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进行高中古诗教学
论文类别: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陈彩虹
单位: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理论,在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在中学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选择了其策略中的吟诵法、背景音乐、音乐戏剧、古诗今唱来丰富古诗教学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把音乐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此举既丰富了古诗教学方法,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又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中学古诗、吟诵法、背景音乐、音乐戏剧、古诗今唱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而目前高中古诗教学存在不利于发展学生多种能力、不利于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因素。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一种开阔的视野,重新解释了人类的智能理论与人类学习的关系。他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中学古诗教学有启示,我们可改革古诗教学的单一目标和单调的教学方法。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这些智能只不过在不同的个体上表现为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智能的强项和弱项不同。把多元智能运用到教学中,与此相对应的有这八项智能教学策略。
笔者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在中学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即教师针对性开发音乐智能,选择音乐智能的多种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
一、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音乐智能主要指人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比语言还要古老,是以人的声音和身体为器具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音乐比大多数言辞更深切地触动我们的情感,并使我们用身心做出回应。它是富于表现力的、沟通心灵的感人肺腑和充满灵感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我们情感的共鸣,并使之达到单靠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水平。音乐像一把开发智力的金钥匙,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训练和开发,有助于智能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中学生听觉敏锐,性格上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古诗资源,把音乐与古诗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韵律智能的主渠道。
况且诗乐本一家,源远流长。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古诗二者的融合不仅为欣赏 者打开了想象的闸门,而且还能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从表现功能来说,语言长于描述形象事物,而音乐则长于传达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因此诗乐结合,自然能美文动听,发人深省。
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相隔,学生和诗人之间产生遥远的情感距离,对诗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于知识、生活经验的局限,对显性画面(如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感兴趣,易于想象;对隐性画面(如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不易理解,较难想象。如古诗文教学中介入音乐元素,可以跨越时空,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情感的彩桥,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其它多种能力素质。
二、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几种形式
1、吟诵法
吟诵可称之为吟唱或吟咏。吟诵是一种声情并茂并带有节奏的吟咏,是用一种自然的近似乐曲的语调,像歌唱一样的读文方法,但是它并不采用某种具体的乐曲曲调或旋律,而是根据汉语言的语音语调,依照诗词的格律规则进行即兴的发挥。赵元任在《新诗歌集》中谈到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说的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这种吟法,若是单取一两句来听,就跟唱歌完全一样。诵读是高声响亮的朗读,而吟诵是富有音乐性的朗读,曲调不固定,用声音诠释诗歌感受,颇有个性,是个人真诚的心灵活动的外观。只有曼声歌吟,方能体会古典诗文的神韵所在,体味音节之美,抑扬顿挫之情趣。
但传统吟诵法的局限性是用缺乏个性的调子,吟诵不同的诗词。因此,必须继承而发展,改造而创新,注入新的音乐要素。在吟诵教学过程中,学生未必完全模仿老师的音调,倘能在诗词吟唱中加入自己的曲调,那就更好了。
吟诵古诗是把静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生动可感的动态声音形态过程。在吟诵古诗必以朗读为基础, 要反复多遍, 达到熟练, 在多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阐述了吟诵的具体作法、要领, 成为后世吟诵的标本。他认为吟诵古诗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这就告诉我们在吟诵诗词要注意“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在吟诵时要吐字发音准确、清楚、响亮。而“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腔调婉转、圆活、动听。
读准字音是吟诵诗歌的基本层次。其要求是读清句读,读顺诗句,不丢字添字。古诗中常有一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字、难字、多义字、易读错的字,如入选课本中的《诗经》中的《氓》、屈原的《离骚》(节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平时还可要求学生把易读错、易写错的诗句做整理,方便集中精力读准、写准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由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向体味深层言外之意过渡。
读出情感是吟诵诗歌的核心要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情感,然后调动起学生与作者在诗歌某一点上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读出情感的要求是要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读出节奏,可借鉴音乐节拍,边读边打拍子。中国古典诗歌节奏鲜明,表现出各自 不同的式样。如“四言诗”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的节拍则是多变式,或“二一二拍”或“一二二”不等。诗歌句内有节拍,篇内也要注意节奏,时而上挑,时而下降,要么短时停顿,要么长时停顿。因此读出诗词的节奏要注意读出:仄短平长,仄声字短促,平声字稍长,长短协调搭配;有新意的动词或有特别意味的字读强音,其余弱音;情感激昂的诗句,可高声朗读,情感低沉的诗句,当低声吟哦。
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压、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重音、轻音的选择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读重音。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键。教师不妨标出诗句的平仄,指导学生平声要读得平缓悠长舒畅,仄声要读得高亢顿挫急促。
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绵长,或凄楚哀婉,或空旷悠扬。把握住不同诗歌的情感基调,吟诵时方能具有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当然在吟诵古诗时可选择合适的音乐作背景。
学生在古诗吟诵中领悟到了古诗的音乐美,极大促进了节奏/音乐智能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古诗吟诵中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诵读中识记了许多的古诗,把积累的古诗名句用于写作中,可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的文采,有助于语言智能的发展。当然吟诵法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也促进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用。因为吟诵中的“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吟诵时,学生的情绪随着诗歌的激昂高亢或低沉舒缓的节奏而共鸣,并逐渐悟出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强烈或深沉的感情。在共鸣和悟的过程中,学生因被诗中的情感感染而激发了内心的各种道德感、理智感,久而久之,可促进这些高级情感的稳定建立。另外,学生在吟诵古典诗歌中在悟出诗中音乐美的同时建构健康的审美情感。
2、背景音乐
古诗教学中的背景音乐是指与古诗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或歌曲,它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对课堂教学有着辅助的功能。教师在运用时应对古诗以及乐曲、歌曲的思想内容有深入地理解,正确选择乐曲和歌曲来与相应的教材搭配,且使用时间与数量要恰当,这样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适时地穿插些音乐,不仅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此外,我们使用背景音乐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冲淡主题。
中国古典诗歌和古典音乐有一个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表现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引入古典音乐这一资源,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古乐作为背景音乐, 以其动听悦耳的声音, 渲染气氛, 增强感召力, 深化诗词的意境。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古曲为古诗词配乐效果不错。运用背景音乐不仅分解教学的难度,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节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智能。
3、音乐戏剧
音乐戏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言之,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概括地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的艺术。在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戏剧的教学策略,是把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正因音乐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可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能动性,最终提高古诗学习效 果,促进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合适音乐戏剧教学的古诗主要是叙事诗。因为叙事诗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合适用音乐戏剧教学。在高中古诗教材中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等。
譬如教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可要求学生设计“兰芝倾诉———仲卿求母———夫妻话别———相约誓盟———县令求婚———兰兄逼婚———兰芝抗婚———尾声”八幕剧。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兴趣爱好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有活动策划小组、剧本创作小组、音乐小组、舞蹈编排小组、幻灯片制作小组、朗读小组、主持人小组。其中剧本创作小组要把每一幕编成剧本,首先要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然后编成简单的戏剧提纲,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舞台幕景、道具,每幕的主题音乐、潜台词等等。在创作中音乐小组成员要提供音乐方面的建议,并找到需要的音乐曲目给幻灯片制作小组。剧本创作小组成员在改写中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诗中焦母、兰芝、仲卿、兰母、兰兄的性格在剧作的创造中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兰芝、仲卿的悲剧爱情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改写中不但对作品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从诗歌的再创作中体会到创造的喜悦和创造的价值。音乐小组和舞蹈小组在边歌边舞中尽情演绎了打动人心的爱情悲剧。朗读小组的故事导入和旁白帮助了观众对故事的了解;幻灯片制作小组提供了音响、灯光、字幕、图画等,舞台背景很有氛围,增强了感染力。
音乐戏剧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老师的角色由过去滔滔不绝的主讲者变成课堂内外的策划者、指挥者。学生从过去枯燥单调的倾听者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由他们来决定课堂的学习氛围,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和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方法去领会、掌握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和谐教学。在音乐戏剧中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发挥个性特长参与活动,均有自己的个性学习方式,均促进了优势智能的发展,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人际关系智能,在与不同优势智能小组合作中也培养了弱势智能的发展。
4、古诗今唱
近两年,教育部公开宣布征集为经典诗词谱写流行曲,古诗今唱已成为古诗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现在已有不少流行歌曲是直接采用古诗词配上音乐而成,这类歌曲有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李煜《相见欢》)和《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蔡琴演唱的《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临江仙》(杨慎《临江仙》)等等。这类歌曲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歌词即诗词,歌义即诗义,歌与诗一拍即合,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学生在听歌、唱歌中学习古诗词,寓教于乐。此外诗词教学中的难点——意境,也可以在歌与诗的结合中得到突破。事实证明学生学唱歌、记歌词比背课文来得快、记得牢,唱过几遍之后,歌词记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也把握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深入感受作品。
此外近些年,一些词作者另辟蹊径,从古诗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许多文雅别致、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们可以借这些歌词回归古诗文。例如陈涛的《孔雀东南飞》在歌词中透视出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心理,学之可对刘兰芝形象的美丽有更深刻的认识。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 用音乐来阐释古诗词, 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更新的认识, 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扩大了思维空间,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音乐美、诗词美、意境美, 丰富了情感, 为进一步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教学实践表明, 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将音乐融入古诗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听音乐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语言,可充分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美感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水平。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充分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既可利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学习古诗,提高古诗学习的有效性,又可强化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参考文献
[1](美)加得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 [2](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 著,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3版[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3](美)Dar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林恢瑜.把流行歌曲引入古典诗词教学[J].江西教育,2009(1.2):65 [6]黄颖.诗词鉴赏与多元智能.综合天地[J].2005(7)
[7]伍岳,王显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 [8]肖艳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研究,2005(12)[9]刘梦溪主编,赵元任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赵元任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感知 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理解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运用智能理论 优化音乐教学
运用智能理论 优化音乐教学
【摘要】加德纳提出的“音乐智能”对我们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论述了运用该理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关键词】音乐教学,智能理论,运用,方法
加德纳提出,音乐智能由三种音乐能力构成:①音乐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其中自然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②音乐的创作能力,即音乐创作的意识、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成分;③音乐的反思能力,即从自己或其他艺术家的感知和作品后退一步,寻求领会这些感知和作品的方法、目的、难点和达到的效果。这三种音乐能力,不仅为确定中学音乐教学的具体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音乐教育效果的评价构建了理论与操作框架。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的方法。
1.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着组织与选择的主动的反映。”音乐的个别属性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人对音乐的感觉就是通过听觉通道,对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产生感觉。然而,音乐是上述基本要素的结合体,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整体感觉,就是对音乐的知觉,将音乐的感觉与知觉结合起来,就称为音乐的感知觉。显然,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与技能。
1.1 借助其它艺术形式感知与欣赏音乐这一抽象的艺术形式,即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例如,在中华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我在对该作品风格、旋律、特点等简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部分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同时,让学生欣赏表现《春江花月夜》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诗与画来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1.2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即加德纳所说的,要教会学生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的内部差异。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体验中西方音乐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存在的差异。例如,在《月夜》单元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己去欣赏中国音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和外国音乐德彪西的《月光》,并体验它们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各自特点,而后在课上概述出中西方音乐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差异,使学生由原来对音乐的一般感知而深入到了对相关音乐文化的思索与鉴赏。2.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形式。将单纯的音乐欣赏与适当的艺术实践及创作
活动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的创作意识乃至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简介了解后,并在聆听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如果再通过师生共同试唱或试奏代表性的乐句、乐段,将更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所欲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人文价值,而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也就成为了可能。譬如让学生为某一段音乐填词,或者反过来为诗歌、散文、小品、舞蹈、图画选择或创作相应的乐曲、乐段等。我曾在欣赏乐曲《梁祝》后,在师生共同吟唱音乐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主题音乐创作并表演小品《梁祝新传》,学生对此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创作热情。他们用方言填词演唱主题音乐,并用电子琴融进爵士元素进行伴奏;在人物形象与内容表现上,又以卡通动物造型,拟人化的演绎现代梁祝的“草桥结拜”。纯真活泼而不失审美趣味,富浓郁民族情韵的表演,不仅体现出学生极具睿智的艺术创意,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的兴趣。此外,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音乐教材与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乐于思索、敢于批判创新的创造性精神。3.音乐反思能力的培养
加德纳在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时,曾提出过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实在的知识呢,还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形式?”从心理学上讲,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它包括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调节与监控;从音乐智能来讲,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的反思能力就是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即反省自己是否理解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否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否体验到作品的效果等。
根据元认知理论及音乐反思能力的含义,我在音乐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反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进行曲”类音乐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音乐的拓展学习,在注意聆听和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进行曲的同时,关注各类进行曲的特点并予以分类。更为主要的是,要学生谈学习的心得体会。一位同学在所写的心得中,首先描述了进行曲创作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表演性进行曲”和“实用性进行曲”,又对每类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概述了各类进行曲的特点。最后,他写到:“我突然发现鉴赏音乐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相当的文化蕴涵于其中。以前我一味追求流行音乐的潮流,现在开始才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注重和认识。”显然,在思索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对音乐的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第四篇: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运用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正阳北舍中心小学 杨然
内容摘要: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台上激情地说,台下茫然……这样的欣赏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反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策略教学以及在策略教学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概念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教学。
二、策略指导下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动一动,画一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使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3、哼一哼,唱一唱。
哼唱主题演奏曲调: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小步舞曲》这首优美曲调。巴赫运用钢琴独奏的形式,主题鲜明简单,该曲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学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唱一唱。《小步舞曲》的合唱版,其优美的歌词再配上曲调使旋律更加动人。
4、读一读,拍一拍。
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三、运用欣赏教学策略的要求与注意点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2、制定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
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切 勿整节课枯坐干听。
3、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4、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
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5、欣赏曲目广泛性
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文理导航 2011年04月 2.《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08月 3.《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2008年04月
4.《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4月
5.《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第五篇: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音乐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
在传统音乐教学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音乐教学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广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那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呢?
一、利用电脑音乐进行音乐教学
(一)在乐理教学中,利用电脑音乐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直观,有利于揭示重点,突破难点。乐理知识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这是个理论上的问题,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比如说:要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用传统方法教学很难说明白。如果改用电脑音乐系统“音乐大师”则易如反掌,借助五线谱编辑窗,只要输入该种音符就能使电脑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在认识音符形状的同时,又能听到它的发音长短,既直观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利用电脑音乐可以进行音准、节奏方面的训练。在这方面电脑具有独特的优势。电脑的音高 采用十二平均律,其音准是其他任何乐器无可比拟的,节奏节拍的精确度更是独一无二。我们教学时可先将所教曲谱输入电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曲谱,让学生试唱,最后按电脑菜单中的播放键,将旋律播放出来进行校对。由于在电脑上可任意调节旋律的速度,可自由选择某个音乐片段进行播放,对于视唱中的难点,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反复倾听、仔细揣摩。因此对于视唱教学来说真是再方便不过了。
(三)在歌唱练习中,利用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方便直观地再现音乐瞬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学习一首新歌可先将歌词谱输入电脑,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涂上颜色,或在该处设置某种打击乐器以提醒注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教学时有所侧重,便于抓住难点、突破难点。另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作歌曲伴奏带,伴奏音乐的每个声部都能哑音、放音、独奏,可任意调节速度和移调,倒带也很快,只要用鼠标点击目标位置即可瞬间完成,而且准确方便,因此操作比较灵活,可以满足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音乐可以为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提供方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众所 周知,感受美、鉴赏美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音乐欣赏教学以及歌曲教学中,电脑音乐系统也有其用武之地。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段前奏5653 5︱ 5653 5︱ 5653 55 ︱ 3432 3︱ 2321 2 35 ︱ 10 1︱ 速度较快,表现的是一种欢快热情的音乐情绪。我们把它输入电脑后,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播放,我们会发现速度变慢后,音乐情绪就会变得优雅、庄重,速度变快后音乐情绪就会变得明快、热烈。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从电脑提供的音色库中,选择不同乐器音色,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辨,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影响。这样一来,音乐欣赏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富于启迪、富有情趣的艺术欣赏活动。音乐课堂从此生机盎然,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五)在乐器教学中,电脑音乐系统也同样有用武之地。试以二胡教学为例,在基础教学过程中,用电脑中的不同音色(可用二胡、古筝等音色)听唱大小调以及各种民族调式的音阶琶音,练习曲目,培养准确的音高概念,树立良好的内心听觉;将电脑做成的练习曲目用不同速度和不同的调奏出,让学生变换练习建立良好的节奏感、调性感,进一步提高其音乐 鉴赏能力。
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音乐教学
(一)巧用地理、旅游资源,扩展学生视野,增加感性经验,让学生从多个视角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从而有利于发展想象力。网上的旅游网站很多,一般来说,这些网站在宣传中都会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我们在向学生介绍地方民歌时可以加以利用。例如:我在介绍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利用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这首歌的起源: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与弥渡县交界的太极顶东面山麓有一个闻名的“花灯之乡”,著名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起源于这里,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丰富其知识,拓展其视野,发展其想象能力。
(二)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为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运用这些资料可使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音乐内涵。例如:我在介绍歌曲《祝酒歌》时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功能查找“施光南”,结果找到多个相关主题,有的介绍其生平,有的介绍其高尚的人格,有的介绍《祝酒歌》创作的特殊时代背景,所有这些资料都为学生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把握这首作品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开拓了 思维,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丰富的音乐资源(如MP3、MIDI音乐等)为教师解决了找资料难的烦恼,活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例如要找民族器乐方面的资料可去“中华民族音乐在线”,这里汇聚了大量的民乐音响资料。要找外国古典音乐我们可以登陆安徽音乐台,点击“在线视听”即可看到各国著名作曲家的乐曲音响资料。如果我们细心查找,还可以找到同一乐曲的多个版本。例如我在教《二泉映月》时就曾去“中华民族音乐在线”找到了多个演奏版本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比较其配器、乐曲处理演奏风格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利用音乐软件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丰富的软件资料源为学生尝试作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活用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以及创造精神大有裨益。目前众多的音乐网站大多数都提供一些免费的软件下载。例如:在“乐音”网站可以下载乐音MIDI音乐制作软件进行音乐制作,该软件同时支持五线谱和简谱,全中文界面,因此学生很容易上手。在该软件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随心所欲的写作,并能即时播放。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十 分感兴趣。因此用好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精神大有益处。
(二)利用各具特色的网站开展探究性学习,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热情。在网上学生可以利用各类网络资源自主进行探究性音乐学习,如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音乐史以及世界音乐文化等。网络信息社会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类音乐网站、信息库等。同时有些网站还提供免费主页空间,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网页,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几个同学一组共同创建和维护自己的网页,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对于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热情而言,它具有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特殊效果。
(三)巧用网上MIDI音乐资源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有利于塑造富有个性,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网上MIDI音乐资源十分丰富。MIDI音乐制作的质量良莠并存,以至于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稍加变通,同样会给你的教学带来帮助。笔者曾在网上下载了一首MIDI作品《牧民新歌》,说实话制作得不怎样。我把这首作品放给学生听时学生纷纷表示不好听,不愿听。这个时候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 能不能想办法修改,把它做得好听一点呢?这时我用MIDI制作软件“音乐大师”打开这个MIDI音乐,电脑上出现了这首乐曲的完整乐谱以及配器。由于该软件具有易于编辑,即时播放的独特功能,我和学生边听边改,改后再听,讨论配器、讨论伴奏、讨论速度等。结果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很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辩能力、鉴赏水平、创新能力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