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方案小学美术装饰性线描绘画有效教学的探究
小学美术装饰性线描绘画有效教学的探究
研究方案
众兴实验小学:杨翠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和高年级的兴趣小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低年级的同学思维开阔,用线着色大胆夸张,他们的想象力让你惊讶,画出来的作品极有趣味,发现原来人的绘画才能可以是与生俱来的。我所带兴趣小组的教学内容是线描,学生的线描绘画作业让我有些遗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是什么让他们不敢画,是谁禁锢了他们的想象,最终不愿拿起画笔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儿童绘画热情消退的原因在哪里?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研读了大量资料,得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有来自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合理,教学形式不科学,针对此,我决定着手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兴趣教学里的装饰性线描绘画教学,探索开展线描画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找到一套高效、实用、操作性强的装饰性线描绘画的有效教学形式,帮助孩子找回绘画的自信,保持对绘画的兴趣。
(二)根本的原因则是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滞后产生的不协调,这一矛盾导致了儿童“绘画困难期”的形成。有效的技能训练,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合理科学的内容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度过“绘画困难期”,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综上述原因,于是我提出了“小学美术装饰性线描画教有效教学的探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线描绘画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线造型观念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还可以培养用线造型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物体的空间,体感,质感等也有一定认识上的帮助。是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指导、提升学生美学修养;是开拓儿童的视野,是加深他们对客观事实的感知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2.儿童绘画心理学理论: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
(一)涂鸦期(1—3岁)这一阶段儿童涂鸦只是一种动作协调性的反应,没有语言方面的意义可言。
(二)象征期(4—9岁)在象征期,孩子具有了绘画的构思,有了绘画的目的。构图也由零乱走向了统一。
(三)写实期(9岁以后)九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就进入了写实期,这时的儿童初步的思维逐渐形成,视觉感受能力逐渐精准,理性思维方式占上风,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观。
四、课题的概念界定
1.装饰性线描绘画:装饰性线描绘画简称线描画,是用多种不同的笔和纸,通过点、线、面描绘和表现事物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有一定的写实性和较强的装饰性,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2.线描:也叫白描,是素描的一种,即单纯的用线画画,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
3.线描教学:线描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摹写自然进行个人再创造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爱好,联系学生的生活而开展美术兴趣活动。在摹写的基础上进行装饰,摹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装饰培养了学生创造想象能力,装饰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4.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学会用以点、线、面表现装饰写生或想象事物。
2.通过实验与探究,保护儿童绘画兴趣,增强孩子线描绘画的信心,激发儿童绘画潜质,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儿童绘画困难期”。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课堂实验,探索儿童装饰性线描绘画的规律,构建线描画教学模式,探索开展线描画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5.对内容分类,研究不同的绘画材料,不同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用以美化自己的生活,使学生保持对美术的热情。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能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2.研究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通过上课,分析,再上课,探究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探究更多的线描绘画表现形式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对比教学分析研究法、总结法。
(一)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线描教学研究的论文以及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对儿童线描兴趣教学的科学认识。
(二)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三)问卷法:通过学生谈话、家长座谈和调查表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研究资料。
(四)访谈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适合他们心理的,合乎他们生活实际的线描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五)对比法: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适当的时侯把学生分两拨,进行不同形式的线描教学,在比较、分析、总结各自的规律,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
(六)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线描教学的实验与探究实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绘画特点,结合学生绘画水平的现状和本地区的实际,建构小学线描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再到课堂实践中去检验、调整线描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学生喜爱美术的目标,以尝试更多的线描绘画表现形式的,实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学有所用的目标。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1.学习相关理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1.2013年9月——2013年10月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生有意识的创作线描打下基础,所以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线描文化的研究。(2)小学生如何欣赏线描作品的研究。(3)如何认识点、线、面的研究。(4)分割形状的方法研究。(5)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研究。2.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为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研究和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的探究。
3.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这一阶段,对学生积累素材,找到解决学生“无东西可画”,“画面空洞”的最佳办法的研究。
4.2013年12月----2014年1月
对内容分类,改变学生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其他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探究,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经验材料,为撰写经验总结做准备。
(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
课题成果的推广,举办儿童线描画画展。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有高品位的图书室、阅览室、电视台、微机房等,有丰富的教学教育理论资料,可供参考与查阅。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学科组购买文献资料,在征订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多种途径积累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教学设备齐全,新校区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学校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师科研意识较强,校领导非常重视,还有教研室专家的指导和业务引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适合于课题的研究机制,有政策、物质和制度的保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崇尚师德、严谨治教、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积极性。
2.本课题负责人是杨翠平,综合素质较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专业知识深厚,基本功底扎实,三次获县美术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多篇沦为在县市获奖,组织能力较强,一直工作在学校美术课外教学第一线,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为本次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认为,开展“小学美术装饰性线描绘画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可行的,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小学美术装饰性线描绘画有效教学的探究”结题研究报告 举办儿童线描画画展 观摩课
第二篇: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的总结
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的总结
线描即是用线条进行绘画,是一种用丰富多变的线条表现不同美感的艺术。线描不仅可以勾勒静态的轮廓美,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美。巧妙的用线就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美的协奏曲。在儿童线描教学中我们可以激发儿童用千姿百态的线去描绘自然,去抒发情感,使“线”在儿童作品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因此,我在儿童美术线描教学中,注重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入手,通过分年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线描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感知力与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接下来就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线描教学应遵循规律分层进行
1、根据年龄特点,分层设计线描教学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认知特点,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不同的线描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他们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象、揣摩,他们能自主大胆地用线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但由于造型能力的局限,他们的作品会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夸张变形、极富童趣的稚拙美。对于他们,我就选择他们感兴趣又相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教学,如美丽的叶子、古老的城墙、水面的漩涡等等。教学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寻找线条,注意比较同一物体上线条的粗细、形状、疏密、排列规律的变化及不同物体间线条特点的变化,指导正确用笔画线,尽力把看到的、感觉到的线条都画出来。对于整体比例的把握则不需要作太多的强调。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线描训练时除了要求大胆用线外,还应侧重于对形体的把握,要求能用线对物象作初步的描绘。如头像写生时,能够用变化的线条较精细地描绘出五官结构。在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写生能力。
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客观的观察事物,能用绘画表达认知到的一些事物,不再凭主观绘画,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同时也要求他们能通过线的巧妙组合运用来表达自己在观察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张扬个性。当然,除了写生练习,还要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线描作品,欣赏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技巧技法,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线描的创作表现力。
2、根据学习特点,分层学习线描内容
(1)激发兴趣,线条训练先易后难。
一门好的课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果我们的线描课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像蝴蝶恋花一样,徜徉其间,乐此不疲。A、单线游戏。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线描时,可以采取一笔画,随意画线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所谓一笔画,要求学生连续化一根长线条,不要断断续续,要连贯的画,画满纸张,线要有力量。使用工具可以是油性笔或水彩笔,不要用铅笔,使学生没有修改的可能,同时要求手腕悬空画,这样画时会更专注、更灵活。这种学习让学生觉得很轻松,好玩,同时胆量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能帮他们克服初学者的畏难情绪。B、画各种形态的线条。在学生会画线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尝试寻找并画一些不同形态的线条,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等等,尝试把不同性质的线条进行组合,排排队。以此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C、画有情感的线。保罗.克里曾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他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他自己的个性特征。”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多或少、或平稳、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甚至尝试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观上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此外,在选择线描内容时,还要注意描绘的对象,要先少后多,先静后动。
(2)克服困难,刻画内容先繁后简。
为了克服作画过于简单化,类同概念化的儿童心理弱点,在学习初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多的用线条来刻画物象,不轻易放过所见的一切,特别是要牢牢抓住物象有特征的细部,宁繁勿简。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毅力、耐心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是很有益的。学生有了“繁”的基础,再学习精简,可以使线描简练而不简单。
(3)着手构图,内容安排先整体后局部。
线描构图时,要注意作画顺序,一般应从整体入手,从大的整体形状画到小的局部,从外面画到里面。就像写作文,要先列个提纲,然后再分段详细地描述,等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作画顺序可灵活调整。
二、线描教学要突出线的表现力
线描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具备的美感,体现在线的浓淡、粗细、长短、疏密等变化上;二是通过线的组织安排来反映物象的空间、虚实、结构、质地等。这两个方面相结合使线描作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要突出线的表现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丰富的线条。“艺术源于生活”,可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举例说说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线。通过说线儿童就会意识到“线”其实无处不在,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精致的细线条,常浮现在物体表面,如植物的脉络、动物的毛发等;粗犷有力的直线条,往往挺立在门窗的边框;柔和起伏的曲线,在衣服和水面上随处可见。教师引导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线条的不同特点和相互关系。
其次,要让学生敢于用变化的线条表现。在线描学习初期,不难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体现在学生运线涂改较多,线条呆滞僵硬,作品整体拘谨无趣。发现这种情况要引导他们多看少画,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线描欣赏来启发学生对线的感悟: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中国绘画中充分表现线条多样性与表现性的“十八描”;把线条魅力发挥至极致的中国书法……在欣赏中让学生感悟线条的变化美,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痛快;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通过欣赏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线条的丰富变化和强大的表现力,明白线条不仅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还能反映出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在感受线条美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让学生善于用线。在教学中可用竞赛的方式,言语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品尝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手段刺激感官,鼓励学生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线条的生命力,感受到线条或沉着平稳、或急促跳跃、或温柔流畅、或凝重刚毅的神奇表现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变化的线去创造丰富的构成效果:线的穿插使物象结构清楚;线的疏密组合使单调的形象丰富;线的精简使画面概括含蓄……这是线描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有如写文章,重在积累体验。
三、线描教学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儿童乐于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无穷无尽的童话。著名数学家高斯说过,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创造。在线描作品中,注入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作品就会迸发出个性的火花。因此,线描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灵性的培养,尤其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生习惯。观察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事物,并鼓励学生把所看所想画出来。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应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好奇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如画美丽的孔雀,可在写生稿的基础上用言语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你看孔雀展开的尾巴多像燃烧的……还像树上的……还像……”通过启发,学生画出多彩多姿的孔雀,有的尾巴像火焰、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叶,有的像扇子……可见,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广泛的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的想法。
四、线描教学要注意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的线描工具可使作品呈现不同的面貌。儿童喜欢美丽鲜艳的色彩,可以让他们直接用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色彩工具进行线描。线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色的,在线与线之间,或线的上面可再加其他色线,以造成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钢笔或签字笔,可以画出较细的黑色线条,在白而光洁的线上对比鲜明,用于深入细致地表现物象,效果特别好。毛笔等软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但较难掌握,可以让学生尝试。此外,还可选择不同色彩和质地的纸张来丰富线描的表现力,学生选用不同的纸、笔、色彩所作的线描画,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表现多样的构成效果。
总而言之,线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灵活的进行创作活动,当孩子们有了一定运用线条绘画的能力,掌握了观察写生的方法,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线描作品来。
第三篇:浅谈小学阶段线描绘画的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线描绘画的教学
郑州经济开发区外国语小学
2013年5月
李丹丹
浅谈小学阶段的线描绘画教学
李丹丹
(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小学)
【摘要】
线描即白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单纯的线画画。线描是从素描和速写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关键词】线描画 观察 创作 线描即白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单纯的线画画。线描是从素描和速写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工具简单,使用起来方便,加之学生喜欢画画的天性,只要学生拿起笔和纸,就可以用他们好动之手表现独特的自我世界,既能进行造型训练,也可以创造表现。
线描教学活动作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美术教材中尤其是新课程理念得到充分、直接的反应。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线描教学能帮助小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扎实的美术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线描绘画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对线描绘画的兴趣
1、为学生提供能够展现自己绘画的美术环境
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有所不同。有的学生造型能力强,有的学生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为此,我们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美术活动的环境,允许他们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自身的价值。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线”的认识、理解,提高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在《出壳了》课题中,通过图片欣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那些动物是通过繁殖蛋壳而一代代延续的,然后才能进行绘画方面的一些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了解的是科学方面的知识,然后是绘画方面的知识,使课堂达到了最佳的教学目的。
3、提供丰富的线描材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线描画空间。学生常常接触的都是色彩世界。黑白线描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黑白也可以这么美,从而了解与以往不同的色彩感受。在《圆圆的世界》课题中,通过展示各式各样的圆圆的事物,从而给学生启发,由于我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黑白线描类圆形的实物图片夹杂其中,所以同学们学会了圆形事物线条之间的一些变化。大量的作品欣赏使孩子感受到了线描画与众不同的美感,激发了对线描画的兴趣,感受到线描画如此有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观察
线描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思考,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用线的形式细致描绘出来,它既区别于儿童画创作,与写实的写生画又有较大差距,它的教学规律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有意向到再现。因此学好线描画必定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1、从实践出发,把事物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观察。
教育学家左拉曾说:“观察的才能要比创造的才能更为少见”。心理学者也认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训练而获得的。通过观察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质量等外部特征的能力,以及全面、深入观察学生绘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观察力水平的高低。学生在画画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教幼儿怎么画,因为老师的示范没有太大用处,关键要引导幼儿怎么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2、进一步追求精细的线描效果。
从整体到局部,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更加细致的画面效果。鼓励学生观察、想象,去表现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美。例如:在学习“线描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小壁虎”光临教师感兴趣,他们谈论壁虎,看着他们爬来爬去,谁也没有伤害它。有的幼儿捕捉到这个新鲜的观察对象,运用自己初步的绘画知识化出这突如其来的小家伙,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给孩子提供了一种多角度的思维环境。我们就借这一偶然机遇,引导全班幼儿用线条构图,加以写生,表现出小壁虎光临教师的情景,抓住这一细节,孩子可以运用线条加以自己的想象及创作,这样孩子的作品丰富多彩。这种以整体到局部,以周围到自身把握到细部精美的刻画的训练方法,能较好的启发、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细心表现,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耐心和自信心。
再次,师生互动中,是线描画不断学习与创新
一副好的作品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的感受、感觉和体验、形象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教师是无法直接教授的,而只能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学生是创作的主体,其自身必须有深切的内在体验和充分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
1、鼓励想象和创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相片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学生在进行线描创作时,可以不受限制,不断发挥想象,应用不同线条与小图形,就能够画出更好的,而且绝不重复的作品来。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个孩子也很难画出一摸一样的作品。诱发孩子想看,想知,想做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引申,改造、塑造出丰富多彩是事物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我通过故事、作品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善于肯定和赏识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如何对学生的作品评价呢?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如果对学生的作品表示肯定的态度,学生就会对绘画更加有信心。所以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风场注意这方面,对孩子的每个创意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帮助他们数理信心,从而对绘画更加有兴趣。
3、及时传授和补充
在小学生学习线描绘画的过程中,我主要选择装饰绘画,例如《绘画游戏》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去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的思考力和理解力。通过线的曲直、长短、书迷、粗细对比和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通过线条之间一些偶然组合,大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当然,坚持不懈的练习更是学好线描的关键。只有长时间的学习,充分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线描。
总而言之,线描教学最终目的是运用先挑着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不少学生有了一定运用线条绘画的能力之后,再掌握一些用线塑造形体的方法,加之学生与生俱来的色感,为画面添光加彩,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线描作品来。同时,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表现作品中又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要已同意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他们,而应该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的个性优点,并成功的体现到作品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是线描教学保持生机活力,并为学生的美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 【1】高瓯.《浅谈小学生线描绘画教学的有效指导》,2010年9月 【2】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
【3】王志明.《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4】许鸿 陈容辉.《儿童艺术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5】华维光.《线描画起步》.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3月
第四篇:《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遂川县泉江中学
邝光富
一、研究背景: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画而不愿画,或者干脆趴在桌上不听,或者胡乱画而无章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2)、学习方法不当;(3)、学习无成就感,想学,又不会学,走弯路。为此我们为解决这三个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同时《美术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的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除了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身高、体重快速增加以外,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随之增加。但是,他们急于成熟、独立的特征,影响了他们。其表现为,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还十分幼稚,还不稳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列为美术课程的任务之一。从“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中可以看到对美术教育的明确要求。
四、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跟随老师的教,学生主动的学。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高学生人文和文化素质,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创作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用简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欣赏课中,要适时提高学生的活跃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而避免“老师讲,学生听不懂或开小差或打哈欠”等情况;在技术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动手绘画,多采用先鼓励后指正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绘画成就,帮助学生建立绘画的自信心;在创意制作时,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更多,参与更多的设计实践……
5、.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做。
五、研究的内容:
1)提高导入的吸引力;
2)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
3)在美术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4)短时间的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学生课后的主动性的调动。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初中七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美术课堂教学及美术兴趣活动课为载体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4)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 4月至2011年9月。(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3、总结成果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2.传授法:把好的、优秀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生。
3.个案研究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学案,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讨论作业的实际操作情况,找出恰当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文稿,再次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并且真正切实提高学生的兴趣。
4.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七、课题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其效果的显著,特别是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语言,受到了学校各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方面
1、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尝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激情。美术课程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
3、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我们的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于造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我不仅要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要提供一些适合他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或适当的画一些弯曲幅度特别大的线条。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这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4、渗透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界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自我提升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的一些观念,培养他们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美术作品作初步的评价,老师所要做的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我们创造的这个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自我感觉到了对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鉴赏能力,这为深层次的鉴赏做好铺垫。
(二)教师方面
有效的美术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并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尝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上好中学的美术课。
1、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涵盖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是科学等学科;而且欣赏课可以欣赏的作品种类繁多,如国画、油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园林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必须博览广学。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平时就注重广泛收集查阅资料,能在教学时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更能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美术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引言所带出的艺术魅力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的办法之一。“万事开头难”,一堂出彩的美术课,首先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在此,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句开场白上进行仔细推敲,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与所要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所以,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美术及美术教学能力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同时也必须精心准备教案,并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在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改变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优化美术课的办法之一。
通常的美术课,全靠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呆板,效果并不佳。现在,教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的新教学措施来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例如:让课堂与平时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业余课后自行搜集美术资料;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对美术课程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一举两得。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究(本站推荐)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缺乏的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上了一堂好课,但并不清楚这堂课为什么能成功;如果这堂课效果不佳,教师也需要知道改进的地方。我们能提供给教师的是告诉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即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出路。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不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
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审美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注重内省和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具体到美术教育上来,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受关怀和尊重。如果得到关怀和尊重,学生就能够产生爱、快乐、欢喜与骄傲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恨、厌恶和悔恨的情感。事实证明,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要让一个学生形成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态度,那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喜欢这门课,进而在意向上 形成认真学习美术的倾向性。
2、强化欣赏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3、摆正美与术的关系,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文化的学习,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改变过去过于关注并不是不关注。美术是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没有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美术的学科本位还能体现吗?在教学中强化美术的美育功能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术”,把必要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落到实处。
4、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每周仅有两节课的学习时间,我们认为在美术课上的学习是有限的,仅凭课内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画展、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竞赛等形式延伸美术学习,开发好课程资源。
5、体验过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人文学科,美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现代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让学生感知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通过绘画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强化与落实,重视体验,达到培养情感与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储备。
绘画习惯,怎能熟视无睹?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每一学科来说都非常重要,美术学科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每节课所带的材料繁杂,创作形式也非常多样,学生有着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美术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范画,是对是错?
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形象的作画(制作)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将要学习绘画(手工)内容的表象,以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的方法。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
“热闹”之后你看到什么?
教学评价一直扮演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指挥和向导的角色,因此有人形象的将教学评价称作教学改革的“牛鼻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问题已日益凸现,并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新课程的教学,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传统的评价机制已成了课改的障碍。
以上仅为对小学美术问题与对策一些个人想法及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