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的课文主旨重析
《老人与海》的课文主旨重析
《老人与海》是人教版必修三小说单元的篇目之一。教材选取了小说的高潮部分,老人捕获了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遭遇了鲨鱼的重重攻击,经过殊死搏斗,带回一架鱼骨。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在过去的一线教学中,教学主旨始终强调老人永不服输、敢于搏斗的硬汉精神,以至于学生学完课文对桑地亚哥说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当然这种传统理解并非有误,但我们重读文本之后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文末写到“老人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吃了败仗,上床是很舒服的,”“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这些语句明明承认了老人的失败,他并没有保住大马林鱼。这种结局安排也似乎很难仅用硬汉精神去解?,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课文主旨。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批评理论从鲨鱼形象、老人的心理与课文结尾三个方面具体探求《老人与海》的生态关注和自然意识。
一、鲨鱼形象重析
以往的教学设计常常列举鲨鱼的五次进攻,重点分析老人形象,突出勇敢与坚持的精神品质。老人第一次和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两夜,手受伤;第二次:手上的伤加重;第三次:吃了点马林鱼,攒了些力气,手上淌血;第四次:觉得自己已经死了,手活活地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第五次:身体又痛又发僵,伤口和身体一切用力过度的部位都因寒冷而痛得厉害。这种情节过程的梳理,只是为了强调老人在缺乏武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仍然奋力阻截鲨鱼的一次次攻击,将老人塑造成孤胆英雄,鲨鱼的攻击只是作为老人形象的衬托而存在的。但实际上作者对老人的英勇回击描写较少,对鲨鱼的形态描写和动作攻击着墨更多。这说明教学设计因受到传统的小说解读方法的影响,往往把自然景观作为人物形象的背景和衬托,没有考虑到鲨鱼形象在这篇文章中的主体价值。
区别于传统的解读方法,生态批评理论要求以“生态”为视角,重新审视文本中的自然现象,把自然与人类行为统一在一个完整区域内,考查自然应该是怎样的,让自然重新恢复本来的面目。结合生态批评理论提供的新视角,我们细读文本中的鲨鱼描写选段,分析鲨鱼形象的自然意义:
“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鱼,生来就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鱼一般快。它周身的一切都美,只除了上下颚。它的背脊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以至于没有别的任何的对手。”
这里,作者把鲭鱼看成一个漂亮强健的对手,用大段篇幅写它的外貌特征和攻击能力,言语之中多次流露惊叹和称赞。在老人眼里,鲭鲨并不是吃腐烂东西的动物,而是一个漂亮能干、极具威胁的敌人。鲨鱼和老人组成势均力敌的对手关系,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博弈。鲨鱼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是美丽崇高的自然物,而不是老人形象的附属品。
二、老人的心理探析
选文有大量篇幅描写桑地亚哥的自言自语和内心独白,以往的教学设计倾向于把老人的犹豫迟疑视作突破自身、战胜困难的例证,从而将主旨回归到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但是细读文本发现,与鲨鱼搏斗虽然体现了老人的坚强勇敢,但行为背后更多是为了自卫。文中说他多次想“这也许是一场梦”,甚至希望自己没有钓到这条鱼。桑地亚哥完全不想再去跟鲨鱼搏斗,鲨鱼的攻击让他心生疲惫,一直怀疑自己能否撑得下去。
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老人对鲨鱼的态度,他不认为打败鲨鱼意味着成功,相反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文中多次写到,弄死鲨鱼让自己感到很难受,它们强壮又聪明,是美丽和高贵的,什么也不害怕。老人不能赞同自己对鱼的残酷行为,心理上会有一种负罪感。如果老人只把鲨鱼看成凶残的动物,心中绝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这实际上反映了老人对鲨鱼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另外在桑地亚哥的自言自语中,有很多与被钓上来的大马林鱼有关。在言语之中,他把它当做孤独的大海上唯一的陪伴,想象它随意地游来游去,跟自己一同战斗的样子。看到大马林鱼被咬得残缺不齐,老人感到十分难受,后悔自己把它钓上来。通过这些独白,我们看出桑地亚哥内心深处不是把大马林鱼当做战利品,而是把它视为精神寄托。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和大马林鱼的尊严,老人拼尽全力击败进攻的鲨鱼。虽然奋力搏击的过程体现了老人的勇气和坚强,但是我们要明白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来自于老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三、文本结局重析
在文章结尾,大马林鱼被鲨鱼吞噬成赤条条的白线,只剩黑压压一团的头。老人无可奈何地意识到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吃了败仗,上床是很舒服的,”他想,于是放弃了回击,直接开往港口,什么也不理睬。但以往的教学设计对老人失败的事实和结尾的悲剧意味视而不见,在“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豪言壮语中分析老人的硬汉精神和人格胜利,从而认为《老人与海》是一曲人的颂歌,它颂扬了人的力量、人的尊严、人的勇气。当然,我们并非要否定老人身上的人格力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结尾并不是简单歌颂人的伟大,否则,结尾直接安排老人战胜群鲨岂不是更能达到目标。重读结尾,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并不只是在讲一个英雄故事,而是通过老人与海的关系,提醒读者重新思考其象征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老人一辈子以捕鱼为生,他既依赖大海,又征服大海。老人与海的这种依赖与斗争关系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人类征服自然,克服恶劣的环境限制,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在文章开头,老人利用武器捕获大马林鱼,象征着人类的胜利。可在结尾,老人被大海打败,好不容易捕获的猎物被鲨鱼吃光,这又说明人类无法真正地征服自然。关于自己失败的原因,老人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啦。”他不想承认自己是被大海打败,将问题归在运气不好,走得太远。这是老人的回答,我们可以继续思考他为何走那么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近海已经84天一无所获,他必须驶向深海,那里没有人类去大肆捕捞,捕鱼机会更多。这从侧面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占有已经超出了合理限度,当人类试图进一步侵入大海时,最后受到自然的惩罚,猎物被大海收回。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来理解老人的失败,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反思。这样的结局提醒我们,人类需要限制自身的物质欲望,不能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人要学会去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环境。
当我们结合生态批评理论去重读文本,《老人与海》的主旨就不仅是赞扬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它包含的生态主题和自然意识更值得教师去深入挖掘。主旨重析的意义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我们不能再把论述的焦点局限在文本中人物、情节与情感取舍方面,而是要通过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关系,仔细考查鲨鱼形象代表的自然隐喻和老人空手而归的生态启示,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万物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课文主旨
1、燕子
本课通过描写燕子的外形、动作等特点,赞美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2、古诗两首
《咏柳》通过对初春时节的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喜悦之情。
《春日》通过写诗人“寻芳泗水”(到孔子那里去寻找真理),赞美了春天的繁荣与生机,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的道理。
3、荷花
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荷花的顽强的生命力及高洁的品格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4、翠鸟
本文通过对翠鸟样子可爱,动作迅速、灵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欢之情,同时教育我们要自觉保护,与动物和谐相处。
5、燕子专列
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冒春寒、顶大雪救护北飞途中遇到困难的燕子,最后用列车将它们送往温暖的地方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人类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
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本文写一个原本美丽富饶的小村庄,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山洪暴发,毁掉了一切,告诫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爱护树木,自觉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这样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7、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通过讲述一个养羊人丢了两次羊才修理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弥补,还是可以避免再次遭受损失的。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这样钱带的越多驾车的技术越好,偏离目的地就会越远,比喻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截然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越远。《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执迷不悟。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好,也不能达到目的。
8、惊弓之鸟
1、本文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只拉弓不射箭,就让大雁从天空掉下来的故事,教育我 们要学习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正确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
2、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3、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事物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9、画杨桃
本文写在图画课上“我”照父亲的话画出的杨桃却遭遇到了同学的讥笑,可老师看过后,也说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教育我们画杨桃如同做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懂得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
10、和时间赛跑
本文写“我”从外祖母去世后懂得了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了,从而又懂得了和时间赛跑,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在和时间赛跑中获得成功。
12、检阅
1、本文写波兰儿童队员在参加国庆检阅前,经讨论决定把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结果受到大家的称赞,教育我们对待残疾伙伴不但不要歧视,而且要善意地给以鼓励、尊重和爱护,使其增强自信,得到温暖。
2、“这个小伙子真棒!”是因为博莱克是一个自尊、自强、自信,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
3、“这些小伙子真棒!”是因为他们不歧视残疾人,反而给了博莱克更多的关爱,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他们应得的权利。人们不仅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13、争吵
1、本文写“我”和克莱蒂因一点小事吵架,事后克莱蒂主动认错,“我们”和好如初,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严厉地批评了“我”。课文教育我们如果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要主动承担责任,要以诚相待,珍惜友谊。
2、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真是同学之间的友情。
3、安利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
夸父追日
这篇课文讲了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女娲补天
课文讲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西门豹
1、课文讲了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2、西门豹是一个机智、勇敢、讲究策略、为民除害的人。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写了调查研究、为民除害、兴修水利三方面。
29古诗 《乞巧》: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乞巧是古代的节日,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名七夕。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嫦娥》前两句描写了嫦娥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眠的情景。后两句引出了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达了嫦娥孤独、寂寞的心情。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全力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并因此受到赞誉的事情,赞颂了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帮助其他国家人民的高尚品质。卖木雕的少年
1、课文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2、这篇课文通过少年赠送木雕的事,表现了中非两国人民之间的友情,更突出了少年的(质朴、善良以及美好的心灵)。
3、我想对少年说:你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卖木雕少年,但你知恩图报,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帮助,你免费把木雕送给中国朋友,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我真敬佩你!
4、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一面五星红旗
1、“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再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用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2、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大哥哥,你是一个爱祖国、有志气的中国人,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你真了不起,我为你骄傲!
3、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您是一个善良的人,您无私的帮助中国人,我们敬佩你!
太阳是大家的
含义:“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这首诗歌让我们体会到了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太阳
1、太阳的特点:远、大、热。课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重点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七颗钻石
1、课文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灌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2、水罐的变化:盛满水——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3、课文用“七颗钻石”为题目,因为钻石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更寄语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她是我的朋友
1、“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中体会到阮恒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颤抖”是因为他非常害怕。“举起来,又放下去”说明他内心在犹豫。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他下定了决心。
2、课文中四个表示哭的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这几个词反映了阮恒内心越来越害怕。
3、阮恒很害怕还冒着生命危险献血的原因:是因为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朋友,阮恒把朋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是一个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孩子。
17可贵的沉默
1、“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两句话中“会感受爱了”说的是孩子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可爱”指的是孩子们因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表现出来的难为情。
3、“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指孩子们懂得了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爱,这正式上课时同学们的沉默不语对自己行为反思的结果,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在欣慰,让老师体验到了教育成功的快乐。
4、“可贵”指孩子们在沉默中能够反思自己,认识错误,并能想着怎样来回报父母,所以说沉默是可贵的。
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
第三篇:课文主旨及写作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与知识要点归纳—文章主旨与写作特色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写作特色:象征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写作特色:前后的伏笔和照应
3、《蝉》一文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于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由一枚精美的贝壳联想到上苍为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并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所以要加倍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创造生命,使它像贝壳一样美丽、精致,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到。
写作特色: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4、《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写作特色: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对比、通感等的手法;托物言志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写作特色:比喻、排比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写作特色:象征;详略得当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写作特色:对比;反复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写作特色:以第一人称述说;语言朴实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匆匆》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写作特色:情景交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13、《夏感》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写作特色: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16、《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本文先通过几个疑问句启发人们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写作特色:首尾呼应;拟人手法
17、《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在结构上,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关系。
写作特色:分类说明;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18、《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选自他的作品《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写作特色:对比;拟人
19、《月球上的足迹》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文章从“准备、登月、升空、返航”四个方面按时间顺序作了记叙。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科普小品。全文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吸引人。
写作特色:脉络清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写作特色:倒叙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写作特色:插叙;动作神态描写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写作特色:大词小用;以小见大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写作特色:托物寄情,以花喻人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写作特色:夸张;想象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作特色:联想和想象;写实与写虚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写作特色:想象;幻想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写作特色: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写作特色:讽刺;拟人
第四篇:草船借箭课文简析
《草船借箭》
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人物特征:
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鲁肃:守口如瓶、忠厚老实。
周瑜: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奸诈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第五篇:六年级课文重难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总体分析
第一单元(描写大自然)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9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13);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章中写景的境界,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学习课文中用修辞手法和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文体上,四篇课文都是描景的记叙文;语言上,运用
修辞和联想;表达情感方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写一篇描景的记叙文
能力目标:运用修辞方法和联想等表达对景物的热爱之情,学会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情感目标: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确定写景的对象和描写的顺序;
2、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优美、生动。
难点:
1、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形、色、味、状(动、静),按照一定顺序写优
美。
2、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具体、生动。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列举课文当中写景的优美文段来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写景的顺序、写景的修辞方法和联想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
2、感受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总结归纳写景的方法和表情达意的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9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34);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目标: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本单元四篇课文都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写一篇读后感。
能力目标: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找准“感点”,突出中心谈感受;
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能够多角度体会文章的不同情感。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一引二议三联四结
2、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1、紧扣中心发表感受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感受
2、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列举爱国的名言,让学生充分感知爱国情怀
2、提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句表情达意。
第三单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8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54);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学习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抒发真情的写作方
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
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写一篇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记叙文。
能力目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环境描写
表达出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能够多角度体会文章的不同情感。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一引二议三联四结
2、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1、紧扣中心发表感受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感受
2、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列举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来分析环境烘托的描写方法,如《穷人》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描写
2、列举课文中重点段落来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生举牌选择并分析其精到之处。
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8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70);
摘抄感受较深的段落。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情感目标: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
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写一篇针对珍惜资源或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能力目标:掌握建议书的正确格式;运用建议书的常用语言来写。
有条理地写出建议书,富有感染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环保献一份力。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建议书的正确格式;
2、具体讲述环境恶劣或者资源浪费的现状
难点:
1、针对珍惜资源或者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2、语言富有感染力。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利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明资源浪费或者环境恶劣的现状,利用实例更有说服力
2、运用名言警句(课文P73)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给文章添色。
第五单元(认识并了解鲁迅)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8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70);
背诵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鲁迅的思想境界,能够阅读鲁迅的作品。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
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将故事续写完整。
能力目标: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文章续写具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掌握续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有意义,表达真挚的情感。
难点:
1、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情节来构思;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突出真情实感。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重点分析课文段落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的语句,概括出描写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2、老师出示例子引导讲解续写的基本知识,结合例子讲解续写的方法。
3、老师结合例子讲解引导学生写出事件的波澜,方能引人入胜。
第六单元(轻扣诗歌的大门)
一、学习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会准确读写18个生字(见生字表)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P70);
背诵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歌。
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本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本组教材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学习各种诗
歌类型。古诗词、现代诗均有。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本单元的写作目标:
知识目标:写一首童诗
能力目标:体会本单元的诗歌语言,把诗歌写优美;运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写诗的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联想等,把诗歌写生动;
情感目标:
四、本单元的本单元的写作重难点:
重点:
1、掌握续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有意义,表达真挚的情感。
难点:
1、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情节来构思;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突出真情实感。
五、如何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来化解写作目标?
1、