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标舞技巧和节奏的运用
一个优秀的国标舞选手,从他接触国标舞的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基本功对于他在了解及掌握国标舞,跳好国标舞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准确、严格、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才能使他在坚实的舞蹈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以求得流畅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反身动作就是摩登舞的动作元素之一。我们在多次摩登舞的比赛、观摩以及平时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舞者,特别是初学者,由于没有充分理解、领悟CBM这个动作的要领、方法、作用,而造成舞蹈动作的粗糙、停顿、不协调、引带不足等不良后果的出现。今天我就CBM 这一最基本元素动作展开一些粗浅的讨论,供广大国标舞爱好者参考。何谓CBM?CBM是一种身体动作。不论前进或后退,运动腿的另一侧身体,向运动足方向移(转)动。首先要强调它是一种身体的动作,只有学会用身体带动腿和脚跳舞,方能使舞蹈自然、协调、流畅、以至用完美的身体运势填满音乐的每一瞬间,达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高级境地。而做好CBM是达到这一境地的最初级要求。CBM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引导旋转并起到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作用,保持其完好的连贯性。摩登舞是一种流动中的舞蹈艺术,在流动中旋转,在旋转中流动。CBM在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动作无论是向前的还是向后的,右转系列的还是左转系列的动作,在启动时往往都有反身动作(除以下几种起步形式没有:1.某些第一步为肩引导之动作。如TURNING LOCK即旋转锁步等等。2.某些第一步为反身动作位置时。如OUTSIDE CHANGE即外侧换步等等。3.在侧行位置中出步的动作。如探戈舞中的并式滑行步即C L O S E D PROMENADE。以上三种启动形式的舞步今先不做讨论。)为了使动作自然、连贯、启动力量柔和做好有效的反身动作是完成动作的前提,特别在男士领舞过程中反身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男女舞伴的配合,以及引带与被引带的信息传递。另外,CBM在身体转动的同时加上主力腿膝盖的扭动下降,脚掌对地板施加的压力,使得出步时动力来源更加清晰,并且有助于力量的蓄积和释放。如何做好反身动作?把握反身动作的尺度,是每一个习舞者必须掌握的,在训练过程中通常见到的错误有以下几点:1.忽视或没有做反身动作,导致动作生硬、不连贯、转度不到位,影响下一舞步的运作。2.错误地利用腰以上,甚至用肩膀和手臂机械地转动身体来完成CBM,从而导致男女舞伴严重变形。改正方法:正确的CBM应 来自于身体内在自然的呼吸过程加之主力腿膝盖的扭动,从容协调的完成CBM的身体转动。这样不仅可以使男女舞伴框架稳定不变,姿态优美,而且还可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相关位置。3.在CBM过程中,身体转动过大,超过动力腿前进的方向,造成架形改变,动作运行方位改变,男女舞伴配合时相互受阻。改正的方法是:a.欲出步前,先反向预留反身动作所需的身体转度。避免身体与脚在同一方位启动。如在左转1/4练习中,男士左脚向正前方运行之前身体略向右预转少许(约1/8),这样就可准确把握好反身动作的尺度。b.动作结束时身体要预留下一动作的反身动作转动角度。如,NATURAL SPIN TURN的第三步结束时,脚尖指向逆舞程线方位,但身体背向斜中央(而不是背向舞程线)这样有利于下一个动作的衔接。充分利用CBM使动作与动作之间 连贯、流畅。c.CBM往往在垂直位主力脚运作,它稍先于动力脚出步之前或几乎二者同时开始,但它结束于这一舞步运行停止之前,不可在舞步运行停止后还继续做CBM,否则就犯了CBM身体转度超过动力脚运行方向的错误。4.反身动作与倾斜同时存在,造成重心不集中、舞姿松散、破坏其优美造型。改正方法:反身动作的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平衡姿态,不可同时倾斜。如在狐步舞羽步与参步的练习中初学者往往不注重CBM与倾斜的关系,在羽步第三步结束时没有将倾斜恢复平衡,使得参直步第一步运作时仍然在倾斜状态下同时做反身动作,从视觉上使我们感到舞者的重心歪歪倒倒,音乐处理不充分,力量的蓄积、控制释放过程无法保证,使得狐步舞飘逸、典雅、从容、稳健的风格难以得到实现。如果我们在平时训练或教学过程中注意到CBM在每个动作的启动和连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避免以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将会使我们的舞蹈动作更具连贯性、控制性、流畅性,使舞蹈的音乐处
理更加饱满,舞姿更加优美、轻松、自然.国标舞技巧和节奏的运用
(三)“轻松流畅”是黑池舞蹈节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最困难的议题。而这也是历次研讨会上的老问题。甚至在一对一的教师/学生基础上.这也是个最困难的交流议题。高水平的舞者能够理解此中包含的原则,但没有能力把它付诸实施。一旦思想上掌握了此原则,就必须一辈子练习下去,才能将这些原则牢固地贯穿在肌肉—记忆之中。等一等,这还没有完。从肌肉—记忆阶段开始.必须加工磨练,这就要通过时间选择、各种类型的动作和速度,千变万化的方位和旋转、重心—抑制舞步、盘旋等一切可能的变化,才能达到流畅得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的,甚至有了这些,国标舞只需使探戈中的动作突然停下来就可以了。还要记住,这里面包括两个因素:第一是流畅。流畅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动作连绵如流水,其中,在从脚到脚的重心变换之间和从一个舞步花样到另一个舞步花样之间的连接,必须让人看不出来,这就是说,没有一点儿缝隙。做到这一点后.第二个因素是:去掉你身体作出努力的一切外在表现,使舞蹈动作看起来“十分轻松自如”。有这样的情况;一切水平非常高的参赛者在头几轮比赛中有能力做出不费劲的流畅动作,但是,除非他们已经通过合适的严格要求的训练,建立起足够的力量和精力储备,否则,表演质量将曰趋下降。因此,要达到”轻松流畅”还得有第三个因素。没有人说过“做到看起来跳得轻松”是容易的事!但是你最好也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是造就一名锦标赛冠军必不可少的步骤。田中海德和阿代尔开始讲座时,通过演示让观众亲眼看见他们在凄美的音乐声中跳起慢狐步时对”轻松流畅”是怎样看待的。他们跳的狐步舞展示的内容主要是最重要的和必要的实质性的东西。动作流畅和轻松很好地表现出来。用合适的话语来说明这次讲座主题,海德觉得比较困难。因为他的母语是日语。他感谢阿代尔当他的英语 教师。正如他理所当然地指出,跳舞的人被各种各样的概念折腾得不堪重负:突出体育运动概念、动力舞蹈概念、强力舞蹈概念、大图画舞步线概念、渴望控制更多的舞场面积概念,这些概念的解释错误百出,把许多跳 舞者引入歧途。田中海德极力主张作为个人和一对舞伴都要跟舞蹈和谐一致。这不仅仅意味着作为个人和一对舞伴的姿势、平衡和持抱(hold握姿)的组织结构必须正确无误,而且还意味着要具备“内部活力流畅”。“内部活力流畅”这几个字让我想到中国的“太极拳”。在太极拳中,不用用力动作就出来了。其他同类的训练如日本的“空手道”,使用外部活力来源,但人们认为太极拳在教精神力量。平衡和控制方面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是柔道等东方武术的准备功课。打个比方说,打太极拳使用活力的方式好比航海艺术,只要顺风前行.和划船显然不同,划船时肌肉力量是支配因素,在舞蹈的”轻松流畅”产品中,人们会差不多感觉到似乎身体里面有一股内在的风吹着你往前。现在回到国标舞。对于舞伴搭档来说,组织结构是处在完全和谐之中的一个整体的动作概念。在这里,手接触、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两个身体的中心结合在一起。身体的上部:胸部,两肩、两臂、颈部都必须免除紧张状态。两个身体必须感觉象不动时的一个整体一样。他们在跳国标舞的每一个花样时必须仍然感觉到象一个整体,完全和谐在一起。这是对训练法本身的研究。每次只要两人一开始持抱,就必须实践练习。我和海德在这里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练习的时候,只要我们继续搭档持抱,我和多伦总是力求找到完全的身体协调一致的感觉,就象感觉到我们确定了平衡的连接点,如果我们的身体分开,这个点就遭到破坏。因此,为了与音乐一致,在开始投入舞蹈之前,我便有节奏地从一条腿到另一条腿引导我们共同的平衡来保证我们取得完全的和谐与平衡。海德和阿代尔强调身体动作和与动作腿有关方面的配合一致十分重要。要记住的关键一句话是:身躯领头,两腿在身躯下面轻快(来回)走动swing,双腿绝对不可以引导身躯。学会如何控制这种身躯一腿的关系.需要理解和实践(练习)。阿代尔接过话筒说道,海德一直在宣传“轻松流畅”动作。海德用慢动作展示他的主题独舞,也许他过于强调狐步慢动作的拖延。以至身体的轻快动作进入“快步”时就会丢失。如我在第一
段中所讲的,这是一个难于表达清楚的话题,海德和阿代尔都把这个话题处理得很好。也许,关于在极快的一系列比赛项目中的关键时利用膝部弯曲活动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以讲得更多,为了不断更新身体摆动和跟进完成动作理论,并把这些更新无懈可击地流畅 连接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千万别放过这一切!
谈谈摩登舞在特殊场地的控制
跳好摩登舞,除了要求有良好的技术和基本功外,还要有良好的舞蹈环境才能演绎好它。比如说,需要有宽敞的场地;良好的地板,好的音乐等等。选手们(特别是经常参加大型比赛的选手)都清楚,在他们学习、训练、比赛时,一般都在比较正规的场地进行、都按照他们的导师所教、所编的舞蹈套路及其舞程线行进的。因此,他们也形成了、适应了这样一种的舞蹈环境、舞蹈习惯了。
但从另一个侧面看,由于摩登舞需要这种舞蹈环境要求,也造成了跳摩登舞的局限。而实际上,除了比赛以外,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在比赛以外的其它场地、环境下跳摩登舞的,比如要做SHOW(表演),主办者大多数都不能提供最合适的表演场地和环境的,比如说,只有正规场地的二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地板不是那么的好。是在这种环境下,你如何在观众面前演绎好摩登舞?又如何表现出它的魅力?我们又怎样应付这样不规范的场面?这就需要学会怎样控制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种控制方面的一些见解,或者算是经验,谨供舞友参巧:
控制一,有必要专门为这种舞蹈环境编导一套区别于比赛套路的舞蹈花样(有条件的最好找导师编排),最好是编排适应性广些的套路,编排要注意使每个花样之间衔接合理。我的经验是:最好以二分一正式比赛场地大小编排,这样适应性较广,进可攻,退可守。尽量少编长线(少用,或者不用长线),以免造成因场地的局限而不按舞程线行进的变线,使舞蹈动作人为的变形而影响正常发挥,降低可观性。
控制二,演出前,应能预先对不规范的舞蹈场地有所了解,预测舞程线的合理分布。当然最好能简单地走一走场,做到心中有数。
控制三,舞者自身做好控制:在较小的场地跳摩登舞,更能考验舞者的基本功。因为在场地较小的场地舞蹈,动作过大,很容易给近距离的观众有冲撞的感觉。最好将平时在大场地比赛时那气势如虹的步幅稍作收敛;将重心比平时再放多点,改成相对以柔为主的、稳妥型的表现方式。此时应特别注意上身的表现力及其保持与舞伴之间的正确姿势和体位;而这种上身姿势体位,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优先于舞步的。再者,如能做好舞伴之间的贴身位运用,善于利用这种身体语言去舞蹈,回报给你的将是一切如愿的美妙感觉。特别是遇到因场地局限而被迫改变原来花样走势编排的情况时,作用更大。
其他就是要注意表情的运用了。因为由于场地小,观众对舞者是近距离的,表情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情和你的表演效果的。处理好上述几点控制,将对你能轻松地跳帮助很大,而在轻松地跳的情况下,你才能腾出空间来处理表情,吸引观众。争取观众的认可与共鸣。要记住,观众是需要相当大比例的表情分的。
什么是国际标准舞的“艺术表演”
2005年的四、五月份,我两次到了西安,先是观看了西安市国际标准舞学会的比赛,尔后看了陕西省国际标准舞学会举办的比赛。这两个比赛都办得有板有眼,很有章法且较规范。使人高兴的是这两个比赛都设了“艺术表演”比赛项目,确实也很受观众的欢迎。这里我不想报道和评论这两个比赛,只是对国际标准舞的“艺术表演”谈点改进的意见。
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设立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奖,已有六个年头,其中三次是“荷花奖”。虽然六年来舞者力争有好的表现,确实一年比一年也有所进步,但应该说离学会创设此奖的初衷,还有一大段距离,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奖的原创要求。究其原因,是舞者还不懂得或是不甚明白什么是国际标准舞的“艺术表演”。
那么,什么是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呢?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的比赛通知上是这样界定国际标准舞的艺术表演的:“即是以国际标准舞动作为载体的一种创作舞蹈”。这个界定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国际标准舞动作为载体,这就是说不是以芭蕾、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或其他舞蹈动作为载体的一种舞蹈;二是创作舞蹈,这就是说不是国际标准舞的比赛套路的舞蹈。正像以古典舞动作为载体的创作舞蹈,不是古典舞动作和训练动作一样;也像以民间舞动作为载体的创作舞蹈,不是原始民间舞蹈素材展示一样,比赛和训练套路和创作舞蹈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现在有些舞者将比赛套路或训练套路加上一个头和一个尾,作为创作舞蹈来比赛,这不是创作舞蹈,而像是比赛后的冠军表演。有的虽然靠近创作舞蹈,但载体却不是国际标准舞或是说不主要是国际标准舞,而是过多地选用了现代舞或其他舞蹈动作,也就是说,动作素材杂乱,起码它不是一个好的国际标准舞创作舞蹈。
家就会来学了。这里,我们不讲外国有没有国标舞编导,也不讲请外国编导来要向大家收多少学费,只是想一下外国国标舞编导是怎样成就的,不外乎具备两种技能,一是国标舞,二是编导技能。如果我们的国标舞者把编导技能学到手,成为我国的第一代国标舞编导有没有可能?好不好?我认为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好的。经过几期培训班,很快我国便会有一大批有志与国标舞的专业编导,全国各省市乃至全国锦标赛的国标舞的艺术表演活动将会出现一个新局面。要不了多久,我国舞台上将会出现一个新的艺术品种,为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做出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
华尔兹的基本舞步
华尔兹的基本舞步结构,是由前进(或后退)、横移、并脚三步构成一个基本旋回。这样,第一个旋回和第二个旋回,就要出现必然的换脚变化。这是初学者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障碍。在练习中,要逐步养成这样一种概念:重心是在两脚之间依次交换的,即使是并脚的舞步,重心落在双脚上的时间也是极短暂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换重心的形式而已,这种特殊形式是为了造成“不露痕迹的交换重心的形态”。但主观上的换脚意图却是丝毫也没有变化的。只要保持这种意图的连续性发展,就可以很容易的越过这个障碍。
第二个问题是脚跟、脚掌、脚尖的运动程序及其方法的问题。前面已经介绍了基本运步方法,现在遇到的是在升降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在第一步重心转移完成后,都应把重心点移向前脚掌。尽管此时膝部还未伸直,但脚跟却应微微离
地。向第二步发展的动力,就是由脚距离地而产生的脚掌推力引发的。第二步的横移,是运步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先落脚跟,也不是先落脚尖,而是近似于全脚的前掌落地,并伴随着反向的倾斜(即左横移时右倾斜,右横移时左倾斜)。此外还应注意,并脚动作井非从第三拍才开始,而是在第二拍的后半拍就伴随着身体的上挺和倾斜。开始向并脚发展(靠拢)。此时的重心完全处在横移脚的前半脚掌上。第三拍的并脚是在完全没有重心的状态下到位的,而且直到第三拍的前半拍,重心都还在横移脚的前掌上上升,直至极限状态,并拢的脚掌才开始不露痕迹地支撑重心。这种双脚重心状态只不过是一刹那的表现。从第三拍的后半拍开始,脚跟开始下降,而下降的重心,则主要由并拢那只脚的脚掌支撑。换言之,横移脚的脚掌完成着推动脚跟上升的重心支撑任务,而脚掌下降的重心则落在并拢脚的脚掌上。上升和下降的转折点,就是重心不露痕迹地交换时间。这些要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太困难了。但假如你想跳出优美的舞步,这第二个障碍也是必须越过的。
第三个障碍是侧身与倾斜。倾斜乃是通过侧身动作的延伸,也就是肩部引导来实现的。再进一步深入地说,这一系列的上身动作,都产生于腰部的力量,而不是某一个局部的单独运动。这虽然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但却必须从一开始就引起注意。否则一旦形成局部性用力的毛病改起来就不容易了。上述三个障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可以在练习基本步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解决;有一定基础的交谊舞爱好者,则可以用这些规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假如你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自娱性交谊舞跳怯的爱好者,懒得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也可在越过第一个障碍后,完全可以将后两个问题置之不理,而不会影响你往下学习。不过当你的舞技进展到相当的程度后,肯定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那时候再来从头练习也无妨碍。
第二篇:1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
1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
2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和字义理解辨形法能读会写生字新词,并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词义。
3查阅《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或者其他材料,了解“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4思考: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说说理由。
五、教学流程:
一、笑看荣辱顾大局,以和为贵
1学词联系课文,明确相如之勇
(1)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明确写法,了解所写人物——蔺相如。
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毫不惧怕
(2)提问: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人表现出如此“解气”的行为举止的呢?(3)学生紧扣语句“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并联系课前阅读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回答。(4)教师小结,过渡:原来蔺相如是在完璧归赵时和渑池之会上表现出与秦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英雄风范的,那蔺相如既然连秦王都不怕,为什么会怕廉颇呢?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融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课前查字典理解的只是死的基本义,现在理解的才是更重要的活的“语境义”。而学生在此之后自然而然就承接到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且过渡到课外的拓展阅读,可谓串点成线,一线贯通课内外。】
2探究韩蔺对话,理解“以和为贵”
(1)教师提疑: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 预设:a学生认为怕
教师就说不怕,并用蔺相如原话“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来反问质疑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读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理解韩勃说蔺相如“怕”的表面行为和蔺相如自我解释“不怕”的深层内涵,顺势引出“和为贵”。
b学生认为不怕
教师就说怕,并用韩勃的话语证明,以此“刺激”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找到文中蔺相如所说的相关语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形成一家之谈来反
驳老师,说服老师,自然引出“和为贵”。c学生认为怕和不怕的都有
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在小组内证明各自的观点,进行思辨。在思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引出“和为贵”。(2)紧承“和为贵”,质疑:不和又如何呢?
学生紧扣“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于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生交流,理解:如果廉蔺闹翻,将相不和,那时秦国就会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3)诗句填空,回顾第一幕剧情,理解“和为贵”的深义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正价值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因此这一课文学习的突破点特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放还给学生——疑点让他们自己辩,理由让他们自己说,结论让他们自己得;而教师则在其中扮演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者角色,于关键处助学生一臂之力,将之思维自然引向纵深化,从而切实理解“和为贵”的内涵。】
二、负荆请罪将相和,国家为重
1一“笑”过渡,承上启下促思索
过渡:面对廉颇的一再欺负,蔺相如避让再三;面对韩勃的愤愤不平,蔺相如一笑了之。这一笑,笑出了他的委曲求全,笑出了他的大局为重,也笑出了他的博大胸襟!经过解释,韩勃听懂了他的笑;通过分析,我们读懂了他的笑,那么,廉颇能懂吗?
【对剧本第一幕的过渡性小结,引导学生在之前运用演绎性思维分析理解“和为贵”这一内涵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归纳小结一下,以便能从整体上把握第一幕的主要内容,并顺势引入探究其背后内在原因“国为重”这一环节的学习。】
2一“跪”认错,负荆请罪明大义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幕,圈圈画画,找出表明廉颇负荆请罪的语句,书写感受。(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心得,老师巡堂,倾听,做适当指点。(3)师生交流相关语句,理解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和意义。
语段一: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语段二:[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语段三: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语段四: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4)小结,顺承诗句填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负荆请罪”的内涵。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自己思想的支配。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是因为他把赵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讲究以和为贵;而廉颇后来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彻底悔悟,因此以国为重,上门负荆请罪,这真是——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培养学生扣关键字词,抓重点语句,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破解难晓之意,领会文本内涵的能力,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目的所在,故,此处的教学就是咬文嚼字,稳扎稳打,确保学生学有所疑,疑有所思,思有所得。】
三、身临其境演剧本,传承美德
1读文吟诗,温故剧情
⑴男女生和教师分角色饰演廉颇、蔺相如和韩勃,在把握括号中人物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⑵总结成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本剧,剧本选材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剧本中我们领略了蔺相如付之一笑,以和为贵的宽宏大度,也感受到廉颇负荆请罪,以国为重的大将风范。这真是(生读板书)——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其义既现,再读百遍,当能“口有所诵,心有所悟”——此处读文吟诗,既能使师生从之前紧张的分析中缓过神来,舒一口气,让疲惫的大脑得以休息一下,又能让学生怀着较大的兴趣,将之前动脑分析所得通过“眼到、口到、心到”的朗读融会贯通,深入己心,可谓一举两得。】
2表演剧本,传承美德
(1)过渡:好一个“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千载之后,我们师生读来依然是热血沸腾,心绪翻涌。只是作为剧本,光嘴上读读总觉得不够过瘾,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廉颇、蔺相如,身临其境地演一演啊?——
那么,怎么才能演好这一出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好戏呢?(2)学生静思默想。(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4)师生交流,明确方法:首先要熟读成诵,牢记台词;其次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心揣摩,将之外化表现出来。此外,还可融入合情合理的想象,补充完善剧情。(5)学生小组内分配角色,合作试演剧本,教师巡堂指导。(6)学生自告奋勇或教师点名一组上台试演。
(7)引导学生就演员的对白、神态和动作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明白其表演得失。(8)学生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再练。
(9)看时间而定,请两到三组上台表演,底下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态,思其心。(10)点评,表扬、鼓励为主。
【语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储存语言”,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取语言”(教育学博士、华师大教授周彬语),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内化所学习的语言。剧本表演就是学习剧本语言文字的最好方式,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参与面,提高了参与性,并有效地“迫使”学生自觉地从之前的“语言储存”过渡到“语言提取”,进行“语言交际”,实现了语言学习的价值和功能最大化,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附板书:负荆请罪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的的节奏控制技巧
五、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控制技巧
(一)课堂教学节奏的成分
为了便于理解和讨论,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课堂教学节奏的几种可比成分:
(1)课堂密度
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新知识多,密度就大。有的教师在解决课堂密度问题时,采取“快读快写”教学方法和大剂量训练法,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完或做完规定的学习量。课量密度加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变换授课方法,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速度
是对教学量的规定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量。包括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
(3)课堂难度
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的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难易程度。它多属技术、方法、理解和理解水平方面的问题。
(4)重点度
是通过比较而确立的相对概括。它是指课堂内重要的和主要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5)强度 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持久的高强度,有可能使教师传输教学信号的能力减弱,同时使学生接受教学信号的能力衰减。
(6)激情度
指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中,融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的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的到来。教学节奏的高低、强弱规律变化,指以上六种可比成分按照“弱→强→弱”或“强→弱→强”多次循环,使教学跌宕有致、起伏自然。还可以穿插进行“弱→渐弱→强”,或“强→渐弱→弱”的变化。
(二)课堂的段落管理
课堂的段落,指的是教师课堂推进中的几个活动阶段。它不同于课堂教学环节,环节是对课堂传授内在联系的描述,段落是对课堂进行组织步骤的划分。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极易被忽视的课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1)候课
候课是教师课堂活动的预备状况,指的是教师上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等候上课。这是教师课堂登台前的入场活动,可以使教师在开课前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对学生来说,也起到以对班集体较好的组织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候课,是教师守时、重课、爱生的一种表率。试想,上课铃响了,教师才匆匆地离开办公室走向教室,教师就可能迟到,教师对课堂的珍惜会唤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视。另外,教师上课前出现在教室门口,对于稳定学生情绪也有好处,学生意识到就要上课了,就会控制情绪,期待着上课。教师在教室里候课,还有助于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个别学生的接触,来传达一种乐观、喜爱和关怀,更易被学生集体所接受,可以使课堂增加融洽的气氛。
国外课堂研究者也比较重视教师的“提前到堂”的问题,玛兰德在《教室里的雕塑家》里这样描述“提前到堂”:上课铃响,在学生进教室之前,教师便出现在教室门口,亲切地看着学生鱼贯而入,就像将军在他的阵地上检阅士兵。这样不仅能确定教师在这个班级的“地位”,而且还有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多种实际作用。
当然,教师候课也是一节课工作的延长,特别是在连续2~3节课时,会增加体力消耗,但教师这种付出,会收到不少的实效。
(2)课堂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在上课之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导入。教师简捷、明快地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经验导入。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使学生对已知素材进行回忆,自然导入新课。
旧知识导入。教师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引出原有知识作铺垫,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这样既便于知识得到升华,又可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实验导入。教师在学习某种章节的开始,演示一系列实验,在一系列为什么的启示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直观导入。教师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设疑导入。教师在每节课教学之始,编排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的主题。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课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故事导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
课堂导入技术的结构有以下几项构成:
引导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是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学生注意学习的行为有:或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或谈论纷纷。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可利用活动的强度、差异、变化和新奇进行,避免刻板平淡。其主要方式有:精致的彩色图片、物质燃烧的强光、爆炸的巨响、色彩绚丽的物品和奇香异味等强刺激;鲜明的对比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上的显著差异;在和谐宁静的课堂里,教师采用轻微物低声教学,在讲至关键之处,声音由小变大,都是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走动。这些都可使导入内容新颖,导入方式多样化。导入活动,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途径有:加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后继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越强,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越强烈。设问导入提醒作用大,有利于加强注意,为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必须注意有关事物。在导入过程中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比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开场白,更容易集中注意。有时可让学生朗读,有时可让学生观察、做实验。
激起动机。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并提出严格的要求,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当学生清晰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时,即可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进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
组织指引。教师在这个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明确要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含义。安排学习进度,明了学习过程,提出学习进步的方法。教师的组织指引还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实现教学目标。
建立联系。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建立的联系包括: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技能的相关点和连接处;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3)课堂的“有序解散”
课堂的有序解散,指的是课程的结尾设计。就是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如何总结课文,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调查表明,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在课程结尾时出现率比较高。这一段时间教师的控制力减弱,课堂时间浪费量也最大,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过早结束的教师,都不会长久地维持好教室的秩序。
向45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充分注意后几分钟的教学效果。为巩固课堂已讲授的内容,教师应抓住一个适当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几个简单扼要的问题,或是梳理、归纳,或是加深、加宽,或是配置一些临时的课堂练习。当然,这些也都需要课前做出充分的准备。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需要一个确定的、有秩序的解散过程,学生能够迅速地整理课桌,在学生下课“起立”时,提醒学生的立姿,也很必要。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学生的课间活动做一些有益的揭示和指点。完善的结束,可以达到这样几个目的:重申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或应注意之点;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的知识结构,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的关键;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经常通过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改错、评价等,使所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基调,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准则;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如读、书、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结束部分一般为主练习阶段,通过活动,总括技能,或使技能更加熟练,学习者之间亦可互相交流、观摩;布置思考题和练习题,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
结束技术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系统归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小结时,可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比较异同。将新学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清晰。集中小结。将在不同章节中,循序渐进学习的同一事物的属性和变化,集中归纳小结,从而掌握某一事物的全貌,概括出零散知识的规律。
领悟主题。通过精要论述或揭示本质的提问,顿悟所学内容的主题,做到情与理的融合,并激励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品德培养的目标。这种结束方法,较普遍地用于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和外语课等。
巩固练习。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双基”得到强化和运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课堂小组吉要紧扣教学内容的目标、重点和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有同时注意举动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经过精心加工而得了的系统化、久化和有效化的知识网络,能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知识才会得到融会贯通。封闭型的结束,结论要明确;开放型的结束,要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运用发散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
教学节奏就是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的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语文教学更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节奏过慢、单调呆板的状况,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张驰得法、疏密得当、错落有致、起伏和谐。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控通常运用四种手段:
(1)依据内容进行调控
重点难点,节奏宜缓,密而不紧;浅易的内容节奏宜快,疏而不虚;如《项链》一课,重点难点——情节布局之巧与人物心理刻划之妙应从容解析,其它内容则不妨轻描淡写。此外,对阅读课文可长文短教或若干篇串联教,快节奏进行;对重点课文则不妨短文深教,慢节奏进行。
(2)依据教学方法进行调控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节奏舒缓,如讲练法、导学法、情景法;有的方法节奏紧密,如讲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灵活运用、互相调节,切不可注入式一讲到底,教学方法的单一必然导至教学节奏单调,教师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3)依据教学反馈进行调控
教学作为信息的传导与输入过程,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发现学生疲备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强调节;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
(4)讲究休止艺术
合理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止”是调控节奏的有效手段,正如激流勇进突转以细流幽咽,能驰以回味,休以运神。如教师范读《小麻雀》一课时,结尾时放慢速度,最后一句可以沉思的口气低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尔后休止,暗示学生追寻言外之意。这样,既引发了学生思考,又使教学有节奏感。
(四)课堂节奏控制五原则
节奏是事物运动的连续,它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事物运动有节奏,人的思维同样也有节奏。人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此,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高潮后,要再过一段时间出现另一个高潮。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有节奏的,所以,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
(1)快与慢有变换
快节奏就是要学生养成快看、快说、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
①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实施快节奏的前提。如预先在各种型号的大小黑板或投影上书写好课题、例题、习题,可以节约板书时间;
②课中的严格要求是施行快节奏的保证。基本训练的内容应使学生脱口而出;专项训练可采用只列式不计算等手段;
③课后的作业时限是施行快节奏的关键。如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注上完成时间;
慢节奏就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①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应经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加工过程,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剖析表达概念的语句;
②充分暴露结论的发现过程。对于法则、性质、定律、规律等,应使学生真正弄清来龙去脉;
③充分暴露公式的推导过程。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不同途径来推导公式;
④充分暴露思路的选择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想,经历思路的剖析、矫正、转轨、定型等过程;
(2)动与静有交替
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争辩等;所胃“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态,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造成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或自始至终静寂,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抑制学生的思维,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教学美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比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出示这样一道计算题:“25×12+25 × 18”,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题目有哪些计算方法。由于学生个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动)。学生积极思考热烈发言想出了十种解法。如果教师只重一题多解的量、不重质,那么就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在学生得出这道题目的多种解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题目讨论,而应该启发学生冷静地思考哪些解法比较合理,哪些解法没有意义(静)。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为掀起下一个教学活动的高潮提供了基础。
(3)张与驰有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课堂教学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课堂教学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课堂比赛、课堂辩论和教师紧张、急促的语言等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游戏、故事、活动和幽默的语言等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比如,教学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教师出示20道乘法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速算比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从课外集中到课堂上来。比赛结束后,教师用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小猴到小熊家作客,小熊对小猴说:“今天我请你吃三盘苹果。”说着,端出三个空盘子。教师边讲边在讲台上放三个空盘子,并启发学生想一想:“小猴吃到几种苹果?怎样列式?”这样导入新课,不但缓和口算比赛时的紧张气氛,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诱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4)疏与密有间隔
“疏”就是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间隔小、频率大。课堂教学要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课堂教学既要“密”如基础训练速度快、密度高,使学生达到娴熟、脱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如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速度要慢,要给学生深思熟虑的时间。这样通过课堂教学的疏密变化,使学生精神振奋,提高教学效果。
(5)起与伏有波澜
“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灵通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地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一起一伏的节奏,将学生带入起伏跌宕、波澜变化的教学艺术情景中去,使学生享受教育艺术的美。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以在导入、讲授、巩固三个阶段掀起两个高潮:教师在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底与高以后,教师猜想计算三角形面积和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用底乘以高。学生对教师的猜想反映不一,有的说对,有的说错。课堂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剪拼的方法来证明教师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个个动手,兴趣很浓。当学生用多种剪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还要除以“2”以后,心里非常高兴,课堂上掀起了第二个高潮。
(五)课堂节奏控制八条途径
(1)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述既能保持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又能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付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者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使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有的教师一贯低沉和冗长;有的则一贯地高昂和短促,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学生的精神疲劳,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语言修养问题。”可以这样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故语言修养的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有位教师对这个问题说得十分贴切和深刻,他说:“听觉是人的高级的审美感觉之一。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准确、明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语调上要谦逊温和,抑扬顿挫;在速度上要缓急有致,张驰有度;在风格上要刚柔相济,或庄或谐;或侃侃而谈,如唠家常;或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2)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来形成教学节奏
神,在此是指教师的精神状态、神采;情,是指教师的表情、情调;行,是指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学动作;态,是指教师的教仪、教态。
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神、情、行、态只是无声的因素、非语言性的因素。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同菜肴的调味品和佐料。充分利用这些无声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形态良好的节奏。
(3)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节奏
一切协调、平衡、均匀、律动,并带有规律性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节奏。因此,教学节奏还应该包括课堂结构的布局,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设计等。有人说得好:首先,要使全课的结构严谨,忌“松”忌“散”;其次要注意设置波澜,忌“平”忌“淡”;再次,还应注意留下“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忌“直”忌“浅”。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时停时续、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跃跃欲试、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互相质辩。这样,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时起时伏、动静相济、疏密相间、繁简得当、快慢相宜、手脑并用、紧凑凝炼的格调。
(4)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形成教学节奏
一节课总有其开始部分、进行部分、结束部分,这是一节课的自然划分。在这三部分里都展开何种内容,进行何种活动,采取何种方法以及这三部分之间的照应、联合和转换,也属于教学节奏的范畴。拿方法来说,一节课怎样开始?是开门见山,还是曲径通幽;一节课如何?是层层剥笋,还是单刀直入;一节课怎样结束?是峰回路转,还是水到渠成。这里总有许多教学策略可供选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就能形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教学节奏。
(5)通过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来形成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种变化可称之为内部节奏,教学情境、教学气氛正是这种内部节奏的表现和反映。不管教师或学生是否意识到,课堂教学总是有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以及学生间在思想感情上又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形成心理上的互助。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序了感情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之形成有机的变化,就会成为促进教学的适宜节奏。
(6)通过快与慢的调整来形成教学节奏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信息传递迅速,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并要求提高对信息鉴别、选择和加工的能力。所以教学节奏中的快与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包含着教学内容的多少。赞可夫在谈到传统教学的缺点时曾指出:一是教学内容十分贫乏;二是教学进度太慢,过分强调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至学生的发展往往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在教学中克服拖沓、达到精练,这是我们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也不是单纯靠追求快节奏就能奏效的。现代生活,包括现代教学活动的节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味强调单一的快节奏,那就不是社会(教学)生活,而是机器转动;不是活人,而是机器人。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例如,刚接一个教学班,开始就不妨把速度放慢点,让师生有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一旦相互熟悉或相互适应后,就可加快进度,又例如,在教授基本概念和法则时可放慢速度,但如果在教授基本概念和法则本身的同时,能把后面的某些内容提早进行渗透的话,那么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就能加快了。局部的慢、整体的快,这也是一条基本经验。
(7)通过重复和变化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本身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同时存在。重复可使教学得到统一和巩固;变化可增加新的因素,造成对比,推动教学活动继续发展。
我们所说的重复,是允许的或必要的重复,而不是体现传统教学法的那种“多余的重复”或“机械的重复”;我们所主张的变化,是在重复基础上的变化,而不是无休止的变化。我们要克服那种变式:订正,再变式,再订正……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对巩固基本规律知识无所帮助的那种为变化而变化的不良倾向。重复与变化不是绝对分离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往往是变化中有重复,重复中有变化。重复可长可短,变化可大可小,但所有的重复与变化,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为重复而重复,为变化而变化。
(8)通过连贯与停顿来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的连贯性,一方面体现在课堂结构上的严谨和有层次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教师语言的叙述上,特别是要在小段间的自然转折上,应做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让学生听来感到自然流畅,轻松自如,没有“断层”的痕迹,以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与一致性。
在强调教学连贯性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停顿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一节课中要有停顿,这种停顿,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消化新的内容,并允许学生议论或提出质疑;这种停顿,对差生显得格外必要,因为他们连贯思维的时间不能维持过长,并且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得比较慢。所以适当的教学停顿,有利于逐步培养差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使新的教学内容能得到他们思想上的认可。一个单元(后)也应有停顿,这种停顿,是在学习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的教学过程之后,来一个相对的静止,让学生回顾或整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或教材中的逻辑联系,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些知识点能建立彼此之方面的联系,以利于他能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教学迸度的适宜性,教学内容重复的科学性和变化中的艺术性,课堂结构及言语言的连贯性,以及教学停顿的必要性,是教学节奏中几个要素。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上述几个方面自觉地锻炼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节奏上的特色,给学生以鲜明的节奏感、乐感或美感。
(六)课堂中的九种节奏及调节方法
节奏,原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例如:音乐节奏,就是通过乐曲中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节拍强弱的交替出现并合乎一定规律而形成的。
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它产生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之中,表现并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艺术节奏,则是对物质世界中的节奏现象的一种审美概括和反映。自然界中,昼夜的更替,气候、物候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朔望,海洋的潮汐,一些植物花叶的昼开夜合,动物心脏的搏动,人体的生物钟等,都是不同的节奏现象;社会生活中,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劳与逸、工作与休息的交替,交通运输中的客、货流量等,也都包含着一定的节奏。
教学,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地说,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课堂教学节奏的意义在于: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节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节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这是由于节奏和教学之间,存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适宜的节奏,作为教学的适宜形式,使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所以,教师对于教学节奏,不可不慎。
节奏,是解决某些课堂教学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节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教师采取适宜的节奏去解决课堂教学矛盾而得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发展就是对同的同一和斗争。课堂教学也是在教学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之中向前发展的。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主导与主体、重点与一般、教材与讲授、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详与略、博与专、多与少、增与减、快与慢、取和舍、虚与实、收与放、隐与显、藏与露、起与伏、顺与逆、张与驰、接与断、升与降……。教师能动而艺术地创设教学节奏,将有利于上述教学矛盾的解决。
(1)教学行程的节奏
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如果平铺直叙,便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因此,要努力把45分钟安排得既科学合理,又富有变化,以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的行程节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二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二者有机的结合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行程节奏。教学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学内容的导和,教学行程的发展便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行程的高潮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和解决,教学行程的终结便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小结。教学行程慢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详处理的时候;教学行程快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略处理的时候。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行程,首先要求全面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合理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守财奴》一文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一般都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三种教学安排为例为稍做说明:
安排甲:①明确教学目标3分钟;②逐段讨论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及人物性格35分钟;③小结人物性格的分析5分钟;④归纳主题思想2分钟。安排乙:①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3分钟;②学生自读,分别指出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5分钟;③按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分别分析人物的性格30分钟;④归纳人物形象5分钟;⑤归纳主题思想2分钟。
安排丙:①明确教学目标3分钟;②学生自读并且选片断对塑造人物的方法及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分钟;③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分钟;④重点片断讨论分析10分钟;⑤分析人物关系,归纳人物形象10分钟;⑥归纳主题2分钟。很显然,三种安排中丙较为合理。第一种安排,整堂课以单调的逐段分析形式在重复(即使逐段分析中可能会有一些形式上的变化,也只是微观的),全课的教学行程平直呆板,教师的处理也面面俱到,把学生自读和讨论分析相结合,但在按塑造人物的方法分类分析人物性格时主次不明,缺少重点,未能摆脱单调重复的教学程序。第三种安排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铺垫有高潮、有点有面,多种教学形式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行程节奏,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2)教学环节的节奏
课堂教学环节,是连接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链条和扣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去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主导”“主体”和“主线”的关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搞单一式的“满堂满”不行;搞均衡式的“平分秋色”也不行;搞琐碎零乱、无度无序、只求热闹的“花架子”更不行。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感受,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掌握教学环节时,必须审时度势,在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按轻重缓急设置好搭桥引路、探究获取、记忆巩固、归纳概括、灵活运用等环节,并使之丝丝入扣、“合辙压韵”,既要有教学达到高潮时,学生思维处在最集中、最兴奋,迅速准确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良好精神状态,又要有教学平稳时,学生思维处于相对静止、停顿、休整阶段,使他们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还可以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让学生自由支配一些时间,从而避免“囫囵吞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运用启发诱导、提问点拨、演示暗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讲解与设疑、议论与练习、展开与收拢浑然一体,有机地协调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环节按其特点和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3)教学内容的节奏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教师讲授的主旨。传授的多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整地构建新知纳入旧知的阶梯,言简意赅地阐述知识的精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文字的多少平铺直叙、不分详略、不按主辅地讲解,就会使学生如同嚼蜡,收不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教师在驾驭和处理教材时,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有放有收、详略得当。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概括知识的规律,并在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上,既有知识的连贯性与覆盖性,又有内容的阶段性和章节性,做到有层次、有章法、有主次、有坡度、有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还应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节拍”,声应抑扬顿挫、神应庄重典雅,使声神融会,相得益彰。做到随境而迁、为文而变、因人而异。如讲到重点时,加强语气声调,满腔韵致激情;讲到难点时,缓和语气声调,言词委婉清晰;阐述成功经验时,语气宜庄重、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教训时,语气应严肃、沉稳、诚然有理。这种声情并茂、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氛围场景,无疑会将知识的甘泉自然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里。
(4)教学速度的节奏
课堂教学速度快慢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适时操作和调整进行的频率,准确掌握教学进程。节奏过快,会使学生思维不及、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节奏过慢,会使学生思维松散、厌倦无聊,“缺乏营养”;节奏单一,会使学生思维呆滞、漫不经心、索然寡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承受力,从整体节奏的速度上,做到有效控制。其速度宜快慢交错、有张有驰、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性的变化。既要使学生学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以开发。要控制好教学的讲解、训练、复习、批改和考试等进度,使做、看、讲、练纵横贯穿、协调搭配,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延展持续较长时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5)学生思维的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就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首先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一开始上课,学生刚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有一个准备过程。倘若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接受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是或自插心理,这就为一节课的教学投下了一个阴影。有些课一开始就“冷场”,原因就在于抛出的问题整体性强度难度较大;而优秀的教师上课,开头的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当,甚至“顾左右而言他”,于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面较大的思维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整堂课的安排看,要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后边。从另一角度说,一堂课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放在后边。从另一角度说,一堂课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没有一定的强度,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平静”之中,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其次要注意强弱刺激的交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都是在外界刺激下进行的。从思维的一般特点看,它总是线性发展的,而不是直线发展的。因此,课堂思维训练的渐强也不宜是直线状的渐强,而应是在保持总体趋向渐强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刺激的强度,以形成学生思维的鲜明节奏。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节奏思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变化思维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形象思维训练和抽象思维训练相结合,通常先形象思维后抽象思维。
思维节奏是一种心理变化。课堂上提倡学生积极的思维,但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应有张有弛,形成节奏。教师的讲授、设疑、提问都要能起到调节学生思维活动节奏的作用。例如:演示实验时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观察现象,思维就相对处于低潮,而实验成功,揭示结论时,思维就上升到高潮;教师归纳小结时,往往有停顿地留下学生做笔记的空隙时间,讲解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时就应放慢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回味、接受。此外,边讲边练、边讲边实验等等,都是动态节奏促进思维节奏发展的具体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节奏,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
(6)课堂情感的节奏
课堂教学随着一定的感情的流动。可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外现,使学生的感情在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棠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慨、同情等。这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课文,课堂的情感节奏都应和文章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人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7)课堂视觉的节奏
有的课堂有教学丰富的视觉形象,从演示实验的仪器联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到色、形、声、味俱全的实验现象;从表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矿石等标本,到各种挂图和工业设备模型,各式各样,为数众多。这些演示和展示,以及投影仪等电教手段的使用与授课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协调、匀称、明快的感觉,这就是视觉节奏。教师的服饰忌“花俏”、教态要平稳富于表现力、板书清楚而有格式、演示装置合理、教具摆设错落有致、实验操作干净利落、实验现象鲜明,这些都为产生明丽的视觉节奏创造了条件。
(8)课堂听觉的节奏
听觉节奏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努力使教学语言清晰、准确、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并且能抑扬顿挫、快慢有序、亲切感人。这就能造成强烈的听觉节奏,使听者兴趣盎然。
(9)教学语言的节奏
语言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都靠语言来组织,教学行程也靠语言控制。教学语言技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理的语言节奏不仅是教学课堂语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优化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变化,通过变化形成节奏;而不成功的教学语言总是缺少变化,一课一腔、千课一腔,不看文体不顾内容总是那么一个腔调,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愉悦。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述定义、概念语速要慢、要匀,描述情景叙述事件要轻快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稳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一堂课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变化教学语言,就能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可以说语言的主要魅力就在节奏,课堂教学的语言尤其如此。但语言的节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教学《听潮》,语言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或低吟或高诵;或充满激情,或回肠荡气。唯其如此,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
(七)课堂停止的策略与技巧
停止策略是一种为众多教师所熟知的课堂管理策略,然而事实又表明,并非运用这一策略的所有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都取得了成功,故有必要对此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停止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企图阻止或改变某一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的愿望以某种方式传递给该学生或该部分学生,由此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递一下眼神,或走近学生,或轻轻碰他一下,也可以大声命令。在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停止策略。
(1)停止策略中具有强制性水平差异的含义
这种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在低层次上,教师采用非言语的、一个手势或细小动作向某生做出暗示。例如,某一儿童正做小动作,教师以一个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走向该学生,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教师的意图。所谓中层次的停止策略是指以言语的、谈话式的而非强迫的方法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用语言形式要求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的课堂行为;所谓高层次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以改变了音调的言语行为,或有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教师在课堂中大声命令某学生停止不良行为,或者对该生进行身体上的限制(如要求该生站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选择停止策略的不同层次,一方面要依据学生不良行为的影响程度,如只是涉及该生自身听课,还是影响他周围或全体同学等;另一方面也以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开展为原则。
(2)停止策略有两种表达技巧,即当众的和私下的
所谓当众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向某生发出的“停止”信号能使课堂中的大部分学生注意到,如以引人注目的方式走近该学生或以大声说话的形式发出指标;所谓私下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只对不良行为的学生做出“停止”的指示,而不让其他学生知道。
从上述两点看,最佳的停止策略方式是低层次的、私下的。使用停止策略可以基于以下两条原则:其一,在课堂活动开始以前,教师应当详细说明教师的期望和行为规则;其二,如果在连续活动中,学生的行为与具体的期望相违背,教师应采取旨在达到期望水平而又尽可能不扰乱课堂情境的停止策略。值的一提的是,停止策略的应用还同教师的权威、权力相联系在一起。在相同的课堂情境中,对具有同样性质的不良行为的学生实施同一层次和相同方式的停止策略,具有不同权威或权力的教师的运用效果就会截然不一样。
第四篇:导游欢迎词和欢送词的运用技巧
导游欢迎词和欢送词的运用技巧
词”—行的开始,第一印象艺术性地致好“词”太重要了,它好比一场戏的“序幕”,一篇乐章的“序曲”,一部作品的“序言”。
中外游人都讲究“第一印象”,而致词是给客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极佳机会,我们应当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风采,使“良好开端”成为“成功的一半”。
任何艺术、技巧,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素”,那么,“词”的“规范”和“要素”是什么呢?规范化的“词”应包括五大要素。
(1)表示,即代表接待社、组团社向客人表达之意。
(2)介绍人员,即介绍自己,介绍参加接待的领导、司机和所有人员。
(3)预告节目,即介绍一下城市的概况和在当地将游览的节目。
(4)表示态度,即愿意为大家热情服务、努力工作,确保大家满意。
(5)预祝成功,即希望得到游客支持与合作,努力使游览获得成功,祝大家愉快、健康词切忌死板,切忌沉闷,如能风趣、自然,会缩短与游客的距离,使大家很快成为朋友,熟悉起来。
另外,词注意汲取一些谚语、名言,充满文采,会收到很好效果,下面一些言语,可参考使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年修得同船渡”;“千里有缘来相会”;“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出外旅行,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您在我们这里旅行,让我们共同读好这中国的一页”。
除了注重词的文采之外,有些导游创造的言语,越琢磨越感艺术性强,值得我们学习。埃及一位63岁的老导游,在为中国旅游代表团担任导游致词时有这样一句:“在今后的导游中,如果有什么地方我讲得不清楚,先生们提出来,我将努力讲清楚„„”大家感觉一下,他这句话令人听后是愉快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时并不是导游讲得不清楚,而是游客精神不集中而没听清楚,但他将责任归为自己了,把愉快也留给了游客,听者如何不高兴呢?这比我们一些导游说的“如果你有问题,我可以给你讲明白”不是高明多了吗?文采固然好,含蓄也令人回味,但有时平平淡淡,也令人感到平淡中出艺术,显技巧。
现在让我们听听香港一位十佳导游开场的词:“各位早晨好,大家光临香港。我是王××,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一起游览九龙和新界。这个观光节目全程70英里,需时五个钟头。
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知为各位解答。祝大家今天旅程愉快并喜欢我们导游介绍!”大家的词,若注意以上这些,并切实做好,我们认为这样就会令游客有个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使“行”有了良好的开端。
“欢送词”—行的小结,终生难忘送别是导游接待工作的尾声。这时导游与游客已熟悉,还有的成了朋友。如果说“ 词”给游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重要的,那么我们认为,在送别时致好“欢送词”,给游 客留下的最后的印象将是深刻的、持久的、终生难忘的!经过几十年的总结归纳,我们中国导游认为,有水平、符合规范的“欢送词”,应有五个要素,共20个字,这就是: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小结旅游,征求意见,期盼重逢。
所谓“表示惜别”,是指欢送词中应含有对分别表示惋惜之情、留恋之意,讲此内容时,面部表情应深沉,不可嬉皮笑脸,要给客人留下“人走茶更热”之感。
“感谢合作”,是指感谢在旅游中游客给予的支持、合作、帮助、谅解,没有这一切,就难保证旅游的成功。“小结旅游”,是指与游客一起回忆一下这段时间所游览的项目、参加的活动,给游客一种归纳、总结之感,将许多感官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帮助游客提高。
“征求意见”,是告诉游客,我们知有不足,经大家帮助,下一次接待会更好!“期盼重逢”,是指要表达对游客的情谊和自己的热情,希望游客成为回头客。“欢送词”除文采之外,更要讲“情深”、“意切”,让游客终生难忘。
我国的一位从事近40年导游的英文导游,在同游客告别时,为体现“期盼重逢”,他说:“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中国,也可能在贵国相会,我期盼着,再见,各位!”也许这位老导游的话和他的热诚太感人了,时至每年圣诞节、新年,贺年卡从世界各地向他飞来,有不少贺年卡,甚至是他一二十年前接待的客人的贺年卡,上面工工整整地用英文手写着“greetngs from another mountain”(来自另一座山的问候)。
由此可见,一篇讲艺术的欢送词,几句情深、意切,又有文采的话,会给游客留下多么深远的印象!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有经验的导游在话别游客之后,他们都会等“飞机上天,轮船离岸,火车出站,挥手告别”,才离现场,“仓促挥手,扭头就走”,会给游客留下“是职业导游,不是有感情的导游”,是“人一走,茶就凉”的导游。我们千万莫当此样的导游!
第五篇:国标舞需要具备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方法1
国标舞需要具备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方法1 对国标选手而言,专项身体素质是指与国标成绩的提高直接有关的身体素质,其训练方法是采用与国标动作紧密联系的专门练习手段。国标选手必须具备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柔韧素质和专项力量素质。本文就这两种专项素质进行讨论。
第一节 柔韧素质
为什么年龄偏大的学员不如年轻的学得快学得好?主要原因不是“力气”变小而是柔韧性或说柔韧素质变差了。同样是柔韧素质的原因,女士有学舞的天性。
1、什么是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幅度以及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身体各关节的整体灵活性。柔韧素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跨过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范围和弹性;取决于肌肉活动中的收缩与放松的协调能力。柔韧性好能使动作自然、幅度大、经济省力,移动距离增大,摆荡做得充分,身体线条舒展、优美。
2、舞蹈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国标技术对柔韧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对M舞主要表现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的柔韧性。例如,W舞右转、左转系列的第一步,要求主力腿充分有力地后蹬以获得最大的推进速度。此时,力从髋关节处发出,象波浪一样逐次经过各个关节最终传递到趾尖,完成完美的蹬地动作获得强大的反作用力。如果这些关节的灵
活性不好,腿的动作就显得僵僵的,发力蹬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又如,FOXTROT的后退波浪步,男士要在先降后升中做足踵拖地大步后退,在强烈反身的同时牢牢地引带女士,既要控制身体不能有突然的起伏,又要充分地倾斜大幅度摆荡,表现出行云流水、飘逸超脱的狐步舞特有的风格,这对选手的腰、腿、足和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及平衡感和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节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专项柔韧素质训练的原则是采用与国标动作紧密联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手段。缺什么,补什么,讲究实效,避免盲目性。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可分为两种:主动性练习和被动性练习。主动性练习是通过与关节有关联的肌肉的收缩或伸展来增加关节灵活性的方法;例如,踝关节柔韧性主动性练习中,为了练习绷直足背,就做小腿前部的肌肉(足踝和足趾屈肌)的伸展动作;为练习勾起足背,就做小腿后部的肌肉群(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伸展动作。被动性练习是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的方法。被动性练习主要采取加大动作幅度,拉长肌肉和韧带的练习,有常用的压腿、压臂等。又如,为了进一步发展踝关节的柔韧性,还要做压踝,加重力的屈伸踝关节练习和提踝屈膝等练习。武术基本训练,如弓步下压、仆步下压、弓步冲拳等对灵活腰腿更为有效。
国标基本步练习是主要的主动性练习,它对提高柔韧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在每天习舞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练习基本步。要注意的是,在习舞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和热身活动,各种练习要循序渐进,防止运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