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伟鹏-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年级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案例
甘肃省永靖中学 马伟鹏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氯气;教学案例;化学 引言
所谓教学案例[1]就是指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笔者自己高一化学教学实践,针对高一化学中《氯气与水的反应》一一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并撰写了教学案例,就这一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讨论,希望能对同行们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2 案例描述
钠与水的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担任4个班的化学教学,这节课我做了四次教学尝试,不是早就计划好的而是临时调整的,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2.1 第一种教法: 2.1.1 教学过程
1、课前只是告诉了学生预习本节课,请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课堂上我讲学生听;我做实验学生看;我提出问题学生答。对于氯气的水溶性,我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干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2.1.2 教学效果
一节课下来,课堂上没有什么兴奋点,我也感觉很乏味!2.1.3 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写了预习提纲(表格形式)、选了4道难度较小但基础性很强的习题,印发给学生,准备了四组学生实验:药品:制备收集若干瓶CL2,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红纸条,蒸馏水。仪器:水槽,胶头滴管,试管若干支。2.2 第二种教法: 2.2.1 教学过程
1、上课带着书本和预习提纲进入教室,讲到氯气的水溶性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较高兴和兴奋,嘴里也说个不停。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因为仪器不够,15个人一组,2人做,其余13人指挥,课堂很“活跃”: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 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2.2.2.教学效果
整节课,因为要领学生填预习提纲的表格,要板书、要讲解、要组织、指导学生做实验及分析实验,虽然学生很兴奋,但我感觉很累,而且提纲上准备的题没做。2.2.3 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制作课件(耗时一上午)(上课我就不用再板书很多)、让学生课前把预习提纲填好,做充分的预习,提纲上的题能做的做一做。2.3 第三种教法: 2.3.1 教学过程
1、在班级上课,实验仪器摆在课桌上,多媒体打开,一开始感觉不错,讲课时,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教学进行很快,学生配合较好。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 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我做如下安排: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O3(aq)、AgNO3(aq)、HNO3(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15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束,做实验的同学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在同学之间进行了展示,我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这时下课了。2.3.2 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感觉进行的很顺利,应用课件省事了(但主要内容还在黑板上,只是表格在幻灯片上)、而且课前学生预习的好上课配合的也不错,只是感觉实验时间较短。2.3.3 教学改进
-+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课件不用了,实验用品重新搬回实验室,预习提纲可以不填。2.4 第四种教法: 2.4.1 教学过程
1、在实验室上课,过程与第三种教法一样,但时间要长一些,争取每个同学都做实验,中间我适当的巡视、指导,拿出成功的实验结果给全班同学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放得开。
2、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拿出实验报告册,根据实验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学生很认真去思考,我感觉不错,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
3、然后我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探究实验,学生继续去做实验.2.4.2 教学效果
整节课虽然题没做,但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了实验、观察实验感受了实验带给他们的新奇,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很兴奋。3 案例分析
这一节课,我用4种方式去讲,但不是随意的,是用心去调整,看哪一种方式更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因为我们的课时不多,必须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所以现在我在摸索,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的教学之路!为此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备课时思考怎样讲、准备什么实验、在准备实验过程中还在思考实验怎样做才更实际效果更好。比如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准备下个班学生的实验时,填加了探究实验。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另外,这节课其实学生实验也很多,为了学生进行,每人都参与,所以第四种教法时我讲的较少,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宽松。因为学生初中根本没怎么做过实验,所以很新奇,很兴奋,很有兴趣,愿意去做。本节课相对来说需要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次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他们从中领会了化学的新奇!4.对教学案例的几点思考
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 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 变成了 “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干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 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
3、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齐美的度? 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要做到这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进行精心设计,上课时必须言简意骇,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梯度合理。
4、如何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实验,使他们既不会由于讲解太泛而无从下手,也不会由干讲解太细而产生预习的惰性? 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 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
5、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只有当自己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很好地渗透方法论的教育,从而有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教学质量。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为了每个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让成功激励学生努力前行。
参 考 文 献: [1]姜武.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案例学科教学[J].学科教学,2009(6)[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二篇:马鹏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邓丽是营业厅的营业班长。作为营业班长,她认真贯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加强营业窗口的管理工作。为创优质服务窗口,在班组中开展“一天一讲评”,“一周一培训”活动,加强了全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争创一流服务的思想观念。在班组中实行传、帮、带,以熟带生、互帮互助、扬长避短,并认真地总结交流经验,使全体成员及时掌握营业的各项业务,提高办理所有业务的技能,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在这个班组里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要客户满意,我们受点委屈没什么。
对待客户以心换心。有一天来了一位顾客,对营业员的服务不满意,怒气冲冲地要求见经理,态度很强硬。柜台里的营业员很慌张,马上打电话告诉邓,邓丽听了情况后马上把顾客请进办公室,泡了一杯浓浓的茶给他,仔细询问顾客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不满意的待遇。看着玲玲盈盈的笑脸,柔和的言语,诚恳的态度,顾客还是一直挑毛病。其间还说:“就你这水平还能当经理”,但是邓晓丽还是一直保持微笑的态度对顾客耐心解释,一直到顾客离开为止。
一天下午,一位客户因对自己的话费有疑义,而在营业厅内大吵大闹,甚至出言不逊,引来了许多不明真相的客户观望,邓晓丽听了情况后主动把顾客请进办公室,仔细的询问,不厌其烦一点一点地查,一遍一遍地作解释,最后终于清楚了收取的话费是因为他自己住在富平和闫良的交界处,从而产生交界漫游费多出的。搞清楚后她主动询问客户的联系方式,并解释会核实清楚后给客户清退多收的费用。弄明真相后这位客户连声道歉,夸她的服务态度好。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她就是这样用心去发展移动用户的,只要来找她的,只要与移动有丝毫关系的,她都不会轻易放过沟通的机会。这正和移动公司经营理念一样“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在她的身上放出了光芒。
第三篇:闫伟鹏师德自查报告
师 德 自 查 报 告
闫伟鹏
通过学习栖霞市教育体育局《五基规范》、《教师十不准》、《禁酒令》、《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对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对照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自我剖析如下:
1.本人能够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安分守纪,诚实待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总是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言行常是日省夜悟,能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和培养,不仅如此,本人在教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渗透和灌输,达到育人育智育心的目的。
2.本人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不敢敷衍,不敢懈怠,虽然年年都在教小学,教程几乎年年相似,没多大变化,虽然所要传授的知识是烂熟于心,但因为学生不同,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所以也总是会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每一次讲解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感觉,都有新认识,因此,深信“教学相长”的道理,把知识教给学生,其实也是在提高自己,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各有所获,相得益彰。因此,对于教育教学本人从不敢马虎,深恐自己耽误了孩子。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 ,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向学生家长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硬性向学生推销资料书籍,学习用具或其他商品获取利益,或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而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4.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从不训斥学生家长。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无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作为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学校、注意自己的形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6.在终身学习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等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
2013.5.16
改进措施 赵松灿
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
注意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通过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使自己内心日益沉淀,厚重而宁静,克服急躁情绪,让自己更成熟,更稳重;对待学生应严中有爱,更多的是慈爱有加,不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去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不把对成年人的要求来苛求未成年的学生,态度要亲切,语气要温和,抛开师道尊严,融入学生当中,建立友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篇:心念感恩-张鹏伟
心念感恩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张鹏伟
一如傲然绽放在尘世的花朵,踏着风沙,我们成长过,一如屋檐下衔泥燕哺幼燕的动情,和着柔风,我们被爱过,一如红花下默默相称的绿叶,寂静陪伴,我们也爱过。人总是要长大的,用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见证着生命里或快或慢的成长,那么请记得感谢你曾幸福地拥有。
------引子
情感如梭般漂泊,在这个海滨城市,转眼已经两年,我在想这两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忙忙碌碌的大学生活,却不知道梦想的导航标到底在哪?意味着独自一个人学会坚强和独立地生活,却不知道成熟到底怎么丈量?意味着每次给家里打着长途,习惯性的开始报喜不报忧,被爸妈说成已经渐渐长大。撑开双手,汗水和泪水曾凝结沾染过的地方,盘点时才意外地发现,其实我很富有,我最大的资本是出现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我将永久珍藏的感动。
依稀还记得初来报到时,我的狼狈,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满是陌生的面孔,“你是报到的吧,错了错了,在这边,这才是咱学院的,来来来,我帮你!”我就那么迷迷糊糊被你热情的拉着,在一转流程之后,成功完事,没来得及我问,你已做起了自我介绍,那一刻恍若不爱热闹的我在喧嚣里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寄托,缘分般缔结,从此我们成了最铁的哥们。
大学的日子是用自由和独立编织的生活,如若选择安稳,盯着图书馆的一席之位,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者光晕迷离的黄昏携一本书倚窗而读,那便是一下午的沉醉,徜徉在书海,感受着稚嫩或成熟,或沧桑的情感,仿佛驾着时光机与命运和生活无数次擦肩,无数次交集,若选择历练,大大小小的社团便可又是平台。抽屉里张张照片静静平躺着,我们的集体合影,天津欧式建筑连拍,那些平面剪辑着我收获的激动,也成了在这个不安份的年龄青春的鉴证。
喜欢穿梭在高高的教学楼间,喜欢徘徊在偌大的教室里,倾听着博学的老师们侃侃而谈,就像打开了一个专业的话匣子,他能道出其中源自何处,发往哪里。喜欢在某个周末,打着节俭的雄伟旗号去找家教,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面试者,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感受着竞争的兴奋,回想着首次的试讲,我秉烛夜读时的激动,成功时,我为挖掘到自己的潜力而乐此不疲。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学长的关心之意,感激老乡的挂念陪伴,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都说大学是一种经历,借着这个纽带你可以攀爬到属于你的成熟高度。如若不是这么远远离家,或许我不会这么深深体会父母朴实的不加一点修
饰的爱,昔日为圆我一个大学梦,他们默默支持着,今日为我的长大,他们幸福地自豪着,即便借着千里万里的电话线,要传递的也只有一个思想:你是否健康着,有出息地生活着。如若不是这么远离,亦或许我不会深刻地体会到长大了就意味着独立坚强地去面对,去释然地感谢,挫败后你依旧会站起来,感激曾被伤害,因此而磨练了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见识,感激孤独,因此而获得独立的心境,感激曾被视为的绊脚石,因此而强化了能力。我时时刻刻都在亨受你们的爱,你们的爱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就像空气那样让我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你们的爱是那么伟大,伟大得就像空气那样,缺少了它,我的人生将会变成真空,没有花草,没有雨露,没有生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是朋友;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朋友。
现在我更明白,您们也许并不一定要我听到我说出“感谢”两字,您们只希望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辛福快乐您们就满足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干涸。”我们只有把自身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对困境中的人给予帮助,真诚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倘若果真如此,又怎会涌现出一批批令国人甚至令世界动容的人物呢?
我们感恩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我们感恩母校,母校伴我成长,我们感恩中国共产党,他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感恩应该发自内心,发自对内心对敬孝的新诠释,来自内心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出自对党的由衷感恩。我们要用“感恩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牢记父母,牢记母校,牢记党恩,回报社会。
时间在走,岁月在过,我幸运在青春的年龄搭载了这样一班轮渡,邂逅了这样一段生活,一些故事,几番体味。感谢老师们用三尺讲台和一寸粉笔阐释的无私,感谢朋友们在委屈无助时仗义的肩膀,即使不宽阔却足够我踏实依靠。原来,感恩有时只是一个习惯,一种对同等的爱作出同等回馈的感激方式,感谢这里我曾来过,我曾拥有。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感谢自己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事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任雨露飘扬,懂得滋润,懂得撒播,懂得捡起,懂得运用,懂得感恩!
师长点评:本文具体写了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对朋友的感恩之情,内容真实,文笔清晰,构思独特。开头和结尾呼应体现了本文的中心。
第五篇:赵鹏伟读书计划
赵鹏伟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为教师的人生添彩”办学理念为中心,以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契机,以自己长远发展规划为目标,增强自身的业务、专业水平素养。
二、具体目标
1、每天看一篇教学专著类书籍,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每周读一份教育教学类杂志、报刊,关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发展动向,了解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好的做法,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去。
3、每月对自己的读书进行反思、总结。
三、读书类目
1、专著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
《世界历史》
2、报刊杂志类:《班主任》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育报》
《未来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