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初探
合川中学地理组 蒋敏
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概念是指“是什么”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实的一般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后,得出的反映地理事实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一般来说,地理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实践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抓关键词法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二、.实地观察法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四、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1.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2.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3.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2 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后,学生不仅能理解概念而且也觉得记忆概念变得简单多了。当然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后,还要要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习题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教无定式,学无定法。高中地理课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参考,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观念;环境;资源;手段;能动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改的新要求使高中地理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进一步突显。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吸引学生选择地理学科是摆在地理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目前,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们在各科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大量的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我作为一名地理课教师在认真学习来自各地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想法。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地理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地理技能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地理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地理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地理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地理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教师要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
在地理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择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来讲,比如,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环节教学法,由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按顺序发言,这种全体参与、代表发言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随意采访、自由阐述,运用一切方法去提倡学生参与教学,力求把那些不喜欢学政治的学生吸引过来。虽然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强,方方面面很多,但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一定得学好地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把那些生硬的理论形象化,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多样化,用鲜活的情境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学无止境,整合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经典,为权威,教学时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材上的知识与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学习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众多的资源中的一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时我们要以教材为主,以其他资源为主,要将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话题和国际时事引入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身在课堂,心系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教师要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现代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上述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五、平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微笑、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现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和共同学习进步着。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前提就是学会尊重学生。那种长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师道尊严”思想,必须彻底摒弃。所以我们应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民主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地理课堂的教学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学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的教学活动是个人无法完成的,比如一些调研活动,需要集体的团结合作,这就需要有人去组织协调,教师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具体活动学生自行组织,在组织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地理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地理课教学是每一个地理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图示法;二是列表法比较法;三是理论联系实践法;四是学生自学法;五是讨论法;六是谜语、歌诀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课和地理课节压缩的情况下,作为地理教师怎样巩固地理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如果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的内容不同的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图示法
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的挂图和灵活多样的自制简图,往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动力,主动吸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上课利用的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彩色挂图,如在讲“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时候,一出示彩色挂图,学生顿感兴趣,对着彩图记知识,形象且牢靠;二是自制的简图,它能比较直观的反映抽象的地理知识,如在讲高中地理上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这一难点的时候,我利用了下列的图: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是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如何?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考虑纬度影响时,在A点的南北两侧,哪一侧可找到B点相同的温度,假设为A’,同时找出C’,把A’、B、C’连接起来,即为等温线。这样学生可以理解等温线是如何发生弯曲及海洋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在不同季节凸出方向不同的特点,并可给学生总结出规律——高高低低(海洋与陆地相比,温度高的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另外也发动学生自制模具,从中选出好的用于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达到在乐中学知识的目的。
二、列表比较法
地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相互混淆,这类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放在一起对比着讲,同时列表比较,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迁移时的失误,例如在讲褶曲的基本形态时,列下表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形 地形倒置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山岭 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谷地 山岭
此外还有“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潜水和承压水”等都可用此法。
三、理论联系实践
地理材料中有许多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例如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的“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时举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去美洲,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用了37天,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行,只用了20天。在讲环境问题时联系阿思旺水坝的建设等。
四、学生自学法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教材中那些易懂需记、大篇幅陈述的内容,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必须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或列出这一节的提纲,这些我一般情况下是写在投影图片上,上课用投影仪放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然后通过提问、解答促进学生自学,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人类活动与气候”,内容很多,篇幅很大,但其中并无难点,所以我要求学生去自学,并能举例加以说明。通过自学,学生了解到:气候既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又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而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依赖的一面,又有反作用的一面,并能结合现实中的事例进行说明,收到了较好的结果。这种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阅读范围不能过大,阅读要求应十分明确。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应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然后综合,即分几步走,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讨论法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各抒己见,多向交流,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地理课上,我一般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这样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如高中地理在讲“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时,指出建国四十年来我国工业布局遵循了五个基本原则。然后让学生围绕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布局的变化,讨论每个工业基地的建设都分别符合上述哪些布局原则。通过讨论,学生开阔了思路,启发了思维,增强了学习兴趣。例如有人说,我国在攀枝花建钢铁基地符合两个原则:接近原料地和符合国防安全的需要。很好!当然也有错误的,如有人说上海钢铁基地接近原料产地。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
六、其他方法
对于教材中比较容易懂而又多属于机械记忆的内容,有时采用谜语或编歌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中涉及到很多风向,有些学生分不清,常常把西北风说成是东北风,于是让学生用“东风”答一水果的名称,谜语是“西瓜”,然后告诉学生东风向西刮,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又如在讲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编成顺口流让学生记忆,即:中美日双印,俄孟尼双巴。这样不但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造的热情。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章节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为将来的一名地理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为乐,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第四篇:简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简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摘 要】高中地理是最为基本的教学科目,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综合地理素养,了解社会自然地理现象的本质。
【?P键词】教学方法;兴趣教学;创新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之方法受到高度关注。教学的方法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形式,这对转变教学风格,创新教学手段都有积极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高中地理教学要完成新课改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达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学情转变教学方法,不断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素质的提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具体教学方法谈一下如何切实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完成新课改对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一、采取兴趣教学方法,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最佳因素。众所周知,兴趣可以分为内部兴趣和外部兴趣,高中阶段,学生的外部兴趣已经难以长久维持其学习的热情。此阶段的学生,其对知识的理性追求与探索欲比较发达,他们渴求以新的知识来装备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在兼顾外部兴趣的基础上,以培育学生的内在兴趣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使班级整体受到好的学习情绪之感染,提高学习环境的质量。
(一)关注外部兴趣,营造轻松、自由的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知识点较多,并且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甚至还会涉及到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恰恰传统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对学生严格严厉要求,忽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建构,不注意学生学习的心理情绪,导致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佳。这样的外部学习环境导致他们对地理课产生畏惧、厌倦,对地理教师产生疏远的感情,对地理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现实需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以此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片面强调成绩,多鼓励学生做出的成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处,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不断提高,以此在班级中营造轻松、自由、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与情感,以此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兴趣的产生。
(二)关注学生的内部兴趣之建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降低知识获得的难度,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外部兴趣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激励因素,而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维持需要持久的内部兴趣,需要学生对地理学科教学本身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求。因此,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对知识的深度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和举例分析。地理教材里面很多案例都是比较陈旧的,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和了解的讯息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学习城镇的时候,往日城镇的特点与现在城镇的特点有较大差别,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在的城镇,让学生经过联系自己生活经验,通过对课堂教学材料的概括总结,自主理解城镇的特征。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材料的呈现。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要多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经验经历,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拓展学生的接受视野,缩短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快速准确掌握知识点。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设计和备课的时候,把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分解为难度相对较低的小知识点,注重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教学,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顺利克服难题,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如何理解一年内某一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之变化,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先让他们分析影响某地太阳高度角的因素,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只需要分步骤对地球的公转进行解析,之后就能自主总结出太高度角大小之变化规律,从而形成知识胜任感,对地理学习产生内部的兴趣,激发原始学习驱动力。
二、开展创新教学,以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我国素质教育对人才提出的最本质要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核心要求。不言而喻,创新已经在高中教学中占据关键性地位。一门学科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组织开展创新教学,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具有新意的教学环境与知识,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创新、自主思考之能力
创新教学形式主要指的是,教师要以新的课堂开展方式来促进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应试教育中,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而是作为旁观者生硬的理解教师呈现的学习思路,对知识进行记忆和复制,缺少自己的理解和探索。僵化的学习形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压制,创新欲求几乎为零。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形式,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问题,鼓励学生探究思考,教师给予合理的帮助,起到促进的作用,使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以此提升其自主创新之素养。
(二)创新教学手段,加入实践环节,以新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之形成
创新教学手段,就是以新的知识呈现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便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经过教学研究发现,虽然很多教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对该教学手段的运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多媒体的使用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仅用来呈现知识,把课本照搬到多媒体上,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实质性改变或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在兼顾兴趣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浅谈高中地理“等值线”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等值线”教学方法
摘要:等值线问题历来是高考地理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之一。高三地理教师及学生在专题复习中对等值线问题进行复习时,应对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征、考查地理问题的角度、常见题型和判读技巧、解题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并熟练掌握等值线弯曲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目的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分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些观点,它们是:第一,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及考查角度;第二,判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考题举要。
关键词:等值线 原理 考查角度 技巧
等值线是表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理教学与检测的重要内容,其类型多,用途广。各类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地理学习和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出现的等值线很多,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年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盐线、等震线、等酸雨pH值线、等深线等,其中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海平面等压线图三种最为重要。它重点考查考生判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技能及运用等值线分布略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等值线的原理和基本特征,了解考查地理问题的角度,培养解题思路和学会运用技巧。
1、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及考查角度 1.1基本原理
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特征、分布图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要点,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关于等值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可以等高线为例:所谓等高线,就是在地图上,把地面高程(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它具有以下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全图一致。
(4)除了在陡坡和悬崖处之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也不重合。
(5)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多山越高。
(6)在相同等高距条件下,等高线越密坡越陡。
(7)等高线与分水线(即山脊线)或集水线(即山谷线)相垂直,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和集水线升高的地方突出。
从地理意义上的等值线概念是等高线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如:等温线就是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压线就是把气压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运用等值线表示的地图叫做等值线图,如运用等高线、等深线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可以通
过下表——“地形基本类型、常见地形的判读”、和图1“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来了解和认识等值线及其分布图的基本原理和等值线弯曲变化的基本规律。
(1)地形基本类型、常见地形的判读
从表可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读地表起伏: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顶;数值从中心向四逐渐增加为盆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由此通过判读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为解决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如,交通选“点”选“线”、水库选址等)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2)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如图1)①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为高压中心。②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为低压中心。③在等压线分布图上,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各点连线,叫做槽线。④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各点连线,叫做脊线。⑤两低压或两高压之间叫鞍部。⑥等压线的弯曲与气压高低同样可以用“高的向低的方向弯,低的向高的方向弯”,即气压高的等压线向气压低的方向弯曲,气压低的等压线向气压高的方向弯曲。⑦近地面气压场中画风向:无论是以较平直的等压线面目出现,还是以弯曲的等压线面目出现,画风向是先确定半球位置(南、北),再从高压到低压画,因为近地面,所以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如图2中画A点、B点风向。
图1 图2 1.2考查角度
在等值线图上,通过等值线的形式,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查地理问题。
①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计算一座山或是一个陡崖有可能的相对高度,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算等。
②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
③通过判读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征,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④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时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风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⑤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等。
2.判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1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简析)。
①等值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②等值线密度——在等高距一定时,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极值——表示某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④等值线弯曲处——一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⑤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2 判定技巧
在掌握基本的等值线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一定的判定技巧:
2.2.1 根据“高低规律”判断等值线。等值线高低规律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弯曲的突出部位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时,弯曲线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等值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高低规律的应用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
(2)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弯曲部位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位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
(3)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温线凸出部位指向低值的区域为暖流流经海区,凸出部位指向高值的海区为寒流流经的海区。同理在海陆位置或季节条件之一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此规律判断季节和位置。
举例:若图3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a>b>c,M处等压线向高值凸出,根据高低规律,则M处为低压槽,N处向低值凸出,则N处为高压脊。
图3 2.2.2利用“等值线直线辅助线”方法判读等值线。
图4 图5 例
1、判断图4中左图洋流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温度水平分布,可判定该地为北半球海域。到底中间水温高?还是两旁水温高?熟练者不难看出。如果对象是初学者,教师可在图4左底图基础上,在适当的平行方向上作一条直线。通过中点C处,作一平行上下曲线的虚线(见图4右图),直线交24℃等温线上A、B两点,中点为C。很显然,在同一纬线上(所作直线一般可与纬线平行)C处水温在22℃—24℃之间,A、B均为24℃。C处水温低,A、B处水温高,中间水温低于两旁,判断该洋流为寒流。
例
2、判读图5左图高空P点,低空P'点各处气压性质。(单位:百帕)
分析:首先,在高空通过P点作一水平虚线交1000百帕等压线与A、B两点,再判读。显然,可看出P点气压值在1000—1002.5百帕之间,高于同一垂直方向水平线上两旁A、B两点的气压值。由此可得出结论:P点气压比A、B处高,为高空高气压。用同样方法可读出低空P'处为低空低压区。
图6 图7 例
3、判读图6左图是山脊还是山谷?(单位:m)
分析:由于这种等值线图弯曲度最大处凸出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好直接画直线。那么在作直线辅助线前,首先还得沿着等值线弯曲度最大地方画上一条虚线(见图6右图),再作垂直虚线的直线交260m等值线与A、B两点,中点为P。显然,P处(中间)的高程在240—260 m之间,低于两旁A、B的260m。可得出结论:图6是一处山谷。这比死记硬背容易掌握得多。
例
4、图7为北半球海平面等温线图,判断是1月份还是7月份?
分析:该图给出已知条件是位于北半球,并分出了大陆和海洋。根据全球海平面等温线分布规律得知,北半球北面等温线低于南面等温线,即d>c>b>a。再则,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的影响,大陆上1月份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7月份比同纬度海洋高。那么怎么才能看出是高还是低呢?如果用作辅助线方法,就容易判断(见图7右图)。
方法:作一直线(平行纬线,太阳辐射相同),在直线上陆地部分找到中点A,直线上海洋部分找到中点B。A点气温介于b—c之间,B点气温介于a—b之间。显然A处气温比同纬度B处高。也就是说,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那么,一定是7月份左右。由此可得出结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该图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为7月份北半球海平面等温线图。
3.考题举要
例1 读图8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甲位于 半球,乙位于 半球。
(2)如果甲、乙都位于大西洋,则甲洋流名称是,乙洋流名称是。
(3)如果甲、乙都位于太平洋,则甲洋流名称是,乙洋流名称是。[试题解析]本题以下的解法可通用于大气等温线。首先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值从北向南增加为北半球,从北向南减小为南半球。判定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两地的水温较高,一般是中低纬海区。再假定图中的纬线是一条辅助线,等温线及洋流与同一纬线有三个交点,其中甲图中洋流与纬线交点处的水温低于两侧等温线交点的18℃,因而可判定甲是寒流(判定出是北半球,也可由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相反乙是暖流。如果是大西洋的话,甲是本格拉寒流,乙是巴西暖流。假如是太平洋,则甲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乙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图8 例2 图9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问题,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9(1)在图中用“高”、“低”分别标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分别填出下列两点的气团性质:A,B。
(3)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A偏,B偏,风力A比B更。
(4)如果冷暖锋面均能引起降水,请写出雨区位置:冷锋雨区在,暖锋雨区在。[试题解析]这是最常见的等压线判读分析题。第一问较简单,C处气压高于四周,所以是高压;D处气压低于四周,固而是低压(气旋)。第二问和第三问判定A、B的气团性质、风力与风力大小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其中关键是风向的判断:风向点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
半球向左偏与等压线或一交角。故A处吹偏北风或西北风,可能是冷气团。而B处吹偏南风或西南风,可能是暖气团。因为A处的等压线更密,因而气压梯度力大:由于冷气团比重大于暖气团,因此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之下,即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的一侧。换句话说,无论冷锋或暖锋,降水区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甲处和丁处。
总之,掌握等值线地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判读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方式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优化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更为有效的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利用等值线考查地理问题,知识综合性强,形式灵活多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进行单纯的等值线的教学和复习显然是不够合理的,而应该把等值线问题融入整个教学和复习过程之中综合地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佳效益。如何实现等值线教学的最优化,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泉主编.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吉林:延边大学出版.2003.9
2、陈冬旭主编.高考热点、难点专题透析(地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0
3、全金发主编.3+X高考高分精点.地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4、李浔阳.有关地理教学中“等值线辅助线画法”的探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6.—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金龙,傅珍.“3+X”高考备考专题—等值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马建华,卞晓燕主编.锁定高考.南通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整合.地理.—3版.—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11
7、严治理,祁川军主编.新编高中总复习三考一测.地理(上册).—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