也可以是由多个帧组成的动画。

影片剪辑元件 :影片剪辑元件通常用于创建动画片段,影片剪辑调用到主动画中时,影片剪辑中的动画片段可独立于主动画进行播放。在Flash CS3中可对影片剪辑元件添加ActionScript脚本,使其呈现出更丰富的效果。

按钮元件 :按钮元件主要用于创建动画中的各类按钮,用于响应鼠标的滑过、单击等操作。通过为按钮元件添加ActionScript脚本,可以使其具备特定的交互效果。

 元件的混合模式

(1)在舞台中将要添加混合模式的影片剪辑,放置到要叠加的图形上方或下方。

(2)选择影片剪辑,在“属性”面板中单击“混合”下拉列表框,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一种混合模式即可。

Flash CS3中提供了14种混合模式,各模式的具体功能和含义如下:

 一般:正常模式,即没有应用混合模式的效果。

 变暗:用于替换元件中比混合颜色亮的颜色区域,比混合颜色暗的区域不变。

 图层:用于层叠各元件,且不影响元件的颜色。

 色彩增殖:用于将叠加对象的颜色混合,从而产生较暗的颜色。 变亮:用于替换比混合颜色暗的像素,比混合颜色亮的像素颜色不变。

 叠加:用于对色彩进行增值或滤色,具体情况取决于对象的基准颜色。

 荧幕:用于将混合颜色的反色与基准颜色混色,从而产生漂白颜色的效果。

 强光:用于对色彩进行增值或滤色,类似于用点光源照射对象的效果,具体情况取决于对象的混合颜色。

 增加:用于将叠加对象中相同的颜色相加,从而产生同一颜色加深的效果。

 减去:用于将叠加对象中相同的颜色相减,从而产生除去该颜色后的效果。

 差异暗:用于从对象的基准颜色中减去混合的颜色,或从混合的颜色减去基准颜色,该效果类似于彩色底片,具体情况取决于对象中亮度值较大的颜色

 反转:用于获得对象基准颜色的反色。 Alpha:用于为对象应用透明效果。

 擦除:用于删除对象中所有基准颜色像素,包括背景图像中的基准颜色像素

(1)新建一大小为300×200像素,背景颜色为白色,帧频为12fps名为“立体字”的Flash文档。

(2)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对文本的字体、颜色、大小等进行如图所示设置。

(3)在场景中输入如图所示“L T”文本。

(4)使用制作空心字的方法制作出该文本的空心字效果,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5)将空心字复制一个,并按照如图8-16所示进行放置。

(6)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线条工具,在“属性”面板中选择笔触颜色为黑色,笔触大小为1的实线,将复制得到的部分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7)使用选择工具 将字体中多余的线条删除,得到如图所示效果。(8)按“Ctrl+S”键保存该动画。

运用影片剪辑元件和遮罩层的相关知识制作如图所示火焰字动画。

(1)新建一大小为550×400像素,背景颜色为黑色,帧频为30fps名为“火焰字”的Flash文档。

(2)选择【插入】→【新建元件】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如图所示“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创建一个“火焰”影片剪辑元件。

操作一

制作火焰字

(3)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如图所示“导入”对话框中选择火焰0001文件,单击“打开”按钮。

(4)在系统打开的如图所示提示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即可将序列中所有的图片导入到“火焰”影片剪辑元件场景中,此时将自动呈现火焰燃烧的逐帧动画,效果如图所示。

操作一

制作火焰字

(5)单击“场景1”按钮,返回主场景,将图层1命名为“火焰”。拖动3次“火焰”影片剪辑元件到场景中,将其放置到如图所示的不同位置。

(6)分别选中场景中的3个影片剪辑,在“属性”面板的“混合”下拉列表框选择“萤幕”选项,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7)新建“文字”图层,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对文本进行如图所示设置。

(8)在场景中如图所示位置输入图中所示的文字。

(9)在“文字”图层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即可将该图层转换为遮罩层,如图所示。(10)至此即完成本动画的制作,按“Ctrl+Enter”键即可预览到创建的如图所示火焰字效果。

任务目标

运用绘制的图形制作如图所示的逐帧动画。

 操作思路

(1)使用钢笔工具和铅笔工具等绘图工具绘制小小粉刷匠的轮廓。

(2)使用绘图工具绘制粉刷匠的细节后为其填充适当颜色,再将轮廓线删除。

(3)将第1帧复制到其他帧,修改其他帧中相关关节的动作,制作出粉刷匠挥手并举着刷子左右摇摆的逐帧动画。

(1)新建一个Flash文档,将文档大小设置为300×400像数,文档颜色设置为白色,帧频设置为8fps,将其保存为“小小粉刷匠.fla”。

(2)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铅笔工具或单击

按钮选择钢笔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将“笔触颜色”设置为黑色,“笔触高度”设置为0.1,“笔触样式”设置为实线。(3)将鼠标移动到场景中,在场景中绘制如图所示的轮廓图形。

(4)由于粉刷匠头发、衣服的皱褶等颜色都不相同,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可使用铅笔工具绘制出细节的线条,得到如图所示细节效果图。

(5)用相同的方法绘制出油漆滴落到粉刷匠身上的线条,效果如图所示。

(6)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颜料桶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将“笔触颜色”设置为无,“填充颜色”设置为黑色,为粉刷匠的眼睛填充黑色。

(7)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嘴巴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8)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头发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9)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背带裤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

(10)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脸部、耳朵、手部、小腿和刷子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11)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衣服和头饰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

(12)用相同的方法填充粉刷匠围巾、油漆桶和油漆等粉色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13)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选择工具,将图形中的线条删除,效果如图所示。

(14)用鼠标单击场景,在“属性”面板中将场景的背景色设置为绿色(15)按“Ctrl+S”键保存所绘图形。制作逐帧动画

(1)在图层1第2帧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选择“插入空白关键帧”命令。(2)在第1帧使用选择工具选中绘制的图形,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选择“复制”命令,将鼠标移动到第2帧场景中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选择“粘贴到当前位置”命令。(3)使用选择工具或者部分选择工具,对粉刷匠的两个手、手中刷子和腿进行细小的更改,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4)用相同的方法更改第3帧中粉刷匠的细节,得到如图所示效果。(5)用相同的方法更改第4帧中粉刷匠的细节,得到如图所示效果。(6)用相同的方法更改第5帧中粉刷匠的细节,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7)在第6帧到第8帧分别插入空白关键帧,将第4帧复制到第6帧,将第3帧复制到第7帧,将第2帧复制到第8帧。(8)将鼠标放到时间轴上拖到,查看动画是否有错,确认无误后保存该动画。按“Ctrl+Enter”键即可看到粉刷匠一只手臂摇动一只手臂挥舞刷子的逐帧动画效果。

 善用修改方式创建动画

若逐帧动画各关键帧中需变化的内容不多,且变化幅度较小。则不需要对每一个关键帧都重新绘制,只需将最基本的关键帧图形复制到其他关键帧中,使用选择工具和部分选取工具选取要修改的部分,然后结合绘图工具对关键帧中的图形进行调整和修改即可。如图所示就是使用部分选取工具修改图片中细节的操作。

制作网页导航条动画

 操作思路

(1)设置场景大小,导入图片素材到库并调整“背景”图层中背景图片的大小。

(2)创建“飞机”和“人物”图层,将库中元件拖动到场景中,设置飞机和人物在不同帧逐渐呈现的动作补间动画。

(3)用相同的方法创建“文字1”和“文字2”图层在不同帧中呈现的动作补间动画。导入素材并设置“背景”图层

(1)新建一个Flash文档,将文档大小设置为960×220像数,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帧频设置为35fps,将其保存为“制作网页导航条.fla”。

(2)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背景.jpg”、“飞机.png”和“人物.png”图片素材导入到库中。

(3)在场景中将图层1命令为“背景”图层。将“库”面板中的“背景.jpg”拖动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使其刚好覆盖场景。效果如图所示。

(4)在“背景”图层第240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帧”命令。设置“背景”图层。创建“飞机”、“人物”图层补间动画(3)在该图层的第25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再次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帧”命令。

(4)在该图层的第171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帧”命令。将该帧中的飞机图片进行适当缩放,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这样飞机由右方向左上方缓慢移动的补间动画就创建成功了。(5)新建“人物”图层,在该图层的第7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将“库”面板中的“人物.png”拖动到“人物”图层第7帧所在场景中,对图片进行水平翻转后,调整其大小并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

创建“文字1”、“文字2”图层补间动画

(1)新建“文字1”图层,在该图层的第39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

(2)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进行如图所示设置,然后在场景中分别输入“400电话办理”和“服务”文本。

(3)将文本颜色设置为桔黄色,文字大小设置为30后,在刚输入的两段文本的中间位置输入“一站式”文本。

(4)调整其对齐位置,选择这三段文本,按“Ctrl+G”键将文本进行组合,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

(5)用前面讲述的创建补间动画相同的方法,创建该段文字第39帧到第56帧从无到有、从右到左呈现的补间动画,以及创建第56帧到第200帧文本保持不变、第200帧到第220帧文本逐渐消失并向左微移的补间动画

(6)新建“文字2”图层,在该图层的第56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用创建“文字1”图层中文本相同的方法输入“打造企业客服中心”文本,并设置文本的相应格式

(7)用前面讲述的创建补间动画相同的方法,创建该段文字第56帧到第80帧从无到有、从右到左呈现的补间动画,以及创建第80帧到第205帧文本保持不变、第205帧到第225帧文本逐渐消失并向左微移的补间动画。

(8)至此完成网页导航条动画的创建,其时间轴状态如图所示,按“Ctrl+Enter”键即可预览创建的动画效果

制作“桃花朵朵开”动画

 操作思路

(1)创建“树干”图层,在该图层使用椭圆工具和铅笔工具绘制椭圆和树干,并创建树干形状补间动画。

(2)创建“花朵”图层,在该图层使用椭圆工具和铅笔工具绘制花骨朵和桃花,并创建桃花花开的形状补间动画。

(3)创建“文字”图层,在该图层使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并创建文字形状补间动画。

制作树干形状补间动画

(1)新建一个Flash文档,将文档大小设置为550×400像数,背景颜色设置为浅绿色,帧频设置为12fps,将其保存为“桃花朵朵开.fla”。(2)将图层1命名为“树干”,在工具箱中单击

按钮选中椭圆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将笔触颜色设置为无,将填充颜色设置为棕色。(3)在场景中靠近下方的位置绘制如图所示椭圆。

(4)在该图层的第3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然后在该帧中绘制出如图所示树干。

(5)在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形状”命令。然后在第12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即可创建出树干由椭圆逐渐变化为树干的形状补间动画。制作花朵开放形状补间动画

(1)新建“花朵”图层,在该图层在第3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然后使用椭圆工具在树干图形上绘制多个无边框的浅粉色椭圆,如图所示。(2)在该图层的第42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将第30帧中绘制的浅粉色椭圆复制到该帧中。(3)在该图层的第30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形状”命令。选中第30帧中的浅粉色椭圆,在“属性”面板的填充颜色中将“Alhpa”值设置为0。

(4)在该图层的第85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分别在第30帧中浅粉色椭圆的位置绘制大小不同的挑花,效果如图所示。(5)在该图层的第42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形状”命令。完成花朵开放的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文本形状补间动画(1)新建“文字”图层,在该图层的第85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然后使用刷子工具在场景左上方随意绘制一个黑色色块

(2)在第95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使用文本工具输入“三月桃花朵朵开”黑色文字,如图所示,文字属性的设置如图所示,按两次“Ctrl+B”键将文字打散。

(3)在该图层的第85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形状”命令。创建出文字形状补间动画。

(4)至此即完成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其时间轴状态如图所示,按“Ctrl+Enter”键即可预览创建的动画效果。任务一

制作“滚山坡”动画  任务目标

制作汽车沿一定路线通过山坡的动画,通过本实例了解并掌握创建引导层和制作引导动画的一般方法,完成后的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操作思路

(1)导入图片及其他素材,新建“山坡1”、“山坡2”和“车”图层,并在各层中不同位置放置相应的素材内容。

(2)创建车的行走路线引导层,绘制车行驶的路线后将车吸附到该路线中,创建车沿路线行驶的补间动画。

(3)在场景1中添加“山坡档”图层,使动画更真实。操作一

导入和编辑“山坡”场景

(1)新建一大小为500×400像素,背景颜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的Flash文档。

(2)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车.png”、“山坡01.png”和“山坡02.png”图片素材导入到库中。

(3)将图层1重命名为“山坡1”,在“库”面板中将“山坡01.png”图片素材拖动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并放置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然后在图层的第300帧处插入普通帧。

(4)新建“山坡2”图层,在“库”面板中将“山坡02.png”图片素材拖动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并放置到如图所示的位置。

(5)新建“车”图层,在“库”面板中将“车.png”图片素材拖动到场景中, 调整其大小并放置到“山坡1”图层的最上方。制作引导动画

(1)在图层区域中单击

按钮,在“车”图层上方新建引导层,然后使用铅笔工具绘制车行驶的引导线条,如图所示。

(2)在“车”图层的第1帧处创建补间动画,将第1帧中的“车”拖动到引导线上,使其吸附到引导线。

(3)在“车”图层的第10帧处插入关键帧,将第10帧中将“车”向下方拖动一小段距离,并将第1帧中“车”的透明度设置为0,创建出车从远处开来并逐渐显示的动画效果。

(4)在“车”图层的第300帧处插入关键帧,并将第300帧中 “车”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如图所示调整。

(5)在引导层上方新建“山坡档”图层,将“山坡2”图层中的图形复制到该图层中,然后在汽车重新出现在如图所示的山坡顶部位置的对应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

(6)至此完成“滚山坡”动画的创建,其时间轴状态如图所示,按“Ctrl+Enter”键即可预览创建的引导动画效果。

引导层(如图所示)是Flash中的特殊图层之一,在引导层中用户可绘制作为运动路径的线条,然后在引导层与普通图层建立链接关系,使普通图层中动作补间动画中的动画对象沿绘制的路径运动,从而制作出沿指定路径运动的引导动画如图所示。 新建引导层

 利用按钮创建:单击图层区域中的按钮,即可在当前图层上方创建引导层。

 利用菜单创建:在要与引导层链接的普通图层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引导层”命令,如图所示,即可在该图层上方创建一个与之链接的引导层。

 利用快捷菜单转换图层:在要转换为引导层的图层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引导层”命令,可将该图层转换为引导层。

 通过改变图层属性创建:在图层区域中双击要转换为引导层的图层图标,将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在“类型”栏中选中“引导层”单选按钮,如图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该图层转换为引导层。

 若引导层通过改变图层属性的方式创建,在创建后,引导层不会自动与其他图层建立链接关系,其图标表现为

,如图所示。此时就需要手动为其与其下方图层建立链接关系,其方法是:双击引导层下方图层图标,在打开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选中“被引导”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引导层与图层间创建链接关系,其图标表现为,如图所示。

 通过快捷菜单取消:在引导层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再次选择“引导层”命令即可。

 通过改变图层属性取消:在引导层上双击图层图标,将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在“类型”栏中选中“一般”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 利用遮罩层的相关知识使静态的梦幻仙境在水波流动和落花飘零中“动”起来,从而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完成后的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 操作思路

(1)导入图片及其他素材。(2)制作“水波”影片剪辑。

(3)创建“湖面”和“河流”遮罩层,并在其他图层放置相应素材。

操作一

制作动画元件:

(1)新建一大小为1000×500像素,背景颜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的Flash文档。

(2)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奇幻背景.jpg”、“山.png”、“神树.png”和“英雄”图片素材以及“漂落花.flv”导入到库中。

(3)新建一个名为“水波”的影片剪辑,使用线条工具绘制一个红色的横条,并复制出如图所示的若干横条,然后创建一个长度为200帧的横条向下移动的补间动画。

(4)新建一个名为“飘落花”的影片剪辑,将库中的“漂落花.flv”拖入到该影片剪辑场景中

操作二

创建遮罩动画:(2)创建“湖面”图层,复制“背景”图层中的图片到该图层中,然后使用橡皮擦工具

将除湖面的其他图形擦除,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3)创建“水波”图层,将“水波”影片剪辑拖到到湖面所处的位置,然后双击“湖面”图层图标,在弹出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选中“被遮罩”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将“水波”图层设置为遮罩层,效果如图所示。

(4)创建“山”图层,将库中的“山.png”图片拖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5)使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创建“河流”和“水波2”图层,并用橡皮擦工具擦除河流图层中除水面之外的区域,如图所示,并通过“水波2”图层为其创建遮罩效果及其遮罩层效果。

编辑动画场景:1)创建“神树”图层,将库中的“神树.png”图片拖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得到如图所示效果。

(2)创建“英雄”图层,将库中的“英雄.png”图片拖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3)创建“落花”图层,将库中的“飘落花”影片剪辑拖到场景中神树上方,这样整个遮罩动画就算完成了,其时间轴状态如图所示,按“Ctrl+Enter”键即可测试动画。

遮罩动画,可以在遮罩图层所创建的图形区域中显示特定的动画对象,并可通过改变遮罩图层中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对被遮罩图层中动画对象的显示范围进行控制。在Flash CS3中,遮罩动画的创建主要是通过遮罩层来实现。遮罩层是Flash CS3中的另一种特殊图层,在遮罩层中用户可绘制任意形状的图形,然后通过在遮罩层与普通图层之间建立链接关系(建立链接关系后,普通图层会自动转换为被遮罩层),使普通图层中的图形通过遮罩图层中绘制的图形显示出来。 创建遮罩层

 通过快捷菜单创建:在图层区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作为遮罩层的图层,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如图所示,将当前图层转换为遮罩层,此时图层图标变为

,并将其下方图层自动转换为被遮罩层,图层图标变为,如图所示。

 通过改变图层属性创建:在图层区域中双击要转换为遮罩层的图层图标

,将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在“类型”栏中选中“遮罩层”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制作“蓝天白云”动画  任务目标

利用滤镜的相关知识制作出阳光随白云移动不断变幻的动画效果,完成后的效果如图所示。

(1)新建一大小为700像素×450像素,背景颜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的Flash文档。(2)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蓝天.jpg”、“阳光.jpg”、“白云.png”和“小画家.png”图片素材导入到库中。

(3)新建一个名为“模糊白云”的影片剪辑,将库中的“白云.png”图片素材拖到该场景中,如图所示。

(4)新建一个名为“阳光”的影片剪辑,将库中的“阳光.jpg”图片素材拖到该场景中,如图所示。

(1)返回场景1,将图层1命名为“蓝天”,将库中的“蓝天.jpg”图片素材拖到该场景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得到如图所示效果。并在第800帧处插入普通帧。

(2)新建“白云”图层,将库中的“模糊白云”影片剪辑拖到该场景中,调整其大小,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

(3)选中“白云”图层中的“模糊白云”影片剪辑,在“滤镜”面板中对该影片剪辑进行如图所示设置,为其添加发光滤镜,然后将第1帧复制到第800帧,创建白云由场景右侧向场景左侧漂移的补间动画效果。

(4)新建“阳光”图层,将库中的“阳光”影片剪辑拖到该场景中,调整其大小,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然后在第1帧至第70帧创建阳光逐渐出现并做适当旋转和缩放的补间动画效果。

(5)用相同的方法在该图层第70帧至第740帧的之间创建类似的补间动画效果,最后在第741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

(6)新建“画家”图层,将库中的“小画家.png”图片拖到场景中,调整其大小,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

(7)这样整个滤镜动画就算完成了,其时间轴状态如图6-38所示,按“Ctrl+Enter”键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动画效果。 添加删除滤镜的方法

(1)在舞台中选择要添加滤镜的影片剪辑、文本或按钮。

(2)选择【窗口】→【属性】→【滤镜】菜单命令,在工作区下方将自动打开“滤镜”面板。

(3)单击

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所需滤镜,如图所示,然后在舞台中单击鼠标,即可完成滤镜的添加操作。制作“水中气泡”动画  实训目标

利用前面所学的引导动画相关知识,制作如图所示“水中气泡”的动画效果。 实训分析

(1)导入图片素材。

(2)创建水泡、水泡2影片剪辑,创建水泡、水泡2影片剪辑,并在这两个影片剪辑中创建气泡运动引导动画。

(3)在场景1中放置背景图层、水泡和水泡2影片剪辑。

利用遮罩层的相关知识制作如图所示,下雨时地下水波流动的动画效果

 实训分析

(1)导入图片素材,创建“雨点”和“水波”影片剪辑。(2)在“雨点”影片剪辑中制作出雨点飘落的效果。

(3)利用遮罩层和被遮罩层创建出下雨时地下水不断流动的动画效果。(4)在其他图层放置适当的内容并完善本遮罩动画。

制作“夜幕降临”动画: 利用滤镜的相关知识,根据提供的素材为不同影片剪辑添加不同的滤镜效果,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1)导入本例所需图片素材,分别创建“蓝天”、“白云”和“房屋”影片剪辑。

(2)在场景“蓝天”图层中添加“调整颜色”滤镜,并创建蓝天由明转暗的动画效果。(3)在场景“云”图层中添加“模糊”和“调整颜色”滤镜,并创建白云由左侧向右侧移动的动画效果。

(4)在场景“前景”图层中添加“调整颜色”滤镜,并创建房屋由明转暗的动画效果。

第五篇:课程教案内容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1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2.掌握高分子合成步骤

3.学会观察和分析合成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珠形式分散于介质中进行的聚合。从动力学的观点看,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完全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珠子内粒度迅速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为此必须加入适量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与搅拌速度。由于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各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性能等。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搅拌强度和转速,水与单体比等。

本实验以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为分散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三、仪器和药品

甲基丙酸甲酯

10ml; 蒸馏水

60ml; AIBN

0.10g; 或BPO

0.07g; 1%聚乙烯醇水溶液

2ml; 三颈瓶250ml

1个; 冷凝管

1支; 搅拌器

1套;

量筒

(10ml、100ml)各一支; 抽滤装置

1套; 温度计

2支;

四、实验步骤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2

恒温水浴

1套

安装时搅拌器装在支管正中,不要与壁碰撞,搅拌时要平稳,支管下装有加热水浴,(冷凝管可待料加入支管后再安上)。

依次加入2ml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40ml水、搅拌加热,加入预先已溶解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ml,再用剩余的20ml水分两次洗涤盛单体的容器,并倒入三颈瓶内,加料完毕后升温至70℃,小心调节搅拌速度,观察单体液滴大小,调至合适液滴大小后,保持搅拌速度恒定,将反应温度升至78~80℃,反应约1.5h后,注意观察悬浮粒子的情况,由于聚合物比重增大,球形的聚合物逐渐沉降于支管底部,并且从支管嗅出单体气体很稀,即可升温至85℃熟化半小时左右,通常进行1.5~2小时。

反应结束后,移去热水浴,用水冷却后将产物倾入200ml烧杯,用温蒸馏清

五、思考题

1、悬浮聚合成败的关键何在?

2、如何控制聚合物粒度?

3、试比较有机分散剂与无机分散剂的分散机理。

4、实验中那些因素对分子量(或粘度)产率有何影响── 加以讨论。

5、聚合过程中油状单体变成粘稠状最后变成硬的粒子现象如何解释?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3

实验二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乙烯乳液聚合,了解乳液和固体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了解乳液聚合特点及操作方法。

3、了解乳液聚合的原理及各组分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聚苯乙烯树脂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属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大分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苯环侧基的无规排列决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明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主要分为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俗称透苯)、抗冲击级聚苯乙烯(HIPS、俗称改苯)和发泡级聚苯乙烯(EPS).乳液聚合是指将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单体在强烈的机械搅拌及乳化剂的作用下与水形成乳状液,在水溶性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分散介质组成。乳化剂是决定乳液聚合成败的关键,乳化剂分子是由非极性的烃基和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的,根据极性基团的性质可将乳化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几类。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将油溶性单体分散在水中进行聚合反应,因而也具有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的优点,但与悬浮聚合又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乳液聚合中,单体虽然同样是以单体液滴和单体增溶胶束形式分散在水中的,但是由于采用的是水溶性引发剂,因而聚合反应不是发生在单体液滴内,而是发生在增溶胶束内形成M/P(单体/聚合物)乳胶粒,每一个M/P乳胶粒仅含有一个自由基,因而聚合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M/P乳胶粒的数目,也取决于乳化剂的浓度。由于胶束颗粒比悬浮聚合的单体液滴小得多,因而乳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粒子也比悬浮聚合的小得多。乳液聚合能在高聚合速率下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且聚合反应温度通常都较低,特别是如果用氧化还原引发剂时,聚合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乳液聚合的不足之处在于聚合体系及后处理工艺复杂。

本实验采用最典型的乳液聚合配方:不溶于水的单体,溶于水的乳化剂和引

如下: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4

发剂,且生成的聚合物可溶于单体中,故可视为理想的乳液聚合体系。反应历程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三口烧瓶

1只

布氏漏斗

1只

抽滤瓶

1只

电动搅拌器

1套

烧杯(400mL)

1只

2.实验试剂

苯乙烯(99.9 0o以上)

10g

十二烷基磺酸钠

0.3g 过硫酸按

0.3g 去离子水

125ml 饱和CaCl2溶液

30ml

四、实验步骤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5

1、根据实验装置图装配好实验装置。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0.3g和去离子水125 mL,开动搅拌器并升温,直至十二烷基磺酸钠完全溶解。

2、向烧瓶中再加人苯乙烯lOg和过硫酸铵0.3 g,继续升温至85~90℃进行反应,反应约1.5h,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待冷却至30~40℃时即可出料。

3、产物可直接应用,也可经破乳后用固体产品。将物料倒入400mL烧杯中,边搅拌边加人20~30mL饱和CaCl2溶液,进行破乳直到无聚合物析出。凝聚物抽滤,并用热水冲洗1~2次,滤干,在60℃下烘箱中烘干,称量并计算产率。

五、注意事项

1、如果乳液发黄,可以考虑在体系中通人N2.2、产品的粒度与温度有关,当温度高时粒度小,温度低时粒度相对较大。

3、在用过硫酸盐为引发剂时,由于过硫酸盐热分解产生HS04-,在非缓冲溶液中进行该反应时,会由于H S04-离解出H+导致溶液的pH值降低,从而促进过硫酸盐的热分解反应,使得反应易出现凝胶。要保持碱性环境,一般可适量加人NaHC03、焦磷酸钠、KOH或NaOH等。

六、思考题

1、苯乙烯单体除进行自由基型乳液聚合外,还可用何种方式进行聚合?

2、乳液聚合与其它聚合方式有何显著区别?

3、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分子量等有何影响?

4、若用自来水作介质,会有什么影响?

5、还可用哪些试剂破乳?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P 6

下载第一章教案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教案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教案内容

    第四单元 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

    授课内容.教案

    授课内容: 看图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理念: 对学生来说,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对教师来说,“不要太像作文课,要上大家都能上的常态课”。在操作层面,让学生写什么内容不......

    教案包含哪些内容

    题目 一份完整教案包含哪些内容 教案就是教师为该课时备课的书面结果,所以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对该课时起到指导和规划作用。我个人认......

    版式设计教案内容

    备 课 纸 课程名称: 第一章 版式设计的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版式设计的目的 (2)理解版式设计的相关原则 (3)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教学要求: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

    教案的内容要求

    教案的内容要求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全册备课)(小三 黑体) 一、教材分析(小四 宋体 加粗)(内容小四 宋体 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从宏观角度把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

    教案内容及注意事项

    教案内容及注意事项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诗歌内容学教案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教案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2、在总结与交流中灵活运用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技巧。 3、体悟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自学 反......

    心理教案内容15篇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3周,第三次课 章节名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主要内容: 目的要求:一、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异常心理的诊断 二、熟悉异常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